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诸夏-第4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挡在那里,令其首尾不得兼顾!

孤军深入的日军重装甲部队很快遇到了大麻烦!这些天来的暴雨将草地变得泥泞松软,轻型战车在里面还能到处跑而没什么事,但重型战车因为突击凑合成的,车体设计不合理,履带不够宽,一旦陷进泥地里就怎么也拔不出来,加上耗油量巨大而行进速度太慢,在真个阵线中格格不入,根本不能发挥它的大口径炮的威力。再者说,似乎苏蒙军的那些坦克也没有什么能挡住九七改的打击能力

验坦克的到来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倒是有鸡肋!

安岗正臣被逗引的绕着***追打,眼看油料弹药即将耗尽,也没能得到多少斩获,再追下去真有可能成了一堆没用的铁疙瘩,而且离着后面的辎重和步兵太远,对自己极为不利!因此他下令停止追击返回头包抄截击那些阻止步兵冲击的苏蒙军!

朱可夫似乎早就料到有这样的变化!当日军开始撤退的时候,他却一改常态的命令装甲部队调头追击,死缠烂打不给对方一点反应的机会,完全是以群狼噬虎的手段,啃下一个是一个,前赴后继不畏牺牲连打带撞的弄得日军装甲胆寒心怯,败退的更快!

经过这么一段时间的折冲纠缠日军步兵的心气已泻,突进部队被彻底阻住,右翼攻击装甲在苏蒙军集中了一大半火力的强行阻击压制下难以形成突破,如此三条战线的分别攻击再次陷入停滞状态,欲进无力退不甘,辗转撤到本阵地的日军中路不得不暂时坚持在原地要一举歼灭苏蒙军的机会彻底没有了!

战斗进行到这个时候,双方之间的损失已经相当大,日军总计被击毁了将近一百辆战车,战机损失七十多架,被炸毁的1毫米以上重炮有四十多门,步兵死亡人数超过七千踪一千多,伤七千多第23师团占了一大半的损失,基本上被打残了!

苏蒙军这边也不到哪里去因为初期被日军突袭毫无准备,后期日军的重炮轰炸增强致死亡人数也到了七千人左右,其中两个蒙古骑兵师就占了四千以上,伤者在六千左右,失踪一千多,坦克战车被击毁八十辆,战机损失六十架不到。不过,他们的重炮因为占据高台地利,加上日军战机总体性能不如他们,在空战中占了上风,重炮阵地受到的攻击也比日军差一点,损失也相对较小。加上原本苏蒙军的重炮配比就比日军多得多,因此上,总体看来,也不算太吃亏!

不过计算这里的总兵力较下来,苏蒙军的劣势就明显出来了!最关键的装甲武器,他们的补给线太长了,想要从西伯利亚乌拉尔地区将生产的这些重型家伙拉过来,需要大铁路不短的运输距离,弹药之类的也必须长途运输。反观日军,在一年多的拼命恢复中,他们已经把原来的辽宁各大兵工厂和钢铁企业都恢复了,且关东军在东北已经发展了八年时间,各类设施极其完善,单纯就兵力来说,此时已经动员了超过十个师团近二十万的常备军,只要战争需要,从朝鲜和日本本土再次动员几十万人也就是旬日之间的事,这一仗如果拖延起来,将极大的影响苏俄在远东的军事部署,前景堪忧!

日军大本营面,此时却帮了苏军一个不大不小的忙。就在第一装甲师团加入战斗的时候,大本营对关东军的比手画脚,特别是成立专门的司令部来具体指挥作战的作法,遭到关东军上下的集体反对!

关东军,现在是整个日陆军内唯一还保持巨大编制、没怎么遭受战争重挫的主力部队,在本土陆军遭到中**队的毁灭性打击之后,短时间内没有恢复的可能,而开创了比国土更大、更肥沃丰足的殖民地的关东军,自以为是整个帝国大业缔造的英雄,日本国内的那些陆军部的头脑们,为了在政治上寻求更大的利益,也必须借重这支孤悬海外拥有帝国未来左右能力的强大部队的支持,所以一来二去,他们的重要性就无以复加了!

在新国防纲领中,关东军被当做帝国的第一道防线而存在,现在的他们,已经从军事、工业、经济上全面**,可以说,关东军已经成为一个在帝国体系之外可以自我发展的团体,如果说以前是需要帝国输血来帮助他们发展,那么现在,帝国需要反过头来借重他们的影响力来稳定政局,像东条英机这样的人,更需要关东军作出新的功勋来,夯实他在政治上继续攀升的资本!

这是个非常微妙的事情,大本营对于关东军的指挥能力非常不信任,凭着如今空前强大的陆军战车装备,居然仍不能将苏蒙军击败,这是不可原谅的!

关东军指挥者矶谷廉介植田谦吉司令官对此当然不会持同意的态度,甚至非常骄狂的表示,即使没有大本营的指挥和支持,他们也完全有能力将这个战争机器运转下去,直至打赢这场战争!大本营那些人纯粹是眼红,准备夺权!

趁着双方舔舐伤口再次增兵备战的空隙里,这种相互扯淡的事情就在日军当中折腾开来。

连最后的王牌都派出去也没有取得料想中的轻易胜利,自己内部却这么乱起来,东条英机心里头也不是个滋味,万一这一场战事打得不利索可能会受到牵连。联想到当初他一力主战,信誓旦旦的声称完全可以一举打败苏俄创新局面,现在的情况就有点骑虎难下,进退两难了。

思前想后,他再次将织田德五郎请来,向他询问对于战争到了这个地步的看法带的摸一摸闲院宫亲王的真实意图。

对于东条英机打算接受大本营的意见,命令关东军准备撤出战斗进行谈判的作法田德五郎表示明确的反对!他说:“大本营只注意到了苏俄的坚决抵抗态度,和他们出乎意料的强大作战能力,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即苏俄已经将远东军力全部倾斜过来,他们的作战能力到此即是顶峰,想要再增强是不可能的。反观我们拥有源源不断的力量还没有动用,只要坚持下去至少获得蒙古是意料中事。更主要的,要注意欧洲的局势认为在近期内,欧洲必然会产生大变局到时候苏俄的主要力量将会被重新牵扯回去,为了后顾无忧的应对欧洲主要战场,苏俄必然要寻求妥协!那么即使不需要增兵,我们在远东也会获得相应的好处。因此,次长阁下必须要坚持!”

东条英机豁然开朗!没错,他光注意到了战场的一个层面,却忘记了苏俄是个两头作战的架子,他们的主要部署和利益都在欧洲,一旦希特勒在那里闹出事情来,必然要抽掉兵力,那么到时候机会就来了!为了保证欧洲战线的稳定,即使牺牲一点远东的利益,也在情理之中吧?

一语惊醒梦中人,东条英机对织田的敏锐头脑大为赞叹,在接下来的大本营决议中,他开始含糊其辞的拖延时间,不赞同马上就成立新的军部来代替关东军司令部的指挥作战,这样对他没什么好处。同时也不同意关东军甩开大本营自己单干,这是他多留了一个心眼,玩意关东军这帮难以预料的家伙搞砸了,到时候自己岂不是要受到牵连?所以,维持现状是最好的选择!

诺门坎一战,并没有惊动太多的人,此时

的眼光都在紧盯着欧洲,这场发生在远东高原上的战征兆,日俄双方又都秘而不宣,谁也愿意将结果宣之于众,因此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们在搞什么。

不过这却瞒不过陈晓奇,关东军每一天的战况变化,他虽不敢说了如指掌,单论情报的知晓之透彻,是当世无人可敌的,且在战况掌控上,他甚至超过了日俄双方的任何一个。这一点,除了在蒙古和日本的各类情报人员的贡献之外,在那片土地上的平民中眼线无数,在高空中的侦查机昼夜不停的巡视战场拍摄照片,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日本人到底能不能坚持打下去,现在他还心里没底,毕竟这个民族是不能以常理猜度的,说不准哪一天他们再次发疯南下攻击中国也是极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一次与苏俄过招,也是存了试探的意思居多,能够准确衡量出苏俄的军事实力,对于他们下一步的扩张计划很有影响。

不得不承认,朱可夫的指挥艺术的确令人赞叹!易地而处,如果他拥有了日军的那些重武器和军队数量,恐怕此时早已经战胜了。但是现在却反了过来,仅凭手中的兵力,他就能将实力超过自己的日军打得进退两难伤亡均等,这是真正能体现出其军事指挥艺术的高度的,是任何浮夸和贬低都不能代替的。相对而言,日军除了单兵作战能力还值得夸奖之外,对于这种集团大作战的指挥能力,真的是乏善可陈!好好的装甲部队被他们用成这个德行,真得羞死先人!

原以为,经过中国战场的洗礼之后,日军会产生脱胎换骨的变化,毕竟是善于总结学习的民族啊,最起码山东军装甲部队的用法你能学会了吧?都一年多了,却仍旧这个德行得不令人哀叹,这只怕也是所谓的“气数已尽”的表现吧!

没错,他们的装队的数量上去了,编制扩大了,攻击力增强了,也弄几辆十几辆的先头突破了。可是你一个联队分兵突进算怎么回事?当初山东军这么做因为面对的日军要么少有装甲部队,就算是有也不堪一击单纯以装甲部队横扫战场搅乱阵地攻坚破袭,那是建立在敌人没有防御反击能力的基础上!但是同样的招数去对付现在的苏俄,那不是诚心找难看么?

苏俄的装备尽管还比不山东军,但那战车部队的数量却绝对不比日军少,而其装甲部队的应用指挥各种武器的配备科学性,都不是日军能比的!如此的生搬硬套朱可夫打成这样纯属活该!

哀叹之余,陈奇也有点担忧,万一苏俄突然大力增兵一举将这支稚嫩的日本装甲部队彻底消灭了的话,日本死心塌地不再西进,掉转头来南下的话,可不是好事情!那会坏了自己的计划的!糟糕的是经大大增强了实力的希特勒居然还是按兵不动,不知道他在搞什么!欧洲不生变故自己的计划不能启动啊,不如干脆再给他点上一把火!

1939年7月底,正当日俄战斗在相持不动的节骨眼上晓奇突然派人向苏俄提出,希望可以建设一条联通集宁到库伦的铁路和公路,将现在已经建设到绥远二连(今二连浩特)的铁路和公路延伸过去,打通中俄之间的生意大动脉,更好的促进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提高整个蒙古地区人民的经济水平。

这样要求斯大林当然不同意!通过陕北方面的各类情报和建议,令他十分清楚的意识到,这个占据了中国北方的大军阀根本不是那种可以收买可以左右的家伙,这是一个有着跟希特勒相类似的民族主义甚至种族主义思想的家伙,在他的心目中,恐怕一直都将伟大的苏俄当作致命的敌人来对待,所谓的修路发展经济,恐怕是为了他的军队前进建立通畅的大道吧!那家伙在绥远和察哈尔建立的铁路公路的质量,都是经过实地勘察验证过的,即使上面跑三十吨重的坦克也一点问题都没有!这分明是挑衅,看着日本人开始对苏俄动手了,他们要上下其手趁火打劫!

但是,于这样完全放在明面上的诉求,苏俄不能越代庖的表示反对,否的就上了陈晓奇的当了!不管怎么说,名义上现在的蒙古是**的,而中华民国不承认,因此这可算是人家人民内部矛盾,如果苏俄出头搞得过火了,只怕闹起来脸上并不好看。根据远东克格勃的情报,在两个方向上,陈晓奇已经部署了将近二十万人,两个装甲集群,至少四个完全装甲师的兵力,其中主力坦克的总数已经超过一千辆,其余轻型坦克、步兵战车和装甲运兵车的数量三倍于此,战机数量也近1C00有余,一旦闹起来,恐怕远东地区防御非常吃紧!更何况,疯狂的日本还正在打得不可开交!

陈晓奇却没有等他承认,在他发出消息的同时,早已部署在二连的工程兵团在装甲师的掩护下,明目张胆的开始开挖陆基向前延伸,同时从敦煌到哈密之间的铁路、公路建设部队也开到哈密,开始两头接力,很有进一步西进的意思!

这种行径实在太讨厌了!你跟他撕破脸打的话,就得把大好建设局面停下来,国家强大的最后一步卖不出去,说什么都白瞎!你不跟他用力打的话,他就得寸进尺,今天扣一块,明天掘一铲子,一点点的蚕食,一点点的逼进,三番五次下来,就能积少成多,到时候还很可能尾大不掉不可收拾!

斯大林暴跳如雷,摔盆子砸碗的大声咆哮要给陈晓奇好看!他派出驻中国大使波格莫洛夫严厉质询国民政府,对这种破坏两国邦交的行径大加斥责,并要求蒋介石尽快做出勒令调停,否则因此而引发的一切后果由中国人自己承担!

这种**裸的强盗行径,作为国家主脑的蒋介石本应该非常气愤,再怎么说新疆蒙古都是中国的地盘,告诉你们一声算是给面子了,不告诉你们又如何?

但他一点都不生气,甚至一反常态的对大使先生大打太极拳,哼哼哈哈的打着官腔说:“这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无论在那一片地方的行动,本质上都是建设国家造福人民,中央没有理由反对制止!苏俄提出这样的质问,有点干涉他国政治的霸道作风,不利于团结啊!”

私底下,蒋介石高兴都来不及!闹吧!你陈兴汉闹得越热闹越好!最好能跟俄国毛子打得两败俱伤,现在日本人都闲不住了,来一场三国大战,岂不是正合了咱的长远规划么?

远东一下子热闹起来,远在欧洲蛰伏的希特勒像是感知到气候大变的秋蝉,突然间暴起发难,在1939年的8月1日,对波兰不宣而战!

第三卷 黄金军阀 第七十六章 波兰灭 图谋南下

国战车在俯冲轰炸机人的尖利咆哮之下撕开波兰线。以九个装甲师为先导的总计五十二个师150万军队,在3500各式战斗机的空中遮蔽掩护下,势如破竹,一泻千里!

已经大步走在世界前列的德国装甲师拥有的是超过这个世界整整一个时代的装备和技术,当他们得到来自中国人的后世装甲部队构成建制模式之后,原本就已经超出其他所有国家的强大陆军战法再次提升,完善了装甲部队中的自行火炮、反装甲战车、自行防空系统、履带式舟桥部队、全机械化辎重部队、陆军航空兵等等一系列的技术,再加上重金购买的无线通信技术的辅助,和装甲部队集群指挥系统,整个装甲师的合成战斗力在原有基础上增长三倍有余!比起常规步兵师来,每一个这种装甲师的战斗力从原来的一比三增长到一比九!不论在欧洲还是在全世界,这样一个装甲师足可以独自横行到两千公里之外!

作为前锋的九个装甲师中,只有三个达到了这样的编成建制,用在对波兰的战场之上,简直就是重量级拳王对一岁小孩的欺负!只有可怜的一点落后装甲力量,凭着十个骑兵师看门的波兰人,在明知道德国会对他下手的情况下,连续几年不但没有进行应有的战备武装和动员;在明知德国人跟苏俄人眉来眼去,可能把夹在中间的她给出卖的情况下,仍夹着尾巴喊中立到兵临城下了旧没能完成战时动员,在兵力、准备、士气、装备全面落后的情况下,哪里还有一点还手之力!

1939年的7月28日,德国刚刚跟苏俄秘密签订双边友好协定,三天之后,她的铁骑就踏过波兰边界,开始希特勒蓄谋已久的第三帝国铸造行动!

三千多架战斗机波兰人还没有任何反应的情况下突然出现,眨眼间,波兰的司令部、机场、车站、兵营被炸得稀巴烂,波兰部队上下脱节溃不成军!狂飙突进的德国战车几乎毫无阻挡的直扑到匆忙冲过来的波兰骑兵面前用数以千计的坦克炮和重机枪,对这些曾经横行世界战场几千年的雄壮之师展开无情的屠戮!十个骑兵师为现代化战争巨兽面前的一堆碎肉!

仅仅一个月,波亡!

全世界都为德国人的强战斗力而傻眼、胆寒!除了远在中国的陈晓奇之外,没有人能猜得到德国人居然会获胜的这么容易,波兰人溃败的这么干脆利落,一个拥有将近两百万军队的国家,居然就这么灭亡了?到底是德国人太强大是波兰人太无能?

甚至连希特本人也震惊于德**队之强大!不过他绝对不会承认自己事前没有想到会进行的这么顺利,反而在电台喋喋不休的一再宣传德**队的力量和自己的先见之明。

英法两国此时也终于下持续了许久的争吵议论于破天荒的踏踏实实开始加速备战。在这之前,整个英国上下还都在折腾不休占据上风的绥靖态度,使得他们甚至不能决定坦克履带的型号者飞机发动机的种类,安排下去的军火生产任务因为工业组织的极端自私而拖拖拉拉进展缓慢,所谓的五年军备计划被骂到一无是处,一直到年初才勉强凑起来的2000飞行员面对的还是1936年生产的那些老旧战斗机,到底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遏制德国人,谁也拿不出好办法!

:在,全都慌了!原先消极怠工的也不敢推脱了,巴黎街头的人开始携带防毒面具,人心惶惶生怕那一天炸弹落到自己的头上。

法两国地元首们。终于安下心来起草对德国宣战地文本。

斯林震惊地甚至忘了东面正在进行地战争!德国人地战斗力超乎他想象之外。强大地装甲部队表现出来地机动作战能力。令他骤然发觉。莫斯科离着柏林似乎太近了一些!原先印象中地装甲部队极端倚赖辎重后勤而难以长途跋涉地印象被全盘打破!这么一些强大地装甲集群如果可以一次性冲开上千公里地阵线。那么他准备中地所有招数都将全部无用!

万幸地是。希特勒没有立刻展开进一步地攻击行动。占领波兰之后。希特勒无视英法两国地宣战。喋喋不休地宣称自己是多么地爱好和平。德国对英法没有战争企图。等等。整条西线。安静地像春日地度假村。

然而。希特勒地这一行动却坑苦了另一个盟友---日本!

1939年地7月28日。在希特勒部署地战争开始之前三天。日本脑袋上突然挨了一记闷棍!苏德之间签订互不侵犯公约。生生打碎了以前他们念兹在兹地“日德同盟东西夹击苏俄”地伟大构想。在他们刚刚与俄国人打得头破血流地关键时刻。德国人不但不帮一把手。反倒上来就撒了一把咸盐。这是什么意思!

日本人很愤慨。责令驻德国地大使大岛前去理论。反复重申德国人应该对盟友尽到地职责和义务。这种瞒着盟友私下里跟敌对力量和解地做法。简直是最无耻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