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革宋-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在福建这种地方拥有一片像样的田地,就得考上进士。当官发财,才能买得起。想保住这片像样的田地,就得家里好几代都出进士,不用缴纳粮税。《捕蛇者说》里面的所谓苛政猛于虎,就是指收粮税。不管祖上曾经多么显赫,后世子弟沦为种田吃饭的时候,税收都会让这些人家道中落。这种现实固然让福建成为科考的圣地,也让福建地方官的日子更加难过。好地收不上来粮税,靠那些烂地,又能收上来什么呢?

    想到这里,李勇就忍不住感叹莆田乃至兴化军的好运。赵嘉仁挑头修起来的木兰陂北洋,原本就是没什么田地,那里有的是每年被山洪与海水肆虐,只长蒿草的烂地。木兰陂北渠修成,这些烂地就变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未来十年之内,木兰陂每年粮税都能稳定增加。到那里做官的官员根本不用担心磨勘。

    在莆田表现出异乎寻常能耐的赵嘉仁,到了福清一年多之后才想出个种菊花的法子。想到这里,李勇胸膛里面生出自利者特有的怒气。

第29章 跑部门,办手续() 
“三公子,你让大公子和李县令一起种菊花。大少爷会不会被欺负?”赵勇迎着海风而立,声音里面有些不安。

    赵嘉仁额头上绑了头带,头带系在脑后的部分被海风吹的飘动起来。带着强烈的欢喜,赵嘉仁大声答道:“李县令和县里的那些进士家的人不觉得被我大哥欺负,那就不错了。”

    赵勇脸上露出了不解的表情。在他看来,大公子赵嘉信为人文雅,还不喜欢惹事。这种人面对一群陌生的家伙,被别人刁难的几率极大。为何三公子的看法会如此另类呢?

    赵嘉仁此时把大哥的事情完全抛在脑后。这么多年了,这艘船是他第一次单独拥有的木质船只。哪怕是在北美的浪荡岁月,赵嘉仁也只能租船。好在08年金融风暴之后,帆船之类的奢侈品租用费大跌,赵嘉仁很是爽了好几年。

    这艘排水量超过100吨的船曾经在风浪里大破,险些就沉进海里。好在有福清灯塔指引,幸运的在海滩搁浅。此时已经修到能够航行的程度,赵嘉仁与水手驾船前往福州。在福州联系好了船厂,这艘船将在福州那边进行大修。两个月内,赵嘉仁就可以拥有一艘他亲自设计的木质船。这种感觉实在是太好,以至于赵嘉仁此时根本不想过多考虑任何其他事情。

    “扳舵!”赵嘉仁喊。

    “扳舵!”站在甲板和船舱之间的水手喊。

    “扳舵!”舵手们也喊。

    面对这种指挥基本靠吼的局面,赵嘉仁翻了翻白眼。他本想生气的,可是片刻之后赵嘉仁却裂开嘴欢快的笑起来。把这么一艘破玩意改造成一艘具备17世纪大航海时代特色的帆船,那是多么有成就感的工作。若是这艘船本就极好,哪里能显得出赵嘉仁的能耐?

    赵嘉仁指挥着大船乘风破浪不断前行。福清县县令李勇脸色尴尬的看着赵嘉信指点江山。这是真的指点江山,赵嘉信已经用了小半个时辰,对着福清县的土地进行了评价。某片土地碎石太多会割伤菊花的根系,某片地区水位太高有可能在涨水的时候淹死菊花,某片地区缺少土壤会让菊花根本没办法生根发芽……

    这到底是种些很普通的菊花?还是要种出什么不得了的奇花异草毒蛇猛兽?李勇此时完全理解不能。可赵嘉仁将是李勇获得更好政绩的金主,还不好得罪。哪怕是为了钱,李勇也得坚持下去。大家都是读书人,李勇就用上了‘听而不闻’的功夫。只要是读书人,哪个没有面对老师的絮叨时有过这样的修行呢?

    在福州,赵嘉仁则是认真的听知州徐远志讲话,“嘉仁,你可知本朝的大船是怎么处置的?”

    “还请徐知州赐教。”赵嘉仁脸上是认真的表情,他也真的准备好好听听徐远志的看法。

    徐远志就给赵嘉仁稍微讲了讲,大宋朝的船舶需要登记。哪怕是赵嘉仁这样的官身,他的船也必须登记。登记之后,就要在登记的地方寻求参与保甲的家庭提供水手。

    这种保甲的办法主要是为连坐提供法律依据。如果这艘船出了什么问题,这些保甲的家庭都有责任。虽然无主观意识而被卷入犯罪行为的家族并不会遭受特别严重的处罚,但是这个做法至少给人心理上的压力。

    除了船舶登记与雇佣水手要遵守制度之外,徐远志还提出了另外一个要点。船要戍边。

    大宋的船只,例如福建路船只,要分为十波,每一波用一年的时间参加戍边工作。即便船主可以找到办法不去戍边,至少船得去。加上朝廷的政策对于参加戍边的船主与船员提供一定的官职和待遇,福建路的海船对戍边也不是特别抵触。

    听了徐知州花费时间作解释,赵嘉仁也明白了许多。这些知识赵嘉仁零零碎碎的听到过,却因为他没机会参与,也就仅仅是知道皮毛而已。徐远志讲完之后,赵嘉仁沉默下来。到底该怎么应对制度,他还需要考虑一下。

    “我让人查了这条船,这条船已经到了戍边的时日。此次险些沉了,船东不想麻烦。这才便宜卖给你。”徐远志说道。

    “那……徐知州觉得该怎么办才好。”赵嘉仁一副要徐远志承担责任的表情。

    徐远志带着一副理所应当的表情答道:“你身为县尉有捕盗之责。这艘船正好归到你名下,用来捕盗。我便批个文,就你以捕盗来戍边。戍边十年才轮一轮,你这两年捕盗,下次再戍边就是八年之后的事。”

    看着徐远志勇于任事的态度,赵嘉仁连忙点头,同时感激说道:“谢过徐知州。”

    这不是虚情假意,赵嘉仁心里面真的很感动。大宋是有文化的文明国家,满清那种野蛮的半奴隶制政权当然比不了。虽然不是历史专家,赵嘉仁也很清楚辫子朝是个什么德行。官员对上级称呼‘大人’,动辄下跪。

    在大宋,大人是对爹妈的敬称。孔子说,礼失而求诸野,中国民间找家长问,‘你家大人在不在?’就保持了大人的本意。赵嘉仁称呼上级,就是称呼姓氏+官职。自称就是我,顶多是‘下官’。下跪更是极为重要的礼节,根本不会随地就跪。

    这样的文明不仅是人民文明水平高,也不仅是人民和官员文明水平高。包括官家也是自称‘我’或者‘吾’。中国文化野蛮化,虚伪化就是从元朝那帮文人开始的……

    收回发散的念头,赵嘉仁发现了思路的根源。自己有了船,就有扭转这一切的些许可能。虽然此时不过是万里长征刚迈步,赵嘉仁发觉自己也激动的有些思路不清了。然而赵嘉仁很清楚一件事,如果此时赵嘉仁身处满清,他一定不会有是否拯救满清的考虑。

    不等赵嘉仁沿着自己的思路走下去,徐远志继续说道:“嘉仁,雇人的事情你也可以先找县里的差役。此时你去找福建路提点刑狱宋慈。他管这个。至于船,还在福州登记造册。”

    说完这些建议,徐远志就开始赶人。赵嘉仁自然没有傻到要把徐远志烦到不行,他送上了为数不多的除虫菊蚊香,就赶紧去办事。大宋是个中央集权的王朝,之所以被如此评价,是因为官员并不由上级管理,而是由中央直接管理。中央对官员的考评之一就是官员是否办事。每一个官员都有自己的职务和专职工作内容。他们的工作就是解决问题。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那是明清特色。在大宋,流传的可是包大人。那是被吹成白日断案,夜晚审鬼的狠角色。现实中的大宋,官员们白天就是这么繁忙。

    得到了身为主管的徐远志的建议,赵嘉仁一路奔行到各个衙门口去办事。到了晚上,赵嘉仁疲惫的前往修船厂。船厂厂主见到赵嘉仁前来,开口就问:“赵官人,你的笔是从哪里弄来的?”

    赵嘉仁在泉州的时候见到有人卖石墨,他就买来之后混以黏土,再烧制成铅芯。外面用两片类似铅笔的半圆空心木棍夹住,在用布条缠绕。用来在竹纸上绘图,线条又黑又细。工匠们就是识货,上来就直指核心。赵嘉仁笑了笑,“是我自己瞎弄的,若是厂主看得上,我下次带来些送给厂主。”

    “那可太好了。”厂主也不客气。说完这个,他就指着图纸继续说道:“赵官人,看这图,绘图的也是行家。可这图里面错处太多,我可不敢动手。”

    因为说的是真心话,厂主的语气或者是态度都极有说服力,弄得赵嘉仁也开始忍不住对自己生出些怀疑。但是回想自己亲自参与驾驶过的船只,以及他看到的那些图纸,绘制改动图的赵嘉仁又强行恢复了自己的信心。

    “绘图的人我信得过,这些图是不会错的。”赵嘉仁果断说道。

    船主看到赵嘉仁态度坚定,他连忙解释道:“赵官人,我不是说你信错了人。这图里面错处太多,你看这个船舵,这么做根本搬不动……”

    一条条的讲述,到了深夜,厂主才把他看出来的问题讲完。赵嘉仁心里面对介绍这个厂主给他的齐叶万分感激。能找出如此牛的厂主,并且说动厂主给赵嘉仁修船,绝非是容易事。这等厂主的生意每天忙都忙不完,没有关系的人,就拍着队慢慢等吧。赵嘉仁带着欣喜说道:“厂主,你说的我都知道了。还请你按照图纸来改船,我对你改好这条船极为把握!”

    “这不行。”厂主立刻拒绝,“若是改出条根本开不动的船,俺的名声可就全毁啦!俺不接啦。”

    “别!别!厂主,这样吧。你就按照我说的改,若是改了之后开不出去。钱我付,船我就在你这里拆了,绝不会让你丢人。我不是信不过你,这么改动的确是有道理的。”赵嘉仁极力寻求双方的妥协。

    听赵嘉仁态度如此坚定,厂主忍不住问道:“有何道理?”

    赵嘉仁一愣,他也说不出道理。或者说不想说道理。看赵嘉仁并没有解释的意思,船主突然哈哈一笑,“原来如此!赵官人背后那位高人是怕我偷了他的手艺。”

    赵嘉仁被人点破了心事,他心中也是一窘。只是被人认为是背后有高人指点,赵嘉仁也觉得放心不少。接着赵嘉仁就听厂主爽快的说道:“既然赵官人背后的那位怕我偷了手艺,赵官人也不找那位高人改船。那赵官人不要让我为难。这摊生意,我不接了。图纸还请赵官人拿好!”

第30章 出厂() 
“赵兄弟,我花了好大力气才找到这家。你怎么就把人家给得罪了呢?”齐叶唉声叹气。

    赵嘉仁不仅没有和齐叶怄气,反倒连连点头,“我明白,我明白。我明白齐兄花费多大气力,那边的厂主是个有真本事的。只是此事实在没有办法。”

    “不就是艘船么。赵兄弟何必非得和那位厂主怄气。他说怎么改,你便听他的就好。”齐叶埋怨道。

    赵嘉仁从这话里面敏锐的感觉到了一些什么,他立刻说道:“齐兄,我知道那位厂主是有真本事的,但是我的船就一定要按照我的改。所以齐兄也别劝我了,还请你帮忙,立刻给我找个能修船的就好。”

    齐叶本想说服赵嘉仁不要刷小孩子脾气,立刻回去那家继续修船。见赵嘉仁竟然看透了这点,他遗憾的叹口气。和聪明人打交道是很轻松的,根本不用多费口舌。齐叶立刻就明白了赵嘉仁的要求。

    正因为如此,齐叶摇着头说道:“还有一家,里面的工匠是那位厂主的徒弟。这两家之间闹得很糟糕,若是你选了这家,除了手艺不如那家之外,你以后是不用再想去那家修船造船。你可得明白。”

    “明白,不能找最好的功船厂修船,当然是损失。不过有些时候人渴了,鸩酒也得喝。我就是如此。”赵嘉仁回答的极为干脆。

    齐叶看赵嘉仁如此,还是忍不住再劝,“赵兄弟,我年纪比你大些。我知道在你这个岁数,觉得有些事情若是没能遂了心意,那边是天崩地裂。到了我这个年纪,我才明白,意气用事要不得。”

    “我晓得!”赵嘉仁忍不住苦笑起来。上一世他是真的晓得这个道理,花费了二十年时间去读书去靠科举,在福建这个‘高考大省’里面杀出一条血路。然后呢,照样没有鸟用。急功近利是错,当断不断也是错。赵嘉仁尽量用词柔和的说道:“若是齐兄能够说服厂主按照我的图来修改,我立刻就找厂主改船。若是厂主还是坚持己见,我也只能找别的路数。”

    与齐叶分开行动,赵嘉仁继续跑起有关部门。此时宋朝的中央集权的优势便显现出来。因为差事划分到非常明确的地步,宋朝并没有那种‘谁都发言,谁都不管’的局面。而来自官方的刁难也非常直截了当。

    赵嘉仁本就是官员,更是抱着合作的心态。该笑脸相迎的就是笑脸相迎,该送上‘润笔’‘冰炭’‘节敬’的,他也不会保持清高的做派。面对懂事的合作者,大宋官僚系统也没有刻意刁难。

    到了傍晚,赵嘉仁是推了两个相邀的酒摊,前来见齐叶。齐叶见到赵嘉仁,只说了一句‘跟我来’。

    这个船厂的位置,规模,装备,比起之前的那个就差了许多。负责改船的技师见到赵嘉仁,开口就问:“赵官人,你的笔是从哪里弄来的?”

    面对这个熟悉的问题,赵嘉仁承诺下次见面的时候送些过来。

    技师接下来的问题则是,“赵官人,看这图,绘图的也是行家。可这图里面错处太多,我可不敢动手。”

    相同的问题让赵嘉仁面露微笑,师徒还真的是师徒呢!这次赵嘉仁也没有恳请,他大声说道:“就按这个图来改。真的出了什么事情,我决不会怪你。该给的钱也一文都不会少。”

    那位技师并没有立刻说话,他先是上上下下打量了赵嘉仁一番,接着哈哈一笑:“哈哈!既然官人这么讲,我就按照图来改。绘图的人是行家,我是真想看看能改出个什么来!”

    这番作派让赵嘉仁立刻改变了最初的判断,这师徒二人完全不像么。

    之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赵嘉仁都留在福州。即便官僚体系没有为难,并不等于赵嘉仁就能立刻达成目的。宋朝在很多地方类似没有电的新中国,但是没有电毕竟是没有电。赵嘉仁要办的事情又是一艘船的交易而不是一双袜子的买卖。

    赵嘉仁并不着急,一艘船并非光有那堆拼接好的木料就能用。风帆,各种绳索,还有控制系统。这些都需要置办。

    欧洲的滑轮组让控船变得极为方便,同样也需要很好的金属部件加工技术。铁匠周青那边也需要赵嘉仁经常去盯着。

    一个月过去,船维修改造完毕。赵嘉仁真正做好出航准备是在船只维修完毕的七天后。这几天里面,特别是在赵嘉仁把船帆挂上之后,福州见多识广的船厂和船只们都看傻了眼。船头有根斜斜伸向前方的横木。两根桅杆上挂了两面三角帆,船帆的方向不是横向,也不是那种硬帆可以轻松调整方向的模式。两面船帆沿着船体的轴线,呈现纵向分布。

    除了这种怪异的模式之外,船只尾部上出现了一个大大的轮子,船舵的模式也很是怪异。当然,这是行家才能看出来的变化。

    到了出航那天,赵嘉仁倒是很低调。仅仅一挂鞭炮响过,船只就拔锚起航。船厂的技师没有受邀上船,他就站在岸边看。赵嘉仁站在那个大轮子旁,一只手不断拨动大轮子上那些把手,随着他的转动大轮子滴溜溜直转。

    技师看到这杂耍般的动作,脸上露出了微笑。然而片刻之后,微笑就从他脸上消失了。很明显,随着那个大轮子的快速转动,船后的船舵也随之慢慢转动。大船划出一条漂亮的曲线的轨迹,开始顺闽江而下。

    赵嘉仁不断正向反向转动大轮子,船舵也随之改变角度与方向,仅仅靠了船舵,大船就精准的进入航道。

    技师的脚尖半悬空在码头边缘之外,这条路走的太熟,他本能的让自己的身体留在安全的区域内。但是技师的心却上下翻腾,难以自己。他最初的答应改船的时候,心中也未必没有看笑话的意思。这种情绪在现在起了强烈的反作用。想看笑话的自己才是笑话。那艘古怪的船真的很古怪,但是却很有道理。

第31章 船回福清() 
“三公子,你累么?”赵勇很是关切的问。

    赵嘉仁干笑两声,却不回答。赵勇那跃跃欲试的模样,把他想学着掌舵的心情表现的一览无遗。赵嘉仁可不想把重要的工作交给赵勇这个外行来办。船一大早就出了船厂,此时一路向南,花了大半天的时间到了福清县海域。紧盯着岸上的变化,在太阳落山后的最后昏黄里,赵嘉仁终于看到了灯塔射出的黄色光芒。

    举起左手对着灯塔比了片刻,赵嘉仁右手就摇动舵轮。船只划了个弧线,在海风的吹动下驶入港口。没过多久,船只抵达赵嘉仁中意的位置,赵嘉仁高喊道:“落帆,下锚!”

    噗通一声响,船锚被抛入大海,船帆也被放下,原本要走一天还多的旅程只用了一个白天就完成。看得出,水手们都非常高兴。

    船刚停稳,水手们就上来说道:“赵大官人,你下次出船一定要雇我们。”

    赵嘉仁此时极为疲惫,他竭尽全力挤出笑容表示不会忘记大伙。半路上已经发了薪水,回到家乡的水手们就沿着绳梯下了大船,登上小船抵达岸边。大家都希望能够尽快赶回家里和家人团聚。

    成功驾船回来的确让赵嘉仁感到非常高兴,体力的巨大消耗也让赵嘉仁的眼皮都快粘到一起。他担心船只的安全,不准备晚上离开。他交代李勇好好看着船,自己几乎是连滚带爬的回到船舱,躺在吊床上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醒来,赵嘉仁从吊床上翻身而下。这种装置比起那种船板上铺的铺位强了太多,至少赵嘉仁不会因为船只的摆动而在睡梦中滚动。赵勇此时正在赵嘉仁身边的吊床上呼呼大睡,另外两名船员也在船上睡觉。

    福清治安马马虎虎,在外海上靠打劫为生的人偶尔能见到,跑来港口里面打劫的暂时还没见过。即便如此,赵嘉仁也很是不高兴。这样的态度未免太儿戏了。

    去了趟厕所,赵嘉仁就上船检查。甲板下的船舱当中没什么异样,上了甲板就看到有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坐在舵轮旁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