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心宝鉴-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市场上卖药的店铺,只有肥壮幼儿的药丸,没有壮健双亲大人的。为什么会两般看待呢?儿女也生病,双亲也生病,医治儿女不能与医治双亲的病症相比。就算是割你大腿上的肉来孝敬,那也还是父母给你的呢。劝你赶紧好好爱惜、保全双亲的性命。       
◇。◇欢◇迎访◇问◇  
第9节:孝行篇(3)       
  富贵之家奉养双亲应该很容易,双亲还经常会有不得安乐的。贫贱之家养育孩子很难,儿女却从未有忍饥受冻的。一条心,两条路,做儿女的终究赶不上做父母的。劝你奉养双亲应如养儿一般,凡事都不要推言家里不富有。   
  要赡养的双亲只有两个人,还经常与兄弟纷争,相互推诿。养儿即使有十个,你却都能独自担当。儿女的饱暖,双亲还经常过问,父母的冷暖温饱你却从不放在心上。劝你赡养双亲应当尽心尽力,因为他们从前的衣食都被你侵占过。   
  双亲有十分的仁慈,你却不感念他们的恩情。儿女只要有一分的孝心,你便四处张扬他的孝名。对待双亲如此暗昧,对待儿女却如此明察,谁能识得双亲大人的养子之心?劝你不要轻易相信儿辈的孝敬,那是因为儿辈的亲生子还缠在你身边呢。   
  孙顺家穷,与妻子在别人家里当佣人来奉养母亲。儿子常常抢去老母的食物。孙顺对妻子说:〃儿子抢母亲的食物。儿子可以再生,母亲却无法再找。〃于是背起儿子前往归醉山北面,要活埋他。正挖着地,忽然挖出一个十分奇异的石钟,惊怪至极。试着撞了一下,钟声悦耳动听。妻子说:〃挖到这么奇异的东西,大概是儿子的福气吧。不可以活埋他。〃孙顺认为妻子说得对。便将儿子和石钟都带回了家。将钟悬于屋梁上撞击。国王听到了钟声,感觉清远异常,于是派人考察、核实了情况,感叹道:〃从前郭巨埋子,上天赐他金釜。如今孙顺埋儿,地里挖出石钟。这一前一后的符兆如此雷同。〃于是赐给一处房产,每年供给五十石米。   
  向德遇到荒年瘟疫,父母饥病交困,濒临死亡。向德昼夜不脱衣不睡觉,尽心尽意地安慰。没东西供养父母,就割下大腿上的肉给他们吃。母亲痈疽发作,他用嘴去吮,当即就痊愈了。国王嘉奖他的孝行,赐赠的财物甚是丰厚,并下令在他家门上挂匾额表彰,门前立碑刻石记录这些事情。   
  有一位姓都的家里穷,靠卖炭来买肉,从不让母亲的饮食短缺。一天,他赶市晚了,忙着回家,老鹰忽然攫走了他买的肉。姓都的一路悲哭走回家,不料老鹰已将那块肉扔到他家院子里。一天,母亲病了,要吃不合时令的红柿。姓都的在柿林里逡巡彷徨,不知不觉日已黄昏。有一只老虎屡屡挡住他前面的路,好像在表示让他骑的意思。姓都的骑虎到了百余里外的山村,寻访人家投宿。不一会儿,主人献上祭祀用过的食物,其中竟有红柿。姓都的大喜过望,询问红柿的来历,并且讲了自己的用意。主人回答:〃我已故父亲嗜爱柿子,因此我每年秋天都挑选二百个柿子收藏于洞中,到了现在五月份,完好的一般不会超过七八个。今年竟有五十个完好的,因此我心里感到很诧异。这正是上天被你的孝心所感动吧。〃于是送给他二十颗。姓都的谢过了,走出门外,那只老虎还等在那里。于是骑上虎回到家,报晓的公鸡正在〃喔喔〃啼呢。后来他的母亲享尽寿命而终,姓都的痛哭直至泣血。   
  正己篇 第五 凡百十七条   
  《性理书》云:〃见人之善而寻己之善,见人之恶而寻己之恶,如此方是有益。〃   
  《景行录》云:〃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   
  《景行录》云:〃大丈夫当容人,无为人所容。〃   
  人资禀要刚,刚则有立。   
  《素书》兵书名。旧题黄石公撰,宋张商英注。以道、德、仁、义、礼五者为主旨,取老子之说为注释。云:〃释己以教人者逆,正己以教人者顺。〃   
  苏武曰:〃不可以己之所能而责人之所不能,不可以己之所长而责人之所短。〃   
  太公曰:〃勿以贵己而贱人,勿以自大而蔑小,勿以恃勇而轻敌。〃   
  鲁共公曰:〃以德胜人则强,以财胜人则凶,以力胜人则亡。〃   
  荀子曰:〃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   
  孟子曰:〃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虹→桥→书→吧→。  
第10节:正己篇(1)       
  太公曰:〃见人善事,即须记之。见人恶事,即须掩之。〃   
  孔子曰:〃匿人之善,欺谓蔽贤;扬人之恶,欺谓小人。言人之善,若己有之;言人之恶,若己受之。〃   
  马援曰:〃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康节邵先生曰:〃闻人之谤未尝怒,闻人之誉未尝喜,闻人言人之恶未尝和,闻人言人之善则就而和之,又从而喜之。故其诗曰:〃乐见善人,乐闻善事,乐行善意。闻人之恶,如负芒刺。闻人之善,如佩兰蕙。〃〃   
  《诗》云:〃心无妄思,足无妄走。人无妄交,物无妄受。〃   
  《近思录》云:〃迁善当如风之速,改过当如雷之烈。〃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直言诀》曰:〃闻过不改,是谓过矣。愚者若驽马也。驽马自受鞭策,愚人终受毁捶,而不渐其驾也。〃   
  道吾恶者是吾师,道吾好者是吾贼。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景行录》云:〃寡言择交,可以无悔吝,可以免忧辱。〃   
  太公曰:〃多言不益其体,百艺不忘其身。〃   
  太公曰:〃勤为无价之宝,慎是护身之符。〃   
  《景行录》云:〃寡言则省谤,寡欲则保身。〃   
  《景行录》云:〃保生者寡欲,保身者避名。无欲易,无名难。〃   
  务名者,杀其身。多财者,杀其后。   
  老子曰:〃欲多伤神,财多累身。〃   
  胡文定公(即胡安国(1074…1138),南宋经学家。卒谥文定。撰《春秋传》30卷。)曰:〃人须是一切世味,淡薄方好,不要有富贵相。〃   
  李端伯师说:〃人于外物奉身者,事事要好。只有自家一个身与心,却不要好。苟得外物好时节,却不知道自家身与心,已自先不好了也。〃   
  《吕氏童蒙训》(亦名《童蒙训》,宋吕本中'1084…1145'著,三卷,采辑宋儒有关修身、治学、从政之言论,作为家塾训蒙课本。)曰:〃攻其恶,无攻人之恶。盖自攻其恶,日夜自己点检,丝毫不尽则怃于心矣,岂有工夫点检他人耶?〃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孙真人《养生铭》:〃怒甚偏伤气,思多大损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萦。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景行录》云:〃节食养胃,清心养神。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脉诀》曰:〃智者能调五脏和。〃   
  吃食少添盐醋,不是去处休去。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己莫作。   
  若欲不知,除非莫为。   
  老子曰:〃欲人不知,莫若无为。欲人不言,莫若不为。〃   
  《景行录》云:〃食淡精神爽,心清梦寐安。〃   
  老子曰:〃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   
  苏黄门(应为苏辙'1039…1112',宋代散文家。宋哲宗时曾任门下侍郎。此官职秦汉时称黄门侍郎。)曰:〃衣冠佩玉,可以化弓虽。暴;深居简出,可以却猛兽;定心寡欲,可以服鬼神。〃   
  荀子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循焉。〃   
  《性理书》云:〃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景行录》云:〃凡修身为学,不在文字言语中,只平日待人接物便是。取非其有谓之盗,欲非其有谓之贼。〃   
  太公曰:〃修身莫若敬,避强莫若慎。〃   
  《景行录》云:〃定心应物,虽不读书,可以为有德君子。〃   
  《礼记》曰:〃君子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匿礼不接心术。惰慢邪辟之气不设于身体。使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由顺正以行正义。〃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  
第11节:正己篇(2)       
  古人克己以避名,今人饰己以要誉。   
  君子则无古今无治无乱,出则忠,入则孝,用则智,舍则愚。   
  老子曰:〃万般求生,不如修身。千般求生,不如禁口。〃   
  太公曰:〃身须择行,口须择言。〃   
  《直言诀》曰:〃治家治身者,犹如搆屋者先固基址。立身者先要其德行,成家者先要其产业。治家者须葺其房屋,舍修可以庇人物,立身可以奉神明。全家可以安长幼,治国可以保君子。若基址不实,屋必崩裂。心行若虐,身体危辱,家必丧亡。百姓离乱,国必倾坠,君臣何保?家若丧亡,长幼何托?身若危辱,神明何安?摧崩房屋,人物何庇?成败如斯,孰可察也?〃   
  《警身录》云:〃圣世获生乎,始觉寸阴胜尺璧,岂不去邪从正,惜身重命?如人未历于事,当明根叶之异,祸福之殊。根叶者,贤良笃行信为本,正直刚毅枝叶也。父母己身性为本,妻子财物枝叶也。一家之内粮为本,不急之物枝叶也。免辱免刑仁为本,倚财靠势枝叶也。疾病欲痊药为本,信卜巫医枝叶也。万事无过实为本,巧言装饰枝叶也。恩亲贤良敬为本,私好之人枝叶也。衣食饱暖业为本,浮荡之财枝叶也。为官治讼法为本,恣意拟断枝叶也。是故有根无叶可以待时,有叶无根甘雨所不能滋也。若务本业勤谨俭用,随时知足,孝养父母,诚于静闲,守分安身,远恶近善,知过必改,善调五脏,以避寒暑,不必问命,此真福也。〃   
  《景行录》云:〃祸莫大于从己之欲,恶莫甚于言人之非。〃   
  子曰:〃君子欲讷(讷'nè':言语迟钝。这里指说话小心谨慎。)于言,而敏于行。〃   
  苏武曰:〃一言之益,重于千金。一行之亏,毒如蛇蝎。〃   
  《近思录》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夷坚志》(宋洪迈著。书中所述多为神怪故事。)云:〃避色如避仇,避风如避箭。莫吃空心茶,少食中夜饭。〃   
  利不苟贪终祸少,事能常忍得身安。频浴身安频欲病,学道无忧学道难(重刊本作〃学盗忧〃。)。   
  太公曰:〃贪心害己,利口伤身。〃   
  《景行录》云:〃声色者,败德之具。思虑者,残生之本。〃   
  荀子曰:〃无用之辨,不急之察,弃而不治。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则日切磋而不舍也。〃   
  子曰:〃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   
  太甲商王,成汤孙。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景行录》云:〃闻善言则拜,告有过则喜,有圣贤气象。〃   
  子路闻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节孝徐先生训学者曰:〃诸君欲为君子,而使劳己之力,费己之财,如此而不为君子,犹可也。不劳己之力,不费己之财,诸君何不为君子?乡人贱之,父母恶之,如此而不为君子,犹可也。父母欲之,乡人荣之,诸君何不为君子?〃   
  《论语》曰:〃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   
  《大学》云:〃富润屋,德润身。〃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景行录》云:〃为人要忠厚,若刻悛太甚,不肖之子,应之矣。〃   
  德胜财为君子,财胜德为小人。   
  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作福不如避罪,避祸不如省非。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子贡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人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不能报,有子而求其孝,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听令,非恕也。士明于此三恕,则可以端身矣。〃   
  老子曰:〃自见者不明,自足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务者不长。〃   
  刘会曰:〃积谷帛者,不忧饥寒;积道德者,不畏凶邪。〃   
  太公曰:〃欲德量他人,先须自量。伤人之语,还是自伤。含血喷人,先污自口。〃   
  老子曰:〃大辩若讷,大巧若拙。澄心清净,可以安神。谗口多言,自亡其身。〃       
※BOOK。※虹※桥书※吧※  
第12节:正己篇(3)       
  太公曰:〃贫而杂懒,富而杂力。〃   
  孔子食不语,寝不言。   
  《论语》曰:〃寝不尸,居不容。〃   
  荀子曰:〃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折阅:减低售价,这里指亏损。阅:卖。)不市,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体。〃   
  孟子曰:〃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而失大也。〃   
  凡戏无益,惟勤有功。   
  太公曰:〃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景行录》云:〃自满者败,自矜者愚,自贼者忍。〃   
  太公曰:〃家中有恶外已知之,身有德行人自称传。〃   
  人非贤莫交,物非义莫取,忿非善莫举,事非是莫说。谨则无忧,忍则无辱,静则常安,俭则常足。   
  《曲礼》曰:〃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素书》云:〃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守约,廉可以分财。〃   
  《景行录》云:〃心可逸,形不可不劳;道可乐,身不可不忧。形不劳,则怠惰易蔽;身不忧,则荒淫不定。故逸生于劳而常休,乐生于忧而无厌。逸乐者,忧劳其可忘乎?〃   
  心无谄曲,与霹雳同居。   
  耳不闻人之非,目不视人之短,口不言人之过,庶几君子。   
  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门内有小人,门外小人至。   
  太公曰:〃一行有失,百行俱倾。〃   
  《素书》云:〃短莫短于苟得,孤莫孤于自恃。〃   
  老子曰:〃鉴明者,尘埃不能污;神清者,嗜欲岂能胶?〃   
  《书》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一星之火,能烧万顷之薪;半句非言,误损平生之德。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荀子曰:〃聪明圣智,不以穷人;济给速通,不争先人;刚毅勇敢,不以伤人。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   
  《贤士传》曰:〃色不染无所秽,财不贪无所害,酒不贪无所触。不轻他自厚,不屈他自安,心平则无怨恶。〃   
  老子曰:〃圣人积德不积财,执道全身,执利招害。〃   
  蔡伯皆(即蔡伯喈,蔡邕'133…192',东汉文学家、书法家。)曰:〃喜怒在心,言出于口,不可不慎也。〃   
  卫伯曰:〃宽惠博爱,敬身之基;勤学者,立身之本。〃   
  子曰:〃身居富贵而能下人者,故何人而不与富贵?身居人上而能爱敬者,何人而敢不爱敬?身居权职所以严肃者,何人而敢不畏惧也?发言而古,动止合规,何人敢违命者也?〃   
  《颜氏家训》(北齐文学家颜之推'531…590'所著,共有七卷二十类,是隋之前教子学的集大成著作。)曰:〃借人典籍,不可损坏而不还,皆须爱护,凡有缺坏就为补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   
  紫虚元君戒谕心文:〃福生于清俭,德生于卑退。道生于安乐,命生于和畅。患生于多欲,祸生于多贪。过生于轻慢,罪生于不仁。戒眼莫视他非,戒口莫谈他短,戒心莫恣贪嗔,戒身莫随恶伴。无益之言莫妄说,不干己事莫妄为。默默默,无限神仙从此得;饶饶饶,千灾万祸一齐消。忍忍忍,债主冤家从此尽;休休休,盖世功名不自由。尊君王,孝父母,敬尊长,奉有德,别贤愚,恕无识。物顺来而勿拒,物既放而勿追。身未遇而勿望,事已过而勿思。聪明多暗昧,算计失便宜。损人终自失,倚势祸相随。戒之在心,守之在志。为不节而亡家,因不廉而失位。劝君自警,于平生可惧可惊而可畏。上临之以天神,下察之以地祇。明有王法相继,暗有鬼神相随。惟正可守,心不可欺。戒之!戒之!〃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先儒曰:〃未能植己,何以耘人?〃       
◇欢◇迎◇访◇问◇。◇  
第13节:正己篇(4)       
  先儒曰:〃妍丑不可太明,议论不可务尽。情势不可殚竭,好恶不可骤施。〃   
  责人之非,不如行己之是。扬己之是,不如克己之非。   
  译文:   
  第五章正己篇共一百一十七条   
  《性理书》说:〃看到别人的善行就查找自己的善行,看到别人的恶行就查找自己的恶行,这样做才是于己有益。〃   
  《景行录》说:〃不尊重自己的会招致耻辱,不敬畏自己有恃无恐的会招致灾祸。不骄傲自满的会获益,不自以为是的会见闻广博。〃   
  孔子说:〃君子自身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学习就不会牢固。要以忠义诚信这两种美德为宗旨来培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