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精武梦-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一同进去剧院挑战奥皮英。

    春季的阳光明媚地透过淡薄的云层,照耀在上海滩的大街小巷上,青石铺砌而成的道路上白茫茫一片,反射着银色的光芒,耀得人眼发花。陈耀扬在刘金水的引领下和杜月笙如约而同地来到了“阿波罗影戏院”的门口。

    “阿波罗影戏院”位于上海北四川路52号,是一座西方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物。影戏院的正门为三进式,正门的上方有一个露天阳台,阳台的正前方围着一排白色的铁栏杆,铁栏杆的上面悬挂着“阿波罗影戏院”六个红色的中文大字,中文字的下面又有一排用于翻译的英文小字。阳台的后面为廊道,廊檐以四根“爱奥尼克壁柱”支撑而着,四根柱子的上方均用横条雕花装饰着。

    陈耀扬先跟刘金水介绍道:“这位是杜月笙杜兄弟。”然后又转身向杜月笙介绍道:“这位是刘金水,我都叫他‘水哥’。”

    刘金水和杜月笙相互道了声“你好”,寒暄几句后只听杜月笙对陈耀扬道:“陈大哥,早上我让人调查了一下,原来这个洋力士是英国在上海的一名叫“沃林”的大富商所雇用的。这个大富商专门让他到世界各地去表演,为他推广一些西洋商品。”

    “原来如此,好一招‘名人效应’啊!”陈耀扬自言自语道。

    “啥意思?什么效应来着?”刘金水不解地询问着。

    陈耀扬解释道:“就是把某一个人捧得非常的出名,让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都认识他,之后再利用这个人的名气为自己代言……”说到此处,他看着刘金水和杜月笙不解的表情,连忙解释道:“代言是我们的家乡话,也就是替自己的一些商品或者企业做广告的意思。”

    “哦哦”刘金水和杜月笙异口同声地点了点头。

    前来观看奥皮音表演的人很多,陈耀扬和杜月笙拿着刘金水抢购而来的门票随着来观看表演的人们挤进了影戏院。步入影戏院的大门便是圆形的大厅。大厅以八根大理石柱支撑而起,四周围为圆形的廊道,正好绕大厅一周。大厅的正中央是个大旋阶梯,阶梯由汉白玉石铺砌而上,装修豪华,一派欧式的宫廷风格。这一切在陈耀扬这个未来人的眼里并不算什么,可在杜月笙和刘金水的眼里却是生平第一次所见,他们不仅看得目瞪口呆,一路上还四处观望,甚至不停地交头接耳,大声称赞。

    其实,上海滩早期放映电影并没有影戏院,看影戏都必须到茶楼或者饭馆,这大概是沿袭了上海滩饮茶听书的风俗。1897年起,上海滩的天华茶园、奇园、同庆茶园等都曾经放映过电影。看电影和听书终究是有所不同的,它必须在隔绝光亮的情况下,让观众置身于黑暗之中方能播映。因此,这些茶楼特地开辟了一间单独的雅房作为放映电影的场所,而茶楼则在门外向所有来观看电影的人们出售门票。但是,由于放映者所携带的放映机和电影胶卷比较残旧,再加上光线太暗、形象模糊,影片放映时如同下着淅沥小雨一般,而且又经常的断片停映,致使营业的收入每况愈下。

    到1899年的时候,有一位名为雷玛斯的外国人,他接手了这位放映者的放映机和影片胶卷,然后经过周密的筹划,将放映的场所选在了上海滩是最出名的茶楼“青莲阁”楼下的一间雅房里,并在雅房的门外挂起了许多的电影剧照和海报,同时雇用了几名穿红戴绿的印度人在雅房的大门口吹吹打打,果然招徕了许多的观众。后来,雷玛斯在海宁路的乍浦路口用铅皮搭建了一座可容纳250多个座位的简陋影戏院,这就是上海滩的第一家影戏院“虹口电影院”。

    由于放映电影的利润丰厚,一些洋商买办、地方权势、南北财团、流氓头子、富家阔少等蜂拥跟风,在短短的时间里,上海滩接连出现了维多利亚影戏院、阿波罗影戏院、恩派亚剧场、夏令匹克电影院兼营放映的影戏院就有数十家。

    陈耀扬等人的穿着本就比较落魄,能有钱购票走进影戏院已实属不易。在那些自认为身家颇丰,身份高人一等的富家公子、小姐和富婆的眼中,他们三人只不过是一群登不上大雅之堂的跳梁小丑,一群没见过世面的小瘪三。陈耀扬对此本就非常的介意,再加上刘金水和杜月笙大嚷大叫的样子,令他的形象俱损。看着所有人不屑地看着自己的眼神,心中一阵的羞愧难当,真想立即找个地洞钻进去得了。

    所有的观众来到二楼的戏院厅里,依照自己所购买的门票号码寻找着自己该有的座位。待所有人全部坐定后,从戏台的后面走出一个身材矮胖,圆脸肥肚,一脸狡诈之色的洋人。此人说起话来,脸上的肉堆得像一团“肉球”,微笑起来,一双眼睛眯得成了一条线,脖子粗大,脖子上的肉一层盖着一层。身上穿着一件白色的衬衫和一条黑色的吊带裤,圆挺的肚腩好像一颗快要爆炸的气球,差点就要把白色的衬衫给撑破似的。只听此人用一口不太流利的中国话说道:“大家好,郭(我)叫窝里(沃林),欢迎各围(位)来刀(到)阿波罗英西园(影戏院)观看英国低(第)一大力死(士)奥皮银(音)的标(表)演。”说完顿了顿续道:“香(现)在,就尤(有)请大力死(士)奥皮银(音)伤残(上场)。”

    话音刚落,又从戏台的后面走出一个洋人来。只不过这个洋人和自称沃林的洋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沃林是长得矮胖圆滚,俨然就是一只“肉球”。而奥皮音则是魁梧高大,臂粗腿圆,腰如水缸,身似铁塔。一头金黄色的卷发比“q面”还要劲抖,浓眉大眼,一脸横肉,上身裸露在外,胸脯上一撮黄毛特别的抢眼。这时,他正双手交叉放在胸前,站在戏台上威武不凡。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16章 戏台角力论成败

    待得奥皮音来到沃林的身畔,沃林又介绍道:“奥皮银(音)是英国低(第)一大力死(士),他在奥里批(林匹)克晕东回伤沾白(运动会上战败)了来自世界死(十)八国的巫死(武士)。”

    说完转头对奥皮音轻声细语地说了句话,然后再对台下的观众说道:“香(现)在,就燃(让)奥皮银(音)标(表)演他的千斤深(神)力。”话音刚落,便有七八个影戏院的工作人员将一块重达千余斤的铁块抬上了戏台。

    陈耀扬看着这些工作人员一个个龇牙瞪眼的,就好像是连吃奶的力气都使了出来似的,心中嘀咕一句:“看来这块铁块确实不轻。”

    只见奥皮音走到铁块的跟前,先是运了几口大气,然后抖动了一下双臂,双掌伸出,五指如钩紧紧地抓住铁块的两端,但后大吼一声,用尽全力将铁块举过头顶。只见奥皮音脖子布满了青筋,一双结实的手臂不听使唤地颤抖个不停。这对陈耀扬来说可谓是见怪不怪了,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各类举重运动早已家喻户晓,只要坐在家里的客厅上,便可观看到世界上任何频道的体育视讯。不一会儿,奥皮音又慢慢地将铁块放在了戏台之上,这时,戏台的下方响起了一阵阵掌声。

    奥皮音“哈哈”大笑数声,然后躺在了戏台之上,那七、八个戏院的工作人员再次来到戏台之上,七手八脚地抬起那块重铁,将其放在了奥皮音的胸腹部,然后由另外一名工作人员拿起一把大铁锤,“乒乒乓乓”地用力敲打了三下,只见铁块依旧在奥皮音的身上,随着他的呼吸上下起伏着。等到所有的工作人员将铁块移走后,奥皮音才站起身来,面对着戏台下个观众摆起了健美的姿势,将自己身上一块块肌肉展露得淋漓尽致。这时,台下再次响起了一片掌声。胸口碎大石对一些观众并不陌生,因为在上海的街头他们也不乏见过,但是胸口敲打铁块倒是第一次见到,因此大伙才感到稀罕。再者,除陈耀扬扬外,所有的人都从未见过有人身上的肌肉竟然有如此的结实发达,甚至还可以抖动,他们看到兴起,不禁大声叫好起来。也有人因为看到他的一系列表演,暗叹国中却实无人能及。

    奥皮音看着台下欢呼的情景,竟口出狂言,让翻译为他传达要和在场的华人角力一番的意思。只要在场的中国人愿意拿出一块鹰元上台和奥皮音角力,赢者便可得到鹰元二十块。倘若有中国人能举起这块千斤重铁者赏鹰元二十元,失败者则要出一百块鹰元买下西洋名匠制作的精美珊瑚烟嘴一支。

    杜月笙闻言,对陈耀扬说道:“陈大哥,你有没有把握举起那块重铁?”

    陈耀扬早就想上戏台去会会这个狂妄自大的家伙了,可回头想想自己练的可是搏击之术啊,又不是举重,单论力气,自己自然不是奥皮音的对手!于是,他先选择了沉默下来道:“还不急,先看看再说,或许有人可以击败这个家伙。”

    “我来会会你。”这时,一名中国人从戏台下大喊一声,纵身一跳跃到了戏台之上,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块鹰元扔给了影戏院的一名工作人员,然后脱下自己的上衣,立时裸露出一身黄铜色的肌肤。只见此人伸出双手抵在奥皮音的腹部上,然后用尽平生之力向前一推,竟然无法将奥皮音推移半步。奥皮音就如同一座铁塔一般,任由此人接二连三地使力推动,也我无法将他推移一分一毫,直到自己筋疲力尽后才垂头丧气地捡起衣服走下了戏台。戏台下的观众又是一阵轰动,呐喊声此起彼伏。

    “我也来试一试。”话音刚落,又从戏台下走出一名健硕的中国人。此人身材壮实,身上穿着一件黑色的长棉袍,两只手将那条代表着清朝特色的长辫子绕在脖子之上,接着脱下身上的长棉袍,将它整齐地放在一旁的戏台边缘,然后缓缓地踏着戏台的木阶梯走上了戏台,将手里的一枚鹰元扔到了那名影戏院工作人员的手上。奥皮音看了看此人,还是一副不可一世的模样,只见他向这名中国人招了招手,然后双手插腰立地不动。这名中国人摆开比武的架势,一步一步朝奥皮音走了过去。

    “此人是个练家子的,看来这回奥皮音要吃不消了。”陈耀扬是个明言人,他一眼就看出了来人也是个领过武术之辈。

    杜月笙点了点头道:“陈大哥,你认为这个人会赢那个洋人?”

    陈耀扬随口回答道:“这倒不一定,不过,只要此人能用巧力的话,或许可以。硬碰硬嘛,哎……”说完摇了摇头。

    杜月笙明白陈耀扬话中的含义,便认真地看起戏台的角力起来。

    只见此人先是一拳击打在奥皮音的腹部上,令奥皮音一个吃疼,不禁地倒退了一步,这令在场的观众欢呼不已。接着,他又再次出拳朝奥皮音击打过去,可是,这次奥皮音不再傻傻地站在原地任其击打,他连忙后退一步避开此人的一记重拳,然后一手抓住此人的手臂,一手抵住这只手臂的腋下,一把将此人高举过头顶,接着狠狠地朝戏台下摔了下去。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此人伸手抓住了奥皮音的手臂,在奥皮音将自己扔出去的一刹那间,借助奥皮音回撤的臂劲,在半空中一个旋转,如同燕子绕梁一般,又回到了戏台之上。这一招柔劲不禁让陈耀扬大声叫了一声“好”,戏台下的观众们这才欢呼鼓掌一片。

    奥皮音气得两只眼睛就像快要冒出火花来似的,双手张开朝此人扑了过去。此人见状,立即蹬地跃起,欲从奥皮音的头顶跃过去。只可惜,由于奥皮音的身材高大,这名中国人刚刚飞身了一半,便被奥皮音一把抓住双脚,然后用力将他整个人都竖举在空中,接着向地面狠狠地摔了下去。这一摔均在电光火石之间,这名中国人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被奥皮音狠狠地摔在了戏台之上。这一摔得力道为实不小,这名中国人胸口一个吃疼,一口鲜红的血液从他的喉咙喷射了出来。奥皮音见状,冲着这个中国人“哈哈”大笑数声,用很不流利的中国话说道:“花(华)人都是‘东亚丙(病)夫’。”说完,一脚踢出,径直将此人踢下了戏台。

    一时之间,戏台下面一片鸦雀无声,在场的所有人无人敢再上台应战。这使得奥皮音更加的嚣张跋扈起来,轻蔑地看了看台下众人,然后对着台下所有人伸出自己的大母指,然后朝下比划着。奥皮音得意忘形的模样令在场的所有人愤慨不已,陈耀扬的血液如同开水一般翻滚着,他刚站起身来欲走向戏台,这时从靠近戏台的座位上走出一名中国人,此人是个中年男子,大约四十岁上下,头上戴着一顶褐色的棉帽,身上穿着一件棕色的线皱面长棉袍,长棉袍的上面又套着一件藏青色的棉马褂,一条长长的马尾辫子垂在背上,随着此人行走的动作左右摇摆着。看着此人的背影,陈耀扬有种说不出的熟悉。只听此人来到戏台上面对着奥皮音谦虚地说道:“在下乃是病夫国之一病夫也,斗胆也想来看看这块重铁究竟有多重。”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17章 天津力士振国威

    奥皮音看了看这名中国人,看他要比自己矮上一个半头,除了胸阔身挺外,看上去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一股轻蔑之心油然而生。他瞥了一眼这名中国人后,不屑地指了指那块重达千余斤的铁块,意思是让他尽管去试试看。这名中国人点了点头,径直走到了铁块的前面,双脚八字张开先是扎下马步,然后弯下腰察看了一下铁块的形状,接着伸出一双大手,五根手指头如钩子一般轻轻地扣在了铁块的边缘,再以手掌的虎口抵住铁块的表面,双脚如同钉子一般硬生生地钉在了戏台之上,之后双臂发劲于手掌,腰马合一用力一挺,这块千斤余重的铁块立即被他高举过头。

    戏台下所有的观众看到如此的情景不禁地又是开心,又是顺气,大伙均站起身来,为这位中国人喝起彩来。一阵阵叫好声,鼓掌声,呐喊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好似快要把整座影戏院的屋顶给轰塌了一样。这时,这名中国人手举着铁块慢慢地转过身来,面对着戏台下的所有观众点头表示谢意,然后再次回转身体,将这块重铁轻轻地放回到原来的位置上。

    此人这么一转身,正好和陈耀扬照了个面,只见此人英气逼人,面带微笑,一双单眼皮的眼睛炯炯有神,其身高约在一米七之上,身材壮硕,胸膛横阔,虎背熊腰,一股无形的豪迈之气由内而外散发全身。陈耀扬觉得这个人很是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可却又一时想不起来。“啊,原来是他呀!”陈耀扬凝神思索一番后,终于想起了他,原来这个人便是昨天在那座欧式公园门口怒骂印度门卫,最后还踢碎了那块写着“辱华”警示牌之人啊!

    擂台下的观众都询问着这名中国人的名字,这时,从戏台下又走上来********人,其中一个中国人看上去在二十七、八岁之间,身材高挑,体格壮实,身上穿着一件浅灰色的长棉袍,两只手臂垂放在身体两侧,那条代表着清朝时期特色的长长的黑辫子则围绕在脖子之上,一张黝黑瘦削的脸颊上挂满了浅浅微笑的中国年轻人说道:“这是我师父,天津的霍元甲。”此人名叫刘振声,乃是霍元甲的大徒弟,可能是看到上海滩的观众如此的爱戴自己的师父霍元甲,而心生欢喜之情吧!

    “霍元甲!”陈耀扬惊呼一声,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没想到自己穿越时空来到这个时代,竟然有幸能够见到一代民族英雄霍元甲,这实在是让人又意外,又激动。这时,站在霍元甲身旁的另一个年轻人道:“我师父听闻上海来了一位英国大力士,特专程从天津赶来,欲与之一较高下。”说话之人名叫张文达,也是霍元甲的徒弟,其年龄要比刘振声小一些,不过身材要比之魁梧多了,身上同样穿着一件浅灰色的长棉袍,只是在长棉袍的上面又多套了一件棕色的棉马褂,双手叉腰立在霍元甲身后,一张国字型的脸上布满了高傲自得之色。

    戏台下面的观众们都听闻过霍元甲在天津击败俄国大力士的英雄事迹,只是无缘一见,这次在这戏台之上竟然能一睹“天津大力士”真容,大伙更是激动万分,呐喊之声不绝于耳。

    霍元甲面对着戏台下的观众先是拱了拱手,然后转身让戏院的翻译向奥皮音说道:“霍某人想和奥皮音先生角力一番,领教领教西洋力士的风采。”

    奥皮音看到霍元甲之前的表演早已面露惊骇之色,又听闻他是上次在天津一拳击败“俄国大力士”的那名中国大力士霍元甲,心中已然砰砰乱跳害怕非常。这时,见他竟然要和自己动手角力,一时之间不知所措起来。就在奥皮音脸现难色之时,在后台休息的沃林听到了外面的喧哗之声,他连忙赶到了戏台之上,了解了两方的情况后,上下打量了一番霍元甲等人,见他们的穿着一般,并不是什么富贵之辈,便不把霍元甲等人放在眼里。毕竟沃林始终是一个跨国行商的生意人,任何可以帮助自己获得最大利益或者达到宣传效果的机会,他岂有放过之理。待沃林在心中盘算一番后,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派头,用一口不太流利的中国话嚣张地对霍元甲说道:“奥皮音是我重金邀请来的高手,他曾经是世界‘奥林匹克’大赛的冠军,曾经令世界十八个国家的大力士低头,你有本事向他挑战?”

    霍元甲闻言愤慨道:“霍某人对‘奥林匹克’也略有所闻,只不过现在可不是在‘奥林匹克’的大赛上,而是在中国的国土。既然奥皮音敢口出狂言要挑战在场的华人,霍某人不自量力,想向奥皮音先生领教一二。”

    沃林本来就是一个奸诈狡猾的英国商人,他之所以雇佣奥皮音来中国表演,最主要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多挣钱,而不是去得罪中国人,甚至是让中国人破坏或者影响到自己的生意。于是,他便对霍元甲提出了一条要求:“倘若霍先生想和奥皮音比试的话,那就要按照签订正规合同的方法来进行!”

    霍元甲见沃林目中无人的模样,心中虽然愤慨,但还是心平气和地说道:“沃林先生,既然你这么说,霍某人就在这戏台之上,在广大观众的面前,正式向奥皮音先生挑战……”

    霍元甲的话还没有来得及说完,沃林便插嘴说道:“no,no,no,我看你有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