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聂荣臻的非常之路-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命令一二师的三五八、三五九旅采取有力措施配合晋察冀军区作战。
  聂荣臻很高兴,晋察冀的斗争能得到友邻部队的配合,而且上级的指示与自己对作战指导原则的精神是一致的,从而对这次反“围攻”作战的胜利更加充满了信心。
  此后,晋察冀的部分部队,采用游击战术,与敌周旋,主力部队则跳出合围圈,在敌供应线的侧翼,更加积极坚决地打敌运输队及掩护部队,大量破坏道路、桥梁。
  由于认真坚决地贯彻了总部和军区的反围攻作战方针,到10月下旬,整个战局起了很大的变化。
  进入山地的日军十分疲惫,八路军却愈战愈勇。
  聂荣臻命令各分区集结主力,予敌以狠狠打击。
  在一二师三五八旅、三五九旅配合下,军区部队在各地主动出击,重创日军。
  其中在高洪口战斗中,军区部队与三五八旅配合,歼灭了日军蚋野大队长以下五百余人。
  至11月7日,历时48天的反敌25路围攻的战斗胜利结束,日军被毙伤五千二百多名,其“北围五台”的幻梦彻底破灭,最后不得不狼狈逃窜。
  边区党政军首脑机关在反围攻的炮火中,安全地转移到了平山县的蛟潭庄一带。
  反围攻胜利以后,聂荣臻结合创建晋察冀根据地以来的历次作战,总结出了游击战的五条重要经验:第一,敌人作战离不开交通线,一旦离开,运输联络就十分困难。
  特别是深入山地之后,辎重过多,行动滞笨。
  此次进攻五台,就用了近1000匹牲口,每日行军不过十余里,便于袭击。
  第二,敌人占据某一据点之后,如果后方交通线被切断或破坏,据点中的敌人立即孤立,非败退即被消灭。
  第三,敌人因地形不熟,害怕夜间战斗。
  八路军组织夜袭,一般都能成功。
  第四,在山地,敌机械化武器大多失去作用,大部队在山沟里无法展开,小部队不敢轻易深入。
  八路军在山地却可以经常举行袭击或伏击。
  第五,敌人在受到了严重损失后,为维护其所谓“皇军的威严”,事后总要进行报复性进攻,已成规律。
  八路军可据此伏击歼敌。
  这次反围攻的胜利,意味着晋察冀边区已成为敌后巩固的抗日根据地了。
   。 想看书来

第四节抗日模范根据地(1)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敌后不断发展壮大,受到了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高度重视。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主席团,1938年10月5日在致聂荣臻等的慰问电中称:你们“已经创造晋察冀边区成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
  这些都在华北抗战中已经和将要尽其极重大的战略作用,而且你们的经验将成为全党全国在抗战中最有价值的指南。”
  这是晋察冀被称为抗日模范根据地的最早由来。
  早在1938年3月29日,毛泽东在陕北公学的演讲中,就称赞过晋察冀所取得的成就:“如王羲之所说,‘大块假我以文章’,岂只大块地方可以做文章吗?……聂荣臻现在五台山造成一个抗日根据地,在平汉、平绥之间大唱其戏。
  一边喊:‘打倒王克敏’,一边喊:‘活捉聂荣臻’,打了好多回合,日本人打不过,便烧了老百姓好多房子。
  也好,烧了房子他自己也不能去,老百姓又好去当游击队。
  于是男女老少,全体动员,自卫军,少先队,又办学校,训练干部。
  几十个县城没有官了,于是建立抗日政府,且向热河打去……”11月,就晋察冀创建一年来的斗争情况,聂荣臻向党中央写了一份详尽系统的报告。
  毛泽东认为很有意义,要聂荣臻补充修改后出版。
  补充后的报告共十万余字。
  1939年3月18日,毛泽东接到报告后复信聂荣臻,“荣臻同志:你著的书及送我的一本照片,还有你的信,均收到。
  这些都是十分宝贵的东西。
  书准备在延安、重庆两处出版,照片正传观各同志。
  望努力奋斗,加深研究,写出更多的新作品。”
  毛泽东用他那流畅有力的笔触将书名定为《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
  由聂荣臻署名的《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一书,1939年5月在延安、重庆两地公开发行,成为第一本系统介绍八路军坚持敌后抗战的专著,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扩大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影响。
  实践证明,在近两年的时间内,晋察冀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在敌后站住了脚,而且全面地创造性地执行了党中央有关抗日的各项方针政策,充分发动了群众,使八路军的军事斗争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支持,不断发展壮大,使日本侵略军深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晋察冀边区在彭真、聂荣臻、宋劭文等人的领导下,从一开始就很重视根据地的全面建设。
  除大力加强主力军、地方武装和民兵的建设外,还特别重视党的建设。
  聂荣臻认为,要建设好根据地,首先必须要加强党的各级领导。
  这是根据地得以巩固扩大的根本保证。
  在北方分局领导下,除了成立党校,还大量举办了各级党组织的训练班,轮训党的干部。
  在党员觉悟普遍提高的基础上,逐步把表现不好或不起作用的党员清除出党。
  这就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提高了党的质量,使党的领导和核心作用大为增强。
  为了建立既是抗日又是民主的根据地,边区广泛地开展民主政治运动,进行区、村政权民主选举,逐步加强和改造了基层政权。
  聂荣臻确定,群众发动起来后,用各种办法检举基层政权中的不良分子,把他们清除出去,然后选举能代表基本群众利益的人出来掌握政权。
  各地还实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改革了政权机构。
  代表由村民大会选举产生。
  农民群众文盲多,投票选举颇为不便,他们就创造了在当时是极为民主的“豆选”办法。
  就是候选人每人背后放一只碗,选民想选谁就往谁的碗里放颗豆子,最后以豆子的多少来确定选举结果。
  这样的民主权利,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
  为了充分发动群众,党和政府领导群众普遍贯彻减租减息政策。
  

第四节抗日模范根据地(2)
1938年2月9日,边区政府即颁布了《晋察冀边区减租减息单行条例》,规定地主的土地收入,一律照原租额减收25%;债主的利息收入,一律不准超过1分(即10%)。
  此外,额外附加一律废除,高利贷一律禁止。
  减租减息政策的贯彻,大大减轻了封建剥削对贫苦农民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从而对发动群众起了关键作用。
  但有的地方也出现了政策界限不清的做法。
  聂荣臻发现后及时向干部们指出:“我们是要吃牛肉还是要喝牛奶。
  吃牛肉一下把地主、富农的财产全没收,不是很痛快吗?但是这样做,只能是帮敌人的忙,会把地主、富农都赶到敌人那边去,又将形成中央苏区时‘赤白对立’的现象,危及到我们抗日统一战线的工作。
  我们认真搞减租减息,只要地主、富农执行政府规定的政策,就团结他们一道抗日。
  这是挤‘牛奶’的办法,慢慢挤,细水长流。”
  聂荣臻的举例生动鲜明、通俗易懂,很快被广大干部群众接受。
  晋察冀孤悬敌后,几乎得不到任何物资接济,因此聂荣臻非常重视组织军民生产。
  在他的倡导下,边区政府一开始就鼓励群众发展生产,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改良耕作方法,开垦荒地,多打粮食,支持抗日,改善生活。
  到1939年,又颁布了《奖励生产事业条例》和《垦修滩荒办法》,号召平原地区少种棉花,以防被敌人掠夺利用,要求各地多种粮食,发展手工业,尽量自织土布,以满足军需民用。
  晋察冀边区还逐步加强了财政建设,健全了财政制度,保障了军需民用。
  根据地的军政费用,主要来源于“合理负担”、田赋和税收。
  聂荣臻说:由于我们的部队和干部,大多来自劳动人民,从朴素的阶级感情出发,一开始他们就提出,抗战的财政都要由有钱的地主、富农或工商业主负担。
  这样做显然不符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
  所以,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我们提出了合理负担的办法。
  晋察冀合理负担的办法,使负担面达到边区总户数的60%左右。
  “救国公粮”由村政府征收、支付和保管。
  这样,村村有粮站,村村有仓库,可以到处取给,不误需用,还节省运输,减少了损失。
  部队、政府机关用粮,由政府按月按定量发给粮票,保障了供给。
  采取这些措施以后,边区财政逐步走上正轨。
  聂荣臻曾不无自豪地说,自古以来,就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说法,我们在抗日战争时期就不存在“粮草先行”的问题,部队基本上是走到哪里,便可以就地取得“粮草”供应。
  晋察冀在发动群众中,还大力加强了对群众组织的领导。
  根据地的工人、农民、青年、妇女和儿童,都广泛地组织起来,使他们在抗日斗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聂荣臻说,抗战时晋察冀的群众组织得很好,社会秩序井然,真可以说是做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程度。
  只要在边区,我们走到哪里都非常安全。
  事实也确实如此。
  聂荣臻经常到各军分区检查工作,或到北方分局开会,有的相距百里以上,他都是只带一名警卫员,一人一匹马,说走就走。
  有时在老乡家吃饭或住宿,都受到热情接待,安全得很。
  聂荣臻还十分重视边区人民的政治文化教育。
  他指示边区政府普遍发展了小学、中学和冬学、夜校,村村办有“扫盲班”,帮助不识字的农民学文化。
  文化教育活动,不仅遍及边区各地,还发展到一些游击区和敌占区。
  到1939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北岳区和冀中区共办有七千多所小学,7所联合中学,中小学生达三四十万人。
  晋察冀还创办了华北联合大学和抗战建国学院2所高等院校,培养了大批各类干部。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节抗日模范根据地(3)
边区军民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对建设边区、保卫边区产生了积极影响。
  1940年8月,在彭真主持和聂荣臻的参与下,对晋察冀推行的各项方针政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总结,制定了《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关于晋察冀边区目前施政纲领》。
  因为纲领恰恰是20条,所以称为《双十纲领》。
  这个纲领被延安《新中华报》称为“它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民主主义的施政纲领,是最适合目前抗日需要的”。
  纲领受到晋察冀各阶级、各阶层的热烈欢迎。
  它使边区建设取得了进一步的成就,使根据地日趋巩固,对游击战争的坚持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光辉成就,使从大后方来到根据地的人,赞美不已。
  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曾在晋察冀作了6个多月的考察,对15个县、500多个村庄进行了调查访问,后来写了一本影响颇大的书:《华北敌后——晋察冀》。
  他在书中热情地呼喊道:“抗日民主之花开遍了华北!”“华北是我们的!中华民族是不可征服的!”他称晋察冀为:“模范的抗日根据地。
  模范的抗日民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晋察冀边区,象征着中华民族解放的胜利,象征着新中国光明灿烂的前景。”
  “晋察冀边区是新中国的雏形!”在晋察冀,文化工作蓬勃发展。
  抗战初期,聂荣臻对平型关战斗中沙飞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照片赞不绝口。
  当沙飞提出,希望留在一一五师工作,聂荣臻满口答应。
  1939年元旦,军区在蛟潭庄举办了一次摄影展览,轰动了整个山村,部队的干部战士看,附近村子的老乡也来看,热闹非凡。
  聂荣臻也挤在人群里欣赏。
  他对沙飞、罗光达说,照片形象鲜明,真实生动,不识字的人也能看懂,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教育工具,要是能放大,群众看得更清楚,那就更好了。
  他还规定,今后军区的重要活动,都要通知摄影记者参加。
  后来看到沙飞等用自制的土放大机放大的照片时,聂荣臻高兴地说,共产党、八路军做什么事都有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太好到比较好的过程。
  1942年7月,《晋察冀画报》创刊。
  7月7日聂荣臻为创刊号题词:“五年的抗战,晋察冀的人们究竟做了些什么?一切活生生的事实,都显露在这小小的画刊里。
  它告诉了全国同胞,他们在敌后是如何的坚决英勇保卫着自己的祖国;同时也告诉了全世界的正义人士,他们在东方在如何的艰难困苦中抵抗着日本强盗!”这本创刊号,根据聂荣臻的指示,用铜版纸印刷,文字说明用中英文对照,画面用简单的彩色套印,令人耳目一新。
  在聂荣臻的关怀下,1937年12月11日,《抗敌报》和“抗敌剧社”在同一天成立。
  《抗敌报》由邓拓任社长,最初是油印的,以后逐步发展成石印、铅印的报纸。
  印数也由开始时的几百、几千份,发展到几万份。
  1940年11月7日,《抗敌报》改名为《晋察冀日报》,它积极宣传共产党、八路军坚持抗日的方针政策,准确、迅速、及时地报道边区军民火热的斗争生活,成为深受大众喜爱而又具有权威性的报纸,为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聂荣臻高度评价邓拓和《晋察冀日报》,他说:“我喜欢辛勤办报的邓拓和那些年轻有为的办报人员。
  《晋察冀日报》社在反‘扫荡’期间,经常是一面打游击,一面工作。
  整个报社精干得很,就是那么几头骡子,驮着轻便的印刷器材,编辑记者们背着轻便电台。
  邓拓带领大家,一手拿枪,一手拿笔,与敌周旋。”
  “抗敌剧社”在阜平成立时,最初称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队,演出一些简单的节目。
  

第四节抗日模范根据地(4)
后来从城市来了一批知识分子,演出的节目就丰富一些了。
  1939年初开始有了女演员,演出的水平更进了一步,可以演出多幕话剧了。
  聂荣臻尤为重视文艺工作,“抗敌剧社”演出的《松花江上》、《张家店》、《美人计》、《顺民》、《林中口哨》等戏剧,演出水平虽然不很高,但他一有空就去看。
  戏剧《顺民》是崔嵬在大后方写的,某些情节不大符合敌后斗争的实际与需要,聂荣臻看后说:“剧中老大爷遭日本兵毒打,儿媳妇被强奸,猛醒后放火烧掉自家的房屋去抗日,这个抗日愿望很好,但是房子却烧得不对头喽!敌后要建立我们的根据地,有时敌人‘扫荡’,我们号召群众坚壁清野,为的是不给敌人留下粮食和物品,迫使敌人不得不退出根据地。
  至于房子,还得留下,敌人走了,我们回来还得住呀,老百姓也是不赞成‘焦土抗战’的嘛。
  所以说,艺术要符合斗争需要……”抗敌剧社和华北联大文工团、西北战地服务团联合演出苏联话剧《母亲》,他观看后接见了剧组,称赞他们演了一出有很大教育意义的戏剧,并说武装斗争与文化建设是不能对立的,文化加军事加政治就等于革命军队的战斗力。
  1942年,晋察冀边区的斗争进入极端艰难困苦的时期。
  这年的1月15日,聂荣臻在平山县寨北村出席了晋察冀分局高干会议。
  会议期间,冀中区党委书记黄敬等人向聂荣臻提出,大家从战斗的第一线到分局和军区来开会,希望能看到一些水平较高的演出,譬如曹禺的话剧《日出》,请聂荣臻问问抗敌剧社,能不能满足大家的要求。
  聂荣臻马上把剧社社长汪洋和指导员刘肖芜找来,转达了这一意见,并说:“我们大多数同志都是农民出身,只了解地主,不了解资本家,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城市情况更不熟悉,看一看《日出》这个戏有好处。”
  汪洋和刘肖芜返回剧社,连夜紧急动员,并从联大的沙可夫那儿找来了剧本。
  就这样,他们3天3夜不睡觉,硬是把戏给排出来了。
  于是,奇迹出现了,抗敌剧社仅用了3天时间,就把大型话剧《日出》搬上舞台,献给了边区的领导者们和全体军民。
  雪花飘飘,天寒地冻。
  搭在雪地里的帐篷舞台,四周挖着一条燃着炭火的土沟,还不断给演员发酒,以便为穿着单薄衣服和旗袍的演员驱寒。
  3个多小时的演出,使身处敌后的人们大开眼界,热烈的掌声在冬夜的原野里经久不息。
  演出结束之后,聂荣臻特地走上台向演员们表示感谢,还称赞饰演“小东西”的年轻女演员方碧演得好。
  方碧幸福地望着慈父般的司令员,眨了眨美丽的大眼睛,甜甜地笑了。
  两个月后,方碧深入到游击区和敌占区宣传演出,在山西崞县神岗头遇敌牺牲。
  才华横溢的编剧崔品之被俘,后来宁死不屈,也牺牲了。
  消息传到军区,聂荣臻痛惜不已,特地发去唁电,以示哀悼。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这一讲话,在晋察冀文艺工作者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两个多月以后,晋察冀军区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
  8月6日,聂荣臻到会作了重要讲话。
  他根据毛泽东的“讲话”精神,结合晋察冀的斗争实际,指出,我军从红军时期起,就重视文艺工作,即使在艰苦的长征当中,仍然在战斗间歇,组织大家唱歌跳舞。
  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张国焘曾污蔑这样做是“商女不知亡国恨”。
  可他后来成了叛徒。
  八路军继承了红军的光荣传统,蓬蓬勃勃地开展文艺工作,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指战员的斗志,使革命文艺成为强有力的武器,这是值得我们夸耀与骄傲的。
  尽管我们在军事装备上低劣,比不上强大的敌人和其他军队。
   。。

第四节抗日模范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