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操·阿瞒出道-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知道中国的一代又一代孩子是怎么活过来的。

  所以营养专家们经过多方论证,得出了喝豆汁吃油条是国人不良习惯的结论。俺却认为,准是那些营养专家们跟现在医院的大夫们学聪明了,吃了巨额回扣,所以才这样卖力地替牛奶销售商们吆喝。

  狼吃肉,羊吃草,各个民族有各自不同的饮食习惯,自己的身体也是被这个习惯养成的,早就适应了不同的营养成分,强改适得其反。也没见清朝之前的中国人比西方人弱多少,总不能说蒙古人拾掇了大半个欧洲,是由于光啃羊腿、饮牛血、喝得牛奶多的缘故吧?

  别闲扯皮了,还是继续讲小毭羚们怎样接待猎豹大哥哥的故事。

  爸爸不在,小毭羚们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毭羚爸爸的责任,热情洋溢地接待了猎豹大哥哥和他带来的澳洲土狗们,把家里最好最好的食物都搬上了饭桌,大家还一起跳起了迪斯科,把“卡拉”尽情地“OK”起来。

  小毭羚们表达了热情好客的深挚情怀,这怪不得小毭羚们,大家谁也不是领导干部,没有那么多公款去KTV歌厅消费,缺乏锻炼是肯定的。

  有一只小毭羚过于热情了,想给很长时间没来做客的猎豹大哥哥一个意外的惊喜,便悄悄地溜出去剁馅包饺子,兴奋起来把刀案声音弄得太大了,被生来听觉极机敏的猎豹听到了。

  猎豹是什么动物?一贯警惕性极高,又何况现在是在被狮子追捕的危险状态之中,所以一时引发了神经过敏的先天旧病发作。

  这下可不得了了,小毭羚们哪里是猎豹的对手?又处于有远方的客人来访的亢奋状态,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没唱完,就被突然暴怒的猎豹大哥哥夺过话筒,耍起了《大刀进行曲》!

  小毭羚一家就这样冤枉地被猎豹扑杀了,他们到死都没明白亲爱的猎豹大哥哥为什么突然翻了脸?死不瞑目啊!毭羚爸爸回来还不得心疼死?

  等把小毭羚一家全部杀光了,猎豹才发现了刚才听到的铁器声是什么,是小毭羚在给自己准备美味呀,剁肉馅哪有不发出刀案声的?猎豹心里那个后悔呀,一切都晚了,羊死不能复生。

  大错已铸成,虽说有“亡羊补牢,犹未晚也”的古训,但现在是小毭羚已经被自己杀光了,还补牢干什么?要紧的是要给身边所率领的土狗们一个说法,要不然,他们忽然良心发现,去找秋菊打官司怎么办?

  猎豹面色怆然地对土狗们说:“宁愿我猎豹对不起毭羚,不要让毭羚对不起我猎豹!”

  这就是根据《三国志注》、孙盛《杂记》改编的童话故事。孙盛《杂记》说:曹操听到食器声,以为要谋害自己,便在夜里杀害了吕家人。既而凄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三国志注·世语》说:曹操拜访吕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极尽宾主之礼。曹操自以为背弃董卓之命,怀疑他们要谋害自己,在夜里手提宝剑杀死八人而去。

  ——《三国志注·世语》曰: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这个版本与孙盛《杂记》没有什么不同,俺把他们算作一个版本。

  朋友们,如果你是猎豹的话,那个时候你会怎么样?这是留给朋友们的智力测验题,希望热心肠的朋友留言或者来信答复俺,俺先谢过了。

  还有最后一种说法:《魏书》说:曹操带领数骑到成皋,拜访故人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同抢劫曹操,掠取马匹和财物,曹操手刃击杀数人。

  ——《三国志注·魏》曰: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对于这个为自己太祖找杀人借口的版本俺就不准备演绎一番了,为自家政权记载的所谓历史有多少可信性?谁还能相信大魏当代史中正当防卫的说法?能承认有过杀人家全家这回事就不错了。

  谁能相信几个乡村农家的男女,会有胆量打现任朝廷高官的主意?更何况还随身带着警卫员,就算能抢劫成功,那作案得手以后怎么办?见到高贵的好友到访了,就立刻决定杀人劫财?这样的人在中国有吗?曹操不会傻到主动介绍自己是政府通缉犯的地步吧?何况来投奔的正主又没在家,跟吕伯奢的家人犯得着诉冤屈吗?

  要从所有的正史都没提及还活着的吕伯奢本人这一点来说,俺倒觉得罗贯中同学推理演义的反而更可信些,最起码给了我们一个有始有终的交代。

  揭过曹操同志所书的有生第一纸伤天害理、人神共愤之一页,真伪曲直由大家自己判断吧!

  

子金山侃史之曹操——阿瞒出道 (39)
曹操血洗了吕伯奢全家,仓皇逃出血案现场,前面路有千条,只不知哪条是生路,夜色浓郁,南北不辨,再加上愧疚形于面,悔恨藏于心,危险追于后,希望在何方?

  胡奔一宿,天已微亮,回头忽然觉得哪儿不对?呀呀呸!两个贴心随从竟然不见了!估计是趁曹校尉心慌意乱之即,拐马携财不辞而别。两个贴心随从心里明镜似的:刚做下天大血案,莫非你曹校尉还有胆量报案不成?

  也可能是对曹校尉之所为而不屑,明主看来不明,不如另换个老板打工去。

  曹操现在是屋漏偏逢连阴雨,一时心灰。

  天已大亮,前面已隐隐约约见一城墙。还是那句老话:“天不灭曹!”胡走乱撞,竟然也走到了正路。一夜狂奔,昨天的酒食早消化尽了,现在忽然又饥又渴,有城必有酒饭,走,先去喂喂脑袋再说。

  此城便是已经接到通缉曹操之令的###县城,大网早已支好,就等曹操一头钻进来了。

  而曹操却毫不知情,当下牵马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县城门。

  何用香饵钓巨鳌,

  却有机关捉肥鹿。

  莫叹阿瞒穷末路,

  常思吕家冤申否?

  天未到卯时,本应城门禁闭,不知为什么竟有人这么早就出城。曹操孤人单马,见城门已开,便不及多想,牵马就要进城。谁知来得早不如来得巧,那早起出城的恰是专门出城去捉拿曹操的。

  因为前天县令接到上边转来的通缉文书,要各郡县全力擒拿朝廷要犯曹操,官捉住了升官,民捉住了赏文凭——孝廉,当兵的捉住了可以不让你当兵——免役。

  从昨天起,县衙的班头便在全县张挂海捕榜文,一个亭长早起就带了差役下乡巡捕,顺便也能让乡民孝敬点外快。

  该哥们儿走运,开城门就碰上个疑犯,看年龄特征差不多,只不过情报上说,那曹操同行数人,这是个单身,有点对不上。也怪上边不传真张照片来,光附来一个包袱皮,画了个人头,画的还不错,看着男女老少都像这布上的人,活该咱发财。

  先唬唬他:“姓曹的!哪里走!”

  “哪位姓曹呀?”曹操何等人?还能让几个小衙役唬住。

  “不姓曹你姓什么?我说你姓曹你就得姓曹!先把他收容了再说。”亭长一声令下,差役们不由分说给曹操上了绳。

  ###县大堂。

  “堂下何人?”是县令在给嫌疑犯验明正身。

  “小民复姓夏侯,单名一个瞒字。”曹操倒行不改名,暂归原姓。

  堂上的县令仔细端详着曹操,对比着公案上通缉榜文里的人头画像,有些拿不准。

  旁边站立的一个功曹走上前来与县令耳语了几句,县令点了点头。

  “你姓曹名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人氏,现任京师骠骑校尉,用不着狡辩了,本县这儿有人认识你。”

  得,连老根都让人给刨出来了,就差说出乳名吉利了,还有啥话可说。曹操干脆来了个死猪不怕开水烫,就此闭口一言不发。心想,没有口供,看你怎么定我的罪?

  曹操你错了,新刑法早已修改了,重证据不重口供,只要证据链形成,没有口供一样定罪判刑的。

  大概东汉的###县还没接触到新刑法,那县令倒也没有匆忙地认定人犯,只是吩咐把曹操临时拘留,退堂时曹操狠狠盯了那功曹一眼:“这小子,啥时认识我的?”

  深夜,曹操被提到后堂夜审。

  这下弄得曹操狐疑不定,莫不是遇上了仇人?想趁夜害我?

  进得后堂,却见那功曹也在,曹操还是用上了白天在大堂上的老办法,紧闭双唇装哑巴,也只能如此了,坦白莫非还真能从宽?

  却没想那功曹走上前来先把曹操的刑具给卸了,然后和县令一起向曹操深深做了一揖。

  莫不是诈口供的伎俩?曹阿瞒生性多疑,装着不知所措,急忙还礼。

  “明公勿疑,适才听得功曹讲起曹明公破黄巾、诛劣强、贬贪吏、逆奸雄之故事,好生仰慕,某虽百里小令,却也知功曹苦心,天下方乱,正须英雄救民,岂能让栋梁折于###”?

  原来如此,吉人自有天象,又是一个天不灭曹!

  曹操死里逃生,直如同上了一遭阎王殿又被赶了出来。###县之旅,当真是进了一回鬼门关,当夜告别了深明大义的###县令与功曹,直奔陈留而去,但愿这次奔的是生门。

  只是吕伯奢一家男女的身影在心中挥之不去,真是想起来就脑仁疼!

  莫非曹操的头疼病根就是在那时落下的?那一年,是中平六年(公元189年)。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子金山侃史之曹操——阿瞒出道 (40)
一路绿灯,东汉政府的有效管理能力看来有限,中央的政策传达到地方没有不走样的。曹操顺利到了陈留。

  现在曹操命运中唯一的贵人就指望幼时的玩伴、陈留太守张邈了,要是这张邈党性原则胜过私人感情,那曹操算是自投落网彻底玩完了。

  张邈字孟卓,东平寿张人。小时候便以侠名著称,经常做些慈善事业,名声甚佳,自独辖陈留郡山头以后,远近的文武人材无不前来投效。这是曹操前来求助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还不错,一进陈留县境,曹操的心情就变得格外得好,比希望的还要好几分。

  张邈一见曹操到来,喜出望外,毕竟光屁股长大的发小,与他人不同,一见面就又找回了儿时的感觉。至于朝廷的通缉令,在咱陈留郡境内只配用来擦屁股!自被董卓任命为陈留太守上任以来,张邈如同逃出生天,终于离开了洛阳那块是非之地。

  不拿人命当回事的人,不配那个英雄的“英”字!

  但当曹操在为他接风的宴席上谈到举义兵讨董贼的打算时,张邈却打断了他的话题:

  “来,席间莫论国事,吾等今天只管饮酒,不谈政局。”

  曹操一时迷惘,心中忐忑。只好客随主便,今日有酒今朝醉。

  谁知没过今朝,配客的闲杂人等刚一散去,张邈便屏退左右,二人进入了深谈。

  “孟德欲起兵讨国贼,邈理当全力相助,刚才席间人杂,机密大事,法不传六耳,孟德自当理会。但此等大事,应以何策为先,孟德曾细思否?”张邈和曹操一样,也是从骑都尉任上转做的太守,为官数年,可称得上经验老到。

  军政两栖人才的曹操岂会连这都不熟虑?当下便侃侃而谈:

  “董贼欺君篡国,凌辱百官,屠戮黎民,天怒人怨!当前首竖义旗,以聚民心,人心在我,何愁大事不成?”曹操明白得很,先政治挂帅。

  张邈却不以为然地摇摇头:“一旦众归僻郡,千军日费何止万钱?况且兵械甲胄,车仗马匹,营帐炊灶,无一不须置办,巨资从何而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乃首中之首也。”

  是啊,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经济是基础,人家张邈那时候就懂得。

  自古有句话,当兵吃粮,你把人家忽悠来了,最起码得先管大家饭吧?在地贫人穷的地方征兵,大伙不就是为了先混个肚子圆再说嘛。曹操对此倒是早有打算:

  “家中尚有薄资,吾意倾家举义,誓讨国贼!”

  “一家之财力安能养千军万马?孟德不能想当然也。”

  “这……孟卓兄身为一郡太守,尚无良策乎?”

  “陈留贫瘠,人民不堪黄巾兵祸,近岁又逢旱涝不均,稼禾歉收,官府赈济尚且无力,何来余钱兴雄师、装军备也”?

  “这……这倒如何是好”?曹操皱起了眉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何况这动辄千万的巨资?都怪老爸冤大头,你花那一个亿买甚太尉做鸟?生生让那个死鬼皇帝给坑了个血本无归,唉!骗人家钱的不得好死!

  曹操心里倒不真慌,以他对张邈的了解,既然他点透此事,那就说明这家伙心里可能早就有谱了,我不如先端正态度,虚心求教吧,人在钞票前,不得不低头啊!

  果然不出所料,张邈见不得铁哥们儿为难,微微一笑,向曹操说出了一个空手套白狼的妙计:

  “我属下有一孝廉,姓卫名兹字子许,陈留襄邑人(今河南雎县),祖上经营有道,又惯会敛聚钱财,为本郡第一巨富,然卫兹却生性豁达,为人仗义,平日志向高远,忧国悯民,以孟德之风采、口才,若对其晓以大义,陈明国破家何在之利害,约卫兹一起举事,彼若心动,则大事济矣!”

  曹操闻听大喜,如同叫花子拣到金元宝一般,那卫兹之家财,便好似已入己囊。对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曹操一向是充满自信的,连老爸曹嵩都不在话下,更何况一个本来就满腔忠义的孝廉?

  小人施于利,君子欺以方,无往不利,战无不胜。

  正如太守张邈所料:经曹操慷慨陈词,描绘了合作经营的美好前景,又诱以万古留名的实在利润,再拍以千秋忠义的舒服马屁,曹操得到了卫兹慷慨解囊的实惠。

  钱壮英雄胆,有钱万事通。曹操的征兵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一杆“忠义”大旗在陈留城头高高立起,想吃顿饱饭的四方饥民八方云集,没几日便已考核录取三千余人。

  别小看这一帮地道的泥腿子,他们可是太祖将来起义的拉起来的第一支农民军,经不经打另说,起码是自己的队伍,给以前替政府带兵有了性质的不同,意义着实非凡。

  十年前播下的种子发了芽,堂弟曹仁(字子孝)带领谯县家乡的一千余子弟兵闻讯来到了陈留城,人民的军队实现了胜利大会师。

  未来的曹家、夏侯家之帅才勇将也陆续赶到了陈留,这其中有(不以姓氏笔画为序):

  曹洪(字子廉),曹操堂弟。

  夏侯惇(字元让),曾以手刃掉一个骂自己老师的家伙而闻名乡里。

  夏侯渊(字妙才),夏侯惇的族弟,曾经在老家谯县替曹操顶罪蹲过监狱。

  曹真(字子丹),曹操的同族子侄,实际上已经过继给了曹操,与曹操的亲儿子没有什么区别。

  开张的势头不错,基本队伍组织起来已足额五千,信得过的本家将领也聚集了十几人,新兵营已经开练,兵械也凑合着人手一件,粮饷暂时还能对付,声讨董贼的檄文已发往全国,现在就等各地响应了。

  不等也没有办法,曹操心里清楚得很:就凭自己手头这点乌合之众,还不够给董卓的西凉骑兵垫马蹄子的,现在还是炒作阶段,先做做舆论攻势,反正这个首倡义兵我曹操已经抢注成功,靓域名是谁也抢不走了。

  一句老话:开弓没有回头箭,曹操现在已经没有退路了!

  

子金山侃史之曹操——阿瞒出道 (41)
有些人是不能当家长的,与邻居们干个架什么的还凑合,与兄弟姐妹争个家产也挺有智有谋有勇的,但等这个家轮到他说了算的时候,这个家离败也就不远了。一个只琢磨怎样巩固自己地位的家长,并且拿家庭成员的生命当实验品的家长,只能充当家破人亡的直接或间接凶手。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的董卓就是这样一个利令智昏的家长。

  军政大权已集于一身的董卓,眼里已经看不到敌人和潜在敌人了,董卓的雄才伟略再往哪儿施展呢?这是个继续革命上了瘾的家伙,于是各种巩固政权的措施相继出台并实施,只可惜玩的套路几乎全是拆自己台的馊招数。

  人啊,一旦登上了无人制约的极位,那点创业时的智慧就成了往自己脑袋里掺的糨糊,立时就会进入妄想型精神病状态。

  请看董卓以下的行径:

  在董卓进京五个月后,新君献帝改元,年号初平(公元190年~193年)。

  首先给自己再升上一级,兼领太尉,这下名至实归。(《三国志·魏书》:于是以久不雨,策免司空刘弘而卓代之,俄迁太尉,假节钺虎贲。)

  还觉得意犹未足,就再升一级,封自己个丞相吧。这下得意了,谁是大英雄?中国只有一个人能称得上大英雄!最尊贵的人唯有我董卓一人!(《三国志·魏书》:卓所愿无极,语宾客曰:“我相,贵无上也”。)

  没法再升了,再升只有自己做皇帝了,不过当时的董卓压根没这个念头,他自己也从没把自己当条龙。

  接下来就是奖励自己的西凉士兵:那“剿匪”剿来的人头不是都挂到了洛阳城头上了吗?他们的妻子女儿呢?就赏给你们这些党国功臣吧,有福大家享。

  再接下来就是自己了。老子现在是全国的一把手,也该自己享受一番了吧?不过那些从新兵连里分配来的保健护士、陪舞少女老董是看不上的,靓女哪里有?皇宫里呀,河里没鱼市上看,皇宫那可是全中国“超女”的集中地。于是乎,董相国夜夜宿龙床、睡嫔妃、玩宫女、日夜乐哉。

  既然已经成了核心中的核心,那儿女、亲戚总是要照顾点的,那就都封个官吧,年龄太小不能主持工作的就先封个爵位,拿份国家工资再说。于是董卓除了封老娘为池阳君,置家令、丞外,又经过基层民主选举了自己吃奶的儿子为侯,金带紫袍,一样不缺;孙女也有份,别看还不到十四岁,敬老、爱幼一般重要,封了个跟老娘一样大的官,民主选举为渭阳君。(《三国志·英雄记》曰:卓侍妾怀抱中子,皆封侯,弄以金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