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黑镜头·世纪未解之谜-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们对美国枪支泛滥的问题的再度关注。人们不禁要问:〃连一个精神错乱的人都能买到一只手枪,这个社会还有没有安全可言?〃然而令人不能理解的是,里根本人就是一个反对枪支限制的人,即便是在自己遇刺之后,他仍旧对此坚定不移。4月22日,即里根出院后的第11天,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枪支并没有杀人,是人们自己在互相残杀。〃里根遇刺一案尘埃落定,但留给美国人乃至世人的严肃思考仍在继续。此外,围绕一个大总统、一个小青年和一个女明星的离奇故事也还在流传。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永不宽恕(1)
杀手行凶过程中神志不清,是精神错乱还是被人催眠?
  凶手起先供认不讳,为何事后又对供词全盘否定?
  一个摇滚明星何以激怒政府高层?
  一 我杀了约翰·列农
     裸体的列农狂热激情地拥抱着洋子,爱情的沉醉与思想的统一使二人一脸幸福。但这是他们最后的一张合影。在拍摄这张照片的几个小时后,列农就被枪杀在了自己的家门口。
  1980年12月8日晚,纽约当曼哈顿区的达科塔公寓发生了惊世骇俗的一幕:摇滚史上最著名的明星…前〃披头士〃乐队主唱约翰·列农身中四弹倒在了血泊里。他的妻子小野洋子抱着他的头,痛苦地大叫:〃他中枪了!他中枪了!救命!〃一位略显矮胖的年轻男子站在不远处,低着头呆呆地看着手里的一本平装书。而稍早之前,他完全是另一副姿态:双腿展开,两手死死地握住手中的口径左轮手枪,然后对着列农开了5枪。前两发打中了列农的背部,让他身子转了半圈,接着的两枪打中了他的肩膀,最后一枪没有射中。奇怪的是,之后枪手并没有逃跑,而是呆立了一会,接着开始胡乱翻着随身携带的一本小说,那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达科塔公寓的看门人杰伊·哈斯廷对着这位暗杀者大叫:〃你知道你刚才干了什么吗?〃〃我杀了约翰·列农。〃枪手异常平静地回答道。接到报警,纽约警署的警官史蒂夫·斯皮罗和彼得·库伦最先到达案发现场,逮捕了这位叫做马克·大卫·查普曼的男子。之后,警官比尔·甘伯与詹姆斯·莫兰也赶到现场,开始询问列农的名字,并检查伤势。
  〃你叫什么名字?〃〃列农。〃他回答,〃披头士乐队的约翰·列农。〃
  没有等到救护车来,甘伯与莫兰驾驶自己的车将列农送往半英里外的罗斯福医院。莫兰打开警笛和警灯,甘伯则尽量让列农保持清醒:〃你确定你是约翰·列农?〃〃我是。〃〃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我很痛苦。〃到达医院后不到3分钟,列农就被送进急诊室,医生试图为其大量输血,但已经太迟了。 约翰·列农于当晚11∶07正式宣告死亡。11∶15,医生们将这一噩耗告诉了小野洋子。〃他没救了。〃该医院急救中心主任史蒂文·林恩医生对小野洋子说,〃我们已经尽力了。但第一发子弹就已经要了他的命,它射穿了约翰的胸部,割断了大动脉。〃一位当年经历了列农救治过程的医生向人们回忆了当时的情景:〃我走上来,小野洋子第一个说道,你在撒谎!这不是真的!他不会死!我不相信你,他不会死的,告诉我那不是真的。你在撒谎,不是真的!这样僵持了几分钟,我用了很长时间向小野洋子去解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马克·大卫·查普曼于1980年12月23日被控二级谋杀,纽约法庭于1981年6月22日对此案开庭。因为在此以前的25年间,纽约还没有过死刑的先例,1981年8月25日,他被判处20年至终身监禁;并且在2000年前不得假释。之后,查普曼被押往纽约的阿提卡州立监狱服刑。
  二 谁想杀害一个摇滚明星?
     1955 年,15 岁的列农已经组建了自己的乐队。
  事后,大众对这件血案的普遍看法是:马克·查普曼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他的疯狂导致了枪击的发生。查普曼后来的言谈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
  〃当他走过我的身边时,我突然听到一个男人的声音在我脑袋里不停回响:'干掉他,干掉他,干掉他!'这个声音不停地催促我,一遍又一遍,'动手啊,动手啊,干掉他!'〃狱中的马克·查普曼对前来采访的英国BBC记者这样回忆,〃我不记得我事先是否瞄准了列农,我只是连续扣动了手枪的扳机,好像是5次,就这样发生了。之后我没有任何情绪波动,没有任何愤怒,我的脑袋里死一般的寂静。〃然而,也有一些人对这个解释不以为然,他们各执一词,认为事情绝没有这么简单。
  枪杀列农让查普曼一夜〃成名〃,报纸上的他一脸单纯,完全不像凶手。
  一些人认为马克·查普曼并没有精神分裂,神智健全的他只是为了出名,才疯狂地朝自己的偶像开枪。
  一位叫做亚瑟·奥康纳的私人侦探则对〃出名说〃嗤之以鼻,他在凶案发生后第一时间就展开了调查,他说:〃认为马克·查普曼是为了出名而刺杀列农是不合逻辑的,我在案发后当晚就去警局探望了他,不管是事发前后,他都没有丝毫想和媒体打交道的意思。他也没有疯,他只是看起来好像是被什么人控制了。〃而有些激进的歌迷甚至荒谬地认为是小野洋子雇凶杀人,为的是占有列农的巨额财产。在各式各样对暗杀背后原因的揣测中,一位名叫芬顿·布雷斯勒的英国记者提出的〃阴谋论〃十分引人注目。
  芬顿·布雷斯勒经过8年的调查采访,搜集和摘录了大量相关的档案资料,于1989年出版了《谁杀了约翰·列农》一书。他认为,这次暗杀并不是一次简单的个人过激行为,而是一出精心策划的阴谋,并笔锋尖锐地将矛头指向了〃某些极端保守的右翼势力〃。在书中他写道:〃马克·查普曼,他只是被许多想杀害列农的人挑出来的牺牲品。〃他指出,马克·查普曼12月8日下午就见到了列农,并请他在唱片上签名留念,如果他有预谋要杀害列农的话,当时完全就可以动手。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永不宽恕(图)(2)
然而当晚查普曼判若两人,是因为他被人〃编程〃了,其手段就是通过药物控制和催眠,他当时脑子里不停回响的那个神秘声音,就是被人催眠所造成的有力证据。布雷斯勒认为,对查普曼进行催眠进而控制其射杀列农的幕后黑手就是美国中央情报局,这次事件是一次彻头彻尾的政治暗杀。
  虽然布雷斯勒提出的观点并不是空穴来风,但反对者也大有人在,他们认为不能理解的问题是:〃到底有什么政治原因迫使当局一定要杀害约翰·列农?〃〃谁会想杀害一位摇滚明星呢?〃布雷斯勒的回答是:政府从来没有把列农当作一个无关痛痒的摇滚巨星,他们认为,列农激进的政治观点会带来许多不安定因素,他应该被视为一个潜在的危险的颠覆分子。
  书中提到,1970年〃披头士〃乐队解散后,约翰·列农开始了其个人演唱事业的发展,不同于〃披头士〃时期,此阶段他创作的歌曲里所带有的反战等政治意味日益增强,其本人在艺术和社会活动中的左翼倾向也越趋明显。当时的尼克松内阁及一些右翼保守分子开始以憎恶的眼光看待列农,他们的看法是:一个深受歌迷崇拜而又口无遮拦,尤其是带有政治主张的摇滚明星应当作为音乐史上最伟大的摇滚乐队,这次〃披头士〃要走出国门了。
     列农在美国巡演的火车上。   列农与小野洋子的这段婚姻曾不被众人看好,人们普遍认为它将会毁了这个伟大的艺术家。但列农却将小野洋子视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   列农和妻子在一个表演现场的后台,两人脸上沐浴着阳光,而殊不知列农的生命只剩下一年了。
  被视作政府的破坏分子。而尼克松总统展开连任竞选活动时,他十分关注列农对他的民主党对手的支持会不会给竞选活动造成巨大的影响。为确保安全,尼克松的幕僚甚至曾策划以私藏毒品的罪名逮捕列农。一份后来解密的参议员斯特姆·瑟蒙德的备忘录透露,当时的政府部门不但拒绝给予列农在美国的永久居住权,甚至千方百计想把他驱逐出境。
  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埃德加·胡弗受命对列农予以〃密切关注〃,列农在联邦调查局的秘密档案有将近300页之多,其中一封列农的私人信件上曾被人做过如下标注:〃所有的激进分子都应当被看做是危险的〃。这些资料显示,从1969年列农的〃释放约翰·辛克莱尔〃(约翰·辛克莱尔:著名激进组织〃白豹党〃的创始人,以携带大麻等毒品罪名被捕)演唱会起,一直到1976年,列农都处于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特工的监视之下,其严密程度竟然不亚于他们前几年对已故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监视。列农的住所被监控,电话被窃听,其本人也被盯梢。当局对列农施加如此之大压力,目的就在于防患于未然,想迫使他约束言行甚至放弃政治诉求。当然他们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列农在发觉自己的艰难处境后,不但没有退让,反而好几次对友人及媒体表示:〃什么都无法阻拦我,不论我是否在这里,不管我在哪儿,我的感受不会动摇,我会讲出我真实的感受。〃在严密监视达到最高峰的1972年,列农觉察到了潜伏的危险,他曾对一位叫做保罗·卡斯勒的讽刺作家说:〃听着,如果有什么事情发生在我和洋子身上,那不是意外。〃
    三 当巨星遭遇政客
     乐队来到了美国,他们是音乐史上第一支在美国的好评度超过本土的英国乐队。   伴随嬉皮士风潮的出现,乐队的音乐风格有所改变,最明显的是他们过去白白净净的脸开始留胡子了。
  或许某些人认为美国特工部门的做法未免小题大做,甚至带有某种妄想狂倾向。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官方的这些行动是正确的。列农和他的先锋艺术家妻子小野洋子,两人在音乐及艺术界的影响力非凡,作为前〃披头士〃乐队主唱的列农更是拥有无数狂热的歌迷,他完全有能力煽动他们的情绪,他们在公开演出时发出的政治呼吁也很可能得到数以万计人的支持。他们夫妻二人在蒙特利尔度蜜月时就发起过著名的〃为和平而卧床〃运动,这个行为艺术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是为反对美国对越南的战争而创作的,鲜明地体现了反战与宣扬和平的理念,获得了大众的热烈回应。吃过苦头的美国政府理所当然地将列农夫妇视为危险分子,而他们与著名极端激进分子杰瑞·鲁宾和阿比·霍夫曼的来往更加深了当局的警惕。因此,对他们而言,对列农实行严密监视的是必要的。
  

永不宽恕(图)(3)
1976年末,严密的监视确实告一段落,然而这与当时美国的政治形势有关。民主党人吉米·卡特赢得了大选,并于1977年正式就任美国第39届总统。他对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这两个向来右倾的情报机关加强了控制,这或多或少帮了列农的忙,自顾不暇的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终于停止了对列农的监视。但好景不长,1980年11月4日吉米·卡特在连任竞选中输给了共和党对手罗纳德·里根。
  里根坚定的支持者威廉·凯西被授予中央情报局局长之职,他被称为自艾伦·杜勒斯以来权力最大的中央情报局局长。新的右翼势力又控制了一些重要的政府部门,〃危险的恐怖分子〃列农重新成为了他们的眼中钉,他们开始对列农变本加厉地疯狂压制。当时列农也即将获得美国公民身份,一个月后,他死于暗杀。
  芬顿·布雷斯勒还调查了马克·查普曼的个人经历,书中提到:查普曼早年曾吸食过迷幻剂,后来信仰了基督教,他一向痛恨暴力。他1975年参加了基督教青年会的一个海外计划,选择的目的地是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为了节省开支,他住在一个越南难民营里。而且,查普曼也并不是列农的狂热歌迷,他更喜欢的歌手是托德·雷德格林。布雷斯勒指出,从查普曼的经历来看,朱迪·列农是列农与第一任妻子辛西娅所生,列农对他疼爱有加,那首著名单曲〃嘿!朱迪〃就是他为儿子所作。
  在一次周末聚会上,列农的黄金搭档麦卡特尼抱着朱迪。孩子的父亲就在不远处。
  他精神上也没有异常之处,也没有刺杀列农的动机,而他12月8日晚突然失常做出的暴行正是被人催眠控制了。布雷斯勒甚至认为,催眠的关键口令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中的那个词〃守望者〃。
     照片拍摄于1969年3 月27 日,为了爱与和平,反对暴力,他们将蜜月安排在床上进行。而这一举动也被冠以一个悦耳的名字〃为和平而卧床〃。   列农夫妇独特的反战宣言。〃要做爱不要作战〃是当时风行一时的嬉皮思想。
  《谁杀了约翰·列农》一书提出的〃政治阴谋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然而它的弱点在于,布雷斯勒援引的大量采访记录和一些〃未经公开的秘密档案〃中并没有真正能让人彻底信服的、能公之于众的事实依据。而且对这个案件中的一些疑团布雷斯勒也无法自圆其说。如:马克·查普曼在辞去最后一份工作时,他最先在离职书上签的名字是〃约翰·列农〃,而后又划掉了这个签名。这意味着什么呢?曾经有一个佐治亚州的官员朋友给过查普曼一些子弹,而后来他用来枪杀列农的正是这些子弹。这是巧合吗?案发后,纽约警方在查普曼居住的旅馆里发现了一张12月5号从夏威夷飞往纽约的机票。然而后来警方在查询航空公司记录时,发现查普曼实际上购买的是12月2日从夏威夷飞往芝加哥的机票,也没有转签飞往其他目的地的记录。那么,到底是旅馆的那张机票被人动了手脚,还是航空公司伪造了记录?这个细节背后又有什么秘密?这些疑点在书中都没有被解释。
  到底是谁杀了约翰·列农?或许真相就是查普曼的丧心病狂;或许如布雷斯勒所言,背后真有一双肮脏的政治黑手;抑或两者都不是,而有另外不为人知的原因??
    四 永不宽恕
     列农是那些留着长发、穿着随意的怀揣理想主义愿望,有极高政治热情,为争取社会改变而积极斗争的嬉皮士的精神领袖。因此他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国家政敌。   这是一张动人的照片,其中没有痛哭流涕的场面,取而代之的是女孩悲伤迷失的眼神,和列农永恒的形象。
  1981年,马克·查普曼被押往阿提卡监狱正式开始服刑。2002年,49岁的查普曼第一次提出假释请求,但当即被驳回,未被受理。2004年,查普曼再次提出假释请求,而这次他终于得到了听证的机会。
  在此次假释听证前,列农的###小野洋子以及大批歌迷都强烈要求法庭驳回查普曼的假释申请。小野洋子表示〃查普曼是我永远不会原谅的人〃。而有些愤怒的歌迷甚至称,如果查普曼获得假释,他们将亲手杀了他给列农报仇。
  查普曼在接受法院假释委员会的讯问时首次〃透露〃了他杀害约翰·列农的原始动机:为了出名。〃我承认我的行为只是为了要引起公众的注意。或者换句话说,就是要窃取约翰·列农的名气,放到我自己的身上,因为我只是一个小人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现在再也不是以前的小人物了,因为至少有许多人非常恨我。〃 2004年10月,假释委员会认为查普曼为获得公众注意而杀死列农,〃尽管符合事实,但此理不通且道德败坏〃,而且查普曼向列农开了〃多次〃枪,足见他当时〃怀着极大的恶意〃。假释委员会在声明中说:〃长时间以来你(查普曼)的行为明显显示出你对生命缺乏尊重,你还使受害人的###因目睹你的罪行而永久地遭受痛苦。〃 委员会最后的结论是:〃给予你假释将极大地破坏法律的尊严。根据面谈和对你的记录察看的结果,经过深思熟虑,我们作出决定,驳回你此次的假释申请。〃如果列农活到今天,他也将是一位66岁的老人了。〃披头士〃 乐队曾有一首歌叫〃当我64岁的时候〃;在歌中列农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安祥平静的生活,而唱这首歌的人却再也不可能享受到这样的生活。每年的12月8日,大批的歌迷都会自发聚集到纽约中央公园的〃草莓园〃,点燃蜡烛,轻声吟唱着列农的那些不朽名曲,借此缅怀他们永远的偶像。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永不宽恕(4)
每逢列农忌日,都会有热爱他的歌迷为他祈祷。
  人们不会忘记他。他的形象已经成为一种图腾。
  为音乐而生,为理想而死。当年《时代》杂志的封面文字触目惊心…音乐死了。__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永不宽恕(图)(1)
杀手行凶过程中神志不清,是精神错乱还是被人催眠?
  凶手起先供认不讳,为何事后又对供词全盘否定?
  一个摇滚明星何以激怒政府高层?
  一 我杀了约翰·列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