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在新四军的改编,组建,集整训等工作中,有过密切的配合。
这一时期,他们的分工很明确,叶挺主要管外,跟国民党打交道,争取港澳和海外侨胞的支持,军内工作则侧重军事训练,作战指挥。
项英主要管内,与党中央,东南分局的直接上级长江局打交道,军内主要抓干部配备,党的建设等。项英不仅在军事上不尊重叶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方式上,对叶挺也颇多微词。
叶挺到部队视察时,喜欢以马代步,带的副官,参谋,卫士等随行人员也比较多,前呼后拥一大帮。项英到部队去则习惯于轻车简从,所以他认为叶挺是摆官架子,旧军人作风,不符合红军官兵一致的作风。
叶挺仪表堂堂,穿着整洁,平时不是穿黄呢将军服,就是穿皮夹克,西装等便衣,很少穿新四军的深灰色制式军装。
项英则剃光头,无论冬夏,新四军制式军装不下身,隆冬时节也只是穿一件旧棉大衣。叶挺单独吃小灶,还从广东带来一个厨师。
他的交际活动较多,常叫他的厨师做些广东客家名菜,邀请军部领导同志,来访的国内外人士,国民党三战区驻新四军的联络参谋,以及随他来新四军工作的老朋友一起聚餐。
难忘,1941!
那是一场“兄弟阋于墙”的悲惨事件。
国民党顽固派将*重心由华北转到华中。
先是命令长江以北的新四军全部开到长江以南指定的狭小地区,企图割断新四军与八路军的联系,便于各个击破。在*中央针锋相对地进行了斗争以后,1940年10月19日,又由参谋总长何应钦、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发出皓电,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1个月内全部开到灾情,敌情并重的黄河以北,欲陷八路军、新四军于绝境,并调兵遣将,在皖南集中了7个师8万余人的大军,以上官云相为总指挥,采取前堵后追,两翼夹击的部署,伺机围歼势孤力单的新四军军部和所属皖南部队。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和所属皖南部队9000余人,为顾全团结抗战大局,在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率领下,从皖南泾县云岭及其附近地区出发,准备绕道茂林,三溪,宁国,郎溪,到江苏省溧阳待机渡江北移。
1月6日,蒋介石得知新四军开始北移,下令第3,第5战区“采取行动”。
第3战区于6日下午命令所属第32集团军“迅速部署所部开始进剿”,并明确强令“彻底加以肃清”。
7日拂晓,当新四军北移部队行至泾县茂林以东山区时,当即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层层堵截和进攻。
二.
皖南,这是一片战斗的土地,更是一片深情的土地。
新四军组建不久,皖南便是指挥中心所在地。
3年来,这支人民子弟兵同皖南人民建立了难以割舍的血肉深情,老百姓听说新四军为了抗日大局将要离去,纷纷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依依不舍的心情,涌现出了一幕幕感人肺腑的场面。
第三战区在徽州秘密召开师以上军官参加的军事会议,确定由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任总指挥,统辖皖南的国民党军各部队,拟定围歼皖南新四军军部的兵力编组方案。
12月29日,上官云相秘密下达了围歼新四军的实施计划,调集了第五十二,第一0八,第四十,第一四四,第六十二,第七十九师及新七师等7个师约8万余人的兵力,布下“围剿”新四军皖南部队的陷阱。
皖南上空顿时战云密布,新四军处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之中。
整整数个昼夜,皖南的阵地上,洒满了新四军将士的鲜血,回荡着新四军将士的呐喊。
至14日,新四军皖南部队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阵地全部失守。
除约2000人突出重围外,一部分被打散,大部分壮烈牺牲和被捕。
军长叶挺冒着生命危险下山赴顽军阵营谈判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在战斗中牺牲,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在突围后不幸被叛徒杀害。
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从四面八方聚集到皖南的这些中华健儿们,他们没有牺牲在抗击日寇的战场上,却永远倒在中国人自己的枪口下,他们的冤魂将永远飘荡在皖南的青山碧水之间!
他将队伍化整为零,让各部独立突围。
突围前,为了轻装上阵,林寒涛安置了病号,伤员,并将爱人肖若语留下照顾伤员,甚至将刚满一岁的女儿也送给老乡,自己仅带着老侦察出身的营教导员胡克礼以及宋诚,王枫等12名干部组成的队伍,于1941年2月2日,离开坚持斗争了二十几天的老虎坪,大斧山地区,展开了又一次往苏南方向的化装突围。
沿途,他们灵活机动,或装作百姓,或装作国民党52师的便衣,晓宿夜行,风雨兼程。行至第三天,当小分队进入宣城境内的一条山沟里休息时,王枫掏出怀表看时间,有两个人凑上来看表,经过交谈,始知对方是江南青洪帮大头目何啸天门下的两个弟子。
在这两人的帮助下,林寒涛等人越过了52师的最后一道封锁线,进入广德,郎溪,宣城交界地区。 。 想看书来
第五十七章。 阴谋彻底破产
一。
队伍在一个村子休息时,不想遇上了国民党保安队。
小分队边打边退,一直退到南漪湖边。
此时,湖边停着两只大船。
船主误认为他们是52师的便衣队,不肯摆渡。
眼见追兵已到,王枫急了,拿出枪来说:“不走就打死你!”
船老大被迫开船。
船至湖心,林寒涛向船老大道歉,说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船老大笑了,说:“要不是及时说出你们是新四军,到了湖水深处,我就准备沉船,将你们全淹死。”
为了确保林寒涛等人的安全,船老大把船停在湖心,驾一只小船先上岸,进入江苏高淳县境内了解情况。
就这样,在群众的掩护下,林寒涛一行晚上上了岸。
肖锐锋是第一时间通过第3战区军统的朋友,获得准确的消息,这样的局面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他曾多次将预警情报分析,和敌人兵力调动的情报上报给南方局。
他此时正在川北;军情紧急迫不得已;于是他让梅雪兰潜入敌人军统机要情报通信室;用特殊频率向延安和重庆南方局报告了这个天大的消息。
1月17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发表命令和谈话,反侮新四军为“叛军”,宣布撤销新四军番号,将叶挺“交军法审判”。
1月30日,蒋介石亲自出马,以行政院长名义发表撤销新四军番号的所谓“训令”,从而把第二次*高潮推到了顶峰。
党中央和南方及时应对,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赢得了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同情和支持,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政治地位和在全国人民中的声望。
皖南事变后不久,很快新四军军部的重建,使部队由原来的6个支队扩编为7个正规师,新四军从此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蒋介石妄图通过围歼皖南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部队来达到取消新四军的*阴谋也彻底遭到破产。
二.
随着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方认为:中国军队之所以能坚持长期抗战,主要是依靠外国的支援,于是制定了“国际政策”,其核心内容是:破坏第三国对中国的支援;使各国外交使团脱离*政府,尤其是要做好美,英,意,德,捷克等国的外交工作,使其停止从军火和道义上援华。
在希特勒德国及其伙伴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的全球战略中,远东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因此,他们同中国又同日本建立起比较密切的军事关系,特别是德国,从1928年起,大批的军事顾问就一直在蒋介石的军队中供职,在许多部队中,德国的顾问配到了营一级。
德国,捷克曾多次卖给蒋介石数量可观的枪械,以及飞机,坦克,装甲车等一系列的军事物资。
日本外相广田为了破坏德,中关系,抓住希特勒与共产主义不共戴天的这一特点,到德国到处游说,指责蒋介石政权跟苏俄打得火热,国民党已与共产党搞统一战线,蒋介石的抗战是受了斯大林的唆使。
经广田外相这一外交挑拨,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对中国的抗战有了明显的转变,由最初的同情中国抗战转向怂恿日本侵略中国。
国民政府驻德国使馆蒋方震,百里是他的字,年轻时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步兵科,因成绩名列榜首,日本天皇赐指挥刀以示褒奖,后又去德国深造,他才华横溢,受到德军最高统帅兴登堡元帅的器重。
蒋百里不但军事理论造诣很高,还精通德,日,英等国语言。
为了应对日本的挑拨,摆脱外交困境,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同情与支持,蒋介石决定派儒将出身的外交家蒋百里出使西欧,同日本展开外交战。
蒋介石赋予蒋百里使命有三,争取欧洲各国道义上同情和物资上援助。
使尽一切办法破坏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合作和联盟,至少要说服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不要与日本搞得那么火热,不要支持日本侵略中国。
不要干涉,妨碍中国政府的自主抗战。
在受到希特勒亲自接见后突然神秘回国。
肖锐锋敏锐地判断蒋百里一定给蒋介石带回了事关战略格局的绝密情报。
他一方面从容应对特务和宪兵的秘密监视,调查,一面寻找获取蒋百里情报的突破口。
为了摆脱日益逼近的中统残杀,肖锐锋将掌握的一个日本间谍的线索同时透露给了军统和中统,制造了两个特务机关之间互不相让的“狗咬狗”局面。
与此同时,他通过德国驻华使馆官员,以及国民党高层官员,最终获取到德国即将在6月下旬对苏联发动闪电战的“巴巴罗萨计划”。
事后,由于觉察到了“巴巴罗萨计划”的泄露,表面与肖锐锋关系不错,暗中却一直心存怀疑的中统某些人,下决心要找到证据置其于死地。
中统针对肖锐锋开始了更精心的调查。
很快,与肖锐锋小组有关联的川北*地下党人员胡文岳突然被捕并叛变。
肖锐锋又一次面临严重危机。
但是,他却毅然拒绝了让其撤离重庆的指示,继续进行情报搜集。 。 想看书来
第五十八章。希特勒作战意图
一。
在军事实力方面,当时苏军的武器装备相比较德国来说,还有很大的不足。
但是大量新研制的武器已经开始投入制造生产,对于苏军来说,最终要的是时间,必须有充足的时间,将武器生产出来,并装备到部队中去。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军事参谋送来的一份来自延安的绝密情报分析;却使得斯大林有了这个顾虑。
斯大林从桌上的烟盒中拿起烟丝放入烟斗按了按;点燃,吸了一口,慢慢吐出一缕烟雾。
他的眼睛端详着手中的雪茄,像是漫不经心地在研究香烟上的标牌,而实际上是等待着将军们的看法。
“不到最后的时候;不要作出决定。”
斯大林说。
与此同时在世界上有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变化,为实施希特勒的作战意图,德军总参谋部立即着手拟订对前苏联作战的具体行动方案。
该方案于12月底完成,并被定名为“巴巴罗萨计划”。
该计划主要内容有: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司令是李勃上将。
他指挥屈席勒尔将军的第18集团军,布施将军的第16集团军和霍普纳将军的第4装甲集群,由克勒尔将军的第1航空队提供空中支援,共有26个师。
李勃的任务是率部从东普鲁士东北部出发,占领800公里以外的列宁格勒,消灭波罗的海沿岸的苏军和苏联波罗的海舰队,并与芬兰军队会合。
李勃对面的苏军是波罗的海军区和列宁格勒军区的三个集团军。
李勃把霍普纳的第4装甲集群当作开膛破肚的尖刀,部署在中间,充当先锋,首先冲到德维纳河畔的道加夫皮尔斯,抢占桥梁,不停顿地冲向列宁格勒,切断波罗的海沿岸与内陆的联系,把苏军打得晕头转向,乱成一团。
跟在其后的两个集团军迅速扫荡苏军残兵,把苏军驻波罗的海沿岸的部队压缩到海岸后再加以消灭。
霍普纳南面的是中央集团军群,由博克元帅指挥,凯塞林元帅的第2航空队提供空中支援。这是兵力最强的集团军群,计有霍特的第3装甲集群,施特劳斯上将的第9集团军,克鲁格上将的第4集团军和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共51个师。
博克的总目标是占领莫斯科,但其当前任务是包围和消灭白俄罗斯的苏军,占领斯摩棱斯克,打通奥尔沙陆桥,为下一步占领莫斯科创造条件。
由于当面苏军西方方面军呈前沿部署,博克把2个装甲集群部署在两翼,北面是在东普鲁士的霍特,南面是在华沙附近的古德里安,准备对苏军实施大纵深迂回包抄。
博克想撒开一个大网,同时伸出两支铁臂,在600公里外的斯摩棱斯克合拢,把斯摩棱斯克以西的苏军连根拔起,一锅煮熟,一步跳到莫斯科的大门口。
但缺乏军事业务专门训练,又爱干预战役战术细节的希特勒担心这两支铁臂会因伸得太长而被苏联人砍掉,坚决主张合拢的地点是350公里外的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
博克哭笑不得,大失所望。
只得更改初衷,把一个大网变成好几个小网,博克的两支铁臂在明斯克合拢,切断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莫斯科公路,堵住苏军的退路。
与此同时,施特劳斯的第9集团军和克鲁格的第4集团军从北南向前伸出,再合紧,把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的苏联第10集团军也扔进肉锅。
由于装甲部队的速度快,装甲集群和步兵集团军收网和架锅几乎能同步完成。
一俟苏军入网,进锅,2个集团军分兵疾速追赶装甲部队,而2个装甲集群不待步兵赶上,就向斯摩棱斯克伸出铁臂,在斯摩棱斯克筑起铁墙,后面的步兵继续东进,把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之间的苏军挤成肉饼。
二.
博克南部的是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是龙德施泰特元帅,由第4航空队提供空中支援。
龙德施泰特在整个《巴巴罗萨计划》中充当配角,其所辖兵力有40个德国师,14个罗马尼亚师和1个匈牙利军,他的总任务是占领基辅,进至伏尔加河。但其第一阶段任务是占领基辅,占领西乌克兰,消灭当地的苏军西南方面军一部。
龙德施泰特的部队实际由北南两个集团组成。
北集团部署在波兰卢布林地区,有赖歇瑙元帅指挥的第6集团军,克莱斯特将军指挥的第1装甲集群和斯图尔纳格尔指挥的第17集团军。
南方集团是驻罗马尼亚的德国第11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龙德施泰特的主力是北集团左翼的第6集团军和第1装甲集群,共20个师。
这两个集团军从卢布林地区出发,第6集团军在左,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群在右,贴着普里皮亚特沼泽地的南缘,先奋力突破苏军的防御,向东南直逼基辅,在接近基辅以西约130公里的日托米尔时,第6集团军与第1装甲集群分兵,前者转向东,从南北两翼钳击基辅,占领基辅附近第聂伯河上的渡口。
后者抛开步兵,先继续向东南疾进,然后突然掉头杀向正南,奔向黑海海岸,包围部分苏军西南方面军和整个南方方面军。
与此同时,北集团右翼第17集团军占领普热姆尔要塞后亦向东南推进,把后路被抄、军心大乱的苏联军队推向东面,赶到克莱斯特装甲集群的履带下,配合左翼的两个集团军,撕开苏军西南方面军的防线,再把南方方面军装进口袋。
在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群杀向黑海时,龙德施泰特放出右翼南集团的三个集团军。
德国第11集团军居中,两个罗马尼亚集团军在两翼,三路并进,渡过普里特河,德涅斯特河,把苏联南方方面军赶进克莱斯特张开的口袋。
在消灭苏联南方方面军后,龙德施泰特就向哈尔科夫和伏尔加河推进。
在对英作战结束之前,以一次快速的战役,在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打垮前苏联。
先以突袭的办法歼灭前苏联西部各军区的部队,使其无法退往内地,然后以坦克部队为先导,并辅之以空军支援,分三路向前苏联腹地进攻,占领莫斯科,列宁格勒和顿巴斯。
希特勒不无得意地说:“当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实施时,全世界都将会大吃一惊,并感到难以置信!”
为了进攻苏联,德国又开始在外交上,经济上和军事上进行一系列准备,同时采取一些伪装和欺骗手段。
1940年德国占领法国后,曾经制订过一个针对英国的“海狮计划”,但后来被放弃了,目的是为了全力进攻苏联。
但是为了掩盖其“巴巴罗萨计划”,德国又开始大造舆论,试图想让世人相信,它要实施“海狮计划”。
德国采取了许多手段来迷惑人们的视线。
他们先是制造假象,大量地印发英国地图,给部队配备大量英语翻译,并在英吉利海峡和加莱海峡沿岸集结大量的渡海及登陆工具,在海岸上配置了许多假火箭,派部队频繁地进行登陆作战演习,造成部队要大规模进攻英国的假象。
然后,德国军队大规模东调,但他们却放风说,他们是为了在进攻英国之前,到东部地区去休整。
由于“海狮计划”的存在成功地掩盖了希特勒的作战意图,至1941年6月中旬止,德国已经在其东部同前苏联的边境上集结了190个师,共约500余万人,3800多辆坦克,5万门大炮和5100多架飞机。
第五十九章。出类拔萃的间谍
一。
但是有些天真的苏联人却对希特勒的种种承诺和解释信以为真,因而对来自各方面的关于德军 “巴巴罗萨计划”军事部署情报分析和对于德军近日将要大举进攻苏联的消息并未加以特别注意。
在德国发动进攻前,苏联西部边境各军区军以上的司令部均驻在城市里,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