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家和月圆-第4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云屏对左右高呼“取棋盘”。

朱雀自仿殿应声,很快捧了棋盘来。

杨云屏静坐一侧,用心看他们下棋。

新皇的棋路越发沉稳,几乎是走一步思十步,而素妍本就是下棋的高手,一脸的云淡风轻,无所谓成败胜负,享受的只是下棋的过程。

不知过了多久,只见紫鹊自偏殿的帘子后探出头来,望着大殿上的三人,素妍对翠鹂道:“劳烦翠鹂姑娘告诉我的侍女紫鹊,让雪雁姑娘领她和青嬷嬷去华妃、良嫔宫里送礼物,让她们代我向二位娘娘多说几句吉祥话。”

杨云屏道:“去吧!”

素妍一面落子。一面不紧不慢地道:“皇上可曾知道,附庸山人在尘世还有一女。”

杨云屏面露诧色,呆愣愣地看着新皇。

新皇道:“不是说,他的妻妾子女都不在人世了?”

大总管不晓得这附庸山人是何许人。只知这是世外之人,算是神仙了,难道神仙也有凡尘中人的骨血,侧耳聆听。

清晨的曙光照在素妍清丽水灵的面容上,更显得瞳若墨染,面似雪莹。

日光透光窗棂的缝隙,脉脉而入,照得她肌肤似雪,明眸如星,那慧黠一笑。更添几分顽皮娇俏。

素妍在如同讲故事的平静中,讲了冯鸣凤年轻时的一段往事,以一个旁观者的语调,中肯娓娓而谈,冯鸣凤无论是像了宇文诲。或是像了靖王侧妃税寒,都是难得一见的美人,有着天侣璧人的父母,他们的女儿又岂能差了。

偏偏,原是金枝玉叶身,却是卑微侍妾命。

“大胆!叶氏一族竟如此猖狂,竟敢干出逼良为妾的事。还当着人家父母双亲强占人家的女儿,这……实在目无王法。”

素妍唇边掠过愠怒的笑,似要发作,但到底是知晓得久了,她也发作不起来。“冯氏本是附庸山人幸存于世唯一血脉,当年附庸山人家中遭难。唯她一人幸免。随她乳爹的姓氏,闺字鸣凤,被迫嫁予卫州叶家大老爷为侍妾后,育有一子一女,其子叶滔。而这女子便是毓华宫寻芳斋的叶宝应。”

上回,素妍与杨云屏说过这事,说是受附庸山人之托,素妍才愿出面帮叶海虹一把。

杨云屏惊道:“是寻芳斋的叶氏海虹?”很是意外,意外的是她没想到附庸山人竟是叶海虹的外祖,叶海虹身上竟有着皇家血脉,身份高贵。

新皇抬眸看着杨云屏,“皇后也知其女?”

杨云屏道:“去岁时,与莲贵人同怀龙脉,未满三月,莫名滑胎。”

既然附庸山人不是朝廷的敌人,与先帝又有些渊源,那半块螭纹玉佩,却让先帝保存近三十年,瞧在这些情面上,他也会善待附庸山人的后人。

兜兜转转间,附庸山人唯的外孙女竟入宫做了他的女人。

那些附庸山人与先帝的纠葛,他还未能知晓原委,但素妍愿帮助叶宝应,想来自有其道理。

新皇心里暗思,落定一子,吐字如掷:“皇后,抬封叶宝应位分。”

杨云屏应声,小心地望着新皇,“晋为美人可好?”

新皇未说话。

杨云屏道:“就晋为贵人如何?”

新皇淡淡地说了句:“得有个封号。”给她什么好呢,流落民间的冯鸣凤原是皇族的金枝玉叶,竟被人践踏如此,这一阵下来,他的心境平静,觉得附庸山人与他是友非敌。

他与朱武一样,都是渴爱人才之人。

他道:“封号‘玉’,金枝玉叶之玉,下碟、赐赏!”

杨云屏应声,着人准备了一干物什、赏赐,令凤仪宫总管太监走了一趟。

叶海虹听说有皇后懿旨到,提着裙子就迎了出来,跪在寻芳斋的石板地上,一番高呼,微垂着头,恭谨非常。

凤仪宫大总管领着十几名宫人,捧华贵宫袍四套,一律都是春裳,一套浅紫缠枝花纹的、一套湖蓝色绣牡丹的、一套橙红绣粉桃的、还有一套翠绿绣春兰纹的;又有两套精美的头面首饰,都是内务府监造的上好精致之物,一套点翠的,一套金嵌红玛瑙的;再赏六匹上好衣料:织五彩富贵长春缎二匹、宫纱二匹、绣五彩牡丹纹贡缎二匹。

待太监宣完懿旨,叶海虹还愣跪在地上,颇不敢相信地仰头望着太监。

太监抱了抱拳,笑道:“恭喜玉贵人,贺喜玉贵人!”

“有劳公公了。”叶海虹欠了欠身。

众宫人将所有赏赐之物送入寻芳斋内,立有服侍的小太监明了叶海虹的意思,取了些叶海虹的首饰之物来打赏了传旨的太监。

叶海虹本是庶女,加上父兄又非官身,并未多少银子贴身使用,入宫后的日子一直过得清贫,只得拿了她的首饰打赏。

太监掂了掂份量。

叶海虹实在不知。为何突然就晋了她的位份,想要问个明白,可又不敢唐突,令服侍的太监送了传旨太监离去。又派随身服侍的宫女去打听消息。

不多会儿,整个后宫都知道,毓华宫寻芳斋的叶宝应连跳几级,晋封贵人,由皇帝亲赐封号“玉”,有封号的嫔妃,比没有封号的原就更为尊贵些。

前面得了赏赐,一会儿连雅嫔也得了消息,又新挑了服侍的宫女、太监前来。

大宫女在宫里溜了一圈,很快回话道:“玉贵人。奴婢问过了,听说今儿一早左肩王妃入宫拜见皇后,又与皇上、皇后一起说话下棋……”

叶海虹听罢,心头一紧,有宫里的人说。良嫔相貌平平,能做良嫔,全是左肩王妃在其间周圜,得了皇后的照拂,又入了皇上的眼,难道这话不虚?左肩王妃一句话,她如愿从储秀宫到了毓华宫;左肩王妃再一句话。她就成了贵人。这在所有非官宦小姐身份的秀女里,她可是头一个做贵人的。

想到这儿,叶海虹忆起上回素妍说的话,助她不是因为她姓叶,而是因为她的生母冯大姨娘之故。

据叶海虹所知,她的生母冯大姨娘只是卫州蓬东县一个寻常小户人家的女儿。无甚背景,家里有二十多亩薄田,去岁通了河渠,才成了良田,能多收一倍的的粮食。她还记得小时候。常听冯大姨娘说,当年乡下过得怎样的繁忙,播种、收割、养蚕、种菜、开小荒地儿……这些往事,离叶海虹既遥远又亲切。

她还依昔听人说过,冯大姨娘并非是冯家的亲生女儿,而是冯家收养的养女。冯大姨娘长得很美,在叶海虹的记忆里,是一个很美的女人,至少叶家的太太、姨娘们就没一个能与她相比的。

冯大姨娘自嫁入叶家后,第二年就生下了叶家大房的庶长子叶滔,又过了近四年,又育有她,叶家大房的庶长女叶海虹,就在叶海虹未出生前,叶大老爷又纳了二姨娘,在她两岁那年,再抬了一位美貌的通房为三姨娘……

冯大姨娘除了会在每年清明、中秋要求回冯家一处,通常是早上去,天黑前就回来,除此之外,并未曾有过出门的机会。

怎么素妍就说是因她的缘故,才帮她叶海虹的?

叶海虹只觉生母冯氏的身上,有太多的秘密。

就在叶海虹猜测连连,素妍依旧陪着皇帝下棋,永和宫的大宫女一脸慌张地进了大殿,跪在中央,朗声道:“启禀皇上,端妃娘娘想染病夭折的大公主,又伤心了一场,刚才哭得昏了过去……”

杨云屏微微皱眉,长安公主甚是活泼可爱,最得皇帝之心,竟因染病说没就没了。

大宫女继续道:“虽然几日前,皇后娘娘遣人接了明镜候夫人入宫相伴,可端妃娘娘一哭起来,谁也劝不住。明镜候夫人已令人烧了大公主的衣物,生怕端妃睹物思人,没想今晨端妃娘娘见着了大公主早前玩的拨浪鼓,又哭得昏了过去。”

素妍搁下手里的棋子,端妃失了长安公主,这亦是新皇的第一位公主。新皇在长安公主刚夭折那几日,也难过了好些天,可他是皇帝,还得强打着精神上朝议政。

好歹,端妃也是皇帝的嫔妃,端妃虽然性子直率些,待皇帝也算是一片真心。

杨云屏轻声道:“皇上还是回永和宫瞧瞧端妃,大公主何等可爱,便是臣妾想到她,都觉得心痛呢,何况是……”

☆、855 滑胎之兆

这头的话还没说话,一个小太监呜呜咽咽地到了殿外。

朱雀大喝一声:“谁在外面哭?”

小太监连爬带奔进了大殿,跪在地上越发哭得伤心:“皇上,皇上啊,端妃娘娘哭昏了,都动红了,只怕……只怕……”没说完,就被他的哭声给淹没了,“明镜候夫人吓坏了,太医说……端妃伤心过度,动了胎气,只怕是保不住了……”

新皇再难淡定,身子弹跳起来,挥手指着小太监:“你说什么?”

他听明白了,听得真真的。

服侍的宫女、太监一个个都如临大敌,自家服侍的主子风光了,才是他们的荣光,而今连比端妃晚入宫的华妃都生了三皇子,他们可不个个都盼着端妃育下一位皇子么,这后宫女人,有了皇子,才能有一份安稳。

杨云屏一脸焦急,端妃倒比华妃要实在些,杨云屏更喜欢端妃的为人,虽然偶尔张扬,却没有多少坏心眼,“臣妾奏请皇上早些过去瞧瞧端妃。”

刚没了可爱的长安公主,要是连她肚子里的也保不住,这可不会要了端妃的命么。

素妍道:“我亦过去瞧瞧,看能不能设法帮端妃保住胎儿。”

杨云屏带了朱雀、翠鹂陪着皇帝前往永和宫。

刚走到一半,有新上任的左相雷嘏有要事求见,皇帝只得改道前往养性殿。

永和宫。

气氛肃冷,凄风冷雨一般。

内殿传来一个妇人的哭啼声:“我的儿呀,大公主没了,你再这样痛苦下去可怎么才好?好歹你得念着肚子的这个。”

听这语调,似端妃娘家的母亲顾夫人。

宫人要禀,杨云屏打了手势,止住宫人。二人近了内殿珠帘外,只见一座六扇锦屏阻隔其间,两名太医正跪地诊脉。

顾夫人泪眼汪汪。“二位太医,快替妇人想想法子,好歹替端妃保住胎儿。”

新失长安公主,再保不住肚子里的。只怕端妃更会伤心欲绝。

这几日,永和宫的下人都打听清楚了,所有的罪魁祸首是永仁宫的许谨妃,要不是她在二月时带在大皇子回娘家给他父亲贺寿,大皇子就不会染了宫外的天花瘟疫回宫。大皇子得了天花,许谨妃生怕传扬出去,按照宫里的规矩,就要将大皇子送出宫外养病,可许谨妃心疼大皇子,硬是瞒了太后、皇后。悄悄儿地将大皇子留在永仁宫,将病气留在了宫里。

如果不是大皇子把病过给了不足周岁的长安公主,可爱、深得皇帝之心的公主就不会夭折。

端妃也是将长安公主捧在心坎上疼着,一个乖巧喜人,长得如同瓷娃娃般的女儿。说没就没了,让她痛不欲生,自打长安公主没了,她总觉得这永和宫里少了些什么。

端妃已怀孕三月余,通常这个时候,最是容易滑胎流产的。

二位太医里较年长的一人,深深一磕。道:“顾夫人,非是小人不帮,着实是端妃娘娘因伤心过度,大动胎气,已呈滑脉之状。”

言下之意保不住了。

顾夫人一阵钻心的疼痛,她也是母亲。连失两个孩子,如何让端妃受得,央求道:“妇人求求二位太医,无论如何,好歹替她保住了……”

有宫女见杨云屏到了。行礼拜见。

杨云屏看着牙床上一脸苍白如纸的端妃,问素妍:“左肩王妃可有良方儿?”

素妍起身,走到牙床前,顾夫人会意,起身行礼让座,她握住端妃的手腕,轻声道:“确是滑脉之状,就算保住了,也得卧床静养。”她停了一下,道:“太医院妇产千金科的梁太医,得过瑶芳道长授艺,立马把他唤来,施以艾灸保胎法,许还有用,再配上保胎药方。”

一边的小太监垂头禀道:“奴才去太医院时,听说梁太医昨儿坐班,今儿五更,宫门刚开,就被乐成伯请去了,说是乐成伯的嫡次孙染了病,这一时半会儿,许是回不来了。”

乐成伯,不正是许谨妃的娘家父亲么。

想到这人,顾夫人咬着牙道:“乐成伯好大的面子,他家的嫡孙竟比龙脉还要珍贵不成。”

整个太医院,除了这梁太医跟瑶芳学医的时间最长,其他人都难及五六。自打瑶芳离开皇城,梁太医就成为皇宫内外,各家公候府邸最受欢迎的妇产千金科的圣手、良医,就是许多孩子生了病,也点名请他出诊。

其间一名太医生怕惹祸,这端妃的娘家可是明镜候,万一保不住皇脉,他们两个也吃不了。抱拳道:“左肩王妃精通医术,还请王妃施以艾灸保胎。”

素妍眼帘一垂,“现下也只我来施艾灸法了。要是再晚,只怕想保也保不住。”

杨云屏当即令人取了艾草来,素妍留了一名太医帮忙将艾草挫成细条,亲自点了艾草,灸点端妃几个保胎要穴,一套下来得花近大半个时辰,刚进行不到一刻钟,端妃就悠悠醒转,正要动身,顾夫人忙道:“娘娘休动,左肩王妃正帮你保胎呢。”

素妍神容淡淡的,厉声道:“你真不想要这皇子便明说,我亦懒得帮你消费心神保胎了。”

内室里,只得素妍与一边服侍的顾夫人和床上躺着端妃。

顾夫人一脸惊喜:“王妃……是说娘娘肚子里怀的是皇子?”

素妍道:“虽是滑脉,却有七成是男胎。再过半月,便能确诊,娘娘再这样悲伤,今日我替你保住,难免下次还能保住。”

儿子,儿子……

端妃想着,手轻柔地抚摸着腹部,那里面怀着她和皇帝的骨血,是一个龙子。“都是许谨妃那个祸水,她明知宫外小儿病气漫延,偏要带大皇子回娘家省亲……大皇子染上天花,却上下瞒着。否则也不会累了本宫的长安,我的长安……”

顾夫人不允她说完,厉声道:“你已经没了大公主,现在还要伤心,真想害了肚子里这个?”

端妃不再说了,只恨得咬牙切齿,“是许谨妃害了怜儿的性命,本妃不会放过她!”她阖上双眸,晶莹的泪珠如泉奔涌,一滴又一滴地滑落下来,颗颗晶莹。

顾夫人一脸痛惜,想劝慰几句,可这是端妃的心结,越劝,端妃就越是心痛。

端妃躺在牙床上,任由素妍施灸,顾夫人在一边帮衬着,素妍施灸完毕,已是满头大汗。

看了眼端妃,道:“从即时起,得让端妃卧床养胎,我再给她开服保胎药,等梁太医回宫,再请梁太医来瞧。”

素妍开了药,又请了太医过目。

太医直夸药用得巧,用得妙。

顾夫人令大宫女跟着去太医院取了药。

太后遣了芸芳来请素妍去康宁宫用午膳,素妍随着芸芳离去。

顾夫人坐在床沿前,一脸疼惜地看着端妃,“令雯,你与母亲说说,你怎的与许谨妃闹成这般模样?今儿这胎儿……当真危险得很,原是要请梁太医来的,没想一早梁太医就被乐成伯府给请走了。”

这是无意?

可顾夫人觉得,五更走的,这都多少时辰了,为什么梁太医还没回宫?

端妃听着顾夫人的意思,“娘是说,许谨妃是要害本宫?”

顾夫人道:“防人之心不可无。若说她无意,这一桩一件的,可不都与永仁宫有关么?”顿了一下,替端妃掖了被子,“左肩王妃说你怀是的皇子,定是皇子,你可不能再伤心了,好歹得平安顺遂的生下来。瞧得出来,他是个好命的,唯一懂晓艾灸保胎的梁太医不在宫,左肩王妃却入宫探望皇后,否则……这孩子……”

端妃也听人说过,素妍曾对镇国大长公主说“你命里有三子”,这话说过之后,镇国大长公主就接连生了两个儿子,许多人都想得她金口福语,但她却不再说。既然素妍说她肚子里怀的七成是皇子,她就必须得振作,哪怕最疼爱的长安公主没了,她也得再生个孩子。

只是,许谨妃害死了她的长安,这个仇,她一定会记着。

要不是许谨妃一己私心,瞒了大皇子的病,让病气留在宫里,她的女儿长安怎会染了病。

想到深处,端妃又要流泪,顾夫人忙道:“不可再伤心。你不顾自个的身子,可得想你肚子里的。你真有个好歹,旁人还高兴呢。”

顾夫人又劝慰了一阵,端妃想到自个肚子里怀的是皇子,心情才好了起来。顾夫人服侍端妃吃了药,看她睡下,这才起身移到窗前,开始做起小孩子的衣物来。

梁太医一回宫,就被永和宫的太监请来给端妃保胎。

端妃已经醒来,见到梁太医,厉声道:“从今儿开始,梁太医是本宫的专用太医,宫外各府要是请你去,得先通禀永和宫。本宫应了,你方可离去,否则,不许私下去旁家。本宫肚里的孩子要是有三长两短,皇上定不会饶了你。”

顾夫人私下与梁太医赔了不是,说梁太医不在宫里时,端妃险些滑胎的事。

乐成伯府拿了名帖请梁太医两回,永和宫这边的端妃不同意,梁太医亦不敢再去。这事儿,到底传到了谨妃耳里,她的嫡次侄儿原是一直由梁太医瞧着病,如今换了太医,病又更沉重。大皇子就是吃梁太医的药顺遂出痘,一路虽有惊无险,到底是康复了。许家的二少爷,因换了太医,病情非但不见好转,反而越发沉重了。

☆、856 谆谆教诲

ps:o(n_n)o读友大人,手里如果还有粉红票,请投给该文哦,谢谢!求推荐票!求领“浣水月之光”的荣誉牌。

许家着人给谨妃捎了信,想托她请梁太医去给许二少爷看病,谨妃又亲自令宫人去太医院请人,梁太医只推说得先与端妃打招呼,要是端妃应了,他立即就去。

端妃将长安公主的夭折都记恨在谨妃身上,谨妃虽比端妃早跟新皇,可新皇压根就没将谨妃搁在心上,这在宫里,端妃的位份、尊贵又在谨妃之上。

谨妃念着娘家侄儿,亲自去了趟永和宫。

端妃睨着眼,“难不成本宫肚子里的龙脉还比不得一个宫外的孩子?太医院那么多的太医,你请旁人去。梁太医是指给本宫的太医,本宫还指望着梁太医给本宫保胎呢。”

上回,乐成伯府请梁太医去,一去就是大半日,如果不是她运气好,这肚子里的孩子能不能保住还另一说。

万一梁太医不在,她有个什么闪失,岂不要后悔死。

端妃拿定主意,说什么也不会让梁太医去乐成伯府。

她的女儿没了,都是给谨妃害的,凭什么要帮谨妃。大皇子的病气就是从许家染回来的,听说许家最最患天花的是乐成伯的嫡长孙,谨妃省亲时,这孩子正在病中。

谨妃还想再说几句,心下琢磨如何说话,才能打动端妃。

端妃唤了句“谨妃妹妹”,笑意盈盈,坐在榻上捧着茶盏,一脸悠闲,“你原比本宫跟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