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去试一试。”他站了起来。
第188章 心惊()
砰的一声脆响,一股淡淡的青烟从枪口冒出,远处,套着盔甲的木头架子一阵震颤,拉动枪栓,再次射击,转瞬之间,试射的军官已经打完了弹仓之的五发子弹。请百度搜索
片刻之后,一名士卒举着那个木头架子到了鲜碧松等一干将军们的面前。
好的盔甲已经被击穿了,黄澄澄的弹头深深地嵌进了木头桩子,鲜碧松眼露出了惊骇之色。盔甲的前面看起来只是一个小小的弹孔,但从后面穿出来的时候,却撕裂了一大块甲胄,如果这子弹打在人的身,这人是什么下场,几乎是不言而喻的。
在战场之,所谓一砍不如一捅,士兵们怕长矛可大刀要厉害得多,是因为大刀片子砍下来,还真不一定能要了你的命,但是让长矛那玩意儿一枪捅进身体里,活下来的几率可真是不大了。
而现在的大明1式击人体之后对身体造成的破坏,可是长矛要厉害多了,至少在甲胄的保护之下,想要一枪将人捅人对穿,那非得是猛将悍将不可,寻常人那里有这等力量呢。
然而现在,手持一柄大明1式,即便是一个妇嬬,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杀死一个身经百战的勇士。
“射程是多少?”鲜碧公声音低沉地问道。
“五十步之内,绝对杀伤,百步之内,有效伤害。”军官回禀道:“我们这些天的缴获不多,除了留下一部分要送到长安去,剩下的一部分便用来作了这些测试。”
“那些东西也试一下。”鲜碧松指了指身后一个铁箱子之装着的一个个铁疙瘩。从外表看,他们毫不显眼,像是一具黑乎乎的面雕刻着花纹的铁疙瘩,但只有亲眼目睹了荒原之那一场爆炸的齐军士兵,才深悉它的厉害。
事实,一个手雷是绝不造不成那样的效果的,只不过在那一刻,自知无法脱身的明军士兵在那一瞬间,引爆了身挂着的三枚手雷一齐爆炸才有了那样壮观的一幕。
一个土垒子里,被小心翼翼地放了一枚手雷,固定好之后,一截长长的绳索扣在手雷那个小小的拉环之,土垒的里外都放置了一些齐军现在普通装备的甲胄。
一众手持大盾的士兵挡在了一群将军们的面前,在鲜碧松点头示意之后,校尉军官猛然拉动了手的绳索。
片刻的寂静之后,轰然的爆炸之声在土垒子里面响起,一副副的甲胄被抛了天空,然后叮叮哐哐地落下地来,烟雾散去之后,那个土垒子已经面目全非。
士兵们捡来了甲胄,在土垒子里面的甲胄已经破损得不成模样,如果人穿着这样的甲胄,此刻大刻已经驾鹤西归了。算是外面的地些甲胄,也是变形严重。
“大将军,只怕土垒子外面的士兵,在这样的冲击之下也会失去战斗力的。”一名经验丰富的将领轻声道。
在场的都是行家,自然知道这里头的道道。战场之,碰重甲士卒,砍不进,枪戳不穿,此时便由力士手持重武器狂砸,那些身披重甲的对手,外面的盔甲损失并不严重,但内里的人可不成了,往往会内腑受伤而亡。
“将这些东西都封存好。马送往长安。”鲜碧松脸色阴沉地道,“咱们大齐,现在终于也弄出来了火药,虽然不得大明的,但也不是毫无还手之力。这些东西交去,也许那些大匠们,能琢磨出一点什么东西来。”
齐国现在的确已经研制出了火药,火药的门槛其实并不算高,在齐国人拿到了大量的样品之后,他们很快分析出了里面的成分,然后自己开始仿制,但问题是,想要达到明国现在的研制水平,那不知是何年何月了。从秦风下令开始研制火药开始,明人历经了五年的时间,才从最初的那种只能做烟花爆竹的玩意儿,发展到了现在已经可以大规模地制造黄火药。
齐国人现在研制的火药,动静儿大,威力小,作为大将军的鲜碧松自然是清楚的,可即便如此,皇帝还是给予了这些大匠们丰厚的奖励,希望他们能再接再励,弄出更好的火药来,但这,又谈何容易呢?
如今鲜碧松看到了明人的大明1式,看到那么一枚小小的子弹内装着那么一小撮火药,能爆发出如此大的能量,怎能让他不从内心里感到一阵阵的慌乱呢?
都说武器是人用的,再先进的武器,人不对,也发挥不出他的作用。问题是当双方的武装差距太大,这间的差距又拿什么来弥补呢?
像是一个壮汉面对一个婴儿,那怕这个壮汉一二再,再二三地犯错,可是这个婴儿又能给他造成多大的伤害呢?
带着他的将军们回到议事厅,鲜碧松沉默地摸着大案之的一套旧书藉,这是他要求鬼影的人从明国境内弄来的。并不是什么秘密的东西,而是一整套明国的学教材,一整套大学教材,鲜碧松对里头的国,数学这些都不太感兴趣,唯一让他兴趣盎然的则是物理,化学这些以前闻所未闻的东西。
这是明国公开发行,公开教授给学生的,里面的很多东西,其实便涉及到了火药等一些玩意儿的最基础的制造和研发。即便是鲜碧松这样的原本对此一窍不通的人,在仔细研读了一番之后,便略有所得,至少对很多东西有了一个大概的模糊的概念。
可愈是这样,鲜碧松便愈是害怕。这些东西算是国之利器了吧,但明人却将其公之于众,教授给每一个进学的孩童,这代表着这些东西对明人来说,已经根本算不得秘密了。大明强制每一个适龄儿章入学读,以前在鲜碧松看来,这是劳民伤财的举动,现在他突然有些反应过来了。
如果说明国有一百万个儿子入学读这些东西,哪怕他们其只有一万个人以后读出了名堂,在这面有了一些成,那等于他们有了一万人极其高明的大匠,对了,现在大匠在明国被称做工程师,教授等等,是正儿八经的官员。而在大齐,高明的匠师之间还只是口口相传,因为这些大匠有很多人并不识字,一旦其有一个出了什么意外而又没有将他的心得体会传授给他的弟子,他的这门学问算是断了传承了。
“大将军,这件事情,这些武器,末将认为要绝对保密,要是让咱们的士兵知道了这些,只怕战斗意志会降到冰点。没有了战意,这仗还怎么打?”一名将领站起身来,冲着有些走神的鲜碧松道。
回过神来的鲜碧松却断然地摇头否决了这名将领的意见:“我的意见恰恰相反,要让士兵们知道这些事情,而且越早知道越好,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隐瞒,而是如何找到让士兵们克服恐惧的办法,让他们对这种事情习以为常,那仗才有的一打。如果这样瞒下去的话,真正对垒的时候,士兵们猝然遇到了这种他们从来没有见过也无法理解的武器,崩溃,只是转眼之间的事情。”
他沉吟了片刻,道:“原本制定的一些作战计划需要重新调整,这一段时间,大家专心地把这一件事情做好,不要刻意夸大,但也不要瞒着不说,要给士兵们客观地描述,然后通过各咱演练,使咱们的士兵对此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另外,战马这些东西,也要多加训练,好让它们适应新的作战环境。”
“明白了!”一众将领齐声领命。
“都去忙吧!”鲜碧松挥了挥手。
看着众人离开,鲜碧松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他本来是一个防守见长的将领,但现在,他却不得不改弦易辙,主动向明人发起进攻了。因为自从明人的火炮出现之后,所谓的坚城,便已经成了笑话,除非他也用同样的武器,才能与对手较量一番。
在这样的局势之下,他除了加强已有的防守体系之外,还得主动出击,尽量牵制明军的力量,减轻防守的压力。然后再找准机会大规模出击,一击致命。
可这,何其难也!对面的吴岭,野狗,那一个不是身经百战之辈,想要让他们钩,难度之大,让鲜碧松是一点信心也没有。
战争必须要提前发动,从早前的情报来看,对面的明军,还并没有大规模地装备这种武器,这也充分说明了这些厉害霸道的武器,是明人刚刚才鼓捣出来的,如果等他们大面积地换装之后,这仗,更难打了。
一个月!鲜碧松走到门边,看着外面灿烂的阳光。
一个月的时间,让士兵们有足够的心理建设,让他们迅速地适应新的作战环境,然后,自己必须要动手了。现在每迟一天,明人会造出更多的枪支,火炮,还有这种让人恐惧的铁疙瘩。
希望鬼影的探子们能给自己带回来好消息。
1899:难解的题目()
曹云日渐苍老。
五十多岁还不到六十,竟然已经是满头白发。短短的两年时间之内,看起来一片大好的形式,竟然就直接急转而下,国内的经济民生情况之恶化,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大量明国廉价商品的涌入,沉重地打击了齐国原本的那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无数的齐国家庭因此而破产,大量的自耕农们抛弃了他们的土地踏上了逃荒的路途,他们是宁愿当流民,也不愿意再被锁在土地之上,最后活活地穷困而死,沉重的赋税,徭役让他们根本就再也无法承受。
为了解决流民问题,齐国不得不建立起了一个个的流民营,对他们进行管制,部分强壮的流民被选编入伍,组成了民夫营,用自己的劳力为家人换取活下去的最起码的资源。
不少的地方,已经开始出现人烟凋蔽,数里之内,不闻鸡鸣犬吠之声,而这,对于人烟稠密的齐国来说,这已经是极其严重的事情了。
更让齐国朝廷难以承受的是,他们的货币系统已经完全破产了,在明国不动声色的布局之下,在国内那些利益熏心之辈为了一己之利而推波助澜之下,明人完美地在齐国复制了当年对于楚国的金融攻击,只不过这一次,他们做得更巧妙,更隐蔽而已。如果说对当年的楚国就是赤裸裸地明火执仗地打劫,这一次对付齐国,却是悄无声息地挖了数年墙角,只到整个墙壁已经摇摇欲坠的时候,这才猛力地踹了一脚。
而踹这一脚的还不是明人,而是齐国人自己。当齐国下令断绝于明人所有的商业关系,进行全面的封锁的时候,便等于这一脚狠狠地踢了下来。
不到一个月时间,齐国朝廷的货币体系冰消瓦解,制钱的信用失去了明人的支撑,瞬间便变得一文不值。直到此时,齐国上下这才明白过来,但却为时已晚。
齐国民间很多地方,竟然恢复到了以物以物的时代,即便是朝廷,也不再接受用铜钱来收取赋税,要么是实物,要么是金银。
明国太平银行对于齐国的这一波打击,不仅自己赚得盆满钵满,也从根子上摧毁了齐国的信用体系,想要短时间内再重新建立起信用,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这一件事并没有完结,还在持续的发酵之中。齐国货币体系的破产,使得明国的纸币在齐国应声上涨,不少的齐国人为了保全自己的资产,在不惜代价的获取明钞,而大明的太平银行,这一段时间正拼命地让自己的印钞工厂加足码力印刷钞票,然后通过秘密渠道送进齐国。薄薄的纸片,换来的却是真金白银已经实打实的资产。而对于这一点,齐国的那些管钱的大老爷们,再一次后知后觉,到现在仍然一无所知。
曹云这个时候,已经将他的注意力完全转移到了军事之上。对于军事,他是大行家,而如何治理一个国家,很显然,他还不能完全掌控,现在他已经将所有的政务基本上甩给了首辅田汾,在历经了数年的冷落之后,田汾再一次成为了齐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不过此时的田汾,接手的却是一个烂到不能再烂的烂摊子。
曹云需要田汾这样一个有经验的老家伙,给他稳住后院并且为他的军事行动提供坚实的保障,从现在开始,齐国已经进入了战时管制状态,一切都要以军事优先。曹云坚信,任何的困难,只需要他在军事之上获得了巨大的胜利,重创了明国,那么,一切便都会好起来。
实验场地之上,伴随着一声声的巨响,一股股的浓烟升起,待得硝烟散尽,远处的曹云举起了手中的望远镜,仔细地审视着实验场地之上的情景。
自从知道了明国的火药武器之后,齐国想千方设万计地通过各种渠道弄来了不少的火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
在明国,现在火药已经开始慢慢地普及到民用行业之中,开矿,修路等很多行业都开始使用火药,以前只管控在军队之中的火药一旦进入了民用行业,齐国人想要得手的机会就多多了,他们也的确不负重望,偷摸回来不少。
当然,民用的火药与军用的火药还是有相当大的区别的,但这对于齐国人来说,已经如获至宝了。至少在他们看来,明国的矿山之上使用的那些火药能够开山裂石,威力已经足够大了。
缓缓地放下望远镜,曹云看向身边的匠作营大监杨贵,“比起明国人的火药还是差了许多啊!”
杨贵脸上满是作难之色:“陛下,比起上次来说,已经强上了不少,至少,已经能投入实战了,不再是徒有其表了。”
沉默了片刻,曹云还是点了点头,“继续努力吧,该发的赏赐,马上发下去,杨贵,你给我盯紧一点,这些赏赐,要是有谁敢贪墨,朕会剥了这些人的皮。”
杨贵连连点头:“陛下放心,这件事情,臣会亲自盯着。臣知道这里头的轻重,断然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匠人需要刺激,需要鼓励,需要让他们为了自己光明的前程而搏命,这一点,明人比我们做得早了太多,我们,还是行动得太晚了啊!”曹云叹息着盯着手里的望远镜:“这玩意儿,我们自己始终做不出来吗?”
杨贵哭丧着脸,以前大齐的匠作营在齐国,就是一个谁都可以占便宜的部门,那位贵人要修修宅子,都有可能从匠作营里要人去干,也就是曹云上任之后,匠作营的地位这才一飞冲天,如今的匠作营,在长安,洛阳等通都大邑之中都建有建地,辖下有上百万的工匠,可谓是位高权重。但一飞冲天的代价,便是身上责任的无比沉重,作为匠作营的大监,杨贵觉得他已经快要沉受不住了。
明国人那边,新发明寸不出穷,应用到军事之上的这些物事,给了齐国极大的压力,而这些压力在最后,基本上都转到了匠作营的身上。他稚嫩的肩膀已经快要被压垮了。
“陛下,制作这望远镜,最为关键的就是制作合适的琉璃片,我们现在制作出来的琉璃昏浊不已,别说是磨制这种镜片,便是民用都不行,不过匠师们一直在努力地研究,希望能早作突破。”
曹云遗憾地叹气不语。很多时候,你明知到这东西好用,但自己去造不出来。看起来很简单的东西,真正落实到实际运用之中时就会发现,任何一个环节小小的不足,就会导致整个事情的失败。
明国人已经能制造出极大的琉璃,便将这些东西作为奢侈品像齐国大量倾销,赚取了无数金银,但在这些特种琉璃的出口之上,却是一毛不拔,使得齐国人只能通过一些私下的渠道获得零星的一些东西,这远远无法满足需要。
望远镜在军事之上的用途勿容置疑,明国人已经配发到了哨长一级,而齐国,却只有将军级别以上的人才能拥有这样一个。
而与此类似的还有火炮。
齐国现在已经有了火药,但火炮的研制却又停滞不前,铸造出来的火炮,漏洞百出,往往在试炮的过程之中便被炸得四分五裂。试炮手,已经成为一个死亡岗位,几乎每一天都有人因为火炮炸膛而一命呜呼。
宁则枫早前曾经送过一批明国人制造的火炮回来,匠作营的大匠们研究之后给了曹云一个令他瞠目结舌的答复。明国人是在一整块铁柱之上掏挖出来的炮膛,与齐国人的办法完全不同。而齐国人,无论如何也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他们甚至无法想象到明国人是怎么在坚固的铁块之中掏摸出光滑的炮筒来的。
为了不炸膛,便只能少填火药,齐国的火药本身与明国比起来就差了太多,还不能足额装填,那射程便很可怜了。
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还有另一个办法,便是用铜来铸炮,但对于齐国来说,铜却也是一种昂贵的战略物资,在勉力铸造了一批之后,昂贵的成本让他们不得不停了下来。
基础科学的大幅度落后,使得齐国在前沿科学之上根本是寸步难行。
“杨贵,多多努力吧,解决了这些问题,你就是大齐的功臣,即便是封候封王,朕也是决不吝惜的。现要你要集中所有的力量,攻克火药的技术,至少要达到明国民用的标准,再就是想办法铸造出更好的火炮来,没有这些东西,我们齐国会在战场之上流更多的血。”曹云站了起来,丢下了这么一句话,转身而去。
看着曹云的背影,杨贵却丝毫没有被这个丰厚的承诺而打动的激动,与那些什么也不懂的朝廷大臣们比起来,他虽然也是齐国老牌子勋贵,但常年与大匠们打交道的他,多多少少了解一些科学之上的东西,每前进一步,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有时候,一层薄薄的窗户纸捅不穿,就什么也做不成。
而捅穿这层窗户纸,靠的不仅仅是实力,灵感,汗水,有时候还需要运气。
1900:一线希望()
离开了匠作营的实验场地,曹云带着侍卫打马赶回长生宫。
虽然当了皇帝,但曹云却仍然保持着军人的作风,生活之上,更是过着一种近乎于苦行僧的生活,他的妻子,儿子尽数殁于那一场灾难当中,只剩下了一个出嫁的女儿。而这个女儿,除了获得了一个公主的名头之外,也没有得到任何实际的好处。过去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登基数年,他没有选过哪怕一个妃子,没有接近过任何一个女人,即便是那些宫女,也被他尽数遣离了长生宫,长生宫中,只剩下了那些跟随了他多年的老兵,照顾着他平素的起居。
偌大的皇宫中,最为偏僻的长生宫,成为了曹云的驻驾之所,一应的齐国政务,也几乎都在这里解决,除非是那种大朝会,曹云才会出现在朝廷的正大光明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