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师姐、七师姐一起劝说同春宫主节哀顺便,并扶起同春宫主。同春宫主悲悲戚戚的劝说张莲英和飞雪儿回前殿休息。几名宫女过来搀扶起张莲英和飞雪儿出了灵霄宫,来到第二重宫落座。
桃花宫本不叫此名。在桃花婆婆任住持宫主之前,桃花宫原名云龙宫。宫本依仙女崖的山势修建三重院落。桃花婆婆任宫主后先后几十年,又在三重院落之后修建第四、第五重院落。第四重院落原来是宫里的后花园,面积很大。第五重院落建在仙女崖的顶峰,巍峨雄伟,气势非凡。站在第五重院落的亭楼上,把整个汇龙潭和万亩高山草甸的景色尽收眼底。坐在亭楼上喝茶聊天,琴棋书画,练武习经,修身养性等犹如进入世外桃源、人间仙境。桃花婆婆建好第五重院落后,把云龙宫改名为桃花宫。把第五重院落命名为灵霄宫。但不知为何对前四重院落却没有命名。
仙女崖上依山势修建的桃花宫五重院落气势磅礴,美轮美奂。第一重院落建在修女崖山脚下,是众宫女弟子住宿和练武的地方。第二重院落是宫女们学习,吃饭的地方,这里还有山上唯一的泉眼,一年四季泉水绵绵涌出不绝,是水源地。第三重宫是宫主生活的住所,这里有巨大的飞瀑,有一小型水潭,是宫主和宫女沐浴的所在,是所有院落中面积最大的,房屋也最多。第四重院落就是桃花宫珍藏粮食、蔬菜、书籍、武器、珠宝、饰品等东西的仓库。第五重院落就是灵霄宫,是宫主密修之所,非经允许不得入内。总之,从用途和布局看,众多的宫女只能在门前广场和第一、二重院落活动。宫主一个人占有其他三重院落。
同春宫主和张莲英、飞雪儿等坐在第二重院落的讲堂里。同春宫主对众人说:“既然我是宫主,今天就把话给大家讲明白。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师傅在时,颁布的一切诏令依旧严格执行。我会和大家友好相处,共同发扬光大本派的。但对不听劝告,三番五次违反诏令的人,我决不迁就手软。今天我和大家共进早餐。”宫女们齐声山呼:“宫主千岁,千千岁。”要知道,不论是桃花婆婆担任宫主,还是以前几任宫主,宫主都是在第三重院落独自用餐的,能和宫主一起用餐,是宫主对弟子的亲睐和奖赏,是莫大的荣誉。
这次早餐很丰盛,有煎土鸡蛋、炸油糕、凉拌猪耳、凉拌菠菜、炸土豆片、野猪肉、菜豆腐、热米皮、鸡蛋皮子、红苕皮子、土豆糍粑等。桃花婆婆总共在桃花宫教有四十九名弟子。这次同春宫主又带来五十二名弟子。近百人在大餐厅就餐,在桃花宫是从未有过的事。这顿饭大家吃得很香。
早餐快结束时,桃花宫总管九师姐叶儿向众人宣布:“同春宫主给大家带来了五百担稻米,五车猪肉,五车蔬菜,还有白银千两,绸缎五十匹。”大家高呼:“宫主千岁!”谢恩。
要知道,桃花宫地处秦岭深山无人区,桃花婆婆任宫主时,近五十多人的吃喝拉撒、穿衣取暖是个大问题。桃花宫收入有几个方面,一是靠弟子的家人每年供奉,也就是缴学费,张莲英的父亲张远山每年都要给桃花宫供奉稻米、麦面和蔬菜;二是靠弟子在千亩草甸和附近山峰开辟的田地种些土豆、豆角、玉米等作物;三是养蚕种桑,织布做衣服;四是采集中草药卖到山外,再购置些生活用品;五是出外铲除邪恶,得些钱粮;六是在山林里打猎烧炭。
桃花宫是汇龙剑派祖庭所在,上至宫主下知弟子不吃斋不念佛,只练习汇龙剑术。但她们禁吃牛肉,说牛是她们的精神寄托。
靠山吃山,桃花宫弟子们日子过得很艰苦。无奈,桃花婆婆多次带领徒弟走南闯北,杀奸邪,抢富户,获取他们的钱粮,再千里迢迢运回桃花宫。经过桃花婆婆几十年的经营,桃花宫的日子也越来越好,第四重院落的储藏室里堆满了金银珠宝、奇珍异玩、粮食干菜、蔬菜野味、布匹书籍、武器木炭等。
但日子刚转好时间不长,桃花婆婆却神秘离世,令人岂不扼腕叹息。
有了同春宫主所带财物的支持,桃花宫的日子就更好了。
张莲英和飞雪儿看不出任何问题。师姐、师妹们也对她们近而远之。
古人说,越是太平的表象,越在掩盖什么问题。从师姐妹们躲闪的表情,张莲英预感到背后一定有巨大的阴谋。
葬过师傅后,张莲英决定继续留在桃花宫,等到揭开谜底,查出问题后再回去。倒是桃花宫总管九师姐叶儿几次问张莲英何时回家,张莲英回答说要为师傅守孝三年方可回家。同春宫主却对她一如既往的好,从没有问她回家的问题。
时间是疗伤的最好妙药,日子不知不觉中会使人放松警惕和斗志。
张莲英和飞雪儿渐渐忘记了师傅的突然离世,和同春宫主日日切磋剑术、聊天谈心。
一日,按照宫内安排,张莲英负责打扫第三重院落,也就是原桃花婆婆的驻地,现同春宫主的住所。慢慢、小心的打扫,一切都很正常。可当张莲英打扫到桃花婆婆原来的东阁房,桃花婆婆经常坐在那把木椅上闭眼养神。她发现木椅的靠背上有针尖那么大一片已经风干的血点。再仔细寻找,在椅子下方的方砖上也发现有黄豆大小被擦拭过的血迹。是谁的血?因何溅落在椅背和地下?
张莲英凝思良久,没有声张,她要继续调查,弄个水落石出。
张莲英又发现大师姐和三师姐不在桃花宫,她们去了哪里?
询问几位师姐妹,都说她们回家去了。
发现血迹的第三天,同春宫主和她说话时,无意间喊手指疼。伺候同春宫主的宫女给张莲英解释说:“宫主四天前,绣花,针刺破了中指,血留在东阁房的靠椅和地砖上。现在手指还疼。”同春宫主竖起中指,张莲英确实看到有一个很小的伤口。
是真的,是巧合,还是被发现企图掩盖?张莲英不得而知。她只能通过时间慢慢再发现,或者对方不注意暴露出来什么。
靠椅上和地砖上那小小的血迹究竟是同春宫主的,还是桃花婆婆的?
第八章 张氏族人大会()
腊月三十,风雪交加,天地一片银白。散落在兴元路各地的张氏族人长老纷纷向桃花店里的桃花村赶来。张氏族长张珩老太爷住在祖屋桃花村,张远贵和祖父居住。桃花村距离张远山居住的桃花山庄只有一里多路。
桃花村是秦岭山中张氏几百年的老屋。名字叫村,实际上就是张家大院。这里几十户人都姓张,都是张氏的嫡系。最早的桃花村是一个巨型大院,房屋据说超过千间。这里有宏伟的张氏祠堂,精巧的戏楼,别致的花园,三重大殿,木屋,红木、楠木、梨木家具,还有肉铺、当铺、客栈、酿酒坊、茶坊、油坊、酒楼等。听老人说在南宋时期,张氏一族家道逐渐衰落,加上南宋末年闹盗匪,张家大院受到洗劫,房屋受损严重。在元朝这些年,元廷横征暴敛,再加上水灾、旱灾、蝗灾、瘟疫等,张家后人日子越发艰难。逐渐分崩离析,流落各地,分家另过。逐渐就变成了现在的桃花村。但不管后人在哪里生根落地,做官发财,张家大院都是他们的根,他们日夜牵挂和回忆的地方。
张远山和张远贵兄弟俩从腊月二十三起就带领族人开始忙碌。腊月二十三依照汉族风俗进行打扫除,对张家大院、张家祠堂、戏楼等打扫擦洗干净,又把自己的桃花山庄擦洗一新。从大清早,男男女女一百多人参加打扫除,直忙到天黑,工作才基本结束。张珩老太爷和族里的几位老人看着焕然一新、干净卫生的张家老屋和院落,高兴得不停的笑。张珩族长说:“张家的老屋不能让灰尘遮掩了,要让它在我的手里完好无损,把它好好的传给后人。”几位张氏老人附和赞同。
腊月二十三晚上要给灶爷烧香、拜祭、供奉、做火烧馍吃。张家的女眷早已忙了一天,杀鸡、炖菜、炸麻花、炸果子、做火烧馍、洗菜、洗水果等。天刚黑,张家大院里的大堂屋里就早早掌起了九盏油灯。这个大堂屋由五间半木、半砖、半土的房屋组成。屋顶是飞檐翘壁、雕刻精美的脊檐。屋外几面墙都由青砖包面,屋里墙却是黄土的。用木板做的顶棚早已被烟熏黑。屋外都有廊道,有六根水桶粗的原木柱子。房屋地基外围全部是用手工打造的石条浆砌。中间这间屋安装了两扇古色古香的梨花木做的大门,整块梨木做的门坎很高。门口有两个不大不小的石狮子。其余的房屋都安装有梨花木雕刻的漂亮窗户。房屋外观很是气派、精致。屋内有一张长一丈多的楠木八仙供桌,上面放有香炉,挂有木板画财神像。桌子两边各摆放了四把楠木古椅。据张家的祖先说,张家大院建于唐朝。
这五间屋组成的大堂屋,是张氏迎客、开会、聚餐、议事、红白喜事等重大活动的举行地,也是张氏大家族的象征。因为方圆百里再没有人家有这么气派的大堂屋。
等把一切果品、供品摆放好,张家男男女女依辈分排好队,自然是张珩族长站在最前面。几百人的队伍一直排到屋外,包括张家的下人。张珩族长庄严地一边喊话,一边上香、点蜡烛、一一呈递供品。其余人,在族长的喊话中三磕头。接下来念祝福经,到每间灶房上香、呈供品、烧纸钱、磕头。等一切固定的拜祭灶爷的仪式结束,张氏族人中辈分高的围坐在堂屋正中早已摆好的餐桌上,辈分较高的坐东面的餐桌旁,其余的坐西面的餐桌旁。十张八仙餐桌坐满后,还有一大批人没地方坐。每当这时,这位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百岁张珩族长总是说:“一天不如一天,以前张家的日子很好,现在连自家人都没地方坐,我这族长没用。”围坐在餐桌旁的人就可以享受满桌的酒菜,没地方坐的每人拿个大土老碗,排队到厨房去打饭,往往是半碗米饭,半碗炖菜。那些儿童们,可以到每张桌子旁自己的长辈那里去蹭饭,长辈们也乐意给他们不停地夹菜,给他们吃好吃的。
今年,张氏大家族的日子尤其艰难。但灶爷饭再穷也要吃,因为这是张氏几百年的传统,不能丢。饭菜虽然简单,没有猪肉,没有足够的野味。但自酿的包谷酒是必须要有的。孩子们感觉不到,他们依然觉得这顿饭吃得丰盛,吃得热闹。桃花店地区的非张姓人家每年到这个时候起就开始羡慕张姓人家。
腊月二十四,杀张氏家族唯一为过年而喂养的一头猪。这头猪要招待分布在外地的张氏族人和亲戚,要用来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祭祀祖先、过节。以前,年境好时,张氏家族年底要杀几十头猪,一部分过节吃,一部分做成腊肉来年用。猪肉切割好后,按习俗照例要当天煮一块新鲜肉,赏鲜。所以,孩子们最盼望腊月二十四这天了,可以吃新鲜肉。但猪头和猪尾巴不许吃,要放到大年三十晚上享用。张家大院于是又是开宴席,吃肉。还是辈分低的人端着碗在屋檐下津津有味的吃。但他们没有一丝的不愉快,因为辈分高的都是他们的长辈,自己也有做长辈的那一天啊。一些年级很轻,但辈分很高的人,这时格外得意,因为他们受到了比他们大许多岁的晚辈的敬重。
腊月二十五,套牛磨豆腐。女人和孩子们套上牛,在几个大石碾子上磨豆浆。女人上豆子,接豆浆。孩子拉着被蒙住眼睛的耕牛转圈圈,拉石碾。手工点菜豆腐是秦岭山中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主菜。红烧豆腐、炕豆腐、油炸豆腐、烘豆腐干、凉拌豆腐丝、小葱拌豆腐、炖豆腐、麻辣豆腐、做臭豆腐等都是春节餐桌上的美味。
好不容易忙到大年三十。这天张远山和张远贵放下手头的活,专司迎客收礼。张月明和一些晚辈则给每个门上贴春联。张家大院各种类型的门近百个,贴春联也不是个简单的活。
为什么要收礼呢?秦岭山里的人有规矩,平时走亲访友可以空着手,但过春节再穷也要拿礼互相拜年,彼此祝福来年兴旺发达。张氏家族还有更大的原因。人们从四面八方回张氏老屋过年团圆,人最多时达千人,这么多人的吃喝谁家也负担不起。所以张氏历代立下规矩,凡是从外地回来过节聚会的张氏族人和亲戚必须自带粮食。这样经过几十代人的沿乘就成了习惯。不需再要求,族人和亲戚们回来过节都多少不同的带粮食、蔬菜、水果、肉品。时间长了,还形成了攀比。谁回来拿的东西和礼多,说明谁在外面就混得最好,人们都羡慕和热情的对待他。拿礼少的,自认别人不说自己也觉得混得不行,只能往人后面躲。
虽然腊月三十这天,大雪纷飞,但散布在各地的张氏族人陆续回到桃花村。首先回来的是张珩族长的几位兄弟和堂兄弟。他们有几人做生意家业很大,有几位做过小官。带回来的东西也各不相同。张珩族长的同父异母的五弟张理在汉中府开有旅馆、酒楼、布匹庄,带回来整整一马车的东西。八麻袋大米,三麻袋小麦,几大箱蔬菜,上百斤猪肉、鱼肉、鸡肉,还给族长做了四身衣服,买了一个皮帽子。其他人拿回来的东西也不少。
天黑了,能赶回来的张氏族人近百人。每到一位,张远山就忙着给安排吃饭、住宿,张远贵就忙着清点礼物,登记造册。张家大院和桃花山庄早就整理出了几十间客房,被褥也是许多年前都准备好的。
掌灯时分,张珩族长走在前面,张氏从外面赶回来的族人紧随其后,在桃花村常驻的张氏族人走在队伍最后面。人们有手拿香蜡纸钱的,有手拿祭品的,有手拿烧纸的,有手拿鞭炮的,还有手拿白酒的等等。浩浩荡荡的队伍向张氏祖坟墓地走去。大家赶到祖坟墓地,开始用手清理祖坟上的落叶和杂草,把每座祖坟的坟前清理干净。人多,七手八脚很快清理好。接着开始分纸钱,分香蜡。大家一字排开,站成几排,依旧是张珩族长站在最前面。上香,点蜡,摆放祭品,斟酒,烧纸钱,三磕头,祷告,祝福,许愿,乞求保佑,烧纸,放鞭炮,覆土等程序一一有序进行。程序完后,来时走在前面的,回时依旧走在队伍的前面,没有混乱的队形,每个人都很严肃。需要提出的是,在当年和代表该年的属相不合的男女不允许去上坟。
回到大堂屋后,每个人都要到大铜盆去洗手,名曰金盆净手。净完手,开始到张家大祠堂去拜祖先。程序还是很严格,磕头、拜祖、上香、燃蜡、供奉等。忙活半天,已快深夜,人们都已饥肠辘辘。这时团年大戏正式开始,族人大会也在饭后进行。团年饭格外丰盛,由张氏家族最有名的厨子亲自操刀。每桌八道凉菜,八碗油炸果子,八种蒸碗,八道热菜,两盆炖菜等。主食有饺子,铁锅米饭,馒头,包子,米皮等。这顿团年饭,共开席五十桌。除张家自有的十几张桌子外,还向周围乡邻借了许多桌椅。屋内摆不下,在屋外广场点蜡烛照样吃得很香。晚辈给长辈敬酒,本地张氏族人给外地张氏族人敬酒。一大家人气氛融洽、快乐。
饭吃完后,妇女和孩子收拾桌子、打扫卫生。张氏族中长老继续留在堂屋议事开会,其他人到偏旁聊天,或到伙房去烤火取暖。早有人给族中长老们沏茶、倒水。二十几位族中长老围坐在八仙供桌两边,开始肃静。安静几分钟后,张珩族长开始发话:“我们都是张家的老人,这几年我们张家的日子一年不如一年。今年,前段时间,有蒙面盗贼夜袭我孙儿远山家,张家为此死了十三口人。前不久,在千龙垭,我们桃花店又受到不明身份队伍的袭击,我们这里伤亡一百多人,其中张家人也达三十多位。你们议一议,是谁和我们张家过不去?我们应该怎么办?”话音刚落,会场议论纷纷。虽然大家早都被告知这些事,但还是很愤怒。在南郑做过官的张二太爷首先说话:“我们张家在历朝历代都遵纪守法,只管做好自己的事,过自己的日子。也从不得罪人。在整个兴元路、汉中府,谁不说我们好。但我们人善被人欺。这个仇一定要报。”张六爷接着说:“是谁害我们张家。盗贼是不敢的。汉中府也没有势力大的盗贼。有可能是官府。”张珩族长的同父异母的五弟张理说:“官府也不可能,我们又没有得罪过官府。我在汉中跟官府的关系还很好。我的侄儿张亮还是千户呢。都没听说官府敢动我们张家的。”张九爷接过话茬说:“我们张家现在人口有一万多,还怕什么人?如果让我知道是谁暗害我们,就非报仇不可。”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十几名几岁的儿童不时在老人们中穿来穿去,嬉笑打闹。尽管他们的父母多次进屋把他们拉出房间,但好像有巨大的吸引力一样,不多时,这些儿童总千方百计地跑到老人们身边。这些德高望重的老祖宗们、老爷爷们一边严肃的讨论着正事,一边用手摸摸小孩子们的头,逗小孩子们玩耍。
会议一直开到正月初一天明。最后形成了几个决议:第一,加紧练武,把张家的执法队壮大起来,这事由张远山负责;第二,派出三路调查人员,调查各处盗匪行踪,打探消息,这事由张八爷的孙子张晓林千户负责;第三,加强桃花店的守卫,在道路要口派驻哨卫,这事由张远贵负责;第四,通知各地张氏族人和亲戚注意安全,这事由张理长老负责;第五,联系兴元路武术高手,一旦发现敌人,马上前去追杀、报仇,这事由张九爷负责。
会议结束后,这些张氏族中的老人刚睡了不到两个时辰就被来磕头祝寿的孩子们吵醒。老人们个个笑脸相迎,孩子们给他们磕过头祝过寿后,他们多少都给些压岁钱。张氏家族大,孩子们自然不少,可怜老人们迎接不暇,大多连名字都叫不出来,但还得送上一份压岁钱。
张月明自然一大早赶到太爷张珩族长屋内给其磕头祝寿。张珩族长会开完后一直没上床睡觉,坐在椅子上打盹,不远处的炭火烧的很旺,屋子里也不多冷。可怜这位百岁老人,忙了一天,还不得入眠。张月明拿到太爷给的压岁钱后很高兴,这时他父亲张远山,叔父张远贵也来给张珩族长请安问好。张月明问太爷说:“太爷,听说我们张家是三国时期五斗米教创始人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