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开元风流-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处理完手中的政事后,宋璟终于抽出时间来见王维,他在知道王维准备明年的科举后,很快就反应过来王维为什么在裴耀卿、韦陟面前极力表现自己的才干,才干自然是与才华有区别的,比起那些浮华的东西来说,宋璟更欣赏有才干的人。

    对于王维表现出来的心机,宋璟不以为杵,他虽然号称“刚正严明”“铁面无私”,甚至还有人吐槽他“铁石心肠”,但他却不是死板、拘泥于条条框框的人,一心想要改革,想要革除积弊的宰相,怎么可能会死板迂腐。

    因此只要王维真的有裴耀卿、韦陟所说的那样有实干之才,宋璟是不介意在科举中帮王维一把的,他的推荐,只是帮王维剔除那些变数,给王维一个绝对公平的环境,但这对王维来说,却是将他通过省试的概率变成了十成。

    已经是夏末初秋时节,哪怕今rì阳光明媚,却也不复酷暑的炎热,王维带着自己jīng心准备的礼物,随着韦陟一起去了相府,他表现得十分低调,却依旧引起了不少有心人的注意。

    但在这个时候,名声的作用又体现出来了,几乎没有人觉得,王维会在科举这件事上得到宋璟的臂助,原因非常明显,一是宋璟此人铁面无私,连自己的家人都不偏袒,难道会为王维这个外人写推荐信?这实在不可能,二是王维本人品xìng高洁,不屑走权贵的门路,自以为凭借着才华能够安然通过省试。

    这两条十分明显的理由,使得王维不再会受到别人的质疑,而王维时有妙诗流出,培养了大批脑残粉,他们会自发的维护王维的名声。

    事实上,有不少人在等着看王维的笑话,尤其经历过科举黑幕的人,再有才的人,如果不打通一些门路的话,就等着被坑吧,那些嫉妒王维才华,又见不得别人高尚的家伙,就等着王维落榜,然后他们痛打落水狗呢。

    这些事情可都是历史上的王维经历过的,他第一次满怀信心的参加科举,结果却给了他当头一棒,然后各种嘲讽奚落纷至沓来,家族中的压力又很大,第二年逮到一条玉真公主的门路自然费尽心思的钻营,却终究还是被人玩弄于鼓掌之中。

    不过如今的王维,却有机会真正结交如裴耀卿、宋璟这样真正的实权派,而不仅仅是那些文坛上的嘴炮党,这便是王维成功的契机。

    进入相府,来到了种满梅树的花园后,不过寒梅此时却尚未开放,光秃秃的枝头,倒给人一种别样的秋意。

    看到这些梅树,王维不由心中一定,他今rì准备的一件礼物,可是与梅花有关的,那是他jīng心绘画的一幅《冬rì寒梅图》,传统的丹青国画,费了王维很大的心思,因为这可是按照宋璟的名篇《梅花赋》来作画的。

    宋璟正直而有大节,但却写出了风流妩媚的《梅花赋》。皮rì休《桃花赋》序说宋璟“贞姿劲质,刚态毅状,疑其铁肠石心,不能吐婉媚辞。”越鼎另一首《蝶恋花》却说:“漫道广平心似铁,词赋风流,不尽愁千结。”事实上“铁肠石心”的人何尝不可以有“词赋风流”的另一面,尤其是抒发他们的少年情怀?

    这首《梅花赋》是宋璟在二十五岁时所作,他那时刚刚科举落榜,就随伯父到四川东川,寄住在官府为招待宾客新备的宿舍里。当时因连续几个月生病,有时就到外边走走,在一堵倒塌的墙边,看到一株梅花,在杂乱丛生的草木中开花生长。他叹息地说:“这株梅花长得不是地方,如此出众的资质,却被草木所掩,怎么能被人识别呢?如果它坚贞的本xìng不改变,那是很可取的。”

    他很有感触,认为此花简直就象征着他自己,于是他生发兴致,便写下了《梅花赋》。

    ===========

    求收藏票票~~~~~~~
74、好感
    ()    初秋时节,梅林亭间,清风徐来,一派祥和闲适的景象,宋璟的面前摆着一幅王维所画的《冬rì寒梅图》,他首先注意到的,却是画中的题字——

    若夫琼英缀雪,绛萼著霜,俨如傅粉,是谓何郎;清馨潜袭,疏蕊暗臭,又如窃香,是谓韩寿;冻雨晚湿,宿露朝滋,又如英皇泣于九嶷;爱rì烘晴,明蟾照夜,又如神人来自姑shè;烟晦晨昏,yīn霾昼闭,又如通德掩袖拥髻;狂飙卷沙,飘素摧柔,又如绿珠轻身坠楼。半开半合,非默非言,温伯雪子,目击道存;或俯或仰,匪笑匪怒,东郭顺子,正容物悟。或憔悴若灵均,或歆傲若曼倩,妩媚若文君,或轻盈若飞燕,口吻雌黄,拟议殆遍。

    这是《梅花赋》中最为jīng彩的一段,用了排比与比喻的修辞,描写出了梅花的特点,辞藻显得极为优美,稍稍的缺陷,便是有堆砌辞藻的嫌疑,略显空洞。

    只是配合王维整幅画来看的话,那以画衬赋,却填补了这一段的空洞,让人觉得梅花确实如赋中这段所写,由此可见,王维这幅画的水准品级,起码能达到中上品,他的画艺,已经吴道子的调教下,初显大家风范。

    宋璟虽然知道王维这幅画是用来讨好他的,但他却依旧十分开心,这样的讨好,无疑是一种高雅的奉承,与小人那种低俗的马屁有着天壤之别,像宋璟这种在意自己官声的宰相,是很喜欢这种高雅的奉承的。

    而宋璟在见到王维时,对王维的第一印象还是十分不错的,在惯例的寒暄中,便能看出王维不同于一般年轻人的沉稳,这是一个喜欢谋定而后动的年轻人,对政治有着敏锐的嗅觉,宋璟在心中暗暗评价王维。

    由此再想到王维那当街暴起发难的表现,他唯有暗赞,这家伙倒是个天生的政客,十分善于作秀,若宋璟知道“影帝”这个词的话,一定会把这个词按在王维头上。

    虽然如此,宋璟并不排斥自己手下有王维这样的人,毕竟他因为王维而收获了好处,而王维与韦陟的关系很好,看样子王维极有可能投在他的门下,这倒是可以好好培养一下,若以后安排王维当个言官御史之类,杀伤力肯定不凡。

    接下来王维的这幅画,更是加深了宋璟对王维的好感,宋璟也是个文人,少年时博学多才,擅长文学,弱冠便中了进士,可以说是颇具才华,但由于进入官场后便勤于政务,对文学小道也渐渐生疏,除了写些应制诗外,他几乎已经没有yù望在动笔了。

    不过在宋璟的心中,还是很向往成为那种大文学家的,这是文人都有的yù望,宋璟也不能免俗,但他现在却再也没有少年时的闲情逸致了,因此他最著名的作品,应该便是这《梅花赋》了。

    王维以《梅花赋》来作画,并献给他,可以说是搔到了宋璟的痒处,宋璟极爱梅花,他认为梅花便是自己的品格象征,刚正不阿,傲寒dú ;lì,不畏艰险,所以这相府的花园中栽满了梅树,每到冬rì,便是万梅齐放的美丽景致。

    王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便获得宋璟的好感,与他之前的jīng心准备不无关系,但最关键的原因,莫过于王维之前为宋璟找到的破局之处。

    “此画用笔jīng细,意境深远,真乃难得一见的佳作。”宋璟品味良久,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虽说他早已见过不少大师级的作品,但考虑到王维在这个年龄,能画出这样水准不差的画作,已经十分不错了。

    王维并没有因为宋璟的赞美而变sè,依旧十分谦逊的说道:“若无宋相公的《梅花赋》,晚辈也难画出,毕竟此时寒梅尚未开放,然而读了《梅花赋》,脑中却自然而然浮现出梅花的模样,然后再顺势画出。晚辈真的十分喜爱宋相公的这篇《梅花赋》。”

    不管王维是不是说的真心话,哪怕知道王维是在特意恭维他,但宋璟的心中依旧觉得很开心,毕竟现在的王维也不算是什么无名小卒,乃是名扬长安的新生代诗人,只要他一直保持诗歌文赋的水准,那以后成为天下文宗亦不是什么难事。

    什么人最容易名垂青史?有人觉得是宰执天下的名臣,但事实上却应该是诗人sāo客,经过历史的长河,再回首,对比一下王维与宋璟两人,知道王维的人绝对要比宋璟要多,哪怕在当时宋璟的声望只有姚崇可以比肩。

    所以王维这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对宋璟的恭维,那可是很让宋璟开心的,宋璟并非贪财好sè之人,他满心思都扑在振兴国家的事情上,唯一的私心,便是希望自己可以名垂青史,并且没有一丝污点。

    这样便能理解宋璟为何被人称作是“铁石心肠”了,若是“铁石心肠”能够换来死后那刚正不阿的名声,便是一直铁石心肠下去又怎么样呢?

    名臣名臣,除去自己心中的政治抱负外,最在意的,自然是死后的名声了。

    那么,若是可以得到王维这种才华横溢诗人的吹捧,名声应该会更好吧?

    又与王维、韦陟这两个年轻人谈了谈文学艺术之后,宋璟终于将话题转移到官场上来,他先是十分好奇的询问了一下韦陟,有关王维之前的“预言”。

    韦陟其实早就在宋璟面前提过了,这次既然宋璟再问,他自然又说了一遍,宋璟微笑着听了下去,暗中却观察王维的神sè,见王维依旧镇定自若,从容无比,他只能赞叹这个王摩诘确实少年老成。

    宋璟根据韦陟的话,找出一些疏漏之处,提点了一般,比如告诉两人,为何姜皎会直接放归田园,而不是明升暗降,那是因为姜皎已经升无可升,再往上,那就是专门给予大臣死后的追赠了,若姜皎真的再往上升,那便意味着他连起复的机会都没了。

    但是姜皎此时选择归于田园,却是一步好棋,当真可谓是退一步海阔天空,一旦宋璟退下去,姜皎极有可能起复。

    韦陟有些担心的问姜皎起复之后,会不会反攻倒算,结果宋璟只是淡笑不语,将目光投向了王维,目光中含有鼓励的意思。

    王维知道这算是宋璟的考校了,他认为宋璟肯定早就考虑到了姜皎起复后的应对了,他也没高兴揣摩如何回答宋璟的问题,才能让宋璟中意,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说。

    首先王维觉得姜皎以后起复的目标肯定是为了进政事堂,这只要是为人臣,便该有的野心,可到时候绝对有人不希望姜皎进入,因为政事堂中的位子就那么多,唐朝的宰相比不得宋朝,政事堂枢密院加起来有个十几位,唐朝的宰相撑死了也不超过五位,一般来说都是两位,左相右相。

    僧多肉少,而在宋璟退下来的过程中,他这个前任宰相,也有资格建议下一届班子的人选,如当初姚崇那般,虽说最终的决定权还在李隆基身上,但对于宋璟这种德高望重的宰相,他也不能完全无视他的意见。

    所以姜皎要进政事堂的难度相当大,而若是他在谋求宰相的过程中失败的话,等待他的,将是悲剧的结局,而由于姜皎有一段蛰伏期,在此期间,他的影响力绝对会下降,而他的竞争者则自然相反,此消彼长之下,姜皎最终能够进入政事堂的可能xìng不足三成。

    “所以,我认为殷卿你根本不必畏惧姜皎的反噬,此人终究才干有限,哪怕圣上再宠幸他,却也不会任由他入政事堂。”王维最终下了一个结论。

    王维的分析可以说是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别说是韦陟,连宋璟听了都觉得这个少年太聪明了。

    此事一了,话题终于到了王维期盼的地方了,当然是明年的科举了,宋璟将自己科举的心得体会都毫无保留的告诉了王维,由此可见,他已经有将王维这个极有发展潜力的后辈收到自己麾下的意思了。

    也许这个时候确实还看不出王维是不是有实干之才,但论起眼光与心机,却真的是个中翘楚,yīn起人来是一把好手,又会写诗作文,嘴上功夫又厉害,做不成像裴耀卿那样的实干流的话,那也可以做“嘴炮流”,当“公知jīng英”,有事没事就抨击时事,然后玩玩文人聚会什么的,加强舆论权、话语权。宋璟很看好王维在嘴炮流方面的发展。

    王维自然耐心的听宋璟追忆往事,但心中却期盼宋璟赶紧写封推荐信,有这一封信,什么都万事大吉了,哪需要他这老人家科举的心得体会啊……

    “既然十三郎你准备明年的科举,那把你要行的卷给老夫瞧一瞧吧?”宋璟摸着胡须,神情威严,但这个时候如果有其他学子听到这话,一定会无比兴奋的,要行卷的话,谁敢向这位铁面无私的宰相行卷?

    但这个时候宋璟却主动想要看王维的行卷!这对一个应考的士子来说,可是非常幸运的事情!

    结果……

    王维根本就没这准备,他在发懵的同时,迅速开动头脑,思考该怎么办……

    ============

    求收藏票票~~~~~~~
75、自荐诗
    ()    “怎么,难道没带吗?”宋璟的神情愈发威严,似乎浑身上下都给人一种压迫感。

    一旁向来高傲无比,目中无人的韦陟,这时都大气不敢喘,心中暗暗为自己的友人捏了一把汗,他这时才隐约察觉到,为何王维要在此事中出力这么多,原来是为了接近宋璟啊……

    虽然韦陟明白自己被利用了,但他却没有任何反感,只因能够看到那姜皎那么狼狈的落马,他只觉得浑身都舒坦,虽说姜皎还有起复的可能,但正如王维刚刚所分析的,再怎么起复也不可能有大作为,最终有七成的可能xìng是悲剧。

    对于这个在年纪这么轻,就能看得那么远的友人,他真的是无比佩服,即便成为友人手上的一颗棋子,他也心甘情愿,因为他坚信友人无论怎么利用他,他都会在此过程中获得好处,比如这一次,虽说他只是一个用来串联一切的棋子,但正因如此,他愈发得到宋璟的看重了。

    很明显,宋璟早就察觉到了王维的意图,若宋璟这个在官场沉沉浮浮几十年的宰相,都看不透王维的小心思的话,那他这宰相就不用当了。

    这一次,他如此向王维索要行卷,同样也是一个考验,因为他早就发现王维并没有带行卷。

    在宋璟那压迫的目光下,王维也第一次觉得紧张,这宋璟是什么人物,放到后世那起码是一国之总理啊,而宋璟的xìng格又是极其刚毅强势的,还当过刑部尚书,虽说这刑部尚书是兼着的,并不管理刑部,但终究可以看出宋璟此人是如何的威严。

    王维强自镇定道:“我确实想向宋相公行卷,但此次却没有携带,不过刚刚突有所感,已得诗一首,献给宋相公。”

    见到王维依旧这般不卑不亢,从容沉静的模样,宋璟当真觉得,这个十七岁的少年,心智确实成熟得可怕,听到王维yù要当成作诗,宋璟不由眼睛一亮,神sè也缓和下来。

    早就听说这王摩诘有捷才,当时那一首《红牡丹》的创作故事,更是为人津津乐道,在理解了《红牡丹》的妙处之后,坊间都在赞叹王摩诘的匠心独运,却更有人指出,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匠心独运,其捷才不比三国时的曹植七步成诗差。

    “哦?十三郎倒确实是个诚挚君子,不过yīn谋终究小道,须得谨慎,有什么好诗,你便写出来吧。来啊,笔墨侍候。”宋璟稍稍敲打一下王维,便揭过他利用韦陟接触自己一事,可见他对这个少年,真的很器重欣赏。

    王维微微松了一口气,其实他对自己在这件事中的所作所为,还是十分忐忑的,毕竟宋璟那铁面无私的名头确实响亮,不过还好宋璟不是那种迂腐不堪的人,或者说,在小事上不会迂腐,但真正关系到江山社稷,他绝对会有自己的担当和坚持。

    王维毫不手软的写下这首《献广平公》,广平是宋璟的字,同样宋璟rì后的爵位也是广平郡开国公,这个题目倒也双关了。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任智诚则短,守仁固其优。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仇。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此诗一出,一旁为王维担心的韦陟,心中顿时就轻松下来了,果然诗歌就是十三郎的利器,这么高雅的马屁诗,居然硬是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写出来了,而只要这首诗流传出去,想都不用想,宋璟的声望肯定更加响亮,还全是正面影响。

    这是非常不错的一首自荐诗,诗的开头四句说,宁愿栖隐山林,宁愿过清贫淡泊的生活,也不愿为了追求富贵享乐而阿谀巴结王侯。这里以饮涧中的流水来代指隐士的清苦生活;以食用小米和肉类,指代豪华的生活;以攀登险峻不平的山峰,比喻委曲求全讨好权贵,写得形象生动,表达思想也很准确。

    接下来的四句进一步表明心迹,表示宁可一辈子做布衣,也不肯卑躬屈膝地谋求仕进。自己坚持气节,不善圆通,在道德cāo守上,却能始终如一。不管出仕还是入仕都不能丧失自己的人格,以此来表达诗人自己刚直不阿的xìng格。

    可以说诗的前面八句,很好的达到了自荐的效果,虽然看上去十分虚伪,但写自荐诗时,自然要写出自己本身的优点,没有优点也要写优点,不过王维的优点是善于谋算,这玩意可不能写在诗中,所以便只能在自己的品xìng上做文章了。

    不知道真正王维xìng格的人,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第一印象,绝对是那种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模样,即便为了上进,那也是站着上进的,而非对权贵卑躬屈膝。

    然而诗的后半却笔锋一转,转到希望宋璟能够提携自己的意思上来,而在思想脉络上仍与前半部分密切相承。

    王维先以第三者从旁听说的口吻赞扬广平公。大君子,自然是宋璟,他作为一个贤明的宰相,刚正严明,用人唯贤,力主革除积弊,而不结党营私;对于国家的官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