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哈军工传-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 轻车简从 彭德怀视察军工大院(1)
轻车简从  彭德怀视察军工大院
  开学典礼  张宗逊宣读主席训词
  就在黄克诚召开军委例会,研究哈军工问题的同一天,朝鲜战场上炮火连天,志愿军发动的金城反击战打响了。秘密进入朝鲜的彭德怀给志愿军代司令员邓华打电话:“敌人耍流氓,我们就给他的油脸上一巴掌,狠狠地打,让他老实点!”金城战役歼敌78000人,美国人终于低下了狂傲的头颅。
  7月28日上午9点30分,彭德怀在李克农的陪同下,来到开城的签字大厅。他平静地坐下来,又从容地戴上紫红边眼镜,拿起从国内带来的毛笔,深吸一口气,在停战协议上一丝不苟地写下“彭德怀”三个大字……
  8月初,彭德怀离开朝鲜回国,在沈阳稍事休息并视察工农业生产。5日晚,他向高岗等东北军政领导人辞行。
  “彭老总要回北京?”高岗亲切地挽留,“再多住几天嘛,我陪你多转几个地方。”
  “先不回北京,”彭德怀说,“明天一早,我要去哈尔滨。”
  “去哈尔滨?”高岗惊讶地张大嘴巴,他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北京鲜花的海洋正等着他彭大将军凯旋,这倔老头子去哈尔滨干啥?
  彭德怀像要出门散步似的,淡淡地说:“去看看陈赓,看他把军工学院弄得怎么样了?”
  高岗恍然大悟。想起去年,为军工征地问题,陈赓在中央参了自己一本,心中顿时涌起一丝苦涩感,他忙说:“让秘书给安排个车吧?”
  彭德怀摆摆手说:“安排好了,你们去忙吧!”
  高岗知道彭德怀的脾气,知趣地告退了事,彭德怀拨通了陈赓的电话。
  这几天,哈军工的干部、教员和学员们,都为朝鲜停战协议签订而欢欣鼓舞。在朝鲜打过仗的原志愿军三兵团的干部们激动地举杯庆贺,陈赓更是兴奋得夜不能寐,为了不影响一期学员的入学考试,他没有同意搞全院性的庆祝活动,但各个系学员自发地举办小型庆祝活动,像戴轶群、郭群芳、徐远钊等参加过朝鲜战争的学员,狂欢似地欢庆胜利。
  8月6日早晨刚上班,秘书李木看见陈赓匆匆下了车,小跑似地进了王字楼大门。
  “李木,李木!”陈赓又喊又招手,李木急忙跟着进来,他还从来没有见过陈院长这么着急过,准是有重要的事情。
  陈赓向李木布置速办的几件事,首先是找三位党委常委来开紧急会。
  没有两支烟的工夫,徐立行、李懋之和张衍就站在陈赓的面前。
  “各位,我要给你们通通气,”陈赓神秘地笑笑,故意压低声音,让大家凑拢点。“昨天晚上接到彭老总电话,他今天中午要来我们这儿视察。”
  徐立行、李懋之和张衍都惊诧地互相对视着,旋即个个喜上眉梢,没等陈赓说完,一齐说:“我们什么时候去接彭总?”
  陈赓说:“你们就不用去了,彭总昨晚电话里讲得斩钉截铁,只要我一个人去火车站,不准通知省市领导,不要搞欢迎仪式,他不喜欢这一套。”
  徐立行急了:“总得安排个宾馆吧?要不彭总住哪儿呀?”
  陈赓说:“就跟我住在一起嘛。”
  三个人直摇头,“那怎么行?军委副主席哪能住小平房?”
  火车站的月台上,陈赓一个人走来走去,他知道警卫员在暗中跟着他。车站的工作人员瞅瞅陈赓,心想,准是哪个军校的老教员,像这样穿着旧军装,戴着眼镜的老军人在哈尔滨市多着呢。
  沈阳开来的客车进站了,人倒不多,陈赓一眼就看到夹在旅客人群里的彭德怀,“唉,怎么不坐公务车?多不安全!”陈赓不觉一惊,来不及多想,就迎了上去。
  彭德怀上身穿着白粗布衬衣,下身是条旧的粗呢子黄军裤,天气热,他光着头,上衣拎在手上,身后跟着老警卫员景希珍。
  “就你们两位?”陈赓紧握着彭德怀伸来的大手,一边接过彭德怀的上衣,搭在胳膊肘上。
  “嗯。”彭德怀咧嘴笑笑,回头对景希珍说,“你没事了,准备回北京吧。”说罢,跟着陈赓出了站。
  一辆吉普车开进军工大院,在小平房前边停住。徐立行、李懋之、张衍三个人在陈赓家门口迎候。
  彭德怀和陈赓下了车,李懋之上前敬礼说:“彭总,刚才省里来了电话,他们今早接到东北人民政府的电话指示,已为彭总在市内安排了宾馆。”
  彭德怀皱起眉头,摆摆手说:“不去宾馆,已经说好了嘛,我就住在你们陈院长的家里。”
  “彭总,那就请吧!”陈赓开了门,微笑道。
  彭德怀进了小平房,上下看了一阵,问道:“你就住在这儿?”
  陈赓说:“是啊,每间8平方米,一共24平方米,傅涯来了也够住啊。”
  彭德怀知道军工把最好的房子给了教授们住,他满意地点点头,望着陈赓说:“你呀,还是老作风。”说完自己拉过一把椅子坐下来,口中轻轻吟诵他最喜欢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陈赓接上一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两人相视而笑。
  景希珍给彭德怀打来洗脸水,就跟着陈赓的警卫员出去了。彭德怀站起来,一边擦脸,一边和学院几位领导人闲聊着。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19 轻车简从 彭德怀视察军工大院(2)
“彭总啊,走吧,我们去食堂吃午饭去。”陈赓看看表,“我请客。”
  彭德怀跟着陈赓出屋,“请么子客?”他嘀咕着,又转身招呼徐立行几个说:“大家一块儿去吧!”
  三位常委都说:“我们已经吃过午饭了。”
  到了干部食堂,午饭已经开过了,陈赓进伙房吩咐炊事员炒一盘带辣子的肉丝,一盘青菜,也要放点辣椒,再炒一盘鸡蛋,随便弄个汤,想了想,又走出食堂,急急忙忙回到小平房。
  “张主任!”陈赓去敲隔壁张衍的门,“哎呀,食堂里没什么菜,我这个客不好请喽,你们家有什么好吃的,弄点来!”
  张衍跟陈赓一样也是老单身,他挠挠头皮说:“好吃的?我也没有什么好吃的呀?”
  “不对!你老父亲前些日子来,不是带了一大包小干鱼吗?”陈赓揭了张衍家的“老底儿”,“我们湖南人叫苦鱼,我估计彭总爱吃呢!”
  张衍扑哧乐了,“这就叫好吃的呀?”他急忙拉开橱柜,把报纸裹着的一包小干鱼全塞给陈赓了,陈赓乐颠颠地又奔食堂去了。
  张衍心里挺高兴,又觉得挺新奇,看看快要上班了,就锁上门直奔食堂去,他想偷偷看看彭总喜不喜欢吃小干鱼,到了食堂门口,张衍一看,彭德怀正和陈赓聊着,一边用手抓着小干鱼往嘴里送,那盘小干鱼已经见底儿了。
  陈赓眼尖,他看见张衍在门口一闪,忙招手:“张衍,张主任,你过来!”
  张衍笑嘻嘻地走过来,叫了声:“彭总,您还没吃完饭呢?”
  陈赓用筷子点点小干鱼,“你这盘小干鱼最受欢迎了,彭总都动手抓了!”
  彭德怀憨厚地笑着,一边说:“坐坐,你的苦鱼蛮好吃的嘛!”他的眼角快乐地漾起鱼尾纹。
  张衍坐下来,心里一阵发热,这就是指挥百万大军与美国人浴血拼杀的志愿军统帅啊!他那一身褪了色的粗呢军装,没有任何标记和勋章,分明像个转业的团职干部。再看桌子上这四菜一汤,就是陈赓接待彭老总的宴席。半个世纪以后,只要回忆起彭老总第一次来哈军工,用手抓小干鱼吃的情景,张衍都感慨不已。
  下午,彭德怀听取院党委汇报工作。4点来钟,他提出要去看看教授们,于是几辆吉普车直奔斜纹二道街,陪同他的只有四位党委常委,彭德怀把老警卫员景希珍留在学院,不让他跟在身后。陈赓把14号楼和30号楼里刚下班的老教师们都喊出来,大家在楼下饭厅里欢迎彭德怀。
  彭德怀逐一与老教师握手,不时问问何方人氏,年纪多大,最后他大声地向大家说:“朝鲜战争结束了,我们胜利了,功劳大家都有一份。为了国防现代化建设,毛主席和党中央下决心办这所大学,办学校需要你们,因为你们是专家,有知识。你们为了国防建设,从全国各地来到哈尔滨,克服许多困难,我很感谢你们!”
  老教师们第一次亲眼看到让全世界都震惊的彭大将军,心情都很激动,彭德怀挥手告别的时候,大家涌到车边,使劲地鼓掌。
  陈赓提议陪彭总到松花江边上凉快一下再回学院,彭德怀兴致上来,也想看看他从来没有见过的松花江。
  吉普车在江沿斯大林公园戛然停下,陈赓四个人陪着彭德怀慢慢地散步。夏季的松花江水势浩大,暮色中的太阳岛笼罩着一片薄薄的水雾;夕阳熔金,晚霞满天,云闲水远,百鸟归林;不少年轻人在江堤下游泳,玩水,传来嘻嘻哈哈的打闹声。
  彭德怀注视着江堤下的年轻人,突然问:“江水这么急,淹死过人没有?”
  张衍随口回答说:“听说每年都有人淹死,我们学院最近就淹死了一个女护士。”
  “为什么淹死了?”彭德怀望定张衍,认起真来。
  张衍说:“她是我们医院的一个女护士,有个干部追求她,姑娘不愿意,可顶头上司又出面劝说,姑娘心眼小,一时想不开,就在晚上跑到江堤,投了江。”
  “自杀?”彭德怀眉毛拧成疙瘩,声音也提高了,“你们怎么处理这件事?”
  张衍刚要回答,陈赓在后边紧拽他的衣服,张衍明白陈院长是让他少说点,于是赶快刹车:“我们正在调查处理呢!”
  彭德怀气鼓鼓地说:“还有什么好调查的?把那几个干部都开除党籍!”说完也不看松花江了,沉着脸转身就奔车子走去。
  陈赓小声埋怨张衍:“彭总是个急性子,最容不得干部违纪,欺压老百姓,你少说几句,说多了,他更得激动。”
  彭德怀回到小平房,情绪又好了起来,吃罢晚饭,他和陈赓两人穿着背心短裤,海阔天空地聊开了。哈尔滨的夏夜凉爽而静谧,当时在一曼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中,有谁会想到在那两排不起眼的小平房里,居然会住着我们共和国的一位元帅和一位大将?
  第二天一早,彭德怀就翻身下了床。昨夜和陈赓说了半宿的话,现在也不觉得困。陈赓也坐起来,睡眼惺忪地说:“东北亮天早,你再睡会儿吧!”
  彭德怀说:“睡个么子觉,走!到你们的建筑工地去看看!”
  上午的日程安排得很紧,彭德怀先同苏联顾问们见面。久仰彭德怀大名的苏联顾问们瞪大眼睛,他们怎么也无法把眼前这位敦厚的中国老兵与叱咤风云的志愿军统帅联系在一起。彭德怀再三感谢苏联顾问对军工学院的帮助,他与奥列霍夫礼节性的交谈,使奥首席深为感动,中国军队的副总司令竟会如此平易近人,和莫斯科那些派头十足的将帅们完全不一样。
   txt小说上传分享

19 轻车简从 彭德怀视察军工大院(3)
彭德怀又去王字楼、致知前、后楼巡视刚刚建立的十个基础课教授会,了解教员的工作情况,特别对培养助教问题作了指示。听说各个系的专科教授会正在筹办,他也要去看看。在炮兵工程系,他请教员讲解高射炮的基本理论,像一个学员似的虚心请教。
  午饭前,陈赓陪着彭德怀来到文庙,两人边走边谈,信步走进大殿里的书库,图书馆职员陈荣锦连忙放下手里的工作,向两位首长敬礼。陈赓知道陈荣锦来自南京的军事科学研究室,懂英、俄、日三种文字,是负责外文科技图书资料的业务骨干。
  陈赓看着这个精干的上海小伙子,问道:“小陈呀,现在我们有多少册外文科技图书啊?”
  “报告院长,我们的外文科技图书实在太少,最近我到哈工大抄了一点书目,还不知道怎么购买。”
  陈赓转向彭德怀,小声说:“彭总啊,我们办学,外文科技图书资料可是万万少不得的,我想通过外交部,从国外购买一批,军委要支持啊。”
  彭德怀点点头说:“可以嘛,你决定就是啦。”
  陈赓拍着陈荣锦的肩头,下达命令似地吩咐道:“小陈,你要给图书馆买30万册外文科技图书,只要是科研工作需要的就买,实报实销。”
  彭德怀正在听陈赓说话,突然发现一个小女孩儿站在身旁,小家伙穿着连衣裙,模样俊俏,歪着头,好奇地盯着两位陌生人。
  “小姑娘,你来图书馆干什么呀?” 彭德怀俯下身来,笑眉笑眼地和小女孩儿对话。
  “我来找妈妈,你是谁呀?”
  “我嘛,我是一个老兵呀,小姑娘,你姓什么呀?”
  “我姓马。”
  彭德怀笑出了声,一把抱起小女孩儿,大声说:“原来你和马克思是一家人啊!”
  陈赓也拉拉女孩儿的小手,喜欢地说:“好乖的孩子,是谁家的呀?”
  正说着,马明德教授的夫人蒋祖绮红着脸,站在书库门口喊道:“哆哆,快下来,别累着爷爷!”
  “哦,原来是马教授的千金。”陈赓从彭德怀怀里接过小姑娘,抱着她,乐呵呵地走出书库。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都涌上来,鼓掌欢迎彭总和陈院长,彭德怀高兴地和大家握手,他又走到正在借书的孙本旺教授面前,亲切地交谈一会儿,大殿里笑语喧声,喜气洋洋。
  下午,在王字楼小礼堂,彭德怀同团以上干部见了面,陈赓说:“很多同志没有见过彭总,都想看看彭总。” 彭德怀说:“我这个人有什么好看的?”陈赓说:“大家想听听最近的消息。” 彭德怀说:“我要讲的主要是现代化建设。”
  在干部们热烈的掌声中,彭德怀说:“志愿军在朝鲜作战,基本上还是小米加步枪,以这样劣势的装备,同最现代化的美国军队作战,是很困难的,我们付出了血的代价。所以我们必须办学校,培养技术人才,光喊‘万岁’是不行的。毛主席派陈赓同志来哈尔滨创办军工学院,这是我军历史上从来没有的,你们现在能在军工学院工作,应感到光荣。老干部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积累办学校的经验,才能完成党和人民赋予你们的光荣任务。”
  8月8日一早,陈赓安排好公务车,彭德怀悄然离开哈尔滨,回北京向中央复命去了。
  烈日炙人的8月,全院从来没有这么忙碌过。
  一期学员的本科入学考试考了近一个月,其复杂程度几乎让学员们累得脱了一层皮。按学员入学考试委员会的规定,先笔试,后口试,笔试解答演算题,口试解答理论题,口试时学员要当场抽试题卡片作答,然后由主考教员提问。由于必须按人头逐个进行,一个班考一门课需要一整天的时间,整个“马拉松”式的考试于8月15日结束。
  学院评出成绩后,还要进行政治条件的复审和体格条件的复查。“过五关斩六将”的学员共有679名,实在是太严格了。进入本科的一期学员不够中央规定的800人,只能“矬子里面选大个”,学院领导决定让考试一门不及格的学员作为试读生进入本科,这又补进去116名。两门不及格的只好留下来和二期学员一块补高中课程,学员中几人欢喜几人愁。
  8月里又有另一场关于分系的“马拉松”。学员进入五个系之前,每人需填写专业志愿,于是出现“上天下海”的倾向,20世纪50年代初,空军是军中骄子,海军也不错,惟独工兵和炮兵不受欢迎,许多学员私下里议论,“当工兵一辈子同黄土打交道,没啥出息”;“炮兵嘛,打仗时才有用,平时谁还用你去开炮,那不失业了?”
  当第一轮志愿表格交上来,差点气歪了陈赓的鼻子,只有26个人报了炮兵工程系。
  “这个闹专业思想的问题,我看你得管一下,”陈赓对张衍说,“否则大家都挤到一系去,那不麻烦了?”
  张衍笑道:“我先作个动员报告,然后专科和队干部再作思想工作,专业思想问题会慢慢扭转的。”
  张衍在文庙院里给一期学员作分系动员报告,向学员们介绍五个系23个专科的性质、任务和对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谁说炮兵不重要?斯大林说过,炮兵是战争之神,军队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各种火炮。”张衍引经据典,大谈各种战例和兵器的发展前途,“再说工兵,是现代战争中的先行官,没有舟桥部队能遇山开路,逢水搭桥吗?过去工兵挖工事,带个小镐就行,现在要会制造假工事,假目标,中国海岸线、边防线这么长,海陆空阵地都要搞各种工程,这里面有多少科技问题要研究呀,怎么说没出息呢?革命者的志愿应以革命的需要为前提,院党委号召大家以国防建设的大局为重,无条件地服从组织分配。”
  

19 轻车简从 彭德怀视察军工大院(4)
层层动员,反复教育,一期学员闹专业思想情绪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闹专业思想是哈军工每一期学员入学时都会出现的老问题,60年代后的“尖端与平端”之说,曾让一些充满雄心壮志和玫瑰色梦想的新学员吃不好,睡不着。
  开始分系了,五个系都想争好学生,近800人要逐个过筛子,讨论,通过,这可费了大劲。一系副主任葛燕璋争得过多,引起徐介藩的不满,于是他当着首席顾问的面提出抗议:“这不公平!为什么好学生都让一系挑走了?”奥列霍夫问:“有什么不公平?”徐介藩用俄语回答:“请看事实,好学生分不到我们装甲兵系嘛。”
  陈赓出来劝阻:“老徐别吵了,先这样分,试试看嘛!”
  张衍提个建议:“用顾问这个办法分系要搞到猴年马月去?发一个全体学员名单,大致分一下,由党委统一平衡怎么样?” 陈赓点头同意。
  此时还有一大帮人日夜兼程,忙得焦头烂额。这就是徐立行和叶果洛夫主抓的工作,制定军工的“教学宪法”——《教学过程组织基本条例》,此外还有《第一期四年制本科教育计划》。
  奥列霍夫签字的俄文稿《教学过程组织基本条例》送到翻译室,全室人员日夜突击,一周后送给唐铎、赵唯刚和徐介藩三位系主任校对,原文中有这样的一句:“培养……忠于中苏友谊的军事工程师”,陈赓看过后,笑道,“光是中苏友谊不行,那还有中朝友谊、中越友谊嘛。”这句话后来改为“培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