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近几年来在台湾好像吃牛排的风气大为流行,大街小巷都设有牛排馆,牛排的烹调方法,固然种类繁多,各有巧妙不同,从煎烤的生熟程度上来讲,就有若干区别,有人喜爱外焦里嫩,肉上还要带点血筋的,有人要吃嫩而不带血的,有人虽然也爱赶时髦吃牛排,可是血淋淋的.又不敢操刀而割,往嘴里送,于是关照侍者,要煎得透点,结果端上来一盘乌焦的牛排,啃不动,切不开,请想这块牛排能好吃吗?据此间吃牛排专家品评结果,现在在台湾吃牛排,应当把神户牛排列为首选。其实青海的烤牦牛肉淳朴丰润,如果烹调得法,恐怕神户牛排不一定能在人间争夸第一呢!因为在青海吃牦牛肉,既不用操刀挑筋选肌,更用不着加工揉上苏打粉软化,您只要割下一块手掌大小的肉,抹上当地特制的烹酱,在炭火上反复烤熟,炙得肉香四溢,大碗酒、大块肉,吃个尽兴,那种塞上英雄伉爽豪情,跟生在珠帘玉户,胸前塞着一方雪白硬挺的餐巾,裙屐如云,银匝佐酒,修然有度,慢慢咀嚼,黑胡椒牛排的场面气氛又大异其趣啦。
海心山只有一家汉人姓单的聚族而居,除了出外贸迁的以外,大约有百十口男女住在岛上,他们对于提补鳇鱼,饲养牦牛个个都是能手,全族主持人,他们称之为当家的,这位单当家的仪容威重,谈吐清旷凝远,迥异尘俗,看他举止敏捷干练,不问可知是位武林高手,他说布喀河,在封河之前,常有喜欢弄水的少年,在河边嬉戏,河里游泳,这在藏族同胞看起来,亵渎海神,如果个人遭受天谴,尚属咎有应得,万一海神震怒,祸廷全境,将海他迁,那还得了,传说明世宗肃皇帝(嘉靖)不知因为什么事情得罪布喀河神祇,海的幅员,一夏天就缩小到周围七百里。蒙藏同胞都是笃信鬼神的,从此每年在春季开河举行一次祭典,每隔三年就联合蒙藏同汉各族,举行一次扩大祭海盛典,远至湟中兰州都有善信前来参加大祭。可惜笔者去非其时,没能赶上他们缇冠黎绁,丝鞭檐伞,琳琅莹秀的祭典,单当家的虽订有后约,可是赤祸弥天,民生凋敝,再谈盛世元春,真不知要何年何月啦。
湖州的板羊肉和粽子
在北平吃惯了西口的大尾巴肥羊,无论是炙烤涮,甚至于羊肉做馅包的水饺,烙的肉饼,只觉得羊脂甘腴,毫无膻态厚腻的感觉。后来在上海大雅楼吃过一回羊羔,另外吃过一次带皮红烧的羊肉大面,虽然收拾得挺干净,可是看到肉皮上根根毛细孔,立刻想到怪不得南方人都喜欢到北平买滩羊皮呢!敢情他们把羊皮都吃啦?
上海的羊肉因为品种水草关系,羸瘠无膘,不管那么做法,吃到嘴里不是淡而无味就是后味带点膻腥。所以我在南方住了若干年,对于南方的羊肉,始终不感兴趣。
有一次同一位世交叶曼云兄在上海洪长兴小酌,他要吃涮羊肉,我说南方都是山羊,没有大尾巴绵羊,羊肉膻重味薄,我虽然是北方人,可是对于太膻的羊肉实在胃口缺缺。叶是湖州南浔人,他说:〃你伯祖秋宸公在光褚初年去过我们湖州府,彼时你还没出生,可是湖州板羊肉你总听家里人说过鲜而不膻,足堪媲美北平的羊肉吧!〃先伯祖秋宸公,历官浙江、杭州、嘉兴、湖州等地,曾经把搜集的清代大儒洪亮吉卷施阁藏书十八种,赠送给南浔小莲庄主人收入他嘉业堂丛书里,后来虽然经过几次兵乱,库藏海内孤本因此散佚不少,可是听说卷施阁藏书却安然无恙,早就想有机会到湖州去观览一番,始终没能成行,现在既有曼云兄这位识途老马,于是拨冗作了一次吴兴之进。没到吴兴(湖州)之前,只知道湖笔徽墨,湖州的笔是闻名全国的,湖州的丝棉轻而且暖,翻丝棉更是当地妇女拿手杰作,至于湖州最负盛名的板羊肉、甜咸粽子,则没有特别注意过。
清代叫湖州府,到了民国废府以后,把乌程、归安两县合并改称吴兴县,县属有个小市镇叫〃双林〃,当地人都叫它〃吃码头〃,这个吃码头,到不是镇上有什么繁弦急管珍错毕备的茶楼酒肆,而是鳞次栉比一家挨一家的小吃店,不但每家各具有独特的风味,而且价格廉宜,更是京沪各地外来客人想像不到的。湖州人夸称,双林镇的板羊肉,润气蒸香,腴滑不腻,可算独步江南,就是专门讲究吃羊肉的关东塞北,也不容易吃到这样味醇质烂的美肴呢!
斐林镇饲养的羊,他们叫湖羊,一般住户都有饲养湖羊的习惯,多多少少总要喂上三五只,自己留着吃,或是卖给羊肉店,至于专门饲养湖羊的大户,养上千儿八百只也不算稀奇,因为双林镇的羊,除了供应〃双林〃、〃乌镇〃两个吃码头消费外,还要大批运销外地呢!当地老一辈的人说,双林的湖羊,实际就是北方绵羊的品种,在元朝入主中原时,移植江南一带的,因为太湖水域,厥壤肥饶,草木明瑟,湖羊在这种洞天福地长大,食青芝啜玉露,羊肉焉能不腴润甘鲜,人夸上味?
双林的板羊肉,做法是加料白烧,样子颇像天津醉白褛的水晶羊羔,可是味道又完全不同。镇上有一家羊肉店叫〃戴长生〃,这个买卖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算是镇上最具规模的羊肉店,他家从上代流传下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天只宰二十头湖羊,绝不多杀,每天清晨一早开市,卖到日将近午,大概就盆空釜净,清洁溜溜,后来的顾客只好空手而同,明日请早啦。
当地的老吃客,有时打算请外地客人吃戴长生板羊肉,都要先期预定,否则去晚了难免向隅。敝友叶曼云兄是南浔叶家滨大族,跟戴家有累世姻谊,所以双林之行,吃到了上品板羊肉,而且参观了他们割烹过程。敢情煮羊肉不用金属釜鼎,而是特制的一种平底长方形的石槽,其形状就像古代用为外棺的石椁,把宰好的羊,先斩头去尾截掉四肢,刮净羊毛,把整只羊分成两片,用削好的宽竹片像风鱼腊鸭一样,把羊肉片子摸得平平整整,放在石槽子里,大石槽放四只(八片),小石槽放两只(四片),所用作料各家都有秘不传人的配方,由自己人兑好分量,在石棺底下点起木柴来烧煮(据说用松、杉、榆、桦,还有不同的名堂,当然烧出来的肉味,也各有不同香味,镇上的食家一尝便知,是那家烧的)。石槽厚重,虽然柴干火烈,因为石釜传热迂缓,名为烧煮,其实石质坚厚,不渗油鲜,等于文火煨炖,每天从傍晚炖到第二天黎明,皮煨得晶莹透明,肉煨得滑香温润,香气内蕴,既酥且嫩,起槽折骨,放在白案子上,冬令互寒,凌晨尤为沧涔凛冽,刚出锅的热羊肉,不一会就变成望若缕冰,入口酥融,驰名远近的板羊肉啦。曼云兄说,有一次天没亮到店里约他的令亲赶早班船去杭州,正赶上羊肉出锅,拿刚出炉的草鞋底烧饼,就烫嘴的板羊肉吃,肥甘适口。这一顿可遇而不可求的晨餐,是他毕生难忘的。
湖州除了板羊肉是当地特产外,湖州粽子也是全国知名的,台北卖的烧肉粽除了一部分是台湾口味外,此外像九如一类的饮食所卖的粽子,差不多都是以湖州粽子作号召,由此可以证明湖州粽子流传之广啦。
湖州有一家著名的茶食店叫〃褚大昌〃,据说褚家就是以卖粽子起家,后来才开茶食店的,在湖州褚老大的粽子也是一绝,要说褚大昌也许没人知道,要说褚老大那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褚老大最初是夜间河街叫卖猪油豆沙甜粽的,他做的粽子,糯米拣的精绝不会羼有沙砾,豆沙洗的细,吃到嘴里甜度适中,不太甜也不腻口,尤其粽子包扎的松紧,恰到好处,糯软不糜,靠近豆沙的不夹生,靠近粽叶不沾滞,这是别家粽子做不到的,因为生意越做越兴隆,过后又添上板栗鸡肉粽、火腿猪肉粽,虽然训练一批人手,专门包扎甜咸粽子,可是他家茶食店门口,每逢年节,经常还是要大排长龙呢!
我在上海跟曼云兄共事多年,他每年总要同乡省亲两次,每次同到上海,大包小包差不多塞满一大网篮,全是吃食,除了戴家老店的板羊肉,褚老大的粽子外,还少不了桂香村的黑芝麻酥糖,稻香村的核桃云片糕,野荸荠的百果糕,人人都说苏州茶食细巧精致,可是以上几品茶食,味道似乎比湖州做的尚觉稍逊,目前浙江下三府(湖州、杭州、嘉兴,旧称浙江下三府)旅台人士甚多,想起腴滑不腻的板羊肉,精美醇烂的肉粽,就不是耽于饮食的朋友,也不能无荨鲈之思吧!
山东的肉火烧
当年在胶东一带工作,发现有三样风土味最重的吃食,是汤肥肉嫩的朝天锅,味醇质烂的驴肉卷饼,还有外酥里润的肉火烧。来到台湾,只要跟即墨,潍县一带的山东朋友谈起来,没有一位不是馋涎欲滴的。
朝天锅也许构造别有窍门,此地手艺人没法仿造,西门有卖的,也不对劲。小毛驴在大陆北方是代步载货最普通的交通工具,可是在台湾小毛驴物稀为贵,在动物园已成为上宾,要想烹而食之,岂不是忧忧乎其难。只有油酥肉火烧,馅是葱肉,面是起酥就成了。可是旅居台北若干年,大陆的零食小吃,陆续都在街头出现,只有山东油酥肉火烧始终没看见有人做来卖的。
前些年去花莲公干,在明义街大水沟有个河上建筑的小木屋,清晨卖早点,中午卖炒面饭,他家居然有肉火烧,粳米粥卖,火烧的面虽然不太酥,可是粳米粥是用马粪做燃料熬的,一进屋就有北方粥铺的味道,可惜旅次匆匆,再履斯土,当地已经成了一片河上公园,想再吃一次粳米粥肉火烧,只有徒殷结想而已。
又过了两年到虎尾糖厂探视舍亲周星北兄宿疾,晨间在街头散步,又看见一家铺子卖肉火烧,尝试之下跟在花莲所吃的火烧味道形状完全一样,细问之下,敢情是有一次花莲大火,木屋悉成灰烬,那家卖肉火烧的,投亲来到虎尾,又重操旧业,异地重逢,也算笔者还有这份口福。后来在中南部定居多年,始终没有吃过真正山东味儿的肉火烧。
去年移家台北,年底在民生社区早上散步,忽然发现一家卖早点的铺子,门口簸箩里放着几个杠子头牛角尖,屋子里卖的热气腾腾的豆腐浆,一望而知是山东老乡的买卖。老板伙计是老夫妇二人包办,敢情屋里还有一架电动大烤箱,烧饼出炉,有长条的椒盐烧饼,橘饼豆沙的甜酥饼,还有就是多时没吃的肉火烧。记得当年在山东吃肉火烧,馅子有两种,一种是大葱肉火烧,一种白菜肉火烧,山东章邱大葱可算山东一宝,也是举国闻名的,葱白一尺多长,粗如儿臂,上街赶集,在大车边沿顺上两颗又肥又嫩的大葱,想吃的时候,剥去葱皮来吃,入口新香,如啜甘露,既能解渴又能搪饥,拿来做火烧馅儿,还能不好吃吗?不过章邱大葱是有季节性的,没有大葱的时候,就改用白菜猪肉做馅儿了,菜要切得细,肉要剁得烂,玉糜金浆同样好吃。在台湾当然没有章邱大葱了,这家小铺的火烧,就是白菜猪肉馅的,老夫妇都是地道山东人,耿直性格,打烧饼悉尊古法,一丝不苟,因为酥起得足,就是搁凉了再吃,仍旧入口酥融,绝不黏牙碍齿,不但住在附近一带的山东老乡,每天清早都去光顾,尝尝家乡味,就是本省同胞到小铺来吃早点的也日渐增多,可见口之于味,大家有同嗜焉是不假的。天天吃腻了烧饼油条,糯米粢饭的早点,来两只肉火烧换换口味也真不错!
鸡包翅雅号千里婵娟
你我他周刊第五十八期,对于吃的艺术,有一栏怎样做出一道好菜彩色专辑,林林总总把台北饭店酒楼名厨介绍了好几位,名菜介绍若干道出来,可以说有美皆备,无味不珍,在下素有馋人之称,这一来把我馋虫又勾上来了。
当三十五年春间,笔者随侍先母舅张柳丞公来台,那时节除了太平酊延平北路有几家穿廓圆拱,琼室丹房的蓬莱阁,新中华小春园等几家大酒家之外,想找个像样地方而又没有酒女侑酒的真正的饭馆,可以说凤毛麟角,几乎没有,记得那年中秋节,笔者就追陪先母舅杖屐,到新中华,登临顶楼,杰阁高耸重檐四垂,一面吃炒响螺片剥红荨喝四半酒来赏月,直到碧空澄霁,大月西沉,繁星在天,才兴尽赋归。觉得当此食无定所,殊非长久之局,幸好当时大陆尚未全部沉沦,于是把当年泰县的厨师刘文彬接来台湾。刘是早年江苏泰县谦益永盐栈经理潘锡五所卖识的一名庖人。记得有一年江苏省长韩紫石先生从江偃到泰县来避嚣,潘韩是多年老友,请紫老吃饭时,并约画家凌文渊陪客,笔者也忝陪末座,席面上就有刘厨一只拿手菜〃溪包翅〃。碰巧十二月二十八日台视公司家庭食谱傅女士也示范这道菜,不过傅女士把这道菜改名〃翅包鸡〃而且勾芡,其他烹调步骤大致是相同的。
刘厨这道菜,是选用九斤黄的老母鸡来拆背,鸡皮比现在肉鸡的皮柔韧厚实的多,所以拆离骨时能把鸡翼鸡腿也能完整无缺的褪下来,鱼翅是用小荷包翅,排翅太长不容易处理,鱼翅先用鲍鱼火腿干贝煨烂后,再塞入鸡肚子里,用细海带丝当线,将缺口处逐一缝合,以免漏汤减味,另加上去过油的鸡汤文火清蒸,约一小时上桌,一轮大月,润气蒸香,包孕精博,清醇味正,入口腴不腻人,韩紫老认为既好吃又好看,如果仍然叫它鸡包翅,未免愧对佳肴,因为此菜登盘荐餐,圆润莹洁,恍如瓯捧素魄,于是合席同意,赐以〃千里婵娟〃四个字,这道菜经韩紫老品评赐名之后,在抗战之前,着实出个几年风头呢!
刘厨来台之后,舍间款客,他曾经献过一次身手,可是火腿鲍贝都不能像在大陆时候任便挑精选瘦,所以跟在大陆时做的相去甚远。又过了几年韩国大使金信在韩国驻华大使馆宴客,特请刘文彬主图,头菜也就用的是千里婵娟,此时海味来源已充,选料既精,鸡汤里再加上韩国参须煨炖,玄黄玉露味纯汤清,颇为座客激赏。
银翼餐厅在火车站前,由刘大须子主持的时期,二刘同宗同行,谁有好材料时常互相串换,有一次大须子应了两桌宾主都是美食专家,席上的一只千里婵娟,就是转烦刘文彬一展调羹妙手的杰作,现在刘厨年逾八旬,已经不能亲任割烹,传女士的翅包鸡跟刘府的千里婵娟确有虎贲中郎之似,推潭仆远,自亦属于珍食上味,客当试制一次,以饱馋吻。
白菜包和生菜鸽松
说菜包也许有人不知道,要说生菜鸽松,现在台北市岭南口味正应时当令,而生菜鸽松又是广东餐馆不可或缺的名菜,所以一提生菜鸽松这道菜,对常在外面跑跑的人,总不会太陌生吧!
前些日子在台北跟几位朋友在一家广州菜馆小叙,同府有位朋友点了一味生菜鸽松,这味羊城名肴,表面上看好像并没有什么深文奥义,其实这是一道讲刀工,论火候的菜,并不是每位广东大师傅都能做得恰到好处的呢!
首先鸽子要选大小适中的,起下来的鸽子肉,要立刻剁成肉粒,用调味料喂透,炒时秘诀是大火、轻油、宁淡勿咸。包鸽松的生菜以仅盈一握,脆嫩整齐者为上选,生菜是最易滋生虫害的,在田间生长时必定都喷洒过农药,所以吃生菜必须先用稀释的灰锰养彻底洗净,然后用凉开水再洗一遍方能供客大嚼,当年梁均默先生说:〃生菜包鸽松,翠绿晶莹,香不腻口。〃他的评语可称允当。
所谓生菜鸽松,追本溯源,其实是从满洲菜包演变而来的。关外早冬,一过立秋,已透嫩凉,云冷草肥,就进入狩猎时期了。当年清太祖尚未定鼎中原,屯兵山海关外与明军对峙的时候,有一天闲中无聊,带了一队士兵在营区左近行围射猎,打了不少獐狍麋兔,自然心中特别畅快,加上当地土人凑趣,献了十几只肥硕的〃祝鸠〃,(祝鸠是一种野生鸽子,翼长尾短,肉极肥嫩,如有人捕得,认为是天禧祥瑞,所以叫她祝鸠。)可是当时扈从人多,祝鸠不敷分配,于是做成肉麋搅拌在油炒饭内,用白菜包起来吃,大家共享福胙。谁知这种吃法,不但腴而爽口,而且清凉降火,后来入主中原,〃祝鸠菜包〃也就列入御膳房御用膳单了。因为当年秋狩开始,祝鸠献瑞是七月初五,所以后来就把七月初五日奉为秋狩郊天祭辰,白菜包列为飨饩的配馐,吃菜包的风气,也就从此流传下来。
北国冬寒凛冽,内庭向例九月初一衣裘升火,要到第二年二月初一才正式停止,开炉撤火,整个冬天不离炉火,任何人都会觉得口干舌燥,三焦欠舒,在慈禧垂帘听政时期,因为内外交征,肝火太旺,稍不如意,就让敬事房传板子,说不定那一个太监或是官女要倒霉遭殃啦。太后火气大肝火旺,御药房有的是特制的〃黄莲上清〃、〃银翘解毒〃、〃金衣万应锭〃、〃八宝紫金丹〃一类理三焦清内热的成药,可是左右谁敢向太后进言,请大后进点平安药呢!碰巧有一个执事太监,平素一闹火气,就把生白菜切丝用三合油(酱油、香油、高醋混合,北方叫三合油)猛吃一顿,立刻火气全消。他想太后如果能够大量吃点生白菜,岂不是把一冬烤炉火中的煤气,脏腑中集聚的内热,岂不是也能一股脑儿清除了吗?于是跟首领太监大家一咬耳朵,有一天太后午膳,就有九钉食盘托着翠雪冰姿黄芽菜叶呈现御前了。慈禧吃菜包,当然一时无法找到关外的祝鸠,御膳房一动脑筋,就拿官中饲养的肥鸽来充祝鸠,那知炒出来的鸽松,一样肥美湛香,堪称上味,从此茶包就成了上方玉食,一直到后来清室逊位,端康皇妃当家膳食单上有时还列有白菜包呢!
广东菜馆生菜鸽松,据番禺梁节庵前辈说:〃广州菜馆早先是没有生菜鸽松的,自从拳匪之风,慈禧光绪仓促驾幸西安,岑春煊扈从护驾,等匪乱弭平还都途中,叠蒙赏吃生菜包,岑食而甘之,其后他开府百粤,忽然想起吃白菜包来,可是广东不出产大白菜(广东管大白菜叫黄芽白)白菜都是从北方用船运去的,当时跑南洋的船又时常脱班,黄芽白不时缺货应市,大帅天生性急暴躁,所以庖人急中生智,改用生菜来代替,生荼叶子没有白菜体积硕大,所以取消鸡蛋炒饭,只用炒鸽松包生菜来吃了。〃梁是广东人,又在内廷当过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