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革宋-第1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希望临安朝廷能够达成什么共识。仅此而已。

    共和四年五月初一,临安开始了梅雨季节。而在北方的汴梁则是艳阳高照,赵嘉仁带领骑兵抵达了这座名城。两百里地,两天就全部跑完。赵嘉仁对阿拉伯马的认识也加深了许多。

    马匹本来就是很娇气的生物,赵嘉仁觉得阿拉伯马这种超宅的生物应该更娇气才对。之所以说阿拉伯马超宅,是因为这种马喜欢住在室内。阿拉伯人非常珍视阿拉伯马,长久的培育期中将马匹放在帐篷里养着。对性格敏感的纯血阿拉伯马而言,出门奔驰与待在明亮的室内相比,它们更喜欢待在室内。

    然而这种马匹跑起路来可不含糊,头十里地还看不出阿拉伯马的不同,十里之后的阿拉伯马奔跑速度根本没有下降,在道路上跑完一百里,除了想进屋睡会儿之外,阿拉伯马一副稀松平常的表情。

    对此,赵嘉仁除了在心里赞一句‘好马’之外,竟然没有别的想法了。

第117章 大河向东流(三)() 
    黄河沿河南岸有一系列的重要城市与要塞。开封向西,是虎牢关,是洛阳,是陕县(三门峡),是潼关。只要突破了潼关,就可以进入陕西。距离潼关没多远的地方就是长安。

    孛儿只斤·郝仁的目光在地图上这些重要的城市上掠过,接着又回到了大都。大都到汴梁大概有1200里,对蒙古军来讲,这距离连远征都谈不上。抬起视线,郝仁对在主位上坐着的伯颜说道:“大帅,这仗大概会旷日持久吧。”

    伯颜没有立刻回答,他冷淡的目光看向张弘范,张弘范元帅马上答道:“大帅,我等大概不能与宋军在野外正面作战吧。”

    几年前,蒙古军与宋军在归德府城外和宋军来了一场正面作战。虽然宋军背后有城池,占了地利的便宜,不过四倍于宋军的蒙古军还是在野战中被正面击败。张弘范对此印象深刻。宋军占领了汴梁,蒙古军若是再和上次那样攻城,大概是讨不到好处的。

    见张弘范也是这个调调,伯颜叹道:“我大蒙古从来不以攻城为长。既然汴梁丢了,那就靠骑兵与宋军周旋。”

    郝仁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他叹道:“可不管如何,最后还是要在城下激战。若是沿途抢掠,这河南还有什么好抢的?”

    河南在金国覆灭的时候被折腾的极惨,金国守汴梁,光是因为瘟疫就死了百万人,蒙古破城之后又搞起屠城的把戏。金国最后一个皇帝金哀宗之后又在河南跑来跑去,进行了许多战斗。依照蒙古的尿性,各地也被屠灭一番。之后河南在蒙古的设计里面是搞牧场,更没有恢复农业的打算。一个牧业地区完全没啥好抢的。

    听郝仁说的丧气,张弘范答道:“我们南下抢掠归德府和许昌。”

    郝仁没好气的答道:“且不说能不能抢到,姑且说抢到了,我们怎么撤回来?”

    抢掠成功就意味着大量的物资,运输大量物资就意味着大量护送的军队。这种规模的队伍没办法隐藏起来,到时候宋军堂堂正正发动进攻,蒙古军还是得面对野战的困境。

    张弘范对郝仁描述的场景没办法反驳,他很想问:我大蒙古啥时候变得这么弱啦。但是他怎么都讲不出来这话。迟疑了好一阵,张弘范才开口说道:“也许在归德府城外的宋军乃是宋军里面最强悍的,其他宋军不堪一击呢?”

    这话说完,张弘范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想知道哪支宋军更弱,只能靠正面作战。但是碰上强悍的宋军,蒙古军也就只有损兵折将。任谁都不想自己的军队成为献祭的那一支。

    对着这群未战先怯的几个家伙,伯颜大帅冷淡的说道:“最近几天,大汗大概就要出兵。”

    伯颜大帅判断的没错,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准备,蒙古军终于做好了出征的准备。五月初六,大汗忽必烈先命人诵读征讨宋国的檄文,刚念到檄文中对宋国杀戮大元官员表示愤慨的那部分,范文虎已经低声抽泣起来,群臣看着他泪流满面的样子,都不知道该说啥。

    等讨伐的檄文念完,范文虎先是一嗓子“陛下圣明!”接着就“呜呜呜~~~~”的跪伏在地哭泣起来。此次仪式还算挺大,不仅范文虎参加了,包括吕文焕、高达、夏贵等降将也参加了。瞅着范文虎这番表现,降将们心中感慨万千。他们知道赵太尉对于宋奸的态度,宋国消灭宋奸的行动遭到忽必烈的军事打击,降将的确觉得大元比之前的宋国有种多了。可范文虎的表现虽然应该,但是这种夸张激烈的行动让降将感到害臊。降将们甚至觉得忽必烈大汗也许会生气。

    抬头看大汗忽必烈,却见大汗忽必烈竟然露出了颇为感动的表情。这帮降将们立刻额头三条黑线,这也行么?就在降将为这种尴尬局面难堪之时,却见范文虎收起悲声,磕了三个头,站起身用衣袖擦了脸,用鼻子有点发堵的声音说道:“臣失礼了,还请陛下赎罪。”

    忽必烈大汗摆摆手示意没事,接着就起身宣布,“后日出兵!”

    到了出兵的日子,大都街头真的是旗幡招展绣带飘扬,大票骑兵集大都南门之外,百姓们都跑去城外看热闹。上万的军队与好几万拖家带口的百姓,让大都城外看着热闹非凡。远远看到簇拥着大汗忽必烈与太子真金的亲卫队出现,百姓们纷纷跪地行礼。从亲卫队中看到那几乎看不到边的伏地百姓,忽必烈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太子真金更是激动的脸通红。

    孛儿只斤·郝仁在距离大汗没多远的地方,他也被这样宏伟的场景所感动,但是郝仁是反对此次出战的,这种感动也因此大打折扣。因为出身水军这个技术兵种,郝仁对技术兵器在战争中的作用感受很深。什么样的个人勇武在密集设计的枪炮面前都显得那么脆弱。比起枪炮,蒙古军真不是宋军的对手。

    不过郝仁也知道此时根本不是该他反对的时候,此次战争本已经不可避免。跟着大汗的队伍向前走,郝仁目光看向此次出兵的行列。与上次南征相比,这些军人有不少都是熟悉的面孔。也就是说,几年前这些人参加了战争。几年过去了,蒙古军中还是这些人。郝仁无奈的想,老兵至少比较可靠。

    经过一番仪式之后,蒙古军就跟随大汗出兵。此次理论出动了十五万军队,其中十万走汴梁那一路,五万前往山东作战。去山东的那一路并没有从大都出发,他们由阿术元帅统领,已经进军山东。

    真正从大都城南出发的只有一万多人,其他部队都是在各个出发点集结,走的道路也不同。若是十万人行军的时候走同样的道路,能把这条路给踩成深沟。

    看着大队人马的背影,留守大都的孛儿只斤·郝仁心中很是有些不安。他之所以不支持此次出兵,就是因为感觉此次出兵肯定讨不到好处。可他此时也完全没办法。

    回头之时,就见到空旷的广场上还有些旗帜,这些旗帜里面很多都是各个宗教的旗子。那个十字教的旗帜居然变了样式。那是长边窄底的等边三角形最下面抠掉一块短边宽底的三角形,留下来的是仿佛箭头一样的的形状。红色的旗子上,四个这种形状都是白色,尖头向中心,上下左右的拼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像是十字的图案。

    这种十字与之前那种带金刚杵的十字架完全不同,更像是一种挺醒目的漂亮图案。郝仁觉得这图案比之前的看着轻盈灵动许多。

    催马往回走,经过街口的时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又见到那个卖十字架的教士。郝仁这次也没有下马,他招手让手下把那个教士叫过来。教士手里拿着一把闪亮亮的东西,神色谦恭的听了郝仁随从的命令之后,立刻一路小跑的到了郝仁面前。先是躬身行礼,教士接着说道:“殿下,不知道尊贵的您有什么吩咐。”

    郝仁正想询问,就见到了教士手中那大把亮闪闪的玩意中竟然也有这样的家伙,他指着问道:“这个红色十字架是怎么回事?”

    教士连忙说道:“哦!殿下,这是马耳他十字。医院骑士团的标志。大汗陛下的母亲教堂里面就用的这种十字,大汗就下令用这个标志当做他军中十字教的标志。”

    马耳他十字,医院骑士团,这些用词都是郝仁没听说过的。看着郝仁好奇的眼神,教士立刻继续说道:“殿下。您看。这个马耳他十字架珐琅的。紫铜镀金的。不带链子,带的是别扣。可以扣在衣服上,还有缎带,可以扣在领口上。殿下,这可是大汗陛下母亲看重的样式。”边说,教士边举着一个马耳他十字架对着郝仁晃动。

    郝仁也不知道怎么就被说动了,还真花两贯买了一个。不得不说,这玩意做的非常精美。有压手的感觉。背面镀金应该是真的,两贯钱并不算亏。拿着精美的艺术品,郝仁心里面也比较满意。不过转念一想,宋国对蒙古的情况了解,以及在这种小物件上展现出的精湛工艺。他对战争的感觉就更加不安起来。

    忽必烈大汗对宋军的了解并不比郝仁少,然而大汗没有丝毫的畏惧。当然,这也许是因为大汗不用冒着枪林弹雨带头冲锋。出兵之后,行军倒是颇为顺利。然而走出去三天,大汗就接到禀报。宋军有几万人居然渡过黄河,在黄河边与汴梁相对的位置上安营扎寨。

    “再探!”忽必烈大汗命道。说完之后他又追加了一句,“仔细查看宋军到底在搞什么鬼!”

    到过长江之后,忽必烈大汗充分感受到黄河并不像长江那样适于行船。然而以黄河的宽度,渡河又非常困难。几万人的宋军渡过黄河,就变成了孤军。宋军是以步兵为主的军队,这么几万人的步兵渡过黄河列阵,是准备与蒙古骑兵进行决战么?

    虽然没有小看赵嘉仁的意思,然而忽必烈大汗实在是不理解赵嘉仁到底是怎么想出这样举动的。想歼灭步兵,骑兵有无数的手段,骑兵们是不会犯傻冲阵的啊。

第118章 大河向东流(四)() 
    “禀报大汗,宋军向北行军……”

    “禀报大汗,宋军一日行军超过五十里……”

    “禀报大汗,宋军继续向北,一日行军又超过五十里……”

    “禀报大汗,宋军击破滑县……”

    “禀报大汗,宋军击破原武、阳武、延津、封丘……”

    “禀报大汗,宋军击破卫辉……”

    每天都有好几拨情报传来。整个黄河以北的地形早就记在忽必烈大汗脑海里,按照几天来的探马回报,他不用看燕地地图就能想象出战局的发展。宋军离开黄河北岸后向北推进了一二百里地。除了北上推进之外,宋军还东西向横着展开兵力。如果从扫荡地方的角度来看,这个分兵倒是能理解。从作战的角度来看,宋军分兵无疑是蒙古骑兵最期待看到的局面。

    如果宋军还是背靠黄河,蒙古军顶多三面夹击。而且蒙古军预计有十万兵马,其中一万多近两万还在宋军进攻的那些县城府城。宋军据说有六七万人,所以蒙古军其实没办法三面包围,也就是正面作战而已。

    现在宋军把军队散开来,这就给了蒙古骑兵包抄后各个击破的机会。或者找到宋军主力,现行击破。以忽必烈对赵嘉仁的印象,他并不认为这个人手下的宋军会做出这样的愚蠢行动。更何况宋军已经轻松击破了蒙古军把守的城池,这份战斗力相当可观。

    不过蒙古军绝不会任由机会摆在眼前而不去抓。大汗立刻派遣阿里海牙带领骑兵先行出发,对宋军的步兵实施攻击。忽必烈大汗的军队则继续快速行军。大汗的军队越靠南,消息也就来的越快。

    “禀报大汗,宋军破城之后屠尽城内官员、小吏、以及守城各军,之后掠夺了城内的府库,就开始撤军……”

    “禀报大汗,各地宋军把掠夺到的东西在城下卖了,带了金银铜钱之类的细软南撤……”

    “禀报大汗,宋军又在黄河附近扎营……”

    见到宋军行动如此迅捷,忽必烈大汗觉得这帮宋军是要决战啊。根据情报,这帮宋军数量大概有六万左右,而蒙古军现在有八万。原本在计划中的一万蒙古军已经在宋军对各个城池的攻击中覆灭,还有一万蒙古军四处逃散。这帮败兵们丢失了武器,完全散在各地,毫无利用价值。这让忽必烈大汗感觉到了不小的压力。

    大汗立刻下令让在山东作战的阿术元帅带领四万兵马西进,尽量在与宋军决战的时候将兵力凑齐到十二万。以八万对六万,和以十二万对六万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蒙古军一直在进军,到了五月二十日,蒙古步军经过十二日的行军已经走出去了六百多里地。有骑兵的侦查与保护,步兵们行军倒是颇为顺畅。只是路上下了一场雨,让行军速度稍微受到些影响。

    此时阿里海牙元帅率领的一万蒙古骑兵已经进入了朝歌,也就是新中国的鹤壁。阿里海牙元帅对部队进行了两天休整。带好物资,阿里海牙元帅就开始继续南下前往卫辉。

    卫辉乃是卫辉路总管府所在。原本宋军已经攻破此地,阿里海牙元帅抵达此地就发现宋军竟然又放弃了这里。确定没有伏兵,蒙古军便进入了城内。在城门处迎接的都是穿百姓衣服的人士,阿里海牙上前询问,发现都是些地方上的头面人物,连一个官府的人都没有。

    之前阿里海牙也不断派出探马打探消息,已经得知了宋军在蒙古地盘上的暴行。现在有了机会,他还是忍不住亲自询问起来。这些地方上的富户以及之前的汉军世侯们就哭诉了事情的经过。

    宋军先在城外垒起土垒,接着用简单的长梯攻城,不过两三个时辰就攻上城墙。一旦上城之后,蒙古军就被打得落花流水。宋军进攻前就堵住城门,见势不妙逃出城门的蒙古军都被杀了个干净。

    解决了有组织的抵抗之后,宋军挨家挨户的搜索蒙古军残兵,同时在指认下将所有与蒙古官方有关的人员都给抄家。在城外将其统统处决。

    讲到这里,一位汉军世侯出身的老者已经顿足捶胸的大哭起来,他边哭边说他家的巨大损失。这位已经归田的汉军世侯在田庄居住,所以逃过了一命。然而他的两个儿子,两个女婿都在城里当差,结果四户人全部被杀。

    听着老者哭的伤心,阿里海牙心中感叹,当年他抓到宋军俘虏之后也是尽杀之。据说宋军号称仁义,阿里海牙元帅认为这是懦弱,所以宋国抓到俘虏还是关起来的比较多。哪里想到赵嘉仁当政之后,宋军的残暴程度已经直追蒙古军啦。

    “那些南蛮们讲,他们是宋国人也是汉人。我们也是汉人。所以宋奸他们要杀,汉奸也得杀。呜呜呜呜~~~~”老者收起悲声,又说了几句宋军的暴行之后,再次忍不住放声大哭。

    “这个……汉奸我是明白的,这个宋奸是怎么回事?”阿里海牙元帅有些不明白。

    听到元帅询问,旁边有人立刻答道:“元帅。卫辉官府里面用了不少抓来的宋人。”

    “哦!”阿里海牙这下就明白过来。大元朝廷里面用汉人并不奇怪,十几年前的蒙古大汗蒙哥南征那次,虽然蒙哥大汗战死,忽必烈大汗在鄂州战败,却依旧虏获大量人员。

    蒙古诏军中所俘儒士,听赎为民。时淮、蜀士遭俘虏者,皆没为奴。翰林学士高智耀言:“以儒为驱役,古无有也。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以风天下。”蒙古主从之,命循行郡县区别之,得数千人。贵臣或言其诡滥,蒙古主诘之,对曰:“譬则金也。金色有浅深,谓之非金不可;才艺有浅深,谓之非士不可。”蒙古主大悦。

    这些宋人也为蒙古地方官府出了很大气力,以至于阿里海牙都忘记他们的宋人身份啦。

    “都杀了么?”阿里海牙忍不住再确认一次。

    “只要不是汉人的,都杀了。”前汉军世侯悲痛的说道。

    听了这话的阿里海牙元帅忍不住皱起了眉头。在现在的蒙古治下,汉人是三等人。只要不是汉人的,地位都在汉人之上。现在宋军大杀特杀,三等汉人的身份反倒成了保命符,这让阿里海牙元帅感觉到很不对劲的样子。

    心中不爽,阿里海牙元帅就觉得需要杀些宋军来泄愤。他立刻派遣侦察兵出动搜索宋军动向。而宋军此时已经南撤,阿里海牙元帅也挥军南下。一路上那些被宋军攻破的城池都是如此,经过宋军洗礼的城中能活下来的只有汉人。

    阿里海牙元帅继续搜寻宋军的踪迹,宋军也没有隐藏自己的踪迹,于是在滑县附近阿里海牙元帅至于遇到了机会。

    到了六月初一,蒙古军主力在大汗忽必烈带领下行军达到一千里。根据骑兵传递来的消息,距离宋军也不过几十里地。蒙古军没有立刻迎战,而是先到了滑县县城驻扎。据说宋军是三天前才离开了滑县,进了滑县之后,前面已经有人给忽必烈在城内清理出了一个空地。原本的话大汗是可以住县衙的,然而宋军攻破滑县之后,县令与蒙古军退到县衙做最后的抵抗。宋军就一把火烧了县衙。现在县衙不仅彻底焚毁,还有股子人油烧灼后的刺鼻味道。

    大汗住的自然是金帐,很多部件经过简单安装后就是一个非常舒适的大帐。不仅让居住条件立刻变好,更节省了大量改造住处的时间。大汗刚进入金帐,阿里海牙元帅就赶来禀报最新消息。

    “大汗,那些宋军都是精锐!”阿里海牙元帅第一句话就包含了众多信息,至少是明着讲述了众多信息的存在基础。

    这话倒是没有出乎忽必烈大汗的想象。如果赵嘉仁麾下的宋军都是弱鸡,现在大宋就该灭亡了,至少临安城还应该在蒙古手中。

    “找不到可乘之机么?”忽必烈问道。

    阿里海牙用力摇头,看得出元帅也相当的遗憾。“大汗,宋军行军井然有序。而且他们的火枪是随时可以打的。和以前那种需要点火的火绳枪全然不同!”

    忽必烈愣住了。与大宋打了这么久之后,蒙古人也得到了一些宋军的火绳枪,并且开始仿造这种远程武器。这种火绳枪比起弓箭来好很多,至少应用范围广,甚至在大雨天也可以在一定防护下使用。不过这种火枪也存在很多缺陷,蒙古已经专门制订了不少应对措施。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