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官场迷信实录-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僧侣们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行为。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阎仍是个热血男儿。
  1909年,阎锡山毕业回国,随同学员一起到了北京。当时,清廷为防止留学生受革命党思想的影响,根据清廷摄政王载沣的旨意,不准随意外出,外出探亲访友也要登记。阎锡山原想到北京去走清政府陆军总部侍郎姚锡光的门子,因姚的儿子姚鸿友是山西新军第四十混成协的协统,为山西军政界的要员,可阎与姚仅在冈村宁次的饯别宴会上见过一次,姚与阎一不沾亲,二不带故,完全是素昧平生,如果照实去填报,当局是决不会批准的。阎锡山眼珠一转,在表上填写了姚锡光是他舅舅,关系亲密。当局真假难辨,遂批准了他的出访。
  阎到了姚的大门口,大门口戒备森严。阎锡山虽然脑门儿沁出了汗珠儿,可一想到前程,一咬牙暗道:“是刀山也得撞啊。”便递上了证件,门口人见是姚的外甥,不敢怠慢,便把他引了进去。到了正室,阎见一个60岁的老头子,手端着一个镶嵌翡翠宝石的水烟袋,赶忙跪下叩头。这人正是姚锡光。姚锡光说:“你是我的外甥吗?”
  阎锡山跪在那里,头也不抬地说:“姚协统是我们山西的父母官,姚大人是我们父母官的老大人,我乃一个书生,既是姚协统的子民,又是姚协统的役卒,姚老大人对我来说,实为国舅,万望恩典……”阎锡山说到这儿,一个劲儿地叩头。
  姚锡光还真被阎锡山说动了,他觉得这个青年敢闯敢干,心里喜爱,阎锡山走的时候,姚锡光写了巴掌大的纸条儿。这纸条儿还真管用,搬动了姚鸿友的大驾,使阎当了山西省督练公所教练员的肥缺。但他并没满足,这天,又到了省咨议局的梁济善议长家。梁济善正在打牌。打完一圈后,梁才回头看了看阎,梁并不认识阎,阎锡山马上自我介绍说:“学生乃本省五台县人,乍来议长麾下任职,恭祈多指教。”
   。。

真佛假佛一起拜(2)
梁善济问:“你在军界任职,怎么会是我的麾下呢?”
  阎锡山马上说:“梁议长乃统管全省政务,权柄触天柱地,军界又何尝不在管辖之列!军之从政,历来如是呵!”
  阎锡山这一说,说得梁善济乐了。便把同桌打牌的人向阎作了介绍。打牌人中,有省咨议局的副议长杜上化,名绅谷如墉,晋阳巨商渠本翘。阎锡山又是作揖又是鞠躬。他这次贸然见梁议长,不仅认识了梁议长等,还从杜上化的闲谈中,知道了咨议局的秘书邢殿元不是个等闲人,就设法认识了邢秘书,并与邢结拜为异姓兄弟,通过邢,阎了解了军政界中不少事,使其吹牛拍马得了不少机会。阎锡山美的出来进去唱着五台小调:“宣统元年呀,万喜喜连天呀,谁谓沧桑沉浮沙,真佛假佛一起拜呀,吾侪喜事说不完呀……”
  阎锡山通过邢殿元了解到巡抚丁宝铨与新军标统夏学津的妻子不干净,就设法靠近夏学津,经过他一番努力,终于成了夏的好朋友,通过夏的推荐,阎又“攻克”了巡抚衙门,成了丁宝铨的“门生”。阎为自己的前程,每铺一块垫脚石,都费了不少心血,不过,也还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阎成了第八十六标教练官。
  阎锡山正同丁宝铨和夏学津走动的火热的时候,丁、夏二人因“交、文禁烟惨案”的牵连,被撤了职。深明“厚黑学”的阎锡山立时同二人翻了脸,起来揭发并“批判”,落井下石,而后,又经过一番运动,阎取代了夏学津,当了第八十六标的标统。
  阎在官场上游来钻去,拜把子、走门子,攀龙附凤之际,也看到了满清政权正摇摇欲坠,他觉得革清廷命也没甚坏处,因为自己在朝廷连个亲戚都没有,若革命成功,自己这同盟会员便成了开国元勋,何乐不为?
  于是,阎锡山参加了1911年10月29日的辛亥太原起义,并在刀光剑影中当上了山西都督。在辛亥起义炮火声中,清政府起用了袁世凯,袁即派了第六镇统制吴禄贞带兵入娘子关镇压起义军。吴与阎为留日同窗,且视袁为国贼,遂暗中与阎相通,组织“燕晋联军”,意欲讨袁。因阎左顾右盼,失去了良机,燕晋联军为袁所破,吴亦被袁所杀。阎锡山带着赵戴文等亲信随从,向晋西北的崇山峻岭逃去,他们不敢走大路,只行在羊肠小道上,走静乐,过宁武,在宁武过了汾河,翻管涔山,又经过五寨、岢岚、偏关,到达保德。一路之上,山路崎岖,人烟稀少,阎的随从们脚下都磨满了血泡,阎骑着驴,也累得散了架。由于大山内人烟稀少,没有吃的,只好煮野菜、吃野果充饥,不少人不辞而别。阎等从保德渡过黄河,到了陕西最北边的县城——谷府,这里更是穷乡僻壤。阎等虽然十分疲劳,亦不敢多停,从谷府进入内蒙,打算奔包头,不料刚入内蒙境内,便遇见了鄂尔多斯草原的暴风雪。阎和随从及士兵们衣裳单薄,粮食又吃光了,草原上的水又苦又涩。真是苦熬苦撑,一行人总算走出了鄂尔多斯大草原,然阎身边之人已所剩无几。这日,阎等到了一个叫古城镇的地方,见路边有一座庙,阎是逢庙必拜的人,便过去拜佛,庙很小很破,亦无僧人,抱柱联联文写着“无僧风扫地;缺烛月为灯”。庙内神龛上供的是五道神。阎趴在神像前,咕咚咕咚叩起了头,把头皮都磕疼了。他边叩边说:“弟子阎锡山,今败落于此,他日若发迹,当重修庙宇,再塑金身。”
  阎叩完头,正要带着残兵败将走,忽见一支人马朝庙而来,可把阎等吓坏了。原来,这是一支义军队伍,被清廷打败,从包头逃到此。为首二人,一叫杨瑞鹏,一叫王肯堂。二人见是阎都督,便归顺了阎。阎大喜。遂将两支人马合为一起,到古城镇的喇嘛庙里住下,此后不久,又有几支人马前来投奔,阎带着人马,偷袭了包头。接着,通电全国。
  阎占领包头第三天,太原便派人来包头催他回省主政。说清军已离开太原,山西巡抚张锡銮也将调离,南北议和快要告成,清室即将退位。阎在塞北已不胜其苦,当即率人马起程。路过忻州时,忻州地方士绅盛宴阎,因五台归忻州管辖,阎也算荣光回乡吧,便在忻州停住脚,时值春节,忻州大小官员都给这位阎都督拜年,并专门送阎一副对联,联文是:龙凤呈祥机运转;旗鼓重张震军威。阎见了,十分高兴。就在这时,袁世凯出任了中华民国大总统,1912年2月16日,袁以大总统名义发电阎锡山,命他就地待命,不得擅自行动。
  

真佛假佛一起拜(3)
袁的这道命令,对于正兴高采烈的阎锡山来说,不啻晴天霹雳。但阎终非等闲之人。他又设法打通袁世凯的关系,他挖空心思,殚精竭虑,终于物色到一个合适的人选。此人叫董崇仁,山西定襄人,因祖上三代都在北京包揽皇宫中的工程,他自幼出入宫中,同宫中太监、王爷的长史都混的很熟,并同袁世凯拜过把兄弟。阎备了重礼,去拜这尊“佛”,终于走通了董崇仁这尊“佛”的关系,经过董的转圜,阎又把他老父亲送到北京当“人质”,把如花似玉的堂妹送袁做嫔侍,加之孙中山、黄兴对山西地位坚持不放,袁世凯乐得顺水推舟做了人情,便于1912年3月发布命令,任命阎锡山为山西都督。阎又在激烈的政治动荡中,靠拜“假佛”稳住了自己的宝座。为答谢神灵保佑,他特意到五台山向真佛进香。
  阎锡山虽然得到了袁世凯的任命,但袁对阎仍是猜忌和警惕,同左右密谈起阎来,谓其“貌憨心诈”。阎亦对袁十分畏惧,他常向周围人说,他生平所畏惧的只有一个人,就是袁世凯。他在第一次到北京谒见袁时,即被袁凶横之态吓得汗流浃背,俯伏于地,行了跪拜大礼。
  

“中国圣人”(1)
袁世凯死后,阎锡山又玩起了“依靠段祺瑞,玩弄黎元洪,清除异己者,独霸三晋地”的施政方针和“保境安民”的策略,使山西出现了暂时的安定,生产亦有所发展,被北洋政府授予为“模范省”。在整个北洋军阀混战时期,阎左右逢源,先是联冯拥段,继而附奉对直,又同奉直讨冯。在混乱的战争中,阎把军队扩编为12个旅,野心愈大,其部下亦吹捧他为“圣王”。时赵戴文吹捧阎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以至孙中山以下的中国圣人”、“中国文化的继承者”。阎的治国思想,名曰“圣王之治”,实为“君主立宪+军国主义=中国富强之路”的公式。这个公式阎虽然没有正式提出,然在他1915年致袁世凯的劝进电和致参议院电中已有明确表述。
  北伐战争开始前,国民党极力争取阎锡山。蒋介石派方本仁至太原游说阎。阎见北伐有机可投,遂应允。但按兵不动,后见北伐军来势很凶,而且打到了两湖,北洋军已四分五裂,便于1927年6月6日(取六六大顺之意),自任北方革命军总司令,开始悬挂青天白日旗,通电服从广东政府。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追认了这一职务,并推举他为政治会议委员。在此期间,阎将军队扩编为8个军17个师,又收编了国民军第三军。随后,阎锡山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1928年2月,阎锡山就任南京政府任命的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参加对奉军作战。自此,阎便成为居于蒋、冯之下的国民党内排于第三的位置。阎这么显赫的人物,没想到让太监李荣生涮了一把。给老北京们留下了一个茶余饭后的笑料。
  那时北京的北长街万寿兴隆寺住着一个老太监,名叫李荣生。他原来是宫里伺候婉容吸鸦片的专职太监,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皇宫后,李荣生也被遣散回家。李荣生在宫里没有积下多少资财,出宫后又好吃懒做,不几年就混不下去了。他在羊肉胡同有一个宅院,想卖了它吃喝,又想多捞几个钱,就开始琢磨了,琢磨来琢磨去,竟然琢磨到阎大司令身上。
  这一天,李荣生捧着一件从宫里带出的玉观音,来到铁狮子胡同阎锡山的官邸,神乎其神地吹嘘,说这是他在羊肉胡同那处院里无意中挖到的宝贝,此宅原是道光年间京城九门提督福元修建成住过的。阎一听,心里拨起了算盘,这么随便一挖就挖出了宝贝,下面还不知埋着多少好东西呢。他马上花5万元买下了李荣生手里的玩意儿,又花3万元买下了那处宅子。财迷心窍的阎锡山秘密调了一个排的兵力,开始在院子里挖宝,但挖了个底朝天连个铜子也没挖出来。这么多的兵,连吃带喝,加上运输挖出的土石,阎锡山前后花了近10万,他越想越不对,发恨捉拿李荣生,可是太监李荣生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
  闲话不提。张学良东北易帜后,国民党北伐成功。但蒋介石在编遣会上耍了手段,想利用编遣军队之机,把冯、阎和李宗仁新桂系的军队编掉,由他天马行空,冯、阎、李自然不干。但阎同蒋结合起来搞冯。当冯欲起兵反蒋时,阎锡山表面上支持冯反蒋,暗里却与蒋勾搭一起。1929年5月19日,冯玉祥在华阴召开了军事会议,谓蒋介石篡党独裁,罪恶滔天,当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遂成立了护党救国军。冯玉祥万没料到,他的部下韩复榘、石友三、马鸿逵、杨虎城等倒戈附蒋,使西北军不战而败。就在这时,阎锡山忽然发电于冯,劝冯出洋游历,并表示愿同冯一起出国。冯接阎电,思索再三,深感形势各方于己都不利,当借阎的电报,顺坡下驴,可反蒋这口气没出,闷在胸中,不是滋味儿。遂一面通电下野,一面派邓哲熙和参谋长曹浩森赴太原面阎,将冯约其共同反蒋的话告阎。阎锡山谓邓、曹道:“这是大事,还是请焕章来晋一趟,我们共同商议。”
  邓、曹想摸出阎的实底,阎只是闪烁其词,邓、曹二人摸不到阎的脉,便返回华阴,将阎的话语告冯。冯亦不得要领,再派邓哲熙赴太原。行前,冯对邓道:“只要阎能够反蒋,除不能应允他冯玉祥亲到山西这一条外,其余条件,都可以接受。”
  

“中国圣人”(2)
邓哲熙受命后,遂出潼关渡河,行至对岸风陵渡,正要乘同蒲路火车北上时,忽见一人喊自己名字,抬头一瞅,不禁惊喜万分。正是:
  只道福星临,孰料祸源至。
  邓哲熙看到了谁?原来,此人姓李,名书诚,字晓垣,一作筱园。湖北潜江人。早年赴日留学,为同盟会发起人之一。民国建立时,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处军事组长兼陆军部顾问官。护法之役时,任湘西防务督办兼援鄂军总司令。北伐时,任总司令部顾问。因愤于蒋、汪“清党”大屠杀,拒绝参加中国国民党党员重新登记,旋以倾共罪名被关押。1928年春获释。唐生智从桂系手中夺回部队附蒋时,李为唐的总参议。时奉命到太原访阎。李与阎为日本士官学校的同学。唐生智派李书诚赴晋面阎何意呢?原来,唐虽附蒋,然仅为迫于形势,内心中依然有反蒋之意,只是未遇机缘而已。唐派李赴晋面阎,便是代表唐同阎相商反蒋之策。李书诚在太原时,从阎的部将孙楚处得知冯不愿来晋与阎面商,且有无意出洋之念。李便对孙道:“若伯公决心与焕公一起出洋,晓垣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当面劝冯并约冯来晋相商。”孙楚当即将李之意告阎,阎闻知大喜,第二天就派汽车送李至风陵渡,过河见冯。
  李与冯是旧友。早在1924年间,冯玉祥联合胡景翼、孙岳发动北京政变,倒吴囚曹,曾由黄郛出来组织摄政内阁,时孙岳举荐李书诚担任内阁陆军总长。自此,李与冯相识,且彼此互相敬爱。
  邓哲熙与李书诚相见之后,二人遂一起渡河返陕面冯。时冯正在伤心愁苦之中,见李远道而来,甚为高兴,拉住李之手,久久不放。二人遂进内室,促膝相谈。冯谈了军中之势。李书诚道:“蒋自打垮桂系,其排异己之狼子野心,世人皆知,唐孟潇和两广方面,连伯川在内,都想反蒋。但目下桂系新败,蒋气焰正盛之际,焕公反蒋,孤掌难鸣!正因为如此,韩、石等人才倒戈附蒋。如今伯公约你一起出洋,何不趁此时机躲闪一下。我看伯公为人尚诚实,此次约焕公出洋之举也出真意,焕公何不出洋走走,我也可以陪你们同去。”李书诚又道:“我断定,不出半年,国内反蒋之战必起,那时你再回国内,振臂一呼,各反蒋势力,都会拥到你的身边。”
  冯玉祥遂被李书诚说动,决定赴晋晤阎。冯的左右闻知皆来阻拦。1929年6月21日,冯偕妻女及李书诚一起起程赴晋。冯欲登车之际,有陕西省民政厅长邓长耀站立车前,哭着阻拦道:“阎为人心黑手狠,八面玲珑,生性吝啬,袁世凯那样奸雄,都被阎玩弄,先生乃正派之人,岂能与小人共济。此去必为阎所算计。”
  冯遂不听邓言,登车而去。于6月24日,抵达太原。阎锡山见冯玉祥真的来了,大喜过望,亲自到火车站迎接,吹吹打打地将冯迎到宾馆。当天,阎在“清和元”饭庄举行宴会,为冯接风洗尘。席间,阎对冯道:“吾请弟前来,就是要与弟相商,联名通电,逼蒋下野,另在北平设立新政府。”
  冯玉祥听了,举箸道:“兄若如此,弟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
  这一顿饭,二人边吃边谈,甚是投机,那阎锡山直把个蒋介石骂了个狗血喷头,连祖宗三代都骂了,冯玉祥听着别提多舒服了。真可谓: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饭后,阎锡山对冯玉祥道:“焕章弟,你我反蒋决心虽然大,但兹事体大,需从长计议,请弟暂住太原,以便朝夕过从。”
  冯玉祥见阎锡山说得在理,便在太原住了下来。
  阎锡山召冯来晋,明言联合反蒋,实则是挟冯以自重,借以向蒋讨价还价。他见冯上了圈套,便一面派人购置赴日船票,虚做共同出洋的准备,一面派心腹至南京,探听蒋的态度,以便从中渔利。而冯的一切都听阎的安排了。
  蒋介石闻冯玉祥至太原,冯、阎二人欲携手出洋,心中大惧。果真冯、阎联合,蒋的各个击破之目的就难以实现。蒋为拉阎,急委阎为西北宣慰使。阎挟冯之目的是要以此讨得蒋更多的好处,一个宣慰使自然不放在眼内。因此,对蒋的任命,不予理睬。蒋介石见阎这个态度,更加着急了,便起程至北平。6月27日,他派了吴稚晖、孔祥熙,还有山西在中央供职的赵戴文三人,带着蒋亲笔致阎信,来到了太原,挽留阎锡山,请他切勿出洋。接着,三人又来到晋祠见冯——时冯已移至晋祠居住,转达蒋约冯、阎齐至北平,商讨冯出洋考察实业问题之事。阎锡山见蒋如此态度,心中暗暗得意,又电请中央撤销对冯玉祥的处分(冯因反蒋时国民党中央给冯以严厉处分)。电报发出后,阎即到晋祠见冯,言他要去北平晤蒋,商讨他与冯共同出洋之事,并谈了他发电中央请予撤销处分事,冯自然很感激。6月30日,阎锡山到了北平。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中国圣人”(3)
阎锡山到北平后,没有去见蒋,而是托病住了医院。并于7月7日通电南京政府,再次表明他要出洋,此举是“务回征车,共济艰难”。阎因何没去见蒋,因他挟持了冯,与蒋讨价还价的余地大了,所以不去见蒋。蒋介石乃能刚能柔之人,见阎不见自己,便亲赴医院探阎,力劝阎不要出洋,阎本无真意出洋,见蒋亲自来劝,也就乐得顺水推舟。二人又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的密谈,达成了这样的协议:蒋答应委任阎为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阎答应助蒋尽快解决冯的西北军。
  二人密商之后,阎遂于7月4日给驻南京的各军代表发了一封电报,言其不出洋考察的原由。当日,阎令人退了去日的船票,而后起程回到了太原。阎一到太原,立时改变了对冯的态度,以冯住晋祠不便为名,将冯移到五台县的西会村,数天后,又移到距河边不远的建安镇,还派了师长杜春沂负责监视冯的行动。冯自此被软禁。冯大怒,欲见阎。阎托词不出。冯忍无可忍,乘坐汽车,出了建安村外,要去太原见阎。杜春沂见阻拦无效,便跪在车前,哭着说:“总司令若去见阎总司令,先把我轧死吧。”
  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