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次,曹操诈城的计策可谓出彩,也同样在皇甫嵩保荐名单之列。
六月下旬,汝南大捷的消息传入京师,在曹操,王允的协力下,汝南黄金军缴械投降。
七月初,宛城也同样送来了捷报,南阳郡长秦颉在反攻战中,成功击杀张曼成,暂时瓦解了南阳郡宛城一线的黄巾军,一时间,捷报四起,欢呼声不断,灵帝也可以稍稍安心,不用再提心吊胆,十常侍在此期间蛰伏了这么久,也终于可以长出口气了。
……
夜已深,老鑫拼命码字,终于在零点之后把这章发出来了,毕竟是第一卷的收尾,希望早一点让大家看到,看老鑫这么勤奋,可有奖赏呢?给点票票吧。
【本卷终】
【第二卷雄赳赳兵踏洛阳】
第0081章 寿春遇贤()
七月中旬,皇帝的圣旨终于下发到各军,在皇甫嵩的举荐中,朱俊迁任镇贼中郎将,西乡侯,曹操迁任济南相,而孙坚,则升任别部校尉,暂时回寿春整兵,就连其子孙策,也因为阵斩张宝,马yuan义,何曼等人而升任别部司马,隶属孙坚麾下。
皇甫嵩也得以升任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槐里候,克日率兵北上,入冀州,一举讨平冀州一线的张角军。
七月末,南面的战争又一次爆发了,自从张曼成被秦颉斩杀后,宛城确实消停了一阵,可是黄巾军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宛城,张曼成的余部又推举渠帅赵弘为南阳首领,赵弘振臂一呼,聚众多达十万人,再一次夺回宛城,赶走秦颉。
镇贼中郎将朱俊,荆州刺史徐璆立刻调动部队,纷纷向宛城聚拢,联军人数多达两万余人。
天下纷争,战火熊熊,形势,已经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即便剿灭了黄巾军部分势力,可依然会有更多的黄巾军起身造反,他们不再希望忍受饥饿与压迫,想要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
寿春城自古就是战略要地,几经风雨,历代战争,早已经城高墙厚,防御异常坚固,但此时的九江郡郡治,却并不在寿春,而是距离寿春约数百里的阴陵县。
但是寿春城无论在兵工打造,还是人口发展上,都不亚于阴陵,而且寿春城又毗邻淮河与肥水,土地肥沃,正是用兵之地,后来的袁术,也是在寿春建立国都,僭越称帝,可见寿春的地理位置何其重要。
而且,今年的雨水特别多,天气暖和,本应该是丰收之年,可黄巾之乱的动荡,百姓流离失所,到处是流民,骸骨遍野,导致全国各地都有大片土地荒芜,无人耕种。
虽然战火并没有太过波及寿春一线,可是,寿春也并没有逃过灾荒,很多人为了避难,渡江南逃,寿春城,也同样有着大片荒芜之地。
孙坚自从升任别部校尉以后,转屯寿春城外,军营林立在肥水岸旁,就近取水,就食寿春官仓,并且在短期内,收编了数千黄巾军降兵,扩充军力,此时,孙家军的人数,已经多达五千余人之多。
孙策也就任别部司马,有了自己的独立建制,提拔孙暠等一般小伙伴为军侯,就连刚刚归顺孙策的苏舒,也得到重用,得以升迁屯长,从流寇变身为官军将领,苏舒对孙策的忠心,更加稳固。
与此同时,孙策在当地大量结交名士豪门,通书万家,征集资金,打造兵器铠甲,军帐旗帜,又有朝廷下拨的银两,孙策的血煞军,也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扩建到两千余人之多。
只是战马是孙策最难解决的问题,毕竟寿春一带,战马的买卖与疏通并不多,更重要一点,备办战马,可不向铠甲兵器那般容易,价格昂贵,孙策也仅有五百余匹战马,多数是从黄巾军手里缴获的,这会,孙策着重组建的,也多是步兵群。
整体上,血煞军共分五部,除了中部定编一千人,是主力部队以外,其它如前,后,左,右四部兵马,都是二百人编制,其中,还有两个亲卫屯,各有百人,亲卫屯的屯长则由孙大盘和苏舒担任。
中部是孙策最主力的部队,由孙暠和铁牛分掌兵马,剩下的,黄炳为左部军侯,程咨为右部军侯,韩综为前部军侯,祖峰为后部军侯。
各军每日不停操练,从晨练跑步,到上午阵型演变,到下午军阵搏杀,到夜晚单兵独战,所有士兵虽然累得哭爹喊娘,但是整体战斗力,却突飞猛进,血煞军也同样闻名一时,深得黄巾军忌惮。
这几日,孙策也曾休书一封,命人送去沛国,希望陈登能早日来会,行军主簿的位置,孙策始终给陈登留着,不曾选用他人。
而寿春城里,在北市,有一个非常大的铁匠铺,是王家所开,这家铁匠铺,在近半个月里,接得最多的活,就是孙家。
孙策这时候,已经开始钻研神臂弩了,既然后世的神臂弩如此复杂,眼下没有能工巧匠,还不能制作出来,何不把弩括和一些机制改的简单一些,让它可以早一点面世呢?
有了这样的想法,孙策开始寻求帮助,在城中各木匠房和铁匠铺打转,终于,有了新的突破。
各种部件都可以打造,唯一组装问题,需要孙策自己解决。
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这一天,孙策带着孙大盘,来到沿街的匠铺,一连签署了近五百套配件契约,约定再三天内打造完成,主家也答应了,孙策这才放下心,离开匠铺,沿街闲逛,准备步行回营。
“孙郎妙策定乾坤,阵斩贼首力无边,二百血煞滔天涅,怎知孙郎非武夫?”一人优哉游哉的走在街中,一边吟诗,一遍仰头大笑道:“妙哉,妙哉,哈哈哈”
这人生的俊俏,一身白色宽袍,腰间挎着一把青铜剑,手里拿着掌扇,头扎青色纶巾,倒也有几分倜傥公子的架势。
但是他所念的诗,分明是在褒贬孙策,孙策略感诧异,不禁顿住脚步,扭头望向那人,那人好似没看到孙策一般,继续吟诵:“孙郎妙策定乾坤,阵斩贼首力无边,二百血煞滔天涅,怎知孙郎非武夫?哈哈哈”
“你是何人?敢羞辱我家司马?”孙大盘也听出这诗是冲着孙策来的,不由虎着脸,怒指那人。
跟着少年身边,还有两名家仆,其中一人慌忙跨前一步,大呼道:“大胆,你眼瞎了吗?这位是洛阳令,周大人的公子,识相的,还不快点滚?”
“洛阳令?很了不起吗?这里是寿春,九江郡,你们吓唬谁呢?”孙大盘也来了劲,回骂道。
那俩家仆撸着袖子就要扑上来,孙大盘也是上过阵杀过敌的人,怎么会怕俩刁奴?当即抽剑在手,虎视眈眈,那俩人见孙大盘有武器,稍稍顿了一下,没敢再嚣张下去。
而那个少年,这时候却饶有兴致的打量着孙策,抱拳道:“刚刚只是有感而发,孙郎莫怪。”
“呵呵,难怪,你知道我?”孙策抱拳回一礼。
“一首临江仙,已经让孙郎名满山东,如今黄巾战乱,能够帅二百儿郎力战黄巾乱军,又阵斩两员敌首,一步升任别部司马者,怎能不让人另眼相看呢?”那人咯咯的笑了两声,而后指了指身后不远处的酒肆道:“我已订下雅间,可否赏脸一叙?”
“还未请教,您是?”
“呵呵,小子周瑜是也,父亲官拜洛阳令,这几日随伯父周尙来寿春居住,久闻孙郎大名,又得知贵军在肥水岸旁扎营,所以特来拜访,若有唐突之处,还望见谅。”周瑜笑呵呵说道。
听到周瑜两个字,孙策就好似触电一般,此人,不就是辅佐孙策打下江东基业的周公瑾吗?可笑,这时候,他竟然出现了。
若能得他相助,孙策坚信,自己的宏图霸业,定然可以提前奠定。
孙策假装惶恐的拱拱手道:“周家乃豪门大族,官宦门庭,在朝中根深蒂固,在九江郡,庐江郡也是名声赫赫,势力庞大,周郎肯屈身来寿春与我孙策一聚,真是莫大的面子,我求还求不来呢?怎么会唐突?”
孙策假装客套一句,又道:“何况,我早有耳闻,周郎琴瑟甚佳,远近闻名,能得孙郎一聚,当是人生快事。”
孙策虽然说的头头是道,但是粗狂之气难掩,毕竟从军也有半年多了,孙策的一言一行,也受军旅所影响,这道出乎了周瑜的预料,不过他也只是皱皱眉,犹豫了一下,而后指着酒肆道:“客套话,咱们就不必说了,孙郎,请吧。”
“还是你先请。”孙策客套的让一下。
周瑜又再次会让,孙策依然不肯,孙大盘和周瑜的家奴都看傻眼了,两个人来回谦让好几轮,最后都是仰头大笑,手拉着手,大笑道:“算了,你我一同进去吧。”
“好。”
……
开篇说一下,历史上,周瑜比孙策小一岁,按照剧情的走向,历史上的周瑜这时候应该是九岁,毕竟是公元184年,不过,本书延续孙策的代入年龄,周瑜这时候,应该是十二岁,孙策十三岁,大家不要搞混了。
关于武器这块,神臂弩演变成霹雳弩只是其中一个,后面,还有很多战争利器会出现,海船也会有不同的航行方式,适应远征,剧情一点点推进,后面会更精彩,还请大家拭目以待。
补充一点的是,秦朝的造船技术就已经很发达了,船很大,也能海上航行很远,到了汉朝,可想而知,不过想要远征,技术必须推进,具体什么技术,后面会渐渐代入的。
第0082章 情投意合()
两个人手拉着手走进酒肆,早有跑堂的店伙计为周瑜安排好了二楼的雅间,二人走上楼梯,拐进了角落里的雅间就坐。
孙大盘和两个家奴各自站在自家公子身后,伙计大概在一刻钟后,送来了酒菜。
两道热菜,两道冷菜,还算丰富。
这时候的孙策和周瑜,已经互通年龄,分清长幼,孙策大周瑜一个月,所以喊孙策为孙兄,几番谦让之后,两个人也就彼此叫顺嘴了。
家奴提起酒勺,舀起一勺酒,为二人各自填满,周瑜这时也端起酒杯,有模有样的说道:“听闻孙兄是吴郡富春人,为何会来我江北之地?”
“呵呵,父亲年前曾出仕下邳县县丞,所以我们孙家举家住在下邳,年后黄巾之乱爆发,为了安顿家人,父亲把母亲和弟弟妹妹们送来了寿春,所以,这次征剿匪患之后,我们便回到寿春整顿兵马了。”说到这,孙策向周瑜碰了碰酒碗,二人仰脖喝尽。
这里的酒,虽然有点烈,但是回味香甜,醇厚,倒是好酒,孙策喝下一碗之后,又添了一碗,大喝一口,酒确实不错,失言大呼道:“好酒。”
“呵呵,孙兄,这酒乃是这间酒肆的镇店之宝,名唤醉花酿。”周瑜介绍道。
孙策端起碗,打量一眼这酒,色泽白润,再次赞道:“醉花酿?香甜,醇厚,果然不负此名,呵呵呵。”
二人的谈话,也照比之前随意了几分,这时候,周瑜见孙策酒碗里只剩下一口酒,立刻举起酒勺,给他添酒,一双眼也在打量着孙策道:“兄长年纪尚小,还未及冠,怎么会选择参军入伍呢?可知这刀剑无眼。”
“呵呵,贤弟有所不知,如今黄巾暴起,四海扰攘,天下汹汹,百姓流离失所,战火波及之地,岂止几个州郡那么简单?而这样枭枭乱世,正是人才辈出之时,我辈若不披坚执锐,效忠疆场,何以立身?何以报国?何以安家?何以建功立业呢?”孙策侃侃而谈。
周瑜听得眼前一亮,不禁惊讶道:“兄长真的这么想吗?”
“是啊,遥想秦末乱世,若飞陈胜吴广振臂一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怎能惊起各国义士争相追随?虽然后来陈王兵败,但是楚王项羽,汉王刘邦,却借势而起,如此看来,大丈夫应该驰骋疆场,才有披坚执锐建功立业之时啊。”孙策慨然一叹。
可他这话说的不好,提起陈胜吴广,刘邦项羽,这是什么意思?周瑜何许聪明?一猜就猜到,这孙策,绝非池中物,他莫非,也想借势而起吗?
周瑜添上酒,举起酒杯干笑一声道:“兄长莫非……?”
周瑜双眼微眯,故意顿住话头,后面的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若孙策连这句话都猜不透,那他也不值得我周郎去结交了。
孙策当然知道周瑜后面想要说什么,之前孙策故意挑起陈胜吴广,就是暗中点醒周瑜,自己日后,可是要创建一番功绩的,你小子,随不随?
可周瑜这厮,不显山不漏水,也不表态,反而回问自己,孙策犹豫了一下,而后给孙大盘递个眼色道:“你们去外面吧,也找个桌子坐下,陪周郎的仆役们喝几杯,酒钱算我的,别慢待人家。”
孙大盘听出了孙策话中之意,也知道,孙策有话想和周瑜说,抱拳唱一声诺,开门出去了。
周瑜也喝退了家奴,这才一本正经的望着孙策道:“此地只有你我二人,兄长有话,不妨直说。”
“我能信任你吗?”孙策目光如炬,凝视周瑜。
周瑜犹豫一下,而后用剑划破手指,滴在酒里道:“我周瑜对天发誓,绝不外漏一句,否则,天诛地灭。”
“好,既然你如此说,我孙策也愿意立誓,如果我们今天的谈话泄露出去,我也愿意天诛地灭,乱刃分尸。”
孙策割破手指,滴血在酒碗里,这才凝视周瑜道:“黄巾之乱只是一个开始,也只是一个引子,我观天下局势,更大的动乱还在后面,若我们能建立一番功业,谋求立足之地,他日若群雄并起,当可图谋大业。”
周瑜假装不解的问道:“何谓大业?”
孙策知道,周瑜对自己,并没有放下戒心,不过,两个人的话题已经聊到这个地步了,而且,周瑜是官宦世家,从其祖父到他父亲和叔伯都官居要职,地位显赫,他尚且不怕,自己又怕什么呢?
更重要一点,历史上,孙策的确和周瑜意气相投,一起打下的江东基业,所以,孙策不担心周瑜的忠诚度,此时孙策假装犹豫一下,而后口气冰冷的说道:“开疆拓土,建百年基业,此乃大丈夫所为。”
“兄长这话,若是被旁人听去,可是要诛灭满族的,你不怕吗?”
“你我兄弟投缘,我已拿你当作刎颈交,周郎定不负我。”孙策嘶哑着嗓子说道。
沉寂了一会,周瑜忽然端起酒碗,把带血的酒一口喝尽,忽然大笑道:“好!能结识富春孙郎,真乃我周瑜之兴!哈哈哈。”
孙策这时候,也喝尽了杯中酒,而后拉着周瑜的手腕道:“今日之事,为兄的,也不会乱说,你我铭记在心,可好?”
“好。”
周瑜慨然大笑,又舀起几碗酒,与孙策连连碰杯,喝了一会,两人皆有醉意,周瑜这时,才压低声音道:“这酒肆,我已经包下来了,除了你我,不会有其他人来,不过,我还有些话想问兄长。”
“但说无妨。”
“兄长既然说,大汉的天下必起纷争,不知从何处看出来的?”周瑜狐疑的望着孙策。
这尼玛坑爹了,孙策暗骂一句,如果自己告诉他,是从历史书上看出来的,他会信吗?孙策犹豫了一下,索性凭借自己对乱世的看法,诚恳说道:“首先,党锢才刚刚解禁,十常侍必然妒忌忠良,朝野之争,不外乎外戚和宦官之斗,而我认为,汉家,也必然崩溃于此。”
“哦?有趣。”周瑜端起酒碗,大喝一口。
孙策继续道:“先不说朝中之争,就黄巾之乱而言,岂是说平息,就平息的?宛县不久前刚刚平定,可眨眼不到半个月,黄金教众再起,人数多达十多万人,可想而知,其它地方呢?这种永无休止的战争,足以让汉家分崩离析,再有朝野内斗,汉家岂能不亡?”
“似乎有点道理,不过,我另有见解。”周瑜带着醉意,冷笑一声。
“愿闻其详。”孙策抱拳道。
“首先,如兄长所言,黄巾之乱,波及甚广,这场仗,绝对不是几年时间便可平息,其次,朝中局势也有动荡,我听闻,何皇后的弟弟,河南尹何苗已经荡平荥阳匪军,圣上对他十分赏识,已经加封何苗为车骑将军,济阴侯,如此殊荣,已经盖过了那些横征四方,浴血奋战的老将,如此看来,圣上带人厚此薄彼。”周瑜顿了一下。
孙策自然知道何苗此人,他没有多问,周瑜继续道:“又有十常侍祸国殃民,听说,他们的家人在地方上简直无法无天,欺霸乡里,这样的人,不但没有受到制裁,反而荣耀加身,可见,圣上重外戚和宦官,却疏远忠臣,如此大汉,又岂能长久?”
周瑜说到这,把碗里的酒一口喝干,又道:“我还听说,大将军何进与车骑将军何苗不和,两人明里和善,背地里互相诋毁,就从这一点来看,京师迟早会有大变。”
周瑜喋喋不休的又说了许多,直到两个人各自喝得酩酊大醉的时候,周瑜才收住话匣子,一脸无奈的叹口气道:“兄长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我准备严加训练部下,精良兵甲,只有军队精锐,才能所向披靡,更何况,天下之势多变,走一步,看一步,若日后朝廷真有变,天下格局刷新,群雄逐鹿之时,我便会兵进江东,据长江之险而立足,傲视群雄,睥睨天下。”孙策说到这,情绪更激动,竟然连喝三大碗酒,与此同时,周瑜已经露出向往之色,诧异道:“兄长真的坚信,会有那一天吗?”
“一定会,相信我。”
“那我……可以加入吗?”周瑜迟疑着说道。
“求之不得!若能得周郎相助,大业可成。”孙策欢喜的攥住周瑜的手,周瑜这时,也清醒了几分,目光坚毅的望着孙策道:“既然如此,我也愿意出资,帮助兄长强军,你我共同努力,可好?”
“太好了。”孙策没想到,这么容易,就说动了周瑜,立刻提起酒碗,要与周瑜再干一碗,可是碗里没酒了,孙策又抓起一旁的酒舀子,舀起两碗酒,这才大笑着说道:“来,再喝,你我兄弟,不醉不归。”
“好,为了我们的梦想,为了我们的宏图霸业,干。”
……
“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远大。孙策和周瑜同岁,交往甚密。”这段我给大家摘录一下,二人的志向远大,其实从少年起,就已经立下不凡的志向,当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