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枰蛔け悖豢上挥胁倭酚玫某〉亍
非常漂亮的借口。
乔喜民作为一个官场老油子,哪里不明白陈耀祖的用意?他知道,这两人是盯上文府的那些不动产了。
没办法,把柄落到了人家手里,乔喜民干脆很光棍地主动提了出来:“这个很简单啊,文府在上合村不是有不少田地吗?这些理应罚没的田地用来做驻兵再合适不过了。”
陈耀祖满意地笑了。
“那好,我个人原因出1000两银子把文府的凶宅以及周边的那些田地买下来,不知够不够?”
乔喜民快吐血了。
要知道,文炳荣在上合村除了一栋大宅子外,光是登记在他名下的田产就有三顷多,这些资产一算起来,起码价值四五千两银子,现在这小子出1000两就要拿到手,简直是赚大了。
不过还好,他还愿意掏一千两出来,好让乔喜民有一个面上的交代,已经很是出乎乔喜民的意料了,说明他们的吃相还不算难看。
“够了,足够了。”乔喜民赶紧表态。
第63章 又要了个管家()
让乔喜民感到惊喜的还在后面。
在他应诺了陈耀祖之后,陈耀祖又拿出了一些票据递给了乔喜民:“这里有一些新安附近的无主之物,还请乔大人笑纳。”
乔喜民一看,这是新安附近的一些店铺房契以及一些地契,加起来起码价值一千多两银子。
“这……”乔喜民犹豫了起来。
“作为朋友,我们讲究有肉一起吃,有财一起发,还请乔大人不要推辞。”陈耀祖不容分辨地说道。
乔喜民大喜过望。
对于他来说,原本已不对文府这块肥肉作指望了,谁知道现在竟然还能分上一杯羹,这确实是出乎他意料之外的事情。
看来,虽然是被逼做朋友,但这两位“朋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
乔喜民高兴地离开了耳房。
接下来,新安县的县丞、主簿、典史分别被请进了耳房,也先后被陈耀祖逼成了“朋友”,也拿到了一些好处。
半个时辰之后,袁府的晚宴在一团和气中开始了。
“来来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陈青云先生的公子、陈家的大才陈海生。”
直到现在,乔喜民等人这才弄清楚他们这位新朋友的真实身份。
他们原本以为,这位心思缜密的少年要么就是袁云奎新请的幕僚,要么就是袁云奎的亲戚,没想到竟是千户所颇有名声的陈先生的公子。
很快,最近在新安传得比较疯的“陈家大才”身份也跟这神秘少年联系上了。
“陈公子果然大才。”
“陈公子,英雄出少年啊!”
“恭喜陈先生,恭喜袁大人。”
……
一番溢美之词从几位大人嘴里冒了出来,看起来确实是一团和气,整个新安的官吏似乎从没有这么和谐过。
陈耀祖又跳出来搞气氛了:“各位大人,俗话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只要咱们齐心协力,我们就一定能在新安开创新局面,来,为我们能成为朋友干一杯。”
他这话说得很是有些喧宾夺主,完全抢了主人袁云奎的风头。
不过在大家看来,他这算是少年心性,确实比较符合他这个年龄该有的张扬和朝气。
陈耀祖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确实有故意的成分在里面。
在他看来,在座的这些人以后都是要长久相处的,尽管现在他们被逼做了朋友,但心里肯定还是会相当不舒服,因此很有必要用更加融洽的气氛来安抚他们。
再有,如果他自己一直保持保持与其年龄不相符的老谋深算的话,难免会让这些人起提防之心,所以他干脆表现得张扬和随性一点。
说起今晚的逼人交朋友,如果有别的办法的话,陈耀祖其实很不愿意这样做的。
但他真的没办法。
陈耀祖想要发展的话,他真的很需要一个很稳固的后方大基地。说白了,新安在陈耀祖的眼中,就是一个新手村,如果他在新手村搞点出位的小动作都不能安稳的话,那他接下来的大动作就不好办了。
所以他只好来了这么一处,目的就是让自己以后在新安行事无掣肘。
但让他的这些“新朋友”心里舒坦,他又不得不从文府所得里面吐出了近5000两银子的财物,其中袁云奎和乔喜民就分到了价值超过3000两的房产地契等。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陈耀祖现在没有相应的地位,那他平等对话,就必须吐财,不能让自己的吃相太难看,免得招人嫉恨。
不过让陈耀祖开心的事,经过这么一弄的话,他以后在新安折腾应该就不会有大的麻烦了。而且最关键的是,他想要达到的目的又一次实现了,他终于在新安有了属于自己的产业和起步基础。
和谐,陈耀祖只好在酒桌上搞气氛了。
宴会的气氛确实嗨了起来,大家开始推杯换盏。
……
喝到嗨起,袁云奎当场表示:文府一案明日即移交县衙审结。
乔喜民等人的心终于完全落了下来。
宴会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陈耀祖却留了下来。
袁云奎一脸狐疑地看向了这小子,不知道他还有什么事。
表现得太强势的人确实是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戒心的,陈耀祖现在就是那个很强势的人,哪怕陈家名义上和袁府私交甚笃。
在袁云奎的惊疑中,陈耀祖开口了:“袁伯父,你再送我一个人如何?”
“你想要谁,尽管开口。”刚刚受益的袁云奎相当的大方。
陈耀祖指了指袁二:“就他,我家还缺一个合适的管家。”
对于袁二,陈耀祖的观感确实还不错。
在他看来,袁二这个人虽然年轻,但行事很老辣也很有章法。最关键的是,这人很懂分寸,口风又紧,确实是一个不错的管家人选。
陈耀祖新的大宅子即将到手,私家基地又待建,还有一帮工匠要,他确实缺少一个合适的管家人选,所以他把主意打到袁二头上去了。
“袁二,你心意如何?可否愿意跟随陈家公子?”袁云奎转向了袁二。
就一个二管家而已,袁云奎并不是特别的看重。
在他看来,没了袁二,他还有袁大,袁三,袁四……他经营一个大家子这么多年,早已不缺乏帮他管家的人,因此他对陈耀祖的要求并没有拒绝的想法。
这是家大业大的厚实,不是陈耀祖这个暴发户能比的。
而且,在袁云奎看来,有一个自己的人去到陈家,也他和陈家来往。
袁二此时心里已经在窃喜了。
陈耀祖这些天的表现袁二一直看在眼里。在他看来,这个无所不能的陈公子以后可能很是不得了,前程可能比袁云奎还要远大。
而且,袁二在袁府,上头还有一个大管家牵制者,袁二很难看到出头之日。
现在有机会跟着待人没架子但又前途光明的陈公子,怎能叫他不开心?!
不过袁二还是不动声色地回道:“但凭老爷安排。”
“那你把府上的事情移交一下,以后就跟着陈公子吧!”
陈耀祖满意地笑了。
对于他来说,有了袁二相助,他在很多琐事方面就有一个得力的帮手了,他可以抽身出来去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
这对陈耀祖来说,是收获无比巨大的一天。
第64章 大明要完了()
陈耀祖高兴得有点过头了,他不知道今晚还有一道难关等着他去趟。
陈青云今晚又喝了一晚上的闷酒,因为今晚的事,整个过程他除了接受大家的恭喜之外,根本就没他什么事。
趁着酒性,一回到家他就逮着自家儿子不放了:“你玩这么大,到底想干嘛?”
他这个儿子这几天玩得真的是太惊心动魄了一点,才一两天时间,一栋大宅子、几顷良田就已经到手,家里还藏着价值几万两银子的金银细软,再加上工匠队伍和练兵……
如果说这小子没有大图谋的话,陈青云打死都不信的。
这才是陈青云最担心的地方。
按照陈青云的思维,他儿子最好的发展方式莫过于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地来建功立业,以获得职务上的升迁,这种坐火箭式的蹦跶真的让他觉得心惊肉跳,所以他得问个明白。
陈耀祖有点窝火。
今天是他到大明以来收获最大的一天,理应高兴庆祝才对,所以他喝得也有点嗨,并且此时还正得意着,谁知道陈青云竟然来破坏他的兴头。
如果换了另外一个人如此来打搅他的兴致,他肯定是直接甩脸子了,但对陈青云不能啊!
虽然说,他作为一个后世之人,陈青云只是他名义上的老爹,可这个老爹不仅是现在这具身体的老爹,还是老祖宗陈海生的老爹,陈耀祖实在是没法把他当外人。
所以面对陈青云的询问,陈耀祖就算再不乐意,他也还得花点心思来打发他才行。
趁着酒性,陈耀祖又动了一个念头:好像又可以下点猛药了!
于是他玩味地回道:“重现祖上的荣光,我得有点自己的势力才能成大事吧!”
敷衍!陈青云听到的是敷衍。
陈青云不干了,他今晚要是不从这小子嘴里听到一句实话,他会睡不着的。
于是他追问道:“这么说,你准备提前参军建功立业了?”
在陈青云的眼里,只有参军才是建功立业的正道,现在不管陈耀祖怎么想,他想极力把儿子框回这条正道上来。
很遗憾,陈青云注定是要失望的。
陈耀祖说道:“不,我有自己的打算。”
这小子总算开始说实话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已经被逼到绝路上了,再敷衍下去的话,就真的要被陈青云给框死在参军这条路上了。
陈耀祖知道,他这么一说,暴风雨马上就要来了。
这是观念的冲突,不是那么容易达成一致的,必须得下猛药。
“你到底打算如何?”
果然,一听陈耀祖没打算按自己的意思去办,陈青云的脸立即就沉了下来。
陈耀祖才不管那么多,他放大招:“我没准备为老朱家卖命。”
这是一句很忤逆的话。
“放肆,你怎敢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陈青云几乎是咆哮出来的。
在陈青云看来,这个儿子现在拼命拉势力、造武器、打劫聚家底,这么多事结合在一起,没大计划是不可能的事,再加上他这忤逆的话,很容易让陈青云想到谋反那两个字上面去。
这是陈青云绝对不允许的事。
虽然他对这个苦命的儿子一向很痛爱,但他绝对不允许儿子有异心的。在他看来,这样的话等于是要谋反,可中原陈家从来就没有那样的想法。
陈耀祖既然敢说,他自然有应对之策:“我真没有造反的想法,但我另有打算。”
可惜陈耀祖还是低估了陈青云的愚忠吗,暴怒之下的他根本就不想听陈耀祖的解释,又吼道:“不管你有何想法,对皇上不敬就是大逆不道。”
呵呵,看来对于这么迂的人,不好好帮他洗洗脑真是不行了。
陈耀祖不怒反笑,他乐呵呵地问道:“父亲,这么说来,你对皇上真的就一点都不怨恨?”
这是陈耀祖到大明后第一次叫陈青云父亲。
陈耀祖的冷静也让陈青云稍稍平缓了怒气,他问道:“为什么要怨恨?”
陈耀祖又笑问:“祖父应该没有谋反之意吧?可他还是冤死狱中。你应该也没有谋反之意吧?可竟然被贬谪至了广东。你真的就一点都不怨恨吗?”
对于这事要说陈青云一点不平之意都没有,那肯定是假的。但他叹了一口气之后,还是在为万历皇帝明神宗在辩解:“皇上那也是没办法,大明的律例就是这么规定的,我们只不过是受了牵连罢了。”
陈耀祖变脸了,他厚道:“狗屁的律例,明明就是老朱家无情。”
“你……”陈青云有点措手不及。
不等陈青云有反应,陈耀祖开启了连珠炮模式。
“真的只是律例的原因吗?那有几个问题请你解答一下。”
“张居正大人对大明贡献如何?按照后世的评价,张大人是大明最出色的大政治家,是万历新政的奠基者。大明这几十年来之所以能相对稳定和繁荣,主要就是张大人的功劳。”
顿了顿,陈耀祖接着说道:“可他劳瘁而死之后怎么样?皇上抄了他的家,竟然还想掘他的坟鞭他的尸!这样好吗?”
陈青云强辩道:“张大人也有过,他贪。”
“贪的事先不说。都说人死为大,功过相抵之后,皇上还要去鞭张大人的尸,这样做真的厚道吗?”
陈青云哑巴了,万历那么做确实挺不厚道的。
陈耀祖的连珠炮还在:“冯保太监也是如此,身为顾命大臣,皇上的大伴,对皇上可谓有培养之恩,可他最终的下场呢?还连累了你和祖父吧!皇上那么做厚道吗?”
“冯保太监也贪。”陈青云又辩解道。
“没错,他也贪,这个还是先不说。”
陈耀祖暂时没有想和他争辩这点的想法,问道:“那戚大将军呢?为大明疆域建立了如此功勋的大功之臣,晚年先是被贬谪广东,后来又被罢免,凄凉地死在了乡下,皇上这么做厚道吗?”
陈青云彻底无话可说了。
在每个武将心中,戚继光可谓是大明的军神,而且他的人品确实也没太多可指责的地方,陈青云对他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岂会说他半点不是?!
陈耀祖还在:“再来说说你所提的贪。我问你,大明有几个官员不贪?就以新安这个小小的弹丸之地为例,你看乔喜民等官吏有一人不贪吗?”
对于这个问题,陈青云还是没法回答,因为陈耀祖说的是事实。
陈耀祖接着丢下了一记猛的:“就因为大明的官员已贪腐成风,大明已经没救了。不怕告诉你,再过46年,大明朝就完了。”
大明要完了?
这对陈青云来说是一记巨大无比的冲击,他听后完全傻了。
他喃喃地道:“怎么可能?”
第65章 万历不上朝()
这是一种巨大的冲击,这是一种信念的颠覆。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的陈青云,此时就像失了魂似的,瘫坐在椅子上,嘴里还在喃喃地说着:“怎么可能,怎么可能?”
看到这一幕之后,连陈耀祖都有点于心不忍,心想自己这样是不是有点太残忍了,是不是很不厚道?
但这话既然已经说出来了,他并不后悔。
重症还得猛药医。
在陈耀祖看来,陈青云如此的愚忠,不来点狠的真的不行,不这么做的话,以后自己真的寸步难行。
半响之后,陈青云稍稍恢复过来,他抓着陈耀祖的手问道:“你说的不是真的对不对?”
病不能治到一半就不管了。
陈耀祖认真地看着陈青云说道:“是真的!我可以把原因告诉你。”
“你说!”陈青云迫切地说道。
“大明真的烂了,烂在了根子上,没法救了。”
“为什么?”
这不是一个三言两语就能解释清楚的问题,陈耀祖需要好好的斟酌。
想了半响,陈耀祖才蹦出了这么几个字:“万历不上朝。”
万历不上朝,这在后世都是一个很有深度的历史和政治话题。
据历史记载,从万历四十年1586年起,万历皇帝就开始经常性的因病免朝,到了万历十九年1591年后,就干脆彻底不上朝了。在他主政后期的近三十年内,他以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的态度,“无为而治”大明几十年。
按照历史的评价,“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也就是说,后世把明朝的灭亡的原因和责任归到了万历皇帝的头上。
对于这一结论,陈耀祖并无意见,但要深究其原因的话,陈耀祖是有其自己的看法的。
先从万历为什么不上朝的原因上来探究。
在后世有一个很搞笑的说法流传很广,就是说万历皇帝有先天性的腿疾,说他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没法走路。
这一说法在后世是经过开棺论证的,并且很多人深以为然,当陈耀祖对此却觉得有点搞笑,不想做评价。
在陈耀祖看来,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万历皇帝和文官集团不对付,从而走了一个极端,把自己摆在了文官集团的绝对对立面上。
用万历皇帝自己的态度来说,就是你们这帮文官都是鸟人,我不陪你们玩。
这样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说起来,万历之所以和文官集团对立,是有原因的。
对此造成第一个影响的是能臣张居正。
自万历10岁继位以来,张居正就以顾命大臣的身份,担负起了万历皇帝的教育重任。
张居正是很尽责的,从小就教导万历皇帝不要贪玩、贪色,要勤政、要节俭,要体察天下、爱戴百姓……
万历皇帝做到了,并且和张居正一起开始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万历中兴”,在他继位的头十几年,东驱倭寇,北抵胡虏,“中外乂安,海内殷阜”,晚明出现了难得一见的繁荣发展景象,如果持续下去,万历将是名传千古的贤帝。
可张居正死后,年轻的万历皇帝却发现,这个叫他要节俭、不要好色的张大人自己却是个巨贪,不仅贪财,而且还好色……
这不是典型的双重标准吗!
叛逆的万历皇帝对此很是接受不了,从此觉得文人都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是不可信的。
而让万历皇帝对文官集团的不满走到极致的则是另一件大事,那就是赫赫有名的“国本之争”。
万历皇帝有两个的儿子,一个是皇长子朱常洛,另一个是他的爱妃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在万历的心里,他是有意立朱常洵为太子的。
可这样是不合宗法礼制的,于是他招来了文官的反对。
在明朝,文官是非常可怕的喷子,他们拿着朱元璋的《祖训》来喷万历,竟然让万历皇帝一点办法都没有。最关键的是,这里面还有很多沽名钓誉之辈,以此为借口来抓住万历的小辫子不放,想让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