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桂兰决定忍辱偷生三年再自杀,她也有些好奇,前夫已经是朝廷的高官,他怎么会还需要这许多女子来帮着做事呢?
回头搜索掉队情报员的武术家回来了,原来是这个叫做齐大山的特工大腿上中了流矢一瘸一拐跑不起来因而跟兄弟们跑散了。
武义安排包猛子带着大腿负伤的齐大山保护着梅香、何桂兰等等七个女子和另外十几个跟着逃来的女人往抚宁黄家办事处撤退,叮嘱包猛子要把这些个女人交给荷香副司长。
他自己还要带着特工跟着建奴,尽可能在他们撤退的路线寻找一些机会争取解救更多汉民。与此同时左守权的队伍也有七个战斗小组在遵化附近游击建奴,解救了许多汉人。
建奴退了,北直隶不断出现一个个救济站,四十里方圆必然有一个,一直延伸到抚宁、天津卫的大海边,那里有密封浮船拼接的临时码头,太多衣食无着的老百姓杨帆出海投奔新的家园。
这些码头的牢固度无需怀疑,一个个密封浮船都被冻得严严实实,只有到了冰雪消融才会随波产生摇摆,导致北直隶太多根本没有乘船经验的老百姓立足不稳。
救济站都有和颜悦色的黄家乡勇几十人在维持秩序,他们不但给难民饭食还给受伤、生病的老百姓提供救治,饱受摧残的战争难民在这个凄苦的早春获得了关怀,人人感激涕零。
太多老百姓义无反顾选择去黄家,他们相信状元公的人品,愿意成为他的家丁。
黄家乡勇挑选了许多身强力壮的男子组建自卫队,虽然只给他们发放了木杆长枪也能够协助管理海量难民。
建奴肆掠京畿几个月,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饶是如此,有了黄胜的搅局也比历史上已经好了太多,最少多了上百万人能够存活。
捣虚成功,使得建奴仓惶北归,不但让建奴少了许多杀戮汉民的机会,而且有了黄家不遗余力的救助,兵灾带来的次生灾害和破坏程度被大大减少了,由于被后金军劫掠而变成赤贫的汉人也不会因为饥寒交迫而死。
历史上只要兵灾过后,这些地方的法制就全部毁于一旦,为了活下去,老百姓开始强者生存,抢掠杀人甚至吃人都屡见不鲜。
黄胜提前布局了几十万石粮食,足以让百万人饱食两三个月,有了时间,完全可以运出难民再次运进粮食,此消彼长由于饥饿铤而走险的人就会少了许多,生产自救就可以按部就班也。
归根结底还是要有粮食在手,否则纵有菩萨心肠也无可奈何,所以进口粮食是重中之重,谋夺粮食基地势在必行。
黄家乡勇配合自卫队维护治安,不管男女老幼都能够获得最起码的温饱,只不过救济了十几天,北直隶被建奴打烂的地方就恢复了一点点生机。
勤劳朴实的汉人擦了擦泪水,又在田间地头忙碌起来。
伟大的汉民族,多灾多难的汉民族,也是最能承受痛苦最容易统治的民族,只要作威作福横征暴敛的执政者不会让他们活活饿毙。九成九的人都会选择做良民,不可能主动去示威争取什么权益。
红歹是在崇祯三年正月十八宣布回师,巧合了,黄胜也完成了搬迁辽东诸城的浩大工作量宣布收兵去京师报功。
大部分人马都去觉华岛、黄家湾岛、“华夏岛”修整,去京师的战士都是挑选的轻伤员,鲁兵、浙兵、东江镇的战士同样如此,这一支人人带伤的部队总共不到三千人。
正兵没有如此多的轻伤员用负伤轻伤的辅兵、乡勇凑,所有的武官都深以为然,要是明军不惨胜如此,朝廷的大人们如何相信斩杀几万建奴焉?
荷香秘书没有同行去京师,她有任务,以粮食换永平府的土地多多益善,黄家要成为永平府最大的地主,而且土地要连片,这样才好加大水利设施的投入。
太多北直隶百姓流离失所,他们有许多人孑然一身,黄胜不但要给他们提供食物渡过衣食无着的苦难岁月,还要安排生产自救。
十二个火枪手百总分别凑齐一个满员总旗由尚慕明、叶成经、黎喜明带领去永平府接收甄别难民,只要是良民且自愿投靠黄家愿意出海,凑齐一千户立刻送去黄家湾岛检查身体后转运“陆公岛”、临高。
黄胜尽可能把灾民南迁,现在大明北方的难民还没有到了大爆发的程度,马上出现擅长铲城的李自成、张献忠之流甚至比建奴的破坏力还要强几分,那个时候难民会多不胜数。
黄家在运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安排他们远迁海南暂时安家落户,以后会谋夺交趾让百姓安居乐业。
汉人这一次重返交趾再也不会被异族造反而屠杀,因为在黄胜控制的交趾土地上不会有超过两成的异民族。
难道黄家私兵准备屠城杀光那里的男女老幼?阿弥陀佛,上天有好生之德!如此不人道之事哪里是大明文明之师礼仪之邦可以做得出?
黄家有大量的海船,只要占领区的异民族不攻击明军都会得到赦免,只不过要他们换一个生存环境而已。
他们会被打散分配到黄家占领的一个个岛屿上劳动改造,是不是可以成为自由民第一看他们的工作表现,第二看他们的汉化程度,如果不会汉语?对不起,被监督劳动一辈子吧!
黄胜会逐步进行文化侵略,自己体系内不允许有其他任何文字出现,也不许有汉语外的任何语言,这是强迫民族融合的最佳手段。
估计很快就有大部分大越国京族子民就如同建奴占领区佟养性家族一样,佟养性根本不承认他们家是汉族,死乞白赖强调他们就是女真人。
大越国的京族其实真的是汉人后裔,只不过他们数典忘祖罢了,当他们发现做汉人高人一等时,估计就会哭着喊着要做回汉人也。
没办法黄胜需要人口仅仅是针对汉族和已经跟汉族不分彼此的少数民族,对于不会汉语不接受汉化的异民族,黄胜只需要他们脚下的土地。
没办法,黄胜不是神佛而是地地道道的魔鬼,他只有自私狭隘的民族主义,人类大同天下一家他不会也做不到,也根本没想过。
建奴比历史上早退兵几个月对北直隶影响深远,今年的春耕完全没有问题,黄家缴获的大牲口和农具多不胜数,用来发动故土难离的灾民屯田已经足够。
这就是这个魔鬼的舐犊之情,哪怕不愿意跟着黄胜移民海外的大明汉人老百姓,他也尽可能让他们安居乐业,也会组织他们形成能够自保的基本武力。
这很正常,雷锋语录就是这个意思,对待敌人如严冬那样冷酷无情,对待同志如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北方推广马耕的技术已经成熟,黄家会给足补贴银子藏马于民,战马、挽马在平时可以成为蓄力为老百姓减轻工作量,战时又会为大军提高机动力。
当然优选的战马不会给老百姓饲养,骑兵战士和马车夫也不放心且舍不得,他们会精心照料自己的良驹,如今黄家骑兵人人都能够满足两匹优等战马换乘。
***
第四百三十五章:太能扯淡,请正版阅读的书友重新看一遍,原来的情节发布错了那是草稿,驴头不对马嘴。盗版网站可能不会修改,看盗版的书友恐怕需要正版阅读这一章。给大家添麻烦了,谢谢!
第四百四十五章:谋夺海南
黄胜这一次带在身边去京师的是彩儿,她带着剧组在北直隶军民无比痛恨建奴的时候再加一把火,演出她们去年排演完成的新剧。
新剧“直捣奴穴”跟“血火辽东”大同小异,主题还是讴歌英雄唾弃汉奸弘扬正能量,激发大明子民对建奴的仇恨。
新剧临时修改了结尾,增加了李永芳、佟养性几个大汉奸伏诛的剧目,修改了几幕明军攻打后金伪都辽阳、沈阳的打戏。
当然里面也多了被解救汉人曾经的阿哈劫后重逢时相互抱头痛哭互诉衷肠的感情戏,绝对能够催人泪下。
因为刚刚开始排演的剧本是集体创作的作品,没有人能够想到明军会连破辽东数城,一直攻入后金王都,居然救了二十几万汉民,如此好题材当然要融入戏剧。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英勇的明军将士阵斩建奴二贝勒阿敏的武打戏,这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情节跟实战完全是两码事,大战三百回合必须有,明军冒着伤亡前赴后继的场景一定会让汉人观众热血沸腾。
天启七年演出“血火辽东”时感同身受的观众除了辽民外应该不会太多,辽东毕竟离京师太遥远,事过情迁建奴在京师城外烧杀抢掠一番,太多北直隶军民应该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同仇敌忾也不会太远了。
“直捣奴穴”这部大戏起到的轰动效应毋庸置疑,太多汉奸伏诛起到的教育效果值得期待,汉人仇恨建奴的火焰会被点燃,熊熊燃烧指日可待。
黄家这一次三套班子同时开演,不知道会捧出多少名角,柳如是、徐佛家成为家喻户晓大明星的几率最高。
黄胜安排黄明理修整几天带一半留守人马跑南洋,由于打仗耽误了许多生意,也积压了许多货主的运单,战事结束生活还是要继续,赚钱可不能含糊,购买粮食也迫在眉睫。
他还要带上这一次解救的“曾经做过阿哈的大明百姓幸存者”极分子一万户去临高安家落户,估计同样是辽民的葛呈杰见了四万余乡亲应该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从天津、抚宁出海经过甄别的汉人有多少带多少去临高适应环境,没有工作安排就组织他们修路,黄家钱粮充足,在失业率高居不下的情况下进行基础设施投入是解决就业问题最好的办法。
可是海南岛是大明的国土,那里的文武官员怎么可能任由黄家指点江山?
不要紧,黄胜计划谋夺交趾故土就必须先谋夺海南岛作为跳板,把海南经营成为最大的后勤补给基地。这里离大越国直线距离最近,黄家海军一枝独秀,当然要利用好这个巨大的优势。
海上入侵大越国避免了漫长的补给线必须穿越崎岖难行的十万大山,利用海运的方便快捷可以一次性到港几十万吨的物质。
战争的胜利很大程度取决于强大的后勤支持,黄胜现在已经能够做到,因此取那里肥沃的热带田亩安置百万汉民的条件已经成熟。
因此黄明理的南海之行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彻底获取海南岛。
办法有些糙,南海巨寇郭怀一又回来了,他选择劫掠广东沿海,封锁了琼州海峡,海南岛跟大明马上就失去了联系。
黄明道暗自跟俞咨皋、许心素联络,让他们配合一番,远在几千里外的大明朝廷,以他们糟糕的洞察力肯定无法得知真相。
出现在崇祯皇帝龙书案的军报应该是这样:金门代理游击将军许心素率领水师跟郭怀一海盗集团恶战大败亏输。福建总兵俞咨皋也损兵折将,广东水师被全歼,如今没有一艘战船能够出海。
黄明理对付明军当然以德服人,双方伤亡不会太大,俞咨皋和许心素只不过装装样子,对付广东水师就采取包围劝降,或者以黄大人的威名骗他们放下武器即可。
南方明军的战斗意志更加薄弱,望风而降那是肯定的,兵不血刃大有可能。
最后要的结果就是:朝廷委派黄大人带兵收复海南岛,黄大人果然是战神一战定乾坤,可惜发现穷凶极恶的郭怀一居然把海南岛上的大明官吏已经杀得七七八八。
如此凶险的地方“众正盈朝”恐怕不敢来这里当官,没关系黄胜麾下的官员不怕,以后海南岛成为黄胜的实际控制区水到渠成。
黄明道和黄东山、马成、关志成以及黄家体系的武官得到家主这个胆大妄为的命令没有一个人感到为难。
他们有信心不战而屈人之兵,也保证能够把不肯合作的海南岛文武官员统统抓捕送到“华夏岛”监视居住。
黄家私兵都知道家主要谋夺交趾,这是伟大的开疆拓土啊!为了这个宏伟的计划,做出一些出格举动无伤大雅,这就是家主经常讲到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也。
黄胜在给家丁们上课时从来不讲四书五经,讲得最多的是历史、地理和科学常识,黄家体系的人民都知道交趾远在秦汉时就是中华领土,太祖、成祖时也是大明信地安南。
如今部署重夺故土,具备开拓精神的黄家好男儿人人摩拳擦掌。
黄胜要让北部湾成为自己控制的内海,以海南岛作为龙头,以强大的海军为武力保障,辐射八百里领土不是幻想,灭了北越后黎朝郑氏集团只争朝夕。
当然这仅仅是计划,是伟大的战略构想而已,最终能不能实现战术目标还要看天时地利人和,但是需要投入的兵力、人力和时间不可控,有可能旷日持久。
这是没办法的办法,大明北方会灾害连年,马上又兵祸不断,脆弱的平衡被摧毁,留下的灾民只有两个选择题,从贼或者死亡。
黄胜不愿意看到大量汉人死去或者成为匪徒,因此要想方设法把他们带出来海外拓土,生产出粮食又能够救出更多汉人。
这完全是壹加壹远大于二的壮举,少了一个满世界破坏的贼兵,多了一个生产粮食的壮劳力,如此善举自然会修得正果。
赵时敏在“华夏岛”船坞建造中的三艘中型战列舰,七艘“郭嘉级”七艘“赵云级”巡航舰也由于大量人手参加乡勇可能要延期两三个月才能够完成。
经过研究三艘成功下水的战列舰,团队合作完成了中型战列舰的定型,统一都是排水量一千六百吨,造价控制在二十五万两白银,相当于八万英镑左右。
今年千吨级的轻型战列舰准备建造十五艘,成本控制在六万两白银每艘,千吨级商船将要生产五十艘,每艘成本三万二千两。
还需要建造如哨马船、便于在长江、内河作战,吨位一百余吨的平底内河炮船若干,预算需要投资三百八十万两白银。
赵时敏计算过,单价是有这么多,但是形成标准化大生产后,无论人工和材料成本都会直线下降,最后完成时节约一到两成预算也未可知。
而且生产建造驾轻就熟后速度会提升一倍,什么东西都是开头难,有了经验就没有任何难度,如今人力资源空前,热火朝天的大生产在黄家湾岛、“华夏岛”开始了。
海军确实是最烧钱的存在,每年维护战船的费用,水手、炮手的军饷,不断增加的船只需要的银两达到五六百万两之多,这个数字还会一年多过一年,因为黄胜竭尽所能扩张海军。
因此海贸的利润是黄家发展的命脉,黄胜必须扩大市场占有率,马上就会跟老牌殖民主义强国扳手腕,逐步压缩他们在亚洲的殖民地势在必行。
***
第四百三十五章:太能扯淡,请正版阅读的书友重新看一遍,原来的情节发布错了那是草稿,驴头不对马嘴。盗版网站可能不会修改,看盗版的书友恐怕需要正版阅读这一章。给大家添麻烦了,谢谢!
第四百四十六章:勇士荣归
东江镇失去了毛帅已经是一盘散沙,黄胜担心缺粮的东江镇兵匪把妇孺当做食品吃了。
布置程全功带着麾下去武装贸易,如今东江镇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交换只有烂命一条,黄家就是来换命。
程全功、韩广得到的任务是等值交换东江镇辽民,如何等值?一个辽民交给黄家时多重,东江镇驻守的岛将会获得等重的大米,不设上限。
顾山河、张有禄、云中来等等火枪手主官任务很重,由于辽东有二十几万“曾经做过阿哈的大明百姓幸存者”到手,其中有不少汉奸需要甄别,这一次一个都不杀,给他们劳教的机会。
因为在几十天就完成了拆迁辽东的浩大工作量,大部分旗丁汉人的表现尤为突出,他们相对体力好一些,这是由于他们比奴役的“曾经做过阿哈的大明百姓幸存者”略微能够多吃一些的缘故。
旗丁们简直是玩儿命的劳作捞表现,黄家乡勇记载的积极分子里反而是旗丁比例最高,最终结论呈报到了黄胜面前,黄胜决定给所有汉人新生的机会。
只要在明军破城时幡然醒悟,再也没有助纣为虐的汉人都能够得到原谅,有血债的判处劳教几年让“曾经做过阿哈的大明百姓幸存者”苦主心里得到安慰即可。
明军一路犁庭扫穴,建奴、鞑子女人搞了有三四万,挑选出长得像人的作为奖品分给立功的战士为奴,长得对不起人民的只好当驴使唤,种地做工都行。
从刚刚到手的“曾经做过阿哈的大明百姓幸存者”中挑出两成左右的积极分子送去“黄家湾岛”和“华夏岛”安排工作,挑选三成认为不太值得信赖还需继续考察的送去忠明堡准备春耕。
那里几百里都是一片荒芜,土地太多了,如果不是处在前线,建奴随时可能来攻击,安置几百万人都不成问题。
在春耕时候黄家私兵的留守火器部队都在忠明堡学习训练,以保证春耕的顺利进行,他们会观察劳动者,不断记录下工作认真的“曾经做过阿哈的大明百姓幸存者”,得到认可的人会被安排到新领地工作生活。
黄胜已经准备扩军,让所有的战士都参与,采取一带一或者一带二的办法进行,因为黄家乡勇志愿军和辅兵有两三万参战,涌现出的英勇人物不知凡几。
黄家正兵每人挑选一个或者两个辅兵转正,又或者从乡勇中选拔,要求年轻化知识化,还有一项死规定,不允许挑选技术工人和科研工作者当兵。
给予每一个战士选择战友的权力,最后按照实际扩充的兵额优胜劣汰,挑选出合格新兵的战士会获得加分,理由是慧眼识珠,多了这个加分以后提拔会得到优先。
这个规定一下达,所有的战士都挖空心思挑选技术、文化过硬的猛兵,大家都想在档案里留下慧眼识珠的好评。
没有一个人由于拉帮结派而推荐亲属和朋友,当然亲属和朋友确实有两把刷子战士们也乐见其成。
得胜还朝的辽东巡抚带着人马于正月二十来到了天津卫,天津卫的文武官员在巡抚崔尔进带领下在码头恭候多时。
急不可耐的崇祯皇帝已经派了张之极和高智谋带着兵部最有经验的核功胥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