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陈布雷大传-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省市合计已成公路61948
  建筑中者28092
  已勘测者36686
  总计:126677公里
  这一时期,蒋介石正在云、贵、川一带“剿匪”,陈布雷随侍蒋左右,有时也记下国内外大事,如同年3月19日就有“阅《国闻周报》十二卷九期内载圣伦君‘福州与瑞金’一文,述‘人民政府’与###合作经过甚详,有###方面所宣布之主要文件多种”,这当指“福建事变”之追述。但是陈布雷以一新闻记者眼光,以其特殊之地位,在繁忙工作之余,摘录许多资料,作为民国史之参考,这是功不可没的,例如3月19日日记中还有很详细一段资料:
  △洋纸进口额之可惊
  据中行经济研究室“我国之造纸工业”所载,我国在民国二十二年之前,每年洋纸进口额不过六七百万两(价值),至十七年乃增至2000余万两,去年达1960余单位(合当时国民党政府现币3811万元),纪其重要各埠历年输入额如下:
  民国十四年上海万,天津万,大连万,广州万。
  十五年上海万,天津万,大连295万,广州万。
  十六年上海万,天津万,大连万,广州万。
  十七年上海1307万,天津万,大连万,广州149万。
  十八年上海万,天津万,大连万,广州万。
  十九年上海万,天津万,大连万,广州万。
  二十一年上海1824万,天津万,大连130万,广州万。
  二十二年万。
  陈布雷日夜随侍蒋介石,如3月24日日记中载“晨六时即醒,假寐一小时许而起,觉头痛尚未愈也。八时偕项组长同赴上清寺范庄见委员长报告各事,十时三十分回寓”又办蒋介石手谕二事,至“十一时川教厅长杨令亲君来访谈四川教育情形”,他就把四川省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情形详细记录下来:
  川省共有10所大学,2公立、工农学院各1,另有法专、医专各1,中专4所,陶业专门1,乡村建设学院1,又私立华西大学教会办,重庆大学设文理学院农3院,四川大学设文理法3院,在成都,前者常年经费30余万,后者常年经费66万,工农两独立学院均在成都,经费甚少,成绩毫无。全省中学约240所,学生38000余人,但去年会考及格之初中生只390余人,及格之高中生只159。故中学大有整顿之必要。全省师范学校51所,职业学校13所,程度多不整齐。
  3月24日是“十一时寝”,3月25日日记中记“函告委座病状,并请免赴黔”,但是他还是一天忙到夜处理公文,又补录“四川初等教育(据已报九十五县)及社会教育(陈自注:恐不可靠)状况”:
  

陈布雷侍从室以外之工作(3)
一、小学校数19479所(由幼稚园164所)
  学生数男万人,女万人,
  合计万人。
  经费数岁入516万元,岁出530万元。
  教职员数男35400人,女4700人,
  合计401408人。
  教职员月薪高级最高50元,最低13元,平均17元;
  初级最高30元,最低12元,平均14元;
  每级儿童数(平均)初15人,高28人;
  每儿童所占经费初4元,高22元
  二、社会教育(已报之67县)
  学校式的1115所,
  就学人数男58000人,女8100人,
  合计66200人
  陈布雷最后记下“夜阅高宗武君之译报,不觉夜深,十二时四十分就寝,未熟睡”。可见其认真和辛苦。
  陈布雷与《大公报》的张季鸾关系十分密切,日记中多有记载,如1935年3月28日晨在重庆记述:
  ……五时赴杨柳街招待所应刘甫澄主席之约,为季鸾洗尘也,晤川老前辈张表方先生澜,此君在川中军政教界中均有势力,曾任川省长及川大校长多年,今七十有三矣,齿发犹壮,精神极旺盛,谈川西北之黑暗痛苦,对田杨反李真相,颇多贬辞,而于邓则时有称许,席散后以张必果秘书长之邀,去章华大戏院听川剧,道白多文言,语音清晰,殊有味,所唱为四川之高腔,类似秦腔,略带昆剧之味,亦有似四平调者,季鸾称吹腔也。阅王公达君呈委座之报告,系转报新疆情形,新疆面积五十五万方英里,与法、德、西班牙三国总面积相等,自当年盛乌之役,俄人势力日强,不蒂外蒙第二矣……
  但是更多的还是收集各方面资料,如同年3月29日一段日记,专门记载“黄溯初君寄来谈挽救入超初步政策,摘记如下”:
  一、现状民国二十三年全国进口总值10亿2966万元,入超4亿9445万元。
  民国二十三年全国米、麦、棉出口总值5亿3521万元,进口1885万元。
  二、办法:1、普设堆栈外货、米、麦、棉易受欢迎之原因为成色一律,包装合宜,出货应注意三点,应由政府或其他机关于大宗农业生产地或聚集地多设堆械,严控成色,改良包装;
  2、许可进口制(删节);
  3、外汇机关之设置(删节);
  4、借债要点(删节)。
  三、结论(删节)
  陈布雷在3月29日日记中最后有“六时贺元靖君约季鸾晚餐,邀余作陪……席散后,季鸾偕康心之君同至余寓坐谈久之始别去,”下面还要办公,最后记的是“一时就寝”。陈布雷与张季鸾的关系非同一般,如4月16日日记中记“季鸾又言有吴屏者,留德学生,精农艺化学,主张设立农业研究所于西安,必要时可酌赠川费,招来一谈,唯彼对英美之专家不甚能合作云”当晚往张季鸾处“季鸾有下列意见嘱为补充陈述;(一)请以后减少讲演,慎密言词,在此环境下,欲言救国,只有以心传心;(二)独裁民主之争,甚属无谓,独裁两字为日本译语,表面上与专制无异,何如延长训政较有根据;(三)思想犯罪问题,应有积极对策,最好由中央教部等设法,罗致全国文哲及社会科学专家,统一哲学系统及经济思想,期在积极上树立国论,但一面仍不禁止,在大原则下作自由研究(陈豹隐极肯研究)”,可见陈布雷与报界人士交往之密切,又如4月17日“又覆沧波函……函公劝转告朝报副刊编辑勿专呈才气,以笑骂嘲谑为能手。略云‘凡人稍有才调者,少年时谁不意气如云,实则此时所沾沾自喜者,过后十年,再一回思,了无可矜异之处,唯能观理真切,宅心宏恕,使中年后披阅少作,一无是处为追悔面之资,乃为真正天姿过人耳。”这是陈布雷私信之摘录,不过他还是用劝喻的方式。
  陈布雷最感兴趣和最着力去做的还是收集摘抄各种资料如1935年4月18日摘抄“陕省去年产棉数额总值三千万元,按陕省改良种棉后增加产量。”4月19日摘录“报载南京市人口计万余户,男万人,女万人,合计万余人。”4月19日“十一时卅分寝”后,还画了一个表格“据日本方面所发表两年来中国对英、美、日三国之输出比较:
   。。

陈布雷侍从室以外之工作(4)
(1933):英国4877万元,美国2315万元,日本9581万元;
  (1934):英国4981万元,美国9444万元,日本8123万元。
  以上仅仅是1935年3、4两月中陈布雷在日理万机之情况下部分所摘抄资料,从中也可以看出陈布雷此人工作态度之认真,他不但为蒋介石写文告、处理公文、接待各方面人士,整理蒋介石之自反录等私人文章,而且收集大量资料,而毫无政治野心,也不拉帮结派,营私贸利,怪不得蒋介石视其为幕僚之长。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陈布雷随蒋介石出行另一收获(1)
——搜寻遗闻轶事陈布雷毕竟是文人,他跟蒋介石,在侍从室工作,随蒋入云、贵、川,蒋介石一是为追击红军,二是为加强对西南的控制,而陈布雷是文人本质,所以他每到一地,首先是收集阅读地方志书,在游览参观中也不忘收集遗闻轶事、风俗人情,把它详记在日记中,有的轶事遗闻还很可供参考。如1935年3月20日日记中记到云南饭菜中“有乳扇一盂,乃牛羊乳结酪后入油熬之成片形如扇,故名,昆明特有之馔,他处未有也,食之甚美……”该天日记有一段详细记载“仲钧送云南通志、续云南通志稿及备征志各一部来,皆假自图书馆者。云南通志为王文韶(云贵总督)所修,一百九十二卷,光绪二十年刻行;续云南通志稿为魏光焘(云贵总督并署滇抚)督修,二百四十三卷,光绪二十四年刊四川安岳县,相隔四年,刊行两种志稿,不知是何原因。检索通志稿已缺第一册,亦不详其故也。备征志为滇南浪穹王崧(乐山)撰,搜罗宏富,自正史记载以至私家野乘,关于滇事者,均按时代分卷辑存,体例最佳,闻尚有滇系一书,为赵州师荔扉范所著,亦有关滇乘之重要著作云”陈布雷不仅自己广泛阅读,摘抄,而且还把有关史料抄送给他的爱好历史的大哥与四弟,如1935年5月16日日记中就记下了“又录三保太监郑和父墓志铭拟寄大哥、四弟一阅”,最为突出的,陈布雷在6月30日日记中阅南诏野史,元时梁段二国事,附载诗文,别有风趣,漫录如下:
  (一)红巾明玉珍母寄子书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癸卯明玉珍据成都称帝,国号夏,同弟明二攻云南,兵至金马山,梁王奔楚雄。自尔去后。平安无虞。征取云南。务要得之。兵粮不足。随后发来,不可轻回。
  (二)段功拾得后改作一书
  自尔去后,老身不安,臣下乱法,又闻中国军马入界,不止一处,尔须急回。大夏天伦元年明太后平安书。此书遣打金箔人赍往,玉珍得书,赏银一两令回。至夜玉珍军回,功知之,追至七星关,大破之。
  (三)梁王闻红巾入城感而自咏
  野无青草有黄尘。道倒人多战死人。触目伤心无限事。鸡山还是旧时春。
  (四)新婚歌梁王以段功退红巾功,以女阿妻之,梁王与公主宴酣歌金指环云:
  将星挺全房宝阙。金枝结玉叶。灵辉彻东西南北。中天唯有月。玉文金印大如斗。唐贵妃配结。父王永寿偕碧鸡。愿作擎天杰。
  (五)段功故妇高氏自大理寄夫词功久住梁王府不归。
  风卷残云,冉冉九霄逐。龙池无偶。水云片片绿。寂寞倚帏屏。春雨纷纷促。蜀锦半床间。鸳鸯独自宿。珊瑚枕冷。泪湿戎针目。思难禁。将军一去无度。身与影重。影与形独。盼将军只恐乐极悲生冤鬼哭。
  (六)段功得妇书归,至金鸡庙报生子喜而作歌去时野火遍山赤。凯歌旋奏梁王怿。自冬抵此又阳春。时物变迁今又昔。归来草色绿茸茸。萌芽用坼何生意。杜鹃声里日如年。好归去。
  (七)段功归未久,思新婚妇,欲赴梁,家臣杨智上诗,行功深切莫逞英雄。使尽英雄智力穷。窃恐梁王生逆计。龙泉血染惨西风。
  (八)阿悼亡词
  功既至鄯阐,梁王疑且有吞滇之心,以孔雀胆付女,命鸩之,女不忍,夜以私泄于功,令偕逸,功曰我趾蹶伤,尔父为我裹之,何造此言,明日邀功东寺演梵,至通济桥,马逸,格杀之,阿欲自尽不得,悲愤作诗。
  吾家住在雁门深。一片开云到滇海。心悬明月照青天,青天不语今三载。欲随明月到苍山。误我一生踏裹彩(锦被名也)。吐噜吐噜段阿奴(吐噜可惜也,阿奴以称夫婿)。施宗施秀同好歹。(歹不好也。施宗施秀亦云南人,不善终者)。云片波鳞不见人。押不芦花颜色改(押不芦北方起死回生草名)。肉屏独坐(肉屏骆驼背也)细思量。西山铁立霜潇洒(铁立松林也)。(按此诗见杨慎滇载记)
  (九)杨渊海悼段功诗功既卒从官员外杨渊海题诗粉壁饮药而卒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陈布雷随蒋介石出行另一收获(2)
半纸功名百战身。不堪今日总红尘。死生自古皆由命。祸福于今岂怨人。蝴蝶梦残滇海月。杜鹃啼破占苍春。哀怜永诀云南土。锦洒休教洒泪频。
  (十)段功之子段宝答梁王书
  段功死后,梁王征段不克,乃讲和,奏升宝云南左丞,未几明玉珍复侵鄯阐,梁王借兵大理,时宝已长,答书云:
  杀虎子而还喂其虎母。分粗栗而自诈其狙公。假涂灭虢。献壁吞虞。金印玉书。凡为钓鱼之香饵。绣闺淑女,自设掩雉之网罗。况平章既亡。弟兄罄绝。今止遣一獒一奴。妇再赘华黎氏。獒又可配阿。如此事诺。我必借大兵。如其不可。待金马山换作点苍山。昆明池换作西洱河时来矣。
  (十一)段宝诗前书后附一诗曰
  烽火狼烟信不符。骊山举戏是支吾。平章枉丧红罗帐。员外虚题粉壁图。凤到岐山祥兆隐,麟游郊薮瑞当无。自从界限鸿沟后。成败兴衰不属吾。
  (十二)段功女僧奴临嫁别弟诗
  僧奴痛父死,不忘复仇,适建昌阿黎氏,出手刺绣文旗授宝曰,我非男子不能复父仇,此旗所以织也,今归夫家,收合来兵,飞檄西洱,汝速应兵会鄯阐,又作诗二章:
  珊瑚勾我出香闺。满目潸然泪湿衣。冰鉴银台前长大。金枝玉叶下芳菲。鸟飞兔走频来往。桂馥兰馨不暂移。惆怅同胞未忍别。应知恨重点苓低。
  何彼侬侬花自红。归车独到洱江东。鸿台燕苑难经目。风刺霜刀易塞胸。云旧山高连水远。月新春叠与秋重。泪珠恰似通霄雨。千里关河几处逢。
  (十三)巫女歌按此似童谣之类
  莫道君为山海主。山海笑谐之。园中花谢千万朵,别有明主来。
  陈老夫子用蝇头小楷在日记中抄摘了这一段近两千字的“南诏野史”中的诗文,当然不是太空闲了,有的注解,字如蚂蚁,亏这位老夫子写得出来,而且字体恭敬,绝不潦草,可见其对这十三首诗文之爱不释手,对这个故事也心向往之。故此不惜功夫,原文记下来,不厌其烦,以说明这位老夫子的另一面人生。记得郭沫若先生以此为题材,写过一本《孔雀胆》大戏,可见这个故事是打动人心的。特别要说明的是,在6月30日这篇日记中,陈布雷还记下几十件公事,老夫子真是忙里偷闲,录下了这一段传奇诗文,也可供后代参考。
  陈布雷还在1935年7月25日日记中记录了一条“###名称之由来”,真是前所未闻(陈当时在川康)。日记中记:
  阅任乃张君所著西康图经民俗篇(任君南充人)任君久居西康,多亲历之谈,其中所记“###名称之由来”,谓康藏呼茶为“甲”,华人为“甲米”,中华曰“甲拉”,拉地也,即谓茶所产之地也。陆羽茶经“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日,四曰茗,五曰荈,”盖我国古音固呼茶为槚,番人所称之“甲”,实槚之译音也。藏人嗜茶若命,故以茶代表华人华地,阿剌伯感受藏语,亦呼中华为甲拉,后传于欧洲,其音微讹而为China矣。
  陈布雷对苏东坡当然很熟悉又崇拜,所以他在四川游三苏祠时,纪录特别详细,时间是1935年7月31日。
  八时自成都动身,秋阳、亦侨、维庸同行,又侍从室会计及机要股职员一人,另车同行十里至双流县,又五十五里抵新津旧县时,已九时四十分,在渡以待半小时,始得船而渡,今日水落,汽车不必涉水而行,渡河甚便,川谚所谓‘走遍天下难过新津渡’殆言过其实也。渡河即为邓公坊,又卅里至青龙场,又卅里至彭山县,又四十里至眉山县、亦称眉州,时已正午,即在城内三苏公园稍憩。三苏公园在眉山城之西南,有三苏祠堂,塑老泉像中坐,东坡颖滨东西相向,后殿为启贤殿,奉苏氏先代及过逊迨迈迟适诸人之木主,园址甚大,水木明瑟,何子贞督学四川曾宴集于此,题快雨亭三字,苏祠之前楹有室二,均署日碑亭,中有苏氏墨迹石刻、柳州碑及表忠观碑,余数碑皆记建祠及修祠之缘起,祠建于明代,据碑记则眉山苏氏之墓及宅均无可考矣。园内复有木假山堂,中有大三四抱之柏树根一座,俨然木假山,乃后人好事者移置于此,非其旧也,祠之西北有披风榭,在此啜茶小憩,并进午餐,此时正午日光正射极热,而披风榭中凉风四至,坐久不觉倦,一时十五分后登车行,因后车损坏,蒋会计及赵电务员均来附车,连车夫共九人,幸车大尚不甚挤,四十里过思蒙镇,商市颇繁盛,又九十里至夹江县……
   。。

陈布雷随蒋介石出行另一收获(3)
虽是游三苏祠,但陈布雷记风物人情极细,以下还有三四百字,这里不摘录了,实一篇优美之游记也。
  蒋介石很崇拜王阳明,陈布雷也是这样,除了对王阳明的学说心向往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因为王阳明是陈布雷的同乡,王阳明是余姚人,与陈布雷家乡近在咫尺,陈布雷自幼就熟识这位心学大师,1935年初更随蒋介石到云、贵、川,蒋介石已去过阳明洞,5月5日,陈布雷也专门去拜访这位乡贤前辈:日记中记载:
  ……谐吴先生及辞修、端纳等游阴明洞(在一旁陈布雷又注了一行小字:“戴参谋子奇、杨医官络民、徐秘书道邻同游。”九时出发,十二时到,自筑至洞一百余里,盘桓一小时许,在君子亭小憩,略进食物,并在洞前及祠堂门前摄影,仍乘车循原路回绥署,已五时矣,兹纪其略如下:阳明洞实即阳明谪居之地(龙场驿),在今修文县城之西,洞为文成讲学休憩处,较西湖水乐洞为宽,中多石乳,洞之左侧为何陋轩,文成所居也,洞之东南有君子亭,文成于亭之四周植竹,故以君子名。今邑人就亭北建文成公祠。祠壁及轩壁多石刻,录阳明诗文多首。余无足观者。记祠壁联语如下以见黔人追慕之深:“此地虽小洞天,栖迟谪官,甄陶民物,是为黔学先河,想见树人如树柏。我公有大勋业,勘定宁藩,詟慄思田,犹属师儒余事,不罔专闻作专祠。”夜十二时寝。
  陈老夫子真是有心人,隔了一年之后,1936年1月1日,“夜读滇系艺文略载王文成一文,其论甚伟,节录如下,”老夫子专门在当天日记中抄了下来。
  节录王守仁寄杨邃庵阁老书:
  ……万斛之舵,操之非一手,则缓急折旋,岂能尽如已意,临事不得专操舟乏权,而偾事,乃与同覆舟之罪,此鄙生之所谓难也,夫不专其权而漫同其罪,则莫若预逃其任,然在明公亦既不能逃之不能专又不得,则莫若求避其罪,然在明公亦终不得避矣,天下之事果遂卒无可为乎,唯身任无下之祸,然后能操天下之权,操天下之权,然后能济天下之患。当其权之未得也,其致之甚难,而其归之也,则操之急甚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