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痛史:崇祯王朝-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皇后一听,如同五雷轰顶,顿时泪水涌出:〃那些守城士卒呢?〃
  王承恩哀叹一声,继而连连摇头:〃巡抚昏庸无能,皇陵卫指挥唯财是贪,平素克扣兵饷,暴虐百姓,闯贼一到,四千官兵竟携八门红夷大炮全部投贼,市井百姓供着香火迎贼入城!〃
  〃这帮贪官恶吏!〃周皇后骂了一声之后,担心地问,〃皇上……皇上……去哪儿了?〃
  王承恩:〃万岁爷悲痛欲绝,独自一人去了奉先殿。〃
  〃哎呀!皇上独自一人出了事怎么办!〃周皇后急得直跺脚,责难道,〃公公怎么能不跟着皇上呢!〃
  〃奴才该死!〃王承恩无奈道,〃奴才本要跟着,万岁爷死活不允啊!〃
  〃快跟哀家去奉先殿!〃周皇后转身匆匆向外走去。
  这是崇祯八年(1635年)发生的一桩撼天动地的大事。李自成自打从高迎祥处领得五千人马后,如虎添翼。为了报答高迎祥的知遇之恩,他锐意创业,发愤图强,不久便操练出一支训练有素、纪律森严、能打硬仗的队伍。为了取悦高迎祥,显示一下自己的军威,他们于崇祯八年正月,兵发安徽,一举攻克了大明王朝的发祥之地凤阳。
  凤阳,即元代的濠州,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濠州钟离太平乡孤庄村人,并在这里的皇觉寺当过和尚。做了皇帝以后,他把父母的土坟改建成富丽堂皇的皇陵,把这个发祥之地称为中都,在此建中都留守司,改濠州为凤阳府。
  李自成等也正因如此,才把他们出师的第一战选在这里。起兵那天是正月十五,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凤阳城内一片太平气象:仕女如云、笙歌彻耳。农民军是打着进香的旗号,骑兵在前、步兵在后,大摇大摆地阔步入城的。及至城内到处火光四起,欢度佳节的人们才大梦初醒,惊呼狂奔,可此时农民军已进抵凤阳鼓楼。驻守的千户陈弘祖、陈其忠稍战即溃,留守署正朱国相自刎而死。农民军进入紫禁城,焚烧皇陵享殿,太祖朱元璋亲笔题写的龙兴寺(即皇觉寺)碑,也付之一炬,凤阳皇陵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李自成等之所以选取凤阳,就是因这里是太祖朱元璋的老家,也是大明王朝几代先帝的陵冢所在。对平民百姓,祖坟被挖,已属不共戴天的奇耻大辱,更何况君临天下的皇帝万岁爷!难怪崇祯自打得知消息后,便一天一夜不吃不喝、痛不欲生啦!
  周皇后随同王承恩来到奉先殿。奉先殿内依次供奉着明朝列祖列宗的画像:明太祖、明惠帝、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
  烛花闪闪,供香冉冉。
  崇祯正一身素服,跪在香案前,热泪簌簌,已哭成泪人。
  周皇后轻轻走过去,掏出一幅绡巾递给崇祯:〃皇上,不可过于悲伤,悠悠天下大事,莫大于皇上龙体安康!〃
  崇祯一下扑在皇后身上,越发泣涕涟涟:〃皇后!你是最了解朕的。自登基以来,朕废寝忘食,励精图治,不敢有一日荒废朝政,专心祈盼大明中兴,国泰民安。可谁知老天竟不开眼,一会儿边疆失事,一会儿贼民作乱,使朕不得一日安宁。如今这刁民闯贼,竟又毁我皇陵,玷辱祖宗,朕为不肖子孙,愧对列祖列宗啊!〃
  〃天意难测,这也是常有之事。〃周皇后扶起恸哭欲绝的崇祯,〃臣妾以为,皇上应节制悲愤,一面当应祭天,告慰祖宗惊魂之灵;一面则应调遣精兵强将,剿灭闯贼,以雪国耻!〃
  崇祯闻言擦去泪水,站起身来,无比激动道:〃小丑敢辱大军,兵民敢于抗上,满夷入境三犯,流寇横虐七年,是可忍,孰不可忍?不过,皇陵罹难,终是朕不德所致。朕要发哀痛《罪己诏》,避居武英殿!〃
  第二天的武英殿,朝臣百官均全身缟素跪于庭下,偌大的朝堂一派肃穆,唯有崇祯用那悲伤欲绝的声调,徐缓而沉重地诵读着他的第一个《罪己诏》:
                  
第103节:国之大辱(4)
   〃朕以凉德,继承大统,意与天下更新,用还祖宗之旧。不期倚任非人,
   遂致虏猖寇起……虏乃三入,寇则七年。〃
  崇祯接着话锋一转,引入正题:
   〃今年正月流氛震惊皇陵,祖恫民仇,责实在朕。〃
  崇祯在此,以其高姿态将皇陵震惊的责任揽下来之后,又悲怆而诚挚地接着说道:
   〃唯是行间文武、主客士卒,劳苦饥寒,深切朕念。念其风餐露宿,朕
   不忍安卧深宫。念其饮冰食粗,朕不忍独享甘旨;念其披坚冒险,朕不忍
   独衣文彩。兹即日起,避居武英殿,减膳撤乐,除典礼外,余以青衣从事,
   以示与我行间文武士卒甘苦相同之意,以寇平之日为止…〃
  崇祯在朝堂上〃减膳撤乐〃、〃青衣从事〃的泣涕陈词,周皇后和田贵圮等并未听得,待崇祯当晚散朝之后来到坤宁宫时,餐桌上按照惯例依然是佳肴美食,酒气飘香;专事席间奏乐的宫廷乐队也一并齐坐在餐桌旁,准备奏乐。
  一见崇祯走进,周皇后领着田贵妃、袁贵妃施礼迎接:〃臣妾请皇上进膳。〃
  周皇后话音刚落,乐队也随即奏起了宫廷大乐。
  刚刚慷慨陈词宣布〃减膳撤乐〃的崇祯,一听这宫廷乐声,再看桌上的鱼肉荤腥,立刻火冒三丈,他勃然大怒地指着乐队:〃出去!马上给我出去!〃
  音乐戛然而止,乐手们面面相觑,本来周皇后告知说皇上今天心情不好,让他们多来些人,卖点力气演奏,让皇上高兴高兴……哪想到刚一开场,就无端地遭此劈头盖脸的责骂和痛斥!皇命大如天,无处说理,乐手们只好忍气吞声地躬身退出。
  乐手们虽说退出,但仍未能清除崇祯的恼怒,他目视着桌上的佳肴美酒,依然发着脾气:〃胆大包天!朕已下旨减去美食,撤除大乐,吃斋茹素,竟然置若罔闻,将朕置于何处?所有鱼肉荤腥之类一概免除!〃
  周皇后并没有听到武英殿上的圣谕,但多年一直视崇祯的话为金口玉言的她,并不想分辩解释,而是噙着泪水,上前跪拜:〃皇上日夜辛劳,免除荤食,终日茹素,身体怎么吃得消呢?〃
  田贵妃、袁贵妃见此也一齐跪在地上苦苦哀求:〃臣妾求皇上以御体为重,依照常例举箸开荤!〃
  〃放肆!朕岂能当食言天子!所有荤腥,即刻撤除!〃
  周皇后泪水盈盈:〃皇上太过于自苦了……〃
  〃住嘴!〃崇祯不可理喻地盛怒不止,〃再敢胡闹,把你们统统打入冷宫!〃
  从此,崇祯果然再不食荤,一律减膳素食,虽食欲不振、食不下咽,可崇祯依然坚持着。
  数日之后,周皇后将此事告知了先帝熹宗的张皇后。
  张皇后边听边擦着眼角的泪水:〃皇上太苦了!你们再好言劝劝嘛!〃
  〃我们都不敢吱声啊!〃周皇后泪水盈眶,〃皇上自幼就喜欢吃荤食,如今荤腥一概免除,眼看着皇上日渐消瘦却毫无办法,只有求请皇嫂面奏皇上开荤。〃
  张皇后思忖地点点头:〃那好,待哀家去试试。〃
  当晚,张皇后即来到坤宁宫。当崇祯下朝后,一白一绿的两盘蔬菜已然摆放在桌上。
  张皇后怜惜地看看面庞消瘦的崇祯说:〃悉知皇上免荤茹素,特地做了两样小菜请皇上品尝。〃
  〃五弟诚谢皇嫂!〃崇祯感动地看看张皇后,举箸指着菜肴,〃这素菜白的雪白,绿的碧绿。〃
  张皇后点点头:〃白的是豆芽,绿的是蕹菜,老百姓俗称空心菜。〃
  〃好!〃崇祯举箸夹菜放入口中。
  〃其味如何?〃
  〃鲜美无比!〃崇祯高兴称赞,又夹了一口菜,吃着吃着发觉味道不对,不由放下筷子,〃请问皇嫂,这是素菜吗?〃
  张皇后淡淡一笑:〃说素亦素,论荤亦荤。〃
  崇祯压住内心的不悦:〃何以亦荤亦素?〃
  张皇后:〃说素是豆芽、蕹菜;论荤是哀家选用上等鲜肉,剁成肉泥,塞入菜中。〃
  崇祯看看豆芽:〃难道这豆芽也能塞入鲜肉?〃
  张皇后点点头:〃这是哀家用针一根根掏空豆芽,塞入肉泥。〃
  崇祯感动地看看张皇后:〃难得皇嫂一片苦心!〃起身对张皇后一拜;〃恕五弟不恭,既是荤食,概不受用!〃
  〃皇上为一国之君,身子是自己的吗?大明内忧外患,已是风雨飘摇。陛下哀痛皇陵被毁,拒荤茹素,苛待龙体,自毁自虐,这样下去,大明何以中兴,又何以久安?〃张皇后说着不由泪水徐徐,躬身下跪,〃哀家拜请陛下勉为开荤!〃
  〃皇嫂请起!〃崇祯慌忙上前扶起张皇后。
  张皇后:〃皇上不允,哀家长跪不起。〃
  周皇后、田贵妃、袁贵妃也一起跪在地上:〃皇上!〃
  张皇后对崇祯可说是恩重如山。若没有张皇后,崇祯会不会被魏忠贤所谋害、会不会活在世上都尚且难说,更何况皇位!其实,这皇位也是张皇后鼎力相助,崇祯方得以承继的。所以,崇祯一直敬重这位皇嫂,视皇嫂如母,今见张皇后长跪不起,他如何消受得起!崇祯看了一眼皇后和贵妃后,连忙恭敬扶起张皇后:〃皇嫂快快请起,五弟听从皇嫂吩咐就是了!〃
                  
第104节:国之大辱(5)
  这些天里,其实不快活的,还另有一人,他就是温体仁。当毛云龙来到温体仁府宅时,温体仁正独自一个人喝着闷酒。
  毛云龙因与温体仁长期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所以温府只有他可以不经通报而直入室内。当他一走入室内,便朗声问道:〃听说温大人独自在喝闷酒?〃
  〃唉!〃温体仁见是毛云龙,便毫无避讳,因为他们除亲戚之外,还是无话不谈、休戚与共的朋友。温体仁又呷了一口酒后,长叹一声:〃这次又被周延儒抢了先,故此心中憋闷。〃
  〃什么事,竟让他又抢了先?〃
  〃就是请张真人祈祷一事!皇陵被毁,圣上切齿痛心,一面敕命洪承畴清剿闯贼,一面敕旨设坛祭天。周延儒早知圣意,便抢先举荐江西龙虎山太乙张真人,主持祭祀。〃温体仁放下酒杯,转向毛云龙,〃怎么,你至今尚不知此事?〃
  〃京城已传得沸沸扬扬,卑职焉能不知。这已成轰动京城、万人瞩目的大事。〃
  〃周延儒私下向我透露,说张真人修行得道,法术无边,若祭祀七七四十九天,可化灾为福、除妖去祸,咒死高迎祥、李自成。果真如此,周延儒岂不成了再造大明的功臣?〃
  毛云龙听后,微微冷笑了一声,然后拿起酒壶,为自己倒了一杯之后,方不以为然地说:〃此事,周延儒可曾奏明圣上?〃
  〃尚在犹豫。〃
  〃温大人尽可催促他奏报皇上。〃
  〃你……〃温体仁将酒壶一推,甚为不悦,〃此话何意?〃
  〃难道大人真以为张真人可以成事?真以为张真人法力无边?〃
  〃当然。张真人去年曾游术京师。圣上命他设坛祈祷六月降雪,他设坛五日,果然六月下雪!此乃皇上亲眼所见。〃
  毛云龙一边抿着老酒,一边冷笑地摇了摇头:〃我看未必。〃
  〃噢?〃
  〃卑职今日来,就是为向大人密报一事。〃屋中虽然再无一人,可毛云龙仍是神秘地压低了声音,〃这位张真人上次来京作法,就曾与一宫娥有染。这次前来,又再次与之宿奸淫乱!〃
  温体仁猛地将酒杯往桌上一放,死死地盯视着毛云龙:〃果有此事?〃
  〃卑职怎敢欺瞒大人!实言相告,看见此事的宫女,即是鄙人的相好。〃
  温体仁听后,一丝奸笑浮现脸上:〃这么说,他不是真人,而是假人喽!〃
  二人相视大笑起来。这笑声,使得几天来一直笼罩在温府的阴霾一扫而尽,温体仁操起酒壶和毛云龙大杯大杯地喝着、笑着,好久以来温体仁还从未这样开心过。
  当夜,温体仁就是踏着这开心的笑声,来到周延儒官邸的。当然,进得门后,温体仁已然收起了他那淫邪的奸笑,而代之以满脸的庄严与肃穆。
  自从上次温体仁以一张四万两的银票打开周府的大门以后,温体仁近来已成为周府的常客。温体仁每次到来,周延儒都是满面春风地笑脸相迎。今晚周延儒将温体仁迎进客厅后,殷切地看座、上茶:〃温大人深夜来访,定有见教?〃
  温体仁落座后,一本正经地说:〃周大人上次所谈张真人可咒死高迎祥、李自成、皇太极之事,温某思虑再三,只担心张真人果有神力?〃
  〃这个自然。六月降雪,乃皇上亲眼所见。〃
  〃既如此,果能咒死高迎祥、李自成啦?〃
  〃张真人信誓旦旦,说只需七七四十九天,不仅可咒死高、李二贼,还可咒死皇太极!〃
  〃这太好了!〃温体仁把茶盏一放,猛地站起,装出一副激动而又极为高兴的样子,〃周大人赶快奏明圣上吧!〃
  周延儒也是久居朝堂之人,故也深知此事的斤两,他并没有随同温体仁的激动而激动,他手擎着茶盏,依然犹豫:〃周某担心,事关重大,一旦有所闪失,岂不成了欺君之罪?〃
  〃可张真人已发誓可咒死高、李二贼,可咒死皇太极,而周大人身为首辅,隐匿不报,岂不既是欺君,又是通敌吗?〃
  周延儒悚然一惊。温体仁这是把双刃剑,逼得周延儒进退维谷!
  温体仁唯恐周延儒再犹豫后退,便又做出一副极为诚挚的表情,恳切地说道:〃张真人果有仙力,即可在四十九天内咒死贼酋夷首,免去刀枪流血,完成大明中兴之伟业,周大人岂不是功在社稷、功德无量?〃
  周延儒本来就是笃信宗教之人,如今经温体仁这么一番蛊惑,心中也痒痒地兴奋起来,尤其是温体仁那句〃完成大明中兴之伟业〃一语,更使得这位一向小心谨慎的周延儒变得功名熏心、忘乎所以。他把茶盏一放,〃霍〃地站起:〃走!温大人,咱们连夜去奏明皇上!〃
  〃不,不。〃温体仁谦恭地道,〃此乃首辅大人之谋划,温某怎好掠他人之美。〃
  第二天,周延儒领着张真人等道士一行走进武英门。道士们一个个道风仙骨,袍带飘逸,当他们跨入武英殿内后,崇祯立刻召见了张真人道士一行。
  张真人指着道士一一进行了介绍:〃这是驱雷掣电真人,这是移星换斗真人,这是呼风唤雨真人,这是祛妖除灾真人,这是宣祥致瑞真人。〃
                  
第105节:国之大辱(6)
  崇祯望着这些貌古神清、身怀绝技的真人大仙,一扫多日来因祖坟被掘的苦楚愁容,兴奋地含笑点头:〃近来天灾屡见,宫禁多妖,皆是朕不德所致。拜请各位大仙真人,除妖灭怪,以安社稷!〃
  张真人躬身一礼:〃吾皇引咎自责,安抚天下,早已感动上天,岂有天心不顺、妖贼不除、百姓不和之理?贫道愿竭诚设坛建醮,以报圣恩!〃
  周延儒见皇上愁云尽扫,兴致勃勃,他也立刻高兴起来,笑眯眯地站立在一旁,插言道:〃太乙张真人说只要七七四十九天,闯贼高迎祥、李自成,满夷皇太极就可以无疾而终!〃
  〃如此至善!朕诚谢各位真人道仙!〃崇祯躬身一拜,〃请在万寿宫建罗天大醮。〃
  在大明设坛拜神,以求剪灭后金、咒死皇太极的时刻,后金的清宁宫内,不仅没有丝毫的感觉与畏惧,相反,整个后金国正在大张旗鼓地普天同庆。清宁宫中,一枚硕大的传国玉玺正端放在大厅的中央。国玺通体碧翠晶莹,蛟龙为纽,鲜红的印面上篆刻四个状如盘龙的汉字:〃制诰之宝〃。这是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奉命征讨察哈尔林丹汗的残部,林丹汗兵败出逃青海滩,后出痘病死,多尔衮率精骑再行追剿时,得遇林丹汗的妻子囊囊太后率部来降,并献上此传国玉玺。据说此宝自汉代传到元朝,一直藏在深宫内院,元顺帝逃跑后携带在身,他死后,玉玺失落,不知去向。又过了两百余年,有一个牧羊人在山冈下牧羊,见一只羊三天不吃草,只用蹄子刨地,牧羊人奇怪,便刨开这块地,发现了这块玉玺,进献了林丹汗。多尔衮得此玉玺,惊喜万分,连夜派人驰奉皇太极。
  皇太极举行了盛大而庄严的欢迎仪式,这既是献玺仪式,实也是接受察哈尔部归服的受降仪式。对此,皇太极很是感激囊囊太后,不仅接受了她的玉玺,也同时将她收纳为妃。
  〃制诰之宝。〃范文程目视国玺,款款说道,〃汗王!这可是中国历代帝王传国的天符瑞器,失落了两百六十多年的绝世奇宝啊!〃
  〃这么说,大明并没有传世的国玺,原是个名不正、言不顺的朝廷!〃皇太极也甚为惊喜。
  范文程激动地说:〃汗王!蒙古林丹汗的遗孀归附我后金,并将这颗传国玉玺献给汗王,这是天命昭示,绝非偶然啊!〃
  皇太极思索道:〃天命昭示?什么昭示?〃
  〃天命归金!汗王!当今朝鲜纳贡,蒙古臣服,汉将耿仲明、尚可喜又携明朝水师来投,四境之敌,已灭三者,只有一个明朝了……〃范文程侃侃剖析,〃而明朝,凤阳皇陵被毁,龙脉破损,中原动乱,昭示明朝已千疮百孔,即将崩溃。而我可借暴民之力,善待时机,坐收渔利,一举问鼎中原!〃范文程说到这儿,有意停顿了一下,接着庄重地跨前一步,大揖到地,〃依臣之见,今传国玉玺归汗王拥有,上天已经昭告天下,天下归金。即天下将尽归我后金!汗王当为命世之君,故此,臣恳请陛下顺应天命、顺天应人,建国号,称皇帝!〃
  皇太极惊喜道:〃建国号,称皇帝?〃
  〃凡事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范文程激动地说着,〃帝为上天之子,万民之君,有传国玉玺,进主中原,为华夏各族之主,乃正位、正名之举啊!〃
  〃范大学士所言极是!玉玺已昭告天地,汗王当应受尊称帝!〃大贝勒代善首先扑地跪拜,〃我大贝勒代善对天立誓!汗王受尊称帝,我代善如对弟弟不尽忠竭力,心口不一,违背誓言,不守臣道,将遭殃立死!〃
  多尔衮等诸贝勒随之一齐跪拜在地:〃请汗王受尊称帝,诸贝勒如不尽忠,不守臣道,愿遭殃处死!〃
  汉将孔有德和蒙古贝勒也同时跪倒:〃我等汉、蒙大臣,叩请汗王受尊称帝!〃
  皇太极望着眼前的景象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上前扶起众人:〃群臣如此殷切劝进,朕就勉从众议吧!〃
  众齐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代善高兴地上前一步:〃陛下,得起一个新的国号吧?〃
  皇太极高兴点头,略略思索:〃朕一生希求政治清明,以我八旗廓清天下,国号就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