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公子风流-第2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郝风楼淡淡的道:“自然是为了交趾稳定,让朝廷少操一些心。”

    方敏冷笑:“不对吧,下官怎么认为,郝大人如此,是有私心。”

    这已经到了抹黑对手的地步了,虽然有些让人不耻,不过朝中论政,向来如此,假若辩驳不过对方的观点,那就扣大帽子就是,先泼你一身脏水,即便你说的再动听,连人格都受了别人的怀疑,那么说服力就有限得很了。

    郝风楼倒是心平气和:“何以见得?”

    方敏昂然道:“郝家在交趾可谓一呼百应,下官听说,交趾士绅豪族与郝家走得很近,郝家本就镇着交趾,而令尊碌国公如今又敕命交趾副总兵,军政、民政,大多握在郝家手里,本来朝廷派遣流官便是相互制衡的意思,而如今若是实施土司,那么分封的土司又是何人?无非……就是那些交趾的豪族士绅罢了,这些人做了土司世袭罔替,又和郝家亲昵,那么……朝廷呢?这交趾名为大明疆土岂不成了国中之国?朝廷的政令如何实施,与其如此,下官以为,索性连土司都不必设置,朝廷直接封郝家为安南王罢了,也省得这般绕弯子。”

    诛心之词,这绝对是诛心之词。

    这分明是说郝家有分疆裂土的野心,任何一个臣子都绝不能这样想,毕竟这和谋逆已经差不多了。

    方敏显然是打算撕破了脸皮……而且仗着背后有人支持,完全没有将郝风楼放在眼里。

    满朝文武都露出了**的表情,所有人目光深沉,似笑非笑,这是一种看热闹的心态,反正看热闹的不怕事大。

    …………………………………………………………………………………………………………………………………………………………………………………………………………………

    今日的朝议牵动人心,朝野之间本就没有太多的界限。书生们论政也是稀松平常的事。

    国子监里,照旧是如此。

    所以每日这个时候都有锦衣卫和东厂来这里坐探,看着这些家伙。可即便如此,这些胆大包天的读书人也显然没有将这些人放在眼里,照旧是继续自己的高谈阔论,你若是觉得不动听,那又如何?敢拿人么?

    谁敢拿人,保准天下震动,即便这是风气还没有开放的太过的永乐朝,人家照旧敢和你闹。

    因此在这儿当值的东厂番子和锦衣卫校尉却是真正的苦差事,出了事,他们得倒霉,可是事情嘛,他们又不敢管,管了还是他们倒霉。上宪终究不是全能,一旦闹得满城风雨,即便是东厂督主和锦衣卫都指挥使,也会为了息事宁人,毫不犹豫的将他们牺牲掉。

    张能和刘进就是这么一对难兄难弟,本来嘛,近来这东厂和锦衣卫是势同水火,可是在这里,东厂的张能和锦衣卫的刘进却是格外的抱团,大家相敬如宾,平时都是凑在一起,不被同僚撞见的时候,说不准还要凑一起喝几口小酒。

    这里是真正的苦差啊,每天遭这些读书人鄙视,遭那些教谕、博士的白眼,任何人都将他们当作隐形人,当着面破口大骂你的上宪,什么王安没有廉耻,什么锦衣卫都某同知如何如何,你还得屁都不能放一个,权当什么都没有听见。

    他们卯时点卯,旋即便到这里来,如老僧坐定一般乖乖地坐在角落,听那些读书人讲课,听他们发牢骚,甚至听他们指桑骂槐。

    今日的气氛从一开始就不太对。前几日吧,这里的读书人闹的很厉害,有骂内阁阁臣,也有议论交趾事的,而议论的最凶的,反而是一个东西——周礼。

    周礼这东西吧,反正张能和刘进也不太懂,就听他们之乎者也,一个个情绪激动,既然听不明白,其实倒也省事,反正他们多数时候都是睁眼瞎,只要不闹事就好。

    可是……怕什么来什么,这周礼酝酿了这么多天,突然一下子出事了……

    就在明伦堂里,一个三旬的监生站在了书桌上,在他的四周围满了诸多的生员,这些生员一个个情绪激动,像打了鸡血一样。

    ………………………………………………………………………………………………………………………………………………………………………………………………………………………

    第二章到,老虎得继续求月票,不求不行呀,求了也就是那么点,不求更悲剧了,难道老虎现在真的那么讨人厌了吗?(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六章:决战紫禁城 二

    “诸君,诸君……那交趾不能再这样糜烂了,郝风楼狼子野心啊,朝廷花费了如此大的人力物力拿下了交趾,推置郡县,理所当然,可是有人竟以变民为要挟要推行土司制,这是什么道理?”

    站在书案上的人情绪激动,握着拳头,义愤填膺,怒不可遏地继续道:“司马昭之心已是路人皆知,放着好好的祖制不去遵守,反而行歪门邪道之事,朝中诸公多有不满,可是郝风楼仗着圣宠,满朝文武即便敢言,又能如何。”

    这人捶胸跌足,声音哽咽地道:“奈何,奈何,奈何这贼子误国,而祖宗之法,破坏殆尽,你我之辈难道要眼睁睁地看他兴风作浪,看他涂炭江山么?”

    人群中顿时涌动起来,无数个人振臂道:“不能,不能。”

    “我等读圣贤书所为何也?莫非只是求取高官厚禄,莫非只是一朝金榜题名吗?”

    “我们要上书,公车上书!”

    “不能实施土司制。”

    “那么该实施什么?此前的流官制,似乎也不妥当。”

    “正山兄说得对,流官有弊端,土司更是万万不可。依我看,今日人心不古,世风日下,赃官遍地,而律法不彰,渭之何故?照我来看,是因为礼崩乐坏罢了,不如在交趾行周礼教化其民,置流官以安众心,推行井田之法,则百姓各安生业,交趾可定。”

    众人一听,纷纷颌首称是。在他们看来,眼下的风气不好,是因为没有周礼。周礼可是圣贤所推崇的,既然连圣贤都推崇,那么必定就是极好的了。

    至于这井田制,也是周朝实施的一种体制,在所有人看来,这似乎就是周礼的经济基础。

    在读书人心目之中,那个远古的时代实在是一个令人神往的乐土。那里的君王勤政爱民,那里的诸侯祭祀不绝,遵从礼法。那里的庶民百姓各司其职,人人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自有周礼,于是才有了这王道乐土。而现在呢?

    有人忍不住热泪盈眶。噙泪摇晃着脑袋道:“中唐以来,礼崩乐坏,狂狡有作,自己制则,而事不稽古。我朝虽驱北元,复衣冠,可是礼之不存,乐亦崩矣。不错,就该以周礼治交趾……”

    “杨兄。你怎么说。”

    “陛下乃是中兴之主,广开言路,颇有明君之象,我等若是齐心协力,或许事情有转圜余地……”

    “那就上书……上书……”

    生员们激动了,如潮水一般的人流,裹挟着更加的人,浩浩荡荡地自明伦堂出发。

    …………………………………………………………………………………………………………………………………………………………………………

    张能和刘进惊呆了,这一对难兄难弟说起来也是实在倒霉,本来好生生的,结果突然一下子,怎么这些人就像疯了一样?

    眼下该怎么办?

    无论是张能还是刘进,一时间慌了,他们想拦,可是人潮汹涌,拦得住么?拦不住,他们吃罪不起。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只要动了刀子,刀子上舔了血,事情或许能压住,可问题又来了,对有功名的生员横刀相向,你有几个胆子?一旦见了血,无论是东厂还是北镇府司,多半都会拿你当夜壶,为了平息事态,这二人的脑袋,只怕都要落地。

    这几乎是一个根本就无解的问题,因为无论是什么选择,这两个人都是死路一条。

    他们在各自的衙门里,本就不起眼,毕竟对他们来说,若是有靠山,怎么会被打发到这种地方。

    这时候,张能看了刘进一眼,不由道:“刘老哥,怎么办?”

    刘进深吸一口气,最后道:“还能如何办,堵住中门,谁也不许出去,出去一个,你我死定了,是了,得有一个人立即去报信,你我二人,谁去通报的好?”

    张能咽了咽口水,最后道:“不如你去吧,北镇府司的衙门近一些,你回你的卫里通报……”

    刘进叹口气道:“你去,我身体强健一些,至少抵受得住。”

    二人正在争执,便有如潮水一般的生员已是来了,一看到这一个番子和一个校尉便火冒三丈,不知是谁大吼一声:“打这两个狗腿子。”

    这一下倒是不必争了,二人二话不说,转身逃之夭夭。

    …………………………………………………………………………………………………………………………………………………………………………

    廷议的时候,锦衣卫的几个核心人物几乎都已去参加,除了当值的锦衣卫同知杨伦,杨伦接到奏报,大惊失色,一时之间有点惊慌失措。

    怎么又闹了?

    其实读书人滋事也算是老传统,换句话来说,不滋事那才是怪事,这些人自命清高,又总是自以为聪明,觉得天下的道理都在自己的腹中,其他的人不是愚不可及,就是他娘的包藏祸心,只有自己才是仁义道德的化身。偏偏这些人还他娘的胆子又大,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有人呼喝一声,其他人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然后什么都不顾了。

    有勇气,有‘理想’,又往往有行动口号,又是聚众,这几样东西加在一起,具有天然的破坏力。

    可无论对哪个衙门来说,这些人是最麻烦的,若是寻常的宵小之辈,敢在天子脚下滋事,直接京营碾压过去,分分钟教他做狗,一炷香功夫就能弹压。若是寻常刁民,许诺一些好处安抚一下,和一下细腻,再动用武力威胁一二,也不怕他们不就范。可偏偏读书人是不能随意动的,这些是士人,动一个就会招惹一窝,动了一窝,那些想要士林清誉的大臣就要和你拼命了。即便是天子,不到万不得已,也不愿意轻易背一个这样的骂名。

    所以眼下很棘手,偏偏纪纲不在,杨伦连商量的地方都没有,看着前来禀告的刘进,杨伦只得把一肚子的火撒在他的身上:“你叫什么名字?”

    “卑下杨进。”

    “大胆,你既负责坐探国子监,出了这样大的事,却还敢回来,来人,将他拿下。”

    一声令下,数个校尉冲进来。

    这同知杨伦又道:“传令,聚集人马,以备不测。”

    ………………………………………………………………………………………………………………………………………………………………………………………………

    奉天殿上,吏部郎中方敏可谓是咄咄逼人,其实任何争辩到了一个地步就不免会搀和进情绪,方敏既然不肯认输,那么就必定要泼出脏水。

    郝风楼抿了抿嘴,并没有如方敏所预料的一样恼羞成怒,反而淡淡地道:“方大人说郝某人有私欲,郝家有私心,所以才请置土司,这话没错!”

    殿中君臣一时有些微愣,在这个读书人提倡无欲无求的时代,敢在这庙堂上说出这些话的人,怕也只有郝风楼了。

    郝风楼却是义正言辞,凛然道:“谁没有私心呢?交趾的百姓有私心,所以他们盼清官,指望官府少些盘剥,让他们的囊中钱粮,少几分被贪官污吏中饱私囊,所以他们盼明君,希望圣君中兴,也希望君子盈朝。流官呢?流官难道没有私心,也正因为流官有私心,所以他们不愿意呆在交趾,却只将交趾做他们的进身之阶,所以他们拼命搜刮,多收钱粮,虚报人口,这是为何?政绩而已。他们中饱私囊,每年冰敬炭敬,一车车送到京师,这又为何?指望有人提携而已。交趾亦有士绅,亦有豪族,他们有没有私心?他们也有私心,安南在的时候,他们尚且位列朝班,尚且享受安南朝廷的俸禄,可是现在呢?科举固然是好,可是交趾新附之地,那些豪族士绅,固然也曾读圣人书,但却不像方大人的家乡福建那般,可以通过科举为官,他们没有出入,科举不成,朝中又无依仗,因此地位一落千丈,饱受流官欺压,所以他们的私心就是,朝廷能够封土司,使他们能上为朝廷效命,下安百姓。”

    “这才是交趾真正的近况,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心,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流官不得不贪墨,百姓不得不去忍受,士绅又怎能不心生怨恨?若是不能厘清每一个人的贪欲和私心,那么昨日朝廷不理会,以至四处皆反,朝廷不得不手忙脚乱,调派兵马弹压。今日不改,难道还要等到明日烽火四起吗?”

    ………………………………………………………………………………………………………………………………………………………………………………………………………………

    第一章到,后天就是中秋了,所以今天老虎回老家看外婆,顺便送过节礼,大家要是有时间也回去看看家里的老人家吧,就算没时间也记得给他们打个电话,他们一定也希望听到你们的声音。(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七章:决战紫禁城 三

    “诸公在这里,每日说的都是仁义道德,都是教化,可是在我看来,简直就是空谈。”

    郝风楼顿了一下,继续道:“方才方大人既然说到了私利,到了这个份上,那么我也就说句实在话,除了圣贤,谁没有私利?以上的流官、士绅、百姓都有私利,我郝家当然也有,郝家敕封禄州、海防,坐镇交趾,当然也会有私利,交趾一乱,则郝家封地亦受波及,郝家的私利便是与交趾休戚与共。交趾安,则郝家定,交趾乱,则郝家今日一切都化为乌有。”

    “有私利又有什么错,敢问方大人,方大人为何要和我争辩交趾之事,方大人莫非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不成?”

    方敏忍不住道:“我乃朝廷命官,这自是理所当然。”

    郝风楼不由笑了,道:“这便是了,你是朝廷命官,拿的是朝廷的俸禄,正因为有公帑奉养,所以才是理所当然,那么敢问方大人这是不是私心呢,若是朝廷不供养你,你是不是就认为这不是理所当然?你有公帑奉养,所以就可以来揭露别人的私欲,却不要忘了,若是没有私心,你做这朝廷命官做什么?做官自然有做官的好处,正因为有这好处,所以大家才争相恐后,才有金榜题名之说,明明方大人有私欲,这朝中诸公也有自己的私欲,可是为何方大人就容不得别人有私欲?”

    方敏顿时哑口无言,其实他倒是想光明正大地喊一句。我只有公心,并无私情,可是转念一想。站在自己面前的可是锦衣卫指挥使同知,一个这样的人,若是要摸自己的底细,终究轻巧得很,若是把话说得太满,岂不是自己挖坑埋了自己?

    方敏一时有些踟蹰,不知该怎么辩驳才好。

    可是郝风楼已经不给他机会了。郝风楼厉声道:“所以,想要解决交趾的问题,就必须从私利出发。否则一切都是空谈。若是方大人要奢谈你的道理,大可以到其他地方,这里是奉天殿,不是做锦绣文章的地方。”

    “郝某人虽是一介武夫。至少比起大家更熟悉交趾的详情。那么我就从这私利说起。派遣往交趾的流官,绝大多数前途渺茫,而交趾距离朝廷又是山长水远,这就导致一府一县的政务,几乎被这主官把持,其余人莫可奈何。本来其他地方流官施政,尚且还有士绅掣肘,可是交趾不同。交趾没有士绅。为何?因为我大明士绅往往都需要功名,没有功名。你就什么都不是,到了县衙还得如草民一般叩拜,即便是吃了亏,也无处状告。从前的士绅一下子沦为了富户,在县令眼里,自然就成了待宰羔羊,所以流官可以胡作非为,而士绅们却求取不到功名,任人宰割,免不了就要怀念前朝,怀念陈氏和胡氏,官绅离心离德,百姓又不堪其苦,这若是不乱,天理何在?”

    “所以流官在其他地方可以行得通,在交趾却是行不通,既然行不通,为何非要置流官不可?莫非这天下,一个流官就可以解决所有的事?”

    郝风楼朝金殿上的朱棣行礼道:“微臣以为,流官行不通,那就设土司,让交趾的士绅得到好处,自此,他们才会甘愿臣服,让他们代替朝廷治理治下之民,而朝廷派驻兵马,设巡按官吏,监督各土司,如此一来……”

    “海防候,此言差矣。”

    这时候,终于有人按耐不住了,站出来的乃是金幼孜

    郝风楼这家伙口若悬河,再让他这么说下去,以金幼孜对天子的了解,怕是天子脑子一热,还真要恩准了。

    所以此时,金幼孜先看了解缙一眼,见解缙朝他微微颌首点头,于是便有了几分底气,站出来冷笑道:“你口口声声说流官制不好,那么我来问你,土司制如何?土司管理治下之民,这岂不是一个个成了国中之国?朝廷辛苦拿下交趾,莫非就是便宜那些交趾土人?再有,你说流官欺压百姓,那么我来问你,莫非那些土司将来就不要压榨盘剥吗?你大肆渲染流官的弊处,为何不说一说这土司的危害?朝廷若是将交趾让土司管理,这才是真正的误国误民!”

    金幼孜按耐不住,一边说,一边一步步走出来,神情淡然,可是字字都是咄咄逼人,并没有半分的客气。

    郝风楼斜了他一眼,不禁笑了,道:“流官惹出了乱子,这是不是事实?土司有什么害处,至少还没捅出乱子!”

    金幼孜也笑了,道:“流官李朝历代,行之有年,乱子会有,可是于朝廷也有很大裨益。反观这土司之制,实在是可笑……”

    郝风楼眯着眼,却是道:“若是可笑,那么交趾士绅该怎么办?他们若是不满,不予安抚,他们若是心怀怨恨,少不得要祸乱交趾。”

    摆在金幼孜的问题确实有些棘手,既不能设土司,可是流官的问题也很突出,况且郝风楼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