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鉴真东渡-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 
  “去日本必须要有日本官方的奏请才行。以往这都是由遣唐的大使来办理的。” 
  普照问:“大人能否奏请朝廷呢?” 
  晁衡苦笑道:“我现在是唐朝的官吏,并不能代表日本国来向大唐朝廷奏请啊。” 
  “难道再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只有等到下一次遣唐使来了再说吧。” 
  “那会是什么时候?” 
  “这不好说。少则再等三年,多则再等十年。” 
  大家议论了半天,荣睿、普照只好失望地告辞离去。 
  晁衡这条线走不通,荣睿又向道航请求:“师弟是当今宰相李林甫之兄李林宗大人的家僧,办理出国手续,岂不容易?” 
  道航也没把这事想得太严重,于是答应带他们去请求李林宗帮忙。三人到了李林宗府邸,说明来意后,李林宗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他对荣睿、普照说:“你们想要回国,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最好是跟着贵国遣唐使的船走,才更加名正言顺。至于本朝僧侣去日本传法,必须要得到朝廷的批准,如果私渡的话,那是触犯国禁的啊。” 
  “大人,大唐僧人出国的话,怎样才能得到朝廷的批准呢?”荣睿不禁着急地问。 
  “如果正式办理允许本朝僧侣出国的证件,那就需要日本朝廷向大唐朝廷提出正式的申请。”这话和晁衡说的一样。 
  怎么办?大家面面相觑。 
  “大人能否请宰相大人出面帮帮我们。”道航再次请求。 
  “这事,就是去找宰相李林甫,怕也是办不成的。” 
  李林宗话虽这么说,但还是找李林甫去斡旋。 
  “这事必须由日本朝廷奏请,否则我是不便出面啊。”李林甫知道事情的原委后,这样跟他的兄长说。 
  “那几个日本法师要请传戒师回国,显得很迫切,好像这件事关系到日本的佛教存亡。” 
  “有那么严重吗?” 
  “不管怎么说,道航是我的家僧,又求到我老臣的头上,我也希望能给他们一些方便。”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鉴真东渡 第二章(10)
“我也没有可行的方便啊。” 
  在李林甫看来,僧人都是出世之人,弘法传法,东来西去,也就不要太过于认真。他说:“我看这样吧,如果有传戒师愿意跟随去日本,就悄悄地去吧。我们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聋作哑。你也别说请示了我,我也从来不知道这件事情。如果启奏皇上,反而麻烦。你就看着合适,行行方便也未尝不可。” 
  李林甫的态度让道航吃了一颗定心丸。他想只要秘密行事,只要有船到了海上就无碍大事了。 
  李林宗不以为然,说:“你想得太简单了。靠那些在内河航行的船,是根本不能用来渡海的。” 
  一听这话,荣睿、普照又傻眼了。 
  李林宗又想到一个办法,说:“这样吧,我的侄子李凑,在扬州任仓曹参军,管理漕运事务。我写封信,你们带给他,让他帮你们解决船只。” 
  果然官大好办事。“谢大人!”几个僧人喜上眉梢,一起向他合十鞠躬。 
  “不过,你们乘船下海,万一遇上风浪漂回来怎么办?” 
  道航脑子里灵光一闪说:“请大人再给我们办一张从扬州往天台山国清寺朝圣的证明,万一出事,我们就说去天台山朝圣礼佛,因为陆路不便,改走水道。” 
  “好主意。只要我们上了船,遇到顺风,就直接去日本了;要是天有不测风云,遇上逆风,又漂回大陆的话,这张证明可以省去一些麻烦。”荣睿也十分兴奋。 
  “看来也只有这样了。” 
  道航收了信,临走时,李林宗慈祥地望着自己的家僧,反而有些不舍了:“道航,你真要舍我老夫,远渡日本了?” 
  道航抱歉地再次鞠躬道:“大人,贫僧也是为了弘法利生啊!”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鉴真东渡 第三章(1)
1
  荣睿、普照、道航、德清、澄观、如海六个僧人车行舟驶,沿着运河终于来到了扬州。当天晚上,道航安排他们先住到了既济寺,第二天他独自一人先去大明寺拜见鉴真师父。 
  清晨,大明寺和那座巍峨的栖灵宝塔沐浴在朝霞的辉照中。晨钟低回,更使这一江南名刹显得格外空灵、神圣…… 
  道航走进山门来到大殿前,正好看到鉴真走出来,他神清气爽,身板还是那么挺拔,十年的岁月并没有在他的脸上留下太多的印迹。 
  道航急步上前叩拜:“弟子道航叩见师父!” 
  “道航?” 鉴真面露喜色。 
  道航急忙说:“师父,弟子从长安来扬州,有要事相求。” 
  “哦?”鉴真并没有问他什么事,而是对身边的一个年轻僧人说:“祥彦,快来见见师兄道航。” 
  祥彦上前合十:“师兄远道而来,一路辛苦。” 
  道航回礼后仔细端详道:“这位小师兄好面熟。” 
  鉴真笑了:“他是周居士的外甥叶知秋。” 
  “噢!都长这么大了!” 
  祥彦笑笑说:“徐州和师兄一别,都十年了。” 
  “对呀,我记得的那时候你才十四岁。” 
  回到僧舍,道航便向鉴真仔细说来:“师父,这次与弟子同来的还有三位日本僧人,他们对您仰幕已久。” 
  “哦。” 
  “他们是第九次日本遣唐使团的成员,作为学问僧前来大唐求法,先后在洛阳、长安学习律宗,现在已有十年之久了。” 
  “哦。” 
  “他们此次来扬州,是来完成日本朝廷要他们礼请大唐的传戒师去日本传戒的使命。” 
  “请传戒师吗?” 
  “对。他们知道我是师父的弟子,特地赶来扬州,想请师父在弟子中推荐律师渡日弘法,以便整顿日本戒律,光大佛教。” 
  “去日本传戒?”祥彦看看鉴真,摇摇头说:“日本在大海深处,遥不可及,与大唐相比,那里还是一个尚未开化的蛮夷小国呢。” 
  “所以他们才连连派出遣唐使团来中国学习取经。每一次七八百人乘四条大船浩浩而来,风高浪险,到最后上岸者也就只有半数。” 
  鉴真微笑着问恭侍一旁的一个小僧人:“思托,如果让你去日本传戒,你去吗?” 
  刚满二十岁的思托吐了下舌头:“不去。隔着个大海,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看他瞪着大眼摇头,大家不禁一笑。 
  鉴真对道航说:“既然日本僧人带着国家的使命,前来扬州请传戒师渡日弘法,明天,为师就召集扬州各寺的弟子们来大明寺,一起见见他们吧。” 
  鉴真在扬州各寺的二十多位高足听到师父的召唤一早都赶来大明寺,在禅堂迎见日本僧人。只见道航领着荣睿、普照、德清、玄朗、如海、澄观六位僧人走来,一起拜倒在鉴真的脚下。 
  “拜见大和尚!” 
  “阿弥陀佛。” 
  荣睿昨晚一夜未眠,他担心如果鉴真的弟子们也像长安的律师们一样,对去日本婉言相拒,那可怎么办?他抬头观看坐在对面的鉴真,内心突然一动,仿佛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这种感觉让他禁不住要流泪。他沉静了一下,恭敬地说:“大和尚,十年前,我荣睿和普照、玄朗受我国天皇派遣来大唐学习律法。” 
  鉴真专注地听着,点点头。 
  “一百八十年前,佛教由中国传入日本以后,我国虽然佛教大兴,但却因为律法不全,又没有传法授戒的高僧,众多僧尼至今不能正规受戒。农民们为了免除课役,纷纷出家,自度私度,放任自流,导致僧尼滥冒,行仪堕落,腐败的风气像瘟役一样浸染了人心,社会由此而动荡不安啊……” 
  鉴真以及在座的弟子们被他的话所震惊。 
  “朝廷虽然严法制裁,均无收效。因此,十年前,朝廷舍人亲王和高僧隆尊和尚特派我们前来中国学习律法,并且交付我们礼请深明律法的戒师东渡传法,以便在日本设立戒坛,宣扬律学,如大唐般树立正规的受戒制度,使日本的佛教得以昌明。”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鉴真东渡 第三章(2)
鉴真突然想起几年前打坐时,恍惚间做的那个奇怪的梦,他语气真诚地说道:“几年前,南岳慧思禅师曾经托梦给贫僧,说他迁化以后,托生为日本王子,一生兴隆佛法,济度众生。”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三个日本僧人全都震惊得目瞪口呆,相互对视,激动不已,他们不约而同地一起再次向鉴真叩首。 
  普照说话的声音都在颤抖。“大和尚所说的日本王子,正是推古天皇时执政的圣德太子。他是我国第一位真正懂得佛教真谛的人,当朝廷有人对佛教大加排斥的时候,是他积极支持了佛教的传播。日本的第一次遣隋使,就是由他派遣而来的。他曾经预言:二百年后,佛教将大兴于日本。今天距离那个时候将近二百年。借着他的吉言,恭请大和尚能派高足东游日本,以兴教化。” 
  鉴真和弟子们也被这个神奇的巧合感动,觉得机缘不可思议。 
  荣睿又往前膝行两步,再次恳请:“大和尚,当今日本的佛教僧侣,就好像是漫长黑夜被囚于幽室而不见天日,他们翘首以盼,日夜盼望得到明烛的照耀啊!” 
  他话音未落,已是热泪盈眶。 
  鉴真看着他目光和蔼地说:“听说日本长屋皇子,崇敬佛法,曾经制作一千袭袈裟,布施给我国五台山的众僧,袈裟上绣着四句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以寄佛子,共结来缘。’可见日本是佛法兴隆的有缘之国了。” 
  他说完把目光转向了众弟子,朗声问道∶“现在日本僧人来邀请我们,在座的各位,有谁愿意应此远请,去日本国传布戒法吗?” 
  僧人们面面相觑,低头垂目,默默无语。 
  一看这阵势,荣睿和普照尴尬地等待着,心跳如鼓,脸上显出担忧的神色。 
  鉴真的表情却很沉静,他的目光移向弟子祥彦。 
  祥彦知道师父要他表态,马上由坐姿改为长跪,老老实实地将内心所想说了出来:“师父,去日本国要渡过浩淼沧海,一百个人里也难得渡一个过去……” 
  这可不是鉴真要的答案,他不待祥彦说完,便把目光移开,问众弟子道:“另外有谁愿意去吗?” 
  依然无人回答,僧人们的头深深地低了下去…… 
  鉴真神情安详地等了一会儿,他立起身,缓缓地走过身旁的弟子,来到窗前站住。窗外是高耸入云的栖灵塔,隐约传来风铃的声音。 
  弟子们抬头不解地望着师父的背影。 
  鉴真回到座位上坐下,再次开口了。 
  “为了弘扬佛法,救济众生,纵使海天远隔,沧海浩淼,也不应恋惜身命!……你们既然不去,那么,我去吧。” 
  话语虽然沉静,却犹如晴天霹雳。弟子们错愕地望着师父,齐声呼道:“师父!” 
  三个日本僧人更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整个大禅堂顿时哑了,只有窗外塔上的风铃声阵阵,给人空灵的感觉…… 
  祥彦的嘴唇咬紧了,内心惭愧难当,刚才自己的托辞,真让他恨不得打自己两拳。他高声喊道:“师父要东渡,祥彦愿意跟随前往!” 
  他话音刚落,便有人接上。 
  “师父,道兴愿意东渡传法!” 
  “师父,神崇愿意东渡传法!” 
  “师父,忍灵愿意东渡传法!” 
  “师父,思托愿意东渡传法!” 
  “师父,明烈愿意东渡传法!” 
  “师父,昙静愿意东渡传法!” 
  …… 
  接下来只听报名声仍在大殿里继续:曜祭、道默、道因、法藏、法载、道巽、幽严、澄观等弟子也纷纷表示愿意同心前往日本。堂内一片喧哗。 
  望着所有的弟子们都表示要跟随东渡传法,鉴真的眼里有了笑意。 
  荣睿更是面对这突然如其来的转机,喜极而泣,高声谢恩道:“大和尚发心远渡重洋,众师兄师弟愿跟随前往,这乃是我日本国的殊胜缘分啊!”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鉴真东渡 第三章(3)
说罢,三个日本僧人再一次向鉴真五体投地,顶礼膜拜。 
  鉴真举掌回礼,感慨道:“佛教济世,并不限于一隅之地,普度众生,才是大乘佛法的本怀。弟子们愿随我漂洋过海,我非常高兴。至于谁去谁不去,暂时先不决定。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是抓紧做好各种准备。”
  2 
  “咚咚咚”栖灵塔里响起纷乱的脚步声和喧笑声。 
  道航、荣睿、普照、玄朗攀塔而上。 
  荣睿像疯了一样跑在前头,神情如顽童般兴奋异常! 
  几人攀上塔顶,荣睿诗情大发,双手张开:“啊!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水摇金刹影,日动火珠光。” 
  大家一起也跟着吟诵:“鸟拂琼檐度,霞连绣拱张。目随征路断,心逐去帆扬。露浴梧楸白,霜推橘柚黄。玉毫如可见,于此照迷方。” 
  诵罢放声大笑。 
  普照掖揶道:“看把荣睿高兴的!都能背李白的诗了。” 
  “看你说的,咱们在大唐十年求索,终于能请到鉴真大师渡日弘法,我能不高兴吗?” 
  道航说:“当年李白登栖灵塔写的这首诗,大概就是站在你这个位置上吟诵出来的吧?” 
  荣睿看看脚下,遗憾地说:“可惜我不会写诗,如果是李白,像我今天这样激动的心情,他一定会用更美的诗表达出来的!道航法弟,请受我一拜。” 
  他跪下便施大礼。 
  道航急扶起:“你这是干什么?” 
  “如果没有你,我们就来不了扬州,就见不到大和尚,也无缘成为他的弟子了。” 
  普照也跟着施礼:“大和尚能毅然率众弟子亲赴日本,这都有你道航的一份功劳啊。师兄也受我一拜吧!” 
  “哎呀呀!这样不就太见外了吗?” 
  荣睿正色道:“你知道吗?扬州之行,请到了鉴真大师,这是我们来大唐的最大的成就!” 
  鉴真虽然答应了日本僧人的礼请,但他也深知此行并非易事。唐律明文规定,禁止私自度关。如果乘船东渡,官府一旦得知会怎么样呢?他把自己的担忧说与道航。 
  “师父,你的担忧我们在长安就想到了。临来扬州时,李林宗大人给弟子出了个主意。说东渡之事不要声张,为严守秘密,外人问起,就说我们造船出航走海路,是去浙东天台山国清寺进香。为此,他还给仓曹李凑写有一信。” 
  他将信呈给鉴真看。鉴真看罢,略为放心。 
  “去天台山朝圣,这个理由很好。如果李凑再能出面帮助打造船只,那就更好了。” 
  在一边倒茶的思托插嘴说:“当年玄奘西去求法,也是没有得到朝廷的批复。” 
  鉴真点头道:“是啊,为躲避官衙追捕,他昼伏夜行。西出玉门关时,随行的人都走光了,只剩他一人冒着危险,孤身远行。我们虽为出世之人,遵守世俗的国法也是本分。不过,为了弘扬佛法,为了探求佛教真谛,有时就要有更大的智慧和勇气了。” 
  弟子们听师父这样说,都点头称是。 
  “另外,荣睿、普照、玄朗、如海,你们四个外国僧人住在一起,容易引起外界疑心,招来不必要的麻烦。为师考虑,你们是不是分散住到大明寺、既济寺、开元寺去呢?” 
  “听从师父安排。”荣睿、普照一起回答。 
  “这样一来,我们准备的物品也都可以分散安置了。”道航说。 
  “对。”鉴真又对荣睿和普照说:“既济寺在郊外,可以作为咱们的筹备处所,有事大家就到那里商议。” 
  “好的。” 
  “道航,粮食、佛像、佛具和各种旅途之用,你也要负责同时筹备。” 
  “师父,你放心,我们这就加紧操办。” 
  道航作为东渡事宜的负责人,把大家安排好后,就带着荣睿和普照去见仓曹李凑。 
  

鉴真东渡 第三章(4)
李凑不光为官一方,也是一位丹青妙手。三个僧人来到他的书房,看到书画笔砚,样样俱全,书案上还有一幅画没有完成。 
  看着伯父李林宗捎来的信,李凑笑道:“伯父的信半是介绍,半是命令啊!” 
  “李大人费心。造船的费用我们也已经准备好了。”道航说。 
  “造船没有什么问题。只是近来浙东一带海盗蜂起,台州、温州、明州海路险恶,朝廷正在调兵遣将平定海盗。你们进香之事,能否等海上安定一些再议?” 
  荣睿只想着赶快回日本,一听这话就急了:“李大人,海盗何时能平,不得而知,而进香之事却不能耽搁。再说了,我们并非商船,即使遇上海盗也没有什么可抢夺的财物。不怕他海盗猖獗。” 
  “荣睿师兄说得对。李大人,不妨现在就加紧造船,到了明年春天风向转顺,我们就能启程了。说不定海盗的事也平了。你看如何?”道航提议。 
  “既然进香之事如此迫切,那我也义不容辞了。尽快向东河造船场订货,通知他们打造船只。” 
  荣睿仍不放心:“李大人,恕我多问,明年开春,船只一定能造好吗?” 
  “啊,这你不必担心。扬州官办造船场就有十多家,民间造船业也不少,造一区区海船根本不在话下。”  
  三位僧人听了这话,才放下心来起身合掌:“多谢李大人鼎力相助!”便告辞而去。
  3 
  船的问题一解决,其他的事宜都好办了。 
  这天,在大明寺的悲田院药房里,鉴真正指导着小沙弥们辗药、制药。由鉴真配方制成的 “奇效丸”是非常有名的中成药。能扶正固本,阴阳双补,常常是供不应求。 
  祥彦轻轻走进来说:“师父,我去崇福寺了。” 
  “噢,这几服药,你顺道给豆腐店老阿婆送去。”鉴真把药给祥彦。 
  祥彦挎着包袱走到山门口,恰好遇上灵佑进来。 
  “灵佑师兄!” 
  “祥彦,你这是上哪儿去?”灵佑已是步入中年,他佛学深厚,在江淮一带颇负名望 
  “我要回寺里,师父让我顺道给病人送药。” 
  “什么病人啊,还劳你送药?” 
  “城里的一家穷人。” 
  “噢,师父他现在好吗?” 
  祥彦欲言又止,环顾左右,小声道:“师兄,寺里来了几位日本和尚,要请师父到日本去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