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九章:三心二意中搞定巨鹿之战
九、 巨鹿之战
(1) 破釜沉舟
巨鹿之战其实真正的硬战才三天,但也就这三天彻底改变了革命军和秦军的命运。
项羽夺了军队的领导权后,首先派英布和蒲将军率兵两万二万为先锋,渡黄河去支持救巨鹿。
闻说英布等人和秦将王离在巨鹿城外打的难解难分之后,项羽不再迟疑。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一月,项羽率领全军横渡黄河开赴前线。出发时只带三日干粮,流了河就凿沉船只,摔破锅釜,(沉船,破釜甑,烧军帐。每人各持三日粮)下定与秦军决一死战的决心。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破釜沉舟”。
项羽命楚军只带了三天的粮,也就是说这三天内就必需要彻底打败秦军,我们且来看这三天的进展吧。
来到巨鹿城外,项羽一马当先,首先给了王离一个下马威。
王离是章邯手下得力干将,自出道以来,鲜有败迹。
刚开始,他仗着自己人多,想冲进楚军,杀他们个人扬马翻。但楚军在项羽的带领下无邂可击,很快就败下阵来。
就这样败了又攻,攻了又败,当时真佩服王离的不服输精神。俗话说事不过三,三进三退,王离这才明白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他跟项羽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将领
在围棋中习惯把顶尖棋手分一流和超一流。其实一流和超一流之间也许就只是隔了一纸的颈瓶,但如果这层纸一直不能捅破的话,一流棋手也只能一辈子望“超”兴叹。
现在的王离和项羽就好比是一流对超一流一样,一字之差,差之千里。
王离既然打不过项羽,那就只有一条路可走了,这条路只有一个字:逃。
这就是第一天的战况。
结果是项羽首战告捷,虽然取的战利品有限(还好,此番那专捡战利品的刘邦不在),但对楚军的士气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闻说王离首战失利,章邯又惊又怒。
是啊,曾几何时,他几乎是百战百胜,所向披靡。但项羽上次把他整的很没面子,如果不是后来利用项梁的大意,偷袭得手,来了个“雨中惊魂”。只怕他的颜面就无存了。
这一次他岂会放过和项羽第二次较练的机会。
细心的读者还记得,项羽和章邯的第一次交战其实很文明,延续了中国做战的传统作风,将对将,兵对兵。
当时章邯在项羽出神入化的“落英缤纷掌”的攻击下,心存怯意,不得不丢了“东方不败”的帽子逃走了。
这一次,章邯自然想再跟项羽来个大比斗了。
但这只是章邯一厢情愿的想法。
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但这几个月项羽已经完成了褪变。经过了这么多人情故变,已变成熟了很多。上回两雄交手,为了验证对方的本领才单打独斗了一回。但此时情势就不一样了,自己的大军昨天初战告捷,士气正旺。
章邯,你想单打独斗,对不起,恕不奉陪。并肩子上哦,群殴!
接下的战场就是混乱一片,只见项羽带领的楚军乱打乱杀,见了秦兵就杀见了秦将就砍,毫无章法可言。
可怜训练有素的章邯大军被“蛮不讲理”的楚军冲的乱七八糟,乌烟瘴气。
接下来的事很简单,秦军败的一溃千里。项羽率领楚军直追杀秦军到天黑才意犹末尽的收兵。
这是第二天战况。
结果依然是项羽大胜,战功辉煌,歼敌无数。
第三天,天刚刚亮,项羽便招集全部楚军,招开了一次军事大会。
昨天打败章邯后,今天项羽准备和王离在巨鹿城下决一死战。巨鹿之围能不能解,赵王能不能脱困,成败在此一举。
项羽首先发表了热情扬溢的讲话。
他的大致意思就是:自渡黄河破釜沉舟以来,今天已是第三天了,干粮就只够今天吃的了,前面是秦军,身后是黄河,现在大家已经没有退路了,只有向前才是出路。(后面省略2千重复噜索的话)
正当士兵们听的热血沸腾时,项羽把调动人积极性的口号给喊了出来。
“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
“大家有没有决心?”
“有!”
“大家有没有恒心?”
“有!”
Ok;既然大家有了“三心”,那就再来个“二意”吧。
“二意”简单归纳为:注意和满意。
杀敌时,注意了,眼睛不能老是盯着敌人,能左盼右顾最好,万花丛中,千万别伤了漂亮MM。
如果能让我满意,我会重重有赏。
项羽花花公子YD的本色,关键时刻暴露无疑。
当然,这“二意”是会后,项羽悄悄地附在几个心腹校将耳边说的。
我项羽好歹也有二十五了,少年时被叔父逼着学这学那,只能和书籍、刀剑亲密接触;青年时又跟着叔父整天穿梭在红白喜事中,暗中准备革命的事宜。再后来就参加了革命。
就这样,自己忙的一塌糊涂。至今还保持一项羞人的记录:虚度了二十五个春夏秋冬,至今还没有握过MM的手。
用现在的话来说,当时的项羽够CJ的了。
当然,项羽对几个心腹部下提出“二意”时,完全是一时心血来潮,说完后他甚至还感到后悔。
但几个心腹校将却坚决的按他的意思去做,在战斗结束后,果真为他带来了一位绝世MM,年方十八,美貌如花,她的名字叫虞姬。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霸王别姬”中的女主角。
对于这位女主角后面的章节里再慢慢地说。这里来是回到战场,把第三天的战况先公布一下再说。
其实列位看官看到这里,已经很清楚了,战斗肯定是楚军嬴了。但这一战嬴的并不轻松。
开打前,项羽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他早就派手下两大王牌大将英布和蒲将军把秦军的输粮甬道给切断了,随后,他亲率大军来到巨鹿城下和王离火拚。
双方进行了激励而残酷的阵地战。农民起义军的战士与敌人的决战中,充分表现了自己的英雄主义气概。他们不畏强敌,勇猛异常,最后秦军大败,王离被擒,苏角被杀,涉间自焚身亡。
至此,围巨鹿城外的秦军几乎全军覆灭。
王离军的覆灭是章邯带兵出战以来遭到最严重的一次打击。从此项羽伟岸的身影成了章邯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这让他再也没有勇气和信心重新组织人马来决战。
东方不败终究到了败的这一天了,而独孤救败还没有到求败的时候。
胜利了,这时其它各路来支持赵国的诸侯出现了。他们出现的真是及时啊。不到胜利这一刻坚决不现身。
到了项羽军帐,他们个个伏地而拜,并称愿意听从他的调遣,并主动把项羽的官职由“上将军”提升为“诸侯上将军”。
赵王在张耳的陪同下,亦来向项羽道谢,他不顾唐唐一国之王,埋头就拜,嘴里还象法术师一样念念有词,大概意思就是说项羽简直就是自己的再生父母(说这句话时丝毫不顾他亲生老父老母的感觉)。
然而项羽并没有露出喜色,他的眼光悠远而深长的望着无边的苍穹。一个声音在心底响起。
章邯,看你往哪里逃?纳命来吧,我叔父的血仇该用血来尝还了。
第九章:章邯进退两难
接着更新,你献的花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2)章邯进退两难
“倘若信心没有行为,我知道
它就像一棵没有生命的树;
故此信心与行为要一起增长,因为
分割的生命永不能被人认识;
人有灵魂有躯体,有手也有心,
神所连结的,人岂能分开?”
曾经在书中看到一个外国名人这样一段对信心的诗歌,可惜我已记得不得他的名字了。
巨鹿之战失败后,章邯的信心受到了前所末所有摧残。他把军队驻在棘原(今河北平乡)堡垒中坚守,不敢再和项羽交战了。
项羽可不同意,他一心想要为叔父报仇,自然准备不息一切代价去强攻了。
这时候,伟大的范增同志站出来了。
对于年逾七旬的范增来说,少年时贫困潦倒(祖父世代为农),青年时流浪飘泊(战国七雄战火纷飞),中年时怀才不遇(此时他虽习得满腹经纶,但天下已是大秦的天下了,他已无施展才华的空间),好不容易到了老年,他以为他的一生就将这样碌碌无为的度过时,陈胜吴广起义的革命春风却吹遍了五湖四海,也吹醒了他壮志末酬的梦想。
一展才华的时候终于到了。于是,他不顾满头苍苍白发,不顾年老体弱,不顾乡里父老的嘲笑,毅然踏上了革命的征程。
这里,我们已经无法考证,范增是不是当时参加革命的最大年纪记录的保持者。但谁都知道,范增这样“老骥伏枥”参加革命是没有白费的,他的血最终也不是白流的,因为他的名字已经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参加革命,范增成了项梁手下的八千江东子弟中的一员,从最开始的默默无闻到遂渐出人投地,他用自己的努力和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才华和才能。
项梁也逐渐发现了范增是个人才,正要委以重任时,他自己却“出师末捷身先死”(被章邯干掉了),留下范增“常使英雄泪满襟”。
项梁一死,项羽毕竟还有点嫩,项氏集团的大权已被楚怀王成功收回。范增的出头似乎遥遥无期了。
然而,令人稍感意外的是,楚怀王在制定北伐计划时,他并没有忘记这位年白发苍苍的老人,任命宋义为上将,任命项羽为次将,而任命他为末将。
一个将领的称呼也许微不足道,但却让他的一生从此改变了。
自安阳目睹项羽刀劈宋义时,他看到了项羽的坚决和果断,还有那种与生俱来的霸气。
这不是一般地痞流氓的霸气,而是一幅帝王将相的霸气啊。
都说良禽择木而栖,从这以后,范增终于找到了自己认为可以跟随的名主了。
项羽从此成了他眼中的唯一。
在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中,他辅佐项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谱写出一曲悲壮之歌。
此时,在巨鹿之战大胜之际,他站出来对项羽有话要说了。
他的话虽然不长,但直接教会了项羽两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当然,范增为了加深项羽的印象,还对这个关键词进行了特别的解释。
他先是把章邯比喻成骆驼,然后把项羽比喻成马,意思已经再明显不过了。虽然这次章邯连吃败战,但手下还有二十多万人马,比起楚军的人数来说,并不落后。
他这是叫项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形势不要过于乐观。
不过,听了这个关键词的项羽并不高兴,显然范增把自己比喻成马他并不满意。
好在范增见机快,及时补充说他就算是马,也不是一匹普通的马,而是一匹千里马时,项羽的脸色才由阴转晴。
第二个关键词是:狗逼急了也会跳墙。
这句话就更好理解了,当好奇的项羽要他解释时,范增说,你去找一条狗去试范一下不就什么都知道了。
项羽不傻,自然不会去试,但想到这句话把章邯比喻成狗了,他的脸上顿时绽放出如花般灿烂的笑容。
都说名师出高徒,范增的这两个关键词一教,项羽便茅塞顿开,大有拔开乌云见日之感悟。
于是乎,他把兵马屯在漳南,和章邯军遥遥相望,眉目传情。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进攻,他会意味深长的说一句:狗逼急了都会跳墙,那人呢?
两军就这样眼对眼的望了近一个月。都说情人眼里出西施,但如果天天大眼对小眼,再美的西施也会有厌倦的一天。
章邯自然对楚军也早已厌倦了。但厌倦归厌倦,日子还得过呗。只是接下来章邯的日子并不好过,他接到了秦二世的一封诏书后,就度日如年了。
如果朝廷这时还不知道他败兵的消息才怪。那时候虽然没有手机电话等无线通迅设备,但那时候的马也不是白养的,快马加鞭一天也可以行好几百公里。
因此,在章邯按兵不动的这二十多天里,咸阳早已闹的沸沸扬扬。章邯就是秦朝的一面大旗,如果这面大旗倒了,那么秦朝的气数就真的气了。
一直躲在胭脂堆里醉生梦死的秦二世,虽然后知后觉,但终究还是听到了章邯兵败的事。
秦二世问起赵高这件事,赵高继续以“江湖传言不足信”来唐塞秦二世,他还信誓旦旦的表示,他会去催章邯抓紧时间灭敌。
这赵高其实早就在心里打起了小算盘,眼见章邯兵败,怕自己独段专行一手遮天的事被人发现,要想推掉自己反抗革命不利的罪过,他已决定把章邯弄成自己的替罪羔羊。
李斯死后,朝中唯一能对他构成威胁的就是手握重兵权的章邯了,如果把一切罪过弄到章邯身上,他就万事大吉了。
就象男女自愿发生关系后一样,一个你情一个我愿,完事之后就不用再负责了。
但章邯毕竟是章邯,不是一个象秦二世那样随便就可以糊弄过的人。诏书一到手,他就知道这完全是赵高假借皇上的名义弄的。
全力灭贼,不得有误。延误战机,军法处置!
这样只有十六个字的督促信,看的章邯的心却凉嗖嗖的。是啊,他在战场上拚死拚活,如果好不容易才败了两场,朝廷非但没有只字半语安慰,反而有怪他进攻不利之意。
他自己也很想进兵啊,可是此时不说项羽他就打怕了,而且四面都有各路联军(虽然还是远远观望),他想打能打胜吗?
看来皇上给蒙蔽了,得派一人入京告之实情,再派些兵来,否则他可真是孤掌难鸣啊。
章邯静下心来,如是想。
第九章:逼良为娼
(3)史马欣的咸阳行
司马欣便是章邯派去咸阳告之秦二世巨鹿战况的一员手下悍将。然而司马欣此次咸阳行却并不顺利,甚至可以说是凶险万分。因为他差点就掉了脑袋。
司马欣快马加鞭赶到京城后,就直接就去找秦二世。
然而,他很快就悲哀的发现,他虽然在战场上跟着章邯出生入死好几年,也算是风流人物了,但此时连皇宫的大门也进不了。
原因其实很简单,没有领到赵高签发的许可证,宫中的卫士就不给放行。
见皇帝还要赵高许可,史马欣这时才感到事情比想象中还要严重,看来朝廷果然和传闻中的一样,朝中大权被赵高独揽了,秦二世早已被架在空中了,只是他自己身在云里雾里还不知道罢了。
秦二世终究会体会到这种架空的感觉并不一直都是美妙的,当他从空中重重摔下来的那一天,就会摔的粉身碎骨,尸骨无存。
虽然进皇帝的大门还要去赵高那里领许可证,这明显有违常理。但人在屋檐下,哪有不低头,没办法,司马欣只得去找赵高了。
现在我们如果做生意办个什么经营许可证,无非是找这个部门(单位)签个字,找那个部分(单位)盖个章。手续看似繁锁,但也很简单,最为关键的一点无非是多准备点钱给那些张口就要的人就行了。
司马欣当时就不明白这一点,以至于他一连数天走到赵府都吃了闭门羹。
后来他猪一样的头脑终于开了窃,悄悄地塞了一些碎银给那些门卫,这下那些原本把脸绑的紧紧的霜打的脸马上变成了另一幅笑脸。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话真他妈的不假。当时司马欣在里这么想。
看在银子的份上,那些门卫就悄悄地告诉了他一些实话,他们主子(赵高)是抱定主意不会见他的,想拿去见皇帝的许可证,还是省省吧。
不让自己见皇帝,这明明是心中有鬼啊。司马欣不敢再逗留了,于是,他连夜就逃出了咸阳。
因为是夜里赶路,他走着走着竟迷了路,可世上的事就是这样,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倚,正是由于他的迷路却捡了一条命。
赵高本来就打算这几天把司马欣就地解决了,惊闻他连夜出了咸阳,情知不妙,马上派人来追,可惜他们派的追兵走的是阳光大道,自然就没有追到他了。
司马欣如实的汇报了咸阳的所见所闻,章邯的心悲凉到极点。
果真不出他所料啊,他南征北战这么多年,难道换回的就是这样无言的结局。
看来大秦王朝真的气数已尽了。
一个可怕的想法在他脑海里产生了,他自己也为这个可怕的想法吓了一跳,是啊,如果这个想法付出于实际行动的话,这意味着他一世英名将彻底毁了。
然而,除了这样,他又能怎么样呢?
进退两难,章邯陷入了所前末有的困境。
正在这时,他收到了一封信。当时还没有邮政,自然不是直接寄给他的,而是有人亲手送到他手下的。
信使告诉章邯,派他送信的主人叫陈余。
陈余,一个大家都并不陌生的名字,一个识大局顾大体却被自己的结拜兄弟张耳误会至深的人。巨鹿之围被解后,因为误会一时间无消除,他和张耳之间的关系甚至发展到了水火不融的地步,于是他黯然地带领手下士兵归顺于项羽麾下。
这封信是他和范增经过激励的讨论后才这完成的。
这封信的主题只有两个字:求和。
直到这封信送出,他们都瞒着不让项羽知道。
为什么要瞒着项羽呢?原因很简单,章邯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