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红歹是在六月初邀请归顺的蒙古诸部台吉来到“新京”会盟,其间展示了三十门后金出品的大将军炮齐射。
在隆隆炮声配合下,在获得的新领地可以卖给蒙古粮食、铁器的诱惑下,在新组建的高丽八旗火绳枪兵齐射炫耀武力下,首鼠两端的蒙古台吉又以长生天发誓追随后金大汗,至死不渝。
红歹是宣布了一个重要消息,大明国那个最擅长打偷袭战的黄胜如今病了,怕冷。
他已经去了大明最南方打仗,而且那里打得貌似很热闹,经常有大量斩获上报大明京师,由此可见黄胜被拖在南方战局短期内不得脱身。
后金的情报收集真做得不错,大明朝廷的动向红歹是洞若观火。
听到这个消息,蒙古台吉、后金将领都松了一口气,他们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被黄大人爆了菊花。
如今这个恶魔远在五千里外的安南,少了这个威胁,强盗们蠢蠢欲动,他们达成共识,抢大明搞创收是必由之路。
红歹是很严肃指出,大明修建的大凌河城就是妄图切断后金与蒙古诸部的联系。
此城如鲠在喉一定要拔除才能够让蒙古后金连成一片,以后高丽南方那好吃的大米才会源源不断运到蒙古。
既然大凌河城是后金和蒙古互相联系的障碍,大家齐心协力把它从地图上抹掉吧!
强盗们开始参股搞劫掠,最后蒙古各部表态出兵三千到一万不等,一共凑齐五万人马,后金八旗出兵三万,带上高丽八旗六万,调集民夫五万。
被爆了菊花已经过去近两年,红歹是渐渐地忘掉了腚眼的痛苦。
后金得到的新领地已经有了三熟粮食产出,这是因为汉江流域也可以两熟,冬小麦和稻谷的产量不低。
八小粮食有了储备,胆气壮了许多,高调宣布会盟攻击大明的蒙古诸部粮草供给都是后金无偿提供。
最后攻取大明城池获取的人口和所有缴获按照各部出兵比例分配。
如此承诺对后金反而不公平,所有的蒙古台吉都欢呼起来,出兵积极性高了许多。
崇祯四年八月六日,号称三十万后金、蒙古联军包围了大凌河城。
祖大寿被围了人马一万五千,其中还有他的外甥三桂子。
辽东诸将都得到了黄胜承诺,只要坚守一年,黄家人马一定会救援,驻守锦州的何可纲和几位武将都是由于跟着黄胜参加“辽沈大捷”立功升职。
他们对战神黄胜敬若神明,老老实实保证城池里有一年粮食储备才买出剩余的给蒙古人。
祖大寿去年在大凌河附近的屯田收获不错,今年的麦子又长势喜人,他犯了贪念认为过不了多久就会有新粮入库,把大凌河的存粮卖了。
这也是由于他的人马根本没有跟着黄胜打仗,麾下的将军也没有参加黄胜在崇祯二年底召开的如何固守辽东城池的会议。
红歹是人马来到大凌河就赶上了好时候,这里麦子熟了,笑嘻嘻的后金军把大凌河城团团包围,根本不忙着攻城,全军发动抢收麦子得了四万五千余石。
祖大寿悲催了,那些麦子是大凌河守军明年的口粮啊!
这个时候悔不当初晚了,城中粮食只够开销不到两个月,他的骑兵最多有近五千,战马挽马超过六千,马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啊!
得到了麦子的红歹是再接再厉去锦州帮明军也把麦子收了,得到了六万多石。
蒙古人看得抓耳挠腮心痒难耐,可惜他们是游牧民族,打猎、套马、玩蒙古刀是一把好手,下田使用镰刀收割麦子还真的不会。
后金军民已经定居,他们已经发展成为军事贵族农奴制,家家户户都拥有土地,连白甲兵都会干农活,见到了不要钱的麦子,当然大家齐动手抢收。
蒙古五万骑兵只能担任警戒,最多帮忙用马匹驮运收获而已。
八小乐坏了,超过十万石麦子到手,怎么着这一次出兵都不会亏本,为了确保明军无法出城发动偷袭,他开始部署。
这个奴酋还是很好学的,他上一次在锦州吃瘪后苦思冥想,得出结论,只要防备住胆小明军的不断偷袭,后金军就会永远保持优势,菊花也安全。
于是乎,红歹是命令高丽八旗和阿哈在锦州、大凌河城外围挖了战马无法跳跃深达一丈五尺的壕沟,利用这些土方垒砌成坚固的堡垒。
效果太好了,祖大寿组织骑兵突围被后金军以逸待劳揍得鼻青脸肿,丢了五百多骑兵仓皇逃进大凌河城。
何可纲驻守锦州兵马只有六千余,这里还有撤入城池的屯民一万二千多人。
城头有黄胜特意支持的那些缴获自后金的火炮三十几门,加上原来布防的红夷大炮十几门和若干佛郎机小炮,锦州城的炮火优势很明显。
关键何可纲听话,粮食足够一万人马开销一年,储备的石炭堆积如山,如今人数虽然多了七八千,省着吃也马马虎虎能够混一年。
因为如果发现后金军准备围死锦州,到时候可以把牛、马、驴子杀了吃掉,多出肉食少花草料会立竿见影。
何可纲驻守的锦州城中有粮心中不慌,他决定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明军擅长守城短于野战,他根本不准备出城,恰恰相反,建奴围城的当天他就安排人手用城门洞附近预备的沙包堵死了城门。
督师辽东的太傅孙承宗闻报建奴大军铺天盖地而来束手无策,他不敢擅专,火速发六百里加急向朝廷告急。
崇祯皇帝见到奏报大惊失色,本来衮衮诸公都分析后金伤筋动骨已经弃守辽东大片领地,现在居然发动如此大规模的进攻该如何应对?
朝会上接替梁廷栋当上兵部尚书的熊明遇悲催得一塌糊涂,他才混了不到两个月的本兵官职,还没有来得及收到什么孝敬就摊上大事了,苦也!
第五百零八章: 攻防炮战
辽东被围了几万军民,总不能坐视,救援刻不容缓,圣旨下达,山海关、登莱、蓟镇出兵援辽、一时间关内风声鹤唳物价飞涨。
老实人孙元化急令参将孔有德率领骑兵一千五百赶赴辽东增援,永平兵备道张春带着步骑一万和三千车营急赴山海关。
永平参将黑虎有五千兵额,当然在调兵行列,不得已亲自率领三千人马出关。
马祥麟、秦翼明欲带七千白杆兵参战被崇祯皇帝驳回,皇帝知道白杆兵的战斗力,也认可他们的忠勇,因此留下他们镇守山海关以防不测。
大凌河之战,其实孙承宗难推其咎,他作为跟红歹是对阵的明军主将毫无作为,居然逐次派出援军,实实在在变成了添油战术。
历史上大凌河战役,以铁的事实证明孙承宗的塔攻战略不可取,修大凌河城更是昏招,貌似堡垒蚕食可以占领一些地方,可是效果呢?
一座城多大,占领地也就这么一丁点大而已,明军辛辛苦苦的屯田根本轮不到收获,白白的替后金生产粮食。
明军无法就地取粮,补给必须从关内千里迢迢运输,大量消耗了大明本来就难以为继的国力。
战线拉得太长,后金军可以随时袭击明军从山海关到锦州长达五百里的补给线,明军没有野战能力自然顾此失彼,如此劳民伤财的排兵布阵失败已经注定。
修建坚固的营寨和堡垒是为了以点带面,可不是仅仅为了占领城池那么一丁点大的地盘。
而是应该以坚固堡垒为依托,不间断攻击方圆百里内的敌军循序渐进逐步扩大占领区,可不是修城就是为了躲在里面等敌人来攻打。
黄胜正在交趾布置修筑九个边镇,准备在每个边镇的棱堡驻守正兵一个千总一千二百战士,八百辅兵,训练乡勇协防自然是常例。
驻守千总的任务就是以堡垒为据点不断往敌国延伸攻伐一百里,如果对手兵力雄厚,可以会同几个边镇正兵和乡勇联合出击。
不断主动进攻的军队才会越战越强,老是龟缩防守的大明边军自然暮气难鼓,因此在辽东采取堡垒蚕食的方略得不偿失,太浪费银子,朝廷难堪重负。
红歹是围死了锦州和大凌河,后军运来的大将军炮也到达大凌河战场,炮击开始。
祖大寿也有守城火炮,两家火炮的威力和射程差不多,有效射程三四百步,也就是一里地出头。
最大仰角可以把炮弹打出一千步,也就是一千五百米,相当于三里地开外,但是炮弹最后落到哪儿去了?天知道!
明军炮手的技术还要好一些,射速可以做到后金军炮手打三炮,大凌河城头炮火可以来四轮,明军又是居高临下,应该不吃亏。
红夷大炮是种架退式前装滑膛火炮,每发射一次,都会严重偏离原有射击战位。按照正常的操作程序,需要经历复位、再装填,再次设定方向角和仰角的步骤。
这个时代最训练有素的英国海军炮手也只能保证三分钟内完成再次开火,比黄家炮手的水平差了一分钟。
因为黄家出品带有减震装置的钢质火炮能够减去火炮复位的时间,靠着科技的力量节约了宝贵的一分钟。
这个时代前装火炮是没有可能提高射速的,因为发射一次以后,必须特制的推杆一头蘸水入炮膛,熄灭火星,以一头绑着干布的推杆伸入炮膛擦干,再填入火药,发射药,塞进去炮弹,然后从火门刺破火药包插上导火索再点放。
这些动作相当缓慢和烦琐,还不包括修正炮位。这是前装火炮的通病,能三分钟一发就是顶级高手,明军炮手能够做到半个时辰射击十六次,后金军炮手只有半个时辰十二次的水平。
然后?没有然后。这个时代的铸铁炮散热不理想,最多能够连续打十几炮而已。此时火炮都由于连续发射导致炮膛温度过热,继续射击会导致事故发生,说不定火药包推进去会直接炸了。
由于后金军和明军装备的火炮无法做到黄家火炮的统一标准,因此每一门火炮都有个性,炮手只能熟悉自己经常操控的火炮,才会有一定的准头,不可以随随便便调一组炮手,就能够完成陌生火炮的射击。
打是可以打响,不确定性太多了。
八小的指挥能力堪称一流,他因势利导决定以数量弥补质量的短板,他采取集中攻击一点,选择地势平缓的南门炮击。
攻守双方都没有黄家出品的钢质野战炮,都是铸铁火炮,一个个都是无比笨重的家伙,后座力比较恐怖,根本没有任何减震装置。
后金军的火炮虽然不是居高临下失了地利,但是好在可以移动位置,能够选择最合适的地方摆放开火。
在地面上开火不怕什么后座力,只不过打一炮,就必须去把在原地跳得不成样子的火炮重新归位,再次瞄准罢了。
明军布防的红夷大炮就不可以如此,他们的火炮必须有特意修建的坚固炮台才可以开火,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在城墙上乱摆。
红夷大炮是十六至十九世纪之间欧洲在战船上广泛使用的前装重型滑膛炮,所谓的红夷,其实是泛指红毛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等等西方人,也就是佛郎机人。
明朝将所有从西方进口的前装滑膛加农炮都称为红夷大炮,经大明各地仿制后,种类多达百种,质量和用途已经青出于蓝。
但是能够发射十二磅炮弹的红夷大炮自身重量已经达到四五千斤,后座力惊人。
城墙看起来巍峨,牢固度其实不值一提,相当于一堵高**米宽四五米的夯土堆外面包了一层砖,大炮的后座力会导致城墙坍塌。
后金军集中使用火力效果很好,明军城头的火炮吃了数量局部逆势的亏,由于明军的六门红夷大炮早已装填待发,后金军在布置大将军炮时被明军炮火攻击。
还好这个时代火炮的准头大部分靠碰运气,明军打了三轮十八颗十斤出头的大铁球只不过有两颗砸到了后金军的大将军炮。
毫无疑问后金军这两门火炮宣告报废退出战斗序列,可即便如此后金军的火炮还是大凌河城北城头火炮数量的四五倍。
当后金军的火炮开始轰鸣时,明军守城官兵就感到不妙。
后金军抛射的实心铁球碰到好运气落点在城墙上的,一颗炮弹不仅能够蹦蹦跳跳造成明军杀伤,还会砸起砖石造成飞溅。
飞起的石片、砖块足以近距离破甲造成明军大量伤亡。
而明军居高临下打出的炮弹威力小了许多,那里是麦田,红歹是为了对付明军炮击,堆了许多土堆。
明军的炮弹落下,砸在松软的麦田里跳不了几下就会被消耗了动力,要是运气不好命中土堆钻进去,纯粹是浪费火药瞎耽误工夫。
明军守城还算顽强,炮兵一个个竭尽全力装填发射,就这样你来我往打了一个半时辰的炮战,明军北城墙布置的六门红夷大炮被后金军一一摧毁。
红歹是大喜过望,他为了显摆特意邀请了蒙古各部台吉和主要将领来观战。
第五百零九章:祖大寿中计
这是后金军第一次炮火攻坚,也是首次和敌人炮火对射,现在结果出来了,后金军以损失两门大将军炮的代价击毁明军六门红夷大炮,可谓完胜。
拍马屁的蒙古台吉当然歌功颂德,红歹是得意非凡。
他高声道:“诸位台吉,朕的大将军炮经历实战,完胜明国炮火,以后明国的一座座城池再也不是后金军和蒙古骑兵的障碍,以后破开明国坚城,获取的缴获可想而知。”
喀喇沁的乌克善谄媚道:“大汗威武,喀喇沁部会是您最忠诚的奴才,以后会跟着大汗踏平大明城池。”
随即一个个蒙古台吉都争先恐后表忠心,他们见后金拥有了炮火攻坚的能力,自认为以后抢掠搞创收会容易许多。
这些强盗都曾经劫掠大明,知道明国城池里会有太多富贾豪商躲入,升斗小民也会带着财帛逃入城池。
能够破袭明国城池得到的金银财宝不是倍增,应该是几倍十几倍的增长。
强盗们一致要求追随后金大汗去明国打草谷,都表态他们会派出部落里最勇敢的战士。
大凌河城明军失去了炮火威慑,后金的包衣奴才推着盾车接近城墙时伤亡可以忽略不计。
后金军在盾车掩护下尝试攻坚,祖大寿的铁甲家丁战斗力不容小觑,后金军没有什么攻坚经验,如今在学习武力夺取大明城池。
他们技术比较生硬、战斗意志也不是很坚决,打了半天,根本没有讨到太多便宜。
红歹是心生一计,宣布鸣金收兵。
第二天,祖大寿发现准备攻城的后金军如潮水般退去了,他们的后阵喊杀声震天,很明显一支数千人的明军突入阵地。
祖大寿大喜过望,马上组织接应。
大凌河骑兵主力尽出,祖大寿一马当先气势汹汹来接应援军。
谁知迎面而来的明军对着大凌河明军纷纷打响火绳枪,原来这些明军是高丽八旗穿上明军号衣假扮的。
随即埋伏的后金骑兵突然杀出截断了祖大寿的归路,眼睁睁祖大寿可能被后金军逮了,正在危急关头一彪人马杀出。
这是祖大寿好心有了好报,他为了稳妥起见,出城接应援军时知道会遭遇恶战,因此留下吴三桂没有带上,怕这个外甥死于混战跟妹夫不好交代。
吴三桂正是年轻力壮之时,这个时候的他可不是盘算着当汉奸给建奴主子表忠心。
恰恰相反,他幻想着驰骋沙场斩杀建奴建功立业呢。
祖大寿带兵出战,留下他守城,心痒难耐的三桂子在城头用千里镜一直观察战况,看到了那些所谓的明军攻击大凌河接应的部队,三桂子马上意识到上当了,舅舅很危险。
吴三桂第一时间带着一直整装待发的一百家丁和五百骑兵冲出大凌河城,好在他来得快,一番激战居然打通了祖大寿的退路。
最后祖大寿、吴三桂合兵一处边打边退,以折损了七成骑兵的代价终于逃回大凌河城,吴三桂鼻子上中了一刀满脸鲜血。
惊魂未定的祖大寿彻底灰心了,他布置人手堵死四门,再也不敢尝试突围。
功亏一篑的红歹是审问被俘获的明军,得知刨了他老子坟挫骨扬灰的那个吴襄的儿子就是冲出大凌河城坏了他好事的主将,怒不可遏。
他更加坚定了不顾一切打下大凌河城的信心,因为他从俘虏嘴里得知大凌河守军粮食吃不了多久。
红歹是兴奋不已,貌似可以以最小伤亡轻取大凌河城啊!
八小再也不肯在大凌河城下消耗自己的人马,而是加固防线准备活活饿死祖大寿的队伍。
后金军为了巩固防线,只留五千八旗重骑兵、一万蒙古轻骑兵监视锦州,余部全部调来加强围歼祖大寿一万余辽东精锐。
红歹是是个务实之人,明白饭要一口一口吃,当初围两座城池是为了安全的割麦子,决定先打下那一座城池可以随机应变。
既然大凌河有很明显的防守短板,当然先把锦州放一放,拿下祖大寿的人马攻取大凌河城后再作计较。
红歹是起了杀心,为了确保大凌河明军无一漏网,他不怕麻烦,发动军民环大凌河城挖了四道壕沟,并筑起一道一丈多高的土墙。
墙上都是八旗步弓手配合高丽火绳枪手坚守,隔几十步还有大将军炮协防,如此布置将个小小大凌河城围得如铁桶一般。
红歹是不断巡查围困大凌河的布置,后金军民见主子如此重视当然更加小心翼翼。
祖大寿悲催了,没有救援他和三桂子插翅难逃,只是不知后金是不是可以接受他们投降做汉奸?
莽古尔泰和代善得知困住了吴襄的儿子吴三桂和大舅子祖大寿大喜,他们知道吴襄就是因为刨了他们老子坟虐尸被大明封爵平西伯。
冤家路窄啊!后金八旗子弟兵全部得知这个消息,人人摩拳擦掌,准备逮着三桂子千刀万剐挫骨扬灰。
九月二十四日,大明组织的四万三千余步骑的援军接近锦州。主将是辽东巡抚丘禾嘉、武经略马世龙,副将是永平兵备道张春。
麾下有总兵官宋伟的七千人马,庆格尔泰以下蒙古内喀尔喀骑兵三千,黑虎以下步骑三千,还有北直隶昌平、保定、密云、天津兵马两万余,还有张春亲自训练的以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