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开元风流-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说,崔颢无论是出身、容貌、诗才、人品,都被王维压制了,这样一个年少成名的诗人,便成了王维的垫脚石,这一切都在王维的意料之中。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崔颢就没有好处,毕竟他才十五岁,能够以这样的年龄写出那样一首诗,已经让不少文人瞩目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与王维是双赢的。

    而有崔颢的存在,能让王维更加耀眼。

    崔颢本人也没有意识到王维的“险恶心思”,他在品味过《红牡丹》之后,简直是心服口服,在王维作诗之前的那种侥幸心理早已消失一空,只觉得这位好友的诗才,在年轻一辈中确实无人能及,能在短短时间内将整首诗构思得这么巧妙,崔颢是自愧不如。

    崔颢的傲气收敛了起来,觉得自己不能太过骄傲自满,而是要以王维为榜样,不骄不躁,而《红牡丹》那后面两句,也让崔颢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他玩女人时从来不会顾及女人的感受,更别说细心的发现女人的闲愁了。

    但王维这一首诗与舞台上那位红牡丹的表情,无疑让崔颢在恍然间觉得,玩弄女人的**无疑格调太低,唯有细细品赏女人的内心,令其心甘情愿的臣服,才是真正的风流。

    此时红牡丹脸上的神情显然有些呆滞,眼神迷离,嘴巴中念念有词,若是在她的身旁仔细倾听,便能明白,她一直在反复吟着——花心愁yù断,chūnsè岂知心?

    她越品味,便越觉得这句话写到了她的心坎里,她又是悲伤又是开心,脸上又想哭又想笑,仿佛陷入了一种疯癫状态,她悲伤的是这首诗完全将她的愁绪完全勾起,导致她异常悲伤,而她所开心的是,原来那个男人,真的是懂自己的!

    红牡丹痴痴的望着在众人的赞扬之中,依旧谈笑自若的王维,只觉得自己的那颗少女心,都因为这首诗,而寄托到了那个极其出sè的男人身上,但可笑的是,她连他的身份都不知道是什么,不过能让那么多大人物给面子,想来肯定是那种名门世家出身吧,是五姓七宗的哪一家呢?

    这样想着,她忽然心中一冷,那种仿佛冬rì般彻骨的寒意,让她的那种迷茫消散而空,因为她在恍然间明白,别看此时她与那个男人之间的距离,不过相差几尺,她走下台去便能到那个男人面前,倾诉自己那种又悲又喜的情感。

    但是,她与那个男人,明明完全就是两个世界的人,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jì女能够嫁入名门,哪怕是做妾也极难,名伎的结局往往是“老大嫁作商人妇”,为什么是这样呢,那是因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名门往往规范极多,尤其是对嫡系来说。

    少女的情怀,在刹那间,便被她硬生生的压制,但心底却仍存有少许幻想。

    待到终于文人们将目光投在她的身上,让她来评点一下王维的《红牡丹》时,她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令人取来了琵琶,然后自弹自唱道:“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yù断,chūnsè岂知心。”

    王维由于jīng于音律,所以写的诗往往极易用来演唱,非常契合格律,这首《红牡丹》自然也不例外。

    所以红牡丹能够轻易根据原本就契合这首五绝的音乐来演唱这首诗,她似乎将自己的整个灵魂都投入到了这首诗的演唱之中,在高cháo反复吟唱那句“花心愁yù断,chūnsè岂知心”时,竟然流下泪来……

    还是笑着流泪。

    她望着王维,一边唱着《红牡丹》,一边笑着流泪。

    那股浓郁的悲伤似乎笼罩了整个筵席,只因红牡丹的歌喉实在让人动容,那投入灵魂的演唱,更能让人震动,便是连音乐大家李龟年,都忍不住用筚篥以和其声,这便愈发令红牡丹的歌声无比动人。

    毫无疑问,这首即时演奏的《红牡丹》,其感染力竟然比之前的那首《chūn江花月夜》还要强,这当然不是说《红牡丹》的水准要比《chūn江花月夜》高,无论是题材还是立意,二者都毫无可比xìng,但在这样特定的时刻,《红牡丹》更加让人动容!

    王维能以原创的一首诗,让正处于青chūn中二期的少女如此心神动荡,足见他才情之高,让人仰视。

    ==============

    求收藏票票~~~~~~~
31、一切顺利
    ()    就在红牡丹以灵魂即兴所唱的歌曲,让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沉浸其中时,不起眼的角落,那位女扮男装的绝sè丽人,在听着这场灵魂歌唱的同时,那双魅惑人心的眼眸,却也仔细地观察着导演这一切的男人——王维。她之前眼中的无聊已经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浓厚的兴趣。

    却见王维依旧神sè从容,却低着头,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仿佛是整件事的发展过程之美妙,似乎超越了他的计划一般。

    至于红牡丹那灵魂般的歌声中包含的浓烈情感,那笑着流泪的模样,却连一丝痕迹都没在王维的心中留下。

    大概让王维开心得意的,便是此次宴会之后,意料之中,自己的名声将会传扬得多么迅速,甚至或许连他先前的布置都没有这次宴会的收获大,他之前是想暗中派人买通一些长安的说书先生,将自己英勇救人后拂衣而去的故事宣扬出去,成为一个传奇故事,而当时那些在场的围观众,显然会替他证明这个故事并非虚言。

    这是其中一个计划,其二便是让人抄小报传扬自己的名声,小报则侧重于对此次宴会的“报道”,不过这两个计划当然也有瑕疵,因为这样的名声,往往只会在底层传扬,不像这次宴会,来得都是文坛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这个舞台够大,足以让王维一步登天。

    至于让谁去执行这个计划,王维自然也已经考虑妥当,他的那位青梅竹马幼驯染兼表妹兼未婚妻崔璎珞,想来是很愿意帮他的,当然啦,这种锦上添花的东西,成不成是无所谓的,正好借此看一看自己在她心中有多重要……

    女扮男装的绝sè丽人,见王维眼眸幽深,神sè清明,连看都没有看舞台上的红牡丹一眼,那原本闪烁着异彩的眼眸,却变得若有所思,她的眉头微蹙,愈发让她那张不施粉黛的脸颊娇媚动人,她用皓腕支起那圆润的下巴,微微噘着那诱人的红唇,若是将这个画面拍下来,定然是极美的风景。

    那个男人究竟在想什么呢?明明有如此佳人垂青,还唱出这般动人的歌曲,可他却对此无动于衷,也许他从一开始就彻彻底底在利用这位佳人?

    绝sè丽人在思索着,本能的对王维的欣赏,却因为王维那般淡漠的表现而迷惑不解,继而有些不喜,毕竟女人都是感xìng动物,她希望王维能为那位红牡丹做些什么,便如同在场的许多男人都没发现红牡丹背后的愁绪,而独独细腻的王维发现一样。

    但绝sè丽人可以确认的一点是,王维的眼眸深处,闪动着野心的光芒,想到此,她不由嘴角微翘,便计上心头,她却是想要看看,这个男人在面对天大的诱惑时,会表现得如何。

    在演唱的红牡丹,她自然也不由自主的将目光瞟向王维,毕竟她如此卖力演唱的目的,还是为了王维,她觉得王维是自己的知己,在听了这自己都觉得超常发挥的演奏,想必也会无比动容吧……

    王维的表现,无疑让红牡丹极其失望,因为他实在太过淡然从容,嘴角那若有若无的笑意,却让红牡丹有种如坠深渊的寒意。

    原来,他竟是这般无动于衷,自己的所作所为,在他的面前,会不会就像一个有趣的小丑?

    文人用来表达感情的诗词歌赋,便是让人感慨品味称赞或是哗众取宠的,但真正深厚的感情,却是难言难写。

    所以历史上写了那些大名鼎鼎的悼亡诗的文人,例如苏轼、元稹之类,却都是好sè风流之人,可他们的悼亡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却能让无数读者认为,他们对那位悼亡的女人感情是多么深厚。

    这无疑是件又好笑又讽刺的事情。

    便如此时笑着将泪流干的红牡丹一样。

    终于将此曲结束,结尾时她的水准无疑降低了很多,显然再也无法用灵魂唱出这首曲子了,这首妙诗虽然叫做《红牡丹》,但它的灵魂却应该叫做——敲门砖。

    没错,这是王维用来传扬自己名声之路的敲门砖,红牡丹可以唱,其他艺伎也可以唱,对王维来说,唱的人是谁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唱的歌姬名气越大越好,唱的名伎越多越好,在传扬时,最好还带上此诗创作的经过。

    不这样,怎能显得他王维才华横溢,jīng于诗赋呢?不过比起文采,他应该是更jīng于算计吧……

    即便红牡丹心如刀绞,但她还是随意将脸上的泪抹去,那化的浓妆却花了,愈发使她的脸sè显得苍白,其容貌也愈发不对王维的胃口,不过她还是用极其悦耳的声音说道:“此诗甚妙,演奏起来也极合音律,能在短时间内能写出这样的诗,奴真的是非常佩服。”

    红牡丹在刚刚品味出这首诗的jīng妙之时,认为王维是她的知己之时,心里想了无数溢美之词,但现在话到嘴边,却只是淡淡的说了几句。

    这时,大多数人都从红牡丹的歌声中回味过来,岐王李范却说道:“牡丹小娘子最好的评价,应该是刚刚所唱的歌曲,后面的话说与不说都无所谓了。”

    岐王李范的话,无疑引来诸多文人的附和:

    “殿下说得太对,若不是王公子这首诗这么妙,这jì女也不会这么激动得迫不及待的演唱……”

    “对啊对啊,尤其是她唱时居然还落泪了,果然王公子这首诗写到她心坎里去了啊,真不愧是太学最优秀的学子之一,想来rì后金榜题名不成问题!”

    ……

    众人第二波的称赞由于红牡丹的灵魂一曲纷纷道来,许多文人倒也尽显古代男xìng本sè,大肆夸赞王维的诗好,对红牡丹的演唱却只是轻描淡写的略过。

    王维在有些飘然时,自然也稍有感慨,这一个王朝的覆灭往往会让某个女人被人称作“红颜祸水”,将过错归于女人,例如本朝的杨玉环杨贵妃,当然她还有两年才出生,而做成某件事几乎全靠一个女人,其荣耀却往往被男人理所当然的窃取,如“信陵君窃符救赵”,若没有如姬,他根本无法窃符成功,结果是信陵君以此声名远扬,如姬之后被打入冷宫,写了《史记》的司马迁,也根本没替如姬单独作传。

    想到此,王维忍不住说道:“各位的赞扬实在让王某承受不起,若没有红牡丹如此佳人,王某也不会有灵感写出这样的诗,而之前牡丹小娘子所歌所唱,才让此诗更具感染力。”

    听到王维明显偏袒红牡丹的话,让在场的文人都不由一愣,只觉得有些意义不明,且不论红牡丹唱的多么好,前提是诗好才对,如《chūn江花月夜》与《红牡丹》这样的,这红牡丹唱的好,那是她的本分,稍稍夸她一下已经非常给面子了,难道我们这群“chūn天”般的文人,还真的要捧名伎的臭脚?

    需要捧名伎臭脚的,大都是落魄而名声不显的文人,而在场的诸位中,少有这样的存在,便是连王维,若不是想要急功近利的扬名的话,也无需算计那么多。

    所以可以想象的是,红牡丹在这群人眼里,地位那是很低的,其美sè也只会让崔颢这种把持不住的少年人心动,有格调品味的文人,谁家里没有个颇具才情的美婢侍妾啊?

    中上品的美女,对这些文人来说,并非稀有资源。

    在大家都一愣的同时,红牡丹也怔了怔,她也是极会察言观sè的艺伎,知道对哪种人可以拿乔,对哪种人则需小心侍奉,无疑在场的大多数都属于后者,她必须折腰的存在。

    原本她已经对王维心灰意冷,再也不敢多想什么,但王维心血来cháo的一句话,却让她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她轻咬着丰润的唇,面露迷茫之sè,心里却想,难道刚刚这位公子,确实是在认真听我歌唱,只是因为喜怒不形于sè,才让我判断错误的吗?

    一个人在往坏的方面思考时,总是越想越坏,反之亦然,仅仅因为王维的一番话,红牡丹仿佛重新焕发了生机,便是连苍白的脸颊,都红润了起来……

    除了红牡丹以外,刚刚那个对王维微微不喜的女扮男装的绝sè丽人,此时也一脸惊愕,本来心目中那个才华横溢,汲汲于名利,野心颇大的政客形象,顿时又变得模糊不清,她微微开心的想着,看来这个王摩诘,却也是个怜香惜玉之人啊……

    这个时候,岐王李范故作洒然的说道:“摩诘你倒是个怜香惜玉之人,只是你需要明白的是,首先要有诗有曲,供人歌唱,才会让jì女扬名。”

    虽然岐王语气故作潇洒,但王维仍能听出其中的一丝告诫之意。

    贺知章也用长辈对待晚辈的语气说道:“十三郎你今年不过十七,正是读书进学的关键时候,可不能太过沉迷女sè。”

    =================

    求收藏票票~~~~~~
32、春心萌动
    ()    贺知章的话略显严厉,但却让王维疑惑——我怎么就沉迷女sè了啊喂,不就是替那红牡丹说了一句话嘛,至于吗?拜托还是您老请我来这教坊狎jì的吖!

    都说唐朝的女xìng社会地位很高,王维只能“呵呵”了,或许得出这样结论的关键原因,便是因为那些贵妇人啊公主之类可以肆意放/荡的玩男人?

    王维这时却深深的体会到了红牡丹的“花心愁yù断,chūnsè岂知心”。

    只是,为了自己的权势之路,王维只能低下头,谨遵贺知章的教诲。

    此次宴会,终于在众宾皆欢的氛围下结束了,比起王维的替jì女说话还要不和谐的,无疑便是崔颢这个耿直的好sè之徒,居然要夜宿牡丹坊,他当然不认为自己在晚上能搞红牡丹这样的清倌人,但总能够玩其他的jì女吧?

    王维为了崔颢rì后着想,自然如先前决定的那般,劝崔颢在女sè上收敛一些,以此也能让自己算计他的内疚变小一点。

    结果崔颢毫不领情,甚至还反唇相讥,认为王维怜香惜玉过了头,对那些名门贵女玩玩感情倒也罢了,对jì女要讲什么感情呢,难道你忘了贺博士的劝诫?

    王维对此无话可说,却没想到贺知章的一番话居然会让崔颢又恢复“本sè”,崔颢认为自己根本没有“沉迷女sè”,因为他一点都没有感情,只是为了发泄生理yù望,玩弄jì女**,这不算“沉迷女sè”,只有王维那种“对女xìng细腻体贴”“怜香惜玉”才是真正的“沉迷女sè”。

    奇葩!

    王维拂袖而去,甚至都没在意红牡丹的“望眼yù穿”,对崔颢的劝说也是为了崔颢好,虽然那些文人中也有夜宿牡丹坊的,但起码都是行过冠礼的成年人了,可崔颢才十五岁啊……

    本来在这次宴会上的收获的名声仅次于王维的崔颢,让不少大佬的观感不佳,不过这却愈发衬托出王维的“孺子可教”,你看人家王维听了贺知章的教诲,最后鸟都没鸟红牡丹,这简直是“浪子回头”,反正贺知章对王维的表现非常满意,至于崔颢,虽然颇有诗才,但却沉迷声sè,胸无大志!

    王维没关注红牡丹拂袖而去的原因,自然是被崔颢的胡搅蛮缠搞得窝火,他好心好意规劝崔颢,仅仅是作为友人该做的而已,这rì后崔颢仕途坎坷,他那在女人方面很差的名声占了很大的原因。

    崔颢最后如愿以偿,终于尝到了这牡丹坊中官jì的滋味,而王维在回去之后,则委托崔璎珞执行自己的计划,崔璎珞毫不犹豫的配合王维,并紧锣密鼓的准备将王维的名声推向最高处。得知王维准备参加明年的科举,崔璎珞便全心全意的支持,这无疑让王维非常满意。

    大概唯一心中郁结的,便是那位花魁红牡丹了。

    不过,谁又会在意她呢?

    红牡丹到最后连王维的名字都不知道,不过仅仅过了几rì,王维王摩诘的大名,便传遍了长安,而平康坊中其名声无疑传得更快,只因《红牡丹》一诗仿佛戳中了所有jì女的G/点,疯狂传唱开来。

    《红牡丹》可不仅仅写的是红牡丹,只要有jì女喜爱代入,她便能成为红牡丹——穿一身红sè襦裙绿sè纱衣,四十五度仰望天空,泪流满面,深情唱一句“花心愁yù断,chūnsè岂知心?”,谁不会呢?

    而那些去平康坊中狎jì的权贵,或许无法理解看似平平实则jīng巧的《红牡丹》为何会传播得这么快,但善于附庸风雅的他们,自然也紧跟时尚的cháo流,“点歌”时除了那些经典诗词以外,这首在时尚最前沿的《红牡丹》当然也不可或缺。

    崔璎珞因为父亲的关系,在长安自然小有势力,散布些小道消息实在容易,一时间某些完全记录这次宴会的手抄“小报”成了长安各个坊间的八卦谈资,而那些不懂诗赋的人在看了小报上对《红牡丹》妙处的剖析时,大都会产生一种“虽不明但觉厉”的感觉。懂诗赋的自然便拍案叫绝了……

    不过底层民众能够记住王维这个名字的原因,反而是王维一人一剑杀得狼群散去,拯救无辜人士的侠义故事,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这句诗也被不少有侠义之心的游侠津津乐道。

    这句诗当然是崔璎珞擅自加进去的,她觉得这句诗极有韵味,想要问王维要全诗,结果王维说rì后自会有人补全,他可不是豪放派的诗人,崔璎珞只能在疑惑不解中作罢。

    据说多年后“酒中仙人”李白来到长安,听到这句诗,并知道“天下文宗”王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