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记 新读-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就摆设上了斧钺等武器,并再一次申明了有关规则。于是,击鼓,命令她们向右转,妇女们一听到鼓声,觉得很好玩,都捧腹哈哈大笑起来,训练场地一片混乱。孙武也没有生气,说:“可能是我规定不明确,你们军令军法不熟悉,错在将帅。”于是再次说明了规则纪律,然后击鼓,命令她们向左转,妇女们又大笑起来。孙武说:“规定不明确,军令军法不熟悉,是将帅的错误;既然已反复地说明了,仍不执行命令,那就是下级军士的错误了。”于是马上下令处死左右两队的队长。
  吴王一直在台上观看,见到自己宠爱的侍妾就要被以军法处死,大吃一惊。急忙派侍从传达命令说:“寡人已经知道先生善于练兵了。如果没有这两个侍妾,寡人吃饭都不会觉得香甜,希望将军看在寡人的面子上不要杀她们了。”孙武却说:“我既然已经奉命做了将领,那么将领在军队里,国君的命令有时可以不听从。”于是依军法杀了两个队长以儆效尤。再另外选两个人做队长,这时又击鼓为号。妇女们左转、右转、前进、后退、下跪、起立,都符合规则要求,再没有人敢吭声喧哗。这时,孙武派使者报告吴王说:“队伍已经训练整齐,大王不妨下去看一看,任凭大王的意思使用她们,即使赴汤蹈火也不会有人敢违抗军令。”吴王说:“寡人累了,不想下去观看,将军请停止训练,回馆舍休息吧。”孙武说:“看来大王只是喜爱兵法上的词句,并不想真正去运用它。”
  阖闾心里虽然很不高兴,但从此知道孙武善于用兵,终于任用他做了将军。吴国向西攻破强大的楚国,进驻郢都;向北威震齐国、晋国,在诸侯中扬名。孙武参与其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孙膑入齐
  孙武死后一百多年又出现一个叫孙膑的人,他是孙武的后代子孙。孙膑曾经同庞涓一起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孙膑天资聪颖,又勤奋刻苦,因此很受老师的器重。两人出师之后,庞涓效力魏国,被魏惠王任命为将军,但他自认为才能比不上孙膑,便暗中派人邀请孙膑来魏国效力。孙膑来后,庞涓见魏王十分器重孙膑,又害怕孙膑超过自己,威胁到自己的权势,因而心生妒嫉,千方百计地陷害孙膑。他不时地在魏王面前诋毁他,终于害得孙膑被处以“膑刑”,挖掉了双腿的膝盖,连脸上也被刺了字。这样就让孙膑逃也逃不了,还没脸面见人,实际是逼他隐藏起来不再出现,从此自己就再也没有竞争对手了。
  齐国的使者到了梁国(魏国也称梁国),孙膑通过一名囚犯暗地里约见了齐国的使者,说服他营救自己离开危险的境地。齐国的使者认为孙膑是一个奇才,便偷偷地把他藏在车里带回了齐国。还将他介绍给齐国的大将田忌,田忌十分敬佩孙膑的才能,友好的以贵客的礼节招待他,并让孙膑做了他府上的一名宾客。
  田忌爱好赛马,并屡次同齐国的贵族子弟赛马豪赌。他们把各自的马分为上、中、下三等,比赛时,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由于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每次赛马,田忌都以失败而告终。
  

百家争鸣(5)
孙膑见到那些马的脚力相差都不太远,便对田忌说:“下次比赛,将军只管下重金和他们赌输赢,在下有办法让将军取胜。”田忌疑惑地看看孙膑说:“你的意思是给我换几匹好马吗?”孙膑摇头说:“不是。”田忌知道孙膑足智多谋,看着他胸有成竹的样子,就没再多问。
  等下次比赛时,田忌果然跟齐王和其他的贵族子弟押下了千金的赌注。比赛开始时,孙膑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拿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用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三个等级的马轮流比赛以后,结果田忌一次失败,两次获胜,终于赢得了齐王的千金赌注。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只好眼睁睁地看着田忌得意地拿走了自己的千两黄金。齐王很惊异,便询问田忌其中反败为胜的原委。田忌便如实地告诉了他,并借机将孙膑推荐给了齐王。齐王通过跟孙膑交谈,对他的军事才能甚是佩服,当下便拜孙膑为齐国的军师。
    围魏救赵
  后来魏国与赵国在扩张的方向上发生冲突,双方互不相让,打了起来。魏军在庞涓的带领下,势如破竹,一路攻城拔寨,打到了赵国都城邯郸,一围就是三年。在危急时刻,赵王向派人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觉得双方都筋疲力尽了,可以趁火打劫一番,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于是就想让孙膑做统帅领兵救援赵国,孙膑推辞说:“臣是受过刑罚而侥幸活命的人,不宜做统帅。”于是就用田忌做统帅,田忌是国君的亲戚,出身好,大家服气,改任孙膑为军师,坐在黑咕隆咚的斗篷车里,专门替田忌出谋划策。
  田忌原想带领军队径直前往赵国与魏国交战,解救赵国,孙膑却说:“凡要解开错综纠缠、杂乱无序的绳索之类的东西,一定要冷静地找到它的结合部,慢慢去解才行,切忌不能握紧拳头盲目地用劲;劝解打架斗殴的人,就不能插手搏斗、击刺,那只会添乱,只要找到一处虚弱的地方,避实击虚,便会一击而成,斗殴的形势也会随之改观,干戈就会自行消解,互殴就会停止。如今魏国攻打赵国,轻锐精兵必定在国外冲锋陷阵,而老弱残兵必定在国内进行防守,但是疲惫孱弱,一定不堪一击。您不如带领军队急奔魏国都城大梁,占领它的交通要道,攻击它空虚薄弱的地方。这样一来,魏国必定会舍弃赵国,而班师回国拯救自己。这样,我们便会一举两得,既解除了赵国的围困,又使魏国遭受挫败。”田忌听从了他的建议,率军突进魏境。这时庞涓正在中原以北的邯郸拼命攻城,听说魏国大梁出现齐军,庞涓心神不定,但他偏不肯撤军回大梁。而是硬着头皮,又在邯郸打了两个月,打到秋天,庄稼都黄了,终于不负众望,占领了这座已变为废墟的城市。之后才匆忙撤离了邯郸,回师救援,跟齐国军队在桂陵(今河南长垣)交战,以逸待劳的齐军大败仓皇后撤的魏军。
    智胜庞涓
  十三年后,魏惠王又派庞涓联合赵国引兵伐韩,包围韩国都城新郑(今属河南省)。韩昭侯求救于齐。齐以田忌、田婴、田盼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经曲阜、亢父(今山东济宁),由定陶进入魏境,矛头直指与大梁近在咫尺的外黄(今河南民权)。魏国将领庞涓听到了消息,害怕重蹈覆辙,便迅速离开韩国赶回魏国,齐国军队已经越过边境并向西挺进了。魏惠王深恨齐国一再破坏魏国的好事,于是倾全国之兵迎击齐军,仍以庞涓为将,太子申为上将军,随军参与指挥,誓与齐军决一死战。后来太子申想撤兵,维持平局,但庞涓贪功心切,必欲歼灭齐军,以雪前耻。
  孙膑采用欲擒故纵之计,引诱庞涓上钩。对田忌说:“魏国的士兵,向来强悍勇敢,轻视齐国的士兵,并嘲笑齐国士兵为胆小鬼。善于作战的人应利用这种形势,使之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转化。兵法说:行军百里去争夺利益的,会使主帅一蹶不振,行军五十里去争夺利益的,全军只有一半人能到目的地。将军可下令,命我军进入魏国境内后,建造供十万人食用的炉灶,第二天再建造供五万人食用的炉灶,到第三天时就建造供三万人食用的炉灶就行。”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百家争鸣(6)
庞涓行军到第三天,非常高兴,说:“我早就知道齐国军队胆小,进入我们国境才三天,士兵逃跑的已经超过半数了。”于是庞涓便舍弃了他的步兵,带领他的轻锐部队日夜兼程追赶齐军。孙膑估算庞涓的行程,晚上应当到达马陵。马陵位于鄄邑北六十里处,沟深林密,道路曲折,适于设伏。孙膑派人把一棵大树的树皮削白写上字说:“庞涓必死在这棵大树底下。”然后放在道路中间。同时选派齐军中善于射箭的士兵一万人,在道路两旁埋伏好,约定说:“夜里一见到火光亮起来,就一齐放箭。”庞涓果然夜里来到被削白树皮的大树下,见到白色的地方写着字,就取火把照亮。还没读完那上面所写的字,齐国军队万箭齐发,魏军一片混乱,四散溃逃。庞涓自己知道智谋穷尽,败局已定,于是刎颈自杀,临死前说:“一着不慎,最终还是成全了这小子的名声!”齐军乘胜追击,正好太子申率后军赶到,一阵冲杀,魏军兵败如山倒,魏惠王的太子申也被齐军俘虏了。
  此战后,魏国势力由盛转衰。孙膑却因善于用兵而名扬天下,他的兵法著作也在世上流传开来
    吴起其人
  吴起原本是卫国人,当时卫国弱小到处受到大国的凌辱,国君又软弱无能,于是他毫不犹豫地离开了卫国,前往鲁国,求学于名人曾参的门下。曾参问他生平志向,他爽快地回答是权位、金钱、美女。一心崇尚礼仪教化,修身治国齐天下的大儒曾参听到此话,伤心得差点吐血。吴起虽然没有丝毫的道德意识,但的确才华出众,是其他学生所没法比的。
  后来吴起为鲁国国君效力,起初立过几次功劳,受到了国君的欣赏。齐国人进攻鲁国时,鲁国举国上下无不惊惶失措,因为鲁国与强齐相比,国力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文臣武将没有一个敢带兵反击齐国进攻的。这时吴起拍着胸膛自告奋勇,说只要自己带兵,保证可以打败齐军。
  鲁王被他的自信打动了,打算让他做将帅,但是吴起的夫人是齐国人,他本人又是卫国人,怎么可能专心帮着鲁国对付齐国?鲁王始终对他不放心,不敢委以重任。吴起当时一心想成就功名,于是狠下心杀死了自己的妻子,以表明他与齐国没有任何牵连,对鲁国是忠诚的。鲁王终于用他做了将帅,他带兵反击齐军,大败齐军胜利凯旋。
  鲁人嫉妒厌恶吴起,对鲁王说:“吴起为人刻薄寡恩,无情无义。他年轻时,家里积聚千金资财,因游历散财求官不成,最后导致他的家族败落。乡里人讥笑他,吴起便杀了诋毁自己的三十多个人,然后朝东走出了卫国城郭的大门。他母亲苦苦哀求他留下来,涕泪俱下,他却走得义无返顾,并咬破臂膀,发誓说:‘如果我吴起做不了卿相,就再不回卫国了。’后来他追随了曾参。过了没多久,他的母亲去世了,他却行为如常,谈笑风生,没有一丝悲伤之意,连回家看看的意思都没有。曾参也因此鄙视他,最终跟吴起绝交。于是吴起又来到鲁国,想谋求您的重用,以取得高官厚禄。因为看到大王您不信任他,他就杀死妻子来表示忠诚,谋求将帅的职位。他这种反复无常的人,很难讲以后对您有多忠心。更何况,战胜齐国对鲁国未必是件好事,鲁国是个小国,如果背负上战胜国的名誉,那么各诸侯国就会不安,引来更多的战祸。而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关系的国家,如果您重用吴起,就等于是抛弃卫国,两国必会交恶。”鲁国国君认为很有道理,于是找了个借口免了他的职位。
    吴起辅魏
  吴起当时听说魏文侯非常贤明,就想去投靠他,开创一番事业。魏文侯问李克说:“吴起是个怎么样的人?”李克说:“吴起贪名好色,然而带兵打仗,谁都比不过他。”当时的魏文候是贤明的,一心想有一番作为,但是当时魏国被西邻虎狼之国秦国欺侮地抬不起头,听了这番话,火速擢拔吴起为大将。吴起很快为魏国虎口拔牙,攻城略地,一连攻占秦国的五座城池,兵悍将勇甲于天下的秦军对他也是无可奈何。
  

百家争鸣(7)
吴起身为将帅,有一套自己行军打仗的法则,他的饮食和衣着却与最下等的士兵一样。他睡觉的地方不铺席子,行军不骑马乘车,亲自背负装有粮食和器械的背包,为士兵分担劳苦。士兵中有个生了毒疮的,吴起毫不犹豫地为他吮吸脓汁。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却哭了起来,有人说:“你儿子是士兵,将军却亲自给他吮吸毒疮,这是何等荣誉的事啊?你还哭什么呢?”母亲说:“你们有所不知。往年吴公替我儿子的父亲吮吸毒疮,他的父亲为报答将军的垂爱在战斗中勇往直前,决不后退,最后死在敌人的手里。吴公现在又给我的儿子吮吸毒疮,我不知道儿子将会死在哪里,因此替他哭泣啊。”
  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带兵打仗,廉洁公正,能够完全获得士兵的拥戴,就任用他做西河(魏国黄河以西的领土,与秦国接壤)守,担负起抵御秦国和韩国的任务。
    吴起辅幼主
  魏文侯死后,吴起辅佐文侯的儿子魏武侯。魏武侯游黄河顺流而下,到了河中间,回头对吴起说:“真是壮美啊,山河如此险固!易守难攻,这真是魏国的珍宝啊!”吴起回答说:“国家的珍宝并不是山河的险固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国家的君主能否恩危并重,得到臣民的拥护。从前三苗氏左有洞庭湖、右有彭蠡湖,可谓是易守难攻的天险,但他却不讲求德行仁义,最后夏禹消灭了它。夏桀的居处,左有黄河、济水,右有泰山、华山,伊阙山在其南面,羊肠坂在其北面,但他不施行仁政,于是商汤流放了他。殷纣的国都,左有孟门山,右有太行山,常山在其北面,黄河流经它的南面,但他不行德政,周武王杀了他。由此看来,国家的珍宝在于国君的恩德,而不在于山河的险固。如果国君不施恩德,船上的人就都是仇敌,您纵有险固的山河又有什么用呢?”魏武侯听了,很感动地说:“说得好,有道理。”
  吴起任西河守,很有名望。魏国设置相国,由田文担任此职。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让我来跟您比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可以。”吴起说:“统帅三军,使士兵们舍生忘死,浴血疆场,敌国不敢暗算我国,关于这一点,您和我相比,谁强?”田文说:“不如您。”吴起说:“管理百官,亲服万民,充实仓库,在这一方面,您和我相比,谁强?”田文说:“当然我差的很远。”吴起说:“镇守西河从而秦国军队不敢东进侵犯,韩国和赵国臣服于我魏国,在这一方面,您和我相比,谁强?”田文说:“我更加地不如您。”
  吴起说:“按这三条来说,您都在我之下,职位却在我之上,为什么呢?”田文说:“国君年少,国人疑惑重重,大臣们没有真心归顺大王,百姓也不信任大王,正当这个时候,把国家托附给您呢,还是托附给我呢?”吴起沉默了很久,说:“托附给您好了。”田文说:“这正是我职位在您之上的原因。”这时吴起才知道自己在协和内外、维护王权和稳定社会这方面不如田文。
    吴起中计离魏
  田文死后,由魏国一位叫公叔痤的贵族继任为相国,娶魏公主为妻。公叔痤虽为魏王的驸马,在军功和能力上却都远逊于吴起,非常害怕吴起会来抢夺自己的相位。他的贴身仆人对他说:“让吴起离开魏国,其实也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公叔座说:“有何妙计?”他的仆人说:“您可以这么做……”
  于是公叔痤听从了仆人的话,第一步,他向魏武侯进言说:“吴起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但君侯的国家弱小,又同强大的秦国接壤交界,吴起实在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臣时常私下里担心吴起没有久留魏国的心意,而去投奔其他的国家。”魏武侯说:“那不行,我们少不了他,得想个办法留下他才是。”公叔痤于是趁机对魏武侯说:“君侯明天可以召他进宫,把女儿嫁给他,直接问他愿不愿意做我魏国的驸马。吴起此人向来趋炎附势,如果他对魏国真心的话,肯定会满口答应,如果他借口推辞,那就明摆着是有二心了。”魏王连连点头。
  

百家争鸣(8)
第二步,公叔痤当晚邀请吴起一同回家,事先与公主商议好,公主故意在吴起的面前对公叔痤做出傲慢和骄横的态度。正当吴起兴高采烈地坐在席间,却愕然地发现堂堂一国之尊的相国居然恭敬地站在一旁,不住手地端酒上菜,亲自服侍公主夫人,其媚颜卑下甚至还不如仆人,不由得大吃一惊。散席后公叔座拉着吴起进入内室,向他大吐苦水,极言驸马生涯的辛酸苦辣,吴起感慨良久,好言相慰。
  第二日,魏武侯问他是否有意迎娶公主,吴起立时神色大惊,转念一想,做驸马虽然一步登天,但不料竟是如此羞辱人,我吴起就不信凭自己的才干混不出头,驸马不做也罢。于是婉言谢绝。魏武侯登时神色不善,知道相国所说不假。魏武侯于是开始怀疑吴起,不再信任他了。吴起担心会惹祸上身,便离开魏国,即刻前往了楚国。
    吴起之死
  楚悼王向来听说吴起精明强干,吴起一到楚国就让他做了楚国的相国,一生苦求富贵的吴起到此算是功德圆满。
  在楚王的支持下,吴起大举进行了改革,改革的内容包括明确法规、审定命令、裁汰冗员、废除与王族关系疏远的亲属的特权等。当时首要的任务是加强军队,于是规定结余下的财物都用来抚恤作战的士兵。另外他还粉碎游说之人中高谈纵横之术的言论,加强对人民思想和社会舆论的控制。
  改革后的楚国国力蒸蒸日上,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国库收入也翻了数倍。而且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兼并了陈国和蔡国,并击退了三晋;向西征讨秦国。楚国的强盛使诸侯国都非常忧虑,却也积累下了其后跻身战国七雄的实力和本钱。
  但凡改革,都难免要得罪人,吴起素来贪鄙傲气,行事酷辣。原先楚国的旧贵族因为吴起剥夺了他们的许多特权,都恨死了他,想谋害吴起。楚悼王活着的时候对他恩宠有加,没有人敢怎么样,楚悼王一死,尸骨未寒,宗室大臣就发动内乱,联合追杀吴起。吴起跑到楚悼王的尸体旁边,趴伏在上面,打算迫使追杀者投鼠忌器,从而逃避射杀。追杀吴起的贵族们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乱箭射死了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
  楚悼王安葬以后,太子登基,新楚王即位后,名正言顺地把那些朝楚悼王尸体上射箭的人全部抓了起来,并诛灭其家族,因射杀吴起而遭灭族处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