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鉴真东渡-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玄朗也不知怎么办了,叹气不语。 
  到了黄昏时分,吴玉兰的父亲吴征才从外面回来,他告诉玄朗说:“此事乃空穴来风,虚惊一场。有个叫如海的僧人,诬告道航勾结海盗,洗劫扬州,并说几个日本僧人是同党。” 
  玄朗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啊?他怎么能做这种事情?” 
  吴征说:“虽说事情已经了结了,但是你的那两个日本同修还被收在官府。采访厅要将他们上报长安,等待朝廷发落。” 
  “啊,怎么会这样……”玄朗愁容满面,一时无语。 
  吴玉兰转脸同情地看着,问父亲:“那玄朗法师怎么办?他不能回寺庙了吧?” 
  “这,不好说。” 
  “爹,你快想想办法吧。”吴玉兰口气娇嗔地瞪着父亲。 
  吴征看了女儿一眼,对玄朗说:“在这个风口上,法师也不必着急,先在我家里住着。我在东院里设有禅房,你尽可以学习修行。等官府对日本僧人的调查有了着落,再回寺庙不迟。” 
  “多谢大人好意。可是荣睿他们都被官府看押,不知何时能放出来,而我却躲藏在这里,于心何忍?” 
  吴玉兰一听这话,急了,说:“法师,你总不能也去投案,和他们关在一起受罪吧?” 
  这当然不能了。玄朗的头低了下去…… 
  为了保释荣睿和普照出来,鉴真亲自去官府见班景倩。 
  班景倩对鉴真十分崇敬,也多次听他讲授佛法。但是面对日本僧人的案子,他却不敢自作主张,他向鉴真再三解释:“大和尚尽管放心,两个日本僧人虽说收在官府,但绝不会委屈他们,只是等待数日而已。” 
  “既然如此,为何不让他们先住在大明寺呢?由贫僧作保,出了问题由我承担,如何?” 
  班景倩笑笑:“大和尚有所不知,朝廷早有公文,地方官府不得私自处置外国人员,都要上报朝廷专管外籍僧人事务的鸿胪寺,否则是要问罪的。” 
  既然是这样,鉴真也不好强求:“那么如海呢?大人如何处置?” 
  班景倩一听如海,气就不打一处来:“如海罪不可赦!现已打入牢中,从重处置。” 
  “如海也是一时糊涂,他本来是有志于脱离昏昧迷惘,追求觉悟境界。可惜年轻气盛,因为与师兄弟们发生误会,嗔心大发,便在一念之间堕入了罪恶之中,想必他此刻已有悔悟。” 鉴真慈悲地请求道,“ 班大人,贫僧还请大人给他一个改恶从善的机会,从轻发落,免受牢狱之苦。” 
  

鉴真东渡 第五章(3)
“大和尚慈悲为怀。可这刁僧实在是可恶至极。” 
  “治病救人,功德无量啊。” 
  班景倩想了想,多少也得给鉴真一点面子吧。他说:“既然大和尚亲自前来为他求情,本官也就从轻发落,上报朝廷,将他勒令还俗,遣送原籍你看如何?” 
  鉴真感激地合掌:“多谢多谢!” 
  道航的棒伤二十天后就愈合了。而荣睿和普照却迟迟没有结果。鉴真让道航马上返回长安,打听一下朝廷会怎么对待他们。必要的时候,也请李林宗或者在朝廷为官的日本人阿倍仲麻吕从中斡旋。让他们早日获释。道航答应第二天就动身,经过这次挫折,他对东渡也越发地兴味索然了。他暗想,只要自己一离开扬州,师父东渡的事情大概也就不能成行了。 
  第二天一早,道航拜别鉴真,由祥彦送往运河码头。 
  临上船时,道航向祥彦吐露真情,感慨道:“没想到我是乘兴而来,扫兴而去。这一回长安,又不知何时才能再来扬州。” 
  直肠子的祥彦一听这话,不免惊讶:“师兄此言差矣,难道你不跟随大和尚东渡弘法了吗?” 
  “人被关押了,船也没收了。半年的辛苦全部泡汤。再重起炉灶,谈何容易?” 
  “事情总会查清的。” 
  “唉,这么一折腾,就是查清了,我也没有热情了。” 
  祥彦不能理解,埋怨道:“半年前师兄带着日本僧人来到大明寺,为东渡弘法点着了一把火,现在遇到了挫折,你的热情竟然比谁都消失得快。” 
  道航苦苦一笑:“师弟说得对。这次事件,没把师父牵扯进去,已经是不幸中之万幸了。否则,我道航就真成了罪人。养伤的这些日子里,我前思后想,越想越后怕。我这一走,师父也许会冷静下来,放弃东渡。” 
  “师父的为人你又不是不知道,话只要从他嘴里说出,是决不改变的。” 
  “唉……我只有从内心祝愿师父能东渡弘法了。好,就此告别吧。多保重。告诉师父,等到了长安,我会竭尽全力,让荣睿他们早日获释。” 
  祥彦双手合十:“师兄一路平安!” 
  “谢谢!” 
  道航上到船上,船开动。他站在船头,与岸上越来越远的祥彦挥手告别,便一去不复返了。 
  祥彦回来,将道航的话给鉴真学了一遍。鉴真半天没有说话。在场的思托、德清等人都对道航的行为很意外。 
  鉴真很了解道航的性格,有灵性,有热情,但韧性欠缺。他环顾在座的弟子们,感慨道:“既然道航放弃东渡,也就随他去了。现在关的关了,走的走了!你们大家能继续坚持下去吗?” 
  祥彦立即表示:“师父为了把佛法传到日本,发菩提心,立大誓愿,东去弘法。无论走到哪里,弟子我都会跟随到哪里。” 
  思托、德清等人也纷纷表示为度众生,不怕艰难,不计代价。 
  鉴真笑了,点点头,说:“看来,以后的磨难还会很多……甚至还会有生命的代价。但是这也是我们修行的一个最好机会,从扬州到日本的路途,无论遇上什么,都是佛祖赐给我们修行的最好道场啊。” 
  所谓度人即度己,弟子们领悟着师父的教诲…… 
  荣睿和普照被押在官衙的高级牢房里已经五十天了,这里的住宿条件虽然不比寺里差多少,只是他们没有自由,每天无所事事,只有念经打坐,日复一日地等待着长安鸿胪寺对他们的处理结果。 
  荣睿一想到如海,就气得牙痒:“唉,五十天了,如海躲到哪儿去了?他不是也在坐牢吗?怎么一次都没有见到他?” 
  普照说:“你见他做什么?” 
  “我要咬他几口!” 
  “你想过没有,也许这是上天有意给我们的磨难。” 
  “为什么要给我们磨难?” 
  “考验我们能否有毅力完成东渡的使命。” 
   。。

鉴真东渡 第五章(4)
“哼,你那是自我安慰。我可不要什么考验。我只求把师父礼请到日本去。” 
  “大唐的《易经》讲否极泰来。我想,只要道航回到长安,总会把事情办妥的。” 
  荣睿烦恼地站起来在屋里转着:“这日子简直要把人逼疯了。” 
  他打开门,突然站住不动了。 
  “你快来看!”他回头喊普照。 
  普照跑过来,只见如海身着俗家的普通衣服,形容憔悴,头发也长得半寸长,他被两个衙役押着,一瘸一拐地从他们房前经过。 
  如海也发现了他们,停下步子,定定地望着两个被关在这里,但条件相对优越的日本僧人。 
  如海的眼里没有忏悔,也没有仇恨,他没有表情地点点头,跟着衙役走了。 
  荣睿、普照呆呆地立着,说不出话来…… 
  如海是被衙役押解返回原籍的。本来一心要东渡传法,如今连僧人也做不成了。他行走到运河边时,已是黄昏,突然远处大明寺传来晚钟:咚——咚——咚—— 
  如海浑身一震,不由得站住了。 
  “快走快走!你被驱逐出佛门,再想进去可就难了。走吧!”衙役催促着。 
  如海只得低头继续向前走去。 
  “李沧海啊,你知道是谁把你救出来的吗?”另一个衙役问他。 
  如海站住不语,瞪着衙役。 
  “按你的诬告罪论罚,你少说也得在大牢里蹲上个几年。是鉴真大和尚慈悲为怀,亲自到班大人那里去给你说情。” 
  如海的嘴唇抽搐了几下。 
  “所以念你一时犯迷糊,这才从轻发落了。知道不?” 
  如海梗着脖子不吭声。 
  “走啊! 别站着不动弹! ” 
  突然,如海朝着大明寺栖灵塔的方向,跪下叩拜,他悔恨万端地干嚎了起来……
  2 
  道航一身风尘回到长安,已是六月中旬,他安顿下来便到鸿胪寺档案房查询有关荣睿和普照的奏章结果。 
  主管外国僧人的鸿胪寺卿告诉他说,已经收到朝廷转来的扬州府奏章,之所以拖这么久,是要发文到三个日本僧人曾经学习过的寺院去查询。 
  道航问:“如果他们修习的各个寺院来了回音,荣睿、普照就可以获释了吗?” 
  “不。我们会把查询的结果上报朝廷,何去何从由朝廷处置。” 
  “真够麻烦。”道航叹口气,“那你们何时能上报朝廷?” 
  “快了。” 
  道航别了鸿胪寺卿只好去求李林宗。 
  李林宗见道航身心俱伤地返回来,脸上便显出一种料事如神的表情:“道航啊,你带着日本僧人来,老夫虽然给你出谋划策,但也料到此事很难成功,绝不会一帆风顺的。你看,果然不出老夫所料。” 
  “大人明鉴,小僧一腔热情而料事不足,让如海坏了大事。还请大人在朝廷为日本僧人斡旋。” 
  “日本僧人的事情,我建议你不妨去找找晁衡。” 
  “晁衡?” 
  “对呀,就是阿倍仲麻吕。这个日本人在长安生活了二十多年,有德性也有文采。现在又在朝廷官居左补阙,他说话可比老夫有分量呦。” 
  “我听说第九次日本遣唐使船返回时,晁衡向圣上申请回国,圣上没有批准,反而给他加官晋爵。” 
  “对了。皇上很信任他。” 
  于是,道航便来到晁衡的府邸。仆人让他在门口稍等,进去禀报,得到允许后,便被领到了晁衡的书房。 
  道航双手合十道:“大人安好!” 
  “你好,法师请坐。” 
  道航是第一次见到晁衡,观察他的书房和他本人,完全和唐人无异,只是个头不是很高,待人接物彬彬有礼。 
  道航坐下,开门见山地说:“贫僧从扬州归来,有要事相求。” 
  “我知道你的来意,也已经看过扬州采访使的奏章。”晁衡说:“我仅仅知道荣睿、普照和玄朗法师急着要聘请高僧去日本国,离开了长安去扬州。不明白怎么又会造船备粮跟着你去天台山国清寺送功德呢?” 
  

鉴真东渡 第五章(5)
“不瞒大人。这只是我们出航的借口。” 
  “哦,原来如此。他们请到了哪位高僧?” 
  道航犹豫了一下,说:“鉴真大师。” 
  晁衡眼里掠过一道惊喜,但很快就消失了:“鉴真大师可是江淮大德啊。” 
  “是的。鉴真大师是贫僧的师父。” 
  “哦。” 
  “现在日本法师被扬州官府关押数月,船也被没收,东渡之事已成泡影。请大人务必出面解救荣睿和普照。” 
  “我试一试吧。”晁衡做事从来都是一板一眼的,他信奉言必信,行必果。只要答应了就会尽力去做的。 
  这天,他去求见圣上,说来也巧。玄宗李隆基的案上就放着鸿胪寺上报的奏折。因为是讲日本僧人的事情,玄宗便让他看看。 
  晁衡接过奏折看罢,说:“陛下,奏折所说完全属实。学问僧荣睿等随日本国第九次遣唐使船来大唐,先在洛阳学习,开元二十四年随驾进入长安继续修学。去年跟随唐僧道航去天台山国清寺送功德,打算在南方寻找船只回日本。不料被人诬陷,押在扬州官府已有数月之久。” 
  “噢,是这样啊。”玄宗口气随便地说:“朕立即下诏,让扬州府满足他们的要求,给予方便。” 
  “谢陛下恩德。” 
  玄宗笑了:“晁衡卿啊,你嘴上说得好,心里未必真谢。说不定还在怨恨朕没有放你回日本吧?” 
  晁衡也笑了,恭敬地说:“陛下,微臣一个日本留学生,能在朝廷为陛下效力,乃是臣三世修来的福气。” 
  “好,既然没有怨气,那你来执笔记录。” 
  晁衡高兴地来到案前,挽起长袖,手握御笔。 
  玄宗想了想,出口成章:“其僧荣睿等,既是番僧入朝学问,每年赐绢二十五匹,四季给时服,兼预随驾,非是伪滥。今欲还国,随意放还。宜依扬州向例送遣。” 
  皇帝的诏书一下,立即便有驿马飞奔,经过一个个驿站,如同接力赛一般,从长安传到了淮南道采访使班景倩的手里。这时候已是八月了,被关押了四个月的荣睿和普照终于重见天日。 
  班景倩特意请荣睿、普照吃斋以送行。他热情地说:“两位法师受委屈了,这一调查,真相大白,现又有圣上的诏书。两位法师在扬州地界尽可以畅行无阻了。” 
  “谢大人。”荣睿和普照哪里还有心思吃饭聊天,他们只想快快回到大明寺见师父。 
  不料班景倩又说:“圣上责令扬州府送遣二位法师回日本,本官已在城里给你们安排了客房,先住下来,一切生活费用仍然按例由官府支付,待有便船,就送你们回国。” 
  荣睿、普照一听这话,顿时傻了。
  3 
  荣睿、普照被差人安排到客房后,当天晚上,就有人前来探访。 
  蜗居在吴府的玄朗不时地打听着荣睿和普照的消息,得知他们获释便跑了过来。 
  见一身俗家打扮的玄朗站在他们面前,取下裹头巾时,荣睿、普照惊喜地跳起来大喊:“玄朗!” 
  三人互拍肩背,悲喜交集。 
  玄朗红着眼圈说:“你们受苦了。” 
  荣睿笑着:“没什么,又没有挨打受骂,伤筋动骨,只不过关了四个月而已。你呢?躲到哪儿去了?” 
  “那天晚上,捕役追我到河边,我跳上了正好停在河边的一条船上,后来就躲在扬州盐商吴大人的府上。” 
  荣睿重又打量着他:“怪不得养得白白胖胖。你是怎么找到这儿来的?” 
  “今天得到消息,说你们放出来了。吴大人派人打听,才知道你们住在这儿。” 
  普照说:“现在没事儿了。朝廷弄清真相后,对我们还是非常关照的,等有便船就送我们回国。 
  一听能回国,玄朗马上问:“那我是否也搬到这里来住。” 
  “好啊。”普照说:“今晚别走了。” 
   。 想看书来

鉴真东渡 第五章(6)
荣睿提出疑虑:“如果有便船能回国,当然好。可是你们想过没有,扬州府能允许我们请鉴真大师一起走吗?” 
  玄朗觉得荣睿怎么还这么固执呢?他盯着他说:“明摆着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要我们自己能回到日本,就算烧高香了。” 
  “那怎么行?”荣睿说:“我们是受朝廷委派,来中国聘请高僧传戒,十年了,好不容易请到鉴真这样的大师,也算是日本的洪福。现在遇到一点挫折,我们怎么能打退堂鼓呢?” 
  “别忘了,这次犯事,就关了你们四个月。如果照实说了,官府还会这么客气吗?” 
  “要是我们就这样走了,那才是最大的失败” 
  玄朗急了,说话的声音也提高了:“师兄,在这件事情上,我劝你不要一意孤行!” 
  荣睿气得跳起来:“什么?我一意孤行?说得好!要走你走,我是一定要跟着师父一起走的!” 
  “那你怎么向官府解释?” 
  “没什么解释的,就干脆向淮南道提出不用他官府遣送了,我们自己找船走。” 
  “自己找船走?哼! 怕不那么容易吧?” 
  荣睿不再理他,转身问普照:“你说说,你怎么想?” 
  一直听着他们吵架的普照想得更深更细,他说:“我的打算嘛,也是要和师父一起走。不过,你们想过没有,经过这次挫折,鉴真和尚会怎么想?他有没有改变当初的决定?” 
  “对呀! ”玄朗说,“师父如果改变了,你也不能硬拉着他走吧?” 
  荣睿瞪了玄朗一眼,说:“这有什么难的,我们去大明寺拜见他。如果他没有改变心愿,我们就想办法找船东渡。” 
  玄朗见普照点头同意荣睿的主张,便说:“既然如此,那我决定还是先回长安了,等下次遣唐使来,再跟船回去。” 
  “这么说,我们就此分道扬镳了?”荣睿质问他。 
  “我认为这样更加保险。” 
  荣睿和普照想到朝廷并没有把聘请高僧使命交给玄朗,对他的离去自然不能强求。大家又闲聊了一些别的事情,便无可奈何地将玄朗送出门。 
  清晨,晨曦笼罩着田野,小路上几个牧童骑在水牛背上悠哉游哉地走着,他们笑着说着,只听得童音如铃。 
  荣睿和普照一前一后地走向大明寺,太阳渐渐升起,沿途树林里鸟雀啁啾,显出一派生机。田野美丽的风光,似乎洗涤尽这几个月来内心的压抑,他们的表情越来越开朗。 
  走近大明寺,望着高大巍峨的栖灵塔,两人不由得百感交集。 
  普照向来思考问题都很缜密,他对荣睿说:“见到大和尚,我们先不要提东渡的事情,以免让师父为难。” 
  “好吧,先探探他的口气再说。” 
  两人忐忑不安地走进山门,见到鉴真跪地就拜。 
  鉴真急忙将他们拉起来,激动地说:“你们终于回来了!” 
  荣睿说:“如海告密,也连累了师父,我们特来向师父赔罪!” 
  “我倒没有什么,只是让你们受惊吓了。快坐下吧。” 
  大家坐下后,荣睿就紧张地观察着鉴真的脸色。 
  鉴真吩咐小沙弥斟茶,然后急切地问道:“玄朗有消息吗?” 
  荣睿说:“这些日子,他被一家盐商救了,昨天我们见到他,他决定先回长安了。” 
  “哦,他也受苦了。” 
  荣睿叹口气:“唉,四个月白白耽误过去了。好不容易造好的船也没有了,谁能想到我们的心血全都付之东流了。” 
  普照也试探着说:“如果没有这次事变,师父和我们现在可能已经在日本传法了。”  
  鉴真笑笑,宽慰道:“二位不必担忧。只要不放弃,就永远不是失败者” 
  荣睿和普照一听这话,脸上的表情如同阳光驱散了乌云一般。 
  荣睿重又双膝跪地,兴奋不已:“听到师父这句话,弟子也就放心了。” 
  

鉴真东渡 第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