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上什么学?”
“我已经高中毕业了。”
“去上大学么?”
“不……,我不想当官。想开个香水铺子。”
“这……我觉得你还是上大学吧。现在女孩子们上大学,哪怕只是当个干部也不错。”
中国有劝学的传统,这话在任何场所都绝对能算得上正能量的说辞。就算有人觉得张世杰这话说的虚伪,却不能说张世杰说的有错。熬过了这段路程,进了家门,张世杰就在一楼的客厅里面见到了杨淑妃和兵部的参谋长郑捷。
张世杰和杨淑妃都是一愣,郑捷上前说道:“现在跟着我走。”
“干什么去?”张世杰心中欢喜,终于可以摆脱这比较尴尬的局面了。
“去见官家。”郑捷正色答道。
听到官家二字,杨淑妃的脸色大大的变了变。但是郑捷根本不为所动,对赵嘉仁手下的军队来讲,他们的统帅从来只有赵嘉仁一个。
没太久,张世杰就到了赵官家这边。会议室里面有户部尚书孙青还有户部下机械厅的厅长孟师贤。
“坐。”赵官家一挥手,自己率先在沙发上坐下,众人也都跟着坐了。
“兵部的清单我看了,户部的意见是什么。”赵嘉仁准备处理这件事。
“官家,这清单里面的东西花了太多钱。”孙青马上讲述。他是干部出身,并不知道以前大宋朝廷里面的作派。现在赵官家的作派很简单,遇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故意拖延不办的人就只能祈祷赵官家不知道此事。
“做甲胄头盔的皮革,铁片,线,这些便宜。做武器的钢也不是问题。做衣服的布匹可以接受。现在就是这个青铜和丝绸。这两样都不便宜,宋军铸炮要用大量青铜,现在国内棉布大行其道,商人竭尽全力把能弄到的每一匹丝绸出口到海外去。国家税收刚刚持平,这两样就要花不少钱。”
听了孙青讲述的内容,郑捷立刻辩驳道:“我堂堂大宋,难倒还会因为这么五百匹丝绸和五千斤青铜为难。”
孙青一听这话就不高兴了,他正色答道:“大宋要用钱的地方多得很。怎么用总得有个道理。若是只讲我大宋怎么会缺这点东西,国家就会大乱。”
郑捷听这话有明确的指责,非常不高兴的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孙青板着脸答道:“军队讲的是纪律,户部讲的是财政纪律。任何出处都得有正当理由,这就是财政纪律。”
这话说完,户部尚书和兵部参谋长就开始互相瞪视。瞪视片刻,就都看向赵嘉仁。
赵嘉仁笑道:“大家不用着急,让你们来的目的就是要沟通。兵部想要到这么多物资,就得提出能够说服大家的理由。郑参谋长,讲出来。”
“天时地利人和,这个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和蒙古人打仗是我们早就确定的事情,让河北汉人和蒙古人打,这一件事就省了多少国库支出,孙尚书不会想不出来。我只讲现在孙尚书可能担心的事情,那就是我们能不能打赢。若是打不赢,所有的投入都打水漂。想打胜仗,领军的人物得可靠,论冷兵器作战,咱们宋军里头张将军绝对是数得上的人物。”说到这里,郑捷指了指张世杰。
孙青尚书一开始只是以为张世杰完全投奔赵官家之后再次被启用,没想到张世杰这是被委以重任。继续听郑捷的讲述,这个人事任命也非常合理。大宋将官里面河北出身的也就是张世杰,从他投奔了大宋之后就一直在前线作战,立下不少功劳,对于大宋非常忠诚。这样的人作为河北汉人军队的总指挥,是一个从道理上非常合适的人。
有了将领,剩下的就是作战的军队。郑捷坦率的承认,现在河北军队的战斗力不强,不如蒙古军队。所以才要用更好的装备让他们减少损失,让他们能够在战斗中存活并且成长起来。
“孙尚书,我们大宋的军队之所以现在所向披靡,是因为我们的军人从来不躲在安全的地方,而是每次都要战斗。每一轮退役的指战员存活率都在90%到95%之间。大家活下来了,积累了充分的战争经验。挑选出优秀的军人成为指挥员,对于错误也总结归纳。不断的改进我们的训练和作战。若是每次来战斗的都是新兵,那是给蒙古人增加经验。给他们装备的好些,就是为了这些。”
听了郑捷的解释,孙青觉得郑捷这十几年的从军经历是真学到东西了,但是这些还不足以完全说服孙青。孙尚书问了一个他一直很不解的问题,“让河北义军学会使用火器有什么不好?你所担心的事情都能解决。”
郑捷看了赵嘉仁一眼,见到赵嘉仁微微点头示意,他这才扭头对孙清说道:“河北汉人若是能靠他们自己打败蒙古人,你觉得他们就不会用火枪抵抗我们宋军的北伐么?”
孙青一激灵,他的确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仔细一想,便觉得整个安排豁然开朗。武装这么一票河北汉人,并不是要制造一支能够和宋军有同等战斗力的武装力量。使用冷兵器倒是很合理的手段。
“怎么样?”郑捷趁热打铁的问道。
孙青点点头,诚恳答道:“我觉得能接受郑参谋长的解释。不过我还是有些事情想和官家谈谈。”
郑捷没想到孙青到了此时还这么负隅顽抗,脸色登时就变得非常不爽。赵嘉仁并没有不高兴,他爽快的说道:“郑参谋长先出去,我和孙尚书谈谈。”
“官家。”郑捷还想为他自己争取一下。
赵嘉仁扭头看了郑捷一眼。只是这么一看,郑捷几乎本能的站起身,应了一声:“是!”
第132章 交易点供货商的纷争(四)()
回家的路上,张世杰听着郑捷骂了一阵孙青无能误国。泄了这股子怒气之后,郑捷靠坐在全部铺了竹凉席的座位上,然后抽出烟卷来递给张世杰。
金属打火机的火石连打好多下才打着,张世杰并没有因此而觉得有啥问题。这玩意已经是非常方便了。两人凑着黄色的明亮火焰点着烟卷,郑捷晃灭火机,马车里面再次恢复了黑暗。
原本的时候大宋使用的是烟叶卷制的雪茄,这玩意劲头太大,很多人虽然喜欢却不习惯。后来就有了小雪茄,味道淡了不少,却还是非常刺激。现在这种纸卷包裹烟丝的烟卷就克服了过于强烈的问题,四十多岁的张世杰觉得很喜欢。
“我觉得孙青还是会听官家的话。”郑捷拉开马车窗户,同时说道。
“嗯。”张世杰应道。他对于郑捷的看法很认同,却觉得郑捷最后的那个做法很有趣。郑捷一直在为赵嘉仁赵官家一人服务,张世杰则是经历过宋理宗、宋度宗、前后两任小官家,现在则是赵官家的手下。
在‘五朝老臣’张世杰眼中看来,赵官家权势之大真的是令人骇然。当年宋理宗已经算是比较有权势的官家,那时候张世杰照样有充足的自主权。到了现在的赵官家时代,他不仅是大宋军队名义上的最高统帅,更是实际上的掌握者。让郑捷服从只需要一个眼神。
如果郑捷没有服从命令的话,张世杰有些怀疑郑捷会不会就会被撤职。
郑捷则继续按照自己的思路讲道:“张将军,官家很看重你,这才会让你统领红巾军。”
听到这个之后,张世杰有些不高兴的问:“那为何要调查到问我是不是张弘范的亲兄弟?”
郑捷抽了一口烟卷,爽快的说道:“赵官家要我们学历史,那些带兵的谁没有在背后被人写诽谤信。告黑状的人多得很。赵官家搞了这个制度之后,我们大家都觉得安心。现在是兵部给大家撑腰,兵部调查之后,就能替大家遮风挡雨。”
“哼!”张世杰并不领情。
郑捷知道张世杰不高兴,他叹道:“我给你讲,你觉得问你个亲戚就是大事么?我们都是要专门派人到老家查三代。现在当兵哪里那么容易。”
“查三代?”张世杰倒是第一次听到这回事。这个词很容易就联想起些不怎么好的事情。
“兵部凭什么对大家有信心,靠的就是这么过硬的证据。要是没这些,兵部自己也心虚。所以你就别想那么多,好好的打好仗。”说话间,车到了张世杰所住的社区门口。张世杰下车之后目送郑捷的马车辚辚而去,心里面也有些感叹。
他的确很想打好仗,有什么能够比打败曾经的仇敌更让人欢喜的么。打败仇敌,摧毁仇敌依附那个朝廷更令人满足。而且此次跟着郑捷见到官家,听了这么一番讲述,张世杰算是确定自己是真的被官家看中。
离开一线这么好些年,张世杰重回宋军的时候被热兵器的展给震惊到了,觉得自己完全跟不上潮流。然而提起冷兵器作战,张世杰依旧非常有信心。当年他可是靠冷兵器的战功获得勇将之名。
平生的各种战斗在心中快回放,张世杰重新找回了一些当年感觉。不过张将军的反思也就到此为止,外面的蚊虫让他不得不赶紧往家回。回到家,就见到二楼客厅还亮着灯。进屋前用挂在门外的蒲扇把蚊虫扇一扇,接着开门之后快进屋。这是防止蚊虫的好办法。
在通往二楼的楼梯上就闻到空气中的香水气味,走上二楼,见到杨淑妃和杨三娘坐在上沙上。
“回来了。”杨淑妃问道。
“嗯。”张世杰应了一声。
“姑父,我这就走了。”杨三娘则起身告辞。看来小姑娘这时候才意识到在别人家待这么晚好像不合适的样子。
“你要么送送她。”杨淑妃提出了非常合理的建议。
张世杰觉得有道理,却觉得杨家人这么搞也太扯淡了。这种时候杨家早该派人过来接人,怎么能让小丫头这么大半夜的不回家。大概是因为杨家觉得杨淑妃丢了他们家的人吧。
“好。”张世杰答道。他现在还觉得后悔,其实应该找些伺候的人。但是张世杰原本做禁军统领的时候就没有什么家丁,住到这房子之后,周围的人家也都逐渐不使用家丁。他也觉得自己住着挺舒服。成亲之后,杨淑妃并不喜欢见到别人。最重要的是,雇佣家丁并不便宜。这是个非常花钱的支出。在这个社区里面,没有家丁,有孩子的话,也能过得很爽。孩子们,就是很好的劳动力。
花了十几分钟把杨三娘送到她家的社区,张世杰现这个社区距离自己住的地方只有两里地。这下他就更不爽了。杨家有必要干到这样的程度么,便是杨淑妃大大的得罪了赵官家,但是她已经付出了被剥夺所有尊号的代价,难倒不再是太后,就不是杨家的人了么!
怀着这样的不满回到家,杨淑妃却也已经睡下了。她的儿子上的是全寄宿的学校,每到周末才会回家。曾经的小官家对上学很有兴趣,现在家里就只剩下张世杰和杨淑妃两个人。这也是他们懒得找家丁的原因,就两个人,多一个人出来的话感觉并不好。
但是张世杰想到,如果赵官家这次真的要重用他,杨淑妃大概就要在杭州继续待下去。家里面到时候就一定要有人。不仅要雇佣家丁,还需要雇佣女性来服侍。
“赵嘉仁叫你去做什么?”看似睡着的杨淑妃突然幽幽的开口问道。
“我……”张世杰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难倒要你打仗么?”杨淑妃问。
对于这么正确的判断,张世杰大惊。他没想到杨淑妃能够看穿这件事,对于一个宫廷内的女子而言,这样的洞察力有点可怕。
天才本站地址:。阅读网址:
第133章 交易点供货商的纷争(五)()
清晨的阳光照亮窗户没多久,张世杰就从梦中醒来。这是他多年的习惯。此时杨淑妃还在张世杰身边酣睡,沉静的睡姿让张世杰着迷的同时又觉得不安,忍不住轻轻伸出手在杨淑妃鼻子前试探了一下。感受到了轻微均匀的呼吸。张世杰脸上忍不住露出了微笑。
穿好衣服端着小锅走出房子,在石子路上见到农业部部长家的保姆也走在同样的方向上。继续向前走了没多远,户部机械厅厅长孟师贤端着奶锅走了回来。见到张世杰,冲他笑了笑。
张世杰向孟师贤招招手。继续向前走。然后突然想起昨天孟师贤与户部尚书孙青都列席了赵官家主持的会议,却不知道他们在郑捷与张世杰两人走后又和官家说了什么。此时两人已经交错而过,张世杰是想起有人说赵官家在建立农业部之后有意建立工业部。如果真的如此,这个机械厅的厅长转眼就可能变成工业部部长。这个社区里面居住的都是尚书部长级别的人,张世杰也是从禁军统领位置上退下来,好歹是枢密副使的级别。孟师贤能够在这个社区居住,好像也隐隐的意味着什么。
但是不管这社区里面住的人都是什么级别,卖牛奶的都不会多等。牛奶也有保质期,在离开这个社区之前的固定时间段里头,牛奶的质量算是最好的。张世杰曾经问过这位卖牛奶的,他离开之后之后会处置没卖完的牛奶。这位回答说,之后会到别的社区,那边都有固定的客户。牛奶很快就会卖光。
打了牛奶之后,张世杰考虑起是不是该去找个保姆。现在朝廷也向大家提供保姆和服务员,但是很多人对这种来自朝廷的推荐有自己的抵触。保姆和服务员忠于谁,这是很容易生出的考量。没等想明白这件事,就已经回到家门口。
出发前已经换上新的蜂窝煤,拉开了煤炉风门。挪开放在上面的水壶,就见到最上面的那块蜂窝煤上端已经出现了蓝色的火苗。把牛奶锅放在上面,张世杰觉得自己还是应该找人员过来。这么一年左右的时间,张世杰不仅学了不少家务,甚至还学会了如何更有效的节约。这让张世杰觉得很无奈。
朝廷提供的保姆和服务员虽然让人有诸多怀疑,但是收费很低。他们作为朝廷雇员,朝廷已经承担了这些人很大的一部分工资。
过了一会儿,厨房里面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奶香味。张世杰熟练的打了个鸡蛋进去,等鸡蛋的蛋白在牛奶中凝固。他就把锅端下来,再把水壶拿上去。之后再次出门。
社区的食堂挪到了水塔的锅炉房旁边,距离这里不算远。进到食堂之后,立刻就闻到各种食物的香气。油条,糖糕,肉粽,馒头,米饭。社区工作人员在这里吃早饭,社区住户也派人来这边买早饭。
张世杰买了几样小菜和馒头,又弄了一包自己非常喜欢的油炸落花生,玉米糁南瓜粥也来一份。落花生、玉米和南瓜,都是赵官家派去扶桑洲的船队带回来的扶桑作物。昨天杨淑妃和杨三娘磕了一大包五香葵花籽,结出葵花籽的向日葵也是扶桑洲的作物。
吃到这些东西之前,张世杰不理解赵官家为何不远万里派遣船队前往扶桑洲。吃到这些之后他就觉得从发现扶桑洲之后到现在的几百年间,中华真的是浪费了太多时间。回到家,张世杰先捏了几个油炸花生放嘴里,香浓下口,很能满足馋虫。
早饭吃的舒心。张世杰吃完之后就对杨淑妃提出了申请保姆与服务员的想法,杨淑妃没有立刻回答。沉默了一阵,她叹道:“你果然还是要去打仗。”
张世杰这才想起了昨天杨淑妃说过这个话,他好奇的问道:“你怎么会这么想?”
“第一次见到你,就见到你前去杀敌。那时候的表情和现在一样。”杨淑妃答道。
张世杰完全记不起第一次见到杨淑妃是什么时候,在回忆里,大概是在临安总投降左右的时间。那时候张世杰和殿前司的禁军统领们依旧留在临安。大家对未来的看法也各不相同。那时候和这些军官们见面的有太皇太后谢道清,以及全太后。至于杨淑妃,张世杰完全记不清楚。
那段经历并非张世杰想提及的内容,他就笑道:“我自己也看不到自己,却不知道是什么样子。”
杨淑妃又沉默片刻,开口说道:“有些不安。却又毫不停步。”
这下张世杰感觉无言以对,这话的确讲出了他面对战场的心态。便是不畏惧,却也不敢贸然冲进去。兵凶战危,任何一点疏忽都会造成惨痛的结果。
夫妻两人一时无语,张世杰最后打破沉默,“请保姆的事情却是如何。”
“你若是决定,便听你的。”杨淑妃应道。
张世杰先去兵部管人事的第二处申请,看看张世杰的少将阶级章,工作人员就告知张世杰,兵部这边只提供将官以下人员的保姆和服务员,将官级别的得去吏部递申请。于是张世杰又跑去吏部递材料。
幸好现在大宋朝廷以皇城为中心建起了各部的办公地,倒是没让他跑太远。把这个处理完,回到家都快中午了,一进门却见到客厅里坐着个男人。见到张世杰回来,这位就怒气冲冲的站起身来。
从长相来说,这位还算是个老帅哥,身材也够高大。张世杰揉了揉眼睛,确定自己没看错。虽然因为愤怒,老帅哥的脸有些扭曲,但是这张脸的确是大舅哥杨亮节的脸。
杨亮节大概是在现在大宋朝廷里面张世杰最不想看到的一个人。这两人从临安总投降之后就不对付,或者说杨亮节自从临安总投降之后就被之后历任的大宋朝廷成员所厌恶。
外戚被很多人讨厌的原因就是这帮人能力不足,却想获得主导权。杨亮节就是其中的典型人物。张世杰为了不让杨亮节插手军队指挥,和杨亮节完全撕破了脸。在赵嘉仁建立福州朝廷之时,杨亮节也和赵嘉仁赵太尉进行了斗争,结果被赵太尉轻松拍趴下。从此,杨亮节就被彻底排除在朝廷之外。以坚定份子挂个职务,领一份俸禄,享受坚定份子的待遇。
每次见到杨亮节这厮愤怒的脸,张世杰都知道绝对不会有好事。可现在两人毕竟是亲戚,张世杰就等着杨亮节说话。
“昨日你为何不送三娘到我家门口?”杨亮节愤怒的问道。
张世杰一时没能回答上来。当时天已经晚了,杨三娘在社区门口说自己回家没问题。张世杰也想赶紧回家,而且这个社区进去还得登记,挺麻烦的。
“三娘怎么了?”张世杰问道。
“在社区里被小贼给抢了!”杨亮节怒道。
这下张世杰觉得有些不安,他连忙问道:“三娘受伤了么?”
“包