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马前卒-第8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事堂对这件事争吵不休,权云还没有发言,方大治历来是求稳,对于这样的异想天开的计划自然是反对的,金景南却是大力支持,而另一位刚刚进入政事堂,目前还没有去越京的议政曾琳,也抱持了沉默。

    这样的一个大工程,当然不是一个巩州能完成的,甚至西地所有州郡都联合起来,也不可能完成,因为西地相对于大明本土来说,还是太贫穷了。而开凿这样的一条大运河,所需要的资金必然是一个天文数字,这需要大明整个帝国全力以赴才有可能完成。

    这可不仅仅是资金上的,还有政治上的。

    当然,岳开山提出来的理由也是很充分的,一来可以以工代赈,在灾荒之年,由政府出资大兴土木,本来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二来,这条大运河当真能修成的话,一条河便能将整个西部联为一体,对于未来的发展,其意义不言自明。

    对于这样一个计划,西部的那些官员必然是支持的,工部巧手肯定也是举双手赞成,毫无疑问,如果这条大运河开凿的话,在未来的几年之中,工部的话事权必然会大增。

    而与之相对应的,其它各部必然是反对的。不说别的,单是这件事所需要的资金,便足以让朝廷压力山大,这边多了,哪边可就少了。

    秦风考虑了半晌,终于还是觉得这件事现在来做,还是为时过早,岳开山为巩州谋福利自是不遗余力,因为这也是他的政绩,但作为皇帝,他还要考虑到整体的利益。

    提起笔来,在奏折之上批下了一行字:“再议,可先由工部成立筹备组,把功课先做好。”

    话不能说死,这样容易打消地方官员的积极性,留一条缝隙,让他们先准备起来,必竟这样一件大工程,光是前期要做的事情,就数不胜数。其实岳开山的这条建议,秦风还是很动心的,只不过现在就做,不合时宜罢了。

    西地遭旱灾,大明本土南部却是遭了水灾,长势正好的庄稼被一场大水冲过之后,统统泡了汤,虽然现在正在组织补种,但今年的收成,铁定是要跌个好几成了。

    疆域愈大,麻烦事就愈多。而这,都需要秦风最后定下章程来,而处理这些事情,比起指挥打仗,可难多了。

    秦风决定要快速地结速对楚国的战役,然后将经略的重心,放回到民生上去,民生是基础,要是这上头出了问题,战争,也就无力为继了。

    曹云曾经说过,一个优秀的统帅,一定会竭尽全力将战争简单化。而现在,秦风就正在将这场对楚战役简单化。

    他要迫使孙承龙与自己决战。

    历来战争,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楚国的守城技术,可真不是吹的,当年程务本经营的东部防线被称为楚国铁壁,让齐国吃尽了苦头,而相州郡城作为首都上京城的北大门,其坚固险峻丝毫不输给昆凌郡。真要硬打,损失惨重那是不可避免的。

    秦风可不想硬打,一来他不想在坚城之下流淌太多的血,二来,亦是时不我待,除了国内的问题,瘟疫向上京城的漫延也让他忧心忡忡。上京城是一个人口汇集的大都市,数百万人口的城市一旦爆发瘟役,后果不堪设想。

    在相州,明军便已经竭力全力在扑灭瘟役了,虽然说成效明显,但瘟役带来的死亡,直到现在仍然绵绵不绝。

    想要迫使孙承龙出来决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家伙在明军打进来之后,策划的唯一一次进攻,就是想要吃掉宿迁和江上燕,在这一次尝试失败之后,他立即缩进了龟壳里,准备与明军打一场持久战。

    可以说,他的这个选择是明智的,也是最楚国最有利的,如果不是这一场瘟疫的话,明军的确只能一个城池一个城池的去啃,但现在,时势却又大不相同。

    象山防御要塞群几乎是未费一兵一卒便拿了下来,这让孙承龙的整个防御计划化为了泡影,他只剩下了相州郡城。

    鹰巢已经启动了计划,但愿这个计划能奏效。

    相州郡城之内,真正能让秦风重视的,也就是那两万火凤军步卒了,如果不是郭仪的那一万火凤骑卒被隔绝在高梁河北岸从而被明军歼灭,步骑配合的话,这一仗还是很难打的。现在,当然两说了。

    矿工营,锐金营,苍狼营,这可都是大明老营头,最擅长打的就是硬仗,火凤军,秦风还真没有将他们放在眼里。

    只要他们敢出城,秦风就有把握将他们一举歼灭。

    田康在乐公公的带领之下,喜气洋洋的走了进来。秦风一看田康的脸色,便知道这件大事算是定了。

    “陛下,成了,成了。城里头传来消息,孙承龙要出城与我们决战了。”田康笑道。

    “这个杨闯,办事这么有效律?”秦风亦是大喜,在宿迁的嘴里,这家伙可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家伙,除了在捞钱之上有些聪悲之外,几乎一无是处。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说得就是这样的人。”田康哈哈大笑道:“我们送进去的东西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整整一个哨队,染上了这种似是而非的瘟役,孙承龙也不负众望的要杀了这一队人,不过这一哨人却是前郡守马学春的亲军,您也知道,因为马学春之事,他们对于孙承龙是很怨恨的,认为是孙承龙害死了马学春,再加上掘河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城内其它军队对于孙承龙其实是很不满的,他们认为,如果不掘河,楚军还不致于落到现在的地步。”

    “所以两帮人闹将起来了。”秦风微笑着道。

    田康点头:“孙承龙自然是看到了这里面严重的后果,如果他出军,还能同仇敌忾,如果再不出军,窝在相州郡城里,一个处理不好,他们自己就先要内斗起来。所以他只能孤独一掷了。”

    “擂鼓,聚将!”秦风握了握拳头。

第一千六百章:相州决战(1)() 
    孙承龙不得不战了。

    他的心中极是苦涩,始作俑者,反受其害。他策划了一切,最终被自己亲手编织的这个笼子装了进去,而且即将被沉进水里,永世不得超生。

    所有的一切,都与自己预期的相反,想要得到的,却偏偏失去的最快。

    整个象山防御体系,一是毁于时疫,二则是内讧。要不然凭借着象山要塞群中的数万士兵,怎么都能与明军一战的。

    而现在,同样的境况已经落在了相州郡城的身上了。军心已乱。如果他不趁着现在虽乱还未散的时候,发动与明军的决战,而是继续在城中死守,他城内距内讧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虽然这根本就不是他想要的。如果是明军来攻他固守的坚城,他有把握让明军在城下流无尽的鲜血,大到让他们无法承受。但明军根本就没有来攻打的意思,摆出了一副要稳坐钓鱼台,坐看风云起的样子。

    他只能出城,与明军决死一战。

    五月五日,晴空万里,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紧闭多日的相州郡城北城主城门和数座小门同时打开,先是一队队的骑兵奔驰而出,紧接着一队队的步卒列队从城中走了出来。

    决战!

    其实这不仅仅是孙承龙的决定,也是城内其它将领们的一致决定。这些将领不仅仅包括火凤军将领,也包括了其它军队的将领。

    他们对朝廷的忠心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时疫,已经让所有人都胆寒了,这玩意儿看不见,摸不着,无形无影,城内防范的已经如此森严了,可瘟役的种子还是如野草一样疯长,军队自然也无法幸免。

    与其染上疫病,在绝望之中哀嚎而亡,不如马革裹沙,血洒沙场。这便是这些将领们对孙承龙的要求。

    五万大军,倾巢而出。相州郡城之内,再无一兵一卒。

    此战如胜,郡城自然无恙,此战若败,即便还有兵,又能济得什么事?

    骑兵,步卒,远程武器,源源不绝地从城内开拔,在城下开始列队集结,一个时辰之后,随着城上上百面大鼓隆隆的擂响,孙承龙拔出了自己的战刀,戟指前方,厉声呼喝道:”全军,出击!”

    几乎就在相州郡城大门洞开,军队出动的时候,数十里外的明军大营,也是战鼓隆隆,一支支的军队从营内奔出,集结完毕之后,向着预定的战场推进。

    两军决战,双方士卒加起来多达十万人,适合如此大规模作战的战场,其实是有限的,所以双方合意的战场地点,几乎不谋而合。

    斥候们往来穿梭,流水价地将对方的消息传送回来。

    中午时分,双方几乎同时出现在了百里荒。

    明军左翼是马上有统率的苍狼营,右翼是和尚夫妇率领的锐金营,中军前部陆丰统率的矿工营,矿工营之后,秦风的中军大旗高高飘扬,在他周围,则是他的亲军烈火敢死营。江上燕的骑兵分作了两部,在大军左右两翼往来奔驰,而宿迁麾下的部卒,此刻却是只能作为预备队使用了。

    宿迁倒也不生气,在苍狼营,锐金营,矿工营这样的部队面前,他想要去冲锋陷阵担当主力,的确还是差了一些。再说此次出战,他也已经捞足了军功,虽然中间稍有差池,但结果总算是不坏,现在近距离地观看一下明军最为强悍的几支军队的作战,对自己和自己的麾下,也算是一种经历和免费的课堂。

    楚军这边,孙承龙集结了火凤军两万步卒为自己的中军,其余的三万人分为两部,驻守左右翼,他这是打定主意要用自己最强悍的战力去与秦风的中军硬杠了。

    战场之上,率先发动打击的永远都是骑兵。

    双方的将领都是久经战场的老将,在步卒在列阵,各类远程武器还在布署的时候,骑兵已经悍然发动。

    江上燕挥舞着双刀,纵马向前,他的前方,是相州郡城中最后的一支骑兵,人数不足三千人。这三千人的骑兵全部驻扎在他们的右翼,当江上燕部冲锋向前的时候,他们在将领的带领之下,却是向着一侧狂奔而去

    他们是要将江上燕的骑兵引离主战场。

    他们不是江上燕的对手,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他们必须要牢牢地牵制住江上燕的这支骑兵。面对如此明显的调虎离山之计,江上燕没有丝毫的犹豫,纵马便追了过去,今天的主战场,并不需要他去破阵,他要做的,只是全歼这支骑兵便好。

    秦风卓立于中军旗下,看着对面的孙承龙,两个在这个距离上,虽然看不清彼此的模样,但却能看到对方的身影。

    “开始吧!”秦风淡淡地道。

    嘹亮的军号之声伴随着鼓声响起,明军右翼锐金营开始缓缓向前推进。队伍的最前方,一辆辆的冲阵车作为前导,此时的冲阵车,距离他们第一次出现在战场的时候,模样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变,徐来的天工署对其作了相当大的改进,现在的他,已经披上了一层铁壳子,精密的机械结构,使得一名士兵便能让他轻松前进,另一名士兵则坐于冲阵车上操纵着弩机。

    在冲阵车的身后,则是锐金营的步卒的方阵,身背短矛,腰挎手斧,手持长枪,整整齐齐的一排一排地向前推进,而在他们的中间,一台台黑黝黝的霹雳火随之缓缓推进。与往常一样,和尚居中指挥,余秀娥持刀作为前锐。

    锐金营这边缓缓开始,左翼的苍狼营也隆隆出发,他们的基本配置与锐金营差不多,唯一不同的,就是士兵的装备了,苍狼营士兵的身上没有锐金营那么多的零碎,但他们统一的制式大刀与烈火敢死营的大刀一模一样,此刻,三尺长的刀刃高高举过头顶,犹如一排排滚动的刀花,向着对面挺进。

    两军态势,相当明显。

    明军左右两翼主攻,中军呈防御状态,而楚军则正好相反,孙承龙将最为精锐善战的两万火凤军布置在中军,他是中军主攻,直取秦风,左右两翼则是主守。

    双方各有矛盾,现在就是看谁的矛更利,谁的盾更厚。

    孙承龙看都没有看左右两翼,他对左右两翼的要求只有一个,死守,牵制并卫护自己的肋部,能让自己心无旁骛的向秦风的中军发起进攻。

    “出击!”孙承龙嘶声大吼。

    两万火凤军同声呐喊,迈步向前挺进,队伍之中,更多的辅军则吭哧吭哧地拼命推动着一台台地床弩,一架架的小型石炮跟在队伍之中。

    楚军左翼,一名楚军将领目不转睛地盯着缓缓推进的明军,高高扬起的手臂猛然下压,大声吼道:”射击!”

    几乎在他话音刚落的时间,一枚枚的石弹从他身后的投石机上飞出,一枚枚的强弩带着呼啸之声飞向明军阵列。冲阵车骤然加速,密集的石弹对于他们有着极大的危胁,相反强弩他们倒并不怵。

    余秀娥看着天空落下的石弹,人却如同炮弹一样冲天而起,手中大刀寒光闪闪,一枚枚石弹竟然被她凌空斩得粉碎,队列之中亦有其它武道修为高明的将领们挥舞着手中的兵器,尽力地格飞一枚枚石弹。尽量地减轻对己方士兵的伤害。即便如此,仍有数量众多的石弹落下,使得锐金营整齐的队列不断减员。

    走在步卒最前列的大盾手们在听到破空而来的强弩的时候,怒喝着将长盾往地上重重一砸,然后和身顶在上面,强弩袭来,盾碎,人亡。但强弩却也被挡了下来。

    “加速!”和尚的怒吼之声传来,锐金营士兵们身子前弓,小跑起来。将霹雳火甩在了身后。

    霹雳火的射程不如投石机那么远,他们还需要向前挺进一段距离,才能向敌人发起致命的攻击。而此时,冲阵车上的弩机却已经哧哧地响了起来,楚军阵地前沿,一排排的盾牌立了起来,弩箭射于其上,叮叮当当之声不绝于耳。

    明军左翼,苍狼营与锐金营的处境差不多,在承受着敌人的打击之中一步一步向着敌方靠近。

    和尚此时两眼血红,因为他的战士正在不断地倒下,对于守,楚军的确有着高人一等的造诣,有条不紊的攻击,给锐金营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直到身后响起霹雳火那熟悉的呼啸之声时,和尚这才狞笑了起来,”龟儿子们,好好享受一下我们送上的大餐吧!”

    一旦进入到自己的射程,霹雳火的威力便不是投石机能比的了。不论是射速还是威力,霹雳火都是这个世界上最恐怖的远程武器。

    一枚枚通红的铁球飞向空中,迎风变成一个个硕大的火球,狠狠地砸向楚军的阵营。密集的楚军阵营顿时被打出一个个的空白区域,大火熊熊,浓烟四起。但楚军并没有因此而崩溃,空白很快被补上,阵形仍然紧密。投石机竭尽所能地加快自己的射速,石炮也开始呼啸,密如飞蝗的羽箭亦在此时飞向数十步个外的明军。

第一千六百零一章:相州决战(2)() 
    锐金营顶着箭雨向前加速突进,而他们的对面,楚军步卒一部也开始了向前压了过来。

    明军甲胄防护性能极好,对于羽箭,他们是丝毫不怵的,反倒是对于石炮弹射出来的那些半斤重,一斤重的石头有些抵挡无力,他玩意儿,敲在盔甲之上,力量可是作用在人的骨头之上。

    和尚知道今天啃得是硬骨头,至少比秦军要硬。以前的秦军个人战斗力相当出色,但在组织之上,就没有楚军这样层次分明,相辅相成了。

    相比于楚军这种队伍,和尚其实更喜欢秦军这样的部队,因为打起来相对更容易一些。他瞅了一眼冲锋在即的媳妇儿,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没办法,他这个媳妇最喜欢的就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以至于在锐金营中,他媳妇的威望比他还要高一些。

    不过这丝担忧也就是一闪而过,眼下,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锐金营与楚军奔跑在最前面的都是大盾手,在双方的远程打击之下,这样的大盾手都是损失不小,此刻最前方的大盾都已经出现了不少的缺口。

    余秀娥向前飞奔,在她的身后,无数的短矛飞了出来,带着啉啉的声响,扎向了对面的楚军。这些短矛瞄准的都是大盾后面那些一排排捅上来的楚军长枪手。

    惨叫之声此起彼伏,借助着奔跑之势投掷出来的短矛,能轻易的撕毁楚军身上的盔甲。锐金营标配,每个士兵后背上都是背着三柄短矛,一支手斧。

    一轮过后又是一轮,楚军前压队列一下子变得稀疏起来。在这个距离之上,他们与明军相抗衡的东西很少,唯一用来压制对手的羽箭,似乎对敌人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战果廖廖。而对方短矛飞来,一下就能扎死一大片。

    楚军左翼将领丝毫不为所动,令旗挥处,更多的士兵再一次涌了上去。他们在人数之上有着绝对的优势,他们在左翼,足足有一万人。而进攻他们的锐金营,只有他们的一半。

    他们耗得起。

    双方迅速地接近着,余秀娥长啸声中猛然加速,大刀闪过道道寒光,她娇小的身影如同石弹一般冲向了前方的楚军阵容,轰然声响中,拦在她前的数名大盾手的身影高高飞起,余秀娥连人带刀,冲进了楚军的队列之中。

    盾手被灭,他们后面的楚军却是丝毫未慌,顷刻之间,数十柄长矛从各个方位刺向了余秀娥,有扎脸的,扎胸的,还有半跪在地上刺小腹,刺腿的,更有一名名左手持小盾,右手挽刀的小个子军士从一名名长枪手的腿边翻滚而出,刀光霍霍,席卷向余秀娥。

    余秀娥整个人滴溜溜旋转起来,雪亮的刀光将自己包裹起来,如同一阵龙卷风,她的身影冲天而起,卡卡的声音不绝于耳,一杆杆的长枪被折断枪头,跃起丈余,她俯冲而下,迎接她的是无数向空中扎来的长枪。还有呼啸的羽箭。

    厉啸声中,长刀掠过,余秀娥再一次落回到了人群之中,长刀挥处,血雾崩飞。

    她并没有向前突进。

    当年杨致孤身一人试图挑战大军,险些被捅成筛子的教育一直都是明军之中用来教训武道高手的反面教材,你以为自己武功高便小瞧那些普通士卒,真到了军阵之上,你才会明白什么叫做刀枪如林。

    余秀娥不认为自己比当年的杨致更强,杨致的那身武功,更适合冲阵,连他都搞不定的东西,余秀娥当然不会去尝试。这些年来,打得仗多了,余秀娥很清楚,个人武力在这样的大阵仗之中,实在不足为凭。

    她直上直下,落足之处仍然是她刚刚突进的地方,打开一个缺口,这便是她身为冲锋大将的作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