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风流-第3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替我释疑才是。”

    宋楠心中亮起一道闪电,他基本上已经明白了事情为何会这么的古怪。

第七九二章 定计() 
本朝的政务流程并不复杂,地方官员有奏折上奏先经各部呈报内阁,再由内阁择要务呈报正德,正德批阅后会将奏折再反馈给内阁,内阁若无异议则可遵照圣意下达执行;若有异议则需要再次沟通或通过廷议而决。进小说书友qq群124409236▲↖,

    亦即是说,哪怕是地方官员所奏的折子,皇上也是能亲眼见到的,江西巡抚孙遂前后上奏七次关于宁王的奏折,正德毫无反应,这是极不寻常的。

    若在刘瑾当政期间,此事当可以理解,因为彼时内阁呈报的奏折一般都是司礼监代为批阅,正德也乐的清闲,刘瑾一手遮天私下里截留奏折私自决断的事情也没少干。但现如今的司礼监掌印张永可不敢这么干,内阁呈报的奏折他是绝对不敢截留的,此事宋楠跟张永有过沟通,警告他莫步刘瑾后尘,行事低调为先,张永也是深以为然的。

    然则整个流程的程序中只有可能外廷环节出了问题,不是部门未上奏内阁,便是内阁未将奏折呈报皇上,各部基本上没有截留的可能,极有可能是内阁中有人私下截留了关于宁王的奏折。

    内阁之中,首辅杨廷和是总领一切事务下决定意见的那一位,以宋楠对杨廷和的了解,杨廷和还不至于蠢到干这件事,从锦衣卫的暗中调查可以得知,实际上杨廷和和宁王之间保持着相当远的距离,两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

    事实上杨廷和根本不买宁王的帐,这一点从这次暗中争夺皇嗣的人选的暗战之中可见一斑。若杨廷和和宁王是一丘之貉,怎也不会在宁王朱宸濠谋求其子过继为皇子的当口不助他一臂之力,反而推出一个朱厚熜的人选来。朱厚熜无论在血缘关系还是从人品风评上都比宁王世子更为合适。

    那么内阁之中什么人有机会有胆量去截留这些对宁王不利的奏折呢?这个人其实并不难确定,内阁之中的分工明确,负责汇总分理各部官员奏折事务的人也只有一个,那便是华盖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梁储,在内阁之中他算的上是第二号人物。若说之前宋楠对这个人的印象还不太深刻的话,在知道此人和太后关系密切,又是最早一批知道正德不育之事的人之一的时候,宋楠便已经瞄上了他。

    此君早在太后让陆真诊治正德的不育之症的时候便是参与者之一,而之后宋楠的南京之行又得知宁王知晓了正德不育之事,在那时宋楠便已经怀疑内阁之中有人给宁王通风报信,几乎可以肯定,梁储就是自己一直在怀疑的人。

    整件事其实可以一贯而通,梁储虽是杨廷和提拔入内阁,按理说该死心塌地的称为杨廷和死党才是,但其实内阁之中的矛盾宋楠也颇有耳闻。内阁之中,杨廷和和费宏是绝对的死党,费宏没什么心机,明显靠着杨廷和成事,在权力上的**也不高,正因如此,他才能深得杨廷和信任。而杨廷和在内阁中据说极为专断,基本上说一不二,刘忠靳贵之流是唯唯诺诺之辈,只埋头做具体事务,倒是和杨廷和没什么矛盾,但梁储则不同,经常在内阁同杨廷和顶的面红耳赤,私底下有人听杨廷和大骂梁储不知进退,自视甚高云云,这些话不可能不传到梁储的耳朵里。

    梁储若是对权利有所渴望,但内阁首辅的位置又可望不可即的话,而且在内阁之中的地位越来越有危机之感的时候,这次皇嗣的甄选便是他的一次绝佳的机会。宁王朱宸濠只需和梁储通通气,两人便会一拍即合。若宁王世子成为未来大明之主,毫无疑问,梁储将成为未来外廷之首,在这种情形之下两人走到一起相互勾结,也是顺理成章之事了。

    这些话,本来宋楠不想说出来,但不知为何,对这位阳明先生,宋楠竟有着莫名其妙的绝对信任,加之心中的一个计划需要借助这位阳明先生去实施,故而宋楠毫不保留的将上述的内情合盘托出。

    王守仁只略略惊讶了一小下,便恢复了常态,捻须点头道:“国公爷的分析很有道理,怕是梁大学士真的是那个截留奏折之人;哎,想不到皇上尚在,各人就已经为未来的权位开始了争夺,当真匪夷所思。然则国公爷打算怎么做?彻查此事还是禀报皇上?这件事处理不好将会引发朝廷的大混乱。”

    宋楠看着王守仁道:“王大人,今日我来此拜访于你,不仅是敬仰先生是当世大儒,也素闻先生为人正直;王大人当年在乾清宫前的表现便已经是敢于挺身而出担当责任的楷模。后来我锦衣卫暗查宁王之事时又得知王大人也在暗查宁王朱宸濠,我越发觉得你我都是为了维护大明朝纲稳定,忠于圣上的同类人。”

    王守仁摸着鼻子不说话,心道:我和你怎么成了同路人。但今日一见对宋楠改观甚大,倒也没出言反驳,只静静听宋楠继续说下去。

    宋楠道:“王大人知道这么多的内情,却没有办法上奏朝廷的原因,我个人的猜测,一是担心奏折会像孙遂所奏一样石沉大海,二来恐怕这些隐情也只是听闻,并无真凭实据,若贸然上奏,怕是会引火烧身。”

    王守仁微笑道:“国公爷所言基本属实,但本人并非担心引火烧身,而是怕打草惊蛇;无真凭实据便不足以佐证奏议之事,我只是想尽力的搜集证据,然后寻机当庭奏议罢了。”

    宋楠挑指赞道:“谋定而后动,这才是大将风范,孙遂沉不住气,怕是已经打草惊蛇了。我有个提议,不知王大人能否答应。”

    “国公爷但说便是。”

    “既然你我皆知宁王狼子野心,此刻他又在谋求皇嗣之位,那是要兵不血刃的攫取大明江山;虽然他也是太祖一脉相传之人,其子固然有成为大明未来之主的资格,但这样的人若是让他掌握了大权,大明朝的将来也好不到哪里去。莫如你我联手阻止此事,将其阴谋揭露在阳光之下,一举揭穿其狼子野心的真面目,如何?”

    王守仁赫然起身,拱手道:“固所愿耳,只是这件事我琢摸着不太好办啊,如今他在内阁和宫中都有支持者,梁储和太后都对他印象很好,皇上和宁王的关系也不一般,江西等地的大部分官员依附于他,难道国公爷打算当庭揭穿他不成?”

    宋楠摇头道:“自然不可以这么做,还是那句话,他是姓朱的亲王,要想弹劾一位王爷,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件事必须要取得绝对的证据,让皇上亲自下决定才可以,你我却是动也不能动的,稍有不慎,便会死无葬身之地。”

    王守仁皱眉道:“那国公爷是打算从奏折被扣押之事入手么?”

    宋楠摇头道:“也不行,正如王大人所言,一旦我开始调查此事,必会直接牵扯内阁事务,这便等于是提醒朱宸濠要小心在意,王大人应该注意到了,最近数月,特别是谋求世子过继皇嗣的这段时间,江西风平浪静,匪患也很少发生,我相信朱宸濠是刻意的停下了他所做的那些事,便是为了确保宁王世子谋得皇嗣的关键时候不出纰漏。”

    王守仁点头道:“确实如此,本人的看法与国公爷谋合。”

    宋楠续道:“况且,就算找到了梁储扣押奏折的证据又当如何?梁储若不是傻子,他就会死咬着是疏忽所致,而绝不肯承认和宁王私下勾结;因为只要宁王不倒,他便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一旦宁王世子顺利成为未来大明的皇上,他梁储便有翻案青云的机会。所以,从这里入手是不成的。”

    王守仁皱眉点头道:“这也不成,那也不成,国公爷到底意欲何为?”

    宋楠负手站在厅门口,仰头望天,微微思索了一会,回头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看似牢不可破的堡垒,其实只是外表的强大,我们大可不必向着坚不可摧之处进攻。相反,从小处入手也许会有奇效。”

    王守仁道:“此话怎讲?”

    宋楠道:“听说王大人所领赣南之地有土匪猖獗?我带着人陪王大人剿匪去如何?”

    王守仁一愣道:“剿匪?”

    宋楠笑道:“是啊。赣南匪首杨清、李甫、王儒等人不是猖獗的很么?连王大人都没办法剿灭他们,我愿意助一臂之力,我想杨清、李甫、王儒等匪徒不是什么忠孝节义之辈,有些事从他们身上或许能知道的更多。”

    王守仁愣了愣,忽然双掌互击道:“妙啊,此计甚妙。”

    宋楠回头看着阴沉的天色喃喃自语道:“还有,我南昌锦衣卫衙门的一帮子兄弟也该去问候问候他们了,若他们还有些眼力的话,当知道我不是去游山玩水的。”

第七九三章 苦心() 
出了王守仁的宅第,宋楠的脸色一下子阴沉起来,跟随的孙玄知道宋楠心中的不痛快,南昌府的锦衣卫千户所极有可能为宁王所收买,这件事他南镇抚司难辞其咎,孙玄心里也直打鼓。6,

    “大人……”孙玄战战兢兢的在宋楠的身后开口道。

    宋楠快步疾走,举起手掌制止住孙玄的话头,低声道:“此事回衙门再说,你立刻去知会相关人等去总衙参与会议,这件事在衙门会议上再提。”

    孙玄不敢多言,出了巷口后立刻上了马疾驰通知众锦衣卫官员去总衙开会。

    半个时辰后,锦衣卫头头脑脑的官员悉数赶到总衙大堂,大堂上宋楠面色如水高踞案后,堂上的气氛明显有些不对劲;宋楠近来已经很少在锦衣卫总衙大堂坐堂议事,渐渐有放手锦衣卫事务之势,但今日的情形显然非同寻常,国公爷的脸色很不好看。

    众人陆续坐定之后,宋楠咳嗽一声缓缓开口道:“诸位兄弟,今日大年初二,本来一年忙到头,该给诸位好生和家人团聚,好好休息一番才是,将诸位叫来与会,我其实也不太愿意;但我今日发现了一件事,让我坐立难安,自宋某接手锦衣卫衙门七年时间,我锦衣卫衙门的风气和外界的风评皆有改观,当然离不了诸位的努力,然我恐怕诸位的心里都太过放松,居然出了这样的事情。”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宋楠所指何事,通知来开会,但并无人知道这次会议的内容,听宋楠这么一说,好像是出了什么大事了。

    宋楠朗目一扫,堂上众人的嗡嗡声顿时归于寂静,宋楠向孙玄瞟了一眼,淡淡道:“孙镇抚,你说说吧。”

    孙玄额上见汗,答应一声上前来团团行礼,慢慢将今日发现的南昌锦衣卫千户所不作为之事说了出来,末了道:“国公爷断定南昌锦衣卫千户所必已为宁王收买,我也觉得是如此,否则为何宁王在南昌的诸多消息,南昌锦衣卫千户所送来的密报中均为提及,粉饰的太平无事。南昌锦衣卫千户所乃是我南镇抚司所辖京外千户衙门,此事老朽难辞其咎,今日当着众兄弟的面,卑职请宋大人给予处罚,卑职绝无半句怨言。”

    堂上众人一阵惊愕,侯大彪怒道:“难怪我派人调查宁王之事,知会南昌锦衣卫千户所千户胡知非派员协助给予方便,结果非但进行的不顺利,反而好几次查上了假线索误入歧途浪费时间,忙活了一个多月,所得消息甚是有限,原来是这帮龟孙子胳膊肘往外拐了。”

    王勇皱眉道:“照这么说,咱们暗查宁王之事也非秘密了,若胡知非为宁王所拉拢,这件事他必会告知宁王,然则咱们本以为在暗处,但其实却在宁王的目光之下行动,想一想真是有些可怕。”

    宋楠冷哼一声道:“正德元年咱们进行过一次大整饬,之后这七年时间我因设立了锦衣卫督察司,便将内部稽核之事放下了,现在看来,有人辜负了我的信任。李大牛,你可知罪么?”

    李大牛脸色紫涨尴尬不已,这件事一提出来,他便知道跟自己有直接的关系,宋楠对自己可谓是信任有加,将锦衣卫内部官员的稽核大权交予自己之手,督查司看似无实权,但却是锦衣卫衙门中的独一无二的凌驾于各部门之上的机构,如今出了这种事,自然事难辞其咎。

    李大牛快步而出,跪在地上低声道:“大人,卑职无能,辜负了大人的信任,请大人责罚。”

    宋楠脸色平静,但语气却冰冷道:“这里边也许会有什么原因,但无论什么原因,都不能成为理由,身在其位,便要踏踏实实想办法将事情做好,诺大一个锦衣卫衙门,就是靠每个人各司其职才能顺利运转。没说的,这件事首要之责便是督查司千户李大牛,你这督查司千户的职务还是卸了吧,去外衙千户所去当个校尉去为好,你服不服?”

    李大牛颤声道:“卑职遵命。”

    众人大惊,他们焉能不知宋楠和李大牛的关系,这两人总角之交,又是从蔚州一起进入正南坊锦衣卫千户所的,两人之间的关系比在座任何一人都要深厚,宋楠也毫不掩饰对李大牛的照顾,否则李大牛一个普通人家出身,大字不识一斗,论拳脚功夫甚至连普通的亲卫也比不上,他凭什么成为锦衣卫的核心人员?还单独为他新设了督查司,让他去当千户,手下领着上千的人手。宋楠居然拿李大牛开刀,这让众人有些瞠目结舌。

    众人这才意识道问题的严重性,李大牛尚且如此,那相关人等恐怕也没什么好果子吃了,但很快便有人意识到,宋楠这是表明一种态度,这时候须得有人出来打圆场,如果任由宋楠将李大牛官职一撸到底,其实对大家都是一件不利的事情。

    万志在宫中历练许久,早已看通了许多事情,他起身拱手道:“大人,卑职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宋楠道:“说。”

    “卑职虽一直在宫中担任锦衣卫大汉将军之职,总衙和南北镇抚司众兄弟为了我锦衣卫衙门忙的焦头烂额,卑职却置身事外,每每想起来,总是汗颜的很。”

    宋楠皱眉道:“各司其职,那也没什么,你的职责便是随侍护卫皇上,你做的挺不错。”

    万志道:“多谢大人夸奖,但卑职总感觉过意不去,卑职私底下也常和兄弟们走动,大牛兄弟卑职也和他喝过几回酒。据卑职所知,大牛兄弟自从担任督查司千户之职可谓是兢兢业业毫不放松。近年来,我锦衣卫衙门发展迅速,各地新增百户千户衙门数以百计,我衙门的规模已经遍布各地州府,甚至偏僻之地。大人对我锦衣卫内部官员乃至缇骑校尉都要求严格把关,防止有有心人伺机混入,而大牛兄弟负责甄选入衙人手,数年来奔波于各地进行调查考核,他的夫人临盆之时,李千户都没有时间回来照应陪伴,可见其尽心尽力。”

    这件事宋楠是知道的,小萍儿年前生了个大胖小子,那时,李大牛正在福建公干,硬是将公务处理完毕,回来时儿子都生下来七八天了。

    “是啊是啊,李千户办事勤勉,这一点衙门上下人等皆知,大人自可去调查。”侯大彪王勇郑达黄辉等也都附和道。

    “内部稽核之事看似简单,但其实难度之大难以想象,每年李千户都要对各衙门官员进行考评稽核,我锦衣卫大小衙门近三百,所涉官员不下七八千人,无论如何甄选,这当中良莠不齐,稻稗相掺,总是难免有出错的地方。况且人都是会变的,南昌锦衣卫千户所胡知非本来也是个勤勉廉洁之人,在南昌府宁王府所辖之地,被宁王引诱腐化也是有可能的,这笔账若是一股脑算到李千户头上,那便是不公平了。”万志恳切的道。

    站在一旁的李大牛的眼中已经有了泪痕,这几年来他的努力无人想象,一个普通人家出来的少年,要想在锦衣卫衙门中立足,且要达到不让人说是靠和宋楠的关系立足的地步,所付出的努力岂是艰辛二字能够形容;但即便如此,这回还是有了疏忽,李大牛不知道为何楠哥儿要这么重的处罚自己,但他却一点都不怨恨,只暗骂自己不给楠哥儿长脸。

    孙玄沉声道:“责任不是李千户一人之责,我南镇抚司难辞其咎,卑职请辞南镇抚司镇抚之职,作为对卑职渎职不力的惩罚,至于李千户之责,则是处罚甚重了。”

    众人再次瞠目,孙玄自请辞南镇抚司之职,本来稳定的锦衣卫衙门的格局不啻于发生了一场地震,王勇侯大彪等人均出声道:“何苦如此?孙镇抚不要添乱嘛。”

    宋楠面色冷峻,但他心里却早料到会有这样的结局,今日自己借题发挥其实是有着另外的一层目的的,锦衣卫都指挥使的职位自己已经坐了七年,现在自己已经贵为国公,又是团营副总督,还坐在这个位置上,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是坐在金交椅上吃剩饭一样的不合时宜,他早就在考虑将锦衣卫指挥使的职位给交出去;但这个继任之人必须是铁了心跟着自己,就算自己不再任上,锦衣卫衙门依旧是自己的掌中之物。

    人选自然是要从锦衣卫的内部产生,不外乎是从孙玄侯大彪万志王勇几人中产生出来,宋楠担心的是,这几人中孙玄资格最老,而自己并不想让孙玄坐上这个位置,又担心选择了其他人选孙玄会心中不快。但如果孙玄自己退出竞争,那便不同了,自己也好了了这桩心事。现在看到孙玄自请辞去南镇抚司镇抚之职,宋楠知道,孙玄是再无对未来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有所期待了,自己要做的便是宽恕他。

    “孙镇抚,此事休得再提,你任上的功绩有目共睹,这一次是因为干系到大事,所以我才对李大牛加以重罚,你犯不着往自己身上揽责。”

    “大人,卑职不能让李千户一人受责,卑职虽非善男信女,但也知仁义之理,李千户去当校尉,卑职心中会永远不安,请大人准许卑职辞去职务,归家告老。”

    宋楠哈的一笑道:“这么快就告老了?孙镇抚还没老吧,前年才续的弦,娶了娇滴滴的一房娇妻,听说已经有喜了,孙镇抚是老当益壮呢。再说了,咱们的事情正在紧要关头,你便撂挑子了?”

    孙玄何尝想告老,好容易熬到今天,如今在朝廷上下多少也有些面子和名气,他怎舍得。再说,跟宋楠这么久,他岂不知宋楠的脾气,他这么做也是讨宋楠的欢心罢了。

    “既然大人宽恕卑职,卑职感恩戴德,但李千户的责罚还请收回。”孙玄顺杆子爬了上来。

    “请大人收回成命。”王勇万志侯大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