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马前卒-第5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权云沉吟道:“陛下,王大人辞官守制,这是人伦,不好拒绝的,即便是朝廷想要夺情,但也要王大人接受啊!这件事情,我看解铃还需系铃人,如果由王老亲口说出来,那就不一样了。”

    “这让我怎么开得了口?”秦风苦笑道。

    “陛下,左右还有一定的时间,慢慢想办法吧!”权云道:“这件事情,却是急不得的,但我想,只要王老开口,作为遗命,王月瑶王大人,就不得不遵守了,那时陛下再下旨,则于情于理于法,就都说得过去了。”

    “也只能如此了。”秦风点头道。“王老既去,吏部空悬,首辅,找个时间,我们好好的把这件事情议一议。”

第九百七十四章:殊荣() 
仅仅二十天后,秦风便再一次出现在了王厚的府邸之外。

    二十天前得了秦风严令的巧手,当夜便离开了越京城,一路快马疾驰到沙阳,而后又到太平郡,两地郡守自然不敢丝毫怠慢,别的工作暂时先放下,一定要确保沙阳至丰县的轨道车能在皇帝要求的时间内峻工通车。

    这不仅是对皇帝旨音的遵从,也是对为大明鞠躬尽瘁的吏部尚书王厚的致敬,或者,后一种意思还要更多一些。

    在朝廷中枢,沙阳,太平三地的密切配合之下,仅仅二十天后,沙丰线轨道车便已经完全峻工,而相应的配套措施虽然还不能完全到位,但仅仅应付一次运行倒也没有关系。

    当然,在通车之后,丰县与沙阳之间,已经连续作了好几次通行测验,这一次要坐轨道车的,可是皇帝陛下。要是中间出了什么岔子,那可就真不好说了。

    数次的实验,确认了安全性之上完全没有问题之后,这才上报到朝廷。在实验之中,测试了不同的速度,而这一次皇帝送吏部尚书王厚落叶归根,这速度自然是快不了的,所以几位大员都是心中停当得很。

    这一次秦风来,当然就不是一个人了。在京的所有部衙官员,一齐全都要来送行。所有人都明白,这一次的送别,也就是永别了。

    从三更时分起,住在杨叉胡同的百姓们便听到了急骤的马蹄声响起,紧跟着又是整齐的脚步声,透过窗户和门缝,外面灯火通明,一排排全副武装的士卒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已是密布杨叉胡同。看那些布岗的士兵的服色,竟然是烈火敢死营的士兵。

    烈火敢死营,越京城里的百姓自然是不陌生的,委实是因为他们的军旗太过于狰狞了,他们当然也知道,烈火敢死营是皇帝的亲兵,现在布岗的士兵来自烈火敢死营,自然是皇帝要来了。

    胡同里住着吏部尚书王厚,这不是什么密秘,不过这位高官平时在老百姓眼中,也就是一个和和气气的小老头儿,委实看不出什么高官的作派,平时上下衙,一顶青布小轿,除了轿夫之外,身边跟着的也就是四个护卫而已。

    有时恰好碰上这位小老儿恰恰下了轿,他还会乐呵呵地跟着胡同里的左邻右舍打招呼,在众人眼中,这位高官,和普通人倒也没有什么两样。

    当然,普通的老百姓永远也不会知道,给这个小老头抬轿子的两个轿夫,都是武道修为到了七级的好手,而跟在他身边的四个护卫,武道修为最高的那一个,已经跨过了九级的门槛。这些人,随便放到哪里,都是叱咤一方的风云人物。

    而那个和和气气的小老头,对普通老百姓来说,的确没什么可怕的,但只要是当官的,别说看到他本人,便是听到他的名字,心脏也是要用力的跳上几跳的。

    杨叉胡同的王尚书在这里住了好几年了,从来也没有出现过像今天这样的事情,现在这样,自然是出了大事了。众人都在猜测着,这个觉自然也是睡不好了。

    鸡鸣五更,天色渐晓,便有士兵一家一家的敲门了,吩咐整个胡同里的人今天暂时不要出门,而随之每家每户都有另一些着黑的士兵进驻。

    这些士兵,百姓们平时自然也是看不见的,他们是来自鹰巢的鹰隼。以往陛下来尚书家,都是轻车简从,而且皇帝本人就是宗师级的大高手,基本没有什么人能威胁到皇帝。但今天,除了皇帝,还有在京的所有高官。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可都是没有什么自保能力的文人,而且这样大的动作,也不可能瞒过潜伏在越京城中的齐楚秦的探子,要是有人图谋不轨,在这里闹一出刺杀来,伤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那可就让大明整个的下不来台了。

    五更刚过,已经有官员陆陆续续地抵达了杨叉胡同王府大门前,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来的官员级别也越来越高,直至第一缕阳光洒向整个越京城的时候,秦风终于出现在了杨叉胡同之外。

    无数的官员跪了下去,高呼万岁。

    秦风脸色有些沉重的走向王府大门,在他的身边一步,首辅权云亦步亦趋,更后面,各部尚书,侍郎静默无声的尾随于后。

    王厚府邸大门洞开,舒畅与王月瑶联袂迎出,双双拜倒在地,在他们身后,四名卫士抬着一张躺椅,形销骨立的王厚便半躺在上面。

    踏出大门,看到外面的场景,王厚的脸上闪过一丝丝红晕,挣扎想要坐起来,秦风已是上前一步,轻轻地按住了他。

    “王老,这是你该得的。”他轻轻地道。

    权云走到另一边,“王老,今日荣归故里,权云率文武百官,前来送行。”

    王厚嘴唇颤抖,眼眶红红的,想要说些什么,张了张嘴却是什么也说不出来,他心里清楚,这样的架式,这样的排场,这样的荣耀,自古以来,便从来没有一个当臣子的能得到过。

    他伸出枯瘦的手,死死地握着,半晌才吐出一句话:“为大明,为陛下。”

    权云用力的点点头:“王公放心,为大明,为陛下,前赴后继,死而后已!”

    王厚欣慰的连连点头。

    礼部尚书萧老头从后面踏步而去,站在了王厚的面前:“王老,有旨音,你身子不方便,便躺着听吧!”

    这是一份加封的圣旨,由萧老头亲自出手写就,自然是华彩异常,历数了王厚的平生功绩,至于王厚的前半生,自然是春秋笔法,一代而过,却是浓厚重彩的渲染了王厚后半生的功绩,对于王厚,最初萧尚书自然是一肚皮的看不起的,但这些年下来,萧尚书一肚皮的不服气,却最终化为了满心的钦佩,这封旨意,却是他平生最得意的文章之下。声情并茂,情真意切,听得一边的秦风权云等人都是满含热泪,跪在地上的王月瑶,更是呜咽哭泣起来。

    在这封旨意之中,王厚被加封为毅国公,光是一个毅国公倒也罢了,关键是那个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这便意味着,王厚死了,这个国公便会传给下一代,可王厚只有一个女儿,这国公的帽子便只会传给王月瑶了,以女子之身承袭爵位,不仅是大明第一个,想来也会是古往今来的第一人了。不过王月瑶一直便是大明的重臣,在所有人的下意识之中,第一时间想到的倒不是王月瑶是一个女子。

    宣读完诏书,萧尚书将诏书轻轻地掖在王厚的枕下,俯身在王厚耳边低语道:“王公,一路走好,一路顺风。”

    耳边传来得得的马蹄之声,众人的视线看向杨叉胡同的尽头,两匹神峻的白色马儿拉着一辆四轮马车出现在视野当中。而驾车的,竟然是兵部尚书小猫章孝正。而在马车两侧,骑马护卫的,一个是大将军野狗甘炜,另一个却是皇帝陛下的亲卫统领马猴。

    从越京城到沙阳郡城,还有不短的距离,这一段路程,当然只有靠马车了。

    “王公,这是巧手带着数位大匠亲手打造的。”秦风走到躺椅前,伸出双手,一支插到王厚腋下,一手托在股上,竟然亲手将王厚抱了起来,转身走向马车。

    小猫早已打开了马车车门,秦风抱着王厚走了进去,内里早已布置妥当,舒适异常,这一段路并不短,而且王厚的身体已经虚弱之极,为了保证速度,又要保证王厚不因为旅程的辛苦而有什么不测,这辆马车可是耗费了巧手与数位大匠的不少心思。

    安置好了王厚,秦风下了马车,王月瑶和舒畅作为女儿女婿上车照顾,而秦风却是骑上了战马。随着萧尚书一声起驾的呼声。满街的文臣武将们齐齐躬下身去。

    “恭送毅国公荣归故里!”

    章小猫轻挥马鞭,“驾”的轻呼一声,两匹训练娴熟的马儿,齐齐向前踏出,马车随之向前。

    看着渐渐远去的马车,萧老头抚着长长的胡须:“臣子做到这个地步,当真是值得了,如果萧某人得到这个待遇,哪怕就是马上死了,也真是值得了。章兵部为车夫,大将军为护卫,陛下亲自护送,这是何等的荣耀啊!”

    “萧老,王公可是自陛下起事之时起,便跟在陛下左右的,这等殊荣,纵观史书,也是前无故人,只怕也是后无来者了。”一边的苏开荣感慨地道。

    “那倒也不见得,萧尚书,如果你能将学堂开到大明治下的每个乡村,让大明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响起琅琅的读书声,我敢保证,你也能得到这个殊荣。”一边的权云缓缓地道。

    “首辅此言当真?”萧尚书双眼一亮,盯着权云问道。

    “自无虚言。”权云点了点头。

    “好,太好了。”萧尚书两眼炯炯放光,“老夫身子还算健壮,拼着少活十年,也得让我大明的每一个角落响起读书声。”

    “拭目以待!”权云微笑着道。王厚所获之殊荣,别说是萧老头了,便是他,又何尝不是眼热不已。

第九百七十五章:轨道车的影响力() 
(感谢家里窝囊家外雄书友的再度慷慨打赏!)

    沙阳郡原本就是一个商业异常繁华的郡治,而大明定鼎之后,因为是龙兴之地,地位更加稳固,再加上郡守方大治治理有方,已经隐隐有了除开越京城之外的大明第二大商业中心的意味。与之相争的太平郡,在商业方面,却是傥乎其后的。哪怕太平城和大冶城拥有更多的工坊,但因为地理的关系,却是无法与沙阳郡相比。

    沙阳郡守方大治与太平郡守金景南两人现在正在别苗头已是天下人皆知的事情,到了他们这一步,每向上一步,都是极其艰难的事情,自然谁都不可能认输。太平郡虽然在商业之上比不过沙阳郡,但他因为太平铁矿,冶炼厂等军工企业却在大明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在地位之上,却也不逊色于沙阳郡半分甚至尤有过之。

    正如很多官员在心中所想的一般,大明可以没有沙阳郡,但却不能没有太平郡。

    方大治与金景南之争,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支持者。方大治背后有庞大的沙阳系官员,甚至连首辅也是隐隐倾向于他的,但金景南却得到了军方不少大将的支持,他麾下太平城的军事研究作坊,每拿出一样新式武器,都会让军方欢呼雀跃,而大冶城的钢铁产量,质量,更是凌驾于当世诸国之上。这一次大明决定向楚国出售最先进的武器,所依仗者,正是制造这些武器的钢铁质量,其它各国根本锻造不出来,这就注定了卖出去的东西,都是无法持久的。

    而沙阳郡至丰县的第一条轨道车的建造,更是被视为了对二人的又一次的考验。这一次,不仅是考察二人的统筹能力,更是考察二人的全局观念和合作精神。如果二人心存芥蒂,彼此闹意见的话,对于这样一项需要集中两郡人力,物力,财力的活计,那就不大可能顺利完工了。

    现在看来,两人虽然彼此都看对方不顺眼,但在公事之上,却还是精诚合作的,从丰县到沙阳郡,虽然是一马平川,没有什么艰难险阻,但修建轨道车毕竟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其中的困难自然是不少的,两人在这一件事上,倒是通力合作,终于使得这一项长达百里的大工程仅仅用时半年,便告峻工。

    轨道车的修建是一件新鲜事,最初始时,两地的百姓,全然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玩意儿,而轨道车所过之处,自然是要占地,占房的,要是放在其它地方,不知要扯出多少皮来,但在丰县或者沙阳郡,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作为秦风的老根据地,当他们知晓了这是皇帝陛下重点关注的事情,那么,所有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秦风在这两地的威望,无以复加。但凡是皇帝陛下要做的事情,那自然是正确的,这便是两地百姓最基本的一个判断。

    一声令下,轨道车沿线的百姓立即便作出了热烈的响应,该毁田的毁田,该搬家的搬家,甚至有些需要动迁的祖坟,也没有二话。要知道,这要放在其它地方,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百姓识相,官府舒心,那自然也不能亏待了这些听话的子民,搬迁补偿那是给得足足的,反正修这条轨道车的钱,绝大部分都是由铁路署筹集而来,出资的,倒是以沙阳郡为主的富豪商人,其它郡治,如正阳郡倒也有些大商人想来掺上一脚,但毫不意外的被沙阳郡的大商人们联合起来排除在外。他们的理由很简单,一,这是陛下关注的事情,是大明第一条轨道路线,不管能不能赚钱,这是讨陛下欢心的一件事,岂能让他人来分润。第二,这是沙阳郡的事情,哪怕丰县现在被划归给了太平郡,但以前不也是属于沙阳郡的,与外地人比起来,那也是关起门来的两兄弟。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外来的商人,也就只有耿精明插了一脚进来,因为他是主持这一次沙丰轨道车股票发行的召集人,也只有他,对这里头的勾当清清楚楚,自然是无法排开的。

    而在这一件事情上,太平郡守金景南是很憋气的,因为与沙阳郡比起来,太平郡可没有什么大富商大商人,太平郡中,财大气粗的工坊不少,但那都是国有的,金景南可不能作主拿钱出来。这条轨道线修好之后,运营权却是归铁路署下的那个沙丰线运营司,也就是说,归了那些大商人。

    这条线一旦交付运营之后,可能就没有太平郡什么事了。

    不过在修建的过程当中,却是以太平郡为主了,因为修建这条轨道车的大工匠出自太平郡,每一个轨道出自太平郡,价格上,金景南自然是不会松口的,左右那些财大气粗的家伙们不是一口一个不差钱吗?那自然就要好好的敲上一笔。

    反正这条轨道线修完,太平郡的赋税收入那是大大的跃上了一个台阶。这让金景南心里稍微的好受了一些。这条线一旦完工,而且达到了陛下所预及的效果之后,估计大明治下所有的郡治都会群起而上,那太平郡的钱景,那是大大的好啊!到时候,太冶铁矿,冶炼厂只怕就是竭尽全力,也无法供应上这庞大的需要了。

    人手不足啊!平灭了蛮子之后,大量的蛮族被俘士兵被充实到了矿山,他们要服劳役一至三年不等,然后才能获得自由身份,当然也有相当不少的平民蛮子因为这里的工钱高,也主动到这里来做事,对于需要大量人手的铁矿来说,自然是多多益善。

    不过即便是如此,随着矿山,铁厂的逐步扩大规模,人手还是渐渐的不够用了。金景南的目光,已经投向了秦国。听说那里的百姓吃苦耐劳,又人高马大,那是最好的工人人选啊。

    这一次陛下来视察,当向他禀明这个问题,秦国,得找个机会将他们解决了才好,不然,太平郡需要的大量劳力去哪里寻呢。

    现在大明的百姓,嘴巴已经刁起来了,像挖矿这等辛苦事,他们已经不太愿意干了。左右大明国内能赚钱又要比挖轻松太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他只能把主意往别的地方打。

    与金景南一样,方大治现在也是欢喜不已,第一条轨道线正式完工,而实验性运行,这数天之内,已是做了好几次,与最初的忐忑不安相比,现在他是心花怒发。陛下当真是天纵英明啊,这样一条线路,就是一只会下蛋的金母鸡啊,更重要的是,这只金母鸡的所有权,掌怕在沙阳郡为主的商人手中。这就代表着,未来,就是这条线路,便能为沙阳郡提供源源不绝的赋税,说实话,第一次看到这条轨道线的运输能力,让方大治自己都吓了一跳。

    作为一郡之守,国家高官,他太清楚,如此庞大而迅捷的运输能力,代表着什么了。

    当然,眼下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接驾。

    皇帝要来视察这第一条轨道线,同时还亲自护送吏部尚书王厚落叶归根。王厚是丰县人,丰县虽然现在划归了太平郡,但以前一直都是沙阳郡的属地,那王尚书自然也算是沙阳人。作为地主,他当然要为王尚书的落叶归根作好一切安排。

    他自然是渴望得到王尚书走后空下来的那个位置的,这基本上就是储相的人选。虽然说当上吏部尚书,不一定就能当上首辅,但毕竟比别人领先了一步。作好这一次安排,不仅能讨皇帝欢心,也能讨王尚书的女儿和女婿的欢心,王月瑶,舒畅两口子不仅是国家的重臣,更是皇帝陛下的私人好友,对皇帝的影响极其大。

    方大治不像金景南那样孤傲,在大家族中长大的他,自然明白,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做成一件事情有多么的重要。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嘛。自己随手种下的一朵花,未来说不定就能还自己一片芬芳。

    轨道车的车站设在城外,跟离沙阳郡城还有数里地,原本一片荒芜的土地,现在已经多了无数的房屋,最显眼的,当然便是高高矗立的轨道车的车站,那是一根根钢柱竖立起来搭成的棚屋,轨道车现在就静静的躺在那里面,稍远一点的,便是养挽马的马驿,两百匹挽马都被集中在哪里。

    曾有人提议将车站直接设在沙阳郡城内,这个意见被方大治直接否决了,开玩笑,城内的地价,房价有多贵,这些人不知道吗?设在城内,这要拆迁多少人家的房屋,郡府要多拿出多少钱去?而且,这于沙阳郡的财赋收入有半文钱的好处吗?

    而建在城外呢,好处就是大大的了。

    首先,为沙阳郡的车马行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轨道车运来的物资要转运到城内,便需要车马行的车马,以及大量的人手了。二来,轨道车建在外头,立即便带动了周边商业的发展,那片本来不值什么钱的荒地,现在身价百倍,每每想起此事,方大治便乐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