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沙家店战役全歼国民党军六千七百多人。师长钟松看见大势已去,只好化装潜逃。
沙家店战役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西北野战军开始转入内线进攻。陕北战场的反攻开始了!
8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前往沙家店参加祝捷大会。
由于梁家岔地方太小,住不下整个中央前委,当天下午,中央前委就转往十多公里外的朱官寨村。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沙家店设局(4)
连续几天没有睡觉的毛泽东一路很是疲劳。由于原来定下住宿的村子住满了俘虏,不适合休息,只得继续向前走。高富有记得,主席那天很不高兴,不能住以后,火得不行。“从那个地方走到朱官寨是四十华里,主席没有骑马。到了朱官寨以后,我把棉袄放到石头上,他一坐,说我一步也不走,我一步也不走,就这两句话。”刘长明说,“我说主席你的房子在后边安排,他说现在不需要那么安静,你赶紧给我找,我先睡一觉,我现在不需要安静,需要的是睡觉。”于是赶紧在村里找了个破窑洞,烟熏得发黑,就这样过了一夜。
(3) 身居窑洞、放眼全国
中央前委在朱官寨已经住了八天了。在这八天时间里,毛泽东发表了《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一文,指导全国解放战争的进程。
这八天,也是没有东西吃的八天。由于战争消耗太大,粮食非常短缺。葭县县委为了支援前线,准备把全县的一万只羊,两千头驴和耕牛杀掉。毛泽东知道后,果断予以阻止。
当地农民用米糠、秕谷和黑豆混合在一起,碾成片片状,再熬成“钱钱饭”来度过饥荒。毛泽东就曾经推过房东家的碾盘,亲自碾“钱钱饭”吃。可这个“钱钱饭”虽然能充饥,却不是什么好东西。“吃了之后容易大便干燥,只能用棍往外抠,”时为中央前委通讯班班长的陈耀说,“而且不是一个人,全是这样子的。”
从此时起,中央前委不再夜里行军。
这时,不光陕北的局势,全国的形势也发生了变化,中共中央要对全国局势和下一步行动做出判断。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口号就在葭县城附近神泉堡正式提了出来。
早在1947年7月,蒋介石颁布了《戡平###总动员令》。三个月后,毛泽东正式选定10月10日这个被南京政府定为“国庆”的日子,由新华社向全国、全世界公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第一次郑重地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立刻在全国上下以至国际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葭县城建在石头山上,
毛主席调查研究就在山沟沟下。
十二月里开会毛主席忙得不把生日过哎,
杨家沟里他要把建国方略定。
。 最好的txt下载网
胜利东渡(1)
1947年8月中旬,刘邓大军出敌不意越过陇海铁路,穿过黄泛区,在重兵堵截追击下,抢渡淮河,进入大别山区,创建鄂豫皖边根据地。
8月下旬,陈赓大军南渡黄河,进军陕南、豫西,创建豫陕鄂边根据地。
9月上旬,陈粟大军在鲁西南歼灭国民党一个整编师,下旬穿越陇海铁路南下,创建豫皖苏边根据地。
来而不往非礼也。
毛泽东在小小的窑洞里面,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三路大军像三只有力的拳头,直捣国民党政府的要害——中原腹地。
在农村做调查研究是毛泽东最经常的工作之一,他在和葭县地方领导谈话时认为,领导干部要“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
大军挺进在撤离延安370天的日子里,中央前委辗转行程一千多公里,住过数十个村庄,两次和敌人几乎相遇,哪怕是在最危机的时候,都没有渡过黄河。
那么,毛泽东会在怎样的情形下渡过黄河呢?
(1) 畅游白云山
1947年9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央前委来到了葭县的神泉堡村,不久前敌军刘戡部在此住过。相对于撤离延安后的日子,中央前委从容了许多。不再需要夜晚行军了,而且还补充了六百多山西的新兵,毛泽东抽空给新兵们讲了话。因为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任弼时集中精力抓土地改革。在这里,中央前委改名为教导旅,旅长、政委都由周恩来兼任。
神泉堡村中央前委旧址
毛泽东给新兵讲话
葭县的白云山是西北最大、最有名的道观群,就在黄河边上,沙家店战役前,毛泽东曾经路过此地。10月22日,是1947年的九九重阳节,毛泽东再次登上白云山道观,这一次和上一次危机的情形大不一样了,他要放松一下心情。
那天是白云山传统的庙会,由于看戏的人很多,而且敌人刚刚撤离此地,出于安全考虑,大家并不想让他去。但毛泽东说:“咱逛庙会,就是人多,人少了有什么意思,就因为人多才去,才接近群众。”结果可想而知,就在不大的院子里面,站满了前来看戏烧香的十里八乡的百姓。刘长明说:“毛泽东到了之后,人家舞台上唱戏的、县领导同志一看主席来了,从前面赶紧过来。别人一看毛主席,戏都不看了,‘呜’地一下从看戏那边转到毛主席这边来了。毛主席赶紧做工作,大家一块看戏,后来这戏才唱成。”
中央前委改为教导旅
葭县白云观,1947年毛泽东曾在此看戏
此时,戏台上演的是《反徐州》。
看戏的人很多,毛泽东斜着脸,站着看戏。因为之前通知了当地县委工作人员,所以他们在戏台对面,庙前面的大厦,准备了从地主家搬来的八仙桌子、太师椅子、茶壶茶碗,周围站了四个便衣,请主席到那儿去看戏。慕丰韵在主席身边,他提起当时的场景:“主席一看坚决不去,他说,‘我在这里跟群众一块看戏不很好吗?’回来的路上,主席问我,‘看戏的那个地方是不是你们布置的?’我说不是,这是县委布置的。以后他就跟我们警卫人员说了,第一,你们要保卫我的安全;第二,你们不能割断我和群众的联系。”
看完戏,毛泽东参观了白云观,还饶有兴趣地抽了一支签,并对道士们提了两条要求。刘长明还记得他讲话的大意:“一条是你们要靠自食其力,要搞点劳动,搞点收入,完全靠我们现在边区的支援,恐怕还有点困难,靠你们自己的努力,自食其力。第二条就是这个庙会,雕梁画柱,这是很好的文物,你们要很好地关怀,很好地爱护,将来这都是旅游的地方。”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胜利东渡(2)
在香炉寺,毛泽东又到了黄河边上,对面就是晋绥解放区。面对脚下千年来流淌不息、既滋养了两岸人民又带来无数灾难的黄河,毛泽东有自己的看法。
他对刘长明说:“旧社会人们传说黄河,百害而无一利,其实不尽然。没有黄河,抗日战争咱们能在陕甘宁平安地度过这十几年吗?黄河给我们起了阻止日寇的作用。黄河虽然不能整个河段进行运输,但是看了有船来往,分段运输还是可以的吧,这可以搞分段运输嘛。将来咱们新中国成立后,要很好地利用黄河水。”
黄河葭县段
“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
这是毛泽东对领导干部的要求
冬天快要到了,考虑到陕北战争还没有完全胜利,中央前委决定仍不过黄河,留在陕北。
到农村做调查研究则是这一时期毛泽东最经常的工作之一,毛泽东在和葭县地方领导谈话时认为,虽然葭县县城高高地建在山顶上,但是工作作风一定要深入下去,不能高高在上,要领导干部“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
由于葭县当地以产红枣为主,粮食产量并不多,人口增多了,粮食供应就是问题。为了顺利过冬,中央机关于11月14日从神泉堡出发,向南转移到达米脂县杨家沟。
在陕北,米脂县是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方,农民起义的领袖李自成就是米脂人,他的养子李过曾在这里给他修建过一个宫殿。
距县城40里的杨家沟是陕北有名的一个封建地主庄园,全村270多户人家中有72户地主,占有周围四五个县的18万亩土地,被称为是米脂的米粮川。村庄的最高部分,是一户地主建造的城堡式庄园,中西合璧,号称“扶风寨”。
1947年11月22日,中央前委来到这里。教导旅的代号改为“亚洲部”。这是他们自从撤离延安之后,八个月以来住宿条件最好的一个地方。
毛泽东和周恩来当时就住在扶风寨里。
毛泽东除继续指挥人民解放战争外,还进一步思考和研究成立新中国的一系列重大政策问题,因此决定召开中央会议,研究目前的形势和下一步的工作。
毛泽东在这里精心起草了作为会议主题报告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扶风寨”,1947年中央前委驻地
杨家沟会议遗址
(2) 杨家沟会议
会议开始前,毛泽东先把书面报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发给大家讨论。
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在杨家沟召开,由于是在12月召开的,人们习惯地把它称为“十二月会议”。这是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已达到一个转折点的历史时刻,是在中国共产党已经响亮地宣布“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情况下提出来的。会议要解决的是:怎样打倒蒋介石,怎样建立一个新中国。
会议期间,恰逢毛泽东54岁生日。机会难得,大家提议给毛泽东祝寿。这个提议是贺龙先提出来,但没想到遭到毛泽东坚决拒绝。刘长明记得主席当时给出三条理由,他说:“不行,不能给我祝寿。一、现在在打仗,前方战士流血牺牲,我祝什么寿啊;二、大家都很辛苦,用不着给我祝寿;三、我才54岁,也不是特别大的岁数,也用不着祝寿。不行,不祝寿,不能开这个例子,不能从我这儿开这个例子。”
既然做不成生日,警卫员们就想做一些可口的饭菜,炊事员把贺龙送来的腌咸猪肉烧了一盘红烧肉,给毛泽东送去了。慕丰韵现在还清晰地记得毛泽东对这盘肉的态度,慕丰韵说:“他不吃,他把我们叫去了,首先问这肉从哪里来的,我们说贺老总在开会,看你身体不好,工作很疲劳,吃的热菜很一般,他就带来点咸猪肉,我们给你做了一盘,你今天过生日嘛。他不开口,一会儿他想了一下,说:‘你们有没有,你们有没有?’我说贺老总送给你的,就送了一点,送了几斤肉。他不吃,说:‘你们拿回去,你们吃吧,大家吃,还有没有?’我说还有一部分,他说:‘叫大灶吃了吧。’他不吃,把肉都退回来,叫大灶吃了。”
胜利东渡(3)
毛泽东白天主持会议,晚上和大家一起观看了贺龙带来的评剧团演出的《恶虎村》,并和演出人员进行了座谈。慕丰韵回忆说:“主席一方面鼓励他们改编旧戏,说你们在延安演了《逼上梁山》,这戏改得很好。你们在这里又演了一个叫《古庙钟声》,也是改编的旧戏,也改编得很好。接着就提出了戏剧改革的问题。”“与时并进”是他对戏剧发展提出的要求。
(3) “三查”运动
1947年年末,全国各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已经深入开展起来,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指导着土地改革的进行。千千万万的贫苦农民分得了土地,在杨家沟期间,掀起了一个贫雇农斗地主、分田地、挖浮财的高潮。
“与时并进”,是毛泽东对戏剧发展提出的要求在杨家沟,西北野战军进行了“三查”(查阶级、查思想、查斗志)和“诉苦”运动,特别是对被俘虏的国民党士兵,“诉苦”运动非常有效。
对被俘虏国民党士兵的“诉苦”运动
杨家沟毛泽东和江青的卧室
刘长明讲道:“诉苦的时候,台上的人痛哭流泪,谈受阶级敌人的压迫,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境况。结果上面哭,主席下面掉眼泪。他对劳动人民的苦难非常同情,心里有阶级感情。他对坐在旁边的周总理说:‘你看,咱们在红军时代都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对俘虏兵,这次找到了。通过这个方式,教育俘虏兵,成为我们解放军的战士。’”
在中央机关进行查阶级、查组织、查成分时,有人提出江青的党龄按重新入党时间算,一下惹她生气了。刘长明记得当时的情形:“她拍桌子,‘我说1933年就1933年,不信你们组织去查。’这会开不下去了,回去她向主席报告,‘老板,机关现在整我,我本来1933年入党,说我1935年重新入的党。’”
来到杨家沟的中央前委家属
毛泽东和韩桂馨(右)
毛泽东根本不相信中央前委机关的党委会去专门整江青。据刘长明讲述:“主席说,‘三查是全党的活动,都不例外,有什么问题,组织会弄清楚的’。她说,‘不行,你得帮我说话,老板,你得说话。’‘你牵涉我干什么?’主席说,‘你听组织的安排。’江青越来越生气,‘好,老板,你不给我说话,这一步整我,下一步整你’。这一下把主席惹烦了,什么机关整毛主席,一下子主席发怒了,‘混蛋,给我滚出去’。江青哭着跑到总理那边去了,后来经过总理做工作,才缓解这个事情。”
沙家店战斗以后,战争局势转变了,胡宗南的部队再也不敢进攻,只能被动挨打。这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新华社、《人民日报》社、野战医院、供销社等机关和单位也都先后来到了杨家沟。
人增多了,粮食供应依然很困难,要靠从河北运来粮食。黑豆、野菜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口粮。从延安撤离之后,好多中央领导同志、中央前委的工作人员与家属分开后就再也没有见面。这时,一些领导的夫人也来到杨家沟,按规定,领导夫人可以吃小灶,但孩子只能在机关食堂吃饭。
毛泽东的家庭服务员韩桂馨当时还是小姑娘,她还清晰地记得当年的黑豆饭。韩桂馨说:“我们在那儿吃的比较差,吃黑豆稀饭。李讷说,‘爸爸我的牙齿怎么那么黑呀’。那时候吃不上什么好饭,有时正盛饭呢,会盛出来一个老鼠。但大家也都可以理解。”
胜利东渡(4)
(4) 渡过黄河
从1947年3月始,一年来,中国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蒋介石已经没有能力进攻,完全处于被动防御态势。全国各个战场都由防御转入进攻。
中央前委部分工作人员(左二为李智盛)
吴堡县川口渡河处
这个时期的毛泽东是轻松的,因为他的心情和整个战局密切相关。
在陕北战场,西北野战军占据优势,不断对胡宗南发起反攻,一直追赶中央前委的国民党第29军军长刘戡也被击毙。
1948年4月21日,延安被西北野战军收复,失去了一年零五天的延安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陕甘宁边区曾经全部失去的县城逐渐回到陕北人民的手中。
林伯渠代表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号召延安人民重建家园,迎接新中国的到来。
蒋介石、胡宗南已处于末日。
毛泽东曾经说过,不打败胡宗南决不过黄河。
现在,是过黄河的时候了。
1948年的3月20日下午,中央机关离开陕北的宴会在杨家沟举行,毛泽东恰巧和机要秘书一桌。
370天行军示意图
时为中央前委机要秘书的李智盛记得最清楚:“主席站起身来,说,大家把酒满上。这时候他就顺势拿起酒壶给我斟酒了,他一边做动作,还说就给这个年轻人斟上,满上吧。然后依次地斟酒,斟完后没有坐下,主席说:‘好了,咱们宴会开始了,喝这一杯胜利的酒。’”喝完胜利的酒,李智盛幸福得头有些发晕。毛泽东对李智盛说:“我是你的哥哥,湖南话是‘过过’,我叫‘李得胜’,你叫‘李智盛’。”他的话引得三个桌子上的人哄堂大笑。
笑声难忘,话语犹在耳边。
宴席上,毛泽东说:“蒋介石、胡宗南,纠集了28万军队,来进攻延安,进攻陕甘宁边区。我们主动放弃延安,把一座空城留给蒋介石、胡宗南。他们敢于占领这个空城,我就估计了他们愚蠢,但是我没有想到他更愚蠢。到了延安之后,他很快又北上,向清涧、绥德、米脂这个方向,北上进攻,我就认为他们太愚蠢了。他们把一个乌龟头伸出来,让我把他斩断。”这些话现在仍萦绕在李智盛耳边。
毛泽东率领中央前委离开工作和生活了四个月之久的杨家沟,于1948年3月23日到达吴堡县的川口村。
毛泽东将要以胜利者的姿态,从这里渡过黄河。随着战略进攻号角的吹响,直接夺取全国政权的任务,已摆在他和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他要渡过黄河,他要到更广阔的地方去。
在撤离延安370天的日子里,中央前委辗转行程一千多公里,住过数十个村庄,两次和敌人几乎相遇,哪怕是在最危机的时候,都没有渡过黄河。
毛泽东曾经说过:陕北是个好地方。
黄河水,这时候流着冰凌。李智盛说:“毛泽东渡过黄河的时候,他的神态很复杂,好像又很深情。他望着陕北的山,皱着眉头,沉思着。始终是这么一个目光。”
忆往昔,
峥嵘岁月稠。
毛泽东留恋的是陕北人民的养育之情,
同样,
他心里牵挂的是一个新中国的诞生。
毛泽东的行囊
20世纪50年代的莫斯科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开始后仅两个小时,苏联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照会就发到了中南海。第二天,苏联断绝同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也由此带动了欧亚十余个国家对中国的承认。
两个月后,新中国主席毛泽东决定亲赴莫斯科访问。他此行的目的主要是商谈废除不平等的中苏旧约,就两国的政治、经济问题商谈;同时参加斯大林七十寿辰活动。此次出访,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正式出访。红墙内的人们早在一个月前就开始为毛泽东的远行忙碌开了。时为访苏代表团机要员的沈剑心现在还保存着当时出访时配置的装备,一人一床缴来的美国人的鸭绒被和每人一双的大靴子。
除了必备物品,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