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鉴真东渡-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悠悠的钟声响起,似乎在为两位青年僧人壮行。 
  公元733年四月,唐开元二十一年的春天,两位接受特殊使命的青年僧人荣睿和普照乘第九次遣唐使船前来中国,随行的僧人还有玄朗、玄法。所幸的是他们乘坐的第一船、第二船,在海上漂泊了三个多月,于八月先后到达了中国的苏州海岸。遣唐使团被朝廷接到东都洛阳。
  4 主
  洛阳东京,大福先寺在太阳的照射下。殿宇楼栏,气势不凡。 
  荣睿、普照、玄朗、玄法被一位鸿胪寺卿(朝廷管理来唐外宾的官员)引导着走在寺里的路上。 
  鸿胪寺卿布置道:“奉朝廷敕令,诸位法师来大唐学习律法,将从定宾律师受具足戒,然后拜师研习律学。” 
  荣睿四人高兴地答应着:“是。” 
  就在四位日本学问僧安心学律的时候,鉴真在扬州大明寺打坐时得了一个奇怪的感应。那一天白天,祥彦一如往常般来到鉴真的禅房,手脚麻利地收拾打扫着,他擦洗到鉴真的案几旁,看到上面有几卷书,是《法华玄义》,便情不自禁地读起来,连鉴真何时进来都没有察觉。 
  “祥彦。”鉴真轻唤一声。 
  祥彦忙放好书卷:“师父。” 
  “祥彦,为师布置的律部四律五论都读完了吗?” 
  “读完了,师父。可是,有些地方尚不能通晓,常被绊住。” 
  鉴真坐下,亲切地说:“前代律学大德的章疏著述,大多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所写,观点和论述常有分歧,要仔细辨析才能明了。” 
   。 想看书来

鉴真东渡 第一章(7)
“我记住了。”祥彦说着捧起《法华玄义》说:“师父,天台宗的教理,我也是似懂非懂,还请师父指教。” 
  鉴真欣然一笑,对这个眉清目秀,聪慧刻苦的弟子,他从心眼里喜欢,他说:“学佛要精进努力,持之以恒,只要功夫到了,自然会一通百通。” 
  也许是白天祥彦提到了天台宗,以至于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也许就是一种说不明白的命运启示。晚上,禅房里没点灯,月光照射进来,鉴真微闭双眼,端坐在蒲团上打坐。恍兮惚兮之间,似有亮光慢慢扩展开来,他警觉地望着,只见一位六十多岁的僧人从光中慢慢显身,面容很慈祥地与他对视着。 
  “请问和尚从哪里来?”鉴真以相灵相问。 
  “我是南岳慧思。”僧人说。 
  鉴真大惊,意念中急忙跪地顶礼:“拜见大和尚。” 
  僧人回礼,声音像空谷回声般说着:“阿弥陀佛。鉴真,一百七十年前,老衲寂化后托身日本王子。在大海的那边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你知道吗?那里是佛的有缘之地啊……” 
  就在这心灵相会之际,寺里云板的声音响起:“啪——啪——” 
  那光影突然消失,鉴真一个激灵睁开了眼。 
  “慧思大师……有缘之地……”鉴真喃喃回味,抬头向窗棂望去,窗外,一轮明月朗照天心。 
  

鉴真东渡 第二章(1)
1 
  第二天一早,也是巧了,灵佑来见鉴真,鉴真就把自己的梦说了。 
  “这几日读《法华玄义》,昨晚打坐时,竟然恍恍惚惚见到了南岳慧思大师。” 
  “慧思大师?师父与天台心有灵犀了。”灵佑好奇地说。 
  “他说他寂化后托生到日本去弘法了。” 
  灵佑不禁笑了,说道:“真是巧合了,师父梦见慧思大师托生日本弘法,今天寺里就来了一位日本僧人挂单。” 
  鉴真一怔,问道:“日本僧人?” 
  “对。法号智行。” 
  “从哪里来?” 
  “江州。”灵佑说:“智行这个人很有意思,随身带了十个箱子,里面全是他到各地寺庙去抄写的经疏抄本。说要带回日本去。” 
  “哦。” 
  “他是慕名而来,要向你求教律学。” 
  鉴真马上站起身来,吩咐灵佑:“他在哪里?我们去拜望他。” 
  灵佑带着鉴真来到智行挂单的房间,见他正在收拾东西,房间里堆满了木箱和经卷。 
  灵佑介绍道:“智行法师,鉴真和尚来看你了。” 
  “法师一路辛苦。”鉴真向智行合十。 
  智行有点慌乱,急忙放下手中的经书,回礼道:“鉴真大和尚,贫僧冒昧前来,打扰了。” 
  鉴真看着一屋子箱子和经卷,问智行:“这么多的经卷,都是法师收集抄写的?” 
  “对。” 
  鉴真赞赏地看着经卷上清晰的经文说:“字都写得很工整啊。” 
  智行谦恭地说:“据贫僧所知,自佛法传到日本起直到今天,不管是佛经经典,还是各种疏解,带回去的经卷不是断章缺字,就是抄写有误,没有几卷是完整的。贫僧来大唐要做的事,就是把这种完整的抄本带回日本去。” 
  鉴真不禁赞叹:“佛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样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抄了这么多经卷,真是功德。法师为此花了不少时间吧?” 
  智行不禁感慨:“十几年了。可惜我开头开迟了,白白浪费了好多年的光阴,我要早些就开始抄,那带回日本的经书就会更多了。” 
  灵佑插话问道:“这些经书法师怎么带回去呢?” 
  智行回答说:“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已经在大唐待了两年了,听说他们游历了长安,已经回到了洛阳,我估计他们也快回日本了,就让他们带回去吧。鉴真大和尚,我有一个请求。” 
  “请讲。” 
  智行指着好几个箱子说:“我在洛阳还有几个箱子的抄本,要回去整理好交给遣唐使。这些经卷能不能先寄放在大明寺。等遣唐使船出发前,我再搬走运到船上。” 
  鉴真微笑着回答:“可以。不知法师收集的经书有哪些,如果方便,还可以到寺里的藏经楼去看看,说不定会有收获。” 
  智行脸上第一次露出笑容,感激地连忙道谢施礼。 
  繁华的扬州城里, 车水马龙。酒肆门外,已是耄耋之年的贺知章在友人的帮助下,将年轻的李白搀扶出来,李白喝醉了,步履踉跄,东倒西歪,嘴里还呜里哇啦地说着什么。 
  他在醉中吟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喝得太多,说着,两腿瘫软,走不了路了。 
  贺知章对其友人说:“快快,背着他快回客栈。” 
  大家一起将李白扶到一个最壮实的人背上,其他人跟着碎步快走。 
  贺知章安顿好李白后,就匆匆来到大明寺,在一僧人的引领下穿寺而过,走进悲田院。 
  远远看见鉴真正带着弟子们在药材田里干活。 
  鉴真指着一种草药问沙弥祥彦说:“祥彦,小柴胡的药用你知道吗?” 
  祥彦干脆地回答:“柴胡苦平而升散,以发热邪,使之外出。”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鉴真东渡 第二章(2)
鉴真点点头,甩甩手上的泥,对众弟子说:“学佛不只是念经打坐,还要学习五明,天文、地理、算数、音韵、建筑和医术都是大学问,不然,出家人以什么本事来救济众生呢?” 
  “我们记住师父的教诲了。” 
  鉴真见到贺知章走来,高兴地施礼:“贺大人!” 
  贺知章也作揖道:“哦,鉴真大和尚!” 
  鉴真吩咐徒弟们继续干活,随后走出药田,来到贺知章身边,问道:“贺大人几时到的扬州?” 
  “昨天刚到。诗人李白东游吴越,如今病在扬州,我听说以后特意从洛阳赶来。” 
  “就是斗酒诗百篇的蜀人李白?” 
  贺知章着急地说:“对啊。本来在病榻上,一见我来,非要出来为我接风洗尘。现在越发不行了。” 
  “走, 我去看看。”鉴真急忙放下挽起的裤管,拉着贺知章就走,祥彦也匆忙跟了出去。 
  来到客栈卧室内,李白一脸病容,卧在榻上,酒仍未醒。鉴真坐到床边,仔细为他号脉。 
  过了半晌,鉴真诊视完毕,便拉着贺知章走到客厅,对贺知章说:“情志郁结,燥邪伤津。” 
  贺知章叹了口气,说道:“大和尚一针见血。李白他年少英丽,诗才世间少有。可惜仕途艰险,报国无门。” 
  鉴真点头说:“怀才不遇,而又愤世嫉俗。加之四处漫游,暑热风寒,精疲力竭,自然会伤及内脏。我给他开服汤药,调养几日看看。” 
  贺知章知道自己这个忘年之交身体没有大碍,顿时释然:“太好了。李白遇上大和尚,也是他佛缘不浅啊!” 
  鉴真嘱咐贺知章说:“他现在身体发烧,治病期间,请贺大人劝他滴酒不沾。” 
  贺知章为了李白的身体,拍胸脯保证道:“这我能做到。” 
  鉴真让祥彦将纸墨笔砚放好在案上,润笔写方。 
  鉴真离开后,每日派灵佑和祥彦来送药,过了两天,李白已经可以下床走路,但仍是精神萎靡。 
  李白对前来解救他的贺知章苦笑道:“这次出游,散金三十多万,等到了扬州,却变成了一个落魄公子。只好捎信给贺大人,让你匆匆赶来,晚辈真是过意不去。” 
  贺知章看着这个郁郁寡欢的大才子,劝慰道:“哪里哪里。从洛阳到扬州,路也不远。太白,病好后,咱们一起回洛阳吧。” 
  李白摇头说:“贺老,你是‘太子宾客’,自然要回去,可我去做什么呢?去看那些权贵的脸色吗?” 
  “到了洛阳,有一个人我想引见给你。” 
  “谁?” 
  “是一位日本客卿,叫阿倍仲麻吕。他来唐已经十七年了,由于文武双全,才华横溢,圣上非常器重,赐他华名——晁衡,留他作为‘仪王友’留在宫内任职。” 
  李白想到自己,一脸不屑,愤愤不平地说:“一个日本人,朝廷都能重用,偏偏我李白空有一腔报国之心,却无人理睬。” 
  贺知章宽慰他说:“你是暂时遭遇小人暗算。老夫我想,总有一天,圣上会重用你的。” 
  “我不会再去京城了,除非皇上亲自召见。”李白负气地表示。 
  正聊着,灵佑与小沙弥祥彦端着药罐走了进来。 
  李白坐起,忙招呼道:“灵佑法师,又劳你来送药。” 
  灵佑边吩咐祥彦把药倒出来边说:”师父又给你换了几味药,让我熬好送来。” 
  李白感激不已:“鉴真大和尚真是救我出苦海啊。” 
  李白在鉴真的治疗下很快就好了,他高冠长剑,目光炯炯,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这天,他与贺知章来向鉴真告别。 
  灵佑接待他们,说:“贺大人、李大人,师父正在讲经,不便出来迎接。请二位到客堂吃茶。” 
  贺知章说:“谢谢。我们先在寺里转一转。等大和尚讲完,再去拜会。”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鉴真东渡 第二章(3)
于是,灵佑便带着两位大诗人在寺里游览着。李白望着寺里的栖灵塔,心中一动,提议上去看看。 
  栖灵塔伫立在蜀冈山顶,盘盘旋旋,九级浮图。 李白三人登上塔顶,极目远望,远处扬州城的繁华,与近处大明寺的幽静秋色尽收眼底。 
  李白不由得诗兴大发,出口成章:  
  〖HTK〗
  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 
  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 
  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 
  水摇金刹影,日动火珠光。 
  鸟拂琼檐度,霞连绣拱张。 
  目随征路断,心逐去帆扬。 
  露浴梧楸白,霜推橘柚黄。 
  玉毫如可见,于此照迷方。 
  〖HT〗 
  鉴真讲罢律学经典,已经由祥彦处知道两位诗人的到访,便在客堂等候。贺知章一进门,便嚷着向鉴真要笔墨,说你这大明寺的栖灵塔将会名扬天下了。 
  鉴真让弟子们拿来笔墨,自己亲手研磨,看着李白伏案疾书,只见那笔锋过后的长卷上,字体挺拔,豪气万千。 
  最后,李白在卷首题道:“秋日登扬州栖灵塔。” 算是诗名 
  李白放下毛笔,笑着对鉴真说:“鉴真和尚慈悲为怀,救苦救难。我李白无以回报,只能赠诗一首,聊表敬爱之心了。” 
  鉴真恭礼道谢:“阿弥陀佛。治病救人,区区小事。诗人才情,贫僧仰慕已久,今日又为大明寺作诗一首,贫僧感激不尽。” 
  第二日,鉴真特意携灵佑到江边去送李白、贺知章上船。 
  贺知章对鉴真说:“今日一别,相见又不知何时。” 
  “有缘就能相会。”鉴真一笑。 
  李白说:“我此行先回江夏探亲。说不定哪一天又会回到扬州来。” 
  “欢迎。天凉风寒,长途旅行,一路保重。” 
  贺知章、李白作揖告辞。鉴真和灵佑合掌送别。 
  秋风瑟瑟,更为离别平添了一丝凉意。船启动后,渐渐远去。 
  后来。李白再次进京,经贺知章引见,结识了晁衡。两人一见如故,吟诗填词,成为挚友。
  2 
  一晃,荣睿等日本僧人来大唐已经两年过去了。他们在洛阳大福先寺研习律学,由年过八十的定宾律师为他们四人授具足戒,成为正式的僧人。在这次授戒的法事上,四位日本僧人才真正见识了唐朝佛教严格的三师七证授戒制度。 
  原来三师指戒和尚,就是直接授戒的师僧,是授戒中最高责任者,必须是德高望重的,其次是教授师,在戒场指导受戒僧侣作法的师僧。另一师是羯磨师,直接在戒场指导受戒僧的师僧。一般受戒前由教授师检问受戒僧的资格,然后由羯磨师询问考查,经过三次询问考查以后,所谓具足戒,就是圆满完全的戒。 
  这一天,洛阳皇宫内,玄宗在批阅奏折。他拿起一封奏折看着,提笔犹豫再三,又轻轻放下。出宫漫步湖边,一副神情不爽的样子。 
  李林甫匆匆走来,施礼道:“陛下。” 
  不等李林甫说话,玄宗就猜到了他的来意,说:“晁衡的奏折我没有批准。” 
  李林甫略略一愣,还想再努力说服一下皇上,说:”此次日本遣唐使来朝,天皇也有旨欲召饱学之士回国。所以他……” 
  玄宗不耐烦地打断李林甫的话:“别人都可以回去,但晁衡不能走。他是大唐培养出来的人,像他这样品学兼优,文武双全的才俊,是难得的辅国之才。” 
  “是。陛下。”李林甫虽然是个能干的人,但他只要听到皇上夸奖谁是辅国之才,胃里就会往上翻酸水。 
  玄宗又说:“这个人我要重用。你马上与日本国大使协议照会,把朕的旨意转告给他们。” 
  “遵旨。”李林甫见玄宗这么坚决,只得躬身退下。 
  李林甫在宰相府召见晁衡,他卖了个关子说:“我突然召见你来府上,可不是为你送行。”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鉴真东渡 第二章(4)
晁衡笑着问:“那是为什么?” 
  “祝贺你高升啊!” 
  晁衡一怔,不由得站了起来:“高升?” 
  李林甫解释说:“皇上很快要给阁下委以重任,授命你为左补阙、卫尉卿。” 
  “可我是要回国的啊!” 晁衡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李林甫安抚他说:“你坐下听我说。这次你和贵国大使请归的奏折,圣上都看了,对吉备真备、长冈、玄昉以及其他留学毕业的日本学生和僧人都准予返回,唯有你,没有批准。” 
  晁衡默然。 
  李林甫接着说:“皇上惜才,爱才,众所周知。这些年来,你又是皇上的爱卿、忠臣,他怎么能忍心让你离去呢?” 
  晁衡自知随乘使船回国已不可能,一时说不出话来。 
  “此事本朝已经正式照会广成大使,他们也非常珍视阁下得以荣升。相信你会克己效力,善报皇恩。” 
  听完李林甫的最后一句话,晁衡只好站起来谢恩道:“谢皇上恩典,谢宰相提拔。”他的眼里渗出矛盾的泪星,既有知遇之恩的感动,又有不能归家的感伤。 
  洛阳大福先寺内,玄法看见迎面走过来的荣睿和普照,神秘地说:“告诉你们一个传闻,阿倍仲麻吕先生回国的要求被朝廷拒绝了。” 
  荣睿、普照吃惊地问:“为什么?” 
  玄法无奈地说:“皇帝舍不得让他走呗。唉,官高位显不自由啊!” 
  荣睿呆呆地站着动起了脑子。 
  玄法看他发呆,拍了他一下,问:“你发什么呆?也想回日本了?” 
  荣睿回过神来,瞪了他一眼说:“我可不像你。咦,对了,广成大使什么时候回国?” 
  玄法一摊手,说:“这我怎么清楚。他们在大唐逗留了两年,肯定是快走了。” 
  荣睿点头,又皱起眉头,若有所思。 
  晚课后,三人又走到一起,热烈地讨论了起来。 
  荣睿说:“大唐授具足戒原来如此庄严神圣,我们出家多年,又来大唐学佛两年,直到现在才算是正式的比丘了。” 
  普照一阵感叹道:“像日本那样自度为僧,简直就是不成体统。” 
  玄法听得不耐烦了,揶揄普照道:“你说话怎么尽是体统体统的?” 
  荣睿争辩:“没有三师七证,僧人怎么能得戒呢?只可惜日本至今没有一位能授戒的高僧。” 
  玄法看着两人认真的样子,半调侃地说:“那二位还不赶快去聘请。” 
  荣睿一下子严肃了起来,问:“你们说下次遣唐使船来大唐要多长时间?” 
  玄法客观地回答说:“那可没准儿,最短也得十年八年的。” 
  普照叹了一口气,接着玄法说了下去:“这还是在正常的情况下推测的。如果国内发生什么事情,那就难说了。” 
  荣睿终于说出了他这几天一直思考的事情:“广成大使的船快走了。我这两天一直在琢磨,我们何不先聘请一位律学大师随船到日本去,帮助隆尊大师整顿戒律,等我们学成回国时,再聘请一位高僧同往。” 
  普照为难地说:“初来乍到,我们接触的高僧还不多,向谁请教呢?” 
  “只有请教师父定宾大和尚了!”荣睿出了个主意。 
  玄法不禁笑了出来:“啊!你想请他老人家下海啊?不消三天身体就垮了。” 
  荣睿辩解道:“我是说请他推荐一位高僧。” 
  此时,玄朗情绪低落地走来。 
  普照问:“你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 
  “和我们一起出来的第四号船终于有消息了。” 
  大家急问:“怎么样?” 
  玄朗难过地说:“听说四号船途中遇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