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狼-大西洋反潜战-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水面军舰协同攻击下被逐一击退,邓尼兹见继续攻击也毫无希望,便下令停止了攻击。
  同日,第五护航大队与SC-129船队会合,“比特”号护航航母所搭载的舰载机为船队提供了有效的空中掩护。
  5月14日,“比特”号的舰载机和岸基航空兵协同攻击,击沉了U-266号潜艇。船队已进入了岸基航空兵作战半径,得到的空中掩护越来越强,德军潜艇只得放弃了继续攻击的企图。
  在对HX-237船队和SC-129船队的攻击中,同盟国共损失5艘运输船,计2。9万吨,而德军潜艇损失却相当惨重,共有5艘被击沉,1艘被重创。这次护航战,充分显示了水面舰艇和岸基航空兵、舰载机协同反潜的巨大威力,护航航母及其舰载机逐渐开始在护航战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正是由于护航航母的大量使用,大西洋中部岸基航空兵所无法达到的海域,也是所谓的“黑窟”逐渐被填补,护航船队几乎全程都可以获得航空兵的有力掩护,德军潜艇的活动越来越困难,5月中下旬,ONS-7、SC-130、ON-184、HX-239等数个护航船队都因为岸基航空兵、舰载航空兵和水面舰只协同努力,得到了可靠的保护,损失的运输船无论数量还是吨位都直线下降,其中为ON-184船队护航的“博格”号护航航母上的“复仇者”反潜机击沉了U-569号潜艇,开创了护航航母舰载机击沉潜艇的先例。5月23日,英军“射手”号护航航母搭载的“剑鱼”反潜飞机在为HX-239护航船队护航中,首次使用机载火箭弹,当护航军舰的高频测向仪发现德军潜艇后,2架挂载火箭弹的“剑鱼”紧急起飞,在360米距离上向正企图下潜的潜艇连续实施了四次火箭弹齐射,潜艇遭到重创,艇长只得下令上浮,指挥艇员用甲板上的高射炮负隅顽抗,结果另一架“野猫”战斗机赶来,用机关炮猛烈射击,一口气竟发射了600发炮弹,艇长和多名艇员被击毙,其余艇员眼看大势已去,只得将重创潜艇自沉,然后投降。
  整个5月共有50艘运输船被击沉,损失吨位仅26。4万吨,而德军潜艇则损失惨重,被击沉潜艇达41艘,因此5月被德军潜艇部队称为“黑暗的五月”。因此5月24日邓尼兹在日记中写到:“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损失已经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
  5月活动在大西洋上的德军潜艇共有118艘,作战中损失高达41艘,战损率达34%。在此之前,德军每损失1艘潜艇可以击沉运输船10万吨,而在5月每损失1艘潜艇只击沉0。64万吨。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邓尼兹只得承认失败,于5月23日下令潜艇部队全面撤出大西洋航线,南下至危险性较小的亚速尔群岛附近海域,待技术条件成熟之后再重返大西洋。这就意味着德军曾猖獗一时的“吨位战”和“狼群战术”开始走向覆灭。这一天也就成为大西洋护航保交战史诗般的里程碑,如果将来有朝一日确定大西洋战役纪念日的话,5月23日是最合适不过的日子。

  第十三章  比斯开湾封锁战
  比斯开湾,位于伊比利亚半岛和布列塔尼亚半岛之间,面积约22。3万平方千米,最深处4732米,含盐量35%,整个海湾东北浅,西南深。对于德国海军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以比斯开湾各港口为基地,德军潜艇可以比从德国本土基地出发经北海,绕过英国北部进入大西洋缩短航程450海里(约合833千米),这样一来,可以缩短约一周的出航时间,甚至连250吨级的小型潜艇也能进入大西洋作战,1100吨级的大型潜艇更是可以一直深入到大西洋纵深海域活动。同时随着航程的缩短,也大大缩短了潜艇往返作战海域与基地之间的时间,使得潜艇在海上活动的时间大为增加。另一方面,德军使用比斯开湾各港口的修船厂对从海上返航的潜艇进行维护和修理,又可节约潜艇返回本土基地维护的时间,从而提高潜艇在航率,并能使德国本土的造船厂从繁琐的日常基本维护中摆脱出来,集中力量建造新潜艇。因此自1940年6月德国占领法国后,投入大西洋作战的德军潜艇有80%以上是从比斯开湾各港口出发的,加之比斯开湾沿岸是德国占领下的法国和亲德的西班牙,安全系数较高,比斯开湾也就成为德军潜艇进出大西洋最重要的海上走廊。
  基于同样理由,同盟国竭力试图封锁比斯开湾,以“釜底抽薪”之法来减少护航船队在大西洋上的压力。由于比斯开湾海水较深,单单布设水雷难以形成有效封锁,所以同盟国投入了航空兵、水面舰艇和潜艇实施空中、海面和水下全方位立体封锁。而德国海军也全力进行扫雷,还组织水面舰艇和航空兵护送潜艇进出大西洋,并不断根据情况改变潜艇通行方法,来突破同盟国封锁。双方围绕着比斯开湾展开了激烈的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
  1941年5月以后,英国就在比斯开湾开始建立以水雷、潜艇和航空兵组成的反潜封锁区域。
  同盟国进行封锁的主要措施是航空兵封锁,投入的兵力是英国岸防航空兵,这支部队行政管理、装备和训练由空军领导,作战指挥则是由海军负责,在1941年7月后开始以第十九大队为主搜索并攻击进出比斯开湾的德军潜艇,具体战术是在英军潜艇巡逻线西经6度以西设立两条巡逻线,由单机采取交叉搜索法进行连续巡逻,战果很不理想,至1941年12月总共才击沉潜艇1艘,击伤3艘,其中德军潜艇在12月间有71艘次进出比斯开湾,无一被发现。
  1942年4月,第十九大队的兵力有所增加,开始以锡利岛为起点,对比斯开湾实施全昼夜扇形搜索巡逻。
  1942年7月又在西班牙和葡萄牙以西海域设立补充巡逻区。
  自从采取扇形搜索巡逻战术,并装备新型雷达和利式探照灯后,发现德军潜艇的次数逐渐增多,1942年7月进出比斯开湾的德军潜艇为60艘次,被发现20艘次,击沉1艘;8月进出的77艘次中被发现39艘次,击沉1艘;9月进出90艘次中被发现40艘次,击沉1艘。但10月起,德军潜艇开始装备梅托克斯雷达接受装置,能先于飞机接受到雷达波束,然后迅速下潜,因此英军飞机的搜索与攻击效果又大大下降,在1942年10月至12月中,德军进出比斯开湾的潜艇达291艘次,被发现仅有49艘次,而且没有被击沉1艘。
  1943年2月,英军岸防航空兵组织了代号为“吊舱”(又称平底船)的空中封锁战役,将巡逻区划分为内区和外区,内区是西经10度以东,宽度为125海里(约231千米)的海域,外区是西经15度以西,宽度为200海里(约370千米)的海域,整个巡逻区长240海里(约445千米),再细分为六个分区,每个分区由一个中队负责,采取蜘蛛网式搜索。
  2月4日至2月16日,第十九大队投入159架各型飞机,加上美军陆军航空队第一、第二中队32架装备最先进SCR-517厘米波雷达的“解放者”飞机也参加作战,参战飞机总数达191架。战役总指挥为第十九大队司令杰弗里。布罗米特少将,盟军共出动飞机312架次,发现德军潜艇19次,占同时期德军潜艇进出比斯开湾40艘次的47。5%,攻击8次,但战果很小,只击沉1艘。
  1943年3月英军调整空中巡逻区,取消了外区巡逻,集中兵力于北纬44度30分至48度30分,西经7度至10度30分之间宽约150海里(约278千米)的海域。此时第十九大队又得到了装备新型ASV-Ⅲ厘米波雷达的“惠灵顿”反潜飞机的第一七二中队,用于夜间巡逻,再度提高了搜索和攻击效果。至3月20日共击沉潜艇1艘,击伤3艘,损失飞机1架。
  3月21日至28日,英军第十九大队又发动了第二次空中封锁战役,代号为“包围I”,此时英军用装备新型雷达的第一七二中队和加拿大第四零七中队代替了美军两个中队,英军共出动182架次,发现德军潜艇27次,占同时期德军潜艇进出比斯开湾41艘次的65。8%,攻击15次,击沉1艘潜艇。
  4月,英军将空中巡逻线向西北推移,并制定了统一的巡逻计划。同时又由于北大西洋上护航航母的大量使用,岸基航空兵的压力大为减轻,从而能抽调出原来掩护护航船队的第十五大队,配属给第十九大队,加强在比斯开湾的空中封锁力量。4月6日至13日得到加强的英军开始了第三次战役,代号“包围Ⅱ”。在此期间进出比斯开湾的德军潜艇共25艘次,发现11次,攻击4次,击沉1艘。由于英军装备新型雷达的飞机给夜间水面状态航行的潜艇构成了巨大威胁,又由于德军U-333、U-338和U-438号等潜艇在白天以甲板上的高射炮抗击英机,接连取得击落英机的战果,邓尼兹下令改变通过比斯开湾的战术,采取夜间潜航,白天水面状态航行,一旦发现英机,或以高射炮与之抗击或者下潜躲避攻击。
  水面状态航行的潜艇4月13日起,第十九大队又紧接着发起了第四次空中封锁战役,代号“扰乱”,此时该大队拥有装备厘米波雷达的飞机已多达70架,实力大增。又随着德军潜艇战术的改变,使得英机白天发现潜艇的机会大大增加,5月份发现潜艇达98次,攻击64次,取得击沉潜艇8艘,击伤6艘的战绩。英机损失飞机6架。
  为了抗击英军的空中打击,邓尼兹煞费苦心设计出火力强大的防空潜艇,这种潜艇配备2门37毫米和8门20毫米高射炮,准备作为诱饵消灭英军飞机。5月24日,第一艘防空潜艇U-441号与英机展开了激烈的空潜战,德军潜艇凭借空前猛烈的对空火力与飞机对战,可惜由于炮座的旋转部位因海水侵蚀无法正常使用,使高射炮射击的准确性大受影响。英机没有料到潜艇会有如此猛烈的火力,猝不及防有1架“桑德兰”飞机被击落,但潜艇也受到重创,艇壳被炸开缺口,无法下潜,最后只得返回基地。
  根据“扰乱”作战中的经验教训,邓尼兹于6月初再次改变战术,命令以2至5艘潜艇组成艇群,白天以水面航行状态结伴通过比斯开湾,一旦遭遇英军飞机不得下潜,而是各艇联合组织起对空火力网进行抗击,夜间则以规定的航速潜航,白天再浮出水面恢复队形,直至驶出比斯开湾。这彻底改变过去潜艇尽量避免与飞机周旋的战术,而是直面飞机勇敢对抗,颇有几分鱼死网破的拼搏之气。此外还经常派出飞机为潜艇提供空中掩护。
  新战术开始实行后最初效果还不错,6月初接连有两个艇群安全通过比斯开湾。但6月12日由5艘潜艇组成的艇群被波兰第三零七中队的4架战斗机发现,双方随即发生了激战,德军2艘潜艇遭重创,被迫返航,波军仅1架飞机被击伤。6月13日,又一个由5艘潜艇组成的艇群被英军第二二八中队的“惠灵顿”飞机发现,经过激烈战斗,双方互有损伤,英军飞机被击伤,德军U-564号潜艇被击伤,只好在U-185号掩护下返航,次日再次被英机发现,受伤的U-564号潜艇被击沉,负责掩护的U-185号救起沉没潜艇的艇员返回基地。
  邓尼兹敏锐地察觉出新战术的严重后果,尽管可以击落英军飞机,但潜艇也面临着巨大的威胁,毕竟潜艇不是以击落飞机为目的,而是安全出入大西洋,因此6月17日第三次改变战术,潜艇在集群通过比斯开湾时,每天水面航行只能限制在发动机充电所需的最小时间——四小时之内,其余二十小时均必须潜航。
  7月8日,防空潜艇U-441号修复后再次出海,继续执行饵兵之计,尽可能击落盟军反潜飞机。7月12日该艇被英军第二四八中队的3架“勇士”战斗机发现,英军这一机群原是负责攻击在海域上空为德军潜艇提供空中掩护的德军容克-88战斗轰炸机,并不担负反潜使命,因此没有装备反潜专用的深弹,只能用飞机上的机枪和机关炮扫射。而U-441号艇长哈特曼少校过于相信自己的火力,没有下令下潜而是命令炮手就位,准备与英机对抗。潜艇虽然拥有很强的对空火力,但在波浪起伏的海面上难以进行精确瞄准射击,而飞机的扫射异常准确,一阵对射之后,潜艇甲板上的军官和炮手非死即伤,包括艇长在内共死10人,伤13人,唯一没有受重伤的军官是军医普法芬格尔少校,他表现非常冷静,迅速指挥艇员将伤员抢回舱内,然后下令下潜,这才挽救了潜艇。返回基地后,他因此被授予德军最高荣誉勋章——德意志十字勋章。邓尼兹也从中明白潜艇即使装备了强大火力,在同飞机的交火中也难以占得便宜,因此下令艇群在通过比斯开湾时,只有在别无选择时才能与飞机交火,而U-441号虽然保留了强大的对空火力,随后仍恢复了原来的破交作战使命。
  针对德军新的战术,盟军也随之于6月下旬起改变了战术,盟军的新战术简直就是德军潜艇“狼群战术”的翻版,具体方法是以7架飞机组成的机群每天三次在德军潜艇出入大西洋所必经航线上两个位于菲尼斯特雷角西北的搜索区,代号分别为“步枪队”和“海参”,进行疏开平行搜索,每架飞机巡逻区域长度不超过185千米,这正是潜艇四小时水面航行加二十小时潜航的最大距离。只要其中1架飞机发现潜艇,便在其上空盘旋并报告基地指挥部,指挥部则立即命令其他飞机或通知水面舰艇赶来支援,实施协同攻击消灭潜艇。
  万事开头难,盟军新战术在最初的两周时间里并未取得什么效果,直到7月20日,才有英军第二二四中队的1架“解放者”反潜飞机发现并击伤1艘潜艇,此后盟军飞机取得的战果逐渐增加起来。7月30日,英军第五十三中队的1架“解放者”飞机发现了德军一个3艘潜艇组成的艇群正在比斯开湾内以水面状态航行,随即一面在目标上空盘旋监视,一面向指挥部报告,在指挥部的指挥调度下,先后有6架飞机赶到,对这3艘潜艇进行了攻击,击沉、击伤潜艇各1艘,另1艘潜艇紧急深潜,企图以此躲避攻击。但根据飞机的报告,英军水面舰艇很快赶来,先用声纳确定潜艇的位置,再用大定深的深弹将其击沉。
  就这样盟军封锁效果显著提高,6月共发现潜艇57艘,攻击26艘,击沉2艘。7月发现潜艇80艘,击沉11艘,6艘被击伤而折返,而盟军仅损失飞机14架,其中8架是被潜艇击落,另6架是被德军战斗机击落的。
  进入8月后,德军潜艇的损失继续直线上升,仅8月1日和2日,就有4艘潜艇被击沉,邓尼兹无法承受这样的严重损失,只得于8月2日下令比斯开湾港口内的潜艇暂停出海,刚刚出海的6艘潜艇也被紧急召回,4艘返航的潜艇分散行动,只能在夜间浮出水面充电,并尽可能沿西班牙海岸航行,以借助海岸的掩护减少被雷达发现的机率,并在遭到盟军攻击后能得到西班牙的援助。这样盟军的空中封锁终于实现了将德军潜艇封闭在比斯开湾之内的预期目的。而盟军所实施的空潜战,尤其是1943年4月至8月初,持续九十七天的封锁共击沉潜艇26艘,击伤17艘,给予德军潜艇部队沉重打击,史称“比斯开湾潜艇大屠杀”。
  8月2日起,英军第十九大队在比斯开湾法国菲尼斯太尔角西北海域开始发起代号“扰乱”的反潜空中战役,以阻止德军潜艇使用西班牙海域。德国空军应海军的要求,派出了亨克尔-177远程战斗轰炸机,与盟军争夺该海域上空的制空权,因此双方就在比斯开湾上空展开了激烈而又频繁的空战,英军总共损失了17架反潜飞机和6架战斗机。
  8月23日起,盟军又投入了水面舰艇,共1艘巡洋舰和11艘护卫舰,第二批则为2艘驱逐舰和3艘护卫舰,在第十九大队的空中掩护下,对比斯开湾西班牙海域进行主动的搜潜、反潜作战,德国空军于8月25日和28日先后出动道尼尔-217和容克-88战斗轰炸机,攻击盟军舰艇,重创1艘驱逐舰,击伤1艘护卫舰,迫使盟军水面舰艇向西撤退,为德军潜艇赢得了活动空间。
  在1941年至1945年5月,德国潜艇进出比斯开湾共计2425艘次,被击沉106艘,盟军损失飞机约350架。
  盟国水面舰艇也参加了比斯开湾封锁,1943年6月击沉德军潜艇2艘,1943年7月击沉3艘,1944年6月击沉4艘,1944年7月击沉7艘、重创3艘。
  盟军潜艇在封锁作战中损失大,效果小,有些得不偿失。取得的战绩只有1艘潜艇,却付出了3艘潜艇的代价。
  尽管比斯开湾海水较深,水雷难以发挥作用,但盟军还是将布雷作为封锁比斯开湾的一项重要措施,布雷的主要兵力是航空兵,1941年7月至1942年6月,共布设水雷约4000枚;1942年9月起加大了布雷力度,平均每月布雷约1000枚;1943年7月主要对比斯开湾各港口进行布雷封锁,平均每月布雷约500枚。此外盟军水面舰艇和潜艇也曾多次进行布雷作业,共布雷约3500枚。由于德军在比斯开湾沿岸部署有不少雷达站,能及时发现盟军的布雷飞机,并经常出动扫雷舰艇清扫航道,德军潜艇损失很小,触雷沉没的仅有6艘。
  战争中,德军潜艇在比斯开湾内共损失潜艇76艘,占德军在战争中损失潜艇总数的9。8%,其中1940年和1941年各损失1艘,1942年损失7艘,1943年最多达39艘,1944年损失28艘。在所有损失的潜艇中被航空兵击沉的有54艘,占损失总数的71%;被水面舰艇击沉的有7艘,占总数的9。2%;触雷沉没的有6艘,占总数的7。9%;被潜艇击沉的只有1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