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糠秩嗣扛鲈轮涣�60美元,只够支付一个家庭不到10天的生活。 美国军队在攻占了纳杰夫后也曾在这个工厂的废墟上驻军两个星期,这里当时是美军在这一地区的总部。我问阿斯沃特在接待美国人时有没有问他们为什么炸这个服装厂?他回答说“当然问了”,美国人最后的解释是“这是一个错误”,但是究竟怎么弥补和赔偿这个错误,美国人却只字不提。 阿斯沃特说:“我们把所有员工的照片给美国人看,我们这里的绝大部分工人都是女工,其中大部分人还都没有结婚。我们并不是什么军事设施,更谈不上对美国人有什么威胁。难道我们生产每个人都要穿的衣服也对美国飞机大炮是一种威胁吗?” 据他介绍,目前所有的职工都在家待命。当我问他对未来有什么期待和希望时,他说,工厂的未来实际上仍是未知数,因为整个伊拉克的未来都是未知数。伊拉克人不能决定自己的未来,伊拉克的未来要由美国总统来决定。每一个伊拉克人的命运,实际上都握在布什的手里。 另外一个陪同说,布什实际上连自己的未来也不知道,他正在面临大选,命运如何还很难说。阿斯沃特摊摊手说:“对,美国人的事情永远比我们的重要,布什要忙他的竞选了,所以伊拉克人只好在美国人制造的这个烂摊子上继续等待。” 萨达姆时代没有公平和正义 工厂门口有一个两米来宽、三米多长的水泥标牌,但上面什么也没有,只是刷着一层白灰。这里曾悬挂着萨达姆的像,但是2003年4月美军攻占巴格达后,阿斯沃特命人立即拿走了萨达姆画像,并把上面留下的痕迹都涂抹了。 “萨达姆没有了,你们准备怎么利用这个标牌?”我问。他说他们再也不会挂任何人的画像了,他们要把工厂的标志刷在那里,因为只有这个才能真正与工厂的命运同始共终。 “萨达姆是一个暴君,萨达姆时代没有公平和正义,所以这里的人都不喜欢萨达姆,对他的倒台感到非常高兴。” 他告诉我:“人们很恨萨达姆,但却敢怒不敢言。伊拉克是个伟大的国家,伊拉克人民是勇敢的人民。如果美国军队推翻的不是萨达姆,而是另外一个我们热爱的领袖,伊拉克人民是不会如此顺从的。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拿起武器,有10个美国也不能占领我们。” 他还补充说,萨达姆是一个懦夫,在关键时刻乖乖地当了美国人的俘虏,很多伊拉克人为此很瞧不起萨达姆。加上萨达姆在位时就不得人心,所以现在除了一些恐怖分子蓄意制造混乱外,对真正的伊拉克人来说,针对美国人的抵抗大都出自爱国主义,而不是出自对萨达姆的忠诚。 我问他既然人们不喜欢萨达姆,为什么萨达姆时代人们到处都挂萨达姆的画像。他回答说是因为法律或者不成文的法律,规定所有政府机构和公共部门都要有萨达姆的画像。如果没有,警察或者秘密警察就会找上门来兴师问罪。如果私自拿走萨达姆的画像,轻则被送进监狱,重则会被当做萨达姆的反对派而惨遭处决。 他还告诉我一个故事:有一次检查部门的人来到他们的仓库,发现他们的棉布把萨达姆的画像挡住了,就立即要求他们拿走棉布,好让萨达姆的画像露出来。但是,就是这样一个随时随地向子民们讨要崇敬的总统,在国家的首都被轻易占领后潜逃,他的画像甚至在他被抓获之前就从全国大部分地方消失了。 我们来纳杰夫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去看看那个据说是全世界最大的公墓,和对全世界什叶派穆斯林来说最为神圣的阿里清真寺。但是阿斯沃特劝我们不要去,说最近纳杰夫局势非常混乱,有三个教派在这里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到处都可能有比较极端的武装分子。这些极端分子不但仇视异己,而且仇视所有的外国人。“最近一个星期你们在这里都非常不安全。”他说。 他还把夏南拉到一边悄悄地说:“他们都是从远方来的异国人,都有父母、妻子和孩子等着他们平安回来。他们和你一起来采访,你对他们的安全是负有责任的。我是当地人,我了解这里的局势,如果他们坚持要去,你也一定要阻止他们。” 夏南是后来才告诉我这些的。当时,他只是对我说:阿斯沃特认为现在不适合去这些地方,因为极端分子最近在这里很活跃。以后如果局势平静了,阿斯沃特邀请你到他家去,他会利用他的关系,联系当地的宗教人士,带上经验丰富的保镖,领你参观清真寺和公墓,并实地了解当地的丧葬习俗。阿斯沃特如此诚心地劝我,说话又入情入理,我接受了他的建议。阿斯沃特说夏南对我们的安全负有责任,我又何尝不对中国及伊拉克同事的安全负有责任! 我们仍有机会到工厂围墙边的望台眺望清真寺和公墓。一个头戴传统阿拉伯黑白头巾的老人守在这里,住在用硬纸板搭建的棚子里。清真寺的影子看得并不真切。公墓倒是可以见到,不过公墓在一个高地,远看起来不像是墓地,倒像是一个同样庞大的居民区。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萨达姆是个暴君(3)
“这个公墓到底有多大?”我问。 他们回答:“比纳杰夫市还大。” 古来今往,全伊拉克甚至穆斯林世界的什叶派人士都希望葬在这里,所以形成墓地比城市本身还大的人间奇观。 “这个公墓到底有多长时间的历史?” “和人类的历史一样长,因为人类的始祖亚当就埋在这里。”他们 回答。 “那么夏娃呢?”我问。 “上帝为了惩罚他们,把夏娃葬在了印度,让他们远远地隔开了。” 当地人还介绍说,这个公墓是收费的,对有钱人收费尤其昂贵。有些年代久远无人照看的墓穴,人们就平整了重新用于安葬他人。 在回来的路上,我们路过一个小镇,听到从清真寺里传来巨大的声音,一问,原来是一群什叶派信徒在用铁链鞭打自己的身子“赎罪”。他们这样做也是为了纪念他们遇难的先祖伊玛目侯赛因,以这种方式表示他们对侯塞因所遭受的苦难感同身受。 随后,我们的车子又经过前几天CNN记者遇袭的地方。这里看起来已经平静了,依旧车来车往。此情此景,你很难感觉与凶残的伏击有什么联系,但这却是血淋淋的事实。 平静中暗伏的危机,往往比真正的战场更为凶险。
东方面孔不再免受袭击(1)
在采访一家发生爆炸事件的医院时,一位年迈的伊拉克母亲愤怒地对中国记者说:“我一点也不欢迎你这个‘日本人’!” 回顾我们过去9个多月里发的稿子,我想,也许最新的暴力袭击风潮在特点和目的上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表明伊拉克战后暴力活动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458+612具尸体 美国总统布什2003年5月1日宣布在伊主要战事结束以后,伊拉克的暴力活动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以抢劫清算为主,暴力背后的主要动机是犯罪和打击报复;第二阶段暴力活动以频繁的反美爆炸袭击为主,主要目的是赶走外国机构、孤立美国;第三个阶段也即目前的暴力活动特点则是袭击的针对性相对弱化,袭击目标明显扩大到为联军工作的伊拉克人甚至普通伊拉克民众,其主要目的是破坏政权移交和阻止或延迟亲美政权的诞生。 伊境内第一阶段暴力活动实际上从2003年4月初联军攻占巴格达、萨达姆潜逃后就开始了。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对联军进行零星抵抗,暴力活动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抢劫成风、盗匪横行、清算异己、治安恶化。 作为备战措施之一,萨达姆在战前突击释放了约5万名刑事罪犯。在战后出现的权力真空和局势失控的情况下,这些前囚犯中的很多人乘机兴风作浪,几乎所有的政府机构都遭到洗劫和破坏,连包括中国使馆在内的很多外交机构也不能幸免。为了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很多伊拉克居民不得不自己组织起来保家护院。巴格达法医中心曾对我的同事透露,在战争刚刚结束的2003年5月,他们收到458具横尸街头的尸体,其后在6月他们又收到612具作为暴力牺牲品的尸体。 从2003年8月7日约旦驻伊拉克大使馆遭遇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导致19名伊拉克行人死亡开始,伊拉克境内的暴力狂潮进入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是爆炸频繁,伤亡惨重且组织严密,袭击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很强。在这一阶段,反美武装分子的袭击目标主要是美英联军、亲美势力和被认为配合美军占领行动的有关外国和国际机构,同时也针对伊境内不同宗教派别,其主要目的是显示抵抗势力的存在,并在外国和国际机构中制造混乱、在伊内部各宗教和政治派别中激化矛盾,以挫败美国和其他外国势力长期占领和控制伊拉克的图谋。 在这一阶段,联合国驻伊总部、什叶派宗教圣地纳杰夫、意大利驻伊拉克宪兵部队总部乃至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驻伊拉克总部等相继遭到爆炸袭击,死伤惨重,影响巨大。这一阶段美英联军占领当局虽然抓捕了不少前政权的残余分子,但是在严峻恶化的安全局势下,联合国和一些国际机构相继撤出巴格达,美国在伊拉克陷入更加孤立的境地。同时,在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已经有国家放弃了出兵伊拉克的计划,其他一些已经同意派兵的国家也出现了动摇。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驻伊拉克负责人盖斯曼在巴格达接连发生针对国际机构的爆炸事件之后说,红十字会宁可考虑撤出伊拉克,也不可能要求驻伊联军提供保护,因为“如果我们要求联军提供保护,那么正好证实了敌人认为我们站在联军一边的看法”。于是,这一国际组织全面撤出伊拉克,反美武装分子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他们的目的。 有关安全的民意调查 这一时期反美武装分子在战略上的胜利,还表现在他们制造的混乱和恐慌有效地打击了美英联军“解放者的形象”。伊拉克民间机构战略研究中心10月25日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伊拉克人对当时的安全形势感到不满,并继而对驻伊美军攻伊的动机和维护安全的能力表示怀疑。 根据这项调查,的伊拉克人认为家庭、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是他们的安全保障,12%的人说是当地警察,的人说是美英联军和当地警察联合巡逻队,的人说是居民自发组成的街区巡逻队,仅有3%的人认为是美英联军。同时,和6个月前46%的伊拉克人把美国军队视做“解放者”相比,只有15%的人坚持这一看法,而67%的伊拉克人则把驻伊美军视为占领军。 同时,在这一期间,美国驻军所遭受的直接袭击也大幅增加。根据美军自己统计的数字,这种袭击平均每天都有30起左右,最高时达到50多起。2003年10月29日,美军在战后各种袭击中的死亡人数即超过了战争中115人的死亡纪录。随后,在萨达姆被抓获前的2003年11月,美军在30天里损失了79名士兵。 使美国在伊拉克越来越孤立的目的达到后,伊拉克暴力活动在萨达姆于2003年12月中旬被抓获后进入第三个阶段,暴力活动的目标也越来越明显地指向破坏政权交接,阻止亲美的新伊拉克政府的顺利诞生。为此,袭击者在继续袭击联军目标和相关外国目标的同时,明显地把暴力袭击扩大到更多伊拉克警察、亲美伊拉克宗教和政治势力甚至为联军工作的普通伊拉克民众身上。 12月15日,在萨达姆被抓后第一天,巴格达西北30公里的侯赛尼耶镇就传来爆炸声,遭遇袭击的是一个当地美国人扶持起来的警察局,袭击造成9名警察死亡、多名警察受伤。1月18日,一个满载爆炸物的汽车在排队等候进入巴格达中心联军总部大院工作的伊拉克人中被引爆,24名当地人被炸死,110余名当地人受伤。1月21日夜,一辆小公共汽车在位于巴格达西部约50公里处的费卢杰附近遭遇枪击,1名伊拉克司机和3名为联军提供清洁服务的女乘客被打死。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东方面孔不再免受袭击(2)
为联军工作的司机、清洁工都成为袭击目标,暴力目标扩大化的倾向可想而知。 暴力的最大受害者是平民 回顾美国主导的联军发动伊拉克战争以来的暴力发展,无论在暴力袭击的哪个阶段,无论暴力的特点如何变化,无论联军和各派势力打着反恐、反美或者抵抗的任何名义,一条清晰的主线是:实际上暴力的最大受害者,是夹在中间的普通伊拉克平民。 联军对自己和外国人机构严加护卫,在值勤和巡逻中也往往把伊拉克警察推到最危险的外围。普通伊拉克民众夹在反美武装和联军的炮火中间,是死伤最为惨重的群体。伊拉克人权组织的最新统计表明,伊战以来已经有至少8100多名伊拉克平民在各种暴力中丧生。而伊拉克警察部门自己的统计也表明,自从美军扶持下的新伊拉克军警部门成立以来,已经有超过600名伊拉克警察和士兵殉职。 在暴力狂潮中,一批伊拉克知名政治、宗教领导人和学者也不能幸免。纳杰夫的什叶派宗教领袖大阿亚图拉(级别最高的宗教领袖的称呼)、库尔德人领袖、巴格达大学校长等,都成为暴力活动的牺牲品。据伊拉克学术机构的统计,由于对安全局势不满,伊拉克50多名最著名的科学家已经陆续离开了伊拉克,这对百废待兴的伊拉克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对于更多的伊拉克人来说,战争和暴力对他们的影响是通过失业和经济不景气体现出来的。伊拉克人权机构相信,目前失业率高达60%以上。伊拉克劳工和社会部也估计说,目前伊拉克失业人数超过800万人。恶劣的安全局势使得重建工作迟迟不能展开,也使得一大批外国投资者继续持币观望,目前的就业形势很难在短期内有所改善。失业的人群经常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很多人在和军警的冲突中丧生。 暴力的持续也加剧了战后伊拉克社会的分裂,使得很多本来并不十分突出的教派和民族矛盾日益严重,伊拉克长期营造的统一局面面临随时瓦解的可能,这也为日后伊拉克的稳定和普通无辜民众的安全埋下了一大隐患。 伊拉克境内主要有逊尼派阿拉伯人、什叶派阿拉伯人、库尔德人、土库曼人等派别,这些派别长期以来虽然存在分歧,但总的来说各民族教派长期混居,尚能和平共处。新华社驻巴格达分社6名全职当地新闻雇员中,逊尼派和什叶派各占3人,大家相处融洽、和谐共事。但是,美英军队占领伊拉克之后,一些反美势力蓄意制造伤亡事件,激化民族教派矛盾,企图用混乱的局势吓走美国人,阻止亲美政权的诞生,从而使得更多的普通民众惨遭涂炭。 美英军队占领伊拉克之后,由于对萨达姆所属的逊尼派心存戒心,使得什叶派在伊拉克的政治地位日益提高,这引起一些逊尼派穆斯林的强烈不满。同时,美国扶持建立的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开创了按民族和教派在伊拉克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分配权力的先例。但是,伊拉克长期没有人口统计数字,很多逊尼派阿拉伯人并不认同他们只占总人口20%的传统说法,这就使他们对临管会的组成非常不满,使得所谓的民主方式不仅无助于加强民族和睦,反而使社会分裂的情况更加严重。2003年8月针对什叶派圣地纳杰夫阿里清真寺的袭击,造成当地一名地位尊崇的宗教领袖身亡、80多人遇难。无论这一袭击背后的策划者是谁,这一袭击的政治目的都十分明确,那就是制造教派矛盾,加剧混乱,将伊拉克引入内战,从而让美国人在伊拉克深陷泥潭。 进入2004年,伊拉克安全局势依然严峻,联合国等国际和有关国家外交机构对重返巴格达依然顾虑重重,伊拉克老百姓还得继续在失业、爆炸中煎熬。 2月2日下午,我正要躺在床上合眼休息一下,忽然外面传来巨大的爆炸声。我立即跳起来,顾不上穿外衣,就到楼顶看发生了什么事情。贾迈勒、小李和黄敬文都上来了。没有看到黑烟冒起,但是我们随即听到密集的枪声。从声音判断,是有好几种枪的混合声音,很可能是美军和当地人的枪战。后来,这种枪声此起彼伏,时断时续。可是贾迈勒和黄敬文开车出去转了一圈,也没有看到什么明显的异常。我们四处求证,却一无所获。看来至少没有太大的人员伤亡,但是我们心中的谜团又多了一个。这突然的爆炸和非同寻常的枪声,使危机四伏的巴格达在神秘中又增加了几分恐怖的味道。 “我一点也不欢迎你这个‘日本人’” 日本向伊拉克派兵也是近日广受关注的事件之一。日本首批先遣部队35人和首批主力部队先头部队50来人已经相继踏入伊拉克。据了解,日本士兵携带的武器除了手枪、步枪外,还包括重机枪等大火力武器,这对于“主要是用于防御目的”的宣称来说,实在是有些夸张了。 目前,日军驻扎的伊拉克南部塞马沃地区尚属平静,但是也已经发生过一起针对日军目标的未遂袭击。一位在近日赴伊拉克南部考察商机的中国商人说,他在路上碰到过日本的军车车队,车上的日本兵和在巴格达横冲直撞的美国兵没有什么两样,也是枪口冲外,强迫所有的车与军车车队保持距离,并且不允许任何车辆超车。他说:这哪里像是来帮助伊拉克进行重建的军队? 二战后日本首次向海外战争地区派兵,全副武装的日本士兵在伊拉克的出现,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亚洲国家的强烈关注,同时也给远在巴格达的中国人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一些人相信,随着日本人正式成为美国占领阵营的一部分,伊拉克境内的反美势力也会把袭击矛头对准日本目标,这样,我们这张东方人的面孔就不再是一个免受袭击的招牌。
东方面孔不再免受袭击(3)
近日,新华社巴格达分社摄影记者黄敬文和当地阿文报道员夏南到一家医院采访爆炸受伤者,一位年迈的母亲就愤怒地对夏南说:“我欢迎你来了解情况,但是我一点也不欢迎这个‘日本人’,他们是美国人的帮凶。”当夏南说黄敬文“是中国记者”时,那位老太太才抱歉地说:“请不要把我刚才说的话翻译给中国朋友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