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项梁对这些丧事全部一手包办。即便是一位无足轻重的市井老爷子亡故了,项梁也要聚上一帮人举行隆重的葬礼,整个场面甚至会让人以为死去的是一位王侯将相。而这位老爷子留下来的孩子们就会对如此隆重的仪式深受震动,都会对项梁感恩不尽。自然,项梁是从不接受谢礼的。
碰上为有影响的人物举行的大规模丧葬仪式时,项梁便宛如全军统帅一般坐镇后堂,指挥手下一班人马。令人感到滑稽的是,整天过着这种日子的项梁,不知不觉之中竟有了许多属下人等,举行丧葬仪式时就将他们全部带过去,各尽所能分派工作。每次丧葬仪式,项梁都会发现新的人才。
“这个人能带一百多人呢!”
一旦暗中发现,项梁就特别予以关注,教给他各种知识。人的才能天生就参差不齐。有的人起初看上去仿佛具有耀眼的才华,没过多久,又会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那家伙只有哗众取宠的本事,根本就无法统领更多的人。”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项梁就会根据其本事,作出适当的安排。
说起来是后话了,当项梁后来举兵造反时,将以往在葬礼和劳役现场培养教育出来的那帮人,都按其所能给了个职位,但也有漏选的。其中有一个某某人就来抱怨说:为什么不重用我呢?当时项梁就郑重其事地说:
“你还记得许久以前某人葬礼的事吗?”
又说,那时给你安排了这么一件差事,你却没能办好,所以这次不再任用你。这位某某人大概不是能力不强,而很可能是人际关系处理得不好。举兵造反是带有赌博性质的,此时每个指挥官能力的大小并不那么重要。尤为关键的是要团结,凡有可能危害团结的人都必须事前排除掉。只从这一件事,就可以了解项梁是何等人物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江南叛乱(6)
始皇帝驾崩,末子胡亥即位。
胡亥即位第二年的七月,江南阴雨连绵。在这连绵不绝的淫雨之中,陈胜吴广和其他应征服兵役的人一起起来造反了,地点在扬子江以北一个叫宿县的地方,碰巧的是,这里离项梁项羽老家的下相很近。在秦官差带领下,他们正被引领着往北方赶路,跟那种在军营驱使的奴隶差不多。他们所到达的宿县附近本是一片低洼的湿地,大小河流经常泛滥,形成了常年积水的沼泽。一到连续降雨的日子,大大小小的沼泽就连成一片,仿佛成了一望无边的湖泊,令过往行人根本无法通过。
“根据秦的法律,在规定日期内不能到达的要处以死刑。逃跑也是死罪。反正是死,干脆起来造反吧!”
在陈胜的煽动下,此前如羊群一般服服帖帖的伙伴们一下子变成了一群狼。他们杀死秦派来监管的官差,向四面八方发出檄文。
“扶苏皇子和项燕将军起事啦!”
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震撼了四面八方。已成故人的扶苏生前与项燕毫无瓜葛,但在这种时候却成了最响亮的名字,轰轰烈烈地传向远方。陈胜和吴广发现,一旦行动起来,连附近的秦军都惊恐万分地加入了反叛军,因此觉得已没有虚张声势的必要,决定将扶苏、项燕的名字拿掉,坚持使用陈胜吴广的真实姓名。在宿县这片沼泽地里爆发了如此大规模的叛乱,消息传至各地,当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四面八方一群群服劳役的民夫相继起来响应,很快就形成了惊天动地之势。
没有人对秦的政治抱有好感。法律制度和官僚制度是始皇帝创立的用于平民百姓身上的实验性政治,在旧秦国狭小范围内获得了成功,但在自古以来就保持农业社会传统的那些地区,则与过去的习惯有很大差距。对于天下老百姓来说,这世界就变得好似大地上布遍了荆棘,简直无法生存下去,而且总有服不完的劳役,连维持生计的时间都没有。人们背井离乡被迫去服劳役,成百、成千乃至上万的人挤在一起,整天生活在工棚里。这些人对国家怨声载道,只求获得最基本的生存条件。既然在服劳役,就要过有组织的生活,于是就有了组织。整个组织奋起造反的话,就会原封不动地转化为民间军队。
当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不胫而走,传遍吴中城时,已变成了这样的说法:
“长江(指扬子江)以北,遍地都是流民和反叛士兵!”
还有传来的消息说:
“秦军也一批接一批地向反叛军倒戈了!”
一切都跟事实沾点边。
说起秦军,他们也未必全数效忠于皇帝。虽然秦固有的军队还不至于轻易改换旗号,但各地的守备军却是从当地征募来的士兵,有过去的齐人、赵人、燕人,还有楚人等等。让他们搜肠刮肚也找不出对“皇帝”这个耳生的新词有什么崇敬之心和神秘之感。至此可以看出,始皇帝诸多失误之一,可能就在于他创造了一个并不符合传统的新词来做自己的称号。
“秦就是西戎———西部野蛮人———的同类。”
人们心里都抱有这个看法。尽管始皇帝顶着新词“皇帝”的称号走遍天下,却令人疑窦丛生。尽管令人疑惑不解,但在辞世之前,始皇帝仍能以其强悍的统率能力亲自掌管强大的嫡系秦军,令天下俯首帖耳。
始皇帝的失误,恐怕还在于他把所有百姓都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大张旗鼓地驱使他们去服劳役。他全然没有意识到,普天之下都是劳役现场,正为流民军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至于继承始皇帝宝座的年轻的胡亥,对这一切就更不可能理解,他发动劳役的规模之大远远超过了父亲在世的那个年代。父亲没修完的巨大陵墓必须突击完成,父亲生前未完工的阿房宫也必须抓紧建成。
普天之下,到处都是民夫。
项梁稳坐在吴中城内。这座后来被称为苏州的小城,绿树成荫,芳草萋萋;河道密布,流水潺潺;青砖瓦舍,美不胜收。然而他的幕僚们却正在四处奔走,加紧组建一支队伍,以应付紧急情况。
“又有什么大葬礼了吗?”
肯定会有人慌忙反问一句的。幕僚们对每一个人都耐心细致地加以解释。
“现在要做的不是葬礼,而是要干一件更痛快的大事,大得简直没法说。”
不能说出是要打倒秦。秦帝国的一整套管制体系还严密地控制着江南地区。作为吴中的协调人,项梁只能说是自卫。各路流民军在扬子江北部如炸开锅一般闹腾得正欢,倘若他们前来袭击这座富裕的吴中城,又会怎么样呢?
“不,会来袭击的。而且有准确的消息说,最近就要来了。”
流民军正为士兵的粮食补给一筹莫展。他们当然会南渡扬子江,袭击并大肆抢劫江南这块遍地是粮的地方;或者采取更聪明的办法,将这里作为大本营实施割据,以形成与秦朝廷分庭抗礼之势。总而言之,他们是不会忘记江南这块宝地而跑到别处去的。
“来了就会强奸妇女,杀死壮丁,抢走财宝,使全城变成一片火海。”
这些话也并非空穴来风。谁都能理解。理所当然的借口就是必须起来自卫,现在正在组织自卫部队,这些就是项梁幕僚们四处奔走相告的说辞。自卫就需要有头领。
txt小说上传分享
江南叛乱(7)
“要说桓楚君,也是可以的。”
幕僚们先讲了一个人,桓楚本是城中地痞流氓的头目,作为一个场面上的人物,跟项梁不相上下,只是最近发生一起动手伤人事件,已不知所踪。
“不,还是项梁公合适。”
即使故意不从幕僚口里讲出这个名字,也总会有人提议的。且不说项梁早已成为主持葬礼的名人,仅凭他是亡楚名将项燕将军之子,就足以令人信赖了。如果举起项氏大旗,楚的旧臣们也会很快投奔过来,在人数方面肯定要比桓楚更具有吸引力。开始,人们就寄予了厚望,认为项梁在兵法秘诀方面至少应该有项燕将军的某些传承。
反叛转眼之间就发动起来了。
说实话,在这段时间里,身为会稽郡守的殷通心情也极不平静。
“流民的骚动还只限在长江以北。”
起初他还这样作着自我安慰,但对江北的骚动什么时候会越过长江波及到南方这片鱼米之乡,实在是毫无把握。波及不波及还在其次,一旦江南本地有英雄崛起,局势立时就会大变。可以肯定的是,不论谁起来作乱,首先要干的都是同一件事:肯定是第一个攻击自己所在的郡府衙门。防守府衙的秦军因兵力过少而军心浮动,到时候难保秦军本身不会趁势兴风作浪。向京城咸阳乞求援军,路程又太遥远,再加上途中有陈吴一伙叛军活动猖獗,甚至连使者都派不出去。纵然使者能到达咸阳,那位二世皇帝(胡亥)和拥立他的宦官赵高,也根本没心思向远隔千山万水的地方派出援军,原因很简单,既然已有消息说陈吴叛军已向咸阳进发,皇帝和赵高他们肯定正为防护咸阳这一头等大事而手忙脚乱。
如此一来,殷通就只有坐等本地叛军打上门来。
“干脆,还是我自己先叛秦吧?”
这个想法从殷通脑海里掠过是很自然的。凭靠江南大举募兵,高举###暴秦的正义旗帜,如有可能,便斩平四方使其归顺,再攻下咸阳,最终由自己打造出一个新帝国。这不是痴心妄想。能否实现另当别论,要想让自己活得心满意足,已再无他路,想到这里,殷通终于下了决心。
紧急情况下,决断宜早不宜迟。总而言之,要先募兵。募兵之后,殷通的旗帜就会在江南大地上飘扬,大大小小的流民团伙就会慕名而来,声势就会愈来愈大。越快越好。
殷通决定叫上项梁。
“只要调动那个温厚老实、只知读书的小个子,吴中募兵问题就不难解决。”
他急忙派人到项梁那里。正巧项梁在家,从灶间出来,故作糊涂地朝来人应酬道:
“又有什么民夫的事……”
出了家门,项梁照例带着项羽,此外再无别人跟随,可能是考虑到时机敏感,带一大帮人走在路上,会让人不放心。
殷通早已等在那里。一见项梁,他当即笑逐颜开,屏退左右人等,搂着项梁的肩头,将其招呼进了里间,只把项羽一人留在院子里等候。项羽使劲吸了一口气,啪地一声将一口痰吐到了地上。
“这是机密。”
殷通压低了声音,缓缓地将他那张大脸盘凑到项梁鼻尖跟前,带着口臭说道:长江对面都起来造反啦!项梁对形势当然早已掌握,但还是故意做出很吃惊的样子。殷通进一步压低声音说:非人反,此乃天———接下去就不说了,过了一会儿才又说道:
“———此乃天欲灭秦。谚曰: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天意已在灭秦。我想即刻发兵!”
连项梁都着实吃了一惊。项梁事前也没有料到,郡守本应属于秦官僚体系中的中坚分子,连这一级地方官员都想背叛皇帝,甚至要抢先下手拉起队伍称霸一方了。
“天下真是变得不可收拾啦!”
这样想,并不是指秦那些朝廷命官的伦理观念已经彻底崩溃。确实,就殷通而言,若说违背伦理,直至昨天为止,在江南三角洲地带,他还把人们压得喘不过气来,仿佛他就是秦帝国本身;然而今天却摇身一变成为反秦人士,正准备起兵灭秦。项梁脑海里又掠过一个想法:
“或许,秦的官吏本来就是这路货色吧!”
仔细想想也确实如此,始皇帝虽然建立了官僚制度,但并没有抓紧将最核心的官僚伦理,特别是忠诚理念灌输给他们。尤为严重的是,秦完全抹杀了法家正式出现之前的伦理观念。秦治理国家的基本理念当然是刑名主义,否定伦理,以法为万能。讲法,就是讲刑名,一切都以国家力量为根本,若国家力量衰弱,法将失去其实质,守法一方也就不再承认有守法的必要。秦所推崇的法家思想的弱点,在殷通身上首先暴露出来。
“所谓官,就这么变化无常吗?”
项梁目不转睛地望着殷通那张菜墩似的大脸盘,感到秦帝国正在烟消云散。
“不过,殷通也有殷通的道理。”
也就是说,从法家信徒殷通的立场来讲,作为法源的国家既已衰败,自己就应该站出来创造新的源泉,这也许就是他头脑里认定的正义。
可是,项梁是一个长于务实的反叛者,认为实际操作起来绝非易事,因为事态已不局限于流民骚动,现在已严重到连地方官都要反戈一击了。尽管身在市井,项梁却始终密切关注着当前的形势,不停地进行分析判断。谁知,始皇帝死去才一年多,或者说从陈胜吴广造反算起才只过去两个月,如火如荼的发展势头竟然超出了项梁的视野。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江南叛乱(8)
“必须抓紧行事。”
项梁开始着急了。
眼前的殷通更是显得急不可待。
“项梁公。”
殷通的态度顿时谦恭起来。
“事不宜迟。特别是募兵越早越好,否则,很难想象什么时候会有不法之徒跳出来动手,在江南这里招兵买马了。”
“那位不法之徒就是我嘛!”
项梁愈发亢奋起来,热血冲到了脸上。眼前这位殷通,不就是竞争对手吗?
“公哟!”
殷通以威严的口吻叫了一声,然后说道:
“我想以公及桓楚做两翼将军。公可以与桓楚一起火速替我去募兵吗?”
“什么?难道要让我跟桓楚之类的流氓小偷搅在一起吗?”
项梁心里甚感不快。
“桓楚老弟最近不知所踪。”
刹那间,项梁已打定主意,决定采取下一步行动。
“了解他行踪的人只有我侄子项羽。刚才我已把项羽带到这里来了,所以,方才的命令,还是请郡守大人直接交给项羽去执行吧!”
“唔。”
殷通使劲点了点头。
项梁走出屋子去叫项羽。他沿着院子四周的回廊一路小跑,他一向胸有成竹的,此时也难掩怦怦心跳。他要在此紧要关头一举改变终身的命运。项羽正站在院子的一角,上半身映在阳光之下,不知何故,这上半身看上去竟好似化成了一尊金像。项梁吃力地靠上前去,贴着他的耳根说了几句话。
二人立即肩并肩朝屋里走去。项梁讲着什么,项羽缓缓地点着头。话一说完,项梁赶紧讲了一句:
“跟我离开一点!”
叔侄并肩而行是不正常的。项羽抱拳一揖,谦恭地跟随在叔父身后,又成了二人平时走在城里的样子。
进入殷通的屋子,项梁回头望着身后说:
“这就是舍侄项羽。”
与此同时,项羽的身影如同一只大黑鹰,飞快地窜了进来。只见剑光一闪,猛地向殷通头部砍去。殷通惨叫一声。项羽又继续猛砍。殷通的尸体倒在青砖地板上。
“先即制人,后则制于人。公以此教我。”
项梁以戏谑的口吻冲着尸体说道,顺手摘下尸体上带的郡守印绶,自己带上,然后朝这套建筑最前面的郡府厅堂走去。数名持剑的人马上从对面冲了过来。
项羽大喝一声,剑光上下翻飞,一会儿就把那几个人全部杀死。在此期间,项梁正站在台上发表演说。他首先宣布道:
“我项梁,从今天起就是会稽郡的郡守。”
接着又大声讲出“前郡守殷通”这几个字。他说:简直不敢相信,这个人竟然图谋向自己的皇帝造反。因此,由我项梁代天行事,已将其杀掉。从现在起,凡违抗项梁者即以殷通同伙论罪,杀勿赦!从我者均作为义士予以褒奖。听明白了吗?
据说在这段时间里,项羽仅杀死的就有###十人,不过这也许是夸大其词。许多小官吏都知道项梁是一个有德之人。在如此混乱的场合下,归顺有德之人应该是最佳选择。
即便这座厅堂上有几个有权有势的官吏,也老早就与项梁很亲近了。他们积极协助项梁平息混乱场面。
另一方面,项梁暗地里组织起来的民兵早已聚集在厅堂前面,更有驻扎在附近的秦军投奔这面大旗之下,接下来,会稽郡属下的各个县也都列入了项梁的掌握之中。
“简直是易如反掌嘛!秦的制度太脆弱了。”
项梁在想。尽管说是以法治国,结果却是将国家命运只系于一人之身,这个人还是个似懂非懂之人。始皇帝一死,帝国本身也随即完全陷入瘫痪;郡守一给打死,整个郡也就群龙无首了。
项梁成了会稽郡之王。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沛城树下(1)
我们现在要说的这个地方叫沛。
沛字的意思是水流和草木旺盛的样子。沛这个地方正如其字面所表达的,一望无际的大地上散布着大大小小的沼泽湖泊,雨量也多,水边的草木自然也旺盛繁茂。
按现在的行政区划,沛属于江苏省北部。江苏省南部有扬子江,北部有众多大小河流,这些江河携带来的泥沙在此形成了千里沃野。
将江苏省分成南北两部分,南部多水田稻作,“沛”所在的北部则以旱田麦作为主。
南部稻作地区居住的大多是楚人,以稻米为食,穿楚服短衣,讲楚语。该省北部一带则多为黄河流域的人,以汉民族居多,以小麦为食,穿长衣。
沛在秦帝国时是县令所在地,被称为沛县,成为那一带的行政中心。
我们要说的这个人———刘邦———出生在沛县治下一个叫丰的邑。作为邑的丰,下面还有几个里。刘邦的家就在其中一个叫中阳里的小村落。
刘家可以说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农民家庭。其家族成员都没有正规的名字。连我们正在说的刘邦也只有一个姓“刘”,“邦”字也说不准是不是名字。
“邦”,本是方言里哥哥的意思,有时也管姐姐叫邦。所谓刘邦,就是“刘哥们儿”。
刘邦有趣的地方,就在于他小有名气之后也没有改换名字,而是一直用“哥们儿”坚持到底。最终这个字就成了正式名字,还成为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名字。
不只是名,连字也没有。汉民族一般人人都有字,比如从长工变成反叛军发起者的楚人陈胜都有字,叫涉。刘邦家里谁都没有名,更不用说字了。这倒不是由于家境贫寒,而是反映出另外一个事实,即中阳里一带尽管理所当然地属于汉民族地区,却是一个杂草丛生、极少接触到中原文化的偏僻小村落。
就是这么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