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记 新读-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沾在睫毛上,悲痛得不成人形。
  扁鹊说:“像太子这样的病,就是所谓的‘尸蹶’(类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因为阳气进入阴脉,脉气缠绕冲动了胃,经脉受到损伤,脉络被阻塞住,分别下注入三焦、膀胱,因此阳脉下坠,阴脉向上争扰,会气闭而不通,阴气上争而阳气内行,下气在内鼓动而不能运行,上气外绝而不为役使,上有隔绝了阳气的脉络,下有破坏了阴气的筋纽,这样阴气破坏、阳气隔绝,使人的面色衰败、血脉混乱,所以人会身体安静得像死去的样子。太子实际没有死。因为阳入袭阴而阻绝脏气的治愈,阴入袭阳而阻绝脏气的必死。这些情况,都是五脏气机逆乱致病时突然发作的。高明的医生能治愈这些病,拙劣的医生却会因为不明白而造成误诊害死病人。”
  扁鹊于是让他的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一会儿,太子苏醒了。又叫另一名弟子子豹用能入体五分的药熨,把八方的药剂一起煎煮后交替在两胁下熨治,太子能够坐起来了。再进一步调和阴阳,只服用了二十天的汤药就复原了。所以天下人都认为扁鹊能起死回生。扁鹊却实事求是地说说:“我秦越人并不是真正能够使人起死回生呀,太子本来就没有真正死去,我只不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把太子从垂死中挽救过来,并能使他恢复健康而已。”
    讳疾忌医
  扁鹊经过蔡国,蔡桓侯拿他当贵客招待。他入宫拜见桓侯时,说:“您的皮肤与肌肉连接的地方有些小毛病,如果不治疗,病情将要加重。”蔡桓侯说:“寡人身体健康,才没有病呢。”扁鹊离开后,桓侯对身旁的人说:“医生都好追名逐利,想靠医治没病的人来显示自己的医术恨高明,以显示本领,窍取功利。”过了五天,扁鹊又来拜见,说:“您的病现在到达血脉里了,不加医治将会加重。”桓侯坚持说:“寡人没有病。”扁鹊又离开了,桓侯心里十分不高兴。过了五天,扁鹊又来拜见,说:“您的肠胃也有病了,不加治疗将会加重。”桓侯这次直接不予理睬,不把他的话放在心上。扁鹊再次离开了,桓侯心里越发地有些生气了,心想哪有人一而再,再而三地诅咒自己得病的。过了五天,扁鹊又来拜见,望见桓侯没说什么话,转身就跑。桓侯纳闷,派人去问为什么。扁鹊说:“皮肉之间的病,汤剂、药熨就可以治愈;血脉中的病,针刺、烫石也可以治愈;肠胃中的病,药酒就可以治愈;骨髓要是得了病,就是掌管生死的神仙也拿它没有办法了。现在大王的病就长在骨髓里面,我是不敢请求为他治病了。”五天以后,桓侯果然患了重病,派人再去召扁鹊医治,可扁鹊早已经逃离了。最后桓侯就病死了。
   。 想看书来

神医扁鹊(3)
扁鹊有一次他路过邯郸,听说那里比较尊重妇女,于是改做妇科医生;路过洛阳,听说洛阳人比较敬爱老人,于是改做治疗眼耳和痹病的医生;他来到咸阳,听说秦国人爱护小孩,也就做儿科医生,随着各地风俗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治疗对象。扁鹊深为广大人民所爱戴和崇敬,人们称他为“能生死人”的“神医”。
  在上古,神权高于一切。巫术占统治地位。到了扁鹊的战国时代,医巫已经开始分业。扁鹊在医学研究道路上完全抛弃巫医那条死胡同。扁鹊曾明确宣告:“信巫不信医”是“六不治”之一。当时,秦武王有病,召请名闻天下的扁鹊来治。一天,太医令李醯和一班文武大臣赶忙出来劝阻,说什么大王的病处于耳朵之前,眼睛之下,扁鹊未必能除。万一出了差错,将使耳不聪,目不明。扁鹊听了气得把治病用的砭石一摔,对秦武王说:“大王同我商量好了除病,却又允许一班蠢人从中捣乱;假使您也以同样的方法来治理国政,那您会一举亡国的!”秦武王听了只好让扁鹊治病。结果太医令李醯治不好的病,到了扁鹊手里,却化险为夷。在这场技术高低的较量上,扁鹊彻底战胜了李醯。李醯自知“不如扁鹊”,就产生嫉妒之心,使人暗下毒手,杀害了扁鹊。
   txt小说上传分享

百家争鸣(1)
思想的盛宴,智慧的碰撞,如此绚烂多姿。
  中华文化的根基,在交锋中日益坚固。
  那是思想者心中永恒的天堂。
    圣人之交
  老子,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河南省鹿邑太清宫镇)人,姓李,名耳,字聃,是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相当于现在国立图书馆的馆长。
  孔子到处游说,希望获得诸侯们的欣赏,没想到老是碰钉子。孔子听说老子的学说很受到世人的推崇,便一直想找机会当面向他请教,于是来到了周都洛阳。
  一开始,孔子对天下大事大肆议论了一番,老子听了孔子的谈论很是不以为然,说:“您所说的那些遵循礼仪的人,他们的尸骨都腐朽了,但他们腐朽的君子理念,现在却还阴魂不散。其实君子遇到合适的机遇就可以去做官,乘座豪华的马车,遇不到合适的机遇就会随遇而安,当个一般的老百姓。不管外在的环境如何,君子还是君子。我听说,会做生意的商人会把他的货物严密收藏,不让其他的商人看到,仿佛自己什么也没有,货物自己也紧缺得很。君子有高尚的德行,但表面上谦让的好像很愚钝的样子。抛弃您的骄气和过高的欲望、姿态之色和淫荡之志吧,这些都对您的身体没有好处。我所要告诉您的,就是这些而已。”
  孔子离开周都后,对学生们说:“我知道鸟有飞翔的本领,我知道鱼有游泳的能耐,我知道兽有奔跑的特长。能跑的兽可以用网去捉它;能游的鱼可以用线去钓它;能飞的鸟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它是怎样乘风而起、直上云霄的了。但我今天看到老子,却全明白了,他大概就是一条龙啊!”
  老子研究道德,他的学说以自我隐逸和不求名分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到周朝渐渐衰落了下去,于是就离开了。到了散关,关令尹喜说:“您就要隐居了,请勉为其难地为我写本书吧。”就在这个时候,老子就写了一本书,分为上、下篇,阐述有关道德的内容,共五千多字。然后他就离开了,没有谁知道他的最后归宿。
  有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写书十五篇,论述道家的作用,据说他和孔子是同时代的人。”
  老子大概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人说是两百多岁,因为他研究道德,所以有益于健康长寿。他在后世人的眼里,就是神仙一般的人物。
    逍遥的庄子
  庄子,蒙地(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名叫周。庄周曾经担任过蒙地漆园的官吏,史称“漆园傲吏”,是地方官吏的楷模。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代人。当时诸侯混战,争霸天下,他不愿与其他的统治者同流合污,便辞官隐居,潜心研究道学。他的学问广博,各个方面都有涉猎。他大大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因此他著述的十多万字,大体上都是类似寓言。此外,他还写了《渔父》、《盗跖》等文章,用来诋毁孔子学派的人,也用来阐明老子的学问。但是像他写的《畏累虚》、《亢桑子》这样的书,都是空谈而没有事实根据。
  然而庄子善于编织文字、分析词句,善于描摹事物、抒发情感,故意捏造事情,以攻击儒家、墨家的学说,即使是当代有名的学者,也难免受到他的批评。他的言辞潇洒自如、随心所欲,因此上自王公大人,下至平民百姓都没有人能够真正地了解他。
  楚威王听说庄周有学问且贤能,于是派使者携带厚礼去邀请他,并且许诺让他做国相。庄周笑着对楚国的使者说:“千两黄金确是非常厚重的薪金,卿相也是十分尊贵的职位。但您难道没见过大王祭祀时所用的牛吗?饲养它几年后,给它穿上带花纹的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其实就是把它送进太庙作祭品。在这个时候,即使它只想做一只安分平凡的牛,恐怕也没法做到了!我如果接受了大王的任命,就会是那样的下场了!您赶快走吧,不要在这里打搅我清心修道!我宁愿在污水沟里戏水,享受快乐,也不愿让国君束缚我自由的生活;我宁愿一辈子不做官,享受平凡带来的那份平静,也不愿放弃我现在安宁、快乐的日子。”
   txt小说上传分享

百家争鸣(2)
庄子就是这样一个人,似乎有点太没责任感,又太刻薄。然而,他在权贵的冷眼中桀骜不驯,实际是对形成一种纯洁正直的社会风尚的向往。他又是高尚的人,幽默潇洒的生活中透着严肃。
    法家代表韩非
  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子弟。他喜欢刑名法术的学说,但他学说的根源却是来自黄老之学。韩非先天口吃,不善于言谈,却善于著书立说。他和李斯一起都曾师承荀卿,就连李斯这位帮助秦王统一六国,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出任秦朝首任丞相的人,也自认为才学比不上韩非,可见韩非子的学问是多么高深。
  韩非看到韩国在七国中势力最为弱小,就多次上书进谏韩王要变法图强,但韩王并不采纳他的意见。当时韩非痛恨韩王治国不致力于修治阐明国家的法制,又不借助权势来统驭他的臣下,更不能为使国家富裕、军队强大而去寻求人才和任用贤能,反而把浮夸淫侈的害人虫当作宝贝,安插在真正有功务实的人的职位之上。
  韩非认为儒家喜欢玩文字游戏,这样做只会扰乱国家严厉的法律秩序,而侠客只会凭借自己的野蛮武力任意妄为,经常触犯国家的禁令,破坏社会的安定。他觉得君主在和平时期就宠爱有名望的人,危急时就需要使用披甲戴盔的武士。现在所培养的人却不是将来所要用的到的人,一些就要用的到的人又不是平日里注重培养的人。他悲叹廉洁正直的人总是为奸邪不正的人所不容。他考察历史上得失的变化,于是就写成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多万字来宣传自己的学说。
  有人把韩非的书传到秦国。于是秦王嬴政见到《孤愤》、《五蠹》这些篇章,说:“哎呀!寡人如果能够见到这个人,和他做朋友,就是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李斯说:“这是我的同学韩非所著的书。”秦国于是急忙进攻韩国,希望得到这个人才。韩王安开始没有重用韩非,等到危急的时候,才派遣韩非出使秦国。秦王虽然很喜欢韩非的书,但一开始也没有信任重用他。
  李斯、姚贾等人害怕韩非影响秦王对自己的宠爱,就想陷害韩非,于是在秦王面前诽谤他说:“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子弟,现在大王想吞并诸侯国,韩非始终会帮助韩国而不帮助秦国,这是人之常情。现在大王不任用他,长久地留着他然后才让他回去,这是给自己留下后患,不如假借罪名依法杀掉他。”秦王认为有道理,于是下令惩罚韩非。李斯就派人送毒药给韩非,让他自杀。韩非想亲自陈述情由,但不能够见到秦王。秦王后来悔悟了,派人赦免他,但此时韩非已经死了。
  虽然韩非子没有在秦国当官执政,但是他是继商鞅之后的伟大的理论家,文章被秦始皇欣赏过,政治理论被李斯实践过,政治观点被秦二世引用过,他对秦国和秦朝的影响可见不一般!
    临危受命
  春秋时,陈(为周武王灭商后所封的妫姓国)厉公的儿子叫陈完,因事逃到齐国后,改姓田,所以称为田完。司马穰苴,就是田完的后代,也称其为田穰苴,因为他不是田完的嫡传子孙,因此地位只是相当于一个普通的农民。
  齐景公时,晋国出兵攻打齐国的东阿(今山东省平阴县西南部)和甄城(今山东省鄄城县西北),燕国又进犯齐国黄河南岸的领土。齐国的军队被晋燕两国打得大败,国土也遭到了蚕食。齐景公对此非常忧虑,晏婴就向齐景公推荐了田穰苴,说:“穰苴虽说是田家的小妾生的孩子,可是大家都佩服他的才能,敌人也畏惧他的武略。希望大王能试用他看看。”于是齐景公召见了穰苴,跟他共同议论军国大事。齐景公对他的陈说十分满意,立即任命他做了将军,率兵去抵抗燕、晋两国的军队。穰苴说:“我的地位一向卑微,大王把我从平民中提拔起来,比大夫的地位还要高,士兵们是不会服气我的,百姓也不会信任我。如果一个人的资历卑微,权威就树立不起来,臣希望能派一位大王宠信、国家尊重的大臣来做监军。”于是齐景公就答应了他的要求,派宠臣庄贾去做监军。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百家争鸣(3)
  杀鸡儆猴
  穰苴和庄贾约定第二天正午在营门集合。第二天,穰苴率先赶到军门,立起了计时的木表和漏壶,等待庄贾。庄贾一向骄纵显贵,认为率领的是自己的军队,自己又做监军,就很不在意,也不把穰苴放在眼里。那天,庄贾的亲朋好友都来为他送行,酒是喝了一杯又一杯,竟把自己和穰苴约定见面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穰苴等到正午,庄贾还没有来。穰苴就打倒木表,摔破漏壶,进入军营,巡视营地,整饬军队,宣布了各种规章号令。等他布署完毕,已经是傍晚了,庄贾这时候才醉醺醺地来到。穰苴问他为什么迟到,庄贾不以为然,向他拱拱手说:“朋友亲戚们给我送行,所以耽搁了。”穰苴说:“身为将领,从接受命令的那一刻起,就应当忘掉自己的家庭;来到军队后,就应忘掉私人的交情;擂鼓进军,战况紧急的时刻,就应当忘掉自己的生命。如今强敌入侵,战士们在前线战场拼杀,国君都睡不安稳、吃不香甜,全国百姓的生命都维系在你的身上,你却还有心思饮酒行乐!”
  于是把军法官叫来,问道:“按军法规定,对迟到的人应如何处置?”军法官回答说:“应当斩首。”庄贾听到后很害怕,急忙派人飞马报告齐景公,请他搭救。报信的人还没来得及返回,穰苴就把庄贾斩首示众了。过了好久,齐景公派的使者才飞驰而来赦免庄贾。穰苴说:“将领在军队里,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又问军法官说:“驾着车马在军营里奔驰,军法上是怎么处置的?”法官说:“应当斩首。”使者吓得要死,连忙跪地求饶。穰苴说:“国君的使者不能斩首,如果那样做,便是对国君的大不敬。”于是就杀了使者的仆从和驾马,砍坏了车辆,向三军示众,又让使者向齐景公报告后,大军开拔了。
    胜利凯旋
  田穰苴带兵到达前线后,对士兵们安营扎寨、掘井立灶、饮水吃饭、疾病医药等许多琐碎的小事,都亲自过问并抚慰军士。他还把自己专用的物资粮食全部拿出来款待士兵,和士兵吃同样的伙食,深受军士的爱戴。他整顿训练军队,准备出战之时,病弱的士兵都要求一同奔赴战场,争先奋勇地为他战斗。晋国军队得知后,十分恐惧,于是撤兵了。燕国军队得知后,也渡过黄河向北撤退了。燕军渡河时准备不足,防守分散松懈,齐军趁机袭击了他们,大获全胜,收复了所有沦陷的领土,然后率兵凯旋而归。
  他们回国后,受到了国君优厚的款待。齐景公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到城外迎接,按照礼仪慰劳将士后,才回到自己的寝宫休息。齐景公又单独接见了田穰苴,任命他做大司马。从此,田氏在齐国的地位更加显贵了。
  然而由于司马穰苴功勋卓著,地位显赫,引起了贵族们的嫉妒。后来景公听信他们的谗言,把穰苴给辞退了。司马穰苴一气之下,竟发病而死。
  司马穰苴虽然死了,但他的《司马法》却流传下来,成为中国古代军事史的宝贵遗产。
    孙武练兵
  孙子,名武,是齐国人。孙武的祖先叫妫满,被周朝天子册封为陈国(陈国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建都宛丘,即今河南淮阳)的国君。后来由于陈国内部发生政变,孙武的直系远祖妫完便携家带口,逃难到了齐国,投奔齐桓公。齐桓公早就了解陈公子妫完年轻有为,任命他为工正,负责管理百工之事。妫完在齐国定居以后,由姓妫改姓田,故他又被称为田完。
  一百多年后,田氏家族成为齐国国内后起的一大家族,地位越来越显赫,在齐国的领地也越来越大。田完的五世孙田书,做了齐国的大夫,他很有军事才干,因为领兵伐莒(今山东莒县)有功,齐景公在乐安封给他一块采地(诸侯封赐给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又称“采邑”或“食邑”),并赐姓孙氏。困此,田书又被称为孙书。前面所讲的司马穰苴也是田氏家族的一员。孙书的儿子孙凭,做了齐国的卿相,成为齐国君主以下的最高一级的官员,孙凭就是孙武的父亲。当时齐国王室同四大家族的矛盾很深,而四大家族之间相互争权夺利的斗争,也愈演愈烈。孙武对这种内部斗争极其反感,不愿纠缠其中,萌发了远奔他乡、另谋出路去施展自己才能的念头。当时南方的吴国自寿梦称王以来,联晋伐楚,国势逐渐强盛,很有新兴的气象。孙武认定吴国将会是他理想的施展才能和实现抱负的地方,于是举家南迁吴国。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百家争鸣(4)
孙武因为精通兵法而受到吴王阖闾的接见。阖闾说:“先生的十三篇兵法,寡人都读过了。说实话,寡人很是欣赏,但是先生能用来试一试练兵吗?”孙武回答说:“当然可以。”阖闾看他回答地如此轻松,随后戏谑地说:“妇女也可以用先生的练兵之法进行训练吗?”孙武说:“没有问题。”阖闾立即答应了他,召集后宫的美女佳丽,共有一百八十人。孙武把她们分成两队,让吴王最宠爱的两个侍妾分别做两队的队长,并叫她们都拿着戟。孙武对她们下令说:“你们知道你们的心、左右手和后背所在的位置吗?”妇女们说:“知道。”孙武说:“向前看,就是朝心胸所对的方向看;向左转,就是朝左手方向转动;向右转,就是朝右手方向转动;向后转,就是朝后背方向转动。”妇女们说:“是。”规则宣布完毕,就摆设上了斧钺等武器,并再一次申明了有关规则。于是,击鼓,命令她们向右转,妇女们一听到鼓声,觉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