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站在烽火台上,上下几十里的交通要道尽收眼底,寨内的状况一清二楚。
无论是举信号旗还是燃烽烟,均可前后呼应。
透过了望孔,对面的栈道和兵寨的一切历历在目。
这里有踏步,可以通到高大的城墙中间,以利射箭或投石。
这边是瓮城,瓮城设计非常精巧。
它是战争实践的产物,是筑城工程的一大发展。
二.
“民为国之本,军之魂。”
此时的宜昌,笼罩在极紧张的气氛中。
抗日的各方兵力在这里集结,整编的,整训的、驻守的,过境的部队多达十几万人。
宜昌不仅是拱卫战时首都重庆的前沿阵地,也成了训练,输送抗日兵力的军训基地。
冯玉祥在此紧要时刻,来到前线官兵之中,驻在宜昌城长江南岸的大桥边;刘家湾;响铃口等农村民房,面对面对185师及其他几支部队开展督导训练工作。
身材魁梧,皮肤黝黑的冯玉祥,初进刘家湾时,腰扣皮带,脚登草鞋,着一身旧军装,拒绝了前呼后拥的欢迎,村民和士兵误以为是一个“伙头军”。
过了几天,人们发现卫兵向他敬礼,一打听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冯玉祥将军。
为了他的安全,当地驻军在交通要道设下岗哨,盘查过路的人,冯玉祥知道后,立即叫来部队的负责人指出:“真正的坏人、奸细不会大明大白地通过岗哨,设这些岗哨只是给老百姓造成不方便,赶快撤掉!”
第二天,这些岗哨撤了,行人畅通,无不称便。
南林坡阵地是日军主攻目标。
守军第十一师三十一团三营官兵奋勇抵抗,战至黄昏时分,敌军接连发起5次冲锋。
右翼九连阵地首先被敌攻占,左翼八连阵地继而也被敌突破,连长阵亡。
然而,配有重机枪排和迫击炮排的第七连阵地始终坚守,并以猛烈的炮火向敌射击,予敌重创,阵前陈尸数百。
七连官兵伤亡也重。
第二天黎明,日军又向七连左;中、右三方进行夹攻,也被我军击退。
日军对我南林坡正面阵地屡攻不下,遂于上午9时出动飞机5 架,同时搬来直射钢炮数门,对我七连阵地进行狂轰滥炸。
周围树木被扫光,山堡被炸平。二排排长阵亡,追击炮炮手全部牺牲,重机枪排死亡惨重,技术兵幸存无几。
第三天,日军一部在飞机支持下,继续向我第七连阵地攻击,掩体和工事破坏殆尽,但该连余部仍顽强坚持战斗。
第四天即5月31日,第七连奉命撤离南林坡时,全连仅剩下70多人,抗日官兵伤亡高达四分之三。
在石牌保卫战的日日夜夜,第七连自始至终坚守阵地,没有后退一步。
第八十六章。视作囊中之物
一。
这是热血与战火写成的抗战历史长卷,他是电闪雷鸣般的传奇人物。
黄昏,南京某军用机场内,戒备森严。
一架军用专机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徐徐地降落。
机舱里走出一位身着便装的日本小个子男子,他习惯性地摸了摸下巴下的山羊胡须,然后傲慢地走下舷梯。
在一群文武官员的簇拥下,钻进了停候在一旁的小轿车。
轿车飞也似地驰向沙家湾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门口,一行人匆匆走进作战室,听小个子下达作战命令。
这小个子不是别人,他就是战争狂人,日本国总参谋长兼陆军大臣东条英机。
他此行中国的目的,是部署在宜昌地区实行“会战”,以梳篦,拉网战术,向根据地分进合击,企图寻歼抗日军队主力。
同时增设据点,搜剿抗日地下工作人员,加强伪化统治,清查户口,颁发良民证,编保甲,达到日本国长期统治中国人民的目的。
东条英机刚一落座,就立刻转过脸问侵华日军总司令田俊六:“清乡已列入本军年度重点计划,而且在这两,三个月内,东京总部就此事下达了三道预备命令,不知总司令阁下准备如何?”
田俊六回答说:“一切准备就绪。
计划前天,我已和汪兆铭商量确定。
东条英机又问:“要保证会战取得胜利,必须有明确的战斗口号,你们准备了什么口号?”
田俊六说:“口号是:半年活捉陈诚,一年挺进四川!”
东条英机兴奋地站起来说:“很好,那就明天开始传达会战计划,进行准动员,一周后开始投入战斗,这是一场特殊的奇特战争,预祝你们旗开得胜。
东条英机离开南京后的第四天,打入伪军内部的军统特工,伪第106师副师长刘光亚,就将田俊六的清乡计划,派人秘密送到了陈诚的手中。
陈诚立即报告了重庆后,立刻马不停蹄地带着随员,来到宜昌部署调兵遣将,坐镇指导反会战斗争。
一阵紧过一阵的枪炮轰炸声,在一步步向宜昌逼近。
日军似乎已把宜昌视作囊中之物。
日机低低地掠过宜昌,开始截袭击沿长江退出宜昌,撤向重庆方面的江轮,驳船。
陆地各交通要道上,也时有转移的军民被日军战机,炮火隔断。
日军在为进入重庆作种种准备。
二.
敌机开始整日轰炸,并派化学部队施放毒气。
守军凭借风向和自我保护,甚至还使用从就地击毙的日军所携带的防毒面具,因此毒气施放后的效果不大。
天空突然又响起马达声,原以为又是日机轰炸,却见空中徐徐飘落一片降落伞。
5师14团随即掩蔽设防,并组织优秀射手对空射击。
即使零星敌空降部队侥幸着陆后,当即遭到早已预伏的14团一举围歼。
残部仍未能突围,包围圈反越收越紧,特别长野部队之宫本大队被我孤立于西北一高程300米的高地之上,陷于绝境。
战至夜间,长野部队向木村支队长发出电告:“决定焚烧军旗,全员玉碎。”
为援救长野部队,木村支队长命吉田部队星夜沿山峰驰援,强行连续突击我军阵地,同样遭到痛击。
这一仗打得很漂亮,偏岩至馒头咀之间长达28华里的开阔山谷中,激战数十次,致使孤军长驱深入的日军遗尸累累,伤亡2000多人,其中阵毙步兵第217联队第1大队长广濑少佐以下1000余人。
日军收集尸体在茶树坪焚烧,仅骨灰就有3米多长,2米多宽,1米多高,可见日军伤亡之惨巨!
冲天的火光染红了夜空。
同时伴着枪声不断,炮声隆隆,气势宏伟壮观。
长江封锁线上出现了第一片火光。
随后,火光如星星之火,迅速蔓延,一小时后,整个封锁线如一条婉蜒数百里的巨大火龙,满天浓烟滚滚,人声鼎沸。
这时,数万军民齐出击,汪伪军的巡逻队,检问所里的敌人见到如此浩大的攻击,只象征性地放上几枪,便争先恐后逃得不见踪影。
肖锐锋指挥黑狼突击部队在日伪间隙中灵活穿插,避实击虚,机动作战。
几十名特战队员跃出阵地。
另外的几百名特战队员则从山崖上顺绳索飞滑而下,抵达空中攻击位置。
身上携带的*器,弓弩箭,枪支,匕首隐约可见。
眨眼之间,两支特战分队已全部投入战斗。
9时许,进退两难的“日本鬼子”突然劫持当地民众为人质。
一名“鬼子翻译”走上崖头,气焰嚣张地叫喊:“快给我们让开一条通道,否则就炸掉大家同归于尽!”
面对要挟,抗日战区指挥部迅速命令黑狼突击队与“日本鬼子”展开对话,争取时间。
同时要求各参战单位在尽全力保障民众安全的前提下准备武力强攻。
并立即调动黑狼突击队慢慢靠近被劫持民众,也到达预定位置戒备,江岸上的空气紧张得似乎已经凝固。
时间一秒一秒过去,狂躁不安的“日本鬼子”开始失去耐心,扬言要炸死杀害民众。
抗日战区指挥部决定立即展开强攻。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八十七章。毕竟是有限的
一。
长江雨季的潜伏,天热的狠,爬在太阳底下炙烤,还时常下,晚上蚊虫叮咬,毒蛇袭击。现在进入了秋季,蚊虫销声匿迹了,毒蛇很少出没了,可是多变的气候更是折磨人。
白天,他们穿着背心,背负六十多斤重的背囊,里面装满弹药和食品,出去执行任务几天,有自己带好几天的食品,偷懒,没办法只好少吃点!
但是枪支弹药可不能少带,他们顺天梯上去,向八里河东山前进,爬上山顶已是汗流浃背,一步也不想动了,但是还得走啊!
前面的路是顺阵地的交通壕下山,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又是刚下过雨,路很滑,稍不留神就要滑倒,借助路旁的电话线向前走,下山虽说不好走但相比较比上山少费力,还好受些。
到了潜伏的阵地一屁股坐下来再不想起来,打开一袋压缩大米和压缩饼干充饥,这是侦察兵专用食品,里面一袋压缩大米,一袋压缩饼干,一袋糖水梨。
刚来前线时, 吃着这些食品可好了,可是每次执行任务就吃这些便有些吃不下了,特别是压缩饼干,吃到胃里发干,喝完凉水胃里发涨。
有时宁可饿着也不吃。
但住在后面的部队罐头还是品种很多的,在那拉口最前沿的战士就吃不到了,到232,457高地是最危险的,要经过三道生死线,雷场遍布,军工根本上不去,战士们下来一次不容易,虽能背多少背多少,但毕竟是有限的。
很多战士死在背水和背食品的路上。在前线一切要按战场纪律执行,否则很容易出事故。
有一个战士,平时工作很积极,到战场后,部队喝水要到阵地前山下面的小山泉旁去背,要求必须三人以上,这天班里没水了,他自己匆匆下到那个小山泉旁去背水,特工早就观察到他们常到那里去背水,就潜伏在周围进行伏击。
他下去后五个特工冲上来,想抓一个活的回去,多亏他的军事技术过硬,一个人与五个特工摔打起来,这时山上的战友们也发现了情况,急忙往山下冲,并进行射击,日本特工见形势不好,丢下他跑了。
他得救了,可是他严重的违反了战场纪律,分队根据实际情况虽没有给他处分,但直待作战下战场也没给他立功。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没有严格的战场纪律是不行的。
天渐渐黑下来,也冷起来,我们穿上棉衣,背上枪支弹药,顺着二十公分宽的在雷区中开辟出的通路向潜伏地域摸进。
上级长官要求他们抓一个俘虏以了解证实对面阵地的情况,为长官确定战斗行动方案定下决心,所以说这次任务是很重要的。
在捕俘组,他们几个人负责抓俘,带着冲锋枪负责紧急情况下射击,带着绳索和手铐麻袋,对敌人实施抓捕。
夜深了没有什么情况,敌人没有出动,他们只好静静地等待。
山风吹来打透棉衣冻的直打哆嗦,白天是穿背心上来的,爬山时流了很多汗,内衣还没干,现在穿上棉衣,外面还穿了一层雨衣,穿着胶鞋的脚冻的已失去知觉。
穿着雨衣不能动,一动哗啦哗啦的声音能传出很远。
特别是夜深人静时,在这里更得小心,谁知在他们多远有敌人啊?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他们紧紧盯着前方,眼一眨也不敢眨,十二个小时简直比十二年还难熬。天渐渐亮了,又黑下来,那是黎明前的黑暗,在敌我前沿潜伏四天,没能抓到特工,他们只好撤回了。
是残酷的才一个多月时间他们已经失去了两位战友,副队长韩万祥就是在114号高地执行侦察任务时牺牲的。
二.
这是一次秘密潜伏,晚上九点他们刚进入潜伏地域隐蔽好,便扑打起来,组长埋怨他不怕暴露目标啊,他轻轻爬过来说感觉有东西在身上爬一摸原来是条大蛇。
他是最害怕蛇的。
在前线,战友们都睡在地上,因害怕蛇他便睡在担架上,用石头垫起。
早晨起床去小便回来,一条两米多长的大蛇正从他的担架下爬出来,看不到尾巴,吓得他大张着嘴直到看到爬下一块大石后才喊出声。
潜伏地域吃水更是困难,背水要到十几里外的地方,还要翻几个山包,过雷区和敌炮火控制区,每到下雨他们便拉起一块塑料布接雨水喝,最长时连续喝过七天雨水。
凌晨四点,被通讯员叫醒和侦察排长沈飞一起保护师齐副师长和工兵科长去看地形。
早晨,坐在美式野战吉普车上向前,沿江开进。
江风吹在身上很冷,背着冲锋枪和望远镜身子直打颤。
这里的天气就是这样,四季温差不大但昼夜温差大,一昼夜的温差变化几乎包括了北方的四个季节。
怪现象很多,当时流传的十八怪:山上下雨地上嗮,老太太爬山比猴快,三个蚊子一盘菜,四个老鼠一麻袋,草帽摘下当锅盖,袖珍小马有能耐,火车没有汽车快等这麽多年也记不清了,有的知道意思说不压韵,在如描写云贵川的气候变化的四川的太阳贵州的风云南下雨胜过冬。
所以北方人要适应很久。
到达四一四团指挥部时天还黑沉沉的,团里派出一名战士为我们带路,我们按团里带路人员的要求都化装成军工的模样。
防止敌狙击手射击和炮击,确保首长安全。过了船头我们脱掉裤子,将裤子和鞋捆扎好搭在肩上,因为前边的战壕中的稀泥有一米多深,里面又有很多碎石和荆棘,战壕两侧也布满荆棘和枯枝。
他们跋涉在战壕中每迈一步都很困难,手和脸被战壕两侧的枝条和荆棘划破淌着血与汗水搅在一起钻心的疼,汗水流进眼里眼无法睁开,两手上都是泥水轻易不敢去揉眼,流到嘴里咸咸的,上衣湿透象水洗的一样。
经过几个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到达前沿阵地,我们在龙江南岸观察着395高地侧后的地形,进行记录标图,为出击395作战作准备,保卫首长安全查看完地形返回我方阵地。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八十八章。阴谋已被摧毁
一。
确实忧喜参半。
他认为史密斯不愿参加南方会战,不让抗日军队及时入川,必然坐失有利的战机,导致被动挨打,但热心组建华侨抗日志愿队,倒不失为明智之举。
遂从重庆军校五分校17期即将毕业的东南亚侨生中调取30人,另从侨务人员训练班侨生中抽调200人,当即用飞机运到石牌。
当时,欧阳已请缅甸华侨总会,从缅甸各地华侨青年中,招募到身体健康,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无家庭负担的未婚男青年1200人,以220人编入缅甸华侨抗日突击队,其余980人则集中在仰光英军约克郡皇家步兵团军营,由侨务人员训练班对其实施一个月的军事训练,然后各回原地,成为当地的华侨志愿队。
这时,英十七师直属部队和后勤部队搭乘的英国海军大型运输舰“奥马哈号”也已进港。当其向码头徐徐靠近时,正驾着快艇在港内巡查的胡汉忽然发现两个人划着舢板急速地向该舰冲去,觉得形迹可疑,便加速前去拦截,那两个划舢板的人见状跳进水中,继续奋力向“奥马哈号”游去。
王兴汉一面留人登上被那两人抛弃的舢板,同时驱动快艇前去堵捕,经过在水中的激烈搏斗,终将那两人擒获,从两人身上各搜出1包已安装了引爆装置的磁性可塑炸药,另从舢板上也搜出两包同样的炸药。
他二人都是缅人,原在仰光大学念书,家住曼德勒,是缅甸德钦党人,一个叫拉孟,另一个叫岑金,均为“缅甸独立义勇军”的骨干,于上月从泰国潜入毛淡棉。
同行6人内有日本间谍6人,携有无线电台一部,在莫塔马街上开设电器行,兼修理收音机等家用电器,以为掩护。
那两个日谍分别叫井坂,木村,是无线专家,是他们的头头,派他二人负责炸这艘英舰和港区码头设施。
我得报后,令王兴汉继续加强陆地和水上巡查警戒,并利用已捕获的那两名缅奸引路,迅速将其余4人和电台抓获,同时向史密斯报告。
经王兴汉及时搜捕,在莫塔马一家电器行楼上,将正在发报的两名日谍当场抓获,并缴获电台,通信密码本和发出情报的电报底稿以及手枪四把与密写药物。
另两名缅奸则逃逸无踪,仍由王兴汉派人继续搜捕。
这次对日军潜伏在毛淡棉的情报站的破获,虽然尚有两名缅奸在逃,但是日谍要炸毁英舰“奥马哈号”的阴谋已被摧毁,使英第十七师数千官兵保全了性命,避免了一次可怕的灾难。
二。
伍敦义和史密斯闻讯以后都十分高兴,更加重视缅甸华侨抗日突击队,他们对中国人开始刮目相看了。
史密斯则宣称:“这是华侨突击队给英十七师的见面厚礼。”
趁其主力进入伏击圈时,指挥隐蔽在路旁的轻机枪,冲锋枪,半自动步枪同时向敌开火,并引爆埋在路上的地雷和集束手榴弹,日军还没反应过来,就中弹倒地,一些未被打中和只受轻伤者立即举枪反击,随即纷纷夺路逃入林海,丢下了28具死尸和轻机枪2挺,步枪14枝,掷弹筒2个。
华侨志愿队就这样打响了缅甸战役的第一仗,写下了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首战奏捷的光辉历史篇章。
部队出发的时候已经配发实弹,步兵每人一个弹夹子弹二十发,手榴弹五枚,许多战士入伍以来是第一次接触实弹,兴奋的把子弹数来数去。
因为兄弟部队多次出现走火事件师长怕出问题,下了死命令那个连队出意外,连排长就地免职。
侦察分队平时就摆弄的真家伙,队长许旺财还是不放心,召集班排长训话“老头子的话,我都转达了,我看谁敢丢我老许的脸。”
突击队情报人员侦察得知:日军55师112联队3大队由泰境苏三蓬越境,翻过比劳克东山脉入缅,沿丹那沙林河左岸向帕罗土前进。
1月13日凌晨,突击队又侦察到日军3大队的一个分队在帕罗土以东的丹那沙林河的东岸出没,随即决定在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