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哈军工传-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4月初起,国民党军北犯四平,经过一个多月的四平防御作战,杜聿明攻势不减,我军伤亡很大。为摆脱被动局面,5月18日,民主联军大踏步后撤。5月22日,刘居英最后离开长春市,枪声震耳,敌人近在咫尺,他却不慌不忙地站在长春城边看国民党刚贴好的布告,那上面赫然写道,以一万块现大洋悬赏刘居英的人头,警卫员急了,拖着他就跑,再迟一点,必定被国民党新七军活抓了。后来,山东解放区传说刘居英在长春牺牲了,有的地方还为他开过追悼会。
  当时从四平火线仓促撤下来的大部队云集于胶河、敦化一带的山区,面临缺粮的困境,有的部队已经断了粮,开始饿肚子了。刘居英心急如焚,这些部队大部分是山东过海来的老八路,团、师以上的干部,他都很熟,他当机立断,在当地组织起支前工作。正巧遇到东满军区首长周保中、陈光、张启龙等人,听过刘居英的汇报,他们决定,成立东满军区兵站司令部,任命刘居英为司令员,全力筹集军粮。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22 出生入死 刘居英智斗“绞杀战”(4)
刘居英从来不是个循规蹈矩的人,非常状态下,他派人到哈尔滨三棵树“偷”了三列火车皮,直开五常县,在我们各地的粮库里“抢”粮,星夜运往胶河一带,给十万大军发了军粮。
  管火车的领导听说有些大胆的“胡子”偷了三列火车,吃惊不小,马上报告林彪和彭真,接踵而来又是五常的军粮库被抢,为首的“胡子”是个“刘司令”,查!哪里来的刘司令?
  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林枫到五常县检查工作,遇到了那位神秘的“刘司令”。这个时候,刘居英刚学会开火车,只见他脖子上围着条黑毛巾,满脸煤屑,一身汗水,地道的一个火车司机。林枫看到正为部队运粮的刘居英,乐了:“好个刘司令,你可捅了个天大的娄子!”
  1946年夏,在东北局召开的哈尔滨“七七”会议上,万毅和各个司令、老总们纷纷“开炮”:“撤出四平后,部队没粮,地方上也没粮,差点饿死人,幸亏有个刘司令办了兵站,部队才有饭吃!”
  东北局非但没有处分刘居英,还大大地表彰了一番,说他办了一件大好事。
  大概因为刘居英学会开火车,东北局认为这个东北大汉“搞铁路挺有一套”,就把他调到哈尔滨去管理铁路。从此刘居英就和铁路结下了不解之缘。
  1948年10月1日,我东北野战军攻克义县,在战斗即将结束的时候,炮兵司令员朱瑞在观察县城突破口途中,不幸踩中地雷,光荣牺牲。朱瑞曾被毛泽东称为“中国的炮兵元帅”,他是解放战争中我军折损的最高将领。刘居英在哈尔滨闻此噩耗,痛哭失声。朱瑞临去义县前,特地去看望刘居英刚出生不久的大女儿,刘居英让朱瑞给孩子起个大名,朱瑞说:“为了我们的胜利,就叫刘捷吧。等打了胜仗回来,我给孩子过百日。”朱瑞的话言犹在耳,而人却血洒辽西。刘居英为失去自己敬佩的良师益友而肝肠寸断。朱瑞将军的遗体被安葬在哈尔滨烈士陵园中,那天,在初冬的寒风中,刘居英和夫人许良毓牵着朱瑞五岁的大女儿淮北,抱着二女儿东北,扶着朱瑞的夫人潘彩琴,心情沉痛地走在送葬的队伍中。
  11月2日,沈阳解放。刘居英跟随沈阳军管会主任陈云进了沈阳城。东郊的国民党青年军还在负隅顽抗,战斗还没结束,他们是顶着子弹进的城。刘居英当时是沈阳军管会委员兼交通部长,主要负责铁路运输和修复工作。
  那天军管会正在开会,外边传来飞机的轰鸣声,刘居英赶忙出去看,几架国民党轰炸机向火车站停车场方向飞去,随即传来炸弹的爆炸声。
  “敌人为什么要轰炸停车场?”刘居英眉头一皱,头脑里迅即闪过这个问号,他马上给部下打电话:
  “停车场里有什么东西?”
  “有两列敌人扔下的车皮。”
  “里面是什么?”
  “122和155榴弹炮弹!”
  “哎呀呀!赶快找车头拖走呵!”
  “拖到什么地方?”
  “分散隐蔽到沈安线几个小站的岔道里,越快越好!”
  刘居英调兵遣将,用了两个小时,把50节车皮隐藏到安全地带才返回军管会。此时第二批敌机又飞临火车站停车场,找不到目标,像几只嗡嗡叫的苍蝇,又掉头飞走了。
  “敌机来轰炸火车站,那儿停着50节车皮的122、155榴弹炮弹……”刘居英向陈云汇报。
  话还没说完,坐在一边的刘亚楼参谋长噌地跳起来,大声喊道:“哎呀!这是我们部队最需要的东西,怎么能让敌人给炸掉了呢!老刘呀,你,你……”刘亚楼脸都急红了,122和155榴弹炮,是美国人援助蒋介石的重型大炮,对于解放军来说,这种炮弹是金不换的宝贝。
  刘居英笑道:“参谋长,你别急啊,我还没说完呢!”
  陈云也摆手让刘亚楼坐下来:“让居英说完。”
  “全部隐藏好了!一发炮弹也不少!”刘居英哈哈大笑。
  刘亚楼这才转怒为喜,他朝刘居英竖起大拇指:“这是了不起的收获呀,要记功呀!”
  陈云、伍修权、叶季壮也都乐得合不拢嘴,陈云对刘居英说:“赶快统计有功人员,张榜公布,给予嘉奖。”
  张榜前,陈云把刘居英写在立功人员的第一名。刘居英悄悄划掉自己的名字,把部下们写上一大堆。
  1949年,刘居英先后出任中央军委铁道部哈尔滨、沈阳铁路局局长、东北铁路总局第一副总局长,1950年初,在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期间,中央获悉国民党特务要在沿线搞破坏,形势很紧张。在滕代远部长的直接领导下,刘居英负责山海关至满洲里沿线的运输和安全,他精心组织,带领沿线干部群众,日夜巡逻,确保毛泽东专列的安全往返。
  根据中苏两国的协议,1950年5月成立了中苏共管的中长铁路管理局,由中苏两国政府任命两位局长,刘居英为中方局长。
  不久,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刘居英这位“老铁路”首当其冲,出任东北军区运输司令员。他带着一个调度组坐镇沈阳,保证百万志愿军的弹药给养按时运到前线。1951年初,刘居英入朝参战,此时,他的头衔有一大堆:志愿军铁路管理总局局长、志愿军前线运输司令部司令员、朝鲜铁路军管总局局长、中朝前方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司令员兼政委。总之,铁路的事就全归刘居英管了,他统一指挥铁道兵、高炮兵和朝鲜各个铁路分局,负责铁路抢修、防护和运输工作。他的电话直通周恩来的办公室,周恩来经常来电话询问运输情况和铁路修复情况,他也数次回北京当面向总理汇报工作,因而周恩来对刘居英十分熟悉。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22 出生入死 刘居英智斗“绞杀战”(5)
1951年8月起,美空军发动了大规模的空中打击,敌人知道,我志愿军的最大弱点是后方供应不足,切断以铁路为主的运输线,便可“绞杀”我军。于是,美军集中朝鲜战场上90%的空军,对朝鲜北部的铁路和公路进行昼夜不停的轮番轰炸、扫射,妄图完全切断我军的供应线,这就是朝鲜战争中空前惨烈的“绞杀战”。
  刘居英每天顶着炸弹工作。敌机最多的时候每天会出动220多架B…29轰炸机,每架携带15吨炸弹,雨点似地抛向我军的铁路、公路、桥梁,不管这些设施的大小、长短,发现了就投弹,在我军铁路路基上,平均7米就落下一颗炸弹。在交通枢纽处,敌机还特别丢下许多定时炸弹和子母弹,以突然杀伤我铁道抢修人员或者破坏我已修好的铁路桥梁。对公路、铁路沿途的茂密树林,美机则投下凝固汽油弹,放火毁林,使我军人员和车辆无处隐蔽。刘居英参加革命以来,还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残酷的战争,他随时做好了血洒铁道的准备。
  1951年秋天,周恩来在沈阳召开志愿军后勤工作会议,志愿军各兵团领导都奉命赶来参加,大家异口同声:“千条万条,运输是第一条”,“如果有吃的,有弹药,我们一定能打胜仗。”会议要求建一条“炸不断、打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周恩来微笑着对刘居英说:“居英同志,你这个铁道司令谈谈吧。”
  刘居英在会议中一直没吭声,他心中有气,既然总理点名了,他就得说,“我就讲5分钟吧。”结果开了口就收不住,他整整讲了40分钟。铁道兵战士天天在炸弹开花的条件下,用生命去保持运输线畅通,伤亡之大,让刘居英难过得心中滴血,他需要人,需要材料,更需要能教训敌机的高射炮。
  周恩来耐心地听完刘居英的“牢骚”,最后拍板:给铁道运输司令部派三个高炮师。
  刘居英憋足了劲儿,返回朝鲜战场,他组织了运输、抢修和高炮三个指挥部。
  “老子跟你美国鬼子拼了,你炸吧!看看谁能斗过谁!”刘居英望着蓝天上呼啸而过的空中强盗,恨恨地说:“我们一定要保证铁路随炸、随修、随通!”
  我抢修部队与美国人斗智斗勇,水下桥、复式桥以及各种有效的抢修办法都依靠集体智慧想了出来;在深夜,利用敌机轰炸间隙,迅速修复,火车头推着车皮在桥头等着,刚修通,火车头将车皮推送上桥,加力一推,车皮滑过江桥,那边的火车头接上,马上拉走。有时,五六列火车像赶羊似的一列跟着一列冲过刚修复的路段。
  每天刘居英乘吉普车沿线巡视,以便制定当天的抢修计划,遭遇空袭是家常便饭,死神像影子似地紧紧跟着他,他的吉普车经常被炸弹光顾。
  在“绞杀战”最惨烈的阶段,刘居英连续四个昼夜没合眼,血压降到30~70毫米汞柱,一头栽倒在地不省人事。周恩来闻讯立即下令,赶快送回北京抢救。
  抬回来的刘居英躺在北京饭店里输液,依然昏迷不醒,奉命来抢救的医生们检查后只说了一句:“让他睡吧,睡醒了,就好了。”刘居英又整整昏睡了两天,清醒后马上给总理打电话,要求汇报工作。周恩来说:“不用汇报了,好好休息养病吧。” 身体结实、精力充沛的刘居英第一次给累倒了,他在北京饭店又躺了一天。傍晚,总理办公室来电话说,“如果身体尚能支持,请于今晚9点到总理办公室,总理要同你谈话。”
  刘居英一骨碌爬起来,洗脸刮胡子,准时驱车进了中南海。
  在西花厅,周恩来仔细询问刘居英的身体状况,直到相信年轻的铁道司令确实恢复了体力才放下心来,他对想汇报工作的刘居英摆摆手说:
  “今天不听你的工作汇报喽,我要找你调查一下,你一天的吃、喝、穿衣、生活开销,等等,要花多少钱?”
  刘居英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总理问这个怪问题干什么?赶快在心里算账吧,每天吃饭的伙食标准,粮多少,菜多少,油多少……刘居英一一向周恩来报账,周恩来一边往小本本上记,一边问话:
  “抽多少烟?”
  “每天两包‘大生产’。”
  “还有没有?”
  “想想……”
  向总理汇报工作必须非常准确,以前几次汇报,事先都做了精心准备,这一次也准备好了关于战胜“绞杀战”的详细报告,没想到总理换了题目,刘居英不免有点发慌。
  费了好长时间,刘居英才把每天各种花销,挖地三尺地全部报告了周恩来。
  “与你一起工作的朝鲜同志每天花多少钱?”周恩来继续调查。
  刘居英头上直冒汗:“您是说金黄一中将吗?那我得好好想想。”平时谁注意别人每天花多少钱呢,刘居英真犯了难,他怎么也想不到总理会问这个问题,没法子,一点点回忆吧。
  周恩来还在刨根问底:“他喝不喝酒呀?”
  “喝我们的酒。”
  “抽不抽烟呀?”
  “不抽,”刘居英搜索枯肠,“噢,对了,朝鲜军队将军以上军官都配有保健医生,医生工资由将军负责。”
  周恩来又记下这一笔开销。就这样,刘居英耐心地想,周恩来耐心地等,然后再一笔一笔细细记下。
  刘居英离开西花厅已经是夜里11点了。
  

22 出生入死 刘居英智斗“绞杀战”(6)
第二天上午,按总理昨夜的指示,刘居英来到怀仁堂。一进门看到前排就座的大多是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环顾一圈,发现肖华同志坐在后边,刘居英连忙走过去,两位老战友多日不见,紧紧地握着手。
  “今天开什么会啊?”刘居英问肖华。
  肖华说:“我也不知道。”
  一会儿,周恩来走进会场,他让秘书问:“刘居英同志来了没有?请到前边坐!”
  刘居英忐忑不安地坐在前排左侧。
  周恩来开始讲话:“……我今天要讲讲反对大国沙文主义的问题,有人说朝鲜是‘三大三小’,什么裤子大、衣服小啦,车轮大、车辕小啦……说人家的怪话,甚至有人散布朝鲜高干生活奢侈这一类的谣言,我昨天做了一个调查,把中朝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中朝双方司令员的每日开销做了对比,我们的司令员每天比朝鲜将军多花22块4角。坐在前排的,就是我们的铁道司令,建立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的刘居英同志。”
  周恩来让刘居英站起来,问道:“我做的调查对不对啊?”
  刘居英高声回答:“对,总理统计得很准确。”
  会议结束后,周恩来对刘居英说:“今天让你来,就是让你当个证人。”
  身体康复后,刘居英又返回朝鲜前线。
  1952年下半年,侵朝美军内部为“绞杀战”发生争吵,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将军骂道:“用90%的飞机去炸中###队的铁路线,结果###子弹越打越多,人也越吃越胖!”美军的“绞杀战”彻底失败了。到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前,我军储备的弹药和给养足够再打几个大的战役。
  金日成因为刘居英战功卓著,授予他一枚一级国旗勋章,一枚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同时为了感谢刘居英在战胜“绞杀战”中的特殊贡献,又多授予一枚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朝鲜停战以后,铁路军管随之撤消。1954年的早春,刘居英奉调回国。春寒料峭,群山默然,他告别了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们,登上北去的列车。路基上的一钉一石,沿线的一草一木,都牵动他心底情思,激起他胸中波澜。他太熟悉这条铁路了,几乎可以准确地画出每一个小站,每一座小桥,每一座小山,每一条小溪,这是一条浸透无数中朝铁道兵烈士鲜血的道路啊,此刻,他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4月初,刘居英回到北京,住在铁道部招待所。老领导滕代远部长亲自到招待所看望刘居英,他本来要把刘居英调回铁道部,好为自己越来越差的身体分担一点工作压力。刘居英自然也希望再回铁道部,不仅因为滕部长对自己的了解和器重,而且因为自己在工作上可驾轻就熟。
  “居英啊,看来你回不了铁道部了!”滕代远有点吞吞吐吐,“听说中央决定把你调到陈赓同志那儿去呢,办军事工程学院,你要进教育界喽!”
  “军事工程学院?”刘居英感到挺突然,他是听说过陈赓司令员办了一所大学,但对军工学院他一无所知,再说自己从来没有在大学里工作过啊,他对高等教育这一行肯定是陌生的。
  第二天,刘居英去见肖华,肖华笑呵呵地证实了调他去军工的消息:“除了滕部长想让你回铁道部,王震同志还想调你去铁道兵呢,你入朝参战回来,可成了香饽饽啦,哈哈,哪儿都想要你。你还不知道呢,在年初的中央会议上,先是周总理推荐,彭老总跟着也表了态,最后毛主席签发了对你的任命状。所以,你就得去哈尔滨,给陈赓院长当助手啦。”
  刘居英后来才知道,早在2月27日,中央军委已正式任命刘居英为军事工程学院副院长。刘居英回国后的一个星期,就迈进了春意盎然的哈军工大院。
  

23 增强团结 陈院长批评“二三矛盾”(1)
增强团结  陈院长批评“二三矛盾”
  只删一句  毛主席审阅教学计划
  刘居英刚刚上任,陈赓的老部下、志愿军三兵团政治部主任刘有光也奉调来哈军工报到,中央军委任命他为军事工程学院政治部主任。
  刘有光生于1914年,河北景县人。1933年在北平参加中共外围组织互济会,积极宣传抗日救国。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在参加“一二?九”运动之后,党派他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历任太原牺盟会组织股长,民训团政工组长;“七七”事变后,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总队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总队政治委员,决死第一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决死第一旅政治部主任,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成为陈赓麾下一员大将。
  解放战争时期,刘有光先后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一旅政治委员,四纵队政治部主任,洛阳市委书记,第二野战军十三军政治委员。当陈赓挥师两广、直取云贵之后,刘有光任云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滇南工委书记。陈赓组建志愿军三兵团时,首先点将刘有光入朝,任三兵团政治部主任。
  陈赓十分器重德才兼备的刘有光,所以朝鲜停战后,刘有光的新岗位必定是在哈军工,政治部主任的职务一直空着,陈赓知人善任,宁缺毋滥。
  刘有光一身戎装,微笑着走进哈军工。他中等身材,眉目清秀,肤色白净,戴着眼镜,满身透出书卷之气,要不是陈赓向大家介绍刘有光南征北战的军旅生涯,人们或许以为他是个斯文的大学教授。刚进不惑之年的刘有光为人谦和有礼,自我修养极好。
  学院把刘有光的家安排在市里,离刘居英的家几步之遥,于是,这两位几乎同时调入哈军工的志愿军战将,每天早晨同坐一辆车上班,共同的革命生涯和相近的年龄,使他们两人一见如故,情同手足。
  刘居英和刘有光刚到办公室,陈赓便找上门来,招呼道:“今天是院党委扩大会议,就请二位老兄入座开会吧!”
  4月14日和15日两天,哈军工团以上的党员干部齐集王字楼小礼堂,听陈赓传达中共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会通过的《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