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马前卒-第8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闯坚定摇头:”我坚贞不屈,誓死不降明,大楚皇帝绝对不会砍我的脑袋。”

    “说不定还给你升官是不是?”宿迁大笑,站了起来,”好,你想走,那本将军便让你走,不过你家里的东西,可不能带走一点儿,本来嘛,你要是肯发一份檄文,这些东西本将军便只当没有看到,既然你不干,那就只能赤条条的走人了。”

    “宿将军,你看你到了津州之后,我一点麻烦也没有给你添,能不能让我稍稍带走一点,一大家子,以后还要活呢!大楚聚集了五十万大军,指不定这仗要打到什么时候呢?”

    听着杨闯的话,宿迁哈哈大笑起来。挥手斥退了左右,一把将杨闯拎了起来,在他耳边道:”既然你真想回去,那我就给你出个主意,你呢,只身一人逃亡出去,回到上京城,你的家人嘛,我帮你养着,别乱转眼睛,我没有打她们的主意,然后我在这头呢,宣称你的家人都被我砍了,你呢,家破人亡,坚贞不屈,逃回上京城去,闵若英这个时候需要一个榜样,有极大的可能给你升官儿,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你要我给你当细作?”杨闯瞪大了眼睛。

    “两边下注嘛!”宿迁笑吟吟地道。”你呢,最好表现得英勇不屈,发誓要报仇,然后向闵若英请求去相州任职为家人报仇,如何?”

    “太歹毒了!”杨闯喃喃地道。

    “你看,我为你想得多周到,你自己的家人保住了,你的父母,叔伯,兄弟子侄也都保住了。”宿迁阴阴地笑道:”等到我们拿下了相州,一定会网开一面,让你再逃回上京城去。”

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用最快的速度扫平障碍() 
    上万骑兵同时出现在某一个地方的场景是相当骇人的,给普通人造成的视觉冲击是无以伦比的,至少在你的视野之中,你是看不到别的东西的,除了战马,还是战马。更何况,江上燕的骑兵队伍是一人双骑,一匹作战用的战马,这是宝贝,得小心呵护,另外还有一匹驼马,就是下苦力的家伙,身上驼着大大小小的东西跟随骑兵,有时候也会成为骑兵暂时的坐骑。

    率先出现在津州郡城外的江上燕骑兵所部,其实只是他的先锋部队,但饶是如此,也让津州城震动不已。

    对于明军光临,津州人虽然早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真正到了这一天,第个人的心里还是惴惴不安的,看着城头悬挂了无数年的火凤旗被大明日月旗所取代,心里的那一份空落落的感觉是怎么也消失不了的。

    三月时节,本来是春耕时分,往昔年份,现在的津州城外,一片片的农田里,当是农民正辛苦劳作的时候,现在,当然看不见任何人。种子是播下去了,土地里青苗也都探出了头,但大军一来,农人们早就跑得无影无踪。

    兵过如匪,没有敢去期待来的是一支仁义之师,哪怕这几个月来,来自明国的商人,一直都在宣扬着大明军队是如何的好。老百姓自然有着自己的一套判断,有事没事儿,先跑了再说,看准了风色,然后再回来。

    城里的人是跑不了的,因为郡城之中早就开始戒严了,进来不容易,出去也难,大家习惯性地开始屯粮,一般在这样的时候,都是粮价飞涨的时候,但今年却不一样了,来自明国的粮食源源不绝地进入郡城,粮店里的粮价一直维持着原先的水准,就算百姓抢购也绝不涨价。

    这种淡然的态度,也让城里的百姓逐渐地安下心来,抢购风潮回落。这倒是让奸商彭琰很是很落了一阵子,本来可以赚上一笔的,现在却只能眼看着这样的商机白白地溜走了。

    一般的百姓都关门闭户,躲在屋里拜求满天神佛保佑,但大街上并不冷清,充斥着津州城的明国商人,伙计,还有早先到达这里的镖行的镖师们,却是兴高彩烈,店铺外面都挂上了彩绸,早先在这里总是有些寄人篱下的感觉,城头上的那面旗子不换成日明旗,心中总是惴惴不安,总感觉到大明的律法保护不了自己,今儿个一大早,一起床便看到飘扬着的日月旗,心中的那块大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他们的欢欣慢慢地感染了一些胆大的,与他们认识的或者交好的津州人,在小心翼翼的试探,交谈过后,终于还是有一批人,跟着这些兴高彩烈的明国人,跑去城墙边上看来自明国的军队。

    宿迁仅仅带着数十名亲卫出现在城门口,在他的身边,跟着笑得跟朵花儿一样的彭琰。

    江上燕策马飞奔而来,距离宿迁数十步时,翻身下马,大步走向宿迁,双手抱拳,大笑道:“宿将军,别来可好?”

    两人也算得上是老战友了,在程务本麾下之时,两人多次并肩抗齐,携手作战多次,宿迁麾下基本上是步兵,江上燕是骑兵,配合作战,是经常性的事情。

    宿迁张开双臂,给了江上燕一个大大的熊报,两人互捶着对方的凯甲,发出砰砰的声响,看得一边的彭琰眼角一阵阵抽搐,感觉自己的小身板要是被这两个大汉捶上一下,多半便会落一个骨折的命运。

    “你来得好快!”宿迁满是艳羡之色地看着江上燕背手那无边无际的骑兵队伍。

    “不快不行啊,皇帝陛下就跟在后头呢。”江上燕笑着,指了指宿迁背后的津州郡城,“一切平静?”

    “当然,我好歹也来这里快两年了,这点小事还摆不平?”宿迁自豪地笑了笑:“平稳如往昔。”

    “这就好。”江上燕呵呵地笑着。

    “现在城内只有三千驻军,分散各处维持治安,我麾下其余的部队,一半驻扎在距津州城十里的野三关,另一部已经开赴与刑州交界的利川。”宿迁道。

    “这些事儿我们待会再说。”江上燕笑道:“我的军队就不进城了,免得把城里搞得乌烟彰气的,不过我来得急,这补给方面,你可得多多操心。”

    “这自然是没得说。”宿迁伸手招了招,一边的彭琰立刻颠颠地跑了过来。

    “大明监察院麾下振武校尉彭琰见过江将军。”嘴里抱着军职,彭琰却仍是习惯性地将腰弯得几乎与地面平行。

    江上燕并不了解彭琰,本来听到此人自报家门乃是大明武官,还挺高兴,但一见此人作派,便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彭琰的身上,怎么也看不出大明军人该有的风范来。

    宿迁拍着江上燕的肩道:“他就这个德性,不用理他,不过此人是津州最大的粮食,你的军队驻扎津州之时,所有的补给便由他来负责。一切都已经安排好了。”

    “那好,我的军队先扎营,军务我们进城再说。”江上燕点了点头,伸手招来一名将领,低声吩咐了几句,那将领立刻转身而去,片刻之后,身后的骑兵便忙碌了起来。

    驼马身上载着的物品被纷纷卸了下来,一根根的铁桩打下去,片刻之间,便在津州城外拉起了一道警戒线,在线内,一个营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立了起来。

    将军行辕之内,宿迁哗拉一声拉开了墙上的帷布,一副巨大的地图出现在了江上燕的面前。

    “津州就不用了,现在已经在我的绝对掌握之中,原本的地方郡兵,已经被勒令放下武器,解散回家,这些人都是本地人,给足了遣散银子,一个个欢天喜地地走了,不回出乱子。”宿迁的手在津州之上划了一个圈子。“刑州现在已经空了,楚国在整个刑州的统治已经彻底散了架,能跑的都跑了,现在的刑州,很乱,乱得一团糟。我们在刑州,大麻烦不会有,但小麻烦会不断。”

    “具体是一个什么情况,说说看?”江上燕道。

    “马向东搞得那个绝户计,想来你也知道了,刑州,也在掳掠之列,不过呢,在刑州,他们弄得人少,更多的是抢掠粮食以及物资,现在哪里用饿殍遍地来形容也不为过。要不是现在是春上,万物复苏,地里,山上,还能找到不少的吃的,只怕饿死的人会更多。”宿迁道。

    “你该派出人手去接管哪里,如果带着粮食去,效果会更好。”江上燕皱眉道,这样的情况,早前在江南也碰到过,但只要粮食充足,当地的情况便很快能稳定下来。

    “我这样干了,效果不太好。”宿迁摊了摊手,“要不然我的一万大军就不会停留在利川裹足不前了。”

    “为什么?”江上燕道。

    “刑州现在情况比较复杂,从去年楚国朝廷开始实施抢掠方案之后,布置在相州的大军,便开始动手了,出动的主要是火凤军,清一水的骑兵,一直到现在,这些骑兵仍然在刑州游戈,用孙承龙的话来说,叫就地取食,以减轻相州的粮食压力。我派出去的小股部队,去了之后,基本上都是有去无回。”

    “火凤军还停留在刑州?”江上燕一下子兴奋了起来。

    “老江,不要小看火凤军。”宿迁提醒道。

    “我自然不会小看他们。”江上燕呵呵笑道:“我只是很兴奋能与他们交手。”

    “他们现在就是一头头饿狼,凶悍得紧,来无影,去无踪,很难抓到他们的影子。我的军队被困在利川,就是因为不敢分兵,亦不敢深入。”

    “他们我来对付。”江上燕笑道:“我负责将他们赶出刑州,要是他们不走与我硬干上一声,那就更好了。”

    “除了这些火凤军的游骑部队外,剩下的便是刑州的地方豪族了。”宿迁道:“这些地方豪族都拥有自己的武装,现在刑州兵荒马乱,他们倒是借机壮大了,筑墙挖垒蓄兵,他们现在是一个很奇怪的存在,火凤军抢到他们头上,他们也打,但我的人去了,他们也打。很是不好对付。”

    江上燕咧开了嘴巴笑道:“宿将军,你太小心了,我们陛下,最不喜欢的就是所谓的豪族了,这些人占据着大量土地,靠着在乡土之上的威望胁迫朝廷,对这样的家伙,就不能抱什么希望,直接干死他们。”

    “他们裹协了太多的百姓乡民。”宿迁低声道:“我担心杀戮过甚。”

    “拿起了武器的就不再是百姓了。”江上燕沉声道。“先打后抚,我们要用最快的速度平定刑州,然后好全心全意地对付相州,那才是一块硬骨头。孙承龙是打定了主意要在相州与我们死嗑的,时间越长,他就会经营得越难打。我可不希望陛下抵达刑州的时候,刑州还兵荒马乱的。”

    宿迁点了点头:“既然这是大明已经制定好的策略,那么火凤军的游骑你来对付,那些地方豪强武装,我来收拾。”

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与虎谋皮() 
    楚国朝廷上下认为凭自己现在的实力完全无法与明国在更广阔的战钞上进行交锋,唯有收缩战线,在有限的空间里屯集更为厚实的力量来进行一场纯防御作战,以期能无限期的拉长作战时间从而期待外界的变化,说白了就是指望着齐人能出手干涉。

    这个希望虽然渺茫但并不是完全没有,如果他们能在明军的打击之下支撑一个两三年,或者能在这样一场大规模的会战之中在某一个方向之上击败明军,使得明人遭遇到重大损失,齐人的确是有可能出手的。毕竟削弱明人也是齐国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这样的事情是有先例的。楚国先皇闵威登基初期,政局动荡,齐国乘机来犯,也曾一度打得楚国几乎到了亡国的边缘,但闵威在那个时候御驾亲征,以程务本,安如海等人为将,杨一和在后部揽后勤,硬生生地将这一辰役打成了一团浆糊,结果秦越一看这正是捡桃子的大好时机,立马出兵,由李挚以及洛宽洛一水的父亲)统率大军向齐国发起猛攻,齐国多线作战,吃了大亏之后不得不收兵息战。

    现在闵若英也想重复先人旧事。只不过他的筹码比起他的父亲要更谢些罢了∩威时期,不论是程务本,郭九龄,安如海还是杨一和,都是一代人杰,而现在他手里可用得人才实在是少得可怜。

    收缩兵力到相州,均州,文州及上京城一带,已是现在闵若英的极限了。五十万大军说多的确是很多,比起打过来的明军人数要多得多,但论起精锐程度和战斗力,那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在战钞上,一个百战猛士与一个刚刚放下锄头的农夫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既然战斗力比不上人家,便只能收缩战线靠厚度来堆砌强度了。

    刑州便是在这样的策略之下被放弃的。

    朝廷在这里的官吏逃之夭夭,刑州立时便陷入到了无政府的混乱状态之下,本来如果仅仅是楚国官吏跑了,在城市之中很有可能会引起混乱,而在乡野受到的影响并不会太大,因为皇权不下乡的这种事情,在楚国还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着的,统治乡野的,是那些地方豪族,有没有官府,影响其实并不大。但朝廷在放弃刑州之后在刑州实行的劫掠,就彻底的将刑州推到了混乱的极致。

    善良的人在这样一个混乱的局面之下是活不下去的,他们基本上只有一个下场,要么被饿死,要么被人杀死。只有穷凶极恶的家伙才能在这迟难之中生存下来,所谓枭雄,一般情况下都是产生在这样的环境之中。

    强盗,土匪,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这个地面上的主人,肆无忌惮地横行于刑州,与火凤军的游骑对抗他们自然是不肯干的,但欺负良善人家,自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在这样的嘲之下,刑州一些有着远大志向的豪门大族中的英雄人物便适时地站了出来,组织乡民自保,一边抵抗火凤军的劫掠,一边逮着机会便或痛打,或收编这些土匪队伍,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刑州便形成了数个地方豪族武装集团。

    说他们是集团是有些抬举他们了,至少在宿迁等人看来,他们顶多算是一些武装农民。唯一让宿迁有些碍手碍脚的是,这些地方聚集了大批的本地百姓,考虑到将来要在本地进行统治,杀戮过甚的话,担心起到反作用。

    秦风当然也有这样的想法,所以当他的大军抵达津州之后就不动弹了,而进入刑州的是宿迁的两万西军和江上燕的一万骑兵。

    骑兵是用来驱赶火凤军游骑的,而宿迁的两万西军则是用来平推那些地方豪族的。

    将领们先将他们打趴下来,然后皇帝再过来施恩抚恤。这自然是统治者们收归人心的不二法门。那些被杀怕了,杀痛了的人,只会在心中痛骂那些屠夫将军,却很少有人会去想这些人为什么敢这样干。

    秦风知道刑州这些地方豪族想干什么?其实不仅仅是刑州,在江上燕和周济云指挥下的大军碰上的这种情况更加严峻,因为刑州还是平原地区,基本上蹿无险可守的地带,而在江周所部前进的道路之上,地形地貌可就复杂多了,有太多的人想从这一尝宴之中捞取到好处。或者在这些人看来,改朝换代,灭国之战这样的大的历史事件之中,正是他们获得好处的大好时机。

    不过他们显然不太了解大明的一贯政策。

    大明帝国从根子上就厌恶这种地方豪族。大族在明国有吗?当然有,不过都是经商致富,这些人现在的命根儿被大明朝廷牢牢地握在手中,真敢有什么想法的话,把他们连根拔起都不需要惊动皇帝,地方之上一负责刑名的官员就可以这么干≥然现在这些人已经意识到了为自己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的迫切性,但在可预见的将来,他们的这一希望将会是漫长的一条道路。

    大明不给那些地方豪族掌握土地,乡民的机会,土地分散到各家各户,严禁土地的兼并,就是要打散地方上的抱团行为,皇权不下乡在大明是根本行不通的,一项政令从越京城的最高机构签署下来,用不了多少天,大明连那些犄角旮旯偏僻得不得的了村庄里都会贴上这样的公文,将朝廷的政令传达到每个人的头脑里。

    不识字?不要紧,大明礼部尚书萧华萧老大人这些年来就没干别的,基本上就在为他的村村有学堂,家家有读书人而奋斗着,这个目标不是想培养精英,准确地来说,就是一个最低级的扫盲而已。现在的萧老大人秉承着广种闭的念头,大面积的洒下种子,总是会有人尖儿冒出来的。

    大人或者不识字的多,但孩童不识字的在大明特别是大明本土可就真不多了。这种扫盲的好处,就是能让最底层的百姓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国家对他们的基本政策。

    大明所有的策略,到最后都是指向一个目标,高度的中央集权,让地方上根本没有与中央讨价还价的本钱。

    现在像刑州地方豪族这样干,完全就是不了解大明的基本政策,他们基于对待楚国朝廷的经验,期盼在明国的统治之下仍然能获得像以前那般一样的特权,这个想法儿从根儿上就错了。

    所有人都知道明国灭楚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总是有那些一些人,想在这样的一场大变革中捞到足够的好处,至少也要维持自己的利益不受到损害。

    在秦风看来,要是他们的利益不受到损害,大明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

    对付这种人,大明直接简单而又粗暴,只有两个字,消灭。如果不趁着这个时间段利索地干掉这些不稳定因素,等到大明官吏真正进入到了这个地方开始统治的时候,那就不方便下手了,这会给以后的施政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

    干掉这些豪族,然后将他们的田产,房屋,粮食分给最底层的百姓,那些人很快就会忘记曾经的大屠杀而感念分给他们东西的这些人的好处,这样的事情,大明已经干得驾轻就熟了。无论是当初在大明本土,还是后来在西地,大明就是这样干的。

    原因很简单,这样的豪族人口所占的比例实在是太小了,而最底层的百姓是他们的十倍甚至百倍千倍之多。这样的疡题,秦风想都不用想就知道该怎么做。

    宿迁终究没有在明国这个体系之中呆过,所以有些缩手缩脚,江上燕不得不上来提醒他该干什么了,这样的事情,是不能等待皇帝下命令的,皇帝也不可能下这样的命令。

    干脏活,臣子应当有这个自觉。黑锅臣子来背,伟大光明正自然都是属于皇帝陛下的。

    津州双凤县的钱氏家族首当其冲。

    钱氏家主在这崇暴的最**的时候,打开了家中粮仓,招集青壮,将他们武装了起来,有粮食,有兵甲,自然很轻易的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