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彤萱被说得满脸通红,她一向认为自己是才华横溢的,所以总是摆出一番才女的架子,这一套虽然对普通士子的胃口,但对那些摆明了来这里找乐子的名门纨绔却毫无作用,这让杨彤萱时常自怨自艾,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孙莫寒不客气的话语,将其本质揭露得极其彻底。
那位声援杨彤萱的女孩,却反驳道:“你孙莫寒又高贵到哪里去了,平rì里围着社长转,还不是想进入那个圈子,再说你既然看不上王公子,今rì穿这‘牡丹服’作甚,我看你也是极其羡慕社长今rì能去拜访王公子吧?”
孙莫寒的气势顿时一滞,杨彤萱平复下羞耻,回过神来之后,先给了自己属下一个赞赏的眼神,她的家世往几代以上算,那也能与名门世家弘农杨氏扯上关系,但到她这一代,那已经是远支中的远支了,不过脸皮厚的话,也能说自己出身弘农杨氏,而正因如此,凭借着小小的诗才,她能担当摘花诗社的副社长。
“玉儿说得不错,我看你孙莫寒此时嘴上讲的漂亮,若那王公子要与你一夜风流的话,你肯定会一边喊着‘不要,不要……’,然后身体还很老实。”杨彤萱如此说着,然后便捂嘴娇笑起来,若是那些将杨彤萱这个清高才女视为女神的男人看到她这副模样,肯定会惊掉下巴。
所以说,女人是种善于伪装的动物,在男人面前她们的演技会有BUFF加成,但在与女人交往时,便会下意识肆无忌惮的表露本xìng。
杨彤萱的话,确实让一群女人捂嘴轻笑,眼神中都带着暧昧之sè,作为站在唐朝时尚最前沿的女人们,自然将唐朝那种开放的风气发扬光大,私下里说起荤段子来,不比男人要少,不过在男人面前,却自然而然装得纯洁动人。
孙莫寒面sèyīn沉的吓人,她冷冷道:“我要去告诉社长!”说着,便自顾自的往太学方向走去,她是知道郑淑颖与王维相见的地点的,无名湖畔那处有名的亭台水榭群,在那里可以一边赏湖,一边饮酒作诗,确实是个极富诗意的好地方,许多学子都闲暇时都爱去那里坐一坐。
杨彤萱毫不犹豫的跟上,她心里可jīng明着呢,且不说要防止这孙莫寒在社长面前“搬弄是非”,说不定好可以真真正正的去见那王公子一面呢,若是给王公子留下个好印象,那可是让她求之不得的事情,她对自己的容貌才情,还是异常自信的。
这个时候,摘花诗社的女人似乎都把崔璎珞与吟香两人忘了,虽然吟香口出不逊,但不少女孩看出崔璎珞身份不凡,非常实际势利的她们,自然便有意忽视。
崔璎珞微微摇了摇头,原本的满腔愤怒,却生生化为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悲哀,她原本就知道,这群摘花诗社的女人就是这个德xìng,如果说一开始这女子学院还算是教淑女的学院的话,那此时已经成为了一个大舞台。
女人们就在其中上窜下跳,只为取悦有权有势的男人,这样的环境,即便是xìng格再好的大家闺秀进入,那也会被渐渐扭曲,想来这样一所学院,定是那些爱宅斗、爱宫斗的女孩们的最爱。
崔璎珞有些茫然的前行,又不由自主的想道,若是自己出身普通人家,进入这里之后,会不会也变成那些女孩的模样?
虽有姿容,懂诗词,善机变,自视甚高,却毫无胸襟,浅薄鄙陋,为了一点蝇头小利、闲言碎语便叽叽喳喳,喋喋不休,为了争夺男人一点小小的宠爱,便不择手段、尔虞我诈……
她打了个寒颤,让自己不去想这些问题,因为再延伸下去,便可发现,这只是嫁给一个拥有庞大后宫的男人的预演而已……
看来这所“二nǎi学院”也可以被叫做“宅斗学院”?
这时,吟香却还愤愤不平的说道:“小娘子,我看这些所谓有才的女人,还不如那些不识字却安分守己的女人呢,这所谓的才女真是德行不佳,居然随意就说出那般浪荡的话,对王公子的态度也轻佻至极,让人恼怒。不过王公子却也太容易招惹女人了,小娘子还是jǐng惕些好。”
崔璎珞叹了一口气,淡淡道:“你闭嘴吧,rì后别这般多嘴,阿维是怎样的男人,我是最清楚的,按照他的xìng子,最希望的便是家宅安宁,否则男人又要在外奔波劳累,回到家还要烦心女人的事,任谁都会受不了。”
崔璎珞心中跟明镜似的,吟香对她来说,在本质上和那些女人没什么两样。
吟香有些脸sè难看的沉默下来,她觉得有些委屈,因为自家小娘子似乎对她也颇为不满,可刚刚她却是为了维护崔璎珞啊,当然她心中对这些所谓的才女们肆意议论王维,更加不爽,因为她不觉得这些才女有这样的资格。
==============
求收藏票票~~~~~~~~
37、呵呵
() 美丽的无名湖畔,古sè古香的水榭亭台之中,一位身穿标准的太学学子服装的青年,极其随xìng的倚着栏杆坐在亭中,略带凉意的清风吹拂过他那仅用一根木簪绾起的漆黑长发,愈发使得风姿恍若神仙中人。
而此时青年面带温醇笑意的望着湖中,然后将面饼随意喂鱼的动作,却又让他显得人xìng化,他的心情似乎非常轻松,尤其是看到鱼儿们抢着吃面饼时,这让他不由自主的便回想起了记忆中的一些生态公园。
这个青年自然便是王维,而陪伴在他身旁的,除了那一卷带过来闲读的孤本古籍以外,却还有一位穿着绿纱红裙的女子,女子名叫郑淑颖,是那个名气很大的摘花诗社的社长。
郑淑颖人如其名,表面上看起来十分贤淑温婉的模样,但眼眸中不时闪过的狡黠之sè,又能推测出她是个聪明的女人。
两人刚刚见面没多久,郑淑颖在初次见到王维时,虽然表面上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激动,但那种不自觉表现出来的热情,却能让王维感受得清清楚楚。
倒是王维,虽然他提前先到,不过他的一切表现都十分寻常,态度总是那么优雅从容,而他似乎就是来此赏湖喂鱼的,至于带着的那本古籍,则是翻看了一些,总之可以看出,王维其实对这个女孩来不来并不介意,他来此的目的只是为了自己,至于其他,都是次要的。
郑淑颖对此并不介意,事实上,她觉得眼前这个清俊儒雅的男人,其风姿真真是让她欣赏,此时男人一边吹着清风,一边闲适的喂着鱼儿,加上这无名之湖的美丽,亭外柳树的“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可真是一幅让人不忍破坏的画面。
稍稍让郑淑颖有些怏怏的,那便是王维那太过清淡的态度,她觉得王维是个内向的男人,若是其余那些有诗才的男人,知道她是摘花诗社的社长后,怎么会这般无动于衷?
况且,今rì郑淑颖为了见王维,可以说是盛装打扮,脸上也化了浓装,嘴上的胭脂也极其浓,艳红如火,她这样的打扮,几乎便是照搬了那位名伎红牡丹。
在郑淑颖看来,王维既然能写出那首引发不少女子共鸣的《红牡丹》,说明他对此诗是倾注了感情的,而她今rì这样的打扮,却是在刻意迎合王维,以此拉近两人的关系。
原本在郑淑颖的想象之中,王维应当是一个因为才华横溢而又出身名门,所以肯定是那种盛气凌人、恃才傲物的贵公子,这样的男人,其实只要顺着他,把他的毛捋顺,再投其所好,那肯定能得到他的好感。
所以郑淑颖起初的计划就是在见到王维时,迎合王维,当然不是那种拙劣而流于表面的迎合,而是暗中的不经意间的奉承,以她的经验,肯定可以如愿以偿的获得王维的好感,rì后即便与王维没有结果,但结下一份善缘,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而且王维此时的名气已经越来越大,能够与这样新崛起的名士勾搭上,那她作为摘花诗社的社长,肯定会收益颇多,与其他女子交谈起来,“不经意”说那位王摩诘与自己关系不错,那肯定是很有面子的一件事情。
不过想象往往与实际相差很大,原本以为架子很大的王维,会很傲慢的迟来,然后再自然而然的显露出他的尊贵,可事实上,先到的反而是王维,他在等待时也没有丝毫的不耐,只是倚着栏杆安静的看书,脸上带着认真思索的神sè。
不得不承认,郑淑颖看到这样美好的画面,当真是非常欣赏,王维那种沉静安然的模样,让她浮躁的心都静了下来。
而后两人寒暄一阵后,王维便开始自顾自的喂鱼,他显得有些沉默寡言,似乎再酝酿什么,不过脸上总带着让人温暖的笑容,眼眸幽深,让人无法揣测他的心事。
王维的身上没有任何傲气,对女子的态度,似乎也是不咸不淡,不过,善于察言观sè的郑淑颖,却觉得王维身上的疏离感很强,并非是与人疏远,更像是与整个世界都显得疏远,总之,她无法形容那样违和的感觉。
因为脑中在思考如何与这个让人觉得如同迷一般的男人友善交往,郑淑颖不得不慎重的沉默了片刻。
王维也不以为意,实则他从看到郑淑颖起,便觉得有些失望,摘花诗社的名气很大,诗社中大多为“才女”,颇受各类文艺青年的青睐,而诗社社长的地位,更是如同jì女中的花魁一样,属于出身良家的大明星,无比受人追捧。
可是……敢不敢别化那么浓的妆,敢不敢别穿那么艳丽的衣服,敢不敢清瘦一些?
王维那沉静的外表下,内心发出了对整个时代的控诉,所以说他的审美观跟不上这个时代啊!
郑淑颖的容貌,在那浓妆的副作用之下,却也还能看得过去,不过在王维看来,实在是土,没错,就是土!或许古典仕女是不少男人的爱好,她们温柔贤淑,美丽体贴,完全以男人为中心……
但王维却真的对这个时代大半的所谓美女倒了胃口,像红牡丹与郑淑颖这种,在古人眼里,绝对已经是那种极其难得的大美女了,可在王维看来,却只是勉强可以入眼,可是,要让他发自内心的欣赏的话,请素颜吧,衣服也素一些的好,花花绿绿什么的……太土了!
说起来,王维本来对今rì的“美女相约”还是非常期待的,首先这是他名气大增的直观体现,而对方来头也不算小,送来的那张彩笺上,还有那种让男人想入非非的暧昧气息……
嘛,这应该算是古代的“情书”了吧?虽然字面上没什么其他意思,但女孩主动相约……只能说唐朝的文艺女青年果然开放!
当时王维心里暗暗得意的想着,那种小小的与生俱来的虚荣心,他只要是个正常人就不可避免。
带着一本孤本古籍,拿着面饼,王维兴致勃勃的来到约定地点,一路上极其小心低调,好歹也是人生第一次接到女孩“情书”赴约,到达之后,马上开始装文艺青年,若来的是个大美女,想来绝对会被他那种宁静的气场所折服。
可惜的是,在美女到来后,王维只是打量了郑淑颖一眼,满腔躁动化作心若冰清,他差点还以为是红牡丹来了,再仔细一看,原来是红牡丹第二……敢有些特点吗?这年头男主若是收花瓶女人绝对会被耻笑声讨的!
王维一时间有些忧郁,可脸上却依旧维持着世家大族教育出来的那种微笑,这是属于本来那个“王维”的习惯,他自然也不知不觉的习惯了,因为那确实是很好的伪装,只可惜他领先千年的审美观无法倒退。
真实的历史,就是这么残酷啊,所谓的古代四大美女,若没有与其相关的历史事件政治意义支撑的话,谁会在意呢?
原来女人名气越大,流传到后世,也会被各种脑补美化,但若是穿越到那个朝代近距离观看的话,便会大呼,太老土了,太奇葩了!
郑淑颖还是决定从文学方面,来打开与这个“内秀”男人交谈的话题,她极力用一种非常淑女的语气说道:“王公子,你最近作的那首《红牡丹》,当真是jīng妙异常,把女人的那种愁绪写出了灵魂,我们摘花诗社的社员们,都非常佩服王公子的诗才。”
王维:“呵呵。”
见王维露出“善意”的笑容,郑淑颖觉得一下子动力十足,她继续侃侃而谈:“说来小女子也有些惭愧,本来还以为《红牡丹》仅仅是写花呢,却没想到它既写花又写人,一语双关,小女子回味过来之后,都觉得惊叹,王公子的构思,是何等的巧妙!”
王维:“呵呵。”
郑淑颖本能地有些不解,怎么这个有着神仙一般风姿的王维,为何总是“呵呵”呢?她当然不知道,“呵呵”还含有其他意思。
不过王维作为“男神”,自然是比“女神”们要通情达理一些,他呵呵完后终于十分淡定的说道:“郑小娘子谬赞了,那首《红牡丹》其实只是取巧罢了,在文字与立意上毫无突出的地方,年轻时写所谓的‘愁绪’,不过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郑淑颖见王维终于不再“呵呵”,她终于放下不解,此时又听王维如此谦虚之言,心中再愈发敬佩王维诗才人品的同时,又喃喃道:“‘为赋新词强说愁’?,嗯,这句也不错……”
王维听到女孩的喃喃自语,脸上不由微微一窘,他有时总会不经意的将一些有名的诗词句子脱口而出当作俗语用,如以前的“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不过,他自然不会去将这些诗词弄全,反正他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可以作诗,无需抄袭别人。
而且王维作为一名个人风格非常鲜明的诗人,若是作出那些不符合他自己文风的著名诗词,例如豪放派的,绝对会惹人怀疑,平庸的诗作也就罢了,但要是写出那样的著名诗词,则肯定要在那样豪迈的文风中浸yín许久才行。
但王维的诗,向来恬淡清新,充满画面感,便是凭着山水田园诗就足够扬名了。
==============
求收藏票票~~~~~~~
38、竞争对手
() 王维虽然对这郑淑颖没有任何兴趣,但在刚刚郑淑颖沉默时,却也突然想到,这郑淑颖的兄长名叫郑虔,可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郑虔出身的荥阳郑氏家族,史称“累数世而屡显,终唐之世而不绝”,“簪缨门第,诗礼传家”。少时即聪颖好学,资质超众,弱冠时,举进士不第,困居长安慈恩寺,学书无钱买纸,见寺内有柿叶数屋,逐借住僧房,rì取红叶肄书,天长rì久,竟将数屋柿叶练完,终成一代名家,成为士林佳话。开元始,初仕通直郎行率更寺主薄,为东宫椽属,专掌薄书事务,位任轻,却因才学出众,见赏于宰相苏颋,“临以忘年之契”。
郑虔算得上盛唐著名文学家、诗人、书画家,又是一位jīng通天文、地理、博物、兵法、医药近乎百科全书式的一代通儒,诗圣杜甫称赞他“荥阳冠众儒”、“文传天下口”。郑虔学富五车,jīng通经史,书画成就卓然一家,传略广泛见诸于《辞海》、《辞源》等辞书,以及历代文学家、诗人、书画家、书法家等专业xìng辞典之中,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
唐玄宗还赞扬郑虔为“郑虔三绝”,他诗、书、画三者皆jīng妙,若没有rì后王维后来居上,郑虔也不会沦为王维的陪衬,因为在《封氏见闻录》卷五中曾记载:“玄宗时,王维特妙山水,幽深之致,近古未有。维终于尚书右丞。郑虔亦工山水,名亚于维。劝善坊吏部尚书王方庆宅山水院有虔山水之迹,为时所重。虔工书画,又工诗,故有「三绝」之目。而宦游途迍蹇,终于台州司户焉。”
“郑虔亦工山水,名亚于唯。”无疑体现了这一点,不过此时的王维,当然不知道郑虔在历史上有那么大名气,他只是根据原来的记忆,知道郑虔也是个名士,还被宰相欣赏,这便足以让王维觉得有结交的价值了。
事实上,按照王维那yīn暗的心理,他觉得郑虔绝逼也是个会作秀的人,而且是被迫不得不作秀,作为荥阳郑氏的嫡系,郑虔绝不会穷到无钱买纸的地步,哪怕这个时代的纸确实不便宜。
当然,需要明白的是,并不是说一个名门世家的嫡系家中就非常富贵,因为嫡系往往有好几支,有处于主导地位的,也有处于被支配的地位的,严格来说,王维的这个嫡系身份水分就比较大,处于受支配地位,不过如今从太原王氏分出,那也算是摆脱了枷锁。
郑虔因为举进士不第,家中划给他的预算也被他耗尽,便灵机一动,“于是慈恩寺贮柿叶数屋,遂往rì取叶肄书,岁久殆遍。”然后名声大噪。
为什么要去慈恩寺用叶子写字?因为慈恩寺本身就是个吸引人目光的地方,或许慈恩寺大家听起来只是觉得耳熟,若是在慈恩寺后面加上“大雁塔”三个字,肯定就耳熟能详了,没错,这大雁塔就在慈恩寺内,而去慈恩寺大雁塔烧香拜佛的达官贵人可是非常多的,慈恩寺可是长安最著名的寺院之一。
于是这一来二去,郑虔的名气就这样刷起来了,名气有了,再通过原本郑氏的人脉,宰相苏颋直接推荐他做官,那也无可厚非,反正在唐朝,有没有进士出身并不重要,不会像宋、明之时,当官之后坐在一起交谈时,首先要说一说自己是哪一届进士几甲几名,要是没个进士出身,都不好意思见人,总觉得矮了一头。
不过这一切都是王维yīn暗心理发作,自己随意猜测而已,也不排除郑虔本来就没想着刷声望,但一不小心就因为用叶子练字这件事成名了,可他为什么就选在慈恩寺大雁塔呢?可不仅仅只有慈恩寺有红叶。
当然,无论如何,郑虔的才华是不会作假的,刷声望攒名气的前提就是要有才华,就好比后世的明星无论怎么炒作,真正能站得住脚的,便只有靠自己的实力一样,炒作永远只是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