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顺便推荐一本兄弟的新书《烟花沼泽》。
第一卷 绸缪基业 第七十一章 我要回国
ps:啊哈!今天第二更,主角快回去了,热闹将要开始,您那也别挺着了,收下了吧?
当然,丽莎小姐身边是不缺乏追求者的,像她这么优厚条件的新一代贵女是那些整天闲的蛋疼的花花公子们追求的目标,许多在明确得知大老板陈晓奇跟这位美女没关系的人都将精神头放在她的身上,试图通过这个老板非常信任的亲信来获取进阶的机会,再者说,这么有前途的女子要是能娶回家,那可是自己一辈子飞黄腾达的阶梯啊!
于是乎在“美华实验室”园区大门口的接待处,每天都有大量送给丽莎小姐的鲜花堆成小山似的,各种各样肉麻无比的求爱信也一打一打的装满了口袋,最后这些东西都被那些办事员分掉扔掉烧掉了,因为丽莎小姐已经非常厌烦和麻木了,这些信她根本都不看,那些花也是没地方摆了。
而那些工作之便得以经常出入美华办公区的人,则不管二十岁还是五六十的半大老头,都有机会去讨好这位小姐,他们衣冠楚楚风度翩翩面带微笑谈吐高雅的卖弄着自己的风采,活像一只只开屏的孔雀求爱的大雁,让丽莎小姐不胜其烦,却没有从中找出来一个看得上眼的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洛克菲勒财团的那个代表托马斯。安德森到来之后。
托马斯的来头很大,毕竟屁股后面是第一家族的洛克菲勒财团,他的职权也很大,能够决定上亿美金的投资,但是他的身份却很普通,是这时代很寻常的美国移民,在哈佛大学毕业之后以非常优异的成绩和表现得以加入到大财团中,十年之间奋斗到如今的地位,但是他不是洛克菲勒家族的人,连外戚都不是,派他出来跟陈晓奇这个新兴发迹者打交道,是因为陈还没有跟洛克菲勒家族直接面对面谈判的资格。这话说出来很伤人,但是这就是现实,你不得不很无奈的去面对。
陈晓奇实际上也不愿意跟这些大家族大财团的核心人士直接交锋,因为他的确资历太浅资格太嫩,这种跟大鳄们碰撞的结果不用猜都知道,倒霉吃亏的一定是他,他还没有逆天的想到要去跟这些恐怖的家伙们掰手腕,那些凭着一张嘴两条腿就能忽悠大财团的穿越者们必定有着不同寻常的“王八之气”,小身板一震就让人家乖乖的合作?好吧,他是做不到的。就象现在他知道全世界最大的油田在波斯湾一样,他是打死都不敢说的,说出来之后,不可能发生人家跟他合作的妙事,更多可能是他迅速、马上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到现在为止,陈晓奇没有触动大财团们的神经,即使他已经有了足够大的名声和足以自保的军事实力,他也绝不去搞这些倒霉的事情,就连造车的事情他都绕着弯子走,连福特集团这样的新兴势力都不去碰,这些人身后的牵扯不知道有多深,他有那个功夫还不如鼓捣自己的先进发明呢!
所以,在他的石油化工技术和设备推出来之后,洛氏财团派出来这个外聘高级职员跟陈晓奇打交道,已经是比较难得的了,陈晓奇没有任何意见,只要对方能购买他的发明专利和产品,他才懒得管签合同的人是谁。
托马斯。安德森为了自己出人头地奋斗了这些年,结果弄得孤家寡人一个迟迟没有成家,而他偏偏还知道在这里,没有结婚成家的人是不可能得到进一步提拔重用的,在西方文化中,这些光棍是不稳重、靠不住的代名词,他老大不小了,不成家很难再进一步。这时侯他碰上了丽莎小姐,积蓄多年的热情爆发了。
不得不说托马斯是个比较不错的青年,三十多岁正是人生刚刚开始的好时节,事业成功,人长得也不错,出身名牌大学,虽然家庭不怎么样,可是这里是不怎么讲求门第的美国,并且他的成功也有足够的资格进入上流社会,总之看上去是个很不错的夫婿人选。
已经好大年纪的丽莎小姐总算找到了看着顺眼不讨厌的家伙,随着交往的日益深入,两个人这就坠入爱河一发不可收拾,这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了。
陈晓奇乐见其成,自然是大力的支持他们,而随着新的合作项目的展开,有了更多便利条件的两个人也有了充分的空间和时间来加深感情增进了解,这算是陈晓奇心中一块大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规模宏大的“全球物流系统”光前期的调研准备工作就让三百人的团队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这还是在陈晓奇的详细计划书的指导之下才进行的如此迅速,而三方面加上后来踩了一脚的摩根财团支持的美国钢铁,四方面聚集英才严格划分分工合作,勉勉强强将数千万的资金落到实处,最终的出来的结论让他们心花怒放激动不已------一个每年盈利不少于十亿、年增长速度不低于百分之二十、可持续发展时间不低于五十年的一个巨大新型行业,现如今就已经向他们完全敞开了!
陈晓奇的计划涵盖了集装箱航运、现代物流、现代快递、连锁加油站、连锁购物中心、连锁酒店餐厅几大方面,这几大产业到了后世,每年的营业额加起来超过一万亿美金的规模,几乎主导了这个世界的民生发展,其中涉及到的行业、企业、人员、资金更是天文数字,这已经不是垄断美国公路交通和快递那么简单了,这简直就是个分割世界主宰人类的恐怖网络啊!
陈晓奇的那后后一本子计划书最终变成了数百本分门别类详尽描述的说明材料,其中诞生的管理科目数十个,这个草台班子在将来漫长的岁月中,成为新一代企业管理者和高级管理人才的培训摇篮,将四大财团的地位和实力提高到一个永不可超越前所未有的地步。光是其他三大财团每天从越来越细的规划中挖掘出来的财源就足以让几大家子乐得闭不上嘴------在世界级别的战争没有爆发、新兴电子工业还没有发展的时代,他们手里头积累的巨量资金除了初级家电之外,竟没有更好的投资方向!而陈晓奇的计划改变了这一切!
陈晓奇已经最大化的估计了自己的影响力,却远远没想到这计划会造成多么大的变化。在几个月之内,这个四方面的合作机构一再扩充,最后不得不单独成立一个巨大的机构,独占一栋大楼和无数分支,投入的资金层层加码,出来顶事的人级别越来越高,最后成了三大财团核心掌门人直接伸手进来掌控的重要机构,陈晓奇荣升一代宗师专门来负责给这些年龄老大不小的精英们讲解其中各关节的要害理论,托马斯成了跑腿的。
陈晓奇只是个另一时代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而已,林林总总划时代的先进理念一脑袋,但是让他讲得条理分明丝丝入扣就有点难为人了,就算是这几年掌控自己的产业已经锻炼了不少,却是依然没有能力掌控这么巨大的计划,给这些时代精英们所谓的讲课也变成了探讨,基本上他提出来的构想和概念只能简单讲解,至于如何具体实行,那就要靠大家的通力合作,这种环境下,“脑力激荡”式的“头脑风暴法”堂皇出炉,再次革新管理界。这时侯,他不是宗师也是宗师了,那本厚厚的计划书成为了“管理圣经”级别的宝贝,在四大财团内部是绝密文件,各个分支部门的人只能看到自己应该知道的那一部分职责和知识,想要升级那就得努力工作了。
陈晓奇精心策划的这一构想,最终成就了其他三大财团,催生了数座后世原本不存在的管理学院------财团内部专门培养自己后备力量的。而他的每一次讲演都现场用他自己发明出品的黑胶唱盘机录下来,最后堆了整整一屋子,他每天口干舌燥的说话,从早到晚一刻不停,将别人三辈子都说不了的话都说了,要不是他每天晚上打坐练气修养精神,只怕十个他也早已气绝身亡了。
从1923年底到1924年5月,陈晓奇就是这么过来的,直到他觉得自己已经被人家彻底挖空了快要疯掉的时候,三大财团才满意的放了他一马,陈晓奇马上提出来一个重大决定---他要回国了!
第一卷 绸缪基业 第七十二章 列强嘴脸
ps:周末愉快!今天清明,谨在此向为中华浴血牺牲的先烈们表示诚挚的哀思!三鞠躬!
是的,按照早期的一个重要计划,他要回国发展新的事业了。现在他想要具备的资源和实力已经超乎预料之外十倍的实现了,他也成功的引起了世界有数的几大财团的注意,再不走他就走不了了,这个最后提出来的巨大无比的计划才进行了这么短时间,就已经搞出来这么大的影响,如果他再投入到这里面的话,恐怕那些工作将会把他拖在里面一辈子也解脱不出来,他就别指望干别的了。
所以他趁着自己心力交瘁被挖空的时候,整个计划团队已经运转起来可以脱离他的时候,趁势向这些人提出来大撤退回国发展的决定,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这些人竟齐齐的大大松了一口气,他们心中想到的竟是同一种念头---这家伙终于要走了!
陈晓奇不知道自己这快速崛起几年中取得的成就给人家多么大的震撼,这根本就是这世界上所有人倾尽一生也不可能忙活出来的事业,他自己四年多的时间就做到了,即使加上他在中国的那半年也不过是五年时间,他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
这时侯几大财团都倾尽力量去追查了他的底细,结果让他们瞠目结舌不知如何判断。陈晓奇公开说的那一套“从美国长大”的说辞,调查结果似是而非,像他这种华人出身在美国数不胜数,类似的案例多如牛毛,但是找不到那个让他发明染色剂的实验室,这是其一,奇Qīsūu。сom书其二是没有任何组织和机构能提供陈晓奇这种程度的教育和启发,让他能搞出来这么多不相干的发明,他在化学上有天赋这个姑且视之为天才,可是他连复杂无比的化工设备和炼钢技术企业管理都能提出来前所未见的高论,这就有点吓人了。是什么样的组织才能培养出这样不似人的人来呢?遍及世界也找不到!其三,没有任何目击者看到过他是如何从美国到达中国的,这年头远洋运输的从业者屈指可数,有机会有条件来往于中美之间的人也是数的出来,可是这里面偏偏就不能确切证明陈晓奇存在,都是些似是而非不能确定的结果!
这里头,有陈晓奇吩咐戴春风想办法造成的假象,他从另一时空的知识中知道,最容易迷惑人的手段就是不确定,查不到真凭实据却又有可能存在的证据,这成了一个巨大的谜团,还是永远都无法证实的大谜团。
带着这种神秘感,陈晓奇在短短数年之内建立起这个巨大的基业,明眼人很轻易就能判断出来,这个已经打好基础的大型实验室机构,在未来的发展已经是不可限量了,陈氏就算是不开工厂不涉足实业,光凭着无穷无尽的发明就能成为这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组织之一,这是不可阻挡的,因为到了现在,连美国政府和他们几大财团都掺和进来了,有着无数经验的他们绝不会愚蠢的去试图独霸这个大金矿,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去持续发展这个新生事物,同时也不可能无视其他财团和国家的力量,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将这个未来无可限量的实验室肢解,造成一拍两散的恶果。转 载 自
那么退而求其次,就是要最大程度的掌控和利用这个实验室诞生的发明来为自己服务,这就需要他们自己去下力气抢夺了,而杜邦公司下手最早却是实力最小,摩根财团下手最晚却是合作最深,洛克菲勒财团下手也晚,但是胜在他们占据的合作规模和领域到目前看来是发展前景最好最大的,三方面看起来各得其利,平分秋色。
而陈晓奇“全球物流系统”以及一系列的巨型计划将三方面连接在一起,这不得不说是一项奇迹,而他作为发起人能在里面占据了那么大的份额也足以自豪了,这是大鳄横行的时代,他这条小鱼能夹在中间不被踩死还能活的挺滋润就已经是一项奇迹了,再不知进退那就不知死活了。
而他提出来要走,没人不赞成。他给人们的震撼太大太多,发展的越来越快还没有很好的办法控制,留在美国的最终结果就是成为新的财团跟这些人分庭抗礼,而他还偏偏这么年轻,才区区二十四五岁,万一要是跟老洛克菲勒似的活了将近一百岁,天哪,真不知道这个怪物会干出什么样的事情来!所以他要走,欢迎都来不及!没有了美国这样的环境,就凭中国那个已经烂的不能再烂的环境,他想要再创造奇迹,除非出现奇迹。
所以陈晓奇的决定得到了几大财团巨大的支持,甚至在他明说自己要回国建立重工业基地的目的时,居然获得了意外的赞同,他提出来与杜邦公司合作化肥厂、农药厂、化工厂、药厂,与洛克菲勒财团合作建立炼油厂、石化厂,采矿厂,与摩根旗下美国钢铁成立炼钢、炼铜、电解铝等产业,一次性获得通过。
三大财团很高兴自己的产业能够在中国获得重大发展,并殷切期望在与陈氏的合作之下,能够快速的占领整个远东市场,创造新的辉煌,他们甚至计划逐步投入巨资在中国建立新的办事机构,将远东市场的操控和发展挪到中国本土,总而言之一句话---投资!
陈晓奇觉得有些莫名其妙,这些向来吃人不吐骨头的家伙怎么突然一个个变得这么好说话了?如此一来他回国创业的资金压力是大大的减少了,起码这些最费钱的重工业原本至少需要他第一年就两千万美金以上的投入,后续五年总投资将超过一亿,现在则缩减了绝大部分,这笔意外腾出来的钱可以支持他提前进行另外一项更加紧要的计划,这就是更好的结果了。
不同于后世的那种合资模式,在今日的几大合作领域,陈晓奇手中掌握了先进的技术,拥有自主的设备生产能力,即使没有几大财团插手,他自己也能从头发展的起来,只不过在人员、管理、设备和原材料方面要费更多的事而已,若是他自己来搞的话,可能需要三五年时间才能出成绩,而现在,他只要将所需要的设备和原材料拉回去装备起来调试完了就能上岗开工,手脚快的话一年就可以进入良性循环,而且规模上将大了三倍都不止,这是多大的促进啊!
在他跟三大财团加上自己的人组成的新计划开发机构中费尽唇舌讲解的时候,参谋部正有条不紊的按照先期制定的计划在准备相应所需要的设备和人员。陈晓奇是要回去建立一整套的重工业,涉及到的核心工厂将达到两百家之多,而他自己显然是没能力一次建立起来的,但是至少几十家是少不了的,除了上述那些核心合作产业之外,汽车、发动机、航空、轮船、建筑机械、武器、玻璃、电子、橡胶、发电、各种矿开采、陶瓷、机床、造纸、水泥、纺织、印染、锅炉、工具、仪表、汽轮机等等,说起来那就是一长串的名单了,而陈氏企业能独立提供的核心生产设备都已经在尽量的按照双份的数量生产了半年,相关配套设施边缘产业零部件之类的购买的购买,生产设备能制造的制造,林林总总竟然是一本书就涵盖不过来!
制造出来的第一批设备就装满了两艘五千吨级的运输船,这还是采用了集装箱装载技术后的结果,为此公司不得不提前购买了两艘二手的铆接式运输船改造而成,新的万吨运输船正在船台上加班加点的生产呢!等到下一批设备生产出来之后,将直接装满了货物运往中国,而这也将是“联邦快递公司”成立之后的大订单之一。
而这么多的设备物资当中,若是知道底细的人去用心统计一下的话,会发现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在每一个工厂所需要的设备当中,机床的数量要远远大于需求,特别是那些用来生产机床的工作母机,原本只是在机床厂内才用得上,但是却莫名其妙的出现在各种锅炉、发动机、建筑机械等中间,好似装货的人弄错了,又或者是工作不尽心造成的混乱一般。
除此之外,在购进的大批原材料中间,钢材自然是占了很大一部分,这种购进将会持续三年甚至更久的时间,美国钢铁公司获得数千万美元的大订单。但是在这其中,同样的各种特种钢材的比例也极其的高,其中就有专门用于制造机床的,要知道在这之前,尽管“美华公司”自己制造了大量的机床来生产各种化工机械、锅炉、发动机,机床本身的材料几乎都来自于“美国钢铁”,但是这几年来他们购进的数量已经是很大了,足够他们的使用。只不过这么大宗的采购订单里,各种各样的钢材实在是太多,如果不是刻意针对,想要抓住什么把柄还真的是要费一番功夫,毕竟不是谁都能冲破那么多财团的阻力,从数万吨的货物中将这些东西分拣出来,而且还是“联邦快递”自己运送呢!
至于名单之下的详细生产技术要求那就更多了,最后涉及到的人员达到千人之多,而实验室中的科研人员被拉出来当专家赶上一线的也超过了五百人,只不过这些人最终能走成的不过百数人而已,绝大部分还是华人或者华裔,或者是被美国政府认定“不掌握核心技术”的研究人员!
此时陈晓奇才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天真!他千算万算充分估计了美国政府的无耻,确实没有想到这时代已经开始有了技术封锁的说法,作为列强中的排头兵,美国怎么可能放心让这么一个已经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型研究机构跑到中国去?这些人已经用四年的时间证明了他们改变世界和引导世界技术发展的实力,这么一股力量不论放在哪个国家也是不可能放弃的!即使是希特勒那样的疯子也不能!
幸亏自以为是的美国人从来就不相信陈晓奇在后续那么多的发明创造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尽管伊利诺伊大学和亚当斯教授一直坚持称他是个天才的伟大的化学家,但陈晓奇本人打死都不承认,他一直宣称这是研究室工作者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尽管他拿了绝大部分的专利使用费。
第一卷 绸缪基业 第七十三章 重见故人
ps:今日天好,我也起的不早,这才更,抱歉哈!
这样的结果让陈晓奇更加清楚地看明白了这些信奉“丛林法则”的家伙们的嘴脸,同时也暗自庆幸自己没有因为太过出挑而被美国人列入“禁制出口”的黑名单,他自己能跑回去已经很不错了,还想拉着那么多的已经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