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经习惯了以“传奇”、“惊人”、“神话”连用的盛大要开始适应与“质疑”、“危机”、“困境”的结合,尽管今天这些已经变为:盛大“再创传奇”、“更为惊人”和“续写神话”。但无论如何,盛大硬邦邦的数字赢利说明:盛大成功了,盛大回来了。
陈天桥的王者归来有多么重要,看一看2007年下半年开始刮起的网游公司上市第二浪就可以得知。可以想见,如果陈天桥不以积极的姿态回归网游主业的话,那么,第九城市、网易、腾讯这些对手不需多言,获得资本市场认可的巨人、金山、完美时空、网龙的相继杀来,也够阵脚不稳,心有旁属的盛大忙乱一阵子。
幸运的是,盛大及时地转过身来。在出掉新浪股票,低调淡化“盒子”,用免费商业模式重新获得主导权后,2007年7月,盛大再出大手笔,发布了著名的“风云计划”,计划中的内容包括三项:
1。以新收购的小公司“风云”为标志,盛大表示愿意为运营活跃用户已过150万的公司提供1亿元以上的现金投资。
2。盛大广开贤路。此后每月18日,盛大高管将在浦东总部静候本土网游开发团队,后者一旦毛遂自荐成功,即可获千万研发投资。
3。所有自认可跻身网游前10%的网游精英,如给盛大贡谋献策并参与力行,“也可获最高至20%的分成和百万年薪”。
同时,对内,盛大将员工的平均工资提高了21%,内部消息称,核心人员的工资提升远超过这个水平。在外界看来,陈天桥似乎有点不务正业,做起投资商和VC的角色来了。其实核心一点还是在于圈人运动,风云计划与涨工资有异曲同工之妙:前者只是吸引人才,而后者是留住人才。
神秘网龙和DJ刘德建
尾随金山在香港上市的是一家名叫网龙的福建网游公司。
2007年11月2日,网龙正式在香港创业板上市,招股价为13。18港元,当日报收16。52港元,融资额超过16亿港元。
不过,对于网龙,外界知之不多,只知道这家公司在福建,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大亨刘德健。一个不为人知的背景是刘德健的母亲杨振华是“振华851”口服液的发明人,并由此被称为福建女首富,刘德建很早就被母亲送到美国读生物医学,但还是没有子承母业,反而做起了网络游戏,刘德建也是业内公认的懂游戏、愿意成天与游戏研发制作人员泡在一起的公司领导人之一,他每天和其研发团队待在一起的时间平均超过5个小时。因为刘德健的名字缩写为DJ,而其本人也是一个善于鼓舞人心、有着高超指挥艺术的领导者,因此,圈内也称刘德健为DJ刘。
1999年5月,从美国回到福州的刘德建创立了网龙。网龙一路经历了希望能覆盖国内中型城市的资讯平台“86114”、全球抗癌网站、帮助福建省政府部门建立的众多电子政务网站等,直到2001年春一次疯狂的集体玩网游体验。
当年春节网龙的一位员工想赶在日本网游《石器时代》节后收费前提升等级,于是大家帮他一起玩这个游戏,在一个拨号上网的年代,网龙上下的工作狂们竟然一连7天沉迷于此,于是网龙上下一致认为,未来网游必会大有作为。2001年3月,网龙专注于网游自主研发的天晴数码成立。
网龙早期在业界的名声,更多来自于其在2001年偶然创立的网游资讯门户网站—“17173”。17173的诞生是个意外,当时网龙在《幻灵游侠》还未推出前想抽空做一个资讯门户,以对产品做系统化推荐。但很快,一些新上市游戏开始选择17173作为发布平台,17173迅速成为中国游戏资讯第一门户。
不过,2003年11月,“无心插柳柳成荫”的“17173”以2050万美元价格出售给搜狐,这个出售被很多人看来是刘德建卖亏了,就连之前以200万美元占据10%股份而进入网龙的IDGVC的林栋梁也感慨,为什么要卖呢?要是真缺钱的话,可以再找IDGVC要啊。
但以IDGVC入股网龙折算,整个网龙其实也才值2000万美元,一个17173能卖2050万美元,刘德建不能不心动,更重要的是,看到网络游戏市场的崛起,刘德建很想手头有足够的现金来玩一把。
追逐17173的除了搜狐,还有中国网络游戏行业的龙头企业盛大,但相对来说,盛大求购17173的需求远不如搜狐迫切,因此与17173擦肩而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不过,作为17173融资中介的国金投资的林嘉喜把17173兜售给搜狐的同时,也同时给盛大做了一份杠杆收购的保护性协议,这让盛大虽然没有成功收购17173,但还是获取了部分的现金收入。
林嘉喜从大学起就是个活跃分子,2001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环境科学系后自筹10万元人民币创办南京国金投资顾问公司。其最早成功的单子是跟随前华尔街的投资人李松将李松创办的无线公司迅龙兜售给新浪,并由此进入投资圈。林嘉喜的另一成功之作是将文学网站起点中文网兜售给盛大,这应该与当时林嘉喜在盛大竞夺17173时的关联操作有关,一报还一报。
搜狐收购17173,更多是为获取游戏领域的网络广告份额,也由此有了一条切入网络游戏行业的捷径。2008年4月,搜狐独立开发的《天龙八部》同时在线人数达到50万人,成为中国网络游戏前五强的产品,而就在2007年秋,《天龙八部》的项目总监韦青和主策划刘铁①都对此并无多大信心,他们在一次夜宵中,对着星空,涮着串串香感慨《天龙八部》若不成,他们这两个酒鬼是否能继续有钱喝他们最爱的燕京啤酒,但半年后,经过持续改进的《天龙八部》获得巨大成功。而具有讽刺意味的事情还在于,当《天龙八部》获得成功后,善于研究和跟踪对手的腾讯公司却没有找到关于《天龙八部》的任何只言片语,足以可见业内外对《天龙八部》的轻视。
拿到搜狐支付的2050万美元的刘德建一下子手头拥有近两亿元人民币的现金,刘德建由此喊出,天晴数码做不了一款10万人同时在线的游戏,那我们就做10款1万人在线的游戏吧。网龙由此开始招兵买马,志在打造中国最大的网络游戏原创基地。按照中国著名游戏策划人刘勇的记忆,天晴数码在2004年时员工迅速突破1000人,并同时有7个游戏在并行研发。过长的产品线和混乱的管理让天晴数码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绩,所幸的是,在天晴数码现金流几乎断裂的前夜,所开发的一款游戏《魔域》的巨大成功让天晴走出困境,并由此开始结束其粗放式的经营策略。
网龙招股书显示,网龙目前已上线运营的三款游戏为《魔域》、《征服》和《机战》。2006年,网龙收入为1。221亿港元。2007年上半年收入达2。617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为94。4%,净利率为58。9%。网络游戏真是个暴利行业。
(本文来源:网易商业频道 )
2008峰回路转
2008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是峰回路转。
这一年的幕布刚刚揭开时,我们看到的是南方雪灾,损失历史罕见,上百万人无法回家。后来是四川地震,它对人们的冲击,随着死亡数字一点点加剧。镜头里的惨状触目惊心,万众一心的场景又让所有人为之激荡。而这种在大灾难中凝聚的悲壮情绪,又在8月的狂欢中得到了集体释放。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盛大举行。此前7年,我们一直在为这个“百年梦想”做着浩繁的准备。这个日期曾经充满了无比的魅力甚至魔力,它几乎可以影响外交政策与经济形势。在这个日期面前,此前发生的那些灾难,只不过是前进道路上的挫折与坎坷。而中国运动员奇迹般地获得了51块金牌和金牌总数第一的历史最好成绩,更让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在情感上得到一次完美的释放,民族自豪感、成就感、万众一心、团结向前……
如前所言,互联网在中国的诞生、发展、壮大,极大地推动了国人在自我意识方面的提升和跃迁,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而2008年,在个体自我意识大幅提升的同时,也是集体意识全面觉醒的一年,在接二连三、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在举国欢庆的奥运面前,在腾空而起的神州七号面前,中国人开始寻找志同道合的同路人,用集体认同的方式获得自我认可的意识开始深入人心。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SNS(SocialNetworking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的流行,似乎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2008年的另一个关键词“山寨”也在整个中国互联网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先是陈一舟看见开心网火暴,抢注了kaixin。的域名,自己也做起了开心网。后是51。的庞升东推出彩虹QQ,功能和外形与QQ腾讯一模一样,更要命的是,庞升东直接从腾讯内部挖人来推动此事,导致最后腾讯和51。大打出手,而腾讯一纸诉状,更是将从腾讯跳槽到51。的多名员工告上了法庭。
2008年是中文社区大发展的一年,不仅仅是因为SNS在中国的落地生根,蔚然成型,更重要的是天涯、西祠胡同以及腾讯这些本具备社区元素的主流公司也在向此靠拢,而由读书社区衍生出来的“起点”们的成功,也给2008年的社区故事增添了诸多注解。
新浪前高管程炳皓创办开心网
然而,就在陈一舟话音未落众议四起的刹那,开心网的出现,为SNS第三波浪潮带来一丝惊奇与变数。短短的几个月内,从2008年4月发布到2008年年底,开心网的注册用户数很快突破1000万,排名迅速进入中文网站的前十名,全球排名也逼近校内网。
开心网创始人程炳皓曾是新浪爱问(iAsk)的技术负责人,2007年11月自新浪离职的时候,其头衔是新浪企业事业部的副总经理。程炳皓是一个不太爱说话的年轻人。在他的秘书李卉眼中,他是个技术活跃分子,想法和很多人不一样,有时候说话都会脸红,一个典型的非社交活跃分子,但他却做出了2008年活跃度最高的SNS。
凭借“朋友买卖”、“争车位”等几个简单的游戏和病毒式的传播,开心网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在短短几个月内风行整个网络,成为SNS的一匹黑马,令陈一舟、王兴们措手不及。
陈一舟开始修正自己的观点,并且说“SNS社区游戏化”的理念自己在三年前就提出来了。于是在开心网风暴的波及之下,“朋友买卖”、“争车位”、“扎绵羊”、“养狗狗”、“宠物抱抱”、“美女集中营”等游戏娱乐式APP(SNS应用程序)在校内、海内、51。上泛滥起来。
其实,导致开心网迅速崛起的“朋友买卖”、“争车位”两款游戏,实质上只是Facebook开放平台上众多游戏应用中两款比较流行的游戏FriendsForSale和ParkingWar。除了游戏和文字界面做了变更之外,游戏的内涵和方式完全雷同。
显然,开心网在研究并复制Facebook模式之际,找到了一个巧妙的切入点,利用“朋友买卖”、“争车位”两款游戏的“人际互动”和“关系传导”的特性,通过与即时通信和E…mail口碑传播方式的嫁接,获得了一种“病毒式扩展循环”的力量,扩散开来。同时,开心网在用户群上选择互联网、传媒、广告、影视等“社会化”特色明显“人际互动”比较强的行业,而且在这些企业单位从事市场、公关、销售的人员中取得了突破。利用借力打力的方式,获得了较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这一点在Facebook的扩张中也得到了较为明显的体现。自从2007年5月,Facebook发布F8计划正式推行“开放式平台”计划,允许第三方开发机构利用Facebook提供的开发工具开发新的服务。
迄今为止,在Facebook开放平台上已经接入了22000多个应用,由此Facebook获得了超越MySpace的充沛动力,用户扩展数字节节上升,一年之后全面超越MySpace,成为全球最大的SNS站点。在最初的6个月内活跃在Facebook开放平台上的服务和应用就是以娱乐游戏为主。这也为Facebook突破校园领域进入白领和企业阶层提供了助力。仅一款为国内SNS站点抄袭的FriendsForSale游戏在Facebook平台上的使用人数就高达310万人。
这显然不是开心网的独门利器。“好友买卖”为SNS交友中带来了趣味性和可玩性,无论买卖者还是被买卖者都在轻松互动中获得莫大的乐趣,为办公室单调无聊却备受限制的郁闷环境,带来了“开心和愉悦”,因此在白领中风靡一时。借Facebook开放平台之势,开心网成功崛起,打开了SNS竞争格局中的一片另类空间。同时,这也让校内网等其他SNS竞争者提前了开放平台计划。
校内网已经明显感受到开放平台的力量。2008年7月8日,校内网在北京召开主题为“创意推动未来”的发布会,宣布正式推出开放平台。由清华、北大的一群年轻人自发组成的一支团队“过来人”开发的两个APP,应用“心情指数”与“美女集中营”在不到两小时内就达到20000人次的使用。
在两个月之后,校内网平台上涌现出的APP已经达到778个,有374位个人和团体开发者参与了校内网APP开发。一些游戏娱乐类的APP使用人数也得到了惊人增长。“好友买卖”在校内网的使用人数达到543万、“抢车位”多达179万,其他“急速飙车”、“三国风云”的使用人数也超过100万。这为校内网在校园和白领阶层的扩展提供了充沛的动力。
天涯构建开放平台
对陈一舟所说的关于国内SNS战斗已经结束的大话用实际行动说不的还有天涯。2008年6月11日,天涯社区CEO刑明对媒体宣布天涯与Google合作进行平台开放,并成为国内本土首个采用Opensocial技术标准构建的开放社区网络平台。
而实际上,基于Opensocial平台的新版“我的天涯”已于2008年5月28日正式公测,该产品提供了网上个人家园与个人门户的功能,天涯的注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订制内容及选择社区产品,凡是遵循OpensocialAPI网络接口标准的第三方网络应用和内容都可以植入天涯社区供用户选择。
Opensocial是由Google在全球发起的计划,旨在为广大社交网站提供一个统一的应用程序开发标准,该标准得到了MySpace、Yahoo!、Orkut、Friendster等著名网站的支持和加入。这一技术包含有许多标准化的网络开发接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API。通过Opensocial,开发人员只需要编写一个应用程序就可以在许多不同的社交网站上运行。2008年5月28日,Google公司发布了社区应用程序开发标准Opensocial0。8版,作为Google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的天涯社区与MySpace中国作为合作伙伴名列其中。
刑明,1987年就读中山大学中文系,他自称在大学里学尼采的强权意志、学萨德的存在主义,是一个典型的文艺青年。
1991年大学毕业后,刑明先后担任海南省信息中心主任科员、《特区信息报》总编辑、海南公共信息网络在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海南君达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1999年中国互联网产业蔓延滋长的狂潮里,从股市上淘得第一桶金的邢明与他的两名合作伙伴兴致勃勃在IT业种下他们的投资幼苗:海南在线、海南旅游网、天涯社区三个投资项目。同时也种下了邢明的梦想,海南在线做的是区域门户接入模式;海南旅游网对准的是海南庞大的旅游市场。
与海南在线和海南旅游网有着明确的商业目的不同的是,天涯社区一开始只是一个兴趣的早产儿。刑明看到和讯的股票论坛人气非常旺,酷爱炒股的他就萌生了自己也搞一个股票论坛的想法。于是他找到了海南武警边防站的技术警官王建科(现任天涯社区技术总监,网名“卓锐”),请他写一套论坛程序。天涯论坛推出之时,正值四通利方论坛改版为新浪网,由于新浪自身战略调整,一些原本混迹于四通利方的老网友纷纷出走,其中一部分就来到了天涯论坛。这些人中不乏精英分子,其中包括当时已经靠写鬼故事成名的网络写手宁财神,这让天涯一开始就有了一个很好的继承。
1998年年底,网易率先在国内推出网络虚拟社区概念,一向对互联网非常敏感的邢明立刻意识到这会是一个机会。与传统BBS最大的不同是,虚拟社区除了有论坛,还有一些在线交流、用户积分以及一些游戏性质的小程序。1999年3月1日,天涯虚拟社区正式挂牌营业。除了保留原有的三个论坛外,还开办了情感天地、艺文漫笔(后改名为舞文弄墨)等栏目。
与其他社区类网站相比,天涯最重要的特质在于它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饱含着人类永恒的情感,空间距离虽远,人与人之间却是亲密无间的。
什么样的领袖性格决定着什么样的公司性格,邢明自己身上深深的人文情结烙印决定了天涯“最有人情味的网络社区”的基调。
但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寒流很快袭来,正如当初的遍地开花一样,一夜之间,成百上千的网站像流星划过天际,邢明挟裹着天涯小心翼翼地退守在一个角落。最困难的时候,甚至整个天涯事业部压缩到只有一个人。
也有资本想趁虚低价而入,将天涯收购过去作为门户的一部分内容,但邢明倔强地将旗帜一直扛了下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支撑天涯的是其他两个项目和邢明不断的投入。天涯的凝聚力与品牌效应却在这种坚持里逐渐累积起来。天涯是一个开放而张扬个性的场所,而邢明采取的是顺其自然的发展策略。
2000年4月,当时还默默无闻的天涯社区,与同在海南的国内著名人文思想类杂志《天涯》签约合作。合作内容一方面是在从未承接过任何商业广告的《天涯》杂志上刊登为期一年的天涯社区形象广告,另一方面是双方在天涯社区内共同开办以《天涯》杂志相关资源整合的人文思想类论坛“天涯纵横”。这次合作一举奠定了天涯社区“以人文思想为核心”的定位,借助《天涯》杂志在思想学术领域的号召力,向高端人群做了一次天涯社区品牌的成功诠释,吸引了一大批知名学者、专家的关注。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天涯纵横、关天茶舍这些思想学术类板块开始得到《南方周末》等主流媒体的关注,一度“板砖排行榜”上甚至出现过5条帖子里3条来自天涯的盛况,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