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故事-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捕获的野兽,当年的鄂温克猎民恪守的传统分配法则是“先人后己”。慷慨,是公认的美德。就连必须的交换,猎民也是以无言的方式进行背靠背的交换。他们耻于经商,不喜欢谈价。猎物的肉按户平均分配,皮子要给没打中的猎手。如果“乌力愣”中的四名猎手出猎,一个人打到了三个野兽,皮子也没有他自己的份,必须等到第四个,也就是最后一张皮子才属于自己。如果同一个“乌力愣”的四个人一起出猎,一名猎手打到一头鹿,他要把皮、茸、尾给丙,肉由“乌力愣”按户均分,鹿头由甲吃。如乙打到了要给丁,丁打到了给甲。丙打到了给乙。如果连续打到了三头鹿,自己不能要,先给乙、丙、丁,打到第四个才是自己的。如果一个“乌力愣”的两个人打到熊,打死熊的人不要熊头和熊皮,头和皮给未打中者,自己要前半身。全“乌力愣”的人,都来吃熊的后半身,然后再吃前半身。玛利亚·索的丈夫是神射手,他猎杀的动物很多,拿回家的很少。玛利亚·索认为,那是当然。
   txt小说上传分享

最后的酋长(3)
玛利亚·索等鄂温克猎民多喜欢占卜、原梦。出猎前,他们手拿鱼的下颌骨向上一扔,同时说“新昆都”。牙如向上时说“都普斯”,同时用拳打,连续扔三次,都是如此,认为能打到野兽。否则,认为不好。早晨生火时,见到昨天烧的木炭立起时,便认为有客人要来。但如果是晚间,立起的木炭,就表明鬼要来了,要打掉这木炭。晨起,如痰中有泡,断定必能打到野兽。发现自己的刀子无意中刃向上时,便认为一定能剥到兽皮。取刀时家人要说:“剥、剥、剥。”
  玛利亚·索的先民,把熊作为自己的图腾,认定熊是自己的“祖先”。她的丈夫曾经猎杀过熊。但是,直到吃熊以前,任何人都绝对不能说熊是被谁打死的,要说熊“睡觉了”。在剥熊皮时,必须首先割掉睾丸,把它挂在树上,然后动手剥皮,割皮时不能割断动脉,而必须把血挤进心脏里去。熊的脖子也不能随便割断,而是先把小肠取出,绕熊头三周后才能割断。剥皮用的刀子不能叫刀子,而叫“刻尔根基”,意思是什么也切不断的钝刀,打熊的枪不能叫枪,而叫“呼翁基”(意思是什么都打不死的器具)。吃熊肉前,年岁最大的老人坐在“撮罗子”的神位上,其余的人围着篝火坐成一个圆圈。他用小羹匙舀满熬好的熊油,然后倒进火里祭火神。油“滋啦”一冒火苗,大家喊“火笑了,火笑了!”然后齐声学乌鸦叫。老人说:“是乌鸦吃你的肉,不是鄂温克猎民吃你的肉!”说完把熊油分给每人一份,喝了以后才开始吃肉。而熊的心、头、食道、眼睛、肺、肝等都要进行风葬。对于杀死过猎民的熊,只留下皮子,也就没有风葬的待遇了。
  当年猎民狩猎时,总有威风凛凛的猎犬跑前跑后。那猎犬比普通家犬凶悍而灵敏。玛丽娅·索说,要调教出一条像样的猎犬,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在它刚满一岁时,就先训练它逮松鼠等小东西。要让它饿着肚子到森林里,让它主动寻找猎物。捕到猎物时,要立即把肉给它。使它对猎物的气味敏感,也对捕捉猎物有强烈的欲望。当它成年后,开始训练捕捉“四不象”等大兽。先故意把野兽打伤放掉,然后让猎犬寻着血迹追杀。猎物到手后,要立即把猎物的内脏给它吃。经过几年的磨砺,才能训练出一条优秀的猎犬。绝大多数的鹿和“四不象”,都害怕猎犬咬肛门,只要猎犬追击,就停止奔跑,低着头,用角与猎犬对峙。这样,猎人的机会就来了。熊是森林的霸王,尤其是伤熊,更加凶暴。当它扑咬猎人时,猎犬就要不惜牺牲自己,扯住它的后腿,为猎民开枪或逃生争取时间。当猎民被扑倒生命危急时,猎犬就要舍命相救。在鄂乡,至今还流传名叫“岁离阔”的猎犬两次救主的故事。
  玛利亚·索等猎民,把祖先神称之为“舍卧刻”。为了表示对舍卧刻的崇敬,他们还连同其他东西也一起供奉,称之为“玛鲁”神。“玛鲁”的神位一般在“撮罗子”的东北或西北角。严禁妇女到“玛鲁”神的附近,更不许越过“玛鲁”神位到“撮罗子”北边区。如果来了尊贵的客人,必须让到“撮罗子”的北侧。进入“撮罗子”只能从门而入,男子可随便坐,一般坐右首,但要从哪边入,从哪边出,不可绕圈子。玛利亚·索等猎民认为绕圈子,猎民狩猎时就要迷路。我进入玛利亚·索家时,自然也尊重着他们的习俗。
  萨满教是玛利亚·索等猎民的信仰。萨满教认为萨满是人和神的使者。在猎民的心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萨满是世袭的,每个氏族都有氏族的萨满,老萨满去世后,由他的亲弟弟亲妹妹或亲生儿女来继承。如没有后代,由萨满提前在自己的氏族内选择继承者。部落的头人或酋长一般都由萨满来担任。男女都可以当萨满但男萨满必须装成女萨满的样子,胸前挂上象征妇女乳房的东西,也要在衣服上缝制一些女式兜,而且要戴上妇女的头发,平时一定要穿妇女的衣服。萨满跳神时穿着奇异的神衣,头顶鹿角帽子,面带假面具,双目半开半闭,使自己陷于昏昏沉沉的状态,口中念念有词,做和鬼神说话的样子。使鹿鄂温克最后一位萨满叫妞拉,她活了100多岁。她离开时,也把使鹿鄂温克的萨满教带走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最后的酋长(4)
到了1985年前后,鄂乡的猎物急剧减少,驯鹿的饲养成为了主业。玛利亚·索等人,也很少狩猎了。如今的使鹿鄂温克猎民共有230多名,他们大部分是定居后的第二、三代猎民,绝大部分已经转行了。他们必须手拿人民币,算计自己的生活。他们的孩子,已经把玛丽亚·索等老人们讲诉的“岁离阔”的故事,包括猎物分配的法则,当成了遥远的神话来听。
  解放以来,在政府组织下,使鹿鄂温克猎民经历了3次定居:1957年从散居到定居于额尔古纳河畔的奇乾乡;1965年9月1日又从奇乾乡定居到敖鲁古雅乡。这两次都没有改变他们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2002年8月11日中午,一个悲剧的发生,改变了猎民的历史。那天,使鹿鄂温克猎民的第一个女大学生,也是第一个走进大城市的使鹿鄂温克人,柳霞的姐姐,年仅42岁的柳芭,酗酒后溺亡于不到膝盖深的哈乌河里。许多猎民都流了眼泪,玛丽亚·索也躲到一边偷偷地哭泣。2000年秋天,柳芭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家美术出版社工作,这足以让猎民骄傲不已。但有一天她突然辞职回到了鄂乡,她说自己无法适应城市的生活。但她在大森林中也只快活了不到三个月,又焦躁不安起来,鄂乡的生活,她也已经不习惯了。她终日泡在酒里,渴望找到自己的归宿。
  柳芭的死让猎民达玛娜坚定了一个想法。早在2000年,她就提出了生态移民的建议。她和乡长热妮认定,走出大山林才是使鹿鄂温克人的惟一出路。
  2003年8月10日,生态移民正式启动。世代居住在大兴安岭密林深处的162名猎民搬迁到260多公里外的根河市西郊新址配有现代装备的砖瓦房里。但是,依然有多名猎民拒绝下山。玛利亚·索老人还是属于坚决留在大山林中的一个,她也是在生态移民表决时惟一投弃权票的人。她共生有3男4女,早已当了奶奶,她的鹿群已达200余头。何英军说,大山林中有妈妈的一切,妈妈的幸福在大山林中,就连树叶一样密集的苍蝇和蚊子,也已经变成她生活的一部分。和老猎民不同的是,许多中青年猎民向往都市的生活,但他们也担心,走出大山林,生活将难以维持。
  2004年11月,猎民的枪支,被当地林业公安民警收缴了。玛丽亚·索等猎民急了:狩猎是使鹿鄂温克人的民族习惯,猎民的枪怎么可以收呢?没有枪的猎民还叫什么猎民?民警告诉他们,民族习惯也要遵守国家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收枪的原因还是因为酒。一个猎民酒后携枪闯入了当地森林管护站索要白酒,遭到拒绝后,他就操起猎枪要打死工作人员,所幸被及时制止。据当地猎民说,自从1957年猎民定居以来,已经有100多猎民死于酗酒,而目前猎民的总数才230多人。酒的伤害,玛丽亚·索老人体会得透彻骨髓:她5个子女中的两个,都死于醉酒。
  随着下山人数的增加,截至2004年11月,玛丽亚·索“部落”的猎民仅剩维佳、柳霞和毛榭,这是原来的一半。维佳和大姐柳芭一样,也曾是一个大学生。因为酗酒斗殴,被开除了。他也不喜欢城市的高楼汽车,尤其是像霓虹灯一样扑朔迷离的人际关系。与大姐柳芭不同的是,他还在继续酗酒,而他的大姐早已结束了一切。
  维佳的二姐柳霞也喝酒,喝多了就眼神迷茫地思念远在南方的儿子雨果。她的丈夫是个南方人,几年前去世了,政府把雨果送到了南方。柳霞知道南方一定很遥远,骑驯鹿,肯定要走一个多月。
  (参考书目:《敖鲁古雅的鄂温克人》作者:孔繁志)
  关键词
  地主、富农、老长工
   txt小说上传分享

地道战的老民兵
2004年10月,河北省保定市西南30公里处的清苑县冉庄一农户家中。
  一位头扎白毛巾,腿缠绑腿的老汉,正蹬梯子上房。冉庄地道战遗址管理委员会的同志说,他就是地道战老民兵刘大雨。
  表明意图,老人连说自己活计很多,显然他没有什么兴趣。经再三劝说,他才让记者拍摄。请他回忆过去,他问,谁还记得过去,想过去还有啥用?旁边的人也相劝,他终于开了口。
  刘大雨,1924年出生于冉庄,十几岁就参加了民兵,与日伪军打了无数次仗,说不清究竟打死了多少日伪军。但肯定打死的伪军多,他们总是被迫走在日军刺刀的前面。
  提起冉庄地道战,自然就要说起《地道战》高传保的原型张森林。1939年的一天,日伪军到冉庄进行大搜捕。情急之下,张森林躲到了地窖里,敌人在上边翻箱倒柜,他在地下,安然无恙。于是,他萌生了挖地道的想法。当时,他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民兵连指导员,跟大家一说,得到一致赞同。
  张森林带领刘大雨等人就开始挖了地道。1939年年底的一天,保定的日伪军五六百人,乘车的乘车,骑马的骑马,气势汹汹地扑来,他们要血洗冉庄。提前得到线报的刘大雨等40多位冉庄民兵们,迅速安排群众钻地道,然后,他们分头,埋设地雷,严阵以待。刘大雨和李恒标在五道庙地堡内监视敌人,枪口对准了路口。一股日伪军渐渐逼近。刘大雨向敌人开火,霎时,枪声大作。战斗进行了许久,敌人就是无法攻克地堡,狡猾的敌人抓住了几位村里的老人作挡箭牌,渐渐靠近地堡。然后逼迫老人用镐头刨地堡,其中就有刘大雨的老娘。开枪,害怕伤害老人,不开枪,形势危急。刘大雨急得大喊:“快闪开枪眼!”老人们也怒吼:“快开枪,别管我们!”敌人着急了,自己动手刨,老人们趁机躲到一边。刘大雨他们立即拉响地雷,“轰”、“轰”几声剧响,敌人死伤一地。
  1942年5月,日军开始了对华北敌后根据地进行残酷的大“扫荡”。
  11月起,日伪军企图在冉庄修炮楼,挖封锁沟,破坏冉庄地道,打垮冉庄民兵。张森林带领刘大雨等全村老少,修筑能藏能打的地道。大家先在村中心十字街打了一眼井,然后顺东、南、西、北四条街挖,在沟通原有隐蔽洞的基础上,完成了主要干线四五里长的地道。此外,他们又顺东西街方向延伸支线11条。为了更有效地打击敌人,他们在全村重要的路口都修了工事、地堡、观察点、暗室及墙角枪眼,各工事都与地道相通,使村落战、地道战、地雷战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地上地下一齐打”的战斗网。不久,伪“绥靖军”十六团和一部分日军袭击冉庄。面对1000多名强敌和30多挺机枪、两门大炮,张森林带领刘大雨等冉庄民兵采取了瓮中捉鳖的打法。敌人轻易就进了村,正当他们得意的时候,地雷爆炸了、子弹飞来了。他们纷纷倒下,却看不见一个人影。最终,他们只好抬着同伴的尸体,搀扶着受伤的同伴,狼狈逃走。
  经过不断改进,地道发展为四通八达的地下长城,也成为日伪军的坟墓,在与日伪军的157次作战中,共消灭敌人2100多人。敌人恐惧地说:“好厉害的冉庄,光挨打,看不到人!”
  截至2004年10月,真正参战的地道战民兵,只有刘大雨等几人健在。刘大雨共有5个孩子,晚年跟二儿子生活在一起。
  

妇女先锋团团长(1)
1937年,马步芳骑兵部队,在祁连山抓获了大批中国共产党西路军妇女先锋团将士。此后,这些战俘如泥牛入海,数十年杳无声息……
  47年后(1984年),妇女先锋团的故事首次在电影《祁连山的回声》中复活,但片子结局的画外音是女红军全部壮烈牺牲……
  68年后(2005年)的5月28日中午,在江西省泰和县城的一栋普通居民楼里,91岁的原红军西路军妇女先锋团团长王泉媛,正在为记者翻开灰尘扑面蝙蝠惊飞的历史…… 
  1913年7月的一天,烈日当空,蝉鸣噪噪。江西省泰和县泸富村欧阳德吉的女人云珍,正挺着大肚子在稻田除草。突然,她抱着肚子脚步火火地往家奔。刚刚关上门,婴儿清脆的哭声就挤破门板传了出来:小泉媛诞生了。
  1924年,小泉媛11岁。媒婆上门给她二哥国狗做媒。媒婆张口就是40担谷、银耳环、银手镯等彩礼。欧阳德吉紧皱眉头,最后把目光对准了女儿小泉媛。后来,茶芫村的王照斗一顶山轿就抬走了哭哭闹闹的小泉媛。
  1930年春,小泉媛家乡的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暴动了,年仅16岁的王泉媛参加了革命,不久就担任了少年先锋队队长和共青团妇女干事。那年,在王家做了5年童养媳的她,与王照斗圆了房,正式姓了“王”,她的前提条件是王照斗要参加赤卫队。之后,王泉媛以与自己年龄不符的勇敢与坚毅,竹笋一样地窜高。
  1930年8月,王泉媛任指阳区委少共妇女部长;
  1931年11月王泉媛,任吉安县少共妇女部;
  1933年3月,王泉媛调任湘赣省委妇女团成员;
  1933年6月,20岁的王泉媛就任湘赣省文化部巡视员了。
  1934年1月21日,王泉媛参加了在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后,代表们到“中央马克思主义学校”(中央党校前身)学习。一天,王泉媛正在河边读书。突然,身后有人问话。她回头一看,是毛泽东。在毛的身后,站着一抱孩子的妇女。王泉媛腾地站了起来,毛介绍介绍说那妇女是贺子珍。
  5个月后,学习结束,王泉媛调任少共中央青妇干事,兼任中央妇女部委员,在秘书长邓颖超的直接领导下。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一方面军主力被迫实行后来被称作长征的战略转移。11月,中央红军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但是损兵折将。12月12日中央妇女工作团成立,王泉媛就在其中。12月底,妇女工作团来到了贵州的黎平县地界。当时,经常有汉族人遭到那里苗人的袭击,王泉媛与其他红军善待苗人,顺利通过了苗区。
  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妇女工作团也来到了遵义。在那里,王泉媛与原赣州省省委书记后来负责扩充红军工作的王首道成为夫妻,他们仅有几次相聚的半世情缘,开始了。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撤离遵义,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国民党的飞机始终在狂轰滥炸。一天,大家正在贵州盘县四散隐蔽,一位伤员被遗弃在了担架上。贺子珍见状,前去救护。突然,一颗炸弹爆炸了……她当时就被炸昏过去。王泉媛抖落身上的尘土,和邓六金抬起她,迅速往前奔去……
  中央红军,四度赤水、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还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区。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那是王泉媛首次爬过雪山。那时,许多红军在此牺牲了。王泉媛做梦也没有想到,她还要三爬雪山。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中共中央决定将两个方面军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军,毛泽东与张国焘产生巨大分歧,毛泽东坚持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张国焘坚持南下建立川康根据地。王泉媛与王首道在两河口相聚一夜,第二天就分手了,这一分,就是半个多世纪。王泉媛跟着中央卫生部,被张国焘裹挟三过草地四爬雪山,最后走向人生的低谷;王首道则跟着跟着毛泽东,向北跋涉,走出草地,到达了延安,逐步达到事业的巅峰。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妇女先锋团团长(2)
8月,王泉媛所在的左路军根据中央的命令,才向草地进发。泥沼中可见仅露的手臂,暗河上漂浮着军帽,草地上到处都有红军的躯体,……王泉媛不禁泪水流下……突然,她感觉脚下一陷,刹那间,恶毒的泥水已经没过她的腰部,瞬间,就没过了脖子……大家慌忙搭救,她死死地抓紧马缰绳,那马拼命地往后拖……不知道挣扎了多久,她终于从死神已经合拢的厉齿间脱险。她搂住战马,没命地亲吻。
  红四方面军付出了数万条将士的生命,也没能成就张国焘建立川康根据地的梦想,倒让红四方面军的许多人觉醒了。1936年2月,朱德和徐向前准备北上,王泉媛随红军来到了夹金山脚下。上午10时许,开始登山。快到半山腰时,王泉媛突然觉得天旋地转,她知道如果就此倒下,一切都将在此结束。康克清闻声赶到,她连搀带扶,帮助王泉媛翻过了雪山。这已经是王泉媛第三次翻越夹金山雪山了。
  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的红军二、六军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