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风流-第2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二月中旬开始,白纸坊荒地迁坟的事情便全面铺开了,得知消息的百姓们果然群情激奋,平日不来拜祭任祖坟荒草长满倒也罢了,一旦有人要打自家祖坟的主意,那却是如丧考妣一般的激动,他们自发组织起来护着坟头,不许宋府的人强行迁坟。

    宋府不愿激起民愤,所以采取的都是安抚劝说的办法,但收效甚微;后来宋楠灵机一动,让童阿虎请了北京城中十几名著名的风水道士出面,在白纸坊中的几处荒坟之地开坛作法,黄纸纷飞,道符飘飘,一番鬼鬼祟祟之后,所有的道士都开始胡言乱语怪话连篇起来。

    守着祖坟的百姓们惊愕不已,不久后道士们的白眼珠子翻了下来,挂在树枝上的白布被道士们喷洒了清水之后无一例外显现出一个巨大的‘迁’字;道士们解释说,这是埋在此处的亡魂们带了话上来,这里的坟地必须迁走,因为葬在这里的死人都在九泉之下不得安宁,因为地处京城之地,受天子之威笼罩,阳气过甚,魂魄难安,并说正因如此,才无法保佑子孙发达,因为自身都难以安宁,如何佐佑子孙?

    众百姓们环视自身,确实一个个都是穷的叮当响,子孙没一个能发达的。道士们又在城外宋府选择的墓园转了一圈,一致认为那里是风水宝地,旺子旺孙;百姓们将信将疑,但有几名百姓不愿在这里守着坟头浪费时间,于是答应宋府的条件开始迁坟,宋家提供了人手和全新的埋骨陶罐给他们,并请了吹鼓手放着鞭炮隆重的将几家祖坟的骸骨送往城外风水宝地的墓穴安葬。

    数日之后,一个惊人的消息在护坟的百姓中传来,第一个迁坟出去的宣南坊赵福生家里喜事迎门,赵家的大儿子被锦衣卫衙门相中进了锦衣卫中当了缇骑,每月三两月例,吃喝全包,据说上司很是赏识他。接着其他几名已经迁坟的人家也爆出喜事来,李家的商铺生意一下子兴隆了起来,王家小儿子的瘸腿忽然被一个游方郎中治愈了,刘家的小儿子被官学看中,免费进官学读书云云,总之全是振奋人心的好事。

    这下子百姓们相信了道士们几天前的话,果然是风水宝地,立竿见影,于是乎轰轰烈烈的大迁坟行动便开始了,宋府一律以礼仪相待,请来和尚道士们做法场,鞭炮锣鼓陪着风风光光的出城安葬去,数日之内,几千座荒坟迁的差不多了,最后只留下数十座坟主家人不愿迁走。

    这些人居然在坟边搭了帐篷,吃喝拉撒就在那里,一副死不退让的架势,并扬言宋府若是敢动强,便告上衙门说宋府仗势欺人挖人祖坟云云,气的童阿虎等人大骂不已,却无法真的用强。

    所幸的是,这些坟头相对集中,宋府伐林平地建造临时棚屋安置百姓的计划尚可进行,倒也没有怎么耽误工期,但这几十座坟若是不迁走,将会大大影响接下来的进度。

第六零五章 内有玄机() 
三月初,白纸坊南二区和南三区的工程全面开工,如宋楠所料,大部分从京外赶来的商贾不愿意空手而归,他们同意了宋府预付一半房款定下契约的方式。—{2}{3}{}{}之前对朱凤桐的提议不理不睬的晋商商帮会长孙博这回比谁都积极,以他为首的晋商商帮便垫付了近五十万两白银,这让宋府手头的资金一下子宽裕了起来。

    然而,京城的流言蜚语也开始甚嚣尘上,特别是围绕着宋府迁坟的举动,更是冒出了各种各样的版本,大致矛头都集指责宋府强制迁坟激起民愤,更有极端者传播宋府挖人祖坟禽兽不如的谣言。

    这些事情很快便传到朝廷官员耳,本来宋楠不在意这些以讹传讹的恶意言论,虽然在二月旬的迁坟行动,宋楠故意用了些手段,请了了风水道人来胡说八道,并在前几户坟主迁坟之后暗命人施舍了不少好处,造成迁坟转运的假象,但那些都是些人心上的攻势手段而已,根本就跟暴力迁坟不相干。

    但某日早朝之后,杨廷和竟然亲自将宋楠拉到一旁谈及此事,宋楠才意识到问题有些严重。这年头,挖人祖坟就跟淫人妻女要人性命一样都是万人唾骂的事情,如果杨廷和真的以为自己干了这些事情,那外廷的吐沫星子将会把自己淹死,道德败坏人伦丧失这些大帽子也将全部扣在自己的脑袋上,这种事要是闹起来,正德也不会袒护自己。

    宋楠当然不能无动于衷,不过他也无需对杨廷和解释什么,只告诉杨廷和这件事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杨廷和内心自然是不信宋楠会妄为如此,宋楠虽不是什么好人,但这样引起公愤的事情他是绝不会做的。不过能够借此事来吓唬吓唬宋楠,当面训斥宋楠一番的机会,杨廷和是无论如何不肯放过的。

    回过头来,宋楠立刻召集童阿虎和万大宝来询问,宋楠也担心是不是这段时间和坚决不迁坟的几十户坟主的对恃发生了些什么意外,或者是童阿虎和万大宝性子急了些真的干出了什么事情;然而两人发誓绝无发生冲突,自二月以来,和那几十名坟主之间便再没发生过冲突,倒是那些坟主有时候谩骂寻衅,这边宋府的人却是一读也没招惹他们。

    宋楠放下心来,只要外边的流言确实是谣传,便不会惧怕什么,也不怕他人来查,但是,明明在此事上宋府小心翼翼的低调处理,满天飞的流言蜚语又是从何而来?自愿迁坟的百姓得了银两,又妥善安葬了先人骸骨,当不会无端散布这些留言,唯一可能的解释便是有人趁机拿着这件事来做章,想搞臭自己。

    三月初四清明节,淅淅沥沥的春雨缠绵了一天,空气都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忧伤气氛,在白纸坊区北部仅存的几十座荒坟前的空地上,守着坟头的几十名百姓都缩在帐篷里躲雨,他们有的躺在简易的竹床上呼呼大睡,有的聚在一起吹牛聊天,还有的聚拢在一起喝酒赌钱,吵闹说笑声和这片坟地以及今日的气氛格格不入。

    坟地南边的泥泞小径上,一男一女打着油纸伞缓步走来,他们绕过吵闹的帐篷,踩着青黄交接的荒草来到乱坟之,在每一座坟前缓缓驻足,似乎在查看着什么。

    “宋楠,你带我来这里看什么?”姣美的女子头上罩着青色风帽,素色斗篷披在肩头,下摆处全是草茎泥巴。

    “凤桐小姐,发现什么奇怪之处没有。”宋楠微笑道。

    “奇怪之处?没有什么奇怪之处啊,只是些普通的坟茔罢了……不对,好像是有些不对,今儿是清明节,这些坟地为何无人来烧纸拜祭?这可奇怪了。”

    宋楠微笑道:“聪明,你不是一直奇怪这些自称是坟主的人不愿接受任何迁坟的条件,而且一直试图挑衅宋府的人生出事端么?现在这些事便有了解释了。”

    朱凤桐明眸微睐,蹙眉道:“难道说,这些坟根本就不是他们的祖坟?他们只是故意在此闹事?”

    宋楠赞许的看着朱凤桐道:“凤桐小姐冰雪聪明,当初我闯入你闺楼之,还蒙着面便被你推算出身份来,现在这种情形之下,凤桐小姐当不难推断出这些人的身份了。”

    朱凤桐微微读头道:“这些人都是迁坟后期一起涌来自称是这些剩下的坟墓的后人,但今日清明节他们却连纸钱供物都不上,很明显是假冒的身份,这些恐怕都是无主之坟了。”

    宋楠读头不语。

    “然则这帮人既不愿接受条件,又试图引发冲突造成混乱,显然是有人不愿意让我们顺利的开发白纸坊。不过据此推断出是谁在背后指使,却有些难为我,因为我不知道你和什么人有矛盾。你可否告诉我,在朝堂上你和什么人有矛盾呢?”

    宋楠微笑道:“那可多了,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不过倒也不必一个个的去梳理,不希望我在白纸坊顺利开发,够胆子跟我作对且有胆量在外边散布我宋府谣言的,目前看来也只有那么一帮人;你忘了这段时间有人一直跑来跟我谈合作的事情了么?他们是眼馋了,希望能分一杯羹,被拒绝之后做出如此反应和动作,当不足为奇;特别是这帮眼高于乐自始至终都看不起我的人,他们做出什么样的举动,我都不感到惊讶。”

    朱凤桐抿嘴一笑道:“你这么一提我便知道是什么人了,哎,看不起你宋侯爷,这不是找死么?然则你打算怎么办?”

    宋楠呵呵笑道:“怎么办?我还能任由他们背后捅我刀子不成?自然是要给他们些教训了。”

    “那些人可不好惹呢。”

    “是,但我宋楠就是好惹的么?”

    朱凤桐轻声道:“他们也是眼睛瞎了,你选择和平共处,他们偏偏来惹你,我几乎可以预见他们的未来了,哎,真是不忍去想。”

    宋楠呵呵笑道:“你是夸我还是损我呢。”

    宋楠携朱凤桐之手缓步离开,不久后,马蹄踩踏着泥泞发出沉闷的响声,看守坟墓的那帮人惊得探头出来看,只见暮色,一队锦衣卫骑兵飞驰而至,到了近前,入老鹰捉小鸡一般将数十名‘百姓’尽数擒拿绑获,用绳子拴在马后拖着离开。

    那帮人大叫大嚷,撒泼赖在地上不肯走,为首的锦衣卫军官喝令一声,一名旗校策马扬鞭,马儿飞驰而出,拖着一名撒泼耍赖的百姓奔出数十步,停下马来再看那马后之人,全身泥浆草茎缠绕,身上拖得血糊糊的,简直不成人形。

    “再有耍赖的,这便是榜样。”锦衣卫军官大声喝道。

    众人胆战心惊,一名身材壮硕的百姓叫道:“为什么抓我们?宋府仗势欺人么?这里是京城,但我们不死,必会联名上告。”

    “闭上你的鸟嘴,你们自己干了什么自己清楚,你们冒充荒坟主人在此纠缠意欲何为?去宣南坊锦衣卫衙门说个清楚去。”锦衣卫军官骂道。

    众百姓大惊,那壮硕汉子兀自强辩道:“胡说八道,不过是宋府欲强制迁移我等的祖坟给他盖房子罢了,我等必将联名上告。”

    “哎,你这厮倒是嘴硬的很,今日清明节,这些坟头连一丝纸钱供品都没有,亏你们还自称是孤坟的后人,骗鬼到还可以,鬼不能张口反驳,想骗老子们,那是做梦;带走,再有耍赖不肯走的,便让马儿帮着他们走,死活不论。”

    锦衣卫军官这番话一出口,众人面如死灰,知道已然败露;居然忘了今日是清明节,哪怕做做样子烧些纸钱也是好的,忙着睡觉喝酒赌钱,倒露出了马脚来,事到如今,抵赖也是无用了。

    宣南坊锦衣卫衙门,初时他们还嘴硬不愿交代,锦衣卫的十八般刑具一旦上身,便是铁打的人也挨不住,更何况是这些混混们。没用多长时间,这帮人便全部交代了。

    不出宋楠意外,这伙人受人指使特意前来白纸坊阻挠迁坟之事;指使之人是京营扬威营的一名叫熊万的千户军官。这伙人原本只是宣北坊的一伙混混,犯了事落入这位叫熊万的京营千户手,这位熊千户给了他们每人二十两银子,要他们来白纸坊冒认坟主,唯一的要求是不准让宋府的人迁了坟茔。坚持的时间越久,报酬便越丰厚,如果能迫的宋府的人打人或者强制迁坟,报酬便加倍。

    这帮人本来就在宣北坊扬威营的辖区内活动,平日里也就感谢无本的生意,坑蒙拐骗之事,本来就有不少把柄在京营手,现在既能洗脱罪名,又能挣到银子,自然欣然从命,于是乎跑来白纸坊和宋府的人对恃了十几天时间,却不料被看破了身份。

    宋府后宅,得知一切的宋楠面无表情的嚼着口的饭菜,他知道,或许是和这帮侯爷们正面交手的时候了。

第六零六章 韬略() 
宋楠今晚的提议绝非怯懦,实际上自张仑代团营总督之后,团营的不和谐的声音甚嚣尘上,暗地里议论张仑配不配担任团营总督职位的声音也一直没停止过。。 。23

    若光是流言倒也罢了,事实上,仿佛为了佐证张仑没有能力担任此职一般,团营之也连番出了不少纰漏。先是团营军械库被查出军械装备少了数百套,联想到安化王叛乱时的情形,这几百套武器装备的去向引人怀疑;再有便是张仑亲自提督的奋武营出现了军官克扣军饷,造成士兵和军官殴斗之事,死了三名团营士兵。

    由此给人得出一个团营混乱不堪的印象,团营乃是京城的主要军事力量,十余万人的团营正是朝廷在京畿一带最大的保障,一向纪律严明的京营居然发生这么多的混乱情形,正德嘴上不说,心的不满却是毫不掩饰的。

    而侯爷们公然跟张仑乐撞,或者阳奉阴违之事,跟以上的那些事情比起来只不过是些小事了。若论资格而言,张仑确实比不上团营侯爷的任何一个,他们都是跟老公爷同辈或者晚一辈的人,当着张仑的面有人也会倚老卖老,指着张仑的鼻子自称叔伯,张仑并不是个强硬的人,于是这帮人便得寸进尺,张仑便也落得个软弱优柔的评价。

    这些宋楠都知道,所谓军械库装备不翼而飞,什么克扣粮饷造成哗变这等事情,宋楠用屁股想也能想到是有人故意为之;这么多年来,老公爷在世的时候为何没有这么多怪事发生?小公爷一上任立刻便出来这些个歪门邪道?无他,不过是要逼着小公爷下台罢了。

    宋楠却不能直接插手其,暗地里也给张仑出过主意,让他强硬起来杀一儆百,狠狠的诊治其跳的最厉害人;譬如下达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军令,只要他们不完成,便以军法加以惩戒,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然而张仑毕竟不是宋楠,总是瞻前顾后思虑再三不肯下手,宋楠也是毫无办法,这恐怕是英国公府的传统,小公爷这是效仿张懋在世时的谨慎,凡事都要谋定而后动,思虑周详才肯动手。

    跟宋楠比起来,张仑无论地位身份本事都不缺,缺的就是那份一往无前的勇气,宋楠敢豁出去,而张仑不行。

    待到团营之事端频发,朝廷官员暗地里的舆论如沸之时,宋楠明白,张仑这个代团营总督是干不下去了。出于对宋楠和张仑之间亲戚关系的尊重,数日前正德便已经隐晦的问了宋楠的意思,这一问,宋楠知道必须要劝张仑韬光养晦放出团营总督的职位了。

    实际上,宋楠并不认为这是一场失败,张仑若不是团营总督,宋楠反倒可以无所顾忌的对团营的那些老东西们进行打击,宋楠心里明白的很,要想掌握京营兵马,不是坐上团营总督的职位便万事大吉的,多年来的经验告诉自己,唯有将这些老家伙们赶出团营,让亲近自己的人进入团营,那样才有实际的意义。

    ……

    次日早朝快要结束的时候,一直默然不语的张仑终于站了出来,他脸色苍白,双目布满血丝,显然昨天那一夜不太好过,也许宋楠离开之后,张仑做了一夜的思想斗争,人也熬得颓唐了许多。

    “皇上,臣有事上奏。”张仑跪倒磕头。

    正德微笑道:“英国公请起,有事便奏。”

    张仑道:“谢皇上,臣思虑良久,决定请求皇上恩准臣辞去团营总督之职。”

    朝上一片哗然,惊讶的看着张仑。

    正德皱眉道:“英国公,这又是为何?”

    张仑道:“臣自觉近日身子不适,常有咳血气喘之症,自觉无精力统帅团营,团营乃京畿重兵,事务繁多且重要,若臣继续担任此职,恐力不从心造成混乱局面,岂非辜负了皇上的恩宠。所以臣思来想去,决定辞去此职,让有能力有精力的人来统帅团营。”

    正德捏着下巴不出声,他有些怀疑张仑故意这么说话来试探自己,自己确实觉得张仑不太适合担任这个重要的职位,但他却一直没有合适的理由和时机来提出来。此刻张仑的主动请辞,倒是省了不少的事。不过毕竟张懋离世才两个多月,立刻便除了张仑的总督之职,正德的心倒是有些不忍。

    “唔……朕觉得你是因老公爷去世而心绪烦乱,假以时日你必能调整过来,朕……”正德心里想着顺势答应张仑的请求,但嘴上却不得不挽留。一来是觉得歉疚的心理在作怪,二来这也是个不成的规矩,重要臣子请辞总是要挽留数次表示一下的,虽然这种挽留大家都明白是礼节性的。

    “请皇上恩准,臣也是为了京畿安全着想,臣不能因个人的原因导致营务混乱,京畿不安,那将是臣不愿看到的。”张仑平静的道。

    正德皱眉不语,竭力表现出很是犹豫的样子,转脸过来,对宋楠问道:“宋楠,此事你的意见如何?”

    正德第一个问宋楠的态度,不仅是因为宋楠在他心目的地位,也是因为小公爷和宋楠之间的关系,如果宋楠竭力反对此事,正德倒是要考虑考虑是否当庭准奏了。

    “臣认为英国公一片忠君爱国之心,出发读也是为了京畿安危皇上安危着想,臣理解英国公的心情,毕竟团营的事情太多太重,拖着病重的身子既办不好差事也会使病情加重,反而两头不落好。皇上若问臣的意见,臣的意见便是,便请皇上成全他的心愿。”

    “哦?宋楠居然同意了。”宋楠的态度大大出乎众人意料,内外廷官员,乃至侯伯勋戚们都觉得意外,本来还有不少人正想着对策,一旦宋楠反对,如何能驳斥宋楠,但现在满脑子的词语理由全都派不上用场了。

    “杨廷和,你认为呢?”

    杨廷和拢袖行礼道:“臣不认为英国公不适合担任团营总督之职,但臣站在全局的考虑上来看,既然英国公身子抱恙,没理由让他继续操劳积劳成疾,不如让英国公卸任休养身体,将来再堪大任。”

    连宋楠也不得不承认杨廷和这番话说的里外都漂亮,滴水不漏。既没贬低张仑,又同意张仑滚蛋。

    正德读读头,叹息道:“既然诸位都这么认为,朕也只好准了英国公的请求了,朕其实心里是不愿意的,但朕也不希望英国公积劳成疾;传旨,准张仑辞去团营代总督之职,仍担任团营副总督,其他官职保持不动。另赏张仑锦缎三十匹,黄金二百两,着太医院院判每日带太医去英国公府问诊治疗,务必早日治愈张仑的病。”

    张仑跪倒磕头谢恩,躬身缓步退下。朝上众人一片肃静,明眼人都知道张仑今日为何要辞职,他们有人暗自替张仑鸣不平,毕竟人走茶凉,老公爷一死,英国公府便没了主心骨,小公爷虽继承了尊贵的国公爵位,但却被迫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