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哈军工传-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校的学生,学会了飞机驾驶技术。
  青年唐铎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对革命的忠诚积极,深得上级的信赖,1925年10月,广东革命政府派他去苏联空军院校深造。两年后的4月12日,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在大上海向工人举起屠刀,唐铎从此失去国内的经济支持,便开始了在苏联长达28年的学习和战争生活。1926年,他在苏联加入联共(布)。
  。 最好的txt下载网

15 唐铎归国 哈军工盼来苏联首批顾问(2)
唐铎先后考入苏联空军第二、第三飞行学校,又进入空中战斗学校和飞行侦察学校学习飞行和通讯技术,最后毕业于著名的茹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1934年,他在这所学院中与优秀学员奥列霍夫相识并成为好友,两位战友当时并没有想到20年后将在中国的松花江畔并肩共事。
  由于一身娴熟的飞行技术,唐铎曾成为十月革命节飞越红场接受检阅的飞行员,受到斯大林的接见和宴请。他以优异的毕业成绩获得苏联航空机械工程师的职称,被授予少校军衔。
  1944年,经过多次迫切要求,唐铎被批准赴前线参战,以实习副团长的军职加入俄罗斯第三方面军第一空军集团。已进入中年的唐铎,像小伙子一样驾驶战鹰,搏击长空。1945年,在夺取列宁格勒和加里宁格勒的空战中,他英勇顽强,荣立战功。
  唐铎曾荣获过多枚苏联最高荣誉勋章:列宁勋章、红旗勋章、红星勋章、苏联卫国战争勋章等,在二战军事历史中,他是绝无仅有的与纳粹德国空中强盗格斗于蓝天的黄皮肤的空军英雄。战争结束,唐铎出任中校主任教官。
  虽然在苏联娶妻生子,他的心始终留在祖国。1938年,苏联肃反扩大化殃及唐铎,有人拿一张日本的仁丹广告问他认不认识,老实的唐铎说,认识广告上的汉字“仁丹”,于是就被以“日本特嫌”的罪名无辜下牢,后来在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任弼时和作家萧三的营救下获释,他当时就向任弼时提出回国的要求,希望中央把他调回延安。1948年8月,在中共代表团访苏时,他设法找到代表团成员刘亚楼,再次提出回国的强烈要求,然而苏联有关方面对唐铎的要求不予理会。
  1950年,刘少奇率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苏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刘少奇亲自向苏联高层领导交涉唐铎回国事宜,苏方不好再敷衍,终于表示同意了。但是,尽管唐铎望眼欲穿地等待苏方放行通知,春去秋来几年过去了,直到1953年元旦钟声敲响之时,一切还是石沉大海,唐铎都要急病了。3月5日,斯大林逝世,周恩来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隆重的葬礼,此次,周恩来严肃地向苏方提出唐铎回国的问题。苏联最高层以极快的速度做出响应,把准予唐铎回中国的手续送到唐铎手中。正在莫斯科的李富春和蔡畅特地请唐铎共进午餐,表示祝贺,三位留法的老同学回忆起当年的峥嵘岁月,不胜感慨。
  列车穿出密林,驶入中国的边境城镇满洲里,归心似箭的唐铎跳将起来,脱下穿了20多年的苏军军服,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他拥着妻子,喃喃地说:“亲爱的,我们终于回家了!”他拉过孩子,指点着车窗外,大声说:“这是你们的祖国!”
  4月下旬,中央军委电告哈军工,要学院派一个观礼团,参加首都“五一”劳动节的庆祝活动。那天陈赓正和张衍研究军工观礼团的人选,决定派徐立行、周明【溪鸟】、曾石虞、易晓东、王序卿五人赴京观礼,说话间,秘书送来军委的电话记录稿,请陈赓签字。陈赓签收完,匆匆看过,朝桌子轻拍一掌,笑道:“哈哈!谢天谢地,顾问团总算到了!第一批来了八个人。”他站起来,把电话记录递给张衍,自己背起双手,高兴地慢慢踱着步。
  张衍仔细看过军委的电话通知:“苏联顾问团第一批成员八人及三名工作人员于4月28日抵达北京。他们是:
  首席顾问                        瓦?依?奥列霍夫
  副首席兼科学教育顾问            依?依?叶果洛夫
  空军工程系主任顾问              勒?维?费道罗夫
  炮兵工程系主任顾问              尼?比?贝日科
  海军工程系主任顾问              包?德?季莫非耶夫
  装甲兵工程系主任顾问            彼?尼?卡普斯金
  工兵工程系主任顾问              亚?波?舍尔巴科夫
  合同战术教授会顾问              谢?古?舒里加
  另外,唐铎同志一家与苏联顾问同车抵达。”
  陈赓站定,对张衍说:“马上开个常委碰头会,安排一下,我马上去北京会奥列霍夫,徐介藩俄语好,跟我一起去。观礼团由立行带队,也得快走。”
  再说唐铎一家人到北京之后,总干部部领导赖传珠和徐立清接见了他。陈赓极为器重唐铎,他刚到北京就和徐介藩去看望唐铎一家。4月29日下午,陈赓带着唐铎去中南海拜见朱德总司令,唐铎紧握着朱德的双手,哽咽地说:“总司令,我终于回来了,28年了……”两行热泪扑簌簌地从他的双颊淌了下来。
  朱老总拉着唐铎的手问长问短,勉励他努力吸取国内外的先进科技经验,协助陈赓把军工办好。
  陈赓说:“唐铎同志,周总理特别关心你的工作安排,我们请您出任空军工程系的系主任一职,不知您有什么意见?”
  唐铎激动地说:“感谢周总理和陈院长,感谢组织上对我的信任!我在苏联干了20多年空军,现在才开始为我们自己的空军做事了。”
  朱德又关切地问起唐铎的家庭生活、夫人和孩子的情况,他对陈赓说:“学院要多关照一下,唐铎同志的爱人第一次到中国,生活上恐怕要慢慢适应呢,有什么困难学院里帮助解决。”
  

15 唐铎归国 哈军工盼来苏联首批顾问(3)
陈赓说:“请总司令放心。我看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唐铎同志这一身苏式西服给换掉。”
  大家一齐笑起来,唐铎笑得最开心,白皙的面容泛起了红润,多年来压抑在心中的寄人篱下的感觉荡然无存。
  当晚7时,陈赓在中南海设便宴欢迎奥列霍夫和叶果洛夫,徐立行和徐介藩陪同,徐介藩地道流畅的俄语,让奥列霍夫和叶果洛夫称赞不已,顾问团带来的翻译马克连柯几乎失业了。
  席间,陈赓扼要介绍了学院半年来的筹建情况,目前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大家都盼顾问团早点上任。
  奥列霍夫诚恳地说:“我们来晚了,真是对不起。半年来你们做了这么多的工作,了不起!我们希望尽快地投入工作,和你们并肩战斗!”
  陈赓举起酒杯说:“我今天略备薄酒,为二位首席顾问洗尘。明天下午,我们的朱总司令还要正式宴请全体顾问同志,来,为我们中苏两国人民和军队之间的友谊干杯!”
  大家一饮而尽。阵阵晚风送来窗外月季花的芬芳,更令宾主心情舒畅。两国战友在昔日帝王生活的宫殿里商讨着中国国防现代化的教育问题。
  4月30日下午,北京一片节日气氛,大街小巷挂起了国旗和灯笼,这是准备庆祝建国后的第四个“五一”国际劳动节,走在大街上,你几乎感觉不到这个新生的国家正与世界上最凶恶强悍的美国交战。
  节日前夕,百忙中的朱德决定专门宴请哈军工聘请的苏联顾问,还特别邀请了军委总顾问和副总顾问,除了陈赓一行外,各军兵种的司令员们出席作陪。
  朱德容光焕发,他在简短的致词中说:“党中央和毛主席很重视办好军事工程学院,这关系到中国尽快实现国防现代化,与苏联一起保卫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我代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对慷慨派来顾问团帮助建设军事工程学院的苏联党和政府表示感谢,对苏联顾问团的到来表示欢迎。”
  军委总顾问柯托夫上将讲话时说:“办好军事工程学院,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来说,好像空气对生命一样重要,苏联政府和军队会像帮助自己的兄弟一样,为军事工程学院派出最优秀的军事专家。”
  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当年两次赴苏联,在莫斯科的东方大学和列宁格勒军政学院学习过,宴会之前,他和海军系的顾问,参加过十月革命的季莫菲耶夫上校交谈甚欢,现在他精神抖擞地走到麦克风前代表各军兵种讲话:
  “我们年轻的中国海军急需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希望在苏联顾问同志的大力帮助下,很快把军工学院办好,每年都为我们海军输送一批优秀的军事工程师。”
  苏联顾问们深为受到如此高的礼遇而感动,纷纷向德高望重的朱德总司令敬酒,朱德慈祥地微笑着,宾主觥筹交错,开怀畅饮,尽兴而散。
  翌日,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群众游行活动,毛泽东和中央各位副主席、政府和军队各部门首长、民主党派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检阅游行队伍。广场上花如海,人如潮,“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奥列霍夫一行由徐立行、徐介藩、唐铎等陪同,在天安门前的观礼台上观礼。
  5月5日,陈赓和徐立行、徐介藩、唐铎偕苏联顾问团全体成员到南苑,参观空军司令部举办的教学模型展览。
  看过展览,空军科班出身的奥列霍夫对陈赓说:“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苏、英、法等国的空中大国,敢与美国人较量,这真是军事奇迹!”
  陈赓笑道:“那要感谢美国佬哟,我们应给他们的司令官晋升两级呢!”
  从南苑回来,陈赓对徐立行和徐介藩说:“我得先回哈尔滨,好迎接顾问团。你们二位负责陪同他们。周总理这几天要会见顾问团一行,你们可以抽空儿陪他们去逛颐和园啦,看看故宫啦,到哈尔滨后就没有玩的时间了。另外,照顾好唐铎同志,他可是一大家子呢,在北京该买什么,就买什么,用钱到许鸣真的账上去支。”
  陈赓带上秘书,风风火火地回哈尔滨去了。
  5月13日下午,哈尔滨阳光和煦,天朗气清。陈赓带领院部系领导到火车站迎接奥列霍夫一行。西装革履、头戴礼帽的唐铎陪同奥列霍夫走出软卧车厢,陈赓迎上前去,与奥列霍夫亲切地拥抱,年轻的姑娘把鲜花献给顾问们,接站的干部们争着去拿顾问和唐锋一家的行李、提箱,大家忙了一阵才鱼贯而出,直奔大和旅馆。
  大和旅馆的里里外外已粉刷一新,淡黄色的外墙一尘不染,再配上深褐色的窗框;使这座俄式建筑十分美观。学院在编制上专设为专家服务的招待科,并特地留下铁路局招待苏联专家的原班服务人员和西餐厨师,由工作认真细致的科长申东初领导,为了接待好苏联顾问,学院真是煞费苦心。
  奥列霍夫一行人走进大和旅馆的房间,惊讶得耸肩晃头。陈赓对奥列霍夫说:“我们已经给您和夫人准备好了一幢小楼,在红军街33号,等一会儿我陪您去。”
  锻钢刚把陈赓的话翻译过去,奥列霍夫马上摇头,连声说:“不,不,这里的条件这么好,我为什么要离开呢?我要和我的同事们在一起。”
  陈赓钦佩地点点头,但学院已经安排好了,他劝说奥列霍夫先住过去再说,奥列霍夫耸耸肩,勉强表示听从主人的安排。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5 唐铎归国 哈军工盼来苏联首批顾问(4)
陈赓向奥列霍夫一一介绍院部系领导干部之后,首席顾问马上就要求谈工作。
  “好吧,懋之和张衍简短地向首席顾问汇报一下吧。”陈赓没有办法让奥列霍夫休息,只好都挤坐在房间里,谈起工作来了。奥列霍夫提出,明天他要到学院去看一看。
  翌日上午,奥列霍夫和叶果洛夫等顾问来到哈军工大院,在陈赓和李懋之等院系领导的陪同下,开始了全院范围的大视察。
  奥列霍夫兴致勃勃地走向工字楼,一楼是学员大食堂,炊事员们正忙着准备午饭,看见进来一大帮人,除了陈院长,还有几个大鼻子外国人,都愣愣地望着。
  “炊事员为什么不穿白围裙?”奥列霍夫指指那些穿着军装,满身沾着油腻的炊事员问道:“这样是不符合要求的。”
  锻钢刚译成汉语,陈赓连忙向身后的参谋们说:“快记下来!”
  奥列霍夫又走到餐桌前,掏出手绢,擦擦桌面,仔细看过后说:“餐厅的卫生要加强,桌子上有油痕,擦得不彻底。”他转身看到两个大木盆立在架子上,问道:“这是什么?”
  李懋之说:“这是学员打饭的木盆,装高粱米饭或大米饭的。”
  奥列霍夫用手摇摇木盆,又俯身仔细看看,想了想说:“食堂里水多,蒸汽多,木盆用久了要生霉菌的,一定要在外面包上薄铁皮。”
  大家又到楼上,那是新生大队六队学员的宿舍,学员正在上课,宿舍里没有人。奥列霍夫从门缝瞅了瞅,没看见什么,掉头到洗脸间张望一阵,他问过学员的人数,对李懋之说:“洗脸池显然不够用,这会影响学员出操,要再修几个洗脸池。”
  陈赓和奥列霍夫来到助教们的宿舍里,看到助教们大多坐在床铺上看书,奥列霍夫马上提出意见:“宿舍里坐凳太少,要增加,军人不能坐在床上看书,床只是用来睡觉的。”
  在知致前楼的化学实验室里,奥列霍夫嗅了嗅,又看看窗户,指示说:“化学味道太大,要装抽风机,否则对教员和学员的身体有害。”
  出了知致楼,李懋之问:“首席顾问同志,走了半天了,要不要休息一会儿?”
  奥列霍夫说:“不需要休息,”他一眼看见东边的文庙,“那是什么地方?”显然,大成殿的琉璃瓦引起他的兴趣。
  “那原是供奉我们孔夫子的文庙,”陈赓介绍道,“现在是我们的图书馆。”
  奥列霍夫在文庙里东转西转,兴趣盎然。他听说苏联顾问的办公室就设在两侧的厢房里,满意地偏头问叶果洛夫:“怎么样?”
  叶果洛夫连说两句“奥钦赫拉少!”(俄语:很好)
  “要在这里多种花草,栽一些果树,让它成为一个大花园。”奥列霍夫站在大成殿的台阶上指点着文庙大院,“阅览室里要铺上地毯,让学员看书时感到舒服,又能减少噪声。”
  第二天上午,陈赓继续陪同奥列霍夫视察,陈赓的两条伤腿隐隐作痛,奥列霍夫也累得面色苍白,陈赓向奥列霍夫建议结束视察,他们走向王字楼。说来也巧,这两天工人们正在王字楼前整修花坛,刚刚用红砖围成了一个和平鸽的外形,准备在里面种花。
  奥列霍夫站定,一脸严肃,他指着“和平鸽”说:“我们是军校,军人不应该有和平思想。”
  陈赓点头说:“是啊,军人要时刻准备着打仗,朝鲜战场还在打嘛。”
  李懋之忙说:“我们下午就换掉它,重新搞个花坛。”
  陈赓和奥列霍夫进了王字楼,走了两天的参谋们松了口气,小声嘀咕道:“哎呀妈呀,这老大哥首长怎么这么多的意见呀!”
  李懋之问:“首席顾问一共提出多少条?”
  “数了一下,一共35条意见啦!”
  “好哇,陈院长说过,要好好学习苏军的工作作风,你们今天都看到了吧,这就叫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下午,在王字楼小会议室举行欢迎苏联顾问团莅临学院并第一次联席会议。当陈赓和奥列霍夫出现在门口时,唐凯立即高喊一声洪亮的口令:“全体起立,立正!”
  陈赓院长首先致欢迎词,他赞扬苏联政府的国际主义精神和无私援助,他说:“我们对建设这样一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陆海空军综合性的军事工程学院毫无经验,希望专家们把学院建设当作自己的事业,发挥你们的才智,办好学院,为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培养最高质量的技术军官。”
  奥列霍夫致答词,他热情洋溢,表示要尽全力把学院办成世界第一流的军事工程学院。
  在这次联席会议上,针对各个系都有争师资的倾向,陈赓定下一条规矩,他说:“今后凡来院报到的技术干部,干部部先带去晋见我的顾问奥列霍夫同志,了解其学识和专业情况,提出初步分配意见,干部部研究后再报我。”
  是夜,陈赓在大和旅馆设宴招待全体苏联专家,学院师以上的干部和教授、副教授都出席作陪。陈赓高举酒杯说:“今天我们可以开怀痛饮,不过爱跳舞的同志要悠着点儿,会后有舞会,喝醉了,你踩了姑娘的脚就不好意思了!”
  半个月以前,在参加“五一”观礼活动期间,陈赓曾向彭德怀等军委领导汇报学院的工作。5月中旬,在中央军委的一次例会上,根据陈赓的要求,专门讨论了军工第二期招生的问题。彭德怀认为第二期招生的数目过大,全从部队选人可能有困难,今后主要是从地方高中毕业生中招生。另外,军工每年的毕业生人数亦应有个长远规划,这样才好把招生工作纳入正常轨道。
  

15 唐铎归国 哈军工盼来苏联首批顾问(5)
5月15日,彭德怀亲自向军委主席毛泽东呈送一份报告,报告中说:“军事工程学院去年秋招生一期学员982名,该院要求今年再抽调1200名……要办好这样大的工程学院,确实困难很多,在我国历史上尚系创举。学校需要的各种器械装备极多,能够担任教授的人才有限,以及目前我国财力情况等等,都无充分保证。故在军委例会上经过研究,需将该院提出的每年收生数字适当减少。会后又经张宗逊同志约集有关部门具体讨论,估计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全军最低需要3200名工程技术人员。因此拟确定该校每年毕业800名学员。……该校只需把现有编班由15人扩大至20人,不需再增加设备,即可完成。是否可行,请核示。”
  这份彭德怀签名的报告除送毛泽东外,又多打印六份,分送聂荣臻、张宗逊、陈赓、总政治部、总干部部和军委办公室。
  毛泽东当天就看到了这份报告,迅即做了批示:
  “彭德怀同志:同意这个计划,即每年以毕业八百人为限度。
  毛泽东
  五月十五日”
  这是毛泽东对哈军工的第一个正式书面批示,其速度之快,充分说明毛泽东对这所筹办中的大学给予极大的关注。在“五一”节庆祝活动中,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了哈军工观礼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