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烧大唐-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在眼前这个独特的形势下,皇后武氏携萧挺李之力一举荡定叛党长孙冲的,这个威势正在最最风光的劲头儿上,所以,大臣们对于皇后娘娘撤去帘子一事虽然心中惊诧且气愤,但是大家犹豫了片刻,面面相觑了片刻,最终还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抗议几句。

并非大唐朝没有耿耿忠臣,只是即便再忠诚耿直的大臣,在朝堂上打了几年滚儿之后,也都已经历练成人精儿了,现在大家都明白,即便是有些事情自己不同意,甚至是非常地反对,但是这个话,也要挑一个合适的时间去说,否则,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上谏不成,反而祸害几身,岂不是愚蠢的紧?

所以,当此之时,心中不忿地几个大臣们也只好低下头去,一边安慰自己说,那皇后娘娘又没坐御座,只不过是撤去了一道帘子罢了。

一道帘子,有它没它的还不一样?不过就是个障眼法儿罢了,也值得在这个时侯不识时务的拼了老命去上谏不成?

所以,咬咬牙,忍了。先保住自己再说,毕竟皇后娘娘还没坐到御座上去不是?

这时,高坐在御座后面的皇后武氏虽然看不清群臣地表情,但是她与身侧的太监对了个眼神儿之后,便顿时对大臣们地反应心中有数了,当下不由得在心里冷笑几声,开口道:“此次长孙冲带兵作乱,几乎祸及宫内,翌日传出去。于市井之间影响也必是极其恶劣的,这足见赵国公家教子无方!”

一干大臣闻言不由得开始琢磨皇后娘娘的话,这只提到要重重处罚长孙冲,对于站在他背后的长孙无忌,却只是一句淡淡的教子无方就带过了。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如果没有长孙无忌在后面撑着。就凭一个长孙冲,他根本就没这个胆子,再说了,就算他想弄兵谏,没有了赵国公长孙无忌的支持,他也玩不起来呀!

因此听到这里,稍微有些朝堂经验地大臣略想一想便明白了,很显然的,皇后娘娘这是准备见好就收了,并不准备趁这个机会把长孙世家连根拔起!

想想也是。就不提还有长孙无忌这个老爷子在地事儿了,这满朝上下连皇上都是他地亲外甥儿,而且还是因为得了他的拥立才登上皇位地。根本就没有人能制得住他,也没人敢动他!

单说长孙世家在朝中立足就已经有多少年了?可以说自从大唐开国以来,从武德年间起,人家就已经是朝中地显赫之族了,几十年来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就光凭这个树大根深。也就不是说动就能动的!

敲打敲打可以,搬掉几块碍眼的石头也可以,但是要大动,说什么也得等到长孙无忌那把老骨头入了土,才好动他们!

当下李不由得微微颌首,眯起眼睛摸着自己的胡子,心说皇后娘娘真不愧是多少年宫闱厮混历练出来的老手啊,这一下节奏把握的恰恰在一个最关键的节骨眼儿上,那就是只打他。而且要打疼他。但是却绝不逼急他!

李能想明白这些,其他的大臣虽然不至于像他这样看的那么深远。却多少也能饶出一些里面的弯弯儿来,当下他们自然也能想明白,这个折中地办法,虽然对于有些人来说颇有些饮鸩止渴的意味,但是至少也算是解去了燃眉之急,只把长孙冲一个人丢出去定罪,这个事儿,大家都觉得是可以接受的,因此,武后地话音刚落,就获得了满朝大臣无一例外的齐声附和。

皇后武氏垂帘听政那么些年以来,这还是第一次获得所有大臣的集体的支持,因此,当下虽然她明白原因何在,知道这帮家伙是因为已经有些把柄捏在自己手里,所以才都如此乖乖的听话,但她仍然笑了笑,除了略略的得意之外,更多地还是一种油然而生的兴奋。

一言既出,群声相合,这种把所有人都掌控在手心里的感觉……真的很好!

她又笑了笑,这才收拾起心情,继续淡淡地说道:“不过……这次作乱最大的影响却并不是这些,最关键的是陛下因为伤心之极,现如今病痛更是加剧,因此只好在宫中调养,就连召见你们这班大臣的精力都没了,所以,只能由本皇后继续代替皇上理政……”

说到这里,她微微顿了一下,似乎还叹息了一声,然后这语调才突然的一发而变为高亢愤怒,“而这长孙冲身为首恶,更是应该加倍惩处!嗯……当然了,诸位爱卿中颇有临危不惧者,也着实为我大唐之忠勇臣子,改日也当重赏……对了,那个萧挺来了没有?”

皇后娘娘武氏习练驾驭人心之术已有经年,这话说起来一波三折,让整个含元殿内百多大臣的心就好像海上小舟一般被抛起来再落下去,但到了最后,却是突然落笔到萧挺身上,这才顿时让很多人忍不住松了口气。

不过随之而来地,便是控制都控制不住地羡慕。

是啊,那个萧挺可是立下了救驾大功的,现在局势已经稳定下来,长孙冲也已经定下了一个重罪等待发落,大概是离死不远了,可不正是要论功行赏地时候?这要论功行赏,人家萧挺可不就得排在第一个?

当下众臣闻言纷纷看向李。心说这下子好了,李加萧挺,这干爷儿俩有老有小,正好接上班了。若是这祖孙俩能够默契的配合下来,一个在朝堂一个在幕后,只怕这满朝上下,就再也没有人能撼动他们地地位啦!

谁知听了皇后武氏这句话,李却是慢慢地闭上了眼睛,站在那里身子一晃一晃的。倒好象是开始打起盹儿来了,顿时让不少大臣看得目瞪口呆。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就跟事先商量好了似的,那刚才出去宣布上朝的太监赶紧趋前几步,对皇后武氏道:“回禀娘娘,萧挺萧大人深明礼仪。刚才奴婢出去宣旨的时候,他说自己只是一个八品官,不蒙召是没有资格上殿面圣的,所以……萧大人眼下在大明宫外等候召见呢!”

“哦?”武氏闻言笑了笑,“这个倒也有理,那就宣他上殿吧!待会儿给他个封赏,让他以后可以直接到大明宫请见皇上和本后就是!”

那太监闻言答应一声,赶紧快步下殿出去宣召。

这时殿上群臣却是不由得齐齐轻嘶一声,直接到大明宫请见……这可是长孙无忌和李这种国公级别的元老人物才有的待遇啊!看来皇后娘娘确实很看中这个萧挺,只怕他以后……还真是了不得了!

至此。刚才便心存大树底下乘凉之心的几人,心中也越发地抵定起来,只是暗暗后悔自己刚才干嘛要犹豫呢。当时就该过去先拍几下马屁,然后表示一下改换门庭之意才是……

这时,皇后武氏可没心思去猜那些大臣心底里的小九九,当下她逐渐收起笑容,道:“接下来,咱们先说说这奏折的事儿吧!”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半数大臣都噤若寒蝉。

这,才算是到了他们最关心的正题了!

此时的萧挺,正百无聊赖的站在大明宫外等候宣召。

那一枪虽然刺中了他地臂膀,还流了不少的血,但毕竟不是在最要害上,所以,太医们过来之后又给包扎了一下,再休息了一会儿之后,那种疼痛也就可以咬着牙忍受下去了。

他呲牙咧嘴地眼看着那些牙兵已经被抬走了。然后又看不少小太监抬着水桶等物过来清扫血迹。这才慢慢地放下了心。

事情已经过去,大功已经告成。而这些活下来的,经历了死亡淬炼的牙兵,可就是自己以后的班底啦!

当下他看了看留下来的宋旭东因为兴奋而通红的脸膛,不由得又踮着脚尖远远地眺望了一眼含元殿的玉阶,心里开始忍不住的想,这次老子立下那么大的功劳,该给什么封赏?几品官?够娶太平地不够?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回过神来,好像是突然想起来什么似的,瞥了宋旭东一眼,然后冲老黑招招手,再瞥一眼宋旭东,他不等老黑过来,便自己跑了过去。

他仔细一想,在老宋他们面前,自己似乎还是很有必要继续保持这副光明正大的形象地,所以,有些比较龌龊的事儿,就只好偷偷的来了。

老黑一愣,凑过来小声问:“少爷,怎么了?您可是疼得很?要么……”

萧挺赶忙摆摆手,小声附耳过去,“不是,不是,我嫌疼得太轻了!”

“啊?”老黑闻言一愣,这时萧挺又呲牙咧嘴地笑了笑,这个当儿也顾不上什么风度了,他小声地问:“老黑,你有没有办法让我看上去还是一副血流不止的样子?”

“呃……”老黑闻言再次愕然。

萧挺偷偷地看了站在不远处恭恭谨谨地等候召见的宋旭东一眼,小声道:“其实不是要非得继续流血不可,总之就是要给人一种看上去受伤很重,伤口仍然不断往外淌血的样子就行了!”说着。萧挺不由得瞥了一眼站在另一侧地那位骑云尉统领陈风笑。

这家伙还真是很有两把刷子呀,这一枪……怕是要养上个十天半月也好不了了!

老黑闻言蹙眉,他有点不太明白萧挺此举意义何在,不过他知道,既然萧挺说了,那必然有他地含义在里面,当下他只好老老实实地道:“办法倒也不是没有,但是眼下,这可没地方弄血去……”

萧挺闻言左右前后的看看。可不是,多少个多少双眼珠子都瞪着自己瞧呢,擎天保驾之功,眼看就是朝中一员新贵,这得多少人眼巴巴的盯着眼馋呀?哪里有一丁点耍小手段的时间和空间呢!

当下他不由得皱皱眉,正想说话。却听得大明宫内一道声浪次第而来,却是太监们递声大喊,“皇后娘娘有旨,特宣万年县县尉萧挺,及相干人等……上殿!”

萧挺闻言一愣,不由得转首对老黑道:“来不及了,你帮我弄一下,干脆把伤口再弄破一点点好了……记住啊,不要太狠,一点点。有血淌下来就够了!”

老黑闻言不由皱眉看了他一眼,不过萧挺一副急切的样子,他却还是依言抱过了萧挺的右臂。右手往伤口处这么轻轻一摁……

萧挺顿时一副咬牙切齿的模样儿……如果不是当着那么些人,只怕他早都大喊出来了,“亲娘啊,疼死老子啦!”

老黑收手,果然,那裹臂的白纱布开始隐隐现出红迹。显然是有血开始流出来了,萧挺地身子不由得打了个晃儿,这才勉强站稳,心里却是叫苦不迭。

怎么都感觉好像是这一下,就要比刚才所有地疼痛加到一块儿还要厉害似的!

他呲牙咧嘴地看了老黑一眼,想说个谢字都没了力气,心想,看来这想要扮成一个悍不畏痛的猛士来多骗一点儿功劳……也不是那么轻松的呀!

好容易他在宋旭东纳闷的目光里慢慢地往回去,这时。那传旨地小太监已经到了宫门前。他笑着跑到萧挺与宋旭东面前,“萧大人。皇后娘娘特旨宣您上殿面圣呢,咱们这就走吧?”

萧挺闻言笑笑,呲牙咧嘴。

不得不说,他刚才这一招还真是见效。出于十几年的读书习惯,虽然刚受了伤那会子他也是呲牙咧嘴疼得恨不得满地打滚儿,但是等伤口的疼痛渐渐麻木下来,他也就逐渐的恢复到了一个儒雅的士子风范,但是被老黑的大手这么一挤,好了,又立刻变回了一副刚刚从战场下来的浴血战士模样了!

这个样子,看上去肯定不帅,但是……很有用!

当下他对自己眼下的这个状态很满意,于是便微微地点头,道:“多谢公公,还请公公头前带路!”

与其他的臣子上殿时低首小步不同,萧挺走上含元殿多达几百级的台阶时,是昂首阔步地!

当然,眼下的他有资格用这样一种昂然的姿态在这里行走,因为他是大唐王朝这一次重要转折点上最最重要地人物之一。

所以,那些小太监们看见了也只当没看见,没有人敢去多什么嘴。但是落在宋旭东眼里,他在低首小步紧紧跟随的当儿,心里可就是不得不佩服了。

“要说还得是萧大人,这个气度,啧啧……便是宰辅大臣也不过如此吧?”

其实他不知道,即便是大唐的宰辅,只要是没有长孙无忌这种地位的,走在这含元殿外的高可接天的台阶上,也都是战战兢兢地,绝对不会像萧挺此刻这般昂然而洒脱。

这里可是含元殿呀!

萧挺虽然一副目不斜视的样子,但其实他眼角的余光却是不由得东看西看起来,老天呐,这就是传说中的含元殿!

这就是大唐王朝在前期一百多年历程中的最高行政中心,这里代表的,是巍巍华夏五千年文明的至高峰之一,是整个大唐王朝瑰丽宏伟的大时代,是此后千年所有中国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民族荣誉之所在!

这,确实是含元殿!

时光倒退一千年,老子居然踏上了含元殿!

这一刻,萧挺地脸色前所未有地神圣而庄严,好像他脚下所踏的,已经不单单是一座宫殿地台阶,而是整个中华民族五千年一以贯之的脊梁!

也是这一刻,他忍不住在心中大喊,有了今天,这次莫名其妙的穿越,这十几年来的辛苦打熬,还有今天这次冒险一搏,值了!

当然,在心里喊完了豪情壮志之后,他的嘴角还是忍不住抽搐了一下,心说,以上那些都值了,但是现在自己肩膀上这个疼……可还没收回成本来呢!

其实他不知道,高达几百级的台阶两侧侍立的小太监们偷偷抬眼打量他这位大英雄的时候,那眼神儿可是不对的紧!

说成是敬佩都有点儿低了,简直就是膜拜!

想想可不是,八百骑兵围了宫门,眼看就要打破宫门风云变色的功夫,人家萧大人就带了百多个牙兵就敢跑来救驾,而且一通浴血奋战之后还是大胜!

这是多大的功绩!

再加上此时的萧挺正昂首阔步姿势英武地走上含元殿,东方初升的太阳发出万道璀璨光芒正正的披在他背上,让他整个人看上去好像是从太阳里走下来的,越发显得高大而凛然可敬。尤其是在这个时侯,他的手臂上还不断慢慢的滴下血滴来,那臂膀上的饶臂纱布,已经被洇得一片通红!

这不是英雄是什么?这还不值得膜拜?

在这一刻,他的形象落在众人的眼里,就是无上的英雄!

跟这个站在眼前的英雄一比,其他人都顿时变得不值一提!

几乎是可以预见到的,以皇后娘娘的圣明,在萧大人走上这含元殿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会在旬月之间名动天下啦!

长安乱

第十八章  萧挺的选择!(上)

当皇后武氏说出那一句“接下来,咱们先说说这奏折的事儿”的时候,正眯着眼睛一副打瞌睡模样的李不由微微地皱了一下眉头。

清查逆党,这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以李看来,眼下最重要的却不是这个,眼下初逢大乱,自然首先是以安定人心为主,先把朝廷和百姓们的心安抚下了,然后再追根溯源的清查余党也不迟。

而皇后武氏这般做,却是不免有些太过心急了。

要知道,现在长安九门可都还封闭着呢,这个时侯不忙着先把局势全部稳定下来,就要先去追查余党,这下子说不定会迫得那些惊弓之鸟们一鼓作气的真就反了起来,也不是掌不住的事儿啊!

当下他犹豫了一下想要开口,但是还没等他说话,却又听得皇后武氏话锋一转,道:“这份奏折本后看过了,有些话说的还是不无道理的……”

李闻言微微睁开眼睛往那御座后瞄了一眼,又闭上眼睛继续打起了瞌睡。

果然不出自己所料的是,这皇后武氏,可是个聪明人。

当下武氏笑着评点了几句,倒是让那些一直都在担心立刻就会被抄家灭门的大臣们的脸色逐渐缓和了下来。

最后,那皇后武氏居然是笑着道:“此事你们议的也并无不对,只不过这方式……实在是过激了些,刚才在宫内,本后已经同皇上商议过了,这几年代替皇上打理政事,本后殚精极虑。也着实的累极了,因此,皇上已经同意了本后的建议,待过一段时间看看他身体恢复的如何,如果实在不行,便由太子来监国!”

此言一出,整个含元殿上所有的大臣不由得面面相觑,便连李都不由得睁开眼睛吃惊地看向那御座之后。

太子监国……这就等于皇后已经把到手地权力全都交了出去呀,那这样一来,这一次的政治投机可就等于投了一记空注!

但是李转眼一想。以皇后武氏地为人。她岂会做这等把权力白白送人之事?因此。他想了想。冲几个相熟地大臣使了一个眼色。制止了他们想要说话地冲动。然后。便又老神在在地眯起了眼睛。

而这个建议。对于那班上了奏折地大臣来说。自然是望外之喜。不说那些本就是太子门下地大臣了。就算是站在中立角度地。对于皇后娘娘在此番平定叛乱得胜之后仍然这般主动地把权力让出来。都是高兴得了不得。

皇上因病不能治事时由太子出面监国。这个于情于理。可就让人心里舒服地多了。也不至于落得后世一个牝鸡司晨地评价。

当下便有一二耿直地大臣出班歌功颂德。一再声称是自己这般大臣此前都误会了皇后娘娘。甚至自请处罚云云。皇后武氏不过淡淡地一笑置之。

至此。从昨天半夜开始便压在所有人心里地满天乌云。好像是一下子都飘散了。只余下万道霞光披散而下。偌大地朝堂之上。一片云淡风轻中正祥和之气。

但是却有极少数人。例如许敬宗等却是知道。皇后武氏。可不是这么容易相与地。而眼下这个。十有八九只是……

但是,没有人会蠢到把这些想法说出来,当下大家附和着,顿时把刚刚还严肃威压的朝会,变成了一次歌功颂德地大赛。只有李一个人抱着肩膀老神在在的打瞌睡。

暂时平抑了朝堂上很有可能发生的大动乱之后。皇后武氏显然也是非常满意,她不由笑着问:“萧挺呢?他怎么还没来?”

这时刚才出去宣召的那个太监正急急忙忙的从殿外走进来。边走边道:“回娘娘,来啦来啦,回禀娘娘,那萧大人身上犹自往下滴着血呢,可是伤得不轻啊!”说完了他又对外扯着嗓子唱喏,“皇后娘娘宣萧挺觐见!”

听到萧挺身上还往下滴血,李不由得一皱眉头,心想不对呀,且不说他伤得虽然不轻,但是经过自己止血之后,早就已经不流血了,再说后来那太医来了,也已经是给他重新包扎过了,不该再流血了呀!

这时,萧挺与宋旭东听罢太监唱喏之后,便先后走进殿来。

李虽然年老,但是多年戎马生涯下来,他的眼睛可至今还是好使的紧,当下他虽然站在殿首陛座下,但是远远地一看,立马差点笑出来。

所谓久病成医,多年的沙场征战让他对处理伤口的经验极其丰富,因此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