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半的收入便来自商税的收入。
而在可见的未来,行商所得将还会大大增加,而国家能够收到的商税也会大幅度的攀高,如此一来,秦风便可以更为大刀阔斧地削减加诸在农民身上的负担。虽然大明的农民所负担的税赋已经不高了,但在秦风看来,还有进一步削减的空间。
商人不但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他们更是如今大明一统天下最有利的爪牙之一,往往是军队未到,商人的踪迹已是率先出现。他们售出货物,赚回银钱,他们绘制地图,为大明提供他们所到之处的最详尽的地理图志,他们传播大明的富足,快乐,他们用财富引诱着一个又一个的其它国家的商人,加入到这一个逐取利润的网络之中,然后为大明所用。
而这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大明昌隆银行,这家私人银行,如今已经成了大明控制楚国的无上利器,金钱的作用,有时候比军队更加犀利,润物细无声,不知不觉的侵蚀着敌国的实力,一点一滴看似不显眼,却正以无比的速度将敌国掏空。一个银行保密法令,更是摧枯拉朽般的将本来对大明防备甚严的齐国渗透得千疮百孔。
齐帝正在加大对国内门阀世家的严利打击,而最善于狡兔三窟的这些门阀世家,一边在拼命地纠合力量与皇帝较量的时候,一方面又将大量的财富开始向大明转移,而借助这些行动,大明又巧妙的将力量不动声色地渗透进了齐国。
这些渗透,依托着这些门阀世家的力量,即便是齐国的鬼影儿也是鞭长莫及。
如今盛传大明陛下将开放海禁,大明的商人们更是兴奋莫名。但凡有点身份的大商人们,谁不知道海贸是一门一本万利的生意,以前没本钱,没门路,但现在,可是有国家的武力在前面开道,只要能加入进去,又何愁不日进斗金?
虽然还没有明旨下达,但提前知晓了消息的大商人们已经开始削尖了脑袋四处钻营,希望将他们的脚步再向海外延伸。
大明的官员们很忙。大明崛起不过数年之间,以无比锋利的兵威横扫前越,接受了前越的领土,前吏部尚书王厚的吏治改革,亦如大扫帚一般,将不符合大明国利益的官员全都扫进了垃圾堆,绝不让他们成为大明大步前进的障碍。但狂扫过后,却赫然发现,官吏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了,有的地方甚至少得妨碍了地方的正常运转。这便需要一个官员干几个人的活儿,忙得脚不点地,却又乐在其中。
京师大学堂的速成班开了一届又一届,一批批速成的官员又被迅速地派往地方。秦风不希望每一个官员都是全才,只要他们在某一个方面有特长,能胜利他担任的职位就可以了。而那种能够统抓全局的统领型官员,秦风便希望未来能从这些官员之中选拔出来,大浪淘沙,是金子,在大明这种地方,是绝不会让他们被沙砾淹没的。
大明的官员们风风火火的拼命地为大明的发展添砖加瓦,但他们的成长速度,显然跟不上大明扩张的速度,秦国的并入,使得大明刚刚有所缓解的官员缺口,再度紧缺起来,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吏部尚书方大治在焦头乱额。官帽子在手里太多,有时候也不是一件好事。
大明的农民也很忙。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一年四季之中,他们都是在辛勤的劳作,所有的人都觉得他们赶上了一个最好的时代,有了一个最好的皇帝。农民的赋税之低,在那些活得够长的老人们看来,简直就是前无古人,即便是历史之上那些最有名的名君治下,也不及现在。
需要上交的少了,自己所得的便多了。自己所得多了,自然便会慢慢的富足起来。兜里有了钱,吃的便自然要好起来,穿得便也体面了许多。乡野田间,形销骨瘦的孩子们不见了,一个个长得胖墩墩的,满脸红光。男人们精神,女人们丰腴,在没有什么夜生活的大明,他们最多的活动,就是努力的多几个娃娃。多子多福,这可是老辈子们传下来的经验。以前生了怕养不活,现在根本就没有这个担心了。
城里,乡间,四处可闻琅琅的读书声,见得最多的就是挎着一个布袋子的娃娃们一个个飞奔在去学堂的路上。至少也要读到小学毕业,然后聪明的继续读书,没这个天份的,或去务农,或去当学徒,总也不算是睁眼瞎了。
能看懂官府的布告,能算得清钱款,在一般人看来,那已经算是读书人了。而且,读小学这是不要钱的,只有到了更高一级的学校,才会收取一定的费用。
圣人当世!这是农人们最朴素的心照。
以往让他们最恐惧的各种形形色色的徭役不复存在,在前明,有时候徭役,可当真是能令一个小康之家转眼破产的恐怖事情。但现在,不管官府需要人做什么事情,都得老老实实的拿出钞票来雇佣人手来做。
现在大明的农人们根本不存在农闲一说。在往年农闲的季节,官府立刻全会雇佣大量的人手去修路,建桥,兴建水利等等,不用猫在家里白白的浪费粮食还能每日拿到现钱,这样的美事谁不愿意干?更何况这修路搭桥兴建水利,对于他们可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官府出钱修了,得利的可是他们。
要想富,先修路。相传这句出自皇帝陛下嘴中的金句,如今已经成了不少地方官员们的座右铭,到任地方,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修路。
大明的农人们觉得自己现在就是一跤跌在了蜜罐罐里,整个人都从内到外透着一股子甜香。
大明的匠人们很忙。农为根本,商为爪牙,工为腹心。大明的工匠地位的提高,远远超过了其它行业,最为典型的就是大量的做出了成绩的大匠们,现在已经成了官员,虽然他们穿着官袍的时候实在是太少,绝大部分时间,都还是穿着自己的直布大褂子在第一线忙碌,但不管那个地方有什么盛大的活动,宴会,当地主政的官员是绝对不会忘了他们的,那也是他们能够为数不多的穿上正式的官袍出现在众多场合中去迎来送往的时候。以往他们的这种身份,那有资格与这些人谈笑风生,同桌用饭,但现在,不管他们走到哪里,这些人都会充满尊敬的向他们拱手为礼。
大明的匠人们正在用他们的双手,实实在在的改变着大明这个国家。在秦风这位无比重视工匠的皇帝的大力支持之下,发明创造,改善工艺,已经在大明工匠之中尉然成风。只要你在某一个行当之中出类拔萃,那你便能一步登天。
工欲善于其事,必先利其器。每一个工艺的完善或者改进,每一个新发明的出现,都会推动着大明向前更进一步,以更少的劳力,物力,收获更多的产出。如今遍布大明各地的工坊对于匠师的争斗可谓是不遗余力,他们的收入正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攀升,一位已经做出了成绩的大匠,如今能拿到的薪饷已经不下于当朝一品大员,这还是有价无市。拥有这些匠人的工坊是绝不会让这些宝贝被人挖走的。
在大明,读书做官,已经不再是鲤鱼跳龙门的唯一途径。
整个大明都很忙,哪怕是那些才刚刚被并入大明疆域的新地方,新百姓。当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他们弄清楚了大明的基本政策之后,便被巨大的喜悦给冲昏了头脑,幸福来得有些不太真实,让他们有如在做梦一般。而喜悦过后,便是无比的力量充斥在身间,恨不能马上就甩开膀子大开一场,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为家人搏一个幸福美好的生活。
冬天的大明,就如同一个巨大的工地,到处都是各种工程在上马兴建。因为现在才有充足的劳力可供官府雇佣。
这种忙碌,一直持续到了过年。但对于大明人来说,年假可也只有短短的七天,然后,便又要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的一年之中去。
很忙的大明,在这七天的假期当中,总算是闲了下来。
第一千一百七十章:好美()
大过年的,大明绝大部分人的都闲了下来,享受着这好不容易的一个假期,不过相反的是,平时看起来颇闲的皇帝秦风,这个时候反而忙了起来。
偌大一个国家,特别是皇城,自然不可能是每一个人都放假的,比方说烈火敢死营,他们便没有假期,这个时间段,反而更加紧张了起来,马猴每天都瞪大着眼睛呆在营房之中,随时准备应对有可能的意外情况。
鹰巢上上下下也不能休息。特别是国内司的田真,也和马猴一样,整日呆在鹰巢的总部之中,调遣着无数的明探暗探们穿梭在游人如炽的街头,监控着一些在他们看来形迹可疑的人。
越京府城的衙役和巡捕们也无法休息,只能轮着班,因为往往这个时候,也是越京城中最容易出事的时候,人实在是太多了。
各大部衙之中,绝大部分的衙门也都关门封印了,但因为正在用兵,兵部却是仍然开着门,尚书小猫亲自坐镇,虽说名义上将一些非关键部门都放了假,但这个时候,谁都想在尚书面前露一脸啊,让尚书知道他们是何等的忠于职守,勤恳工作啊,便也都自发的聚集在兵部里,照常办工。
作为皇帝,自然也在这个时候前去慰问一下这些在大过年的时候仍在辛勤工作的表率们,不但是秦风,便连皇后也亲自出马了。
皇帝皇后出马,政事堂的大人物自然便不能呆在家里享天伦之乐,便也得跟着一齐去慰问。给大家准备一些并不值钱,但却很能体现皇帝一番关爱之心的食物和小礼品,在接受了这些被慰问者的三呼万岁,感激涕零之后,秦风在说上几句堂而皇之的话,便又赶赴下一家。
几天下来,秦风倒是比平时太累了一些。
不单是在城里,城外也还要去。
政事堂早就选好了那么一两个村子,有很富裕的,也有较贫穷的,总之,这个时候,要让皇帝的光辉照遍大明的每一个角落。
用权云的话来说,这个时候,就是皇帝最好的收拢人心的最好机会,皇帝虽然只不过是去了这么几个村子,但一传十,十传百,大家便都会知道皇帝是如何的爱护黎民。
对于这些道道,秦风是不太愿意的,在他看来,如果自己能让每个人都吃饱穿暖,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更好,那他们自然便会拥护自己,如果连饭都吃不上,那自己跑再多的村子,再如何表现出亲民的风范,老百姓该造反的时候,照样造你的反。
不过这些话,也只就是秦风在心里想想,首辅权云费了巴叽的操了老大一番心的给了自己一个伟光正的机会,要是一口回绝了,不免太不给首辅面子。所以即便是捏着鼻子还是跟着他们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跑了下来。
过个年,别人都在家享天伦之乐,自己倒好,除了大年三十的时候一家子聚在一起吃了一顿饭之后,便东奔西走的,总是忙到三更半夜才回到宫里,那个时候,小文小武早就睡着了,秦风也就只能在一边瞅他们几眼,捏捏他们的鼻子,亲亲他们的脸蛋。看着两个小家伙在睡梦之中皱着眉头嗯哼两声,或者挥舞着手臂蹬着小腿扎手扎脚一番,便觉得乐不可支。
今天初三,朝廷封印还有好几天,但秦风可在越京城呆不了几天了,接下来的时候,他要直奔雍都前线,去慰问那里的近十万围困雍都的士兵。政事堂的大佬们都想得很清楚,围困雍都的部队绝大部分都是虎牢新军和青州军,真正属于大明老营的,可没有几个战营,这个时候需要皇帝出面让他们安心,当然,更要有丰厚的赏赐。
秦风这一次去,虽然是轻车简从,但在虎牢,可是早已经准备好了大量的钱钞,这些都准备在皇帝检阅之时,发放给士兵们作为赏银,以犒赏他们在新春佳节之际,仍然在为国奋战。
今天上午将距离越京城最近的一个村子跑完了,剩下半天时间,秦风终于可以稍微的休整一下,明天一大早,他将再一次上路,在冰天雪之中奔驰。
这个时候,他就特别想早一点用铁路将越京城与雍都连接起来,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就可以舒舒服服的躺在温暖的车厢里,一边烤着火,喝着茶,悠哉游哉的便抵达了目的地。
当然这个想法起码最近两年是不可能实现的,现在铁路署集中所有的精力在修建越京,正阳,沙阳,益阳,武陵,桃园直至昭关的这一条大动脉。
秦国即将臣服在大明的脚下,现在修一条这样的铁路,在军事之上是完全没有道理的,毕竟,现在的铁路在修建,维护之上都需要极大的费用,简而言之,已经修成的铁路,现在还处于一个亏损的状态,可以想象,这条大动脉修建之后,暂时性的亏损是肯定的。修建这条铁路的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军事上的。
可以预见的将来,明秦之间,将会有一场旷世大战,以此来决定谁是这个世界的主人,这样一条大动脉的存在,将会极大的保证大明在兵员调动,物资调配上面,比起齐国占有极大的优势。
现在的大明所做的一切,说到底,还是为未来的这一场大战作着准备工作。
所以,不但是现在,即便是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秦风想要去雍都,仍然只能骑在马上喝风吃土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秦风便特别爱站在皇城的最高处,居高临下的俯视着整个越京城,虽然他能看见的部分有限,但这一部分,却是代表着越京城最繁华的那一部分。
用行人如炽已经不足以形容这一片区域了,简直就是人挤人,人挨人,摩肩擦锺,在这片区域内,集中了大量的商铺,出售着大明几乎所有能出产的物品,平时忙于劳作的人们,这个时候终于有时间带着家人一齐出来游玩,当然,也是购物的最佳时期。
这是商人们的狂欢节。这么一个短短的假期,销售量顶得上平时一两个月的努力。每一个商人们自然不会放弃这个美妙的时光,每一户都竭尽所能的让自己的商铺可有特色一些,更能吸引人一些。
饭庄,酒楼自然是人满为患,想要吃饭喝酒的人,如果没有提前预定的话,那么就只能在外面老老实实的排队,等待着里面有空出来的座位。
上档次的酒楼,抑或是平民化的小饭铺,无不如是。便是那些在稍为宽敞一些的地方拖着小车,再简陋地摆上几张小桌小椅的街头小吃,也是被人挤得水泄不通。
这一大片区域之内,唯一安静的便是皇城这里,围绕着皇城的驰道,被用水泥完全的硬化之后,再刷上了勾兑了黄色的漆料,便是这一道无形的界限,将热闹与安静便完全的区分了开来,即便是外面人再多,也没有人越过这条黄色的道路。哪怕这条黄色的道路之内,并没有多少警卫看守,偶尔会有巡逻队排着整齐的队伍从黄色的驰道之上走过。
“真美!”秦风情不自禁的道,美的不是自然景色,而是这副盛世的景象。美的是所有人那满足的笑容,美的是那一家家拖儿带女的团圆。
“就知道你在这里站着,怎么还自己夸上自己了?”鼻间传来一阵淡淡的清香,不由回头,秦风便知道是闵若兮到了自己的身边,那股体香,他太熟悉了。
“我不是在自夸,而是在夸赞那里!”秦风微笑着指着远方那片热闹的地方。”兮儿,是不是很美!”
“还说你不是在自夸?这不是在夸耀你的功绩么?”闵若兮卟哧一声笑了起来,”不过啊,这些夸奖要是由别人说出来就更有滋味了。”
“别人已经说得够多了,我的耳朵都起茧了,都没啥感觉了,今天站在这里看一看,才真觉得自己了不起,能够做到这一点,我可真是很骄傲呢!”秦风昂头挺胸地道。”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没多大意思,能在你面前夸耀一番那才是真美呢!老婆,你当初真有眼光,怎么就一下子选中了我呢!”
闵若兮大笑起来,伸手挽着了秦风的胳膊:”说你胖,你还真喘上了。越京城是大明之都,这里集中了大明的精华,你所看到的,当然是最美好的一面,什么时候大明的疆域之内,都是这副盛世之景,你再来我面前夸耀吧!”
“虽然有难度,但我还是很有信心的。”秦风昂然道。”齐国虽强,但却已是老迈之躯,大明虽幼,却正在一天比一天强壮。”
“他们正在吃补药哦!”闵若兮道。
“就怕补得过头把他们撑爆了。”秦风得意地笑了起来,”我给他们下了点药,倒不知效果如何!”
两人相视一笑,却都默契的没有提起楚国。
两人并肩而立,秦风伸手揽着妻子的肩头,闵若兮将头靠在秦风的臂弯里。
“要不要溜出去当一回普通人?”秦风突然低声道。”外头可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
“你兜里有钱吗?”闵若兮笑咪咪地看着他,问道。”外头是很有很多好玩的好吃的,但都是要付钱的。”
秦风愕然,身上揣钱的日子,好像离他已经很远很远了,久到他都记不起上一次兜里还装着钱的时候是七年前还是八年前了。
闵若兮笑着从怀里掏出一叠钞票,在秦风的眼前晃荡着。
“好啊,原来你是早有预谋!”秦风大叫了起来。
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俘将()
钟镇现在也走在繁华的越京城的街道之上。背上背着,肩上挎着,手里提着一个又一个的包袱或者各种各式包装精美的礼品盒子,而在他的前面,背着双手,悠哉游哉的走着的是王凌波。
曾经的大秦帝国的将军,现在就像是越京城头最常见的搬运工或者仆从。老老实实的跟着王凌波,来到大明的京城已经有好一段时间了,但他仍然没有完全消化这里的所见所闻。雍都与越京城比起来,就像是一个荒僻的小镇子。或者唯一能跟这里比一比的,就是人丁的数量了。
在雍都,只要你有货,是不愁卖不出去的。所以那些商家,基本上眼睛都长在额头之上,价格,那自然也是丝毫没有余地的一口价,爱买不买,反正你不要,有的是人卖。雍都的商铺里,货物篑乏,永远都只是那几样。即便后来明商大量涌入,但在朝廷的刻意压制之下,也比过去好不了多少。
但在越京城,货物多得闪花人的眼,在这里,是买方市场。每一个商家,都会鼓动如簧之舌邀请着行人到自己的店里转一转,看一看。而这里的行人,最乐意做的事情,就是与商家讨价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