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这里也会被建设成为天堂般的好地方,有了“新杭州”当然要有“新西湖”,在城西治理水患的同时一个面积大于西湖十倍的“新西湖”已经纳入规划。
由于“新杭州”地跨湄南河两岸,地势低洼,平均海拔不足两米。
因此要彻底治理科学施工,“南明”专攻水利建设的学者和园林设计师共同合作制定了蓝图,他们要把低洼处深挖蓄水,泥土用来垫高居住处,防止内涝。
第七百一十三章:拉一批打一批
“新西湖”风景区主体工程完工之时,会有亭台楼阁回廊、宝塔、庙宇,书院、山庄。
也会有柳浪闻莺、平湖秋月、湖滨晴雨等等绝妙景致,可惜这里少了青山几座有些遗憾。
还好这里有“新杭州湾”海景可以弥补,可以集中深挖“新西湖”的泥土堆成几座小山包聊胜于无。
完整夺取的四座王宫也会修缮一新,黄胜准备留下一座作为“南明”王宫,一座用作国宾馆。
一座作为驿馆接待本国来往的官吏,还有一座和阿瑜陀耶王朝王室诸多豪宅一起改建为对外营业的官驿、客栈。
成为“南明”国都的“新杭州”城历史文化底蕴丰厚。
因为经过十几代暹罗人不断扩建、改建长达四百年的阿育他耶城没有如历史般在战火中化为废墟。
这个佛都完整保留下来即将成为文化遗产,以后纷至沓来的游人可以饱览异域风情缅怀古都遗迹……。
十一月,中南半岛无大规模战事,拉网排查在一个地区一个地区有条不紊进行。
只不过这里山高林密,都筛查一遍也得花费一两年,不急,为了老百姓避免被游击队骚扰无法安心生产,“战神”子弟兵不怕麻烦。
山地兵猎犬搜索队本着对老百姓负责的态度,准备落地生根的移民组建的乡勇本着对自己对亲人负责的态度细心做事,绝无遗漏有可能有些夸大其词但是也不远矣!
很快许多躲入山林的土著再也难以为继,他们成天采野果、野菜、捕鱼、狩猎是可以勉强充饥,但是得不到食盐人渐渐地就会没有了力气。
土著们以为倚仗地形熟悉躲过一阵子,搜山的军队就会撤离,他们有经验,以前遇到入侵军围捕大都是如此,不会有军队不辞劳苦成天钻山沟、入密林。
谁知以前的经验失效了,搜山的军队不但不走还越来越多,而且不放过任何犄角旮旯。
最后太多受不了的土著主动跑出来投降,山地兵命令他们为大军服务,否则得不到盐巴和粮食。
为了生存大都数主动跑出来投降的土著屈服了,然后他们成为带路党,更多很隐蔽的土著藏身地暴露。
随着时间推移,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再也不会有人跳出来破坏和谐社会,勤劳的汉人开始大生产后会创造出巨大财富,“南明”国力再上台阶已是必然。
十二月初,驻军暹罗国都阿育他耶城的“南明”国王黄胜接待了来自广南国的使者胡明山。
由于“南明”露出獠牙,曾经不可一世的几个东南亚大国被消灭,广南国主阮福源知道再也无法偏安一隅。
再加上阮福源发现许多大越国富贾豪商和官僚都已经在“新苏州”置业安家,日子过得滋润。
阮福源想与其广南国被“南明”撕破脸攻破,不如主动派出大臣试探“南明”的态度,看看“南明”能不能允许一个没有威胁的小国并存。
广南国主召集群臣议事,共同决定广南国何去何从,最后以重臣胡明山、有着皇亲国戚身份的大将军阮福康为首的八成以上大臣建议广南国归顺“南明”,免得刀兵四起生灵涂炭。
阮福源虽然不愿意也只能如此选择,国力无法比,战斗力相差十万八千里,不明智地选择投降那是自寻死路。
选择归顺的阮福源没有被虐待,他被册封为“南明”一等安乐伯,私产被允许携带十万银币的价值,居住地为原大越国都“交州”城,以前郑的府邸赐给他居住。
极力串联大臣谏言国主归顺“南明”的前广南国大臣胡明山被黄胜册封为二等“识时伯”荣勋,实授“新港”知府协助新领地平稳过渡,他的私产得以保全,日子过得安乐。
广南国大将军阮福康也得到了二等“识时伯”荣勋,他没有被剥夺兵权,成为实授游击将军,他的麾下是从广南国战士之中挑选的不仇视大明身体强壮之人。
这个用来千金市骨的营伍只有镇抚官和一部分军官是“战神”子弟兵,名称叫做“广南营”,接下来会来马来半岛清缴游击队。
对待降国大臣当然要拉一批打一批,效忠“南明”的给好处,貌合神离的给大棒,不服不行。
三个月后,“南明”安乐伯阮福源居然接受了南王一个外交任务,带领使团出使澜沧王国。
具体任务是劝降该国国王迫提善归顺“南明”,当然还有副使阮诞率领一个千总作为卫队一同前往。
澜沧王国常年处于周围国家战争之中,忽然周边的国家一个个消失了,如今只有一个强大得可怕的国家“南明”王国虎视眈眈。
澜沧王国的边境已经无法设防,因为被灭国后的周边国家有大量溃兵和难民涌入,许多侥幸逃出生天的各国权贵也纷纷前来避难,请求庇护。
国王迫提善自顾不暇哪有余力庇护这些亡国之人,大量难民涌入使得本来就难以为继的澜沧王国食物匮乏,导致治安混乱,抢劫、偷盗已经白热化。
迫提善深知形势不妙,再这样下去单单饥饿就会流民四起,国家即将陷入内战泥潭。
边境的守备将领纷纷上书要求国王派遣援兵以防不测,因为出现了高举龙旗的“南明”军队,他们虽然目前没有被攻击,可是谁也不能预料明天是否还会相安无事。
这样的告急军报从四面八方送到迫提善国王的案头,貌似他的国家已经被重兵十面围困,连广南国方向也出现了至少三支军队。
澜沧王国的军队和“南明”军队交过手,下寮城的争夺战就是迫提善的噩梦,现如今那凶猛的明军消灭了所有的周边国家,澜沧王国早就独木难支。
在这个国家人心惶惶的时候,“南明”劝降代表团粉墨登场。
使团成员很杂,有前广南国主阮福源和广南国几位大臣,马来半岛的前苏丹也来了七八个,还有东吁王朝的大将军三四位,当然少不了阿瑜陀耶王国的一干重臣……。
第七百一十四章:汉奸谄媚
来劝降迫提善国王的大都是东南亚被灭诸国的遗臣,好几个国家的实力远远强过澜沧王国。
这个中南半岛硕果仅存的王国选择玉碎还是瓦全?
迫提善召集文武群臣朝议王国何去何从,结果让国王无比灰心,王国的将军们毫无斗志,竭力劝国王放弃抵抗早日归顺“南明”。
许多文官还请求国王早做决断刻不容缓,因为再拖延下去王国有可能因为粮食短缺爆发内乱,暴民一旦开始抢劫王公贵族首当其冲,后果不堪设想……。
崇祯十三年春,识时务的澜沧王国不战而降,迫提善成为了“南明”归顺伯,待遇和安乐伯相同,他被允许去“新杭州”安家落户。
至此为止,中南半岛全部收入囊中,这里会成为汉人永不放弃的国土,“南明”增加了田亩亿万,收服了异民族大几百万。
介于广南国和澜沧国是主动归顺,对待这两个国家的军民不适合采用农奴政策,但是不能让他们感觉不到换了天日。
接下来,这两个国家的顺民会在给予五亩田成为私产的诱惑下分散到整个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那些缴获的民居会分配给他们使用。
当然顺民和汉民之间还是有些差别,最起码给予他们作为私产的五亩地需要交纳皇粮,而不是如汉人移民那样税赋全免。
把归降国家的顺民打散比较容易,因为东南亚国家贫困,升斗小民的日子远远不如大明子民。
这些基层老百姓基本上属于赤贫没有什么家当,居住的茅草棚也值不了几个钱。
他们在家乡是给地主种地,移民出来后变成给自己种地,当然没有任何抵触情绪。
因此王化、汉化最底层的异民族农民和农奴事半功倍,得知好好学汉语、汉字通过选拔会成为保长能够多得五亩田地还会免税后,参加夜校学习的人比比皆是。
很快顺民们发现自己的日子比为奴期的人强了许多,人人有了优越感,他们马上把自己定位到了主体民族,尽可能说字正腔圆的汉语,生怕别人听出他们属于伪汉人。
无论被动还是主动,民族融合必须进行,整个中南半岛的原体制被打破,武装汉民出现在每一片沃土,保、甲、里、亭、乡镇、县、州、府一级一级负责制使得“南明”政府如臂使指。
黄胜已经在考虑升级管理体系,因为以府作为最大地方行政机构很明显已经不合时宜,是时候划分省份了,很快“南明”十个承宣布政使司和一个直隶区闪亮登场。
崇祯十二年正月,大明朝廷进洪承畴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军务,此时洪承畴的权力和袁崇焕有一拼。
内地流寇之乱貌似已经平息,辽事也不算太坏,皇帝对大明剿寇第一功臣洪承畴寄予厚望,期待他练就强军平定辽东。
练兵铁定需要粮饷,可是朝廷财政入不敷出如何支撑洪承畴和方地营伍练兵?
于是乎,练饷加派宣告登场,至此为止辽饷、剿饷、练饷合称“三饷”加剧了农民负担,成为大明亡国的祸根之一。
其实“三饷”合计只不过九厘银子,折合成为粮食不过一亩田地多交十几斤稻谷而已,不至于就是大明亡国始因,有些学者就是这样认为。
其实不然,国家的“三饷”就要十几斤稻谷,这可是入库数,要满足这个条件,地方上的加派就不会少于双倍,衙差的费用、仓储的损耗、各级的贪墨都是农民买单。
这个时代亩产极低,北方一亩上田在好年景也收获不到二百六十斤麦子,加派的田税就超过百分之十接近百分之二十,地租、正税又要交多少?
如果因灾减产,老百姓那里能够靠种田得到一点点收入?
种田没有收入、得不到口粮还要倒贴,农民难道傻吗?谁还会坐着等死?
大量的自耕农破产逃亡的势头又开始蔓延,剿寇的成果化为乌有理所当然。
归根结底还是崇祯不会治理国家,他没办法从既得利益者手里榨出油水,只会傻兮兮向田亩、丁口要税赋。
可是朝廷可以收税的田亩已经所剩无几,太多田亩集中到了王爷、勋贵、士大夫手中,因此大明最有钱的人反而不用交税。
黄胜在永平府也拥有几百万亩良田从来没有一个朝廷官员敢去收税,只不过黄胜没有把屯田获得的粮食运出大明,还运进粮食救苦救难。
也是由于永平府和辽西走廊有黄胜的大量屯田,留守辽东的何可纲、成大事麾下军民才能够吃饱肚子,辽东军粮的储备才成为可能。
得到钱粮支持的洪承畴不负众望,整合各路总兵率领的军队训练士卒确实卓有成效,崇祯十二年的大明有了一丝中兴的征兆,可惜这其实是回光返照而已。
农民负担加剧,官员贪腐愈演愈烈,自然条件尤其恶劣,崇祯没有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当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明没有任何希望。
崇祯十二年秋,满清“新京”御书房内,一群汉奸谄媚,一个大胖子乐不可支。
满清内秘书院副理事官张文衡奏报道:“陛下,‘南明’国王黄胜远走万里去了云南拓土,明国‘杀神’人马数万都已南下三宣六慰,单单集结调动兵马就用时超过大半年,现在‘杀神’大军应该在南方打得昏天黑地。”
宁完我道:“陛下,老臣获得南方最新探报,‘杀神’志存高远意图夺取南方诸多国家的领地,他欲打下大明云南和‘南华岛’之间的大好山河。”
鲍成先道:“南王勇气可嘉,可惜未免太狂妄自大,臣自幼读史书,纵观古今谈不上,熟读明史不是自说自话。
明国在鼎盛时期都没有完全使得三宣六慰长治久安,南王以一己之力南下攻伐,那一片区域远大于辽东,人口有千万之多,恐怕战争即将旷日持久,南下的‘杀神’人马能不能全身而退也未可知。”
第七百一十五章:再围锦州
范文程笑道:“南王选择南下拓土开疆成败自有天意,不管结局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三宣六慰不是轻易能够收回,那里的国家实力也不容小觑,抵抗势必旷日持久,他短时间无法抽身。”
红歹是感叹道:“此人真不简单,可惜他实在不晓得变通,老是跟朕的大清国作对,如若不然,朕定然和他联手拿下明国,朕也不求太多,以黄河为界各取所需多好。”
范文程道:“陛下,如今明国也不能等闲视之,洪承畴那厮在厉兵秣马,辽西汇集人马不下于十万,明国的意图昭然若揭也。”
张文衡道:“明国不足为虑,他们不是我大清国对手。”
红歹是笑问道:“张爱卿何以见得啊?”
张文衡摇头晃脑道:“陛下,明国文武大小官员,俱是花钱买通而得。文无谋而武无勇,他们需要银钱贿赂上官,管军马者克扣粮饷,造器械者偷工减料。军士度日艰难,器械不堪实用,兵丁何心用命?”
红歹是听得慎重起来,道:“爱卿所言极是,继续讲来!”
大汉奸见主子对自己的奏对感兴趣,骨头都轻了几斤,接着道:“明国流寇祸乱,而明军趁勤王出征时机一味抢掠。俗语常云:‘鞑子、流贼是梳子,自家兵马胜如篦子。’兵马如此,虽多何益!”
红歹是深以为然,道:“爱卿很有见地,分析明国将士入木三分啊!”
张文衡继续道:“明国太监专权,好财喜谀,赏罚失人心。想认真做事的好官也无法任事,有良知的好人又不肯出头。明国上下里外,通同扯谎蒙蔽天子,事事都俱坏到了极致。”
红歹是由衷夸赞道:“确实如此,张爱卿对明国官宦了解得更加透彻。”
汉奸何其多也,这个张文衡确实对大明洞若观火,把朝廷上下分析得底儿掉,也是由于有诸多如张文衡这样的汉奸,亿万汉民的大明最后落入才几十万人口的建奴手中。
与其说建奴灭了大明,不如说汉奸败类自己毁了汉文明。
见主子在沉思,大汉奸范文程跪下加把火道:“陛下,明国败坏如斯乃是天佑我大清,此时不取明国简直是暴殄天物。”
宁完我也跪下道:“明国、‘南明’其实相互提防,‘杀神’如今被困南方战局根本无法脱身,我大清应该乘此良机消灭明国硕果仅存可堪一战的洪承畴部。”
鲍成先道:“确实如此,我大清应该在洪承畴练兵未成之时把他扼杀在襁褓,避免其羽翼丰满如‘杀神’般成为我大清心腹大患。”
红歹是最伤心的一件事就是坐看黄胜发展壮大,后悔当初没有能够在黄胜兵微将寡之时给予毁灭性打击。
如今明国又来了一个有才能的洪承畴在辽东练兵,他当然不能容忍历史重现,必然要防范于未然。
打掉洪承畴编练的明军也就意味着几年内明国再也没有强军在手,清军破口劫掠可以无所顾忌。
这两年满清形势不错,由于大面积播种,粮食危机得到缓解,军粮储备已经有了,这当然是从阿哈嘴里抠下的口粮。
一两百万高丽阿哈和汉人奴才一个个吃得很少、很差,但是他们每天劳作超过六个时辰,他们付出的汗水让红歹是觉得国力大大增强。
冷兵器军队尤其需要操练不已,老是干农活会逐步退化。
满清由于有了大量阿哈种田,许多正兵得以从农务里解脱成为全脱产的战士。
几年下来,建奴军力得到了恢复,红歹是和大明叫板的实力增强不少。
满清也仅仅是军力得到了发展,国家、人民极度贫困,建奴立国思想就是强化军事,他们把所有的国力都用在了军队建设上。
接下来几天红歹是深思熟虑,一个计划逐步在心里完善。他也是军事天才之一,短于战术长于战略。
知己知彼他当然要做到,天时、地利、人和也要争取。
红歹是最终决定缩短自己的补给线,就在锦州附近摆开战场以逸待劳,逼迫洪承畴带兵来自己预设战场决战。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明国洪承畴那厮在辽西厉兵秣马意欲何为?”红歹是召集军事贵族议事的开场白就是这句话。
岳托率先越众而出施礼大声道:“陛下,明国在辽西陈兵十数万,目的自然是进犯辽东图谋我大清国。”
红歹是道:“然也,朕没有在‘杀神’成气候之前消灭该部,至今后悔不迭,如今明国又来了洪承畴在操演兵马,大清国能够坐视吗?”
听到“杀神”两个字,许多满清将领都打了一个哆嗦,一幕幕梦魇般的场景在脑海闪过,他们齐声叫嚣道:“不能让洪承畴做大,陛下下达命令吧,臣等一定倾尽全力。”
大汉奸范文程出班行礼火上浇油道:“我大清仁至义尽,多次提出和明国媾和,可是明国高高在上,始终认为我大清是反贼,总以消灭我大清国为最终目的,今日我大清不给予明国痛击,明日我等死无葬身之地也。”
阿济格怒喝道:“我大清立国是八旗人马血战而来,这几十年明国经常无故攻伐辽东,洪承畴那厮在辽西练兵其目的昭然若揭,不先发制人就会受制于人。”
红歹是微笑道:“善,罗武英郡王果然智勇双全,大清何时受制于人?朕决定出兵伐明。”
满清文官武将都施礼道:“吾皇万岁,万万岁!”
野蛮人统一了认识,他们都明白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道理,认为把洪承畴的部队干掉以后才会在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去大明关内打草谷。
上一次满蒙联军被“杀神”堵在关内差一点全军覆没,建奴军事贵族还记忆犹新,明国又有一支强军即将诞生,被黄胜打怕了的建奴谁也不敢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